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2011-01-15 2页 pdf 348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1081

暂无简介

举报
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2010年 6月(中) 123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 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李玉宝[1] 刘振杰[2] ([1]河北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2]廊坊市第一中学 河北·廊坊 065000) 摘 要 探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运 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育生活方 式的主要特征,制定问卷调查表,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 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对河北省 1360名大学生进 行调查。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
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2010年 6月(中) 123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 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李玉宝[1] 刘振杰[2] ([1]河北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2]廊坊市第一中学 河北·廊坊 065000) 摘 要 探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运 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育生活方 式的主要特征,制定问卷调查,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 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对河北省 1360名大学生进 行调查。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 着重要影响,建立良好体育生活方式是促进大学生心理 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体育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然而具有不同程度心 理障碍和潜在心理疾病问题的大学生人数呈上升的趋势。为 了让大学生意识到体育生活方式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关系 到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拟通过对河北普通高校大学生 体育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体育生活方式和心理 健康的现状与问题,找出其相关关系,从而提出改善心理健康 的方法及对策。本研究在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进行基 础上,将根据健康促进的“AAA”模式,即评估、分析、行动模 式,制定针对大学生的健康促进策略,旨在有效改善大学生的 体质健康状况,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河北 10所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 发放问卷 1360份,回收有效问卷 1250份,其中男生 410名, 女生 320名,年龄 19~23岁。 1.2方法 1.2.1量具 (1)心理健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最近一 个星期”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共 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 10个 因子。按症状的程度分为 0~4 分的五级评分。按因子分≥2 分(即中等严重度)判定存在心理问题。 (2)体育生活方式:参照国内学者苗大培对体育生活方式 概念及范畴结构的描述,结合体育生活方式的四个主要特 征:①体育活动有明确目的;②选择确定的体育项目;③达到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即时间、频率、强度分别达到每次 30min以上,每周 3次以上,中等强度;④对活动评价良好。 自制调查问卷。 问卷可靠性检验通过对 40名(男 23名、女 17名)大学生 进行小样本测试,两周以后进行复测,可靠系数达 0.83以上。 本次调查 SCL—90量表 10个因子得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 0.687~0.785之间。 1.2.2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等比、随机抽样方法。 1.2.3 统计分析 将有效问卷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主要特征的调查结果 本研究依据体育参与者的体育行为模型,对大学生的体育 生活方式主要特征相关指标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运动参与、 活动目的、活动项目、活动评价、周活动次数、次活动时间和活 动强度 7个方面。在对活动目的和活动项目 2个指标进行归 类赋值基础上,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主要特征进 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周活动次 数、次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 4类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依据体育生活方式 4个主要特征指标的评价标准,运用 SPSS11.5统计软件,将调查对象按性别分为具有良好体育生 活方式和不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两组。结果显示,男生具 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 429人,女生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 76人。不同性别大学生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人数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X 2= 52.786,P<0.01)。为便于描述,以下将具 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人群称为 A组,其余人群称为 B组。 表 1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主要特征统计结果(×10-2) 2.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针对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如果某人有一项因 子≥2分,则表明有中度不良心理反应,即其有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不排除有某人同时具有 2项或多项因子≥2分。统计结 果显示:A组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有 15人,占 2.91%; B组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有 156人,占 21.23%。A、B两 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人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 48.851,P<0.01)。表明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明显占优势。 (下转第 129页)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体育学研究 2010年 6月(中) 129 世界的诗化,期望生活为童心、温情、谅解、默契所贯穿。在这 种情况下,顾城意志和情感常表现了自发的卢梭式“返归自然” 的强烈趋向。他向往“自然的洁净色彩”,而大自然,既为他所 要建造的理想世界提供蓝图,也是构筑这一诗的世界的主要材 料。而实际上,他对诗的感觉,他的感知能力,他对心灵,对精 神空间的关怀,是在乡村,在大自然的环绕下“塑造成型”的。 凭着他对自然界声音、气味、色彩的敏感,他相信自然界能唤起 他新鲜美妙的感觉,并给予他无穷尽的启示。他向往着与大自 然的无间的融合,在诗中传达这种体验,并且不断地重现和发 展。他喜欢洛尔迦的“纯净”的审美境界,也倾慕艾略特的“直 接到达了本体”的能力。他接受了这二人的诗歌的薰陶和影 响,崇尚自然哲学的诗境,将“自然”视为上帝,且加以自己独特 的解释:“自’是本体,‘然’是哲学态度。”他的自然哲学是本体 论,是同一的“超越有无之上的⋯⋯最初最终的和谐。” 顾城诗中所创造的理想世界自然十分遥远和渺茫,它体 现了困惑之中的现代人对生命价值探询的努力。作为诗的创 作,与他的闪耀着雨滴的主题并存的,是另一方面的主题,现 实人生的实实在在的主题:生命的终极——死亡。这一死亡 情结类似同时代的“朦胧诗”诗人骆一禾、戈麦、蝌蚪以及后“朦 胧”时代的海子等人,他们也全都在现实世界里选择了自杀。 在诗中,在生活中,顾城都偏执地和现实世界保持距离, 实行“自我放逐”,拒绝“现实”的“入侵”,以隐居来逃避现实世 界的“污染”,以诗来表达与现实世界的尖锐对抗。隐居生活 本来就是一种面临困境的表征,因此,在他后期,现实生活和 诗的冲突更加尖锐,孩童式的诗意的维持也越发困难。他的 诗,呈现出了为维护其确立的“姿态”,而变得越来越不自然, 悲剧的征象已经表露,当情爱与理想遭到践踏和蹂躏之后,他 明白自己终不过是生活在自造的幻梦里,幻梦醒来,他更痛恨 现实社会,并且迫使自己由人及我地深刻自己存在的意 义,结果是更坚定了自己不苟且、不妥协的信念,死亡成为他 继续前进的另一方式。用这一选择,他肯定着自己想肯定的, 也批判着自己想批判的。“即使整个世界都把你欺骗/死亡 总还是忠实的伴侣。”(《火葬》)他如是说,死亡之悲剧虽不可避 免,但他的死却超越了悲剧本身。 顾城的悲剧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关于顾 城之死,有的人从社会意义、诗学意义、哲学意义等方向来探 讨,另一些人则从法律、道德上对诗人的人格进行谴责和批判。 然而我以为,将顾城的死与诸多“朦胧”诗人的厌世自杀联系 起来,与他们的生存时代、童年遭遇联系起来,更加有利于我 们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英]虹影,赵毅衡编.墓床——顾城.谢烨海外代表作品集[M].北京:作家出 版社,1993. [2] 顾城,雷米.英儿[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3] 顾城.顾城的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 舒婷.忆顾城[J].北京文学选刊版创刊号,2002(12). (上接第 123页) 2.3不同组别男大学生因子分、总分比较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A组与青 年组常模比较,强迫症状 1项因子得分高于青年组常模外,其 它因子得分均较青年组常模低。B组与青年组常模比较,除 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 2项因子得分较低外,其它各因子得分 均高于青年组常模。不同组别男生主要在躯体化、人际关系、 抑郁、焦虑、敌对 5个因子和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0.01)。A组大学生强迫症状因子得分较高,可能与体 育在发展人的体能、强壮人的体格的同时又培养了顽强拼搏 的精神以及养成粗野性情有关。 表 2 不同组别男大学生各因子分、总分比较结果(±s) 注:* *表明差异在 0.01水平上达到显著;*表明差异在 0.05水平上达到显著。 2.4不同组别女大学生因子分、总分比较结果 本研究显示,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A组与青年组 常模比较,各因子得分均低于青年组常模。B组与青年组常模 比较,除强迫症状 1项因子得分较低外,其它各因子得分均高 于青年组常模。不同组别女大学生主要在人际关系、抑郁、焦 虑、恐怖 4个因子和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0.01)。其原因是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发泄口,将各种不安、 焦虑等情况发泄出去,从而使心理得到平衡,增进心理健康。 3 结论 (1)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主要特征的调查结果表 明,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周活动次数、次活动时间和活 动强度 4类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具有良好体育生 活方式的人数明显多于女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男 大学生 SCL—90测试心理健康状况因子得分均值,A组与 B 组比较,A组各因子得分相对较低,其中主要在躯体化、人际关 系、抑郁、焦虑、敌对 5个因子和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女大学生 SCL—90测试心理健康状况因子得分均值,A组 与 B组比较,B组各因子得分相对较高,主要在人际关系、抑 郁、焦虑、恐怖 4个因子和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 健康促进的三“AAA”模式,健康促进的行为促进技术对分析 与解决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问题是有效的和可靠的;应当引起 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建立科学的体育 生活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日常的体育锻炼。 课题项目:2010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 编号:2010030 参考文献 [1] 陶勇,代春玲.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 学报,2004.6.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 张勇,孙高峰.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6.1.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文学研究
/
本文档为【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