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姜文是左还是右?

姜文是左还是右?

2010-12-28 9页 doc 30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3331

暂无简介

举报
姜文是左还是右?姜文是左还是右? 姜文是左还是右? 夏歌 姜文的四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让子弹飞》,全都有强烈的政治隐喻。由于姜文拍电影一贯用力过猛,又过于期待观众的心领神会,结果总是导致了电影在观众那里变得晦涩难懂。于是观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尽情地对姜文电影做出符合自己立场和价值观的解读。 我出于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认为姜文是这样一名导演: 首先,作为主体的姜文,拥有对劳动人民的真诚情感,不但能分享底层百姓的艰辛苦难,还能够欣赏和赞美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真诚。他愿意用普通百姓的...
姜文是左还是右?
姜文是左还是右? 姜文是左还是右? 夏歌 姜文的四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让子弹飞》,全都有强烈的政治隐喻。由于姜文拍电影一贯用力过猛,又过于期待观众的心领神会,结果总是导致了电影在观众那里变得晦涩难懂。于是观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尽情地对姜文电影做出符合自己立场和价值观的解读。 我出于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认为姜文是这样一名导演: 首先,作为主体的姜文,拥有对劳动人民的真诚情感,不但能分享底层百姓的艰辛苦难,还能够欣赏和赞美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真诚。他愿意用普通百姓的评价尺度来看待自己,同时也有毛时代青年心中普遍存在的深入骨髓的英雄主义情结。 而作为客体的姜文,是中国电影界三十年来最优秀的一人,拥有脱颖而出的才华。这样的姜文,在整个社会向右转的三十年中,凭着他的才华,像濮存昕、陈道明等人一样,很自然地融入了精英圈子中。在左翼社会(从经济基础,到道德,到文艺)瓦解崩溃的三十年中反而获得了极大的名誉、财富和地位。长期的张弛、妥协,和地位成就混合在一起,使姜文自由主义的一面也锋芒毕露 姜文明白很多底层劳动者难以感知的事情,比如金钱的力量、权力的力量、名誉的负累、富人的道德、精英的真情等等。他也明白精英们难以感知的事情,比如劳动人民的美好和伟大。他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导演,在群众的、精英的这两种社会秩序,两种艺术标尺上都能游刃有余。 这样的姜文老在左翼的语境下讲自由主义,在右翼的语境下讲人民英雄,让我们这类有立场、价值观,想对姜文电影自取所需引导舆论的观众很是头疼。他的电影虽然拥有底层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性,也有精英们赞叹的美感,但整体而言全是晦涩难懂的,造就了许多经典的误读。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误读,右翼看《鬼子来了》,看到的是中国人好面子、愚昧、麻木、奴性、窝里斗等等,一大堆西式的、精英式的论点。最后姜文人头落地、瞑目而死的这幕画龙点睛,也被解释成向强权臣服的劣根性。《鬼子来了》满足了精英逆向种族主义的自残倾向,而被右翼大为赞叹。 姜文在《鬼子来了》中,的确没用传统左翼对劳动人民无限歌颂的语境,且明显不认可毛时代左翼语境对大众的觉悟和力量的评估。这是典型的右翼语境。然而姜文却通篇都在赞美最底层劳动人民,赞美我们无比美丽的善良、真诚和无所畏惧。 为此姜文制造了两个超现实的对比。一个是:挂甲屯全村百姓对杀鬼子一事都表现出胆怯,但到结尾遭日本人屠杀时,下至小孩上至残疾老人,没有一人求饶或害怕,全都怀着极大的仇恨手无寸铁与鬼子们拼命。现实中肯定有敢对俘虏下杀手的,也肯定有在屠杀面前尿裤子的。这种超现实的极大反差,是导演故意为了让人意识到,不敢杀鬼子的“愚昧”和“胆怯”,骨子里其实是善良,善良而已。 另一个超现实的对比:片中所有的日本鬼子,在得意时都威风八面,被俘时、尤其是面对死亡时全都胆小如鼠奴颜婢膝。而姜文扮演的农民马大三,在手握鬼子生杀大权时彷徨犹豫、胆怯焦虑,而在昔日的俘虏在法场上对自己行刑时,却能圆睁怒目死盯着持刀切下自己首级的仇人。这才是电影结尾点睛之笔的寓意所在:马大三临死对仇人也没有丝毫恐惧,死得有气节,于是死也瞑目了。 只有精英们才把人民的善良当怯懦,总是低估人民的无畏。劳动人民在剥削压迫面前,因对亲友的关爱和责任感而逼自己退却,却总是被精英们理解成自卑、以为人民怕的是他们个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鬼子来了》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东西,劳动人民虽然无法迎合精英们言行和思维的“审美”,但却是真诚善良,而且在强权面前无所畏惧的。这不是姜文的吹捧或想象,而是我们这些左翼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体验到的事实。 与《鬼子来了》相反,《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却是在左翼的语境下描述右翼的情感。尤其是《太阳照常升起》,通篇都是劳动人民非常熟悉的场景,充满着表面上的质朴和欢快。可描述毛主席陨落那一年的故事,却用“照常升起”做名字,本身就是讲述自由主义者的情感——再重大的历史进程,也大不过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两个经典角色也表达了右翼精英在左翼社会中难以言喻的痛苦。《太阳》中的疯妈,因为年少时忠实于爱他人的心情而成为了军人的妻子,在丈夫的影子中默默无闻地生活,不仅背井离乡,也离开她所喜爱的精英文化—— 一种对生活的一切细节洋溢着审美,渴望被欣赏被怜爱的文化—— 这是左翼语境下才有的女性故事。 丈夫死后,爱他人的一面又指向自己百花丛中天使一般的儿子。当儿子长大之后,爱人的这面便失去了依托,而精英的那一半灵魂通过一个有关鞋子的梦醒过来,重新占据人格。而优秀者(诗性、美丽)在缺乏客体审美的底层社会中那无穷无尽的孤独感也因此释放出来。 于是疯妈买鞋、修房子,在高处用吴语吟诗,终于找回了属于精英的真情和自然,却在底层社会的“别人”眼中疯掉了,对这样的人而言,扭曲的是社会的理解力而不是自己,死亡是唯一通向真诚的途径。因为导演无比怜爱这个角色,所以让她死得都很抽象。 这部电影中,黄秋生扮演的老师之死与疯妈相得益彰。为建设祖国的理想而回国的知识精英,却在政治斗争中被埋没。一个既显老又不帅,个性沉闷的教师,却因为其文艺气质而受到了广大年轻女性“湿漉漉”的青睐,这本身就是对左翼社会不包容客体审美的控诉。 黄在“摸屁股”事件中遭到了不公正审查,可这种审查在他心中却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他的确有过摸屁股的冲动,他有很强的自我反省和道德自律,这是在自己的才能和热情不被祖国认可的前提下维系他生存的精神支柱。可他的认罪却被醉心于派系斗争的新领导给赦免了。这等于宣布对他个人重于泰山的自尊和自律,在政治斗争的大环境下也是轻于鸿毛的。与疯妈被社会否定的真诚和自然一样,要在不被理解的社会中实现内心的尊严,唯有一死。在无罪释放后却手插口袋轻松赴死,无非是宣示我从过去到现在,就从来没在乎过你们制定的道德评判 在这两部电影中,姜文是一个右翼的艺术家,在左翼的语境里表达右翼人的精神世界。右翼的精英总喜欢哀叹“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的“美好”,在底层社会中遭受的忽视和践踏。他们以精英之腹度劳动人民之心,总觉得别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对虚名与利益的追逐,只有审美下的冲动才是真诚的,只有自律下的道德才是高尚的。 与疯妈类似的角色也出现在《投名状》中,徐静蕾扮演的苏杭富家小姐,在乱世里唯一的依靠却是连基督教十字架都不认识的大老粗土匪。只有李连杰这样高贵出身的军人才能理解她的美好。徐静蕾角色的死亡,也同样表现出自怜自爱的精英们对社会的恐惧感,自己珍视的一切在强大的社会暴力面前不名一文,仅仅因为误解和冤枉就被轻易的抹杀。 李安在《色戒》中做得更加过分,他描写了一个家境衰落的王佳芝;因经历过富裕生活的熏陶,即便流落底层也拥有旁人不及的优雅和高贵。与疯妈的情况类似。沿着李安的叙事思维,在丧权辱国的历史背景下,两情相悦的王力宏因其底层人灵魂固有的不自由,却服从道德虚名把她的初夜也让给唯一去过妓院的“同志”,恰好只有罪孽深重的日本走狗才具备真实地欣赏和怜爱她这种美好的能力。在内心对这种被爱的渴望驱使下,王佳芝背叛了社会道德虚名,迎来了死亡。这就是李安的本意,在(右翼的)个人真情面前社会伦理也是无足轻重的。 这些精英们因其阶级属性,陷入自我关注的囚笼中,别人的一切言行都是被动的,自己的一切言行都是被审查的,总是无法理解左翼文化中因真心关爱他人、为人奉献而形成的社会伦理。姜文就生活在精英们那个阶级所在的世界层面中,他要表达右翼的情感也相当流畅自然。   姜文的《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其情感是一左一右;那《让子弹飞》到底该算左还是右呢? 窃以为《让子弹飞》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情感,都是左的,是《太阳》之后的回归。刨去《让子弹飞》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它在一些至关重要的地方都反映了深刻的“左”的思辨,例如: 1、 辛亥革命的主导者既有革命者,也有大财主(黄四郎)。革命成功后,大财主成了新的剥削阶级,而革命者坚持志向,却成了新社会里的土匪。这简直是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到继续革命 的必然性的直接论据 2、普通县官都是跪着给财主要钱的,三七开,真正的统治者是财主。这涉及了当今左右翼最深刻的论战之一:人民的苦难是强权政府造成的,还是剥削阶级资本家造成的。姜文选择了后者。姜文像个左翼一般地认识到:官员们好贪腐的道德亏欠根本不是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官员只是傀儡,收完90年的税后滚下台走人就是。根本原因是阶级斗争;真正的统治者,剥削阶级,靠着他们豢养的假“张麻子”们,把好官都杀死在路上了 3、县官挣财主的钱,发给穷人。这又涉及了左右翼另一个核心争论,强而有力、能与剥削阶级对抗的政府是否有必要?右翼主张强力政府就是坏的,腐败是其必然;而左翼主张要靠“好”的专政来保护人民利益。姜文以县官身份恶斗黄四郎,恰是革命建国后仍要靠专政政权继续与剥削阶级斗争的逻辑。 4、叫张牧之的人不能做土匪,人们认为做土匪的就该叫张麻子,而且一定满脸麻子凶神恶煞。这又是群众观点,和精英观点的一次碰撞。中国的右翼总是认为革命者聚集的都是社会上成功不了的一帮“losers”,为颠覆社会牟取私利才会铤而走险。难道就没有一些有才干有知识的人,因为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而奉献一生投入革命事业?革命者只有“麻子”、不能有“牧之”?归根结底还是自私自爱与仁义的区别 5、跟“这帮人”“玩不起”的张牧之,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只能上山去做土匪张麻子。而当他真正要解放穷人的时候,发现一定得“玩得起”。拯溺者不得不濡!这是中国人从儒家到革命者,一切投身于革命实践的人必须懂得的道理 6、玩阴谋诡计,张牧之被黄四郎三番两次玩残了。好人跟恶狼斗,能靠嘴皮子吗?改良道路,议会民主有出路吗? 7、四个土匪精英打不下土豪的碉楼,得靠鹅城大众的觉醒和斗争,枪杆子里才出政权! 8、先锋队要做的,把碉楼的铁门打得千疮百孔。子弹打穿的问号在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答案是可以的,剥削阶级的暴行早就已经教育好人民了,只要把武器发给群众,再给人民一个胜利的榜样,人民就能够团结起来踏破千疮百孔的铁门,势如破竹地攻占碉楼   作为一个左翼青年,叹息一声姜文的英雄主义情结还是太重了,带穷人分了一个五代土豪的家产,就急着与敌人惺惺相惜,与兄弟们各奔前程。这是英雄需要的功成身退式的圆满,却不是革命者需要的死而后已式的圆满。胜利不是永恒的,斗争才是永恒的。打土豪分田地,离真正的胜利还远得很,远得很。 但作为观众,岂敢丝毫苛责?没有姜文这部爷们到极致,却也血腥、暴力、粗口、自虐、搞基、三P、露点的R级电影,三十年来就根本没有一部符合左翼价值观的受欢迎商业大片了。《让子弹飞》还是把许许多多观众心中深埋已久的斗争情绪,重新以英雄主义的途径给诱导了出来。这是几千篇理章也达不到的宣传效果。作为左翼青年,对他还是充满感激的。无论看到右派们在赞美《让子弹飞》还是大骂纳粹,都是一件乐事 ——不过以姜文左一次右一次的惯性,莫非他下一部商业大片会是极右的?
/
本文档为【姜文是左还是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