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诲人不倦》用件

2011-01-04 35页 ppt 2MB 8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609

暂无简介

举报
《诲人不倦》用件nullnull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 ,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诲人不倦诲人不倦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背诵7.8、/11.22章 2、掌握“习、趋、愤、与、素、诸”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4、理解“...
《诲人不倦》用件
nullnull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 ,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诲人不倦诲人不倦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背诵7.8、/11.22章 2、掌握“习、趋、愤、与、素、诸”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4、理解“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的句式特点。 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及现实意义。nullnull“自孔子以来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孔子晚年,皓首穷经改编出的“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以后被荀子尊称“六经”,除“乐”经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null孔子——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阅读《论语》中的7.8、17.19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论语》中的7.8、17.19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子曰:“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子曰:“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上天,实指宇宙和自然界。 天何言:属宾语前置句,即“言何”的倒置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评析」本章孔子用含蓄的语言,教育学生学习主要靠主观努力,靠自己领悟,靠独立观察思考。现代教育有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这个“不教”之时,正是学生真正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日。 阅读11.22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如果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何回答?为什么?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你有什么体会? 因材施教。闻斯行之。因为孔子认为子贡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他是能够把握好做事的度的。孔子之所以能做到因材施教,是因为他经常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都心里有数。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等。 阅读3.8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 (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商也”? null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兮,语助词。素以为绚:以素为绚(宾语前置)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绘事后[省略了介词“于”]素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言:讨论、讨论「评析」孔子以绘事喻诗,子夏由诗而悟礼。礼后,就是礼在忠信之后。忠信是素,礼喻绘事。 (1)孔子以绘事喻诗,使得子夏由诗而悟礼。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 (2)孔子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的同时能举一反三,由诗而悟礼;而老师赞扬并谦虚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做到“教学相长”,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阅读1.15章,然后回答思考 阅读1.15章,然后回答思考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结合3.8章看,这里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学特点。 从这两章你得到什么学习上的启示呢?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勤于思考,举一反三。诲 人 不 倦诲 人 不 倦诲 人 不 倦诲 人 不 倦我们还能从其他章节中发现孔子的哪些教育、教学思想或方法呢?null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和原则: 教师素养:《诲人不倦》涉及孔子教育观的五大方面(17.2 17.3 15.39)(7.25 16.13)(11.3 7.8 5.9 3.8 11.22)(7.34 1.15 17.19 7.1 9.15)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读解】所有的中人天赋都差不多,只是因为后天的教养习染不同而相差很远了。这就肯定了人的教养的可塑性,基于这一点,孔子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性:指人的天性(性情、本性) 习:习染(习惯、习性、习俗)文本研读:关于教育思想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唯:独、 只有 知:通“智”; 移:改变教育思想【评析】 “上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通过教育改变的。思考 P55 课后练习一思考 P55 课后练习一 “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些都孔子是肯定教育的育人功能的。 15-39子曰:“有教无类。” 15-39子曰:“有教无类。” 「评析」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实行“有教有类”,即教育仅限于贵族阶层,由贵族垄断。孔子却向这种贵族垄断教育发起挑战,提出了“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都可以入学。教育思想类:种类、类别“类”的具体含义: 一是指“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类”,即奴隶制社会森严的等级。null关于教育内容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以:用,介词 教:省略“之”,代“学生” 文:指文献、古籍等 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忠: 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信:以实之谓信,与人交往讲诚信的意思教育内容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古今异义) 要义:因材施教【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孔门四科教育,德行列为第一,足见道德教育最为重要。 孔子为了因材施教,而划分专业,分科教育,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首创之功。 null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若:如果说,至于,连词。 抑:只是,示转折的连词。 正唯:正是,正因为。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超凡入圣的人,也不是仁人君子,但只是学而不厌,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罢了。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诲人不倦是仁者的风范。要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null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异闻:特殊的教育。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趋:小步快走,在人面前表示恭敬。 而:表修饰关系 无以言:不善于说话。 而:表承接关系 立:立足于社会。 斯:这。 远:形作动词,疏远,指不偏爱。 教育内容:学《诗》、学礼null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励,诱导,启发。 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评析」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隅:音yǔ,角落。 反:同“返” 复:再次教育。要义:启发式教育方法启:开导null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愈:胜过、超过。 与:赞同、同意。 女:通“汝”[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null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孔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之,代“子贡” ;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斯之谓: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宾语前置形式,“谓 斯”,其中“之”是提宾的标志若:及,比得上与:和null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兮,语助词。素以为绚:以素为绚(宾语前置)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绘事后[省略了介词“于”]素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言:讨论、讨论「评析」孔子以绘事喻诗,子夏由诗而悟礼。礼后,就是礼在忠信之后。忠信是素,礼喻绘事。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之’,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之’,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闻斯行诸:斯,这,此指代“道理”。诸:“之乎”的合意。 由:仲由,即子路。 惑:迷惑,糊涂。 退:退缩 进:使动用法“使……进 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喻好胜。 退:使动用法“使……退”, 【要义】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上天,实指宇宙和自然界。 天何言:属宾语前置句,即“言何”的倒置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评析」本章孔子用含蓄的语言,教育学生学习主要靠主观努力,靠自己领悟,靠独立观察思考。现代教育有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这个“不教”之时,正是学生真正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日。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而不作:述,传述。而:却,表转折的连词作,创造。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窃:私,私自,私下。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自卫反鲁:古今异义。从卫国(古)  要义:正乐【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本章孔子自叙对诗乐的重视和高深造诣。孔子认为乐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
本文档为【《诲人不倦》用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