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腹部

腹部

2010-12-30 50页 ppt 8M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257

暂无简介

举报
腹部null第六节 腹部 第六节 腹部 一、皮肤切口 一、皮肤切口 胸骨剑突→耻骨联合上缘。 null二、腧穴解剖二、腧穴解剖一、大横 (一)体表定位 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null(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取仰卧位,在脐旁4寸处取穴。针法:直刺0.5~0.8寸。斜刺l~1.5寸。感应:局部酸胀感,并可向同侧腹部扩散。灸量:灸5~9壮;温灸10~15分钟。 (三)进针层次(三)进针层次1.皮肤 神经较为丰富。为第十肋间神经的前皮支支配,来源于第十胸神经。 2.皮下组织 皮下脂肪较厚,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腹壁浅动...
腹部
null第六节 腹部 第六节 腹部 一、皮肤切口 一、皮肤切口 胸骨剑突→耻骨联合上缘。 null二、腧穴解剖二、腧穴解剖一、大横 (一)体定位 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null(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取仰卧位,在脐旁4寸处取穴。针法:直刺0.5~0.8寸。斜刺l~1.5寸。感应:局部酸胀感,并可向同侧腹部扩散。灸量:灸5~9壮;温灸10~15分钟。 (三)进针层次(三)进针层次1.皮肤 神经较为丰富。为第十肋间神经的前皮支支配,来源于第十胸神经。 2.皮下组织 皮下脂肪较厚,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腹壁浅动、静脉。腹壁浅动脉是股动脉的分支,越腹股沟韧带的前面上升至脐平面,分布于腹前壁皮肤和浅筋膜。腹壁浅静脉为大隐静脉的属支。null3.腹外斜肌 由下六胸神经前支支配。浅层为深筋膜的浅部,肌纤维从外上走向内下,靠近中线,与腹内斜肌的浅层腱膜一起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null4.腹内斜肌 由下六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的前支支配。肌纤维从外下走向内上,靠近中线,腹内斜肌的后层腱膜与腹横肌腱膜一起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此肌由第6~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支配。到此穴的是第10肋间神经纤维。腹壁下动脉是髂外动脉的分支,腹壁下静脉是髂外静脉的属支。 5.腹横肌 其神经支配同腹内斜肌。nullnullnull(四)毗邻结构(四)毗邻结构主要指大横穴部位腹横肌以下结构。由浅入深依次有腹横筋膜、壁腹膜、大网膜、结肠、空、回肠。 1.腹横筋膜 为一薄层深筋膜,内有较厚脂肪和腹壁上动脉和静脉。深层为腹膜的壁层。 2.大网膜 为一含有丰富血管和脂肪的网状复层腹膜结构,多达四层。分布胃网膜左、右动脉的向下分支和迷走神经分支。体胖型此层较肥厚。 null3.右侧升结肠 在肝的下方,起于髂窝内的盲肠,从下向上走行。结肠上有结肠袋、肠脂垂和结肠带,为迷走神经的后干分支所支配。大横穴位于升横结肠上。 4.左侧降结肠 在肝、脾的下方,起于横结肠,从上向下走行。结肠上有肠脂垂、结肠袋和结肠带,为骶丛神经和其副交感神经的分支所支配。大横穴位于降结肠上。 null5.空、回肠 由平滑肌构成,有大量的动脉弓、静脉网和淋巴管,肠壁内粘膜皱襞多,还有淋巴滤泡和淋巴结。平时呈自主运动状态,针尖下,肠管运动变化较大,故有时是空肠,有时是回肠。二、天枢二、天枢(一)体表定位 脐旁开2寸。null(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取仰卧位,在脐旁2寸处取穴。针法:直刺l~1.5寸。感应:局部酸胀感,并可向同侧腹部扩散。灸量:灸5~9壮;温灸10~15分钟。(三)进针层次 (三)进针层次 1.皮肤 神经较为丰富。为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支配,来源于第十胸神经。 2.皮下组织 皮下脂肪较厚,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腹壁浅动、静脉。腹壁浅动脉是股动脉的分支,越腹股沟韧带的前面上升至脐平面,分布于腹前壁皮肤和浅筋膜。腹壁浅静脉为大隐静脉的属支。null3.腹直肌鞘 腹直肌鞘为包裹腹直肌的鞘膜,呈封套状,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针此穴位时,针尖经过的是腹直肌鞘前层和后层。null4.腹直肌及腹壁下动、静脉 腹直肌为位于腹前正中线两侧的长条形肌,包在腹直肌鞘前后两层之间。此肌由第6~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支配。到此穴的是第10肋间神经纤维。腹壁下动脉是髂外动脉的分支,在腹环内侧,贴腹横筋膜自半环线处进入腹直肌鞘,沿腹直肌背面上行,分布于该肌。腹壁下静脉是髂外静脉的属支。 null(四)毗邻结构(四)毗邻结构主要指天枢穴部位腹直肌鞘以下深层结构。由浅入深依次有腹横筋膜、壁腹膜、空、回肠。继续深入左侧可触及腹主动脉,右侧可触及下腔静脉。 null1.腹横筋膜 为一薄层深筋膜,内有较厚脂肪和腹壁上动脉和静脉。深层为腹膜的壁层。 2.横结肠 在胃大弯的下方,起于肝脏面下方的升结肠,从右向左,呈略向下弯曲走行至左侧脾脏下方的降结肠。结肠上有结肠袋和结肠带,为迷走神经的后干分支所支配。天枢穴在胃中度充盈时正位于横结肠上,也可随呼吸而略有上下移动。 null3.大网膜 为一含有丰富血管和脂肪的网状复层腹膜结构,多达四层。分布有胃网膜左、右动脉的向下的分支和迷走神经分支。体胖型此层较肥厚。null4.空、回肠 有大量的动脉弓、静脉网和淋巴管,肠壁内粘膜皱襞多,还有淋巴滤泡和淋巴结。平时呈自主运动状态,针尖下,肠管运动变化较大,故有时是空肠,有时是回肠。 三、中脘三、中脘(一)体表定位 在上腹部,腹前正中线,脐上4寸。null(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取仰卧位,于腹正中线上,当剑突基底与脐连线的中点处取穴。针法:直刺0.3~0.5寸,亦可向四周斜刺。感应:上腹部有胀闷沉重感或胃部有收缩感。灸量:灸5~9壮,温灸5~10分钟。(三)进针层次(三)进针层次1.皮肤 皮肤平坦,较背部薄,神经较为丰富。为第八肋间神经向前,改名为腹壁下神经的前皮支支配,来源于第八胸神经。 2.皮下组织 皮下脂肪较厚,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及胸腹壁静脉,位于脐周静脉网的上方,血管起于腹壁浅静脉(股静脉的属支),沿躯干侧壁直向上升,至腋窝合于胸外侧静脉。null3.腹白线或腹直肌及其鞘 腹白线位于腹部正中线上,为两侧三层腹肌的腱膜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上起自剑突,下止于耻骨联合上缘,腹直肌位于腹直肌鞘内,该肌由肋间神经支配。腹直肌由下六对到七对胸神经支配。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null(四)毗邻结构(四)毗邻结构主要指中脘穴部位腹直肌鞘以深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有腹横筋膜、腹膜、胃、横结肠或肝。 1.腹横筋膜 为一薄层深筋膜。深层为腹膜的壁层。null2.胃 在肝左叶的下、左、后方。为一中空囊性器官,该穴在胃空虚时,刺不中胃壁,为大网膜的前两层。在胃充盈时,其前壁与腹前壁相贴。该穴向下斜刺为胃大弯与幽门部结合处,有胃网膜右动脉经过,此处为迷走神经的后干分支所支配。null3.横结肠 在胃大弯的下方,起于肝脏面下方的升结肠,从右向左,呈略向下弯曲走行至左侧脾脏下方的降结肠。结肠上有结肠袋和结肠带,为迷走神经的后干分支所支配。中脘穴在胃空虚时正位于横结肠上,也可随呼吸而略有上下移动。 null4.肝 位于膈肌的下面,其上面与膈肌一致,是实质性消化腺器官,一般在中脘穴刺不到肝脏,但斜向上刺或肝脏较大时,也可刺中肝左叶,肝的神经为内脏神经支配,也有膈神经的分支,对疼痛不敏感性。null5.胰:位于胃和横结肠的后方,为腹膜外位器官,为消化系统第二大消化腺,主要分泌胰酶和胰岛素。该穴正位于胰中部上方。深直刺可从其边缘或胰体上部穿过。四、气海 四、气海 (一)体表定位 在腹中线上,脐下1.5寸处。 null(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取仰卧位,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针法:有直刺和斜刺两种方法:(1)直刺0.5~1寸;(2)向下斜刺2~3寸。感应:局部酸、麻、胀感,并可向外生殖器扩散。灸量:灸3~7壮;温灸10~30分钟。 (三)进针层次(三)进针层次1.皮肤 由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 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腹壁浅动、静脉。腹壁浅动脉为股动脉的分支,越腹股沟韧带的前面上升至脐平面,分布于腹前壁皮肤和浅筋膜。腹壁浅静脉为大隐静脉的属支。null3.腹白线或腹直肌 腹白线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起自剑突,下止于耻骨联合上缘。腹直肌包裹于腹直肌鞘内,该肌由肋间神经(第六至第十二胸神经组成)支配。null(四)毗邻结构(四)毗邻结构1.腹直肌鞘:左右各一,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腱膜构成鞘,包绕腹直肌。鞘的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的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cm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弧形线,称弓状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在腹部正中线上,两侧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形成腹白线。null2.腹横筋膜 为一薄层深筋膜,衬覆在腹横肌内表面。深层有腹膜的壁层,两层间有脂肪和腹壁下动、静脉。null3.空、回肠 空肠始于十二指肠,占空、回肠全长的2/5,主要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回肠占空、回肠全长的3/5,主要位于腹腔的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在右髂窝续于盲肠。空肠与回肠均由肠系膜连于腹后壁,其活动度较大。 五、关元五、关元(一)体表定位 在腹中线上,脐下3寸处。 null(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取仰卧位,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针法:有两种方法:(1)直刺0.5~1寸;(2)向下斜刺1.5~2寸。感应:局部酸、麻、胀感,有时可以放射至外阴部或脐部。灸量:灸3~9壮;温灸10~30分钟。 (三)进针层次(三)进针层次1.皮肤 由肋下神经前皮支的内侧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 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腹壁浅动、静脉。腹壁浅动脉为股动脉的分支,越腹股沟韧带的前面上升至脐平面,分布于腹前壁皮肤和浅筋膜。腹壁浅静脉为大隐静脉的属支。 null3.腹白线或腹直肌 腹白线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起自剑突,下止于耻骨联合上缘。腹直肌包裹于腹直肌鞘内,该肌由肋间神经(第六至第十二胸神经组成)支配。 null(四)毗邻结构(四)毗邻结构1.腹直肌鞘 左右各一,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腱膜构成鞘,包绕腹直肌。鞘的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的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cm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弧形线,称弓状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在腹部正中线上,两侧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形成腹白线。null2.腹横筋膜 为一薄层深筋膜,衬覆在腹横肌内表面。深层有腹膜的壁层。腹横筋膜与腹膜壁层之间有脂肪和腹壁下动、静脉。 null3.空、回肠 空肠始于十二指肠,占空、回肠全长的2/5,主要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回肠占空、回肠全长的3/5,主要位于腹腔的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在右髂窝续于盲肠。空肠与回肠均由肠系膜连于腹后壁,其活动度较大。六、中极六、中极(一)体表定位 在腹中线上,脐下4寸处。null(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取仰卧位,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针法:直刺0.5~1寸。感应:局部酸胀感,并可扩散至外生殖器和会阴部。灸量:灸3~7壮;温灸15~30分钟。(三)进针层次(三)进针层次1.皮肤 由髂腹下神经分布。髂腹下神经是腰丛的分支,支配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耻骨区和臀前部的皮肤。 2.皮下组织 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腹壁浅动、静脉。腹壁浅动脉为股动脉的分支,越腹股沟韧带的前面上升至脐平面,分布于腹前壁皮肤和浅筋膜。腹壁浅静脉为大隐静脉的属支。null3.腹白线或腹直肌 腹白线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起自剑突,下止于耻骨联合上缘。腹直肌包裹于腹直肌鞘内,该肌由肋间神经(第六至第十二胸神经组成)支配。null(四)毗邻结构(四)毗邻结构1.腹直肌鞘 左右各一,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腱膜构成,包绕腹直肌。鞘的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的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cm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弧形线,称弓状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在腹部正中线上,两侧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形成腹白线。null2.腹横筋膜 为一薄层深筋膜,衬覆在腹横肌内表面。深层有腹膜的壁层。腹横筋膜与腹膜壁层之间有脂肪和腹壁下动、静脉。 null3.空、回肠 空肠始于十二指肠,占空、回肠全长的2/5,主要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回肠占空、回肠全长的3/5,主要位于腹腔的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在右髂窝续于盲肠。空肠与回肠均由肠系膜连于腹后壁,其活动度较大。
/
本文档为【腹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