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梵净山金顶揽胜

2011-01-17 2页 pdf 179KB 1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4545

暂无简介

举报
梵净山金顶揽胜 梵净山金顶揽胜 陈 政胜仁 (贵州省招商引资局贵阳550004) (江口县人大常委贵州554000) 67 摘要:对贵州梵净山旅游胜地金顶景区作了介绍。对其古建,寺庙、碑文、摩崖等历史沿革也作了一定探考。 关键词:梵净山古建沿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100。一8750(2003)03—67—2 武陵山脉主峰在梵净山,梵净山的胜景在金顶。金顶海拔删米,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三 悟山《汉书-地理志》称三山谷,“辰水所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它“一名辰山,在麻阳西八百三十...
梵净山金顶揽胜
梵净山金顶揽胜 陈 政胜仁 (贵州省招商引资局贵阳550004) (江口县人大常委贵州554000) 67 摘要:对贵州梵净山旅游胜地金顶景区作了介绍。对其古建,寺庙、碑文、摩崖等历史沿革也作了一定探考。 关键词:梵净山古建沿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100。一8750(2003)03—67—2 武陵山脉主峰在梵净山,梵净山的胜景在金顶。金顶海拔删米,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三 悟山《汉书-地理志》称三山谷,“辰水所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它“一名辰山,在麻阳西八百三十里;”《名胜志》称为九龙 舢。一”⋯“卅~一‘“”仙一。’一’一’‘’。’‘⋯1_一。一。l一。。一。⋯。一’一‘_一。。l一。。l-咖_一‘⋯⋯一~r圳⋯⋯-一。“一!=坚!一⋯_一_一‘’⋯1一¨_一。’h舢一”1一。}一’一¨一。。一‘一¨ ④ ③④为陕西“秦文化”器物 ⑥ ⑤⑥为贵州务川出土器物 万方数据 68 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3期 山,“高百余丈,下分九支,铜仁大小两江出焉”。还有月镜山、江头I¨等名称。远眺盘顶,恰似农家燕米饭用的甑子,黔东一带 谐音管叫饭甑山。金顶,是梵净山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的“聚亭盆”,品位高,绝世仅有。金顶附近,历代所修寺庙甚多,这些庙 宇,因受条件限制,全系块石砌墙,板石盖顶,经多年风雨剥蚀,有的倾塌,恢复佛教朝圣和旅游开发后.逐步得到修善。缝文物 普查和旅游景点分类,可称为金顶八景。一是古庙遗址。释迦殿、弥勒殿在台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巾 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名说法台,这组建筑的特点是地处梵净山绝顶.r临 一千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两殿建筑格凋基本相似,面阔54米,进深555米.屋面因“风峭, 不可瓦,冶U缺“(荼殿碑碑文)。屋顶曾坍塌,铁瓦无存,石砌殿墙除释迦拱门犹存外,四周仅存2米左右不等高的残垣,1992 年前后全部恢复原貌。庙内原有明铸铜质释迦、弥勒佛像各一尊,弥勒佛像于道光二十七年(1科7)遗失,咸丰二年(1852)义铸 铜质弥勒、观音像各一尊,今均无存。观音殿在金顶半m凹陷处,面积约为20平方米,庙貌已不可考。据碑刻记载,始建于清 雍正六年“728),道光元年(1821)修理。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问,通面阔13.7米,进深9米,d墙厚O5 米,残高2水,山J-j完好,门额阴镑“敕赐承恩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阃,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 (俗名F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解放后倾塌,整个遗址除正殿、偏殿、僧寮、厨房依稀可辩外,仅有四周残墙,建筑面 积1100平方米.上山人员常宿之地。通明殿在金顶西北约500米处的老金顶脚,建于明,明万历敕赐碑即在此处,倾塌多年, 仅存遗址,据《铜仁府志》载:“敕赐碑在通明殿侧”考证得知殿名。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可 惜尚存文字资料少。二是碑石和摩崖。“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 踢万历四十六年(1618),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嘟、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全碑高29米,碑心高 1.85米,宽1.51米,额镑“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碑左右腾龙拱护上罩云朵,碑文四周缀以卷叶花边,一看即具帝王皇家风 范。碑文楷书,1349字,其中序文833字,附载516字,为“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为明户部郎中李芝彦撰,碑文对梵净山 地形地貌、名胜风光、历史沿革等都有记述,称其为“天下众名岳之宗”,而且“自开避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 王公大人之钦渴,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亘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频顾于道府”等,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 内容最完整的文物,是梵净山的镇山之宝,1982年2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茶殿碑,1979年lo月5日发现于金顶左侧古茶殿 遗址内,素面无上款,无横额,以发现地命名,现存原处,保存完好。碑高1.77米,宽089米,27行,14∞字余,为清拔贡张鸿 吉羽撰并书,系清同治光绪年问梵净山隆参和尚的记载碑,对山水风光,名胜物产、寺庙兴废和红号等起义均有记述,尤以光绪 年间以刘满为首的清军哥老会起义余部进驻梵净山记载最详,对清末政治社会经济有重要史料价值。金顶摩崖,1982年5月 文物J二作者发现,共13则,除金刀峡和观音洞各l则外,其余均镌刻在金顶中部的一大石壁上。阴刻,刊刻时间上溯清康熙五 十八年(1720年),下迄民国9年(1920年),大部分为记事之作(对联1剐.诗1首),顺治(1660)年间信士李还春、室人陈氏同朝 山15年事1则;修理天桥功德4则;雍正六年(1728)向文济新修观音殿1则;乾隆四十三年(1778)坝梅寺承恩堂住持丘应慧、 应龙挺心石修路1则;道光元年(1821)恩州府周谒等修观音殿1则等。金刀峡壁,刻乾隆四十七年(1782)心题记游诗1首,字 体大小不等,书法工拙不一,对梵净山金项古建筑宽度和朝山盛况记载较详。禁砍山林碑。共两块.高1米,宽50厘米.分别 刻记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接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麟碑在“敕赐碑”左,李碑在右, 麟碑已断为三截,可拼合辨认,李碑完好无损,皆为禁砍山林掘窑烧炭而立,1985年9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三是桥。天桥架 于金刀峡之上的石拱桥,凌空千尺,极为壮观,桥面宽1.86米,长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应当与释迦、弥勒殿同。据金顶 摩崖记载清康熙八年(1669)、十八年(1679)、五十二年(1713)增加修理。二天桥在金顶腰,上3.9米,宽3米,雍正九年(1731)曾 加修理。这两崖桥迄今保存完好。四洞穴。观音洞在金顶半山凹处,外方砌石墙,有岩浆泉水涌出,属上金顶的半山朝拜之 处。九皇洞在金顶北约1公里,为一天然石洞,面积100多平方米,传说九皇娘修炼之处,洞门为块石砌成,洞内有皇娘梳妆井 和磨簪石等遗迹可见。五是奇峰经石。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奶米,“突兀陡绝,其高千仞”.中部神鬼削裂缝,名金刀峡,将 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接,登金顶九脉八流历历可数”,“群峰发脉,众水朝宗”。金顶周围万卷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 手栩栩如生,老金顶千姿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称一绝。六是云海波涛。从金顶远望,白云 无际,浓密处如堆积的新絮;希疏时像薄洗的轻纱。风起云涌如汹涌澎湃的万倾波涛;时隐时现的山峰,恰似大海中的小岛。 云波扑面而来,四周白茫茫一片,使人飘飘若仙,清人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七是佛光幻影。每逢雨后初 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神佛显灵,对云顶礼膜拜。清人果 勇侯杨芳诗云:“光中之影,即己身也。”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八是山花红叶。 金顶周围红花绿叶四季不败,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轮番开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 迷。深秋季节,枫叶栎叶次第变红,“霜叶红于二月花”。 游梵净山。必须登金顶,才能充分领略“火地乾坤,无边法界,极乐天宫乎!”之盛赞! 责任编辑俞菲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梵净山金顶揽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