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明代小儿咳喘文献概论

明代小儿咳喘文献概论

2011-02-02 5页 pdf 126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7679

暂无简介

举报
明代小儿咳喘文献概论 A D iscu ssion on A bdom inalM asses due to Ph legm R eten t ion J IAN G M ing (N anj ing U n iversity of T rad itiona l Ch inese M ed icine,N anj ing 210029) Abstract: A bdom inal m asses (J iju) is a d isease characterized by ex ist ing of m asses accom pan ied...
明代小儿咳喘文献概论
A D iscu ssion on A bdom inalM asses due to Ph legm R eten t ion J IAN G M ing (N anj ing U n iversity of T rad itiona l Ch inese M ed icine,N anj ing 210029) Abstract: A bdom inal m asses (J iju) is a d isease characterized by ex ist ing of m asses accom pan ied by pain o r d isten t ion in the abdom inal cavity. In T rad it iona l Ch inese M edicine, it’s pa thogenesis u sua lly due to b lood stasis. Fo r t rea tm en t there is a version tha t the m o st im po rtan t th ing of cu ring m asses is p rom o ting b lood circu la t ion. Bu t in th is art icle, acco rd ing to research ing the ancien t litera tu re of abdom inal m asses, ga thering experience from the clin ic, referring to the m odern m edicine, the pa thogenesis tha t ph legm reten2 t ion can cau se the m asses independen t ly is em phasized, and the d ist inct ive m an ifesta t ion s and trea tm en t p rincip le are stud ied. Key words: Ph legm R eten t ion; A bdom inalM assesõ文献整理õ 明代小儿咳喘文献概论 万 芳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摘 要: 明代小儿咳喘文献较之前一个时代内容大为丰富。《育婴家秘》发展了钱乙有关论述, 提出咳嗽 三步治法;《保婴撮要》咳喘兼见脾虚之证治:《(新刻) 幼科百效全书》与《医药镜》关于咳喘病因之阐述, 以及 后者关于咳嗽药物的经验;《幼科证治准绳》与《普济方》小儿咳喘方药的记载, 等等。他们的学术成就对 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明代; 儿科; 咳喘; 文献   中图分类号: R 25611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 100623250 (2000) 0720065204   明代中医文献较之以前, 从数量上来看增加了 许多, 各类专科著作纷纷问世。从所撰内容来看, 病 名病证、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均较以前更为细致全 面, 明代的儿科文献也呈现上述特点。在儿科医籍、 综合医籍、方书、针灸推拿、医案医话等类医书均存 在小儿咳喘的相关记载, 它们反映了明代小儿咳喘 病证学术发展之水平。本文拟考察明代小儿咳喘病 证学术发展之状况, 以揭示其规律, 借古鉴今, 为现 代小儿咳喘病证的诊治提供可资参考的线索。 《育婴家秘》与《幼科发挥》、《保婴撮要》、《幼科 证治准绳》、《(新刻) 幼科百效全书》、《医药镜》、《普 济方》等都是明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医著, 本文将以此 为主线进行阐述。 《育婴家秘》《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是万氏儿科医著之代作, 也是万 氏三代为小儿医之学术思想之总结。《育婴家秘》有 两处专门论述小儿咳喘病证。一为卷一肺脏症治, 一 为卷三咳嗽喘各色症治。 卷一肺脏症治篇主要论述咳喘病证。万全认为, 钱乙小儿咳喘病证主方仅从虚实角度分别处以泻白 散、葶苈丸与阿胶散过于简单。应根据病情辨证, 审 其寒热、虚实、是否有痰等, 酌情区别选用方药。“肺 主喘咳, 因于寒者, 麻黄汤为主。因于热者, 以泻白 散。肺热在胸者, 以东垣凉膈散。渴欲饮水者人参白 )页584第总( 5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 ines J Bas M ed TCM  2000年第6卷第7期 2000. V o l. 6. N o. 7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虎汤。咽喉痛者甘桔牛蒡子汤。咳有痰者玉液丸。肺 虚甚者调元汤。肺乃脾之子, 虚则补其母也, 或加以 生脉散, 其法始备”。肺主喘咳, 即肺腑的重要病证为 喘咳。此处以喘为先, 应指喘比咳重, 故为先。主以麻 黄汤。此方“咳嗽喘各色症治”篇称之“加味麻黄汤”, 它与《伤寒论》麻黄汤药物与主治有所不同, 方中去 桂枝、杏仁, 加苏叶、桑白皮、茯苓、陈皮。功效发散风 寒, 肃降肺气, 化痰止咳, 而力量较之前者缓和, 更增 健脾之功, 以除生痰之源, 比较适合小儿喘咳病证兼 见脾弱者。临床上小儿咳喘患儿常伴有脾胃不足, 病 程日久者更为多见。这种情形至今临床屡见不鲜。咳 喘属热者主以泻白散。钱氏泻白散广泛用于咳喘诸 证, 后世医家皆以此为治咳喘证祖方之一, 凡热证咳 喘多以此为基础化裁加减。万氏通过临床实践的摸 索。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若干方, 对于肺热壅滞于胸 之咳喘选用东垣凉膈散。热伤津液, 口渴欲饮水的热 证咳喘选用人参白虎汤。咳而咽喉痛者选用甘桔牛 蒡子汤。咳而痰盛选用玉液丸。肺虚咳喘治则从本, 选用调元汤, 或加生脉散。万全特别指出肺为脾之 子, 虚则补其母, 强调肺虚甚者不可不补脾以益其 源, 体现其对小儿后天之本脾胃的格外重视。 万全咳喘证的主治方药较之钱乙大为扩充, 不 仅增加了若干方药, 对于钱乙已有的方药亦补充了 其中的不足。如葶苈丸, 万氏进一步说明此方适应证 为“因乳食冲脾痰甚者及壮实小儿可用之。若不因乳 食所伤而痰甚者, 如怯弱者, 宜去牵牛加真苏子 (炒) 各等分, 如前为丸, 服法同上”。强调此方功用较为峻 猛。如素体虚弱患儿, 则应减少攻击力量, 易牵牛为 苏子, 变破积逐水为顺气疏解, 祛邪而不伤正。此方 所添文字不过寥寥数语, 但却能使后人深切感受万 全对医术钻研之精细。 “咳嗽喘各色症治”篇详细介绍万全治疗咳喘诸 证具体方药。万全于此对钱乙治咳大法提出了三点 质疑。一者认为小儿“咳嗽皆自风寒得之, 岂无在表 里之可发散者乎”。二者“八九月间咳嗽, 岂专可下之 乎”。三者“观其下药, 非牵牛、巴豆, 则铅丹、轻粉也, 如此峻利之剂, 幼小娇弱者岂能任之乎”。对于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的疑惑, 万全将其原由归为是 书乃钱乙崇拜者阎孝忠编集。阎氏虽非常熟悉钱乙, 但毕竟不是钱氏本人, 有些观点难免出现偏差, 万氏 认为上述咳嗽治法恐怕不是钱乙的原意。有鉴于此, 万氏遍采众贤, 融以个人临床体会, 总结出了他自己 的咳嗽三步治法。 因于风者, 则鼻流清涕。有汗宜参苏饮主之。因 于寒者, 则气塞, 气促声浊, 无汗以麻黄汤主之。此为 咳嗽之初治法。咳嗽发散后不止, 或有未发散者, 则 根据其兼见五脏症之不同, 辨证治之。肺气上逆咳嗽 清肺饮主之; 兼心症者清宁散主之; 兼脾症者橘皮 汤、玉液丸酌情选用; 兼肝症者豁痰丸主之, 重者琥 珀抱龙丸主之; 兼肾症者大阿胶丸主之。此为咳嗽中 治之法。咳嗽日久, 或治疗不当, 致小儿肺虚, 当以补 肺为主, 选用钱氏阿胶散。若肺脾两虚, 选用人参五 味子散。久咳不已者, 万氏还有一经验方, 名提金散, 由罂粟壳、乌梅、甘草、陈皮、薄荷叶组成, 具有较强 的酸涩止咳之功, 万氏提示此为劫剂, 宜选择时机应 用, 中病即止。此为咳嗽之末治法。万全的咳嗽三步 治法借鉴了明以前众多医家治咳之良方, 且针对小 儿体质不同, 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于临床甚为实用。 《幼科发挥》系万氏为发挥《育婴家秘》未尽之遗 意而作, 卷四肺脏主病, 肺脏兼证, 肺所生病, 喘嗽等 篇专论咳喘之证。万氏于《育婴家秘》仅提出咳嗽由 风寒伤肺得之。《幼科发挥》进一步指出咳嗽病因有 二: 一为风寒外感, 一为痰饮。因于痰而咳嗽者, 以玉 液丸主之。又指出咳嗽有痰有气。痰出于脾, 气出于 肝。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 其糟粕之清者化为饮, 浊者凝成痰, 留于胸中, 滞于咽嗌, 其气相搏, 浮涩作 痒, 介介作声, 发为咳嗽。故治痰咳, 先化其痰; 欲化 其痰, 先理其气。万氏认为陈皮、枳壳善理肺中之气, 半夏、茯苓善理脾中之痰。 《保婴撮要》 薛铠与薛己父子均为明代著名医学家, 薛己医 名更其于其父, 二人通晓临床, 颇精于幼科,《保婴撮 要》为其代表作。然此书未曾付梓, 薛铠却先身亡。故 薛己自序云:“余先人所编集也。余所尝治验者, 因类 附焉。”《保婴撮要》草创于薛铠, 成帙于薛己, 且为薛 己晚年之作。薛己将自己的治疗验案与临床依 类附于其父所撰内容之后, 常常低一格加“愚按”二 安以标示。此书积累了薛氏父子两代研究幼科之成 果。《保婴撮要》卷五十四õ肺脏与卷五十九õ咳嗽、百 内嗽、作喘等篇专门讨论咳喘病证。 针对咳嗽, 薛氏提出, 咳嗽病证多由风邪外伤所 致, 当表散而实腠理。此证除非邪传于内或胃有实热 之证, 一般不宜冒然用下法。否则下之不当, 或下之 太过均会导致正虚邪盛, 正退邪进, 病情加重恶化, 变生它证, 甚或转为危急重证, 出现不良后果。又谓 面白、脉短涩者, 为肺之本症, 提示邪在肺, 尚未传入 他脏, 故曰易治。若兼见面赤脉洪数者, 则表明心火 亢盛, 火刑于金, 此非单一肺脏之证, 乃两脏并病, 病 )页684第总( 6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 ines J Bas M ed TCM  2000年第6卷第7期 2000. V o l. 6. N o. 7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情较重, 故曰难治。治验部分为薛己附录其中者。薛 己的医案比较简短, 所选方药也仅仅提方名药名, 但 从中仍能辨析其辨证思路、治疗思想及用药风格。纵 观薛氏咳嗽治验我们可得出以下启示: 外邪内侵引 起咳嗽之证, 患儿若素体脾胃气虚者, 解表之后宜健 脾补脾善后, 四君、六君加减治之。外感致嗽而痰涎 壅塞者, 表散之后往往喘嗽难以短期痊愈, 此时宜培 土生金, 须用六君子汤之类。而不可径补肺气, 否则 反益其邪, 病情加重。薛己于咳喘之证调理脾肺之法 使用很广, 使用时机不尽相同, 使用方药虽多为四 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四方选其一进行 加减化裁, 变化药物不过数味, 然主治方向侧重不 同, 治疗效果不同一般。其个中之味须潜心把玩, 始 得其真谛。此外, 咳嗽兼见肝经症候者, 薛己善用小 柴胡汤化裁。薛己治幼科病主张观察小儿母亲或其 乳母的健康状况。若乳母感冒风寒, 肺经蕴热, 会通 过乳汁传染给她所哺养的婴儿。此时当选用参苏饮, 母子同服, 或由乳母服汤药, 儿饮其乳即能达到治疗 目的。若乳母由膏粱醇酒积热所致咳喘之证则选清 胃散斟酌治之。 针对喘证, 薛氏指出喘多因患者素体脾胃气虚, 腠理疏松, 卫外不固, 复为外邪侵袭而发病, 故常表 现为正气虚邪气实、虚实夹杂的证候。此类病人现代 临床亦较为多见, 治疗应遵循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 本的原则。外感阶段以疏散风寒之邪为主, 缓解期应 注意调补脾胃, 培土益正。若发病阶段一味猛烈攻逐 邪气, 则易致邪未去元气已伤; 若单补肺则滋腻恋邪 致邪气壅滞而不去。喘证有时兼见胀满, 水肿病证也 会水溢皮肤而生胀满。薛氏谓喘嗽之胀满与水肿之 胀满, 二者鉴别在于分清标本先后, 先喘而后胀者主 于肺, 先胀而后喘者主于脾。这是临床掌握二者鉴别 诊断的重要指征。由喘而胀者与由胀而喘者虽临床 表现相近, 然病因病机却大相径庭, 治疗亦完全 不同。二者混淆, 当治肺者误治脾或宜治脾者误治 肺, 后果均难以预料。由喘引致胀者, 喘为本, 胀为 标, 治当清金降火为主, 行水次之。反之则胀为本, 喘 为标, 治当实脾行水为主, 清金次之。此外, 还谈到喘 与气急之轻重区别。气急指息短急促; 喘则欲言不 能, 隘于胸臆, 临床可见发憋、发绀之征。若喘证连累 其他脏腑, 则治喘同时兼顾五脏。 《幼科证治准绳》 《幼科证治准绳》专论儿科, 其中肺脏部与咳嗽 篇以论咳喘为主。王氏搜集了明以前医学大家对小 儿咳喘的论述, 主要包括《内经》、《千金方》、《外台秘 要》、《小儿药证直诀》、《幼幼新书》、《太平圣惠方》以 及金元时期张元素、刘河间、王海藏、曾世荣和明代 薛己等医家的著作。王氏将上述医家的咳嗽方药归 为发表、攻里、凉剂、温剂、平剂、下气、化痰、补虚、收 涩若干类。元代曾世荣《活幼心书》辨咳嗽以冷热虚 实为要则, 王氏将咳嗽分为上述诸类, 可见他审证立 法时不惟强调咳嗽病位在表在里、病性为寒为热, 同 时注重痰湿壅肺、气逆而上或久咳肺虚、耗伤肺津之 病理变化。由此而知, 到了明代, 医家在诊治过程中 对小儿咳嗽病因病机、辨证立法的认识已较为严谨 完备, 为清代出现的辨证分型施治打下了基础。而喘 证分热实、寒实、痰实、惊、风邪伤肺、寒邪伤肺、食咸 酸伤肺诸类论述证治, 则不若咳嗽之分类完善。是书 王氏个人著述不多, 是为缺憾。 《(新刻)幼科百效全书》 作者对于该证的病因着重阐述了六淫与痰两方 面的因素, 认为二者是咳喘的主要致病原因。“咳嗽 未有不因感冒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之邪侵肺, 故曰肺之令人咳”。所论六淫致咳又以风寒、火热、燥 邪为多见。风寒客于皮肤, 肺先受之, 咳嗽不已, 治宜 疏风清肺为主, 选用清肺丸 (白术、茯苓、陈皮、薄荷 叶、南星、桑皮、细辛、甘草、桔梗)加减。热邪乘肺, 可 见喘急初嗽, 面赤潮热, 选用清肺丸加减化裁。火乘 肺者, 咳嗽涕唾带血, 甚则血溢, 则当清金降火。燥邪 乘肺, 气壅不利, 头面汗出, 寒热往来, 皮肤干燥, 细 疮搔痒, 大便秘涩, 涕唾稠粘, 宜润燥清金之剂。此外 由风邪客肺气郁而生痰; 或冬月寒邪伤肺, 动脾湿而 生痰; 或夏月热伤气, 金为火侮而生痰; 或素体脾虚 不能运化水谷而生痰等诸多痰之为病的因素, 亦为 咳喘病证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作者提出若外感风 邪致痰而咳为主者, 宜选参苏饮。脾湿痰盛而咳者, 宜二陈汤加炮姜。热伤气阴, 炼液为痰而咳者, 宜补 中益气汤加葛根、贝母、黄连主之。脾虚生痰者, 宜六 君子汤主之。凡痰湿为咳嗽主因者, 通用加减二陈 汤。 喘者, 未有不因痰火内郁, 风寒外束而致。然辨 证则应明晰虚实寒热之不同。这一点与元代曾世荣 的观点颇为一致。二者可互为参鉴。外感风寒治之以 疏风顺气平喘; 脾弱不运者调脾化痰以平喘。金为火 侮者降火清金以平喘。 《医药镜》 《医药镜》为明代末期著作。作者蒋仪对小儿咳 嗽的病因病机又有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见解: 谓:“小 儿咳嗽风热者居多, 而寒者间或有之, 以其为纯阳之 )页784第总( 7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 ines J Bas M ed TCM  2000年第6卷第7期 2000. V o l. 6. N o. 7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体, 其气常热, 而不堪惧寒也。凡肌肉肥白者易于惹 风, 色赤而结实者易于感热, 惟虚弱瘦损, 面青不实, 乃易感寒。”这一看法将外因与小儿生理特征、先天 禀赋等内因结合起来。与《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 虚”之说寓意相同。外邪为贼, 若体内素有阴虚或阳 虚偏盛作内应, 当然贼邪易乘虚而入, 内外勾结为 患。这也是现代临床常见的发病原因。作者根据实践 体会指出了他们的辨证原则与治疗原则:“感风而嗽 者, 必鼻塞气粗之症, 惟口中觉热, 舌燥烦渴, 面赤顿 嗽, 嗽而有浓痰者是也。感寒而嗽者, 洒淅恶寒, 哮喘 不宁, 至冬月即发者是也。”“药剂以轻清为佳, 而服 药亦不宜太骤, 逐匙进之, 不尽剂。” 作者认为小儿风、热、寒嗽临床最为常见。书中 分别列出三种咳嗽的常用药物, 指出其为君为佐与 加减使用之功效, 以供学者甄别遴选。这些药例于当 前临床医生治疗小儿咳喘病证之组方用药与加减化 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详见如下: 风嗽以牛胆南星为君, 半夏、黄芩、薄荷、防风、 荆芥、栝楼、甘草、桔梗为佐, 兼以苏子、橘红以顺气, 若壮热无汗, 气壅喘急, 少加麻黄以解其表, 盖麻黄 亦肺经发散之药也。热嗽以贝母为君, 半夏、栝楼、天 花粉、黄芩、山栀、竹茹、茯苓、桔梗、甘草为佐, 兼以 苏子、橘红、枳壳顺气, 若有食加莱菔子、枳实、黄连、 山楂、麦芽之类。寒嗽以款冬花为君, 麻黄、杏仁、半 夏、南星、炙甘草、桔梗、生姜、橘红为佐。或以芦吸 散, 为极细末, 密丸如肥皂核大, 姜汤磨化徐徐服之。 诸嗽初起宜泻宜散, 而桑皮杏仁可以兼用。久则宜补 宜收, 而麦冬五味可以量用。如喉痒加玄参, 痰盛加 姜汁竹沥, 头眩加天麻, 内热加茯苓、栀子, 烦渴加天 花粉、葛粉, 而桔梗乃本经之药, 尤不可缺。惟少用则 不觉饱, 多用则痰反不能降, 以其承载诸药, 为舟楫 之剂也。 《普济方》 《普济方》系明代朝廷官修大型方书, 保存明代 及以前大量文献资料。此书虽侧重于方剂, 却包融了 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诸科的各个方面, 内容极为丰 富, 为明代医学史上一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其中卷 三百八十七õ婴孩咳嗽喘门专论小儿咳喘病证。《普 济方》参照宋《太平圣惠方》体例, 收载了大量小儿咳 喘方药。方名之下注出引录原书名, 这一点使其文献 价值大为提高。人们得以按图索骥查阅原始文献, 追 根寻源。书中所载详于咳嗽而略于喘证。 其他 针灸推拿系治疗儿科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晋õ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在“小儿杂病”提到“小儿咳而 泄不欲食者, 商丘主之”。它是较为早期的小儿咳喘 针灸治法的记载。至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明确提 出:“小儿咳嗽, 掐中指第一节三下。若眼垂掐四心。” 明代龚云林《小儿推拿活婴全书》亦谈到小儿咳嗽治 法,“无名属肺, 掐肺一节及指背一节止咳嗽”。明õ王 銮《幼科类萃》记载了咳嗽灸法,“小儿咳嗽久不差, 灸肺俞五壮, 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小儿咳喘 针灸推拿治法的文献记载在明代及其以前为数不 多, 仅上述若干种, 但上述针灸推拿方法却是后世直 至今天临床的常用方法。其流传沿用之久, 足可肯定 其疗效。 结语 明代小儿咳喘文献较之前一个时代内容大为丰 富。《育婴家秘》发展了钱乙有关论述, 提出咳嗽三步 治法;《保婴撮要》咳喘兼见脾虚之证治;《(新刻) 幼 科百效全书》与《医药镜》关于咳喘病因之阐述, 以及 后者关于咳嗽药物的经验总结;《幼科证治准绳》与 《普济方》小儿咳喘方药的记载, 等等。他们的学术成 就均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说以《小儿药证直 诀》为基础形成了咳喘病证辨证施治大纲框架的话, 经历明代之后, 这个框架之中就已充实了很多具体 内容, 众多医家以其各具特色的诊治思想使这个辨 证施治体系初具规模。 收稿日期: 2000202218 修回日期: 2000204229 作者简介: 万芳 (19612) , 女,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 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 医学硕士, 从事中医药 文献研究工作。 )页884第总( 8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 ines J Bas M ed TCM  2000年第6卷第7期 2000. V o l. 6. N o. 7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A n In troduct ion to the L itera tu re on Infan t ile Cough and A sthm a du ring the M ing D ynasty W an2Fang (Ch ina lnstitu te f or the H istory of M ed icine and M ed ica l L itera tu re, Ch ina A cad em y of T CM B eij ing 100700) Abstract: T he con ten t of the litera tu re on infan t ile cough and asthm a w as largely en riched in the M ing D ynasty than in the earlier t im es. R elevan t rem ark s by Q ian Y i w ere developed and a th ree2step therapy pu t fo rw ard in the“Secrets fo r Ch ild N u rtu ring”. T rea tm en t m ethod and syndrom e study on cough and asthm a accom pan ied by sp leen deficiency w ere co llected in the“B rief Summ ary of Ch ild P ro tect ion”. Expo2 sit ion on the aet io logy w as m ade in the new edit ion of “A Com p lete W o rk of Cu ra t ive Effects of Paedia trics”and“A M irro r of M edica l H erb s”, and experience in u sing herb s fo r t rea tm en t of cough and asthm a w as summ ed up in the la t ter book. Besides, variou s p rescrip t ion s fo r t rea t ing infan t ile cough and asthm a w ere reco rded in the“Syndrom e Study and T rea tm en t C riteria fo r Paedia trics”and the“P rescrip2 t ion s fo r U n iversa l R elief”. L a ter genera t ion s have benefited a lo t from the academ ic ach ievem en ts reflected in these docum en ts. Key words: the M ing D ynasty; paed ia trics; cough and asthm a; litera tu reõ医史论丛õ 古代妇产科疾病史研究给予今天的启示 张志斌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摘 要: 从中国古代妇产科疾病史中可以看到, 病名规范是学科发展水平的体现, 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关键是严格掌握适当的取舍。古典医籍所体现出的疾病诊断指标的确立及丰满活泼的多途径诊疗法, 值 得我们进一步发掘、借鉴与应用。当然, 学术经验的继承应该以有利于学术发展为标准, 既不能全盘照搬, 也 不能由于一时的不理解而轻率丢失。   关键词: 古代; 妇产科; 疾病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 100623250 (2000) 0720069203   1 病名规范的必要与取舍的标准 病名规范是学科发展水平的体现。在汉晋时期, 疾病的命名是极不规范的, 如《脉经》中的闭经一病, 可以有不月水、月使不来、月信不来、亡经、经水不 通、经断、经水闭等15种不同的提法。《针灸甲乙经》 中的带下病, 可以有下赤白、赤白沃、赤白沥、赤淫、 下苍汁、漉青汁等10种不同的提法, 像这样的命名, 肯定不利于疾病认识的总结与推广。事实上, 在妇产 科认识发展的过程中, 有一个自然的规范过程。如闭 经一病, 自宋代之后, 基本上只留下两种病名: 月水 不通与经闭。而带下病在认识的发展中,“沃”、“沥”、 “淫”、“汁”等提法均被逐渐淘汰, 只留下“带下”之 )页984第总( 9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 ines J Bas M ed TCM  2000年第6卷第7期 2000. V o l. 6. N o. 7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文档为【明代小儿咳喘文献概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