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在美国小儿看病的经历

2011-01-11 10页 doc 53KB 47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7128

暂无简介

举报
在美国小儿看病的经历在美国小儿看病的经历 在美国小儿看病的经历   本人在波士顿工作,儿子出生在麻省总医院(年年被列为美国十佳医院之一,哈哈),我们也就在该医院为他找定了儿科医生。小儿生于十一月,正是冬天流感猖獗的季节,所以伤风感冒在所难免。记得第一次生病时他还未满三个月,我们带着他去纽约和费城转了一圈刚刚回来,开始是咳嗽,流鼻涕,喉咙里有痰,晚上睡不好。打电话去医生的办公室,护士接听了,说可能是感冒,不用来医院看病,只要让他多喝水,家里用加湿器提高湿度就可以了。过了一天小儿开始发烧,体温达到三十九度,再打电话去医生的办公室,还是护士接听,还是说...
在美国小儿看病的经历
在美国小儿看病的经历 在美国小儿看病的经历   本人在波士顿工作,儿子出生在麻省总医院(年年被列为美国十佳医院之一,哈哈),我们也就在该医院为他找定了儿科医生。小儿生于十一月,正是冬天流感猖獗的季节,所以伤风感冒在所难免。记得第一次生病时他还未满三个月,我们带着他去纽约和费城转了一圈刚刚回来,开始是咳嗽,流鼻涕,喉咙里有痰,晚上睡不好。打电话去医生的办公室,护士接听了,说可能是感冒,不用来医院看病,只要让他多喝水,家里用加湿器提高湿度就可以了。过了一天小儿开始发烧,体温达到三十九度,再打电话去医生的办公室,还是护士接听,还是说没有关系,只要给他吃一点退烧药TYLENOL (药店里可以买,不用处方,分婴儿版小儿版和成人版,国内是不是叫泰诺?) ;但是如果他的体温达到三十九点五度而且退烧药无效,那就要来医院看了。于是听护士的话用了退烧药,不到一小时小儿的体温便降了下来,可是再过几个小时又上去了,于是再吃TYLENOL,如此反复地过了一天。到了第三天,他的其它症状不减,体温上了四十度,于是再打电话,这次护士说要带来看医生了。来到医院,护士量了体温(还是四十度),又将一个连着一台仪器的小夹子夹在他的手指上测量血氧量(结果正常),然后医生用听诊器听了肺部(无杂音),看了喉咙(无红肿),又检查了耳道(无发炎),于是说很可能是病毒性感冒,没有有效的药也不用吃药,还是老一套:用TYLENOL退烧,多喝水,开加湿器,鼻子堵塞得厉害的时候用棉签蘸着生理盐水在鼻孔里滚一滚,四五天自然会好。如果高烧连续几天不退,再来看医生。于是缴了十五美元的门诊费(其余的保险公司付)空手回家。果然,到了第四天,小儿的烧便退了,第五天又生龙活虎了。只是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状多持续了几天,却无大碍。   从此以后,小儿有这样的病几乎全部是同一情况:打电话问问护士,吃一点退烧药,熬过三四天自然就好了。医院都不用去,其它费用自然也就没有了。小儿在出生五个月后进了托儿所,到了冬天几乎每一两个月都会有一次感冒,偶尔也会带去看医生,但是结果都一样:普通感冒或流感,不用验血验尿也不用吃药打针,多喝水,短则两三天,长则五六天,自然会好。最厉害一次发生在去年圣诞节前:他连续高烧(三十九或四十度或更高)四天不退,退烧药也不管用,我们有点心慌了,第五天带去医院,医生还是听听心肺,看看耳朵和喉咙,然后说是流感,明后天就应该退烧了,于是又打发我们空手回家了。第二天他果然烧退了,在家呆了一天就欢天喜地地去托儿所了。   唯一的一次不同是在小儿一岁零四个月的时候发生的。一开始也是常规的感冒症状,可是三天后发烧不退,而且呼吸有点急促,于是和护士约好了下午三点去看医生。到了医院一检查:体温三十九度,血氧量偏低且肺部有杂音,医生二话不说,喂了一点退烧药以后便将他送进了急诊室。在急诊室里护士先量了体温,然后抽了血做化验,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候:从傍晚五点到晚上十点。等到儿科有了空床位,医生过来做了常规检查(老一套:听听心肺再看看耳朵喉咙),便安排去照X光。等到X光片出来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几位医生碰头一商量,结论出来了:小儿是由流感引起支气管炎,再转成轻度肺炎。流感和支气管炎都不用吃药,可是肺炎就不同了;因此开了处方:最最普通的青霉素口服液!   于是我们于午夜时分回家睡觉。第二天一早去药店配药喂儿子,当天下午便退烧了。但是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这抗生素一定要连服十天,以确保对细菌的赶尽杀绝。所以后来虽然小儿已经全无病症了,我们还是坚持将一瓶药喂完了了事。   费用呢?门诊费十五美元,急诊费二十五美元,药费三美元。其它的都是保险公司的事了。   除了感冒,腹泻也是小孩子的常见病,发作时小儿委顿无力,食欲全无,厉害的时候还上吐下泻。医生的对付方法也很简单:不用吃药打针也不用去医院,不要喂食物(尤其是奶制品),只要让他喝电解质水(沃尔玛里两块多钱一大瓶)以保持体内的水分和盐分,过几天也就自然地好了。这样病一次,小儿当然会廋下一圈,可是病好了以后马上胃口大开,猛吃几天也就补回来了。   再说咳嗽,小儿也常有。只要不发烧,医生压根儿不管,过几天自然就好了。如果实在厉害,而且伴着发烧一起来,医生起初的建议是可以去买一些无需处方的咳嗽药水喂他,不过也不一定有效。最近FDA又新发了通告:所有的咳嗽药对两岁以下的儿童均无效果,有的还有副作用,因此药店里一大批咳嗽药都下了架。 小儿如今两岁多一点,除了例行的常规体检,看医生的次数大约只有七八次,还没有因病打过针或吊水(预防针除外)。吃过的药,也仅限于退烧的TYLENOL和一次青霉素而已。 在日本看小儿科 by 落叶 最近大家看小儿科热闹起来,有在国内看的,有在美国看的,我来赶个尾巴凑凑热闹在日本看看。 儿子不大,一岁多一点。半岁前,跟大多数婴儿一样,没什么病。后来进托儿所后,病就多了起来,看病无数次。也不是什么大病,无非就是湿疹感冒咳嗽以及例行的健康检查等。严重一点是小儿支气管炎,最严重的一次就是高烧到40度,还在39.8度的时候是在小儿科诊所(这里一般都去看这些诊所,除非紧急情况下或者家长特别放心不下去大的综合医院),医生查过血液后就开药,连点滴都没有用,也没有建议转到综合医院住院。等候时间最长的是一个半小时,一般都是在一个小时内完事。去综合医院可能等候时间长一些。 大家谈到的烦恼,我都没遇上。为什么没有遇上?不是我运气好,而主要在医疗制度。这里小孩看病撑死了初诊费600日元,再加药费100来日元,算冒一点,总共合人民币50元。同一病症再次到同一医院就医,就基本上不再花钱。因此患者不用担心钱包被掏,绝大多数患者家长估计不会肝火上冒。只要家长自己心态平稳,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就没有什么太多的烦恼。如果说有烦恼的话,就是资本主义金钱社会,需要好好干活,不太有时间带小孩泡医院。一般家庭里母亲的工作要轻一些,因而母亲带小孩去看的比较多。这里顺便抱怨一下家里的老人,小孩子吃得饱睡得着,精神状态也好,有点发烧,也就38度左右,就跟天塌下来了一样,吵着让我到医院,心态太差。我里外要一把抓,哪有那么多时间。这种情况我一般都是注意观察,多让喝水,一定时间间隔后再测体温。只要不急剧上升,缓慢上升后能稳住,也就不管了,继续观察测温。40度那次,是当天下午刚看过,晚上服药后升到40度的,温度这么高的确危险,这是应该重视的,就做好到急救医院的准备。我一直守在小孩子身边冷敷和补水,观察发现小孩子基本上平稳。一小时后就温度渐渐消退到39度后半,再以后就回到39度5左右,基本上放弃了去医院的打算。第二天降到38度几后又有所反复,一度又到了39度5左右,再慢慢降下来。可能有人会指责我不把孩子当孩子、愚昧、自以为是等等。其实我相当重视我儿子了,每天都量测体温什么的,但一般不生杞人之忧。当时这种情况医生下午刚看过,而且做过血液检查,可能就真不是啥大事情,着那么多急干什么?我个人而言,除了跟老人费点口舌说服之外,没啥烦的。 把话扯得太远了,收回来。小孩看病家长花钱不多,家长就不用担心被乱收费。患者这方面的重要的对立诱因没有了。 那收这么少的钱,医生岂不是要饿死?非也。医生还是要收很多钱的。他们的收费除患者缴纳的零头之外,还从家长参加的健康保险组织收取(70%),余下的向小孩所在的地方政府的福利费中收取。家长没有工作怎么办?家长可以参加国民健康保险,没有收入的话保险费很低,每年大约1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 1000元)。这个数额可能有误,反正差不太远,打两天工的收入就可以支付(实在不行了,还可以赖点账,但不推荐)。家长实在连国民健康保险都不加入,那就没有通常的办法了。 刚才说到家长花钱不多,不用担心被乱收费。其实家长花钱还是挺多的,不过均过贫富,是一种公平的收费。日本是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别拿板砖拍我,刚才还说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来着),高收入者要多交保险税,低收入者少交保险税。像我这种打工的人,交的保险税比个人所得税都高,很心疼的。但这是强制征收(如果执意不想加入保险的话,也有勉强逃脱的办法),心疼也得交。当然日本的社会保险体系随着国家财政赤字的扩大而摇摇欲坠,但这是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后的问题,伟大祖国先得把保险体系建立起来再说。 又回到小儿看病上。这里的医生也有一个责任问题,虽然他们的治病方法总体上比中国医生保守(这个词的定义不知怎么说好),比如尽量不用抗生素,用也是用尽量弱的那些,但“有病必看”。您说到小孩子有什么症状,尤其是外用药,哪怕不痛不痒的症状,他也可能给您开出什么“对症”的药,这样他不会有遗漏您宝贝的病症的责任,而且也让您心里上产生因为愿望得到实现的满足感。这大概也是医生的一点小trick吧。这当然有可能是一种过度治疗,受损的主要是健康保险组织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福利支出事业。但其比例不能大,因为向有关组织收钱的时候,会受到审查(患者方面倒省心了啊)。 归根到底,还是建立医疗体制和社会福利体制的问题。这个体制要满足:医生收入要高,患者付出要低。达到这个要求,中间需要一个“蓄水池”,即社会保险机构,由全社会成员公平承担对社会的福利责任。说半天,说的不就是社会主义吗?随便一个发达国家的制度都可以抄一抄,只要愿意学习,愿意真正为老百姓利益改革。 小女在法国看发烧的经历 作者:洋洋   看着争论,小女正好发烧。写下经历,作一家之言。   小女4岁半。周六上午开始发烧,下午6点多到了38.8度。吐了。多喝水,喝泰诺,夜里温度没有降下来,睡觉还比较安稳。周日晨38度,精神好,靠中午时还上街吃了“早饭”。回家后睡觉,近晚起来,39.4度,精神差,喝了一天多的水,就不想再喝了。服泰诺时又吐。夜里睡觉不安。周一早还是38度多。好像从家带来的泰诺这次就没有用处。于是去急诊。   两个小医生问了一系列问题如下:   1, 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   2, 这两天温度是多少?   3, 此前是否受外伤;(也许是因为看到小女眼上在床沿上撞的淤肿)   4, 身上是否有红点;   5, 是否头痛;   6, 是否腹痛;   7, 是否呕吐;   8, 是否咳嗽;   9, 是否喉咙痛;   10,是否耳朵痛;   11,最近是否生病服药;   12,以往是否有此症状;   13,父母最近是否有病;   14,是否有药物过敏;   15,是否有食物过敏。   之后就是脱得只剩一件内裤,躺到检查台上检查。   1, 先用听诊器听前胸后背,说没问题;   2, 再按压腹部,观察小女反应,说没问题;   3, 用小锤子敲打肘部、膝部,说没问题;   4, 再检查双耳,拖出好几块耳垢后检查,说没问题;   5, 最后检查嗓子,发现红肿了。   再后,在嗓子上用什么抹了一下,说要送检,45分钟后出结果。   我们大约一小时后得到结果,说不是病菌造成,所以就是病毒造成,无药可治。喝水休息,4-5天会逐渐好,有问题再来。开了一个叫Doliprane的退烧药(也许正规的名字是其它的,这个单词最大)。注明300mg剂量的,体温超过38.5或小女感到喉咙痛时用,一日不过4次。我们自己到药店买了两包。   这个药用了两次,降温效果非常清楚。小女休息质量也好些了,周二下午就到38度以下了,我们就停了药,晚上还略有低烧,半夜当我轻触她的小脑袋,发现已是熟悉的正常温度,那一刻的心情,只有心花怒放可以描述。   常看新语丝,我在国内时就不愿动不动吊水,有几次遇到我有时间,刚发现发烧就哄着、陪着喝水睡觉,两到四天渐渐好。但是问题是没有专业人士支持,其间要顶住小孩妈和奶奶的压力,心中自我拷问不停,几天里都是心惊胆战。   我没有时间或心里顶不住时,基本上发烧就听医生的,也就是说打吊水。我印象是嗓子不能红,一红就要“用药压住,以免发展成肺炎”。找关系找的医生,最多就是用药便宜些。我女儿3岁半连发了3次烧,吊水吊得双手满是针眼。4岁多上飞机前又发烧一次,在上海吊了好几天水。到这里,还给我看她手上“打针的印子”。   倒也不是每个医生都吓唬我们,有几个就说没关系,吊吊水吃吃药就好了,要快就吊水,吃药就慢些。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基本就没有检查,听我说想吃药,用力开出药方,狠狠地说:过两天还得来找我开吊水!   我爱人和朋友包括一些医生熟人交流,有她的套路:中成药“清开灵”,有时加上小儿用的消炎药。这是争论后妥协的结果(说来惭愧,我妥协是基于如下期望:中药毒性就算有,但考虑到在我们那里是广泛使用的,又是小孩用的,也该剂量小,毒性小的)。我俩心中的压力超过阈值后也全听医生的。   通过这次病,我觉得有病还要看医生。当医生的询问和检查是细致和全面的,给出的诊断和治疗是明确的,我还有什么理由怀疑呢?   这两个医生看来不是什么大师级的人物,两个医生都不到40岁,其中一个英语稍好,也许不到30岁。我觉得非常教科化,非常清楚。十几个问题,由于语言问题,花的时间也许快到十分钟,检查不到5分钟。再加上一个判断是否“病菌感染”(也许不准确)的检查,最终给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为什么她们不怕诊断会误诊漏诊?为什么她们不怕治疗力度不迅速到位?从而造成前面几位医生发帖中出现的可怕后果?(我不是说“医闹”,是说发生在病人身上的可怕后果)   如果说医疗水平,我不知道是高是低,只知道这是一个大学城的中心医院急诊室。   提一下花费,由于我们买了医疗保险。急诊没收我们钱,说是保险公司交。那药,我们买了两盒,每盒12包,一共不到4欧元,也就是说三十多元人民币。   高烧是不是要住院?   高烧是不是要吊水?   在医生作出诊断的首要原则是摆脱误诊干系的情况下,在医生开药原则是吃药吃不死的情况下,(不觉得这两条相悖吗?)我等非医药专业的父母们还是多读读医书(特别推荐翻译来的东洋人的小儿保育书籍,不提书名,有不少,和医生训话的区别主要有二:一,不吓唬人;二,症状、疾病、处理建议表述清晰可辨),做好常规疾病的护理。   拉里拉杂写了这么多,对各位做父母的看客又有何意义呢?也许就是提供一个受益于新语丝的个案。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新语丝只是给了科学思考的教育,提供实质救助的,在国内时是小儿保育书籍,这次在国外是人家的医生。 看看美国医生是怎么治小儿发烧的 2004年09月08日《当代健康报》   大毛前一天晚上9点多开始发烧,之前没有什么感冒症状,只是说累了想睡。10点吃了小儿Motrin(和泰诺差不多的一种药),半小时之后没有退烧,量体温是华氏102.4度(大约39度多),而且体温在继续升高。我们夜里11点带他去看急诊。   我们住的地方因为靠海边,夏天的夜里也很冷,当时气温大约14度,我们在大毛穿的长袖睡衣外加了一件带帽子的夹克。急诊室的接待护士在弄清楚孩子是发烧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把他的夹克脱掉,孩子发烧不能穿太多”。我边脱着大毛的衣服,心里边想的是“不是说发烧了要捂汗,出了汗就退烧吗?”   护士量过体温确定还在发烧后,在医生来之前就先给了大毛一个专门用于小孩子的泰诺降体温肛门栓。美国医院的做法是:不管是什么问题,先把体温降下来再说。而他们的降温方法是既不打针也不输液,而是用这种快速见效的肛门栓。接下来的治疗则更是令我们这些中国家长难以接受了。   护士送我们到了一间单人病房,吩咐把大毛所有的衣服脱掉,并递给我们一件背后系带子的像围裙一样的小病号服让给大毛穿上。当时病房的温度是华氏 68度(摄氏20度),并有风扇口往房间内排送自然风,穿着夹克的我都觉得有些凉。我问护士,大毛在发烧,我可以不脱他的衣服吗?护士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说,“衣服都穿着怎么给孩子退烧?”我马上意识到这里不是上海,暂时忘掉我妈教给我的关于发烧要捂汗的说法,脱就脱吧。   随后医生来做了例行的问话以及相关的检查,喉咙耳朵心肺血压一切正常。医生说不是流行感冒也不是普通感冒,大概是细菌。美国医生在对于发烧和腹泻无法解释的时候统统会告诉你是细菌造成的。其实当他告诉我大毛所有检查结果都正常时,我心里就有了数,大毛不过就是国内医生说的因着凉伤风而发热嘛。   为了更进一步确保孩子没什么大毛病,大毛还要验尿。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护士又送来了两支桔子味的雪糕,跟大毛说“都吃了,这样你的烧就退了。”大毛于是兴高采烈,而我则在想,要是大毛姥姥在的话,这两支雪糕一定不会吃到大毛的肚子里,因为我小的时候好像从来没有用过这么令人兴奋的降温方法哦。   雪糕还没有吃完,护士又来了,这回手里是两个杯子:一杯冰橙汁,一杯冰水,里面的冰块占了多半杯,依然还是给大毛降体温的。于是大毛在冰冰凉凉的吃吃喝喝中体温恢复了正常,人也很是开心。而我的疑问是,这样的降温方法,难道过后不会重新再发烧吗?   接过护士手中写着正常的尿检报告,带着体温也极其正常并且和1小时前判若两人的大毛,我们回家了,医生没有开任何药。可后来大毛的体温正常,没有如我预料的因吃了太多的冰再发烧。看来,以后家里要常备雪糕冰棒了。 做一个有尊严的儿科医生 作者:gty20052008 (原载丁香园,寄来参与新语丝的讨论)   明天又是除夕了,时间比流水更容易丢失。一个繁忙的儿科医生眼中,生命好像是一年一年花掉的。明天还是白班,后天白班。   我们总是在别人的幸福中独自品尝孤独,在欢乐和笑声的背后默默完成使命。虽然我们很少获得荣耀。   但是我希望我们能获得尊严。   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尊重。   获得病人的尊重,获得其他医生的尊重。   我是一个愚钝的人,但我喜欢不停的思考,不断寻找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以下是我在数年儿科生涯中积累的一些看法。如您看完后有所收获,我在这么个大冷天,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地方,不去放鞭炮,不去卡拉哦和,呆在寝室老老实实写这篇文章也就深感欣慰了。   1. 儿科处理的疾病其实大部分都是比较简单,预后较好的疾病,尤其在市一级以及以下的医院。我们首先应该有信心,90%的病人我们都能治好。不管病人家属有多么着急,多么夸大小孩的症状。树立信心,要求把儿科书背了,再多看点文献。现在网络发达,上医学期刊网一搜,什么内容的论文都有。   2. 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后,当你单独管理病人时,决定你的工作成效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你与病人家属的关系。这种关系需要用心体会,不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不是亲人关系,不是朋友关系。在我个人看来,应该类似于一个战壕的战友关系。   我们要救小孩,其实是和疾病打仗。父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准备资金,食物,等等支持。我们冲锋陷阵。有时候换过来。   但是大部分家长是不会一开始认同这种关系的。在目前这种社会环境下,经过舆论的不停熏陶,他们潜意识里把医生和病人及家属的关系看作敌我关系,或者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农村来的病人,不远万里求医的病人,把我们当作观世音菩萨。   我们很清楚,每一种都不好。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认同战友关系。在你所有的谈话中,你既要表示出你对小孩病情的关心,表明你能为他们做到什么,同时也要提到他们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机会就跟他们灌输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观念。最关键的一点,讲清楚你能做到的,不能做到的。他们就会明白医生不是商人,花钱不能买健康。医生不是敌人,敌人不会这么好心帮忙给小孩治病。医生不是菩萨,治病还要自己多努力,有些病医生也治疗不了。   当他们把你当作战友,他们也会考虑你的立场,看到你付出的努力。   基本关系确定后,你就可以在这个关系下尽你所能,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了。   3. 病人入院时,作为首诊医生,简单查看病人门诊病历了解基本病情,整理仪表,嚼颗口香糖清新口气后,带上你的工具,有学生带着学生,雄赳赳,气昂昂,前往病房。说话时记得严肃认真,声调平稳。问病史详细,准确,不重复。给病人家属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做事认真的负责的好医生。   4. 看完病后要谈话。第一次谈话很重要。把所有你能考虑到的情况告诉他们,还有他们关心的东西,比如抽多少血,每天花费多少等。肺炎的病人告诉他们打了几天针后会拉肚子,没拉是运气好,体质强。病情严重的病人要把病情说得比实际更重一点。病情普通但是家长非常紧张的要适当安慰他们,缓解他们的情绪。必要时把别的病人的体温单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他们家小孩病情是比较轻微的。   5. 每天坚持查房两次。早查房每人都能做到。下午上班下午去查,下午休息晚上经过病房去查。休息那天不行的话可以原谅。并不是一定要你一个一个检查一遍,只是要你去露个脸,表示你每天都在为他们的小孩努力,每时每刻都在关心他们。早查房记得把每个病人的化验结果告诉他们。忘记的话,下午查房正好有机会补上。如果是危重病人,有事没事去瞄一眼。要让病人知道,你时刻存在,偶尔不在也是上厕所去了。不要埋头写病历,一天到晚不去看,病人会以为你一天到晚都不在,其实你在为他们家小孩流血流汗,绞尽脑汁。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只会说你不负责任。而且确实在某些时候,你刚好撞上病人病情变化,你肯定能比家长更早看出来。   6. 不要吝惜多花一点时间和病人家属交谈,不管是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要知道他们一天到晚没啥事,吃饱了撑着,不找个人说话,不把输液单抄下来研究研究,他们会闷着。人多时,学会舌战群儒。人少时,深入交谈。谈谈房价也好嘛,转移矛盾,寻找共同点。如果他们罗唆,不要烦躁,你要比他们更罗唆,追着他们讲解你的理论。把你背的儿科书,网站上看的全部丢给他们,再加上你的个人见解。讲到他们电话也没有时间接,估计以后轻易不会找你。你还会有额外收获。你讲完一遍就能知道自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程度。   7. 该说话时要说,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要说。拍胸脯,说包治这类事情永远也不要做。关键性的问题说话留点余地。可能,左右,一般,估计这类词语多用点。多举例子,让他看到希望,有比较。同时告诉他每个人体质不同,疾病程度不同,病程,结局也会有不同。   8. 把握主动。不要等病人问到头上才想起应该做什么。把一切计划好,每天该做什么先想好,早查房时告诉家属你的计划。催促他们完成最难完成的大小便检查。病情变化的病人马上谈话,告知情况,提出进一步治疗方案。学会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学会在战斗中做指挥官。他们喜欢这样的医生,这样的医生是负责任的,他们认为。 9. 除非是完全确定已经痊愈的感冒,肺炎,在出院诊断上你可以写痊愈外,其他未达疗程,可能反复的一律最多写成好转,随诊。永远保持头脑清醒,永远维持原则,不要遗漏任何一次签字,即使他们已经成为战友,也要想想如果他们打官司你的病历是否能帮助你打赢。   10.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尽可能预料病人病情的发展。紧紧抓住生命体征这一点。感觉不对时,马上报告上级。同时坦诚告知家长病情。不要害怕把死亡这两字说出口。   11. 到外科会诊时,不要看到他们焦头烂额的样子幸灾乐祸,想办法帮他们了难,一次搞定最好。到妇产科会诊时,坚持原则,不要看他们脸色。病人家属罗嗦,但是毛毛情况很好的话,不要怕给他们医生护士添麻烦,不要转科。转过来就是给自己添麻烦了。   做到以上这些,估计你的病人家属不会每天吵闹了。素质高点的也许能改变以往对医生的看法,学会尊重医生。 【方舟子按:婴儿一般不必补钙,如果婴儿经常晒太阳,紫外线可刺激皮肤合成维生素D,也不必补鱼肝油(维生素D)。但是美国儿科学会反对让婴儿晒太阳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故母乳喂养的婴儿从1~2个月起应每天口服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配方奶粉已含足够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不必再补)。顺便说一下,国内医院、结核病站在复查婴儿卡介苗接种情况时,同时也让家长交钱给婴儿剪头发“查微量元素”,纯粹是为了赚钱牟利,并很可能借机以婴儿缺某种微量元素(往往说是缺钙、锌、铁)为由推销保健品,大家应该抵制,拒绝交额外的钱做无用的检查。靠查头发是不可能准确测定微量元素的。没有症状的话也没有必要抽血查微量元素。医院、防疫站还免费发一本中国疾控中心编的育儿问答小册子,把一些常见的正常情形都归为婴儿缺钙,建议补XX钙云云。一查,原来那个XX钙正是中国疾控中心某个研究所的产品。】
/
本文档为【在美国小儿看病的经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