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古代汉语

2011-02-11 50页 ppt 7MB 10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9726

暂无简介

举报
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古代汉语nullnull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古代汉语精品课程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目 录 教学大纲目 录 教学大纲绪 论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综合练习绪 论绪 论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及教学目的: 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从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能...
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古代汉语
nullnull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古代汉语精品课程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目 录 教学大纲目 录 教学大纲绪 论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综合练习绪 论绪 论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及教学目的: 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从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便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二、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根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前者,即文言。 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是什么? 古汉语的教学内容,包括古代的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知识,具体到教材就是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中教学重点是词汇,而词汇的重点又是常用词。难点是掌握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用典、文字通假及典章。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文 选 常用 词 通 论 练 习 《左传》《左传》 《左传》,原名《春秋左氏传》,也叫《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记事的史书。我国史书有三种体例:第一种是编年体,即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我国古代记载史事,从《竹书纪年》、《春秋》、《左传》,到后来的《汉书》、《后汉书》、历朝起居注、实录等与《资治通鉴》均为这种体裁。第二种是纪传体,它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第三种是纪事本末体,它以历史事件为主写史,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可补编年、纪传体之不足 《春秋》是鲁国一部大事年性质的历史书。后来为其作“传”的有三家:齐人公羊高《公羊传》;鲁人谷梁赤《谷梁传》及左丘明的《左传》。“传(zhuàn)”指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也就是阐明经义。 《左传》按鲁国十二国君的先后年序编写,此十二君是: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一、常识 1、伯:爵位 春秋时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2、郑武公:名掘突,桓公之子。桓公名友,为周宣王庶弟。《史记•郑世家》:“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null3、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为“武”,“姜”表示母家姓姜。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联系。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null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出嫁以后如果要加以区别,就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如: 齐姜 晋姬 秦赢 陈妫 (2)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例如: 秦姬 芮姜 息妫 江芈null(3)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封邑名,例如: 赵姬(赵衰妻)孔姬(孔圉妻) 秦姬(秦遄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 (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或本人的谥号,如: 武姜(郑武公妻) 昭姬(齐昭公妻) 共姬(宋共公妻) 敬嬴(鲁文公妃) 文姜(鲁桓公妻) null4、先秦语言中分数的几种表示法: (1)分母——分——名词——之 ——分子 如:方今大王之兵,不能十分吴楚 之一。(《史记》) (2)分母——名词——之——分子 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左传•隐元年》) null(3)分母——之——分子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元年》) (4)分母——分子 借弟令毋断,而成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 (5)分母——分——之——分子 将不胜其岔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孙子兵法•谋攻》) null二、常用词 1、初:始也。見釋詁。从刀衣。會意。 裁衣之始也。衣部曰:裁,製衣也。 製衣以鍼,用刀則爲製之始,引伸爲 凡始之偁。此說從刀衣之意。 2、及:逮也。辵部:逮,及也。从又人。 及前人也。 3、即:即食也,从皀,卪声。 4、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从邑者 聲。周禮:歫國五百里爲都。null5、请:謁也。从言靑聲。周禮:春朝秋覲。漢改爲春朝秋請。《周禮•春官》諸侯見王六禮: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6、兵:械也。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下文云從廾持斤,則製字兵與戒同意也。从廾持斤,幷力之皃。null7、啟 :敎也。从攴启聲。《論語》曰:“不憤不啟。”述而篇文。 启:開也。按後人用啟字訓開,乃廢启不行矣。啟,教也。从戶口。會意。此字不入戶部者,以口戶爲開戶也。 8、闻:知聲也。往曰聽,來曰聞。大學曰:心不在焉,聽而不聞。从耳門聲。 null【特殊语法】 1、今京不度,非制也。 2、姜氏何厌之有? 3、公赐之食。 4、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5、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6、制,岩邑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7、对曰:“君何患焉?” 齐桓公伐楚齐桓公伐楚《史记•齐世家》:二十九年 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null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一般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但有些往往是虚伪不符合事实的。 谥法是给予谥号的。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谥号大致可分为三类:null1、表扬的 如: 经纬天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叡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智曰献 2、批评的:如: 乱而不损曰灵 好内远礼曰炀 杀戮无辜曰厉 null 3、同情的: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遭忧曰愍 慈仁短折曰怀 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如:周平王、郑武公、齐桓公、秦穆公、魏安釐王、赵孝成王、贞惠文子 。 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如:宣成侯(霍光)、 忠武侯(诸葛亮)、文忠公(欧阳修)、武穆王(岳飞)。 null 此外,还有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所加的谥号,如东汉时陈寔死后,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谥为文范先生;晋代陶渊明死后,颜延年为他作诔(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后来成为一种哀祭的文体)谥为靖节徵士等。 null1、師:二千五百人爲師。从帀从 。會意。 小司徒曰:五人爲伍,五伍爲㒳,五㒳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 周禮師氏注曰:師,敎人以道者之稱也。 師之言帥也。 2、涉:徒行濿水也。濿,各本作厲,誤。濿,或砅字也。砅本履石渡水之偁,引申爲凡渡水之偁。釋水曰:繇膝以上爲涉。毛傳同。許云徒行者,以别於以車及方之、舟之也。許意詩所言揭、厲皆徒行也,皆涉也,故字从步。从沝步。會意。時攝切。八部。涉,篆文从水。null风马牛不相及: null3、次:不前不精也。前當作歬。不歬不精皆居次之意也。从欠二聲。當作从二欠。从二故爲次。 ,古文次。葢象相次形。 注意:次之本义为帐篷。详见王宁《训诂与训诂学》。 4、绥:車中把也,从糸从妥。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當从爪从安省說文無妥字 。 null【特殊句法】 1、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寡人是徵。 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晋鞌之战 齐晋鞌之战 《史记•晋世家》:(景公)八年使卻克于齐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所以然者卻克偻而鲁使蹇卫使眇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卻克怒归至河上曰不报齐者河伯视之 又《齐世家》:(顷公)六年春晋使卻克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卻克上夫人笑之卻克曰不是报不复涉河归请伐齐晋侯弗许齐使至晋卻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八年晋伐齐齐以公子强质晋晋兵去十年春齐伐鲁卫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卻克晋使卻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六月壬申与齐侯兵合靡笄下癸酉陈于案 null 屦jù 朱殷 yān 擐huàn 枹fú 綦qí 轏zhàn 肱gōng 絷zhí 茷fèi null1、陳—陣 2、歬—翦—剪—前 翦:羽生也,从羽前声。 剪:齐断也,从刀歬声。 前:不行而进谓之歬。从止在舟上。 3、乏:《说文》:“春秋传曰:反正为乏。”指缺乏,缺少,如“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null 不介马而驰之:杜注:介,甲也。 按:先秦打仗是车战,用马来驾车, 战车四马,前面两匹马是服马,左右 两边为骖马。作战之前的一项准备工作,就是由御者把马的尾巴挽起来,打成一个结。否则碍事。《说文·糸部》:“紒,马尾韬也。”“韬,剑衣也。”这里韬指裹马尾之衣。今之“手 套”字与之同源。齐侯未结马尾而战,故“骖絓于木了”。null1、“若之何” : ①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③艺麻如之何?衡纵其亩。(《诗经》) 3、败绩:章太炎《新方言》:“绩,蹟(迹)之假借。古代车战,胜者车迹循其阵势,有条不紊;败者,胡冲乱撞,车迹混乱,故曰‘败绩’ 。 ” null4、轏,注:士车。 〖疏〗:“《周礼·巾车》:‘士乘栈车’,郑玄云:‘栈车不韦鞔而漆之。’ 轏与栈字异,音义同耳。”今按:《说文》:“栈:棚也,竹木之车曰栈。(士限切)从木戔声。”《集韵》:“轏,卧车也。”或作輚。此车用竹片或木条做成车棚,是打仗时的辎重车,白天可供应军需,晚上供下层军官睡觉。今之栈道(在悬崖上用木条等搭成的便道)、客栈(住宿,放货两用的客店)、栈房(堆物之棚子)、栈子(房顶椽与瓦之间铺的木条、竹子、树枝、蓠芭等)皆类此。 null【特殊语法】 1、将为戮乎? 被动句。为,wéi介词,被。 2、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意动用法,不把…当作难事。 3、郤克伤于矢。 4、从左右,皆肘之。 null如何查字典辞书 一、如何查检字音和字义 (一)我国字典的编排体例: 1、按音序编排。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的,即所谓部首检字法。 3、号码法:现在最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法。 (二)几种常见的字典: 1、《新华字典》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康熙字典》 4、《中华大字典》 5、《说文解字》 6、《经籍籑诂》 7、《汉语大字典》null二、如何查检词语、典故及其他 (一)实词: 1、《尔雅》 2、《释名》 3、《联绵字典》4、《辞通》 5、《方言》 6、《辞源》《辞海》7、《诗词曲语词汇释》 8、《小说词语汇释》 9、《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 (二)虚词: 1、《经传释词》 2、《词诠》 3、《古书虚字集释》 4、《文言虚字》 5、《文言虚词》 (三)韵书: 1、《广韵》 2、《中原音韵》 3、《诗韵新编》 (四)有关汉字形体的字典 : 1、《真草隶篆四体大字典》 2、《甲骨文编》 3、《金文编》(附续编) 4、《古籀汇编》 (五)类书: 1、《艺文类聚》 2、《太平御览》 3、《佩文韵府》 4、《古今图书集成》 5、《册府元龟》 6、《渊鉴类函》 7、《太平广记》null(六)政书: 1、《通典》2、《续通典》3、《文献通考》4、《续文献通考》 (七)丛书: 1、《十三经注疏》 2、《小学汇函》 3、《全唐文》 4、《全宋词》 5、《小说六十四种》 6、《古今小说》 7、《六十种曲》 (八)书目和题解: 1、《书目答问》 2、《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九)索引、引得: 1、《十三经索引》 2、《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十)其他: 1、查年代:《中国历史纪年表》、《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2、地 理:《地理志》《郡县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3、人 名 :《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null四角号码查字法 :null 历代研究说文的人很多,清代有“说文四大家”,他们 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其中段、朱两家影响最大。 null《文言虚字》:吕叔湘著。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出版,本书收集了古汉语中常见虚词的用法,可解决文言虚词的一般性问题。它对虚词的解释,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可供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参考。 《文言虚词》:杨伯峻著,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收词三百多个。该书的优点是:①每个虚字的用法讲得通俗、明确而具体。②引用的例句大都采自较常选读的作品,且每个例句都有现代汉语的译文,便于读者使用。对初学古汉语的人比较适用。 null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一)词义基本相同,没有变化。 (二)词义迥异,或已经消失了的词。 (三)词义有了变化的,这指的是同中有异的情况。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一)词义的范围不同了(指词的外延所及) (二)词的感情色彩不同了。 (三)词义的轻重不同了。 三、辨别古今词义异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古今词义的不同难的不在迥别,而在微殊。 (二)考察古今词义的异同时,要注意词义异同的系列性,把相关的词放在一起来考察。 (三)词与概念的对应问题。 (四)古和今是相对的,应历史地对待词义,不能搞一刀切。 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一、单音词、复音词 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复音词居少数,《诗经》单音词占90%;《左传》占89%,《史记》占80%,《红楼梦》占36%,《水浒传》占30%以下。古代汉语的复音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联绵词和叠音词。 null 通过语法关系结合成的复音词有其凝结过程: ① 从同义词临时组合到词: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古人对这一类同义词又常常加以区别。 ② 这一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在此是词素,在彼又是单词。 ③ 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节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一个双音词,其中一个词的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为陪衬,不起意义作用。null二、联绵词:单纯的复音词,两个音节代表一个意义,不能拆开解释或使用。 ① 双声联绵词:唐棣 蝤蛴 蒹葭 葡匐 邂逅 颠倒 拮据 参差 玄黄 黾勉 犹豫。 ② 叠韵联绵词:崔嵬 扶苏 勺药 仓庚 绸缪 婆娑 逍遥 窈窕 ③ 既双声又叠韵:辗转 契阔 觱發 栗烈 ④ 非双声叠韵:芙蓉 蝴蝶(一般是外来 音译词) ⑤ 联绵词的字只是音标,不能望文生训。null三、同义词的辨析 1、什么是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意义相同的叫等义词;相近的叫近义词。 等义词一般在对偶句、异文材料或避讳时用。如: ①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诗) ②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强自取折,柔自取束。(《大戴礼记》引) ③ 楚——荆(秦) 民——人(唐) 邦——国(汉) 治——理(唐) 恒——常(汉) 元——玄(清) 世——代(唐) 启——开(汉)null2、同义词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所指对象有别:如 肌、肉:“肌”指人的肉,不能指称禽兽的肉。“肉”指禽兽的肉。除非“骨肉”连用,肉一般不指人肉。 皮、肤、革:“皮”、“革”,指兽皮,带毛的叫“皮”,去毛的叫“革”;“肤”是人皮的专称。在古代,“皮”、“革”不指人的皮肤,只有在骂人时才说“食其肉,寝其皮”。这是把对方当禽兽看待了。null(2)范围、程度有别 ① 树木:在“树木”这个意义上相同,但其范围不同。“树”仅指树;“木”则可指木材、木制品或与树木有关的东西。如: a. 行将就木(棺材) b. 魏其,大将了,衣赭衣,关三木。(刑具)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叶) ② 饥、饿:在“吃不饱”上同义,但程度有差别,“饥”是没有足够的东西吃;“饿”是完全没有东西吃,饿坏了的意思。同样的还有“疾”、“病‘,‘疾”指一般的病,“病”指因受伤、害病、挨饿等而病得很重。null(3)感情色彩不同 ①弑、杀、诛:都有“杀”义。但“弑”一般指下杀上,含有对杀人者谴责之义;“诛”,指杀有罪之人,含有对被杀者的贬斥之义;“杀”,中性词。 ②周、比:结成朋友,关系亲近,但“周”是褒义词,“比”是贬义词,《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后代二者合用,意义相当于“比”,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null(4)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①耻、辱:用作动词时,“耻”一般是意动用法,“辱”一般为使动用法。 a.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b. 臣辱戎士。《左传·成公二年》 ②畏、惧:“畏”多用作及物动词,“惧”多用作不及物动词;惧用作及物动词时,往往是使动词用法,畏字很少有使动用法。畏有敬服的意思;惧没有这个意义。null四、同源词: 同出一个语源,后来分化成若干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一组词,叫同源词。 确定同源词,有三个必要条件: ①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根据上古音) ②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核义素) ③有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证据,证明它们出自同一语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什么是词的本义? 词(单音词的字)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是根据字形分析和考核文献所证实的最早意义,但不一定是原始意义。比如“向”字,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中“塞向墐户”就用了本义。由这个本义引申为“朝着”、“对着”等。其他如“道”、“理”等.我们说本义不一定是原始意义,这是因为汉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几万年以前,记录汉语的汉字,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来说,也只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这些字所记载的词义,有些可能是原始意义,有些就不一定。null 有些学者将本义分为造意和实义。“造意是字的 造形意图,实义则是由造意中反映出的词义。” “造意是以实义为依据的,有时它仅是实义的具体化、形象化,而并非实义本身,造意只能说字,实义才真正在语言中被使用过,才能称为词的本义。” (王宁《训诂学原理》P43)如: “弯(彎)持弓关矢也。从弓 声。”段注:“引弓将满,是之谓弯。”《西京赋》:“弯弓射乎西羌。”造意与实义同。 “塵 鹿行扬土也。”实际一直当“尘埃”讲,并不专指 鹿行所扬土也,造意与实义有别。这种造意要经过概括,才能显出实义。 造意只能解释文字,实义才能解释词语。造意与实义之间不是引申关系。 null二、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1、分析字形。 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其本义。 从造字法来说,象形最能反映本义。指事、会意也可以显示本义,就《说文》而言,占总字87.39%以上的形声字,其意符虽然不等于本义,但往往与本义有密切关系,所以通过意符推求本义,是一个较有效的办法。 null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从“大”的一些字也与人有关: 天:颠也,头顶。 夫:丈夫,头有簪。 夹:持也;从大侠二人。 亦:腋下。从大象两亦之形。 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带弓)之人也; 奎:两髀之间,从大圭声。 夭:屈也,从大象形。 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 null“阜”部与山与土有关,有石曰山,无石曰阜。 陵:大阜。 阿(ē):大陵。 陸:高平地。 阳:山南。 陰:山北。 险:山路难行。 阶:台阶。 除:殿阶。 陛:自低登高的殿阶。 際:两墙相合之缝。 防:堤坝。null三、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大多数词的意义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所以一个词一般都不会停留在一个本义上不变,也就是说不可能仅有本义。相反,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词的多义性,主要是词义引申的结果。也可以说词义的引申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null(一)直接引申:也叫近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出来的意义。直接引申义产生较早,与本义的关系很近,比较容易辨认。如:精,《说文》:“择米也。”即挑选过的好米。引申为事物中最好的部分。 (二)间接引申:也叫远引申,是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本义与引申义之间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如:表,上衣也。段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上衣→外表、外面、表面、外壳。 null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连锁式和辐射式。 所谓连锁式,就是由本义引申出第一引申义,再由第一引申义引申出第二引申义,这样递传下去。 所谓辐射式,就是由一个意义同时引申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这可以是由本义引申,也可以是由某一个引申义再引申。null[参考资料]: 1、《汉语词汇》 孙长叙 2、《同源字典》王力 3、《词汇学简论》张永言 4、《古汉语词汇讲话》蒋绍愚 5、《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 6、《汉语词汇学》宋均芬 7、《古汉语词义答问》陆宗达、王宁 8、《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练 习 题练 习 题一、说出下列工具书的编著者。 1、《康熙字典》 2、《中华大字典》 3、《经籍籑诂》 4、《诗词曲语词汇释》 5、《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二、《经传释词》和《词诠》的作者分别是谁?简要说明这两部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查阅《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说明下列各字所属部首。 中 裁 加 壯 败 毒 游 理 载 蹇 雖 旌 秋 窘 罪 芹 闷 需 颇 雕 隹 岗 心 雨 四、查检《说文解字》,指出下列各字所在的部首,并分析各字的构形。 兵 卒 相 绥 缴 如 虞 伐 成 亟null五、试举例说明下列各词古今意义的差别。 爪牙 丈夫 国 策 河 访 次 图 勤 城 六、自读常用词(一),区别下列各组词的意义。 { 言 谓 报 驱 追 荐 语 曰 告 驰 逐 祭 { 勤 无 再 妇 劳 不 两 女 七、翻译《子产不毁乡校》一文。 八、根据字形结构及古文献资料,指出下列各字的本义。 报 袭 及 次 亡 妇 族 乏 图 舍 (查检《说文》,分析以上各字的字形结构,并指出其本义)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文选 常用词 通论 练习题 《战国策》《战国策》 《战国策》原称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脩书等,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刘向加以整理,“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全书分十二国,三十三篇。十二国是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东周、西周是战国时期周王室在今洛阳附近的两块封地。东周策、西周策就是记的战国时期这两块封地的事情。 《战国策》有东汉高诱注,宋朝姚宏注,宋朝鲍彪注,元朝吴师道注。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可与战国策参看。近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 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 刘向,字子政,西汉人。著有《别录》、《新序》、《说苑》。null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③烟斜雾横,梦椒兰也。 (以上独句) 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⑤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以上对句)常用词常用词 贫穷 困乏 国家 使让叫派 鳏寡孤独 信书 颜色脸 身体 共奉 辞谢责让 往来去从 疾病 再三 宗庙 诗书 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 一、汉字的起源 (一)推断汉字起源的材料 (二)有关汉字起源的推测 二、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三、“六书”理论 (一)“六书”及许慎的六书说 (二)“六书”简评 四、汉字的发展 五、形义关系的复杂性 (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 (二)正确分析汉字的构形理据null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陶器符号:null汉字形体演变:null汉字形体演变:null班固《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注《周礼》: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清以后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及班固的顺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null(一)象形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是汉字造字的基础。象形字可分为两类: 1、独体象形: 山象形字可分为两类: 1、独体象形: 山null鼎:鼎:与鸟有关的一些族徽铭文与鸟有关的一些族徽铭文null2、合体象形 象形字中合体很少,它们是在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一些象形笔划,表示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这些附加的象形笔划,一般不能单独成字。 牢 果 眉 须 瓜: 胃 刺 null(二)指事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null指事造字法在具体运用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抽象的标记符号表示意义所在的造字法。如:本 、末 、朱、亦 、刃 、寸 、面等字,分别表示树根、树梢、树干、腋窝、刀刃、寸口和脸面等意义。另一种是用纯粹的抽象符号造字。如:一、二、三、上、下等。指事字举例:指事字举例:null(三)会意 许慎:“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这种造字方法,就是把有关联的两个或几个字形放到一起组成新的字形,会合它们的含义以成新字的字义,用来显示造字者所想要指明的意义。例如:武兵伐寇休见牧,北囚兼步莫相从。null会意字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形会意,一类是以义会意。 以形会意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同体会意,如:林、比、众、品。 一类是异体会意,如:逐、取、夹、益。 具有会意性质的族铭 具有会意性质的族铭 null执: 伐: 莫: null以义会意 以意会意是指由两个以上(绝大多数是两个)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连读而成之语能说明或暗示字义。 如: 凭:《说文》:“凭,依几也。从几从任(段注改为“从任、几”,并谓“任几犹言依几也。)” 劣:《说文》:“劣,弱也。从力、少。” 扁:《说文》:“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暑门户之文也。”此义现在用“匾”字表示。null(四)形声 《说文·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注:“以事为名,谓半事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成其名。” 形声是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而成的造字法。形符(也叫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 例如:杞、问、物、江、裹等等。练习题练习题 一、分析下列各字的形体结构(可查《说文》) 春 文 字 可 面 亦 本 相 舊 奪 看 疆 贼 社 燕 刃 甘 奉 二、标点翻译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①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孫②相观而善之谓摩③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捍格④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涵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⑤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注:①豫:同“预” ② 孫:同“逊”顺 ③摩:切磋,研究。 ④捍格:抵触⑤ 燕:轻慢。 三、解释下列术语,并举例说明 假借 通假 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同形字 同音替代字 本字 借字(本义、借义)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文选 常用词 通论 习题《论语》《论语》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的,大多数篇章只是孤立地记录一段话或一两句话,但涉及的内容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主张、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教育思想和方法等方面,对后世影响很大。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几乎统治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而且还超越了国界,影响了东南亚等许多国家。 [1]“论语”一词中“论”的读音是 lún ,表示辑纂的意义。 [2]《论语》本来没有篇名,后人从每篇的开头摘取两三个字作为篇名,而摘取的两三个字,有的是人名,有的是词,有的连词也不是。 [3]“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 [4]《论语》的注本:《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集注》(宋朱熹)、《论语正义》(清刘宝楠)、《论语译注》(杨伯峻) 常用词常用词示见(辨:视、望、观、看、见、睹) 憾恕愤(辨: 愤 、怒、忿) 拱措 诛 修(辨:修 、 脩) 讲 窃盗贼(辨: 偷、盗、窃) 御 右 社稷 文质 色臭(辨:颜、色) 先前后内外间古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语法 一、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什么是判断句及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古代汉语表示否定判断,是在谓语之前加上“非”字。 (三)名词性谓语前可以使用副词“乃”、“必”、“亦”、“皆”、“诚”等来加强判断 语气。 (四)关于古代汉语中的“是”。 (五)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 二、古代汉语的双宾语句 (一)什么是双宾语句? (二)古代汉语中的双宾语句。 三、古代汉语的被动句 (一)什么是被动句? (二)古代汉语的被动句的形式。 四、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宾语前置 (一)什么是词序? (二)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宾语前置。 五、古代汉语中的数量表达方式null 六、语气词 (一)“也” (二)“矣 ” (三)“焉” 七、否定词 (一)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 (二)否定性动词—— “無” (三)否定性无定代词—— “莫” 八、疑问词 (一)疑问代词—— ”谁”、”孰”、”何”、“安”、“恶”、“焉”、“胡”、“奚”、“曷” 。 (二)疑问语气词—— ”乎” 、”欤(与)” 、”哉”。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文选 常用词 通论 习题null 《孟子》 《孟子》共七篇(各篇分上下),它们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现在通行的注本有《十三经疏》本(东汉赵歧注,宋孙奭疏),宋朱熹的《四书集注·孟子集注》和清焦循的《孟子正义》,以及今人杨伯峻的《孟子译注》。 null 常用词 行走出入之适进退 树艺 保爱 伤害 诚伪善 饥熟 共同殊异 斤钧钟倍 朝野 宫府 衣冠履 商贾 年岁null词类的活用 一、什么是词类的活用? 二、使动用法 (一)动词使动用法: 1、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2、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常见)。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见)。 三、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null四、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主要起四方面的作用: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二)表示比喻。 (三)表示待人的态度。 (四)表示处所。 五、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名词用为动词,只是临时的、偶然的,兼类词不能包括在内。null六、词类活用的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也不是偏正结构,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动宾结构,或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结构 。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6、名词后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用为动词。 7、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null代 词 一、代词可分为五类: (一)人称代词 (二)指示代词 (三)疑问代词 (四)无定代词 (五)辅助性代词(特殊的指示代词) 二、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 。 (二)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乃、而。 (三)第三人称代词:其,之。 三、指示代词:是、此、斯、兹、彼、夫 。 四、疑问代词 五、无定代词 六、辅助性代词:者、所。 null 作业: 1、什么是词类活用? 2、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举例说明二者的不同。 4、名词作状语和名词动用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5、怎样区别名词作状语和作主语? 6、普通名词作状语,其作用主要有哪几种? 7、时间名词作状语有何特点? 8、词类活用的语法条件主要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9、动词作状语和连动式有何不同? null作业: 1、古代汉语的代词可以分为哪几类? 2、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哪些?“吾”和“我”有何不同? 3、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哪些?“女、尔、若”与“而”“乃”有何不同? 4、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哪些?“其”与“之”有何不同? 5、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用得少的原因是什么? 6、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哪些?其主要用法是什么? 7、“或”和“莫”的意义和用法是什么? 8、“者”和“所”是什么代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各有哪些语法作用?二者有何不同? 9、标点、翻译。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矙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离娄下)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文选 常用词 通论 练习题null《汉书·艺文志》: 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如: 《晏子》八篇。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 《子思》二十三篇。名伋,孔子孙,为鲁缪公师。 《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 …… 《孟子》十一篇。名轲,邹人,子思弟子,有《列传》。 《孙卿子》三十三篇。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有《列传》。 注:本曰荀卿,避宣帝讳,故曰孙。(宣帝名询) 墨子 老子 庄子墨子 老子 庄子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兼爱、非攻、节用、非乐等。《墨子》是墨翟的门徒们根据他的遗教编纂而成的,现存五十三篇。 2、《老子》共81章,约五千余字。基本上是韵文。分为道经(1-37章)、德经(38-81章)两部分,故称“道德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主张保守,反对进取,在政治上宣扬“绝圣弃智”、“知足不争”、“无为而治”,反对科学进步,主张退归原始。从方法论来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到事物的存在是对立的,互相依存的,而且是互相转化的,对后世影响很大。 3、庄子:和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庄子主张无为,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质的差别等。null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null道三十七家:《老子》《庄子》…… 阴阳二十一家:《邹子》《容成子》…… 法十家:《商君》《申子》《慎子》《韩子》…… 名七家:《公孙龙子》《惠子》…… 墨六家:《随巢子》《墨子》…… 纵横十二家:《苏子》《张子》《庞煖》 《邹阳》…… 杂二十家:《五子胥》《吕氏春秋》《淮南内》 《淮南外》…… 农九家:《神农》《野老》…… 小说十五家:《伊尹说》《师旷》…… 《老子》版本材料补充《老子》版本材料补充 《老子》除传世本之外,还有二十世纪考古发现的本子,主要是《帛书老子》和郭店楚简《老子》。null 《帛书老子》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分甲本和乙本。甲本用古隶写成,时间约为公元前221—前195年;乙本用今隶写成,时间约为公元前194—前180年。null 楚简《老子》是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共804枚,时间约在公元前四世纪中期至公元前三世纪初,即前350—前300年。其中有三章不见于传世本,而传世本的第67—81章简本全无。郭沂《楚简〈老子〉与老子公案》一文认为:“简本《老子》不但优于今本,而且是一个原始的、完整的传本,它出自春秋末期与孔子同时的老聃;而今本《老子》则出自战国中期与秦献公同时的太史儋。”(见《郭店楚简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荆门博物馆出有《郭店楚简释文》。《老子》二章郭店简文《老子》二章郭店简文 天下皆智(知)■(美)之为■(美)也,亚(恶)已;皆智(知)善,此其不善已。又(有)亡之相生也,■惕(易)之相成也,长耑之相型也,高下之相■﹝盈﹞也,先后之相堕(随)也。是以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孝(教)。万勿﹝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而弗居。天(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null《庄子》内七篇: 《逍遥遊》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null 律lǜ 吕lǚ 1、黄钟﹝仲冬﹞ 2、大吕﹝季冬﹞ 3、太簇 ﹝孟春﹞ 4、夹钟﹝仲春﹞ 5、姑洗﹝季春﹞ 6、中吕﹝孟夏﹞ 7、蕤宾 ﹝仲夏﹞ 8、林钟﹝季夏﹞ 9、夷则﹝孟秋﹞ 10、南吕﹝仲秋﹞ 11、无射﹝季秋﹞ 12、应钟﹝孟冬﹞ (阳声) (阴声) 常用词常用词 处居临过 完备 权衡 果实 过说听劝 称量 市假鬻 因改 作为 求奉致 益竭 备陈故穷庸 一参什伯 晦朔时世期 官吏爵 null 虚词的基本作用是连接和附着。连词用来连接各类实词,介词附着在各类实词或实词句组前面。我们学习虚词,要掌握其语法特点:(1)它连接、附着的是哪类实词;(2)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 null连词连接具有并列关系的词,词组或句子。 从连词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每个连词必定要连接一定的成分,而且要表达一定的关系。 null 与:“与”字作连词,连接平列的两词,和现代汉语的“和”、“同”相当。“与”字只连接名词(或用如名词者),不连接形容词或动词,那是“而”字的任务。 (吕叔相《文言虚字》)例: 1、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2、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 3、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 4、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论语·子罕) null及:和“与”大致一样,它所列接的也是两个平列的名词性成分。例: 1、生庄公及共叔段。(左隐元) 2、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史记·项羽本纪﹞ 3、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null且:可以连接实词,也可以连接小句。它连接的实词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为动词。连接动词或小句时,表示意义更进一层;连接形容词时,不表示转所,只是顺接。意义相当于“而且”、“再说” 例: 1、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隐元) 2、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 3、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秦伯) null而:只连接形容词和动词。连接形容词,表示两种性质的联系;连接动词,则表示两种行为的联系。 “而”不连接名词,若连接名词,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有时候,“而”字用在一句话的主谓之间,表示不应有而有的情况,或表示假设。 “而”字可以连接状语和动词,表示顺接。 null《经传释词》: 而,犹“与”也,“及”也。 a. 《墨子·尚贤》: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言善与不善也。 b. 《韩子·说林》:“以管子之圣,而隰朋之智。”言管仲与隰朋也。 c. 《庄子·外物》:“与其誉尧而非桀”。《大宗师》“与”作“而”。 null“而”,犹“以”也。 a.《墨子·尚贤》:“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又“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 b.《庄子·天下》:“其风窢然,恶可而言?” c.《吕氏春秋·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吕氏春秋·不屈》:“惠子曰:‘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 null“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时间上一先一后的两种动作行为。用“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时候,往往有两种情况:①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②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产生的结果。 1、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僖公三十年) null“以”也可以连接状语和动词,但不象“而”那么常用。如: 1、 挟太山以超北海。(孟子) “以”有时也可以连接形容词,如: 2、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礼·乐记) 这种“以”可以用“而”替换,在骈文中它经常和“而”对举。 3、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滕王阁序) 4、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与“而”一样,“以”也和“与”“及”同义。今录《经传释词》数条于次: ①《广雅》曰:“以,与也。” a.《易·鼎》初六曰:“得妾以其子”。言得妾与其子也。 b.《论语·微子》:“而谁以易之”?言谁与易之也。 c.《吕氏春秋·乐成》:“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樂成功。”“与”“以”互文。 与“而”一样,“以”也和“与”“及”同义。今录《经传释词》数条于次: ①《广雅》曰:“以,与也。” a.《易·鼎》初六曰:“得妾以其子”。言得妾与其子也。 b.《论语·微子》:“而谁以易之”?言谁与易之也。 c.《吕氏春秋·乐成》:“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樂成功。”“与”“以”互文。 null②以,犹“及”也。 《周语》引《汤誓》:“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言无及万夫也。 ③以,犹“而”也。 1、《大戴礼·曾子制言》:“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 2、《左·闵二年》:“亲以无灾,又何患焉?” 3、《昭二十年》:“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4、《晋语》:“狐偃惠以有谋,赵衰文以忠贞,贾佗多识以恭敬。” 5、《论语·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null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枯矣。(孟子·公孙丑上) null(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僖公·三十年) null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五蠹) null“虽”作为连词,有两种用法: 一是表示承认一件事实,这个事实是存在的,相 当于“虽然”。如: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二是表示承认一个假设,相当于“即使”。如: 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左传·宣公十五年)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虽然”是一个结构,虽为连词,表示承认一件事 实。“然”字有实意,相当于“如此”。 如: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庄子·徐无鬼﹞ null 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同它们结合起来,一同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的词叫作介词。null介词“以”的用法主要有四种: 1、引进动作行为所依据的工具、依据、方式等。可译为“用”“拿”等。如: ①以君之力,曾不有损魁父之后,其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②阳嘉元年,复造候
/
本文档为【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古代汉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