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国际形象分析

2011-01-12 7页 pdf 281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9669

暂无简介

举报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国际形象分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年第 1期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9 No11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国际形象分析 张莉 1 , 南普随 2 (11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 北京 100872; 21运城学院 政法系 ,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 ] 国际形象是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 来 ,中国一直在国际社会中努力建构自身和平、合作、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取得了很多成效 ; 北京奥运...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国际形象分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年第 1期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9 No11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国际形象 张莉 1 , 南普随 2 (11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 北京 100872; 21运城学院 政法系 ,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 ] 国际形象是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 来 ,中国一直在国际社会中努力建构自身和平、合作、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取得了很多成效 ;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进一步展示这些国际形象的平台 ,而且为世人树立了开放、文明、团结的现代化 中国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 ] 北京 ; 奥运 ; 国际形象 ; 文明 ; 团结 [中图分类号 ] D66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23489 (2009) 0120044207 一 关于国际形象 ,学术界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 ,有 的学者从国际形象和国家形象区别的角度来分析 , 如较早提出“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 ”区别的学者孙 有中博士 ,在其文章《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 》中 指出 ,“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 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 与 ,可分为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 ,两者之间往往 存在很大差异。”[ 1 ] ( P. 39)有的则从国际传播的视角来 研究 ,如中国传媒大学刘继南教授率领课题组著述 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 》,是这一研究取得的标志 性成果 ,他们集中关注的是“他国公众对对象国家 的总体感知 ”,即国家的外部形象 ,认为中国的国家 形象通过国际传播 ,在他国公众 (受众 )中形成的印 象 ,就是中国的国际形象 ,其书就是从国际传播的角 度来研究中国的国际形象。另外 ,有的直接从国际 形象的本质特征来揭示其内涵 ,如《国家形象论 》的 作者管文虎便认为“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对 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与自然要素的 综合认知与评价。”[ 2 ] ( P. 72)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其国家 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并不等同于它的国家形象。 对国际形象的基本内容的分析 ,笔者比较赞同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孙亦舟、邓淑华 的观点 ,他们认为国际形象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 内容 : (1)国际形象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 上的形象 ,进一步说 ,是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外 交、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国际社会形成的主观映象。 (2)国际形象的客体是评价一国形象的国际行为 体。一国的国际形象应该是国际社会对该国的总体 看法和综合评价 ,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认可 程度。 (3)国际形象是由外部行为体集体建构 ,是 在国际行为体间保持互动、相互观察、相互评价的动 态体系中外部行为体对某一国家认识和评价的总 和。同时 ,并非国际公众对某一国家所有的映象都 构成国际形象 ,国际形象是国家形象中由国际社会 反射并且影响或可能影响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声望的 映象。[ 3 ] ( P. 121) 国际形象可谓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 44 分 ,它在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国际政 治理论中都被给予了特别的强调 ,具体来说 ,国际形 象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作用 ,即 : (1)国家的国际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在国际 政治舞台上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效果。 ( 2)国家的国 际形象直接决定其在国际交往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和 能力 ,没有声誉的国家在国际上必定是孤立的。 (3)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和国家的国际形 象是密不可分的 ,国际形象也会影响到国家拓展外 贸的能力。 (4)国际形象影响国民心理 ,并决定着 不同国籍的人在相互交流中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从 中可以看出 ,一国的国际形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 ,媒体高科技的 兴起 ,人们了解信息的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这种 意义的作用更甚 ,美国学者埃博 ( Bosah Ebo)就认 为 ,二战后的信息时代 ,能否有效利用大众媒体塑造 有利的国际形象 ,成为左右国际外交局势的重要 变数。 二 2008年 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 29届奥林匹克运 动会令全球瞩目 ,为期 16天的奥运会创造了多个奥 林匹克运动史上的“最 ”神话 :史上最大奥运采访 团 , ———奥运期间有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1600 名注册记者、5000多名非注册记者在北京以及中国 其他地方进行奥运报道 ;史上最多人同时观看 ——— 在奥运会高峰期间 ,全球有 40亿人同时观看奥运转 播 ,国际奥委会指出 ,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112年 历史中观众最多的一届奥运会 ;史上最长转播时 间 ———北京奥运转播了 5400小时现场实况转播各 项赛事 ,比 2004年雅典奥运会多出 2000个小时 ;史 上首次转让转播权 ———国际奥委会首次将转播权转 让给了网络平台和移动电话网等新媒体 ;史上代 世界最高水平赛事的一届奥运会 ———几十项世界纪 录被刷新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史上诸国家派出奥运 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次 ———如日本派出了该国史上 最大规模的奥运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 ,其总人数 多达 570人 ,此外 ,新加坡、南非、立陶宛、西班牙、埃 及、委内瑞拉等众多国家也都派出了历史上规模最 大的奥运代表团 ;史上最密集的兴奋剂检测———比 雅典奥运会多 25% ;史上首次把玉当作奖牌颁发给 运动员的奥运会 ;世界上最大的公园“奥林匹克公 园 ”将成为北京新的“氧吧 ”⋯⋯ 这众多的“最 ”,使北京奥运会当之无愧地成为 奥运史上的一大奇迹。北京奥运会后 ,中国的国际 形象大幅度提升。各国外媒纷纷撰文 ,盛赞北京奥 运会的了不起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更是毫不隐晦 对北京奥运会的褒奖 ,认为北京奥运会进行得十分 顺利 ,交通工具非常准时 ,奥运村优美大方 ,赛事转 播也无懈可击 ,从这些方面讲 ,北京已经超越了以往 的一些奥运会举办城市。他甚至感慨 ,北京做的太 好了 ,他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出“绝妙好词 ”才能在闭 幕式上对北京做出评价 ⋯⋯通过 2008年奥运会的 申办与举办 ,中国变得更加对外开放 ,推动了中国的 现代化和民主进程 ,中国的广大群众也接受了一次 精神文化的洗礼 ,无形中促进了中国的精神文明建 设 ,国人尤其是首都人民的素质普遍提高 ,与此同 时 ,围绕申办和举办奥运会所进行一系列宣传教育 工作 ,充分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形成了和睦、 团结、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 ,因此 , 2008年奥运会 的成功举办 ,给世人树立了开放、文明、团结的现代 化中国的良好形象。 (一 )开放的国际形象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伊始 ,邓小平就对未来中国 的国际形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多次强调要树 立改革开放的形象不倒 ,实践证明 ,改革使中国结束 了闭门造车的状态 ,更好地融入了国际社会 ,并利用 国际社会的先进资源加速了国内的发展 ,而开放则 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 ,在了解的过程中完善 着对中国不同时代不同认识的变迁轨迹。此次奥运 会更是一次大规模展示开放中国的重要契机 ,从中 国对待国外媒体入境采访的态度便可见一斑。奥运 会举办之前 ,某些西方媒体刊登文章称 ,“北京宣布 要把近 3万名在 2008年奥运期间赴中国采访的外 国记者数据输入数据库 ”,这无疑表明 ,“报道北京 54 奥运的外国记者已经进入中国政府的追踪名单 ”, 这些媒体喧哗此举“和中国政府许诺的奥运期间新 闻自由背道而驰 ”。德国《世界报 》在报道这个消息 的同时 ,还引用该报记者的“亲历 ”说 ,“在中国采访 审批要等一个星期 ,当地警察或者安全机关甚至还 会跟踪记者 ”。[ 4 ]面对这些无理的指责 ,中国以实际 行动驳斥了西方媒体的谣言 ,政府发布了《北京奥 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 》,其相 关内容大致为 :一、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 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 ;二、记者赴地方采访 ,无需 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 ,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 同意 ;三、外国记者可以通过被授权的外事服务公司 聘用中国公民协助采访报道工作。[ 5 ]这些规定使中 国对西方媒体空前的开放 ,使中国的真实情形展现 在全世界面前 ,这次开放采访 ,对于中国来说既是一 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又是中国国际形象建构难得的 机遇。值得庆幸的是 ,外国媒体的报道大多数都公 正客观 ,大都如实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真实情况和 中国近几十年来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意大利《欧洲人 》杂志 7月出版专刊刊登曾在中国 工作和生活过的意大利记者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图 片 ,介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 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让更多意大利人了 解中国。该刊在序言中说 ,随着华人社团在意大利 的增多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中国居民消费 水平的提高 ,对意大利来说 ,“中国越来越近了 ”。 该刊还援引意中基金会主席罗米蒂的话说 ,“与其 他西方国家相比 ,意大利在发展对华合作方面就晚 了一步 ,意大利不能再错过中国这个潜在大市场的 列车了 ”。[ 6 ] 类似的言论枚不胜举 ,从 1979年开始 ,中国就 逐步融入国际发展潮流 ,进入 21世纪后 ,中国更是 面向世界全方位开放 ,在经济上 ,中国积极学习西方 国家的优良经验 ,借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有益的 部分 ,为我所用 ,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 ,在政治方面 , 中国坦然承认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存在 分歧与差异、冲突与摩擦 ,不掩饰和回避存在的问 题 ,以务实的态度进行对话和交流 ,以互利的原则协 商解决 ;同时 ,也坦然公开国内发展中所存在的问 题 ,重视倾听外界的意见 ,朝着更加现代化和民主的 方向迈进 ,“开放 ”二字一直是中国的行事原则和实 践指导 ,开放外交不仅为中国赢得了主动和空间 ,同 时也赢得了世界的理解与赞誉。 (二 )文明的国际形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三个基本理念 :“绿色奥 运”、“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 ”,其中“人文奥运 ”具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最能决定本届奥运会的品位、 特色、成败、意义 ,在提出、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深厚 的文化内涵。多年来 ,中国政府在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显 著成效 ,但是一直缺乏全方位大规模展示的机会 , 2008年北京奥运会 ,理所当然地成为检验这些成效 的最好舞台 ,事实证明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一笑一 颦 ,一言一行 ,充分了展示了其良好的文明素质和公 德意识 ,更向世人演绎了国人昂扬、乐观、健康、开阔 的精神面貌以及自信、包容的文明心态。 有媒体前两年做过调查 ,列出了北京市民的 12 个日常生活中的毛病 ,包括吐痰、加塞儿等。美国北 卡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 ,也对北京的居民素质 做过调查 ,列出了他们认为最不文明、最惹人反感的 10个方面 ,比如语言服务、厕所卫生、旅游点围拥旅 客推销东西、商品定价无诚信等。[ 7 ]为了改善这些 不好的形象 ,北京市很早就推出了诸多举措 , 2005 年以来 ,北京市司法局以提高市民法律素质为切入 点 ,以“人文奥运法治同行 ”为主题 ,全面开展奥运 法制宣传工作 ,将有奥运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的 7 个区、场馆周边 35个街乡、281个社区 ,奥运火炬传 递路线涉及的 393个社区 (村 )及 62个旅游景区作 为奥运法制宣传的重点地区 ,采取举办法制讲座、法 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 ,把与奥运相关的 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公交车站候车亭灯箱、地 铁和城铁各个站台也都成了奥运法制宣传的有力工 具 ,奥运法制宣传贴报遍及北京大街小巷。为了创 造有序的公共环境 ,从 2007年 1月 18日开始 ,北京 市将每月 11日确定为“排队推动日 ”,倡议自觉排 队、讲究秩序 ,培育市民的排队意识 ,公民渐渐学会 64 了秩序礼让。为了解决公共场所“乱吐乱扔 ”等不 文明问题 ,北京于 2008年 4月 29日全面启动“创建 公共文明示范地区暨治理乱吐乱扔专项活动 ”。北 京市城管执法局联合首都文明办组建了 5支“纠正 不文明行为联合宣传检查队 ”,每天在王府井步行 街、北京站、北京西站、西单商业街、天安门广场等重 点地区同时上岗 ,对“随地吐痰 ”等不文明行为进行 执法及宣传活动。[ 8 ] 2008年 7月 14日 ,北京奥运会 《奥运场馆观赛规则 》正式公布 ,明确规定喇叭、哨 子、打火机、照相机、摄像机支架等物品将不允许带 进奥运场馆 ; 15天后 ,又发布了“北京奥运观赛行动 倡议 ”,六条奥运礼仪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北京市民身在处处都有奥运宣传的环境下 ,耳溽目 染 ,并不折不扣地实践着这些象征着文明与素质的 规则。奥运期间 ,每个人都成为展示文明风采的 “窗口 ”和“名片 ”,大家都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 从点滴做起 ,“观看比赛不迟到 ,不乱拍照 ”折射出 国人对比赛的尊重令外国人感激 ;“乘车购物时排 队礼让 ”反映出国人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令外国人 赞叹 ;“遇到陌生人有困难伸出援助之手 ”表现出国 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令外国人温暖。正是这些人皆可 为的小细节凝聚在一起 ,使中国的大国风采表现无 遗。无怪乎英国《泰晤士报 》8月 1日报道说 ;“北京 因奥运会而更加注重文明礼仪。”[ 9 ] (三 )团结的国际形象 安定团结的政治形象 ,是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经 济繁荣的前提 ,邓小平同志也把树立这一政治形象 作为整个对外形象的基础。[ 10 ] ( P. 61)北京奥运会从胜 利申办到成功举办的全过程 ,就是亿万中国人民团 结一致的最大战果 ,虽过程曲折但是最终顺利到达 目的地的圣火传递和经顽强拼搏并最终取得辉煌奥 运战绩 ,就是亿万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伟大见证。 奥运圣火传递是每届奥运会的首要项目 ,也是 各主办国精心策划的节目之一。北京奥运会火炬接 力以“和谐之旅 ”为主题 ,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 为口号 ,前往五大洲 ( 国家、地区 ) 的 21个城市 ,并 在境内 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 ,还于 5月 8 日上午抵达了珠穆朗玛峰。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历 时 130天 ,传递总里程约 13. 7万公里 ,参与传递的 火炬手达 21880名 ,是历届奥运会传递路线最长、覆 盖面积最大、途经国家和地区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 一次奥运火炬接力。圣火所到大部分地区 ,都受到 华人留学生、当地政府及民众的热烈欢迎 ,但是也难 逃觊觎已久的破坏分子的抢夺之举 ,如火炬在英国 伦敦和法国巴黎传递之时 ,都受到“藏独 ”分子的阻 挠 ,但是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在这一刻都表现出空前 团结的精神 ,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和尊严 ,捍卫了奥运 的圣洁 ,尤其圣火传递到美国旧金山时 ,众多华人及 留学生营造的“红色海洋 ”,更是令全世界人民为中 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和同心同德所动容和震撼。韩国 《朝鲜日报 》在评说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时说 ,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 50天 ,现在中国比任何 时候都要团结。”[ 11 ] 8月 24日胜利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中 ,中国以 51 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位居金牌榜首 ,比列居第二的美 国多出 15枚 ; 9月 17日落下帷幕的北京残奥会上 , 中国体育代表团又以金牌 89枚、银牌 70枚、铜牌 52枚、奖牌总数 211枚、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的好 成绩遥遥领先于第二名国家。这骄人的成绩其实不 仅仅属于获奖的奥运健儿 ,更属于中华民族全体儿 女。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人 ,都对其高水平的体育 场馆设施和竞赛组织工作、高水平的开幕式及文化 活动、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和良好的舆论评价、高水平 的安全保卫工作、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和服务、高水 平的交通组织和生活服务、高水平的城市文明形象 留下深刻印象。这美好的国家形象正是无数个人日 以继夜努力的结果 ,所以 ,北京奥运会实乃是“举全 国之力 ”的产物 ,而团结是铸就这种辉煌的伟大源 动力之一。 三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 ,迎来了各国人民的一致赞 誉 ,成为外国友人客观认识和解读中国的一次重要 契机 ,向世人树立了开放、文明、团结的现代化中国 的良好国际形象 ,但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 ,也引发了 74 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敬畏 ,也许会给中国带来新的国 际认知问题。韩国高丽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朴吉声 8 月 28日在《朝鲜日报 》上撰文 ,他说 ,看了“灿烂的 文明 ”与“辉煌的时代 ”为主题的开幕式 ,以及以“狂 欢与热情 ”为主题、寓意世界融为一体的闭幕式 ,世 人也许早已思绪万千。他强调 ,“在世人眼中混杂 着敬畏与警戒 ”,西方社会仍对中国心存偏见 ,无法 摆脱东方主义的思维框架 ,掩饰不了对未来 21世纪 将被中国“标准化 ”的担忧。[ 12 ]美国《纽约时报 》8月 21日发表文章《中国的崛起不只是金牌 》,认为 ,中 国和印度自古便是亚洲大国 ,只是当欧洲崛起的时 候 ,中国和印度却开始走下坡路 ,现在 ,世界正在恢 复它的常态 ,一个强大的亚洲又回来了 ,报纸呼吁美 国要习惯这种改变 ⋯⋯[ 13 ]类似言论在其他外媒上 也为数不少 ,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出世人看待中国的 两面性 ,一方面感叹中国 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 的伟大成就以及日益改善的国际形象 ,另一方面 ,却 又恐惧中国日益强大的趋势 ,担心中国的迅猛发展 会威胁到目前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现状 ,这种现状是 中国打造未来国际形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极其重要 的问题 ,因此 ,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北京奥运会后 ,中 国该如何消除外国人的疑虑 ,保持并进一步加强现 有的良好国际形象的问题。笔者结合目前相关研究 提出下列建议 : (一 )立足自身 ,努力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 等各方面的建设 一个国家要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首先要练好 “内功 ”:发展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 14 ] ( P. 36) 一国的国际形象与其国家力量和综合实力是密不可 分的。诚然 ,北京奥运会是对我国近些年来在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的集中展示 ,是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的历史性回顾 和 ,其成功举办令国人欢欣鼓舞 ,但是这并不代 表我们可以就此不思进取 ,停滞不前 ,相反我们要加 大力度促进国内建设 ,因为综合实力其实就是一个 国家的名片 ,是能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形象最为重要 的一张牌 ,只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反映一国实力的 综合因素都达标了 ,其国际形象才能得到根本性的 保障。另外 ,在探索我国的发展道路时 ,还必须坚持 以我国国情为立足点来解决如何进行经济政治文化 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而不是照搬别国的模式。 这是良好的国际形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邓小平说 得好 ,“没有民族自尊心 ,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 , 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14 ] ( P. 328) (二 )加强传播 ,尽力让外国公正、客观地了解 我国情况 冷战后 , 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 ,各个国家 之间的相互依赖加强 ,这种相互依赖更多表现在经 济关系方面。在政治与战略关系上 ,中国与西方主 要国家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有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 对立 ,这说明完全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的中外 关系 ,并不稳定亦不牢靠。国家间关系不仅仅建立 在利益基础上 ,还必须包括价值关系 ,诸如观念、文 化、意识形态等等。[ 15 ] ( P. 13) 中国若要在世界上真正 成为受尊敬的大国 ,就必须努力通过与世界的价值 良性互动来影响世界 ,谁能实现这种价值互动和形 象塑造的重任 ? 媒体传播责无旁贷。[ 16 ]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 ,笔者阅读过很多关于国际 形象如何建构的文章 ,发现这些文章都很强调“对 外宣传 ”的作用 ,实际上 ,“宣传 ”(p ropaganda)一词 在英文中是贬义词 ,学者通常认为宣传是一套专门 用来混淆事实、激发热情 ,或标识敌人、丑化敌人的 办法。说谎、扭曲事实、只说一半真相或只做有利于 自己的解释等都是宣传的公认的做法 ,不仅如此 ,宣 传在英文中还意味着假信息 ,即散布错误信息 ,所以 “宣传 ”一词并不能准确反映国人在对外交往中的 真实心态 ,而吴玉荣在其文章《传媒全球化时代的 中国国际形象战略 》中给出的替代词“传播 ”( com2 munication)则较贴切。传播 ,即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 它强调的是双边、多边的交流与沟通 ,本身并不带有 什么意识形态的色彩 ,所以在此我们更提倡用“传 播 ”而非“宣传 ”。[ 17 ] ( P. 43)这种传播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 : 第一 ,利用国内媒体加强对外传播。1999年 2 月 26日 ,江泽民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 : 要“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 ”,“树立 84 我国的良好形象 ”;要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 地走自己的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 ,充分展 示中国人民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形象 ,充分展示中 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形象 ,充分展示中国人民为维护 安定团结和实现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形象 ,充分 展示中国人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形象。[ 18 ]这些讲话集中体现了中国利用媒体树立良 好国际形象的强烈意识。实际上 ,一国的国际形象 如何 ,主要取决于自己 ,作为媒体来说 ,首先便是要 把握报道的大好机会 ,充分利用如北京奥运会一类 的全球性媒介事件 ,寻求塑造国际形象的良好策略 , 也是基于这个意义才出现了多数国家争夺奥运会主 办权的现象。另外 ,在报道的时候要尽量公正客观 , 对中国的多元化现象 ,在介绍、报道和评论时 ,也要 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做出批评 ,而不单单是广告性 的宣传。国内媒体提供畅通的渠道 ,具体如何评价 可以让西方媒体和民众自己判断 ,自己做出选择 ,这 样有利于克服语境的障碍 ,减少误读现象 ,提高传播 效果。事实证明 ,这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是 因为遵循了这些潜在的良性规则 ,所以为中国迎来 了中国形象“中国制造”的好机会 ,向世界做了花再 多钱都无法实现的广告宣传 ,向世人展现了一片欣 欣向荣的中国面貌。 第二 ,利用国外媒体进行对外传播。媒体塑造 一国的国际形象 ,是国际行为中一国对其他国家施 加影响的具体表现或一国对其他国家施行权力的延 伸。因此 ,借助国外媒体特别是在国际上处于垄断 地位、具有权威的媒体树立本国的国际形象 ,是一种 较好的策略 ,拿北京奥运会为例 ,奥运期间 ,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1600名注册记者、5000多名非 注册记者在北京以及中国其他地方进行奥运报道。 在奥运会高峰期间 ,全世界有 40亿观众观看比赛。 英国《卫报》20日指出 ,由于北京奥运会备受瞩目 , 转播北京奥运会的 BBC“乐开怀 ”,其转播奥运赛事 的电视一台在过去一周的全天收视率达到 27. 7% , 不仅力压其他媒体对手 ,也创造了该台近两年来的 收视率新高。另据报道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NBC) 日均收视人口接近 3000万 ,超过了悉尼奥运会和雅 典奥运会的日均收视人数 ⋯⋯[ 19 ]这些国外媒体在 报道中国奥运会的过程中为塑造中国起了巨大的作 用 ,成为当地人民了解北京奥运会的最直接来源 ,因 此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要想充分利用外媒来传播本 国形象 ,首先要做好西方媒体记者的工作 ,消除他们 对实际情况的无知和社会、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定 势 ,让他们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真正有良知和具 备新闻素质的西方记者 ,可以做到以客观的态度来 看待中国所发生的一切 ,他们涉华报道也就相对客 观公正很多 ,甚至会相当友好。其实国外的传媒说 到底是一种商业机构 , 其最终目的是盈利 ,我们也 可以通过商业的潜规则来限制、影响国外的主流媒 体 ,或者通过购买这些公司的股份来影响这些传媒 公司的决策层。另外 ,由于国外媒体特别是西方媒 体往往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较高的自由度 ,我国可 以通过主动参与来表达本国的观点和立场 ,树立自 己国家的国际形象。20世纪 90年代邓小平两次被 时代周刊选为世界风云人物 ,就对传播中国改革开 放的国际形象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 ,国际形象是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 分 ,它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中 国一直在国际社会中努力建构自身和平、合作、发 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取得了很多成效 ,北京奥运 会不仅是进一步展示这些国际形象的平台 ,同时更 为世人树立了开放、文明、团结的现代化中国的良好 形象。我们要就此努力保持和进一步加强中国现有 的良好国际形象 ,从自身做起 ,从身边做起 ,为构建 中国更好的国际形象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 [ 1 ] 孙有中.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 [ J ]. 国际论坛 , 2002 (3). [ 2 ] 管文虎. 国家的国际形象浅析 [ J ]. 当代世界 , 2006 (6). [ 3 ] 孙亦舟 ,邓淑华. 国际形象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94 简议 [ J ]. 民营科技 , 2008 (5). [ 4 ] 西方媒体轮番给北京奥运造谣 ,这就是新闻自由 [N ]. 环球时报 , 2007 - 11 - 18. [ 5 ] 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 [ Z]. 国务院令第 477号. [ 6 ] 奥运前外国媒体如何看中国 [N ]. 今日早报. 2008 - 06 - 16. [ 7 ] 席锋宇.“人文奥运 ”唤醒文明精神的“晨钟 ”[N ]. 法 制日报 , 2008 - 09 - 26 . [ 8 ] 李铭 ,王思海. 北京迎奥运文明氛围日趋浓厚 [N ]. 北 京日报 , 2007 - 05 - 13. [ 9 ] 刘瑞常. 外媒 :北京人更加注重文明礼仪 ,不得说脏 话 [N ]. 北京晨报 , 2008 - 08 - 04. [ 10 ] 何一峰. 邓小平中国国际形象思想探析 [ J ]. 浙江学 刊 , 2004 (5). [ 11 ] 小敬非静. 国难激发爱国心 外媒称奥运在即中国空 前团结 [N ]. 中国新闻报 , 2008 - 06 - 19. [ 12 ] 黄彬华. 北京奥运给韩国带来强烈震 [N ]. 联合早报 , 2008 - 09 - 10. [ 13 ] 西方应习惯“中国超越 ”[ N ]. 纽约时报 , 2008 - 08 - 22. [ 14 ]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3卷 )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 社 , 1989. [ 15 ] 邢悦 ,张冀兵.“韬光养晦 ”战略再思考 ———兼论如何 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 [ J ]. 国际观察 , 2006 (6). [ 16 ] 庞中英.“建设中国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N ]. 南方都 市报 , 2004 - 07 - 19. [ 17 ] 吴玉荣. 传媒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际形象战略 [ J ]. 中国党政干部研究 , 2002 (6). [ 18 ] 吴恒权. 江泽民在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 话 [N ]. 人民日报 , 1999 - 02 - 27. [ 19 ] 夏文辉. 八月 ,世界刮目看北京 [N ]. 四川日报 , 2008 - 08 - 26. (责任编辑  齐琳 ) (上接第 32页 )法、德等主要国家反恐活动的关键。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反恐怖工作组织管理体 系 ,但该管理体系是按照反恐工作涉及的职能部门 而构建的 ,迄今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反恐危 机管理体系 ,同时 ,承担反恐任务的各职能部门分别 隶属于不同部门 ,编制复杂 ,要做到有效的沟通和联 动还有相当困难。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反恐危机管 理机制是我国反恐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 [ 1 ] 俄罗斯反恐怖主义斗争法 ( 1998年 7月 9日联邦会 议通过 ) [ Z]1 [ 2 ] 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 1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 机制 [M ]1北京 :时事出版社 , 20071 [ 3 ]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机关法 [ Z]1[ 4 ] 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法 [ Z ]1 (责任编辑  匡四 ) 05
/
本文档为【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国际形象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