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历代贡举志一卷 明 冯梦祯

历代贡举志一卷 明 冯梦祯

2011-02-10 6页 doc 44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历代贡举志一卷 明 冯梦祯历代贡举志 明 冯梦祯 历代贡举志 明 冯梦祯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88252.html   历代贡举志  (明) 冯梦祯 著   历代贡举志一卷   明秀水冯梦祯开之著   贡举之有科目,盖未之前闻也。虽周曰三物,曰四术,曰九年大成,试之似有定涂;曰选士,曰俊士,曰造士,曰进士,取之似有定序;曰论定,曰任官,曰位定,用之似有定制。大都极其详慎若此。而宾兴,而拜受,又极其隆重若此。初未以一定科目,薄试于始,厚任于终,贱视于先,尊显于后,若今兹也。   秦称虏用其...
历代贡举志一卷 明 冯梦祯
历代贡举志 明 冯梦祯 历代贡举志 明 冯梦祯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88252.html   历代贡举志  (明) 冯梦祯 著   历代贡举志一卷   明秀水冯梦祯开之著   贡举之有科目,盖未之前闻也。虽周曰三物,曰四术,曰九年大成,试之似有定涂;曰选士,曰俊士,曰造士,曰进士,取之似有定序;曰论定,曰任官,曰位定,用之似有定制。大都极其详慎若此。而宾兴,而拜受,又极其隆重若此。初未以一定科目,薄试于始,厚任于终,贱视于先,尊显于后,若今兹也。   秦称虏用其士,而仕进之涂,辟田胜敌之外,无多寄径焉。   汉初,诏贤士大夫,既与我定有天下,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郡守身自劝遣,嗣是诏孝悌复一身,置官二千石。建元初,诏天下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董仲舒请,令郡国岁举孝廉,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元光五年,徵吏人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给食,令与计偕。元朔初,天下谨法,莫敢谬举,而贡士盖鲜。故又诏中二千石及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郡国乃于属僚部人之贤,举为秀才廉吏,贡于王庭,多拜为郎,居三署,无常员,而公车徵起者悉在焉。元封五年,诏州县察吏人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元朔[1]五年,诏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其高第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始元初,遣王平辈持节郡国,举贤良。本始后,王吉请明选求贤,除任子弟之令。永光初,诏丞相御史,举质朴重厚、退逊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王莽时,太常岁课,甲科为郎中,乙科为太子舍人,丙科为文学掌故。   后汉建武间,诏举茂才廉吏,三公而下,其数有差,于时进用,加以岁月先后之次,且卒焉持[2]拜,不复简试。故谤议纷起,良以士多矫饰也。建初初,复用故事,以四科辟士。永建后,又增甲乙科。左雄议改察举之制,胡广辈不能驳其议,张衡辈不能复其试。得[3]黄琼为尚书令,乃以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术,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建和、永寿间,试用诸生,大率以占第上下,通经多寡,限以三互,自生留阂。建宁间,试甲乙科,争第高下,中有贿赂,改兰台漆书之经,以合其私文者。则诏诸儒雠定五经,蔡邕篆隶镌石于太学,谓之石经,有以也。科目昉于汉者若此。然士之出,犹多以乡人劝勉,而耻急于自进焉。   汉以降,魏虽有除限年之制,令郡国贡举,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则皆试用。古虽有除九品之请,复古乡举里选之法,袪今八损三难之弊。萧齐取盈于五通,元魏求多于三清。卒之增年矫貌,扳援奔竞,浸浸成风,不可遏抑。良以贡举者循名遗实,而应举者务华绝根也。   隋初,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之科举人。至炀帝,好文词,始置进士科,专诗赋取士,不复阂行能。贡举之弊,弊无以复矣。   唐仍隋,上郡岁举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由学馆贡者曰生徒,由州县举者曰乡贡,皆升于考功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曰秀才,曰明经,曰进士,曰明德,曰书,曰算,各依所习业,举选以为常。其天子自策举之,曰制举,以待非常之士。诸乡贡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取文优者,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与耆艾叙长幼,宾兴焉。于是疏名列结,通保上户部。户部集阅而阂考功,考功员外郎试其贡举校试之失者,皆有罚。初,秀才科最高试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后废。而进士科特重,然专之文辞。他制科名,如道侔伊吕、才膺管乐、志烈秋霜、文经邦国、辞标文苑、临难不顾、徇节宁邦、长才广度、沈迹下僚、乐道安贫,及贤良方正、博学宏辞等科,兔丝燕麦,徒拥空名而已。   贞观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调露间,奏加帖经,兼通《老子》、《孝经》。永隆间,诏试文两篇,识文律,然后试策。载初初,以策问贡人,数日方了,改试殿前,自此始。长寿间,令举人献岁元会,列于方物前,以备充庭,又制臣轨两篇,贡举习业,停《老子》。神龙间,贡举人仍习《老子》,停臣轨。   开元间,司业李元璀言,《三礼》、《三传》及《毛诗》、《尚书》、《周易》诸经,并圣贤微旨,生人教业。《周礼》,经邦之轨则;《仪礼》,庄敬之楷模;《公羊》、《穀梁》,历代崇习。今两监及州县以独学无友,四经殆绝,请令学生量配作业,贡人参试。又新注《老子》成,诏贡士减《尚书》、《论语》策,而加《老子》。会考功员外郎不称,为士所诋诃,朝议以郎官地轻,移知贡举于礼部侍郎。礼部选士,自此始。   天宝中,帝欲尽官天下材,命通一艺以上咸诣京师,策之。相李林甫专恣,患草野士倨侮,得斥言其奸,请令尚书省先试,无一人及第者,而林甫以野无遗贤贺。时中丞倚得幸帝,侍郎宋遥、苗晋卿欲附之,以倚子奭为举首,群议沸腾。帝召面试,奭手试卷,终日不成一字。遥、晋卿坐贬官。其后有司钩校,争苛切为公。水炭、脂炬、饔飧,皆士人自将。罗棘遮截,始唱名入列,坐庑下,士益浮贱。   礼部侍郎杨绾患之,上贡举议。大都以举人幼而就学,止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过诸家之集。遽相党与,用宏虚声,六经二史,皆同挂壁,投刺干谒,驰骛要津。无论孔门君子之儒,非所仿佛;即汉之贤良方正,必不出此。请依古侧席之求,罢今将牒之举。县令察孝廉,审举其有孝弟忠信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州。州刺史礼侍之,试其所通之经学,通者上第,上之省,皆毋得辄自陈牒。其所习经,《周易》、《毛诗》、《仪礼》、《周礼》、《礼记》、《左氏》、《公》、《穀》,任科一经。务取深义奥旨、通诸家之学者,至京,遣诸司官有儒学者主试。每经问义十条,已,对策,策三问,问古之治体及时务所施行者。全通为上第,付吏部授官;经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诸明经帖括非古制,请与进士并停。其国子、举人类此。左丞贾至议,大都以晋后衣冠迁徙,人多侨寓,于所在占籍,必举之乡,不足以尽材。请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及诸大州各设学,致生徒。其在桑梓者,乡里举之;在流寓者,庠序推焉。然终未俞行。丞相郑覃请罢进士之科,李德裕稍杀进士之礼。盖唐末进士科浮薄滋甚,诚如舒元舆言,进士科,公卿大夫皆由此涂出,今有司坐举子于寒庑冷地,比仆隶已下,非所以徵贤之意也;施棘围以截遮,是疑之以贼奸徒党,非所以示忠直之节也;试甲赋律诗,是待之以雕虫小技,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之道也。恐贤人君子远去,不肯污辱为国家用矣。贡举委地,弊且不可收拾也。   宋初,一时风气椎朴,人不知学问,不愿仕宦。太祖置贤良,若经学,若吏理,凡三科,不限资,而郡县无应令者。又许诣阙自荐,对制策,不称。又诏察孝弟力田,若奇异,若文武,可任使者,具送阙召试,无可采。乃而后复重科举,科制大都同唐,而进士科亦特重。又定渚[4]州贡举条法及殿最之式。而川蜀所贡士,令县次往还续食,以示优。开宝初,进士及第中有学士穀子邴,命中书覆卷试,且诏自今关食禄之家得举者,悉以闻中书覆试。其后学士昉知贡举,黜武济川者,以召问语失次,且知为昉乡人也。昉亦以亲试诸进士落第者数十人坐黜。始定进士廷试,本于唐载初之改殿试也。   太宗时,天下稍习文,帝欲大兴文治,每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制科,非敢望拔十得五,但得一二焉,可矣。”首设科,张齐贤在试中,顾不得第。于是并吕蒙正以下,并赐及第,赐宴袍笏,赐《礼记·儒行》篇,命各以优等授官,而进士恩礼之重,不可上也。其后举多覆试。哀[5]十举以上者,特赐出身,曰特奏名。八年,始分甲,赐宴琼林苑。雍熙二年,诏今有以文学往复与吏为奸者,寘之于法;以经义相教者,元出科场。又御试得梁颢等,并唱名及第。淳化三年,知贡举苏易简始命糊名。   真宗二年,以温仲舒言,封印卷首,仍当日入院。又定廷试考第为五等,上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五等曰同进士出身。八年,始禁秉烛,并制誊录院易书。天禧间,举人郭匿缌麻丧,殿三举,同保殿一举。祥符间,以贡院举人解衣阅视,虑挟藏书册,谓失士体,欲止之,而挟书扶出者最多,得不为禁乎?   仁宗时,天下承平,进士额广,士骛浮文。仲淹条议,举人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而才识学行之士十无一二。请立州郡学,举通经有道之士,专教授,俾务于兴行明理,使人不溺于华藻。又请外郡科解,必履行无玷、艺业及等者,方许解荐,更不弥封试卷。其南省考试之人,已经本乡询考,方用弥封。于时所禁有七,而假户、冒名,其二也。宋祁上议,诏州县立学,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乡试。试三场,先策,次论,次诗赋,通考为去取,而罢墨义。张方平知贡举,又上言,设科选士以文辞者,诚谓其怀道义于中而英华外溢,叩其外而中之所蕴可质也。言而不度,将何观焉?迩文格日失,其荐各出新意以相胜,朝廷屡下书戒敇,而学者罕能自还。今赋或八百字,论或千馀字,策或置所问而妄肆胸臆,驱扇浮薄,用亏雅俗,非取贤敛才备治具之意。学士修知贡举,亦大以为患也。请宽期日试士,试先策,择其芜鄙不通者罢去,留者就试,已,乃定其去留。其后御迩英,讲《周礼》三年大比州里赞乡大夫废兴,喟然曰:古选士如是,今率四五岁一下诏,士有抑而不得进者。令间岁一贡举,进士诸科减解额之半,增明经科。已复制科,如贤能方正、能正言极谏科,博通坟典、明与教化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详明吏理、可使从政科,识洞韬略、运筹帷幄科,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科,又置高蹈邱园、沈沦草泽、茂材异等科,以待布衣之被举者。   治平中,议者以间岁岁贡士,法不便,使士奔走道路无休息,而不得游意于学。诏三岁一贡举,定天下解额,取未行间岁法前四之三为率,明经诸科毋过贡士之数。   神宗初,王安石柄国,益厌唐诗赋取士之陋,欲一之于经术,乃言:欲一道德,在修学校,欲修学校,在审贡举,而贡举之法不可以不变。今议进士科多得士,非其科法善也,士外此无繇进故,其中岂容无正直之贤士。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义理以经世,乃闭门学作诗赋,縻日月于空言。及其入官,于世务了无谙解,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也。于是罢明经诸科,而进士科罢诗赋,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兼以《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十道,次论一首,次策三道,礼部试增二道,中书撰义式颁行,为经义取士之始,视诗赋稍近实主理义。而举士不于乡,不先于制行,士终禄利为心,莫能反其本也。   哲宗初,司马光柄国,慨然欲尽官天下之材,乃请自今设十科以举士。已又言神宗专用经义论论策取士,复先王令典,但王安石不当以其一家私学,尽废前闻而锢之,乃立经义、诗赋两科进士,于《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内,听习一经。初试经,次试赋试诗,次论策,末试子史时务。凡专经进士,须兼习两经,以四场通科其高下。又请升朝官岁各荐州郡经明行修士一人以闻,其预荐者不试州郡。礼部试不第,准特奏名,得廷试出身。其登第者,得升甲。风天下以敦士行,不专于文辞。正言刘安世又以祖宗重馆阁,不轻授举进士高第。及大臣荐举,乃储之禁密右地,博之古今典籍,优其廪饩,而不责之吏事,所以滋长德器,育成其辅弼之具也。望明诏执政,详求文学行谊可长育者,召试以充,毋滥及非人。知贡举苏轼、孔文仲以特奏名命官者,垂老无他望,布列州县,惟务黩货,无一思自奋而有闻于时者,愿更加考选,仍限名额,毋使积弊。皆从之。   于时积一治[6],而绍圣、崇宁尽焚毁以快忿。而其时达官贵胄多得第,上书献赋颂者又得第,阉梁师成用事,隶其家为使臣为小吏者,毕赐第,芜滥至甚。初,祥符张士逊请主司亲戚在进士中,明当引试,愿出避嫌。诏自今举人与试官有亲嫌者,移试别头。景祐贾昌朝请随侍远地,宜令运司类试,乃诏诸路有别头试。   咸平中,取士甚多。祥符中,取士甚少。嘉祐间,进士殿试不落一人。治平间,进士分四等,定三岁一举贡举。畴不谓曲尽其制,而不知弊至于宋,洵滔天而不可涯测矣。大抵自汉至隋,惟孝廉、秀才之科。自隋唐至宋,惟进士、明经之科。熙宁后,安石以经义试进士,则明经科废而进士科独行矣。进士轻于唐,重于宋,故今时称宋进士为将相科,有以也。□不知操觚末技得以阶荣进之路,则上所程者惟词章,下所习者亦惟口耳。古选贤与能之声,无复存焉者矣。间有张九龄之刚直,吸嘘云雨,颜真卿之忠义,对越神明,陸贽之论谏,裴度之明哲,苏易简、王禹偁之知名,李沆、王曾之雅望,寇准之峭直,张咏之干济,蔡齐之威仪,韩琦、杨寘、范镇之著节立身,固皆不愧科名,然韩愈名儒,何蕃义士,程颐理学,石延年豪举,谓盖代名流不第者又不胜识。洵科主程词,本同射覆,贤不肖亦惟所中也。彼举科场条贯投地而不取者,不有以哉!   我高皇帝设科,广求天下之贤,应文举者,察言行观德,考经术观业,试书算观能,策经史时务观干济。洪武元年,下求贤诏。三年,下开科诏。六年,诏科举取士。终浮文,罢不设。十七年,设科举法,命礼部颁科举新式行焉。已诏各布政司府州县官,举秀才人材,盖科荐并行也。十九年,诏郡国经明行修之士,轮旌束帛,交驰于四方。初定金陵,辟儒士范祖干、叶仪,既至,访道,祖干手《大学》以进,曰具不出此书。克婺州,置行中书省,召儒士许元、胡翰等日会食,其中轮二人讲经史治道。克处州,以书币徵宿儒宋濂、刘基、章溢、叶深以来,命有司创礼贤馆处焉。晚徵耆儒崇德鲍恂、上海全思诚、安吉余诠、高邮张长年,命坐顾问,命为文华殿大学士,恂等固辞,乃赐敕礼遣之。时孝廉人材及郡县所贡士皆得见,见称旨,即擢不次。而国子生奉命巡列郡廉官方吏治,问民所疾苦,还称旨,即擢用为行省参政、佥事、知府等官,至有擢佥都御史者。已制科举,诸民[7]经、宏词等科并革,存进士科举,与荐举、岁贡为三途,以并用,三年大比而宾兴之。其会试中式士,天子御正朝,制策策焉。又明日,上具皮弁服,御正朝,文武群臣具朝服班侍胪传,赐进士及第、出身、同进士出身,各有差。事讫,群臣前拜贺,辞曰“天开文运,贤俊登庸”,即六卿宣宣[8]制,无是也,故进士科特重。其会试不中式者,送国子监肄业,俟又举。   文皇帝言,国惟求贤,以资治理,宵旰遑遑,急于饥渴。其令内外诸司,于群臣百姓中堪重任而沈滞下僚,堪剧烦而优游散地,抱道怀才而隐田野者,各举所知,以名闻,毋媢嫉,毋蔽贤,毋徇私监[9]举。   昭皇帝首申重举官之令,谓天下之广,岂无皋、夔、颜、曾之徒,诚得一人,可胜千百,宜悉心访之。已命国子生有学行者十六人,俾翰林严试,拔其尤,试六科,寻擢为给事中。郑府审理俞建辅言,通宾兴率驰骛于空文,真才鲜少,有年未弱冠,即登第入官,必有率意任情而民受其弊者。令诸有司先审访博古通今、行止端重、年二十五而上者,方许入试。比试,则务选其典雅切实者进之,会试益加重慎。大学士杨士奇言,北人文学远不逮南人,然自古国家兼用南北士,请自今卷首书南北二字,如一科百人,南取其六,北取其四,则南北士皆登用矣。议定而上宾。宣德初,乃奏行著令。   章皇帝践祚,下求贤诏,出御制《漪兰操》、《招隐诗》,赐大臣以《风》。大臣奏举贤能官者,上为降辞色慰藉。廷臣选愞无举荐,降敕责。而司府州县官亦各得举贤良方正一人,上之部。已合临御来三科进士试文华殿,拔其尤,授修撰、编修、评事等官,进学文渊阁,优待之。   睿皇帝复辟,诏处士中有学贯天人、才堪经济、隐居尚志、不求闻达者,具以闻。   肃皇帝入承大统,首言祖宗朝虽定科举、岁贡之法,而荐举尤重,以并列于三途。自科举法行,进士偏重,举人无九卿之望,岁贡限方面之升,田野绝保举之路,以致人尚浮辞,不修实行,宜真才之不可见也。务复科举、岁贡、辟荐之旧,敕进士科文体毋浮冗,必古雅精确,制策往往亲制。知人哲于放勋,吁俊勤于神禹,收揽人才,不啻拔十得五。   其初政粹乎无议矣,后或倦勤,故崔铣有覆举议曰:昔成周之世,联之以比闾族党,教之以德行道艺,正之司徒,升之司寇,六德为本,六行为辅,六艺为翼,无奇袤岐其心。蕞尔之国,必有贤哲,教之效也。国家造士,专用经术,业易能,不假深造,仕易得,不俟大成,故士业经求仕,鲜以褆身。旧法,里老保其行,试而升之学,再保其行,试而升之省,是犹里选之遗也,而久弃为具文。是上凭科举,曰付至公,故试而得士,若博之中呼,其取之失人,若奕[10]之遭负。何则?非有参验之详观考之素可赖也。督学使者,数岁一至,事烦日寡,无裕于施教,故士以益荒。宜岁令县令察举民年十五以上,能通四书及占一经,性行淳谨者,上之守而登之学。其轻狡者,虽才不右,督学官考校黜升之法,必本之性行,责之大[11]守,审验当否,而惩奖施焉。间有幸举者,不延矣。陈建又言,项安世云,举天下之才而一之于科目,入是科者,虽饕餮、梼杌必用,出是科者,虽周公、孔子必弃,宜朱子以为教愈详,取弥精,澄汰再三,而其具不越乎无用之空言,愈弊无益也。夫致治以贤才为本,求才以兴廉察孝为先。经曰: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传曰: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此务本论也。李克曰: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此察廉方也。苏轼顾诽之曰:上取孝,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察廉,则敝车羸马,恶衣菲食。苟可以中上者,无不用。夫上贤好德,人之秉懿,上好下甚,王治之大几也。上诚敦笃尚行,为天下先,而执此之政,如金石四时,坚久不易,则天下之士争相刮磨。举人者,求无负于知人;举于人者,求无负于所举。纵其有好名徇私之流,殆其鲜矣。况好名而矫于善,不犹愈于[12]好名而肆于恶耶?且天下固未有无弊之法也。然荐举之取士也,择而后用,其失也一二;科举之取士也,用而后择,其失也八九。谓宜特设孝廉一科,取行著乡闾,学通经史,博访严试,优遇隆礼,并居词科之上,庶乎人笃自修,而国有真才之用也。嗟乎!议者不乏,行者最尟,贡举弊于今,殆甚于委地而滔天者矣,曷不率由旧章哉!   [1] 元朔当在元封之前。   [2] 丛书集成初编本作“特”。   [3] 丛书集成初编本按:“得”疑“后”之讹。   [4] 丛书集成初编本作“诸”,当是。   [5] 丛书集成初编本作“裒”,当是。   [6] 丛书集成初编本按:句疑有脱误。   [7] 丛书集成初编本按:“民”疑“明”之讹。   [8] 丛书集成初编本按:下“宣”字疑衍。   [9] 按“监”疑“滥”之讹。   [10] 丛书集成初编本作“弈”,当是。   [11] 丛书集成初编本作“太”,当是。   [12] 疑脱一“不”字。 附錄: 厯代貢舉志一巻(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馮夢禎撰夢禎字開之秀水人萬厯丁丑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是書叙厯代貢舉之制如叙周官而於大司徒鄉老大宰内史選士之法不詳叙漢制而誤以董仲舒之舉賢良在建元之初魏晉以降中正九品之法盛行遼金元亦有進士科及薦舉制科載於各史志者甚悉夢禎一槩畧之未免過簡不足以資考證也(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十三·史部三十九·政書類存目一) 快雪堂漫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馮夢禎撰夢禎有厯代貢舉志已著錄是編爲陸烜竒晉齋所刻皆記見聞異事語怪者十之三語因果者十之六記翰林舊例大同米價囘囘人義僕節婦虞長孺漢印吳茂昭品龍井茶李于麟棄岕茶以及栽蘭藏茶炒茶茉莉酒造卬色鑄鏡造糊造色紙諸法爲雜家言者十之一故從其多者入之小說家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十四·子部五十四·小說家類存目二) 快雪堂集六十四卷(浙江朱彛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馮夢禎撰夢禎有厯代貢舉志巳著錄夢禎舊藏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故以名堂後帖歸馮銓堂名亦隨之而移實則始自夢禎也是編文六十二卷詩止二卷所作皆喜於疏快不以鏤刻爲工而隨意所如無復古人矩矱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七十九·集部三十二·别集類存目六) 馮夢禎快雪堂集六十四卷(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明史卷九十九) 馮夢禎西湖竹枝詞一卷(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八) 馮夢禎快雪堂集六十四卷【字開之秀水人南京國子監祭酒】(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二十五) 馮氏【夢禎】尚書大意 未見 俞汝言曰馮夢禎字開之秀水人萬厯丁丑進士厯官國子監祭酒(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經義考卷九十) 馮夢禎【列朝詩集傳字開之秀水人萬厯丁丑會元選庶吉士除編修與沈懋學屠隆以文章氣節相豪時相不悦左官外謫量移南司業厯祭酒為南曹郎劾免遂不復出築室孤山之麓家藏快雪時晴帖名其堂曰快雪風流弘長衣被海内有真實居士集若干卷為詩文疎朗通脱不以刻鏤為工】(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 馮夢禎 夢禎字開之秀水人萬厯丁丑進士改庶吉士除編修終南京國子祭酒有快雪堂集 【詩話馮公儒雅風流名髙三席歸田之後間娛情聲伎箏歌酒讌望者目為神仙中人詩亦不蹈時習五古能盤硬語尤見意匠經營同譜若沈君典屠緯真皆不及也】(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明詩綜卷五十八) 馮開之先生【夢禎】快雪堂集頗得禪悦山水之趣子少時極喜之武林孝亷馮念祖字文子先生曾孫也執經于予一日請集序予問之曰初刻此集成僅摹印三十部板尋燬于火故流通絶少欲以頻年館榖所入重鋟之梓予嘉其志匆匆數年未有以報聊記于此(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說之屬·居易錄卷三十二) 馮祭酒先生 夢禎夢禎字開之號具區晩號真實居士秀水人萬厯丁丑會元選庻吉士授編修中遭廢黜起南司業晉祭酒三年乞歸又九年而卒夢禎為人髙曠不喜作俗間生事往往以風流自賞移家武林築室孤山之麓家蔵快雪時晴帖因名其堂為紫栢可公幅巾弟子蒲團接席究第一義復與虞徳園徐茂呉諸公倡酬四方學者日進身執經卷朱黄甲乙禪燈丈室清歌洞房人望之以為仙真洞府卒後人誌其墓曰位不大齒不尊而風流弘長衣被海内謝安石之擕妓采藥房次律之鳴琴奕棋天下以王佐歸之固不以用不用為軒輊也今存快雪堂集若干卷其詩不習館閣語登臨古什追蹤陶謝律絶雖多艶體亦有生香真色之妙與髙致不相妨也(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檇李詩繫卷十五)
/
本文档为【历代贡举志一卷 明 冯梦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