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英语思维方法

2011-02-13 12页 doc 53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01135

暂无简介

举报
英语思维方法听力:听、写、说、背、想 英 语 学 习 一、精深大于广博:熟能生巧(脱口而出)、专守一经、学以致用 (1)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 “夫学贵有本末,古尚专经。初事寻摭,徒惊浩博,是以务研一经,以穷其奥。但求一经,群经自贯,旁通曲证,温故知新,恃源而往,靡不济矣。 (3)多看英文解释的字典,学会用英语界定、描述。 二、逆向五步法:听(跟读)、(默)写、说、背、想 三、学习流程:背诵(逐句默写)-翻译(逐句互译对照)-比较(语言表达:关键词、搭配、句型;文化差异;思维流程)-...
英语思维方法
听力:听、写、说、背、想 英 语 学 习 一、精深大于广博:熟能生巧(脱口而出)、专守一经、学以致用 (1)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 “夫学贵有本末,古尚专经。初事寻摭,徒惊浩博,是以务研一经,以穷其奥。但求一经,群经自贯,旁通曲证,温故知新,恃源而往,靡不济矣。 (3)多看英文解释的字典,学会用英语界定、描述。 二、逆向五步法:听(跟读)、(默)写、说、背、想 三、学习流程:背诵(逐句默写)-翻译(逐句互译对照)-比较(语言表达:关键词、搭配、句型;文化差异;思维流程)-自言自语(第一人称改写、话题) 四、学习资料(精、慢、熟,将文本的英语内化为自己思维中的英语) 1、新概念英语(听写、翻译、口语) 2、美国文化背景 3、人类的故事 4、美国总统辩论 5、voa(听写、翻译、口语) 6、狮子王、老友记(听力、口语) 五、养成talk to myself(自我双向交流)的习惯 通过自己的imagination(想象力)来创造:利用学过的英章,找出话题或问题,通过自我问答法,侃侃而谈,设想自己处于一个双向交流通道(tow-way communication channels)中,与一位假想的交流者练习。 六、1、英语思维受“主客二分”思想影响,具有分析型、逻辑性、外倾式、抽象化、个体性、写实性、细节化、直接性等特点,属于“法治化”语言,具有“理性”特点。英语重形合,是一种高度形式化的语言,句法完备,逻辑严密,用词求异,表意精确,富有变化,具有“显山露水”的特色。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句尾可无限延伸。英语名词性结构多(句子呈现静态特征),介词结构多,物称结构多,被动结构多。静态结构多,抽象性表达多,长句多,从句多,用抽象的词表达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体现了英语的形式化和逻辑化特点,用介词表达比较虚泛的意义。 英语句子呈现 “焦点式”特点,句子组织结构是树状或葡萄型结构。即句子的主谓结构,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和出发点,其它修饰、限制、补充附加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搭建,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手段(关联词、语法手段)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状结构。在表达复杂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空间构型的复杂化。 英语句子语义流程:先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信息呈现按“倒金字塔”逐次减弱,先概括后细节,先一般后具体,先判断后阐述,属于前重心。 2、汉语思维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内倾式、形象化、写意性、含蓄性、直觉性等特点,属于“人治化”语言,具有悟性特点。汉语重意合,以达意为主,重视语义和内在事理逻辑,没有语法形式的限制,弹性大,表意笼统,用词重复,具有“藏山隐水”的特色。汉语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多,主动语态用得多,连接词用得少,动词用的多,短句多,分句多,用形象的表达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体现了汉语的意象性和直觉性特点,文章求全面,词句求平衡与对称。 汉语句子呈现 “散点式”特点,即句子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词的区别,有可能几个动词结构连用,或几个名词性短语连续铺排,节奏简洁明快。在表达复杂意思时,按语义或事理逻辑铺排,没有一定的框架限制,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像竹竿一样一样,一节一节地接下去,层层铺开,形成连贯铺排之势,属直线型或竹竿型结构。 汉语句子语义流程: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强调从整体直观出发,属于后重心。句尾封闭,语义由后向前延伸。 七、英语的布局谋篇以直线为主,段落通常是以一个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头,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属于直线式的篇章结构。 八、英语:描述事物大致可以分为按时间顺序描述和按空间顺序描述。从时间上来说,美国人崇尚一种“人文序列”,习惯“开门见山”,从自我出发,描述时总是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先点出来,然后是次重要的,他不考虑这个东西在时间上按什么顺序发生。而中国人因为受了“天人合一”哲学的影响,不care(在乎)人文序列,而按“自然顺序”描述事物,习惯“按部就班”地描述事物,强调压轴(end weight),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从空间上来说,美国人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的,而中国人通常是远远地走来,一步步贴近自我。时间和空间这两个东西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其他的语法结构就能够在这个大的坐标中游刃有余地运用了。这样,你描述出来的东西才象美国式的英文。 九、王强: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1)英文异常强调细节,具有精确性;而汉语强调整体,具有模糊性。2)英文必须表达出细节与细节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必须是直观的,能看出来的,也即细节与细节之间要有逻辑结构(关联词、语法手段)来连接; 3)英文习惯于第一时间表达最重要的内容,与汉语的“好戏在后头”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英语思维时习惯“向前看”,着眼于现实和未来,具有超前性;而汉语思维时习惯“向后看”,在过去古人的思维模式中再思维,具有“后馈性”。 4)英文追求“独特”和“差异”,追求自由、民主和个性,属外向性思维,具有求异性;而汉语追求和谐统一,属内向性思维,具有求同性。 十、拆解法:把汉语译为英语时,先拆解汉语,直到拆解成最小单位,即将句子拆解成词组、词组拆解成单词为止,这样,在每个词的意思都确定以后,再去找英语中对应的东西。事实上,把汉语拆成最小单位的时候,英语已经在那儿等着了。一方面不断梳理母语,不断简化,打消所有母语可能产生的歧义;一方面,在拆解的过程中,看看有没有现成的英语句式可用,这些东西能不能适用你翻的那些东西,一旦适合,就齐头并进,等各部分都拆解得最清楚时,再把适用的东西放在所选择的恰当句式中,两种语言之间的地道转换就完成了。 十一、“勾摹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方说一篇文章,不把它当作阅读,而是当作口语来练习。就是说,设想自己如何表达类似观点、分几个层次表达;或者仅根据标题拟一个提纲,然后自己来完成有内容的表达。 十二、1、英语句法结构特点:英语表现出了高度的形式化和逻辑化。其句法结构严谨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意义紧紧与句法形态结合,句子排列顺序是主谓宾或主谓,一般来讲,句子必须完备,各种组成部分很少省略,尤其是主语更不能省略。而且对标点符号要求十分严格,句际句内之间各要素也要用形式逻辑关联词连接。特别强调句子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平行、对比等关系,再加上丰富的形态变化,英语就成了一种表达意义十分精确、高度形式化逻辑化的语言。2、汉语句法结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以主谓(宾)顺序排列,但它不像英语那样,整个句子以谓语动词为中心,而是以词序或语义为中心,不管句子是否完备;而且,也不像英语那样,需要使用各种连接词等衔接手段,只要表达意义就可以了。因此汉语句法结构同词法结构一样重意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而少用连接词语。这使得汉语句子简洁灵活,充满隐喻的诗的色彩。 十三、1、树形结构与线形结构之间的转换——思维模式之间的转换 英语句子一般总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主谓结构是全句的出发点,其它修饰、限制、补充等附加成分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形结构。英语句子在表达复杂一些的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空间构型的复杂化。 而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词的区别,有可能几个动词结构连用,或几个名词性短语连续铺排,节奏简洁明快。汉语句子在表达一些复杂意思时,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形成连贯铺排之势,这说明汉语句子结构是线型的。 两种语言在类型上的差别其实也就是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表现在句型上,英语习惯于形式的,带有一定语法框架的表达,而汉语习惯于按时间顺序和事理逻辑原则连贯铺排的表达。概而言之,英语的造句心理是一种“焦点式”,句子的主谓结构,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其它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定。而汉语的造句心理则是一种“散点式”,一个个句读段按时间或事理逻辑铺排,没有一定的框架限制。 2、形合法与意合法之间的转换——句子形式的转换 英汉句子中,成分与成分之间或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不同的。英语句子多靠形合,汉语句子多靠意合。英语句子形成紧凑严密的树形结构,是因为有各种连接词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汉语句子的线型结构灵活流畅,是因为没有过多的“粘合剂”,句段之间可以不用任何连接符号,而靠语义上的联系结合在一起。 3、句界的调整——句子信息量的调整 英语是形态语言,以主谓为中心构成句子,成份齐全则句子结束,意思没有表达完时可以再加上一句,两句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利用句间连词表示。当然,一个英语句子的确立也与意义组织密切相关。而汉语是逻辑语言,写句子“意尽为界”,句子的信息容量由于没有语法形式的限制,所以弹性很大。著名汉语学家王力教授说过:“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所以,英语的句界是形式的,客观的,由语法框架的完整性决定。汉语的句界是逻辑的,主观的,由语义表达的完整性决定。 十四、1、三点法:外在的语言形式、句篇组织结构、内在思维文化 2、翻译:两种语言形式特别是思维方式之间的转化。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3、分析方法: “形合”分析法,分析整体与部分及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句篇结构分析。思维文化分析法,观察理解事物的角度、观点、结构、流程,分析文化思维对语言的影响。 4、方法:互译、概括、改写、自我对话、话题分析。 十五、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 汉语常用的表达方式     汉语的哲学背景是儒、道、佛的悟性,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parataxis),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让读者和听者领悟其中的意义和关系: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用词注重功能、意义;句子不受严谨的主谓结构的约束,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摆脱形式的束缚,“抛弃一切不必要的附属成分,只留下纯粹的思想”,直接表达现实和思维过程,体现悟性的象似性(iconicity),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造句富于弹性,灵活多变,着重意念,颇多隐含;讲究语意、文气和语感的通畅,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富于领悟空间,对语境依赖较多(high-context);流水句很常见,话如行云流水,随意自然流动,完全句与不完全句混合交错,松句、散句、紧缩句、无主句、省略句、并列式复句交替并用,句子之间可断可连,流泻铺排,主谓难分,主从难辨,形散神聚,言简意赅,“意尽为界”,多取意合法。悟性和“约定俗成”的语用规则决定句义,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从词语的意义、功能甚至语段、篇章和语境中去分析、领悟、体味。“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这个“弹性”,体现了人的悟性。     汉语语篇注重话题,注重“意识流”,注重事理和先后顺序,常常采用非演绎式的、往往是领悟式的归纳型(because-therefore structure)、经验式的临摹型(isomorphism)或螺旋式(circular/spiral/indirect)、漫谈式(rambling)的思维模式;注重隐性连贯(implicit coherence),较常只把事情或意思排列起来,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其间的关系(reader-responsible),呈现曲折起伏、断续离合、若即若离的风格;喜欢“摆事实,讲道理”,信息安排常常按照“自然”语序(natural order):由远及近,“层层剥笋”,逐层深入,先叙述一些背景、历史、条件、环境、事实、情况、情节、理由、原因、分析、例证等,再点出主要的或重要的判断、结论、观点、态度、要旨、结果、行为等(specific-to-general sequence),或按照“开篇说明 → 历史回顾 → 现状解释 → 观点态度 → 今后任务”这类模式,语篇开头注重的是“where the argument/talk is coming from”,一般反映了现实的时间顺序,犹如对现实生活经历的临摹。大多语篇缺乏主题句,类似“点评式”议论或“体会式”言论。章句以意役形,以神统形,传神写意,画龙点睛,言简意赅,重意会而轻法则。“中国语言是人治的”,受人的悟性和表达需要的管治。     悟性有直觉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因而汉语表达形象、意象、象征、联想、想象的词语(如比喻、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相当丰富,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喜欢用“实”、“明”、“直”、“显”、“形”、“象”的表达方法,常常借助生动具体的形象性词语表达抽象笼统的意义(如:土崩瓦解、水乳交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汉语是意象性语言,文字符号具有象形、会意和形声的特点,许多汉字摹拟自然现象和客观事物(如:山、凹、凸),许多事物通过“观物取象”、“立意于象”而得以命名(如:X光透视、电脑),不少外来词通过形象性的意译或摹拟拼音加形象而得以译名(如:laser激光、Coca-Cola可口可乐、World Wide Web万维网、mini-skirt迷你裙),大量词语通过直觉领悟便可获知其意。语篇常常采用取象类比、设象喻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表达方式,让读者领悟深奥的道理。汉语喜欢用动词化表达法(verbal style),常用、多用、连用、重复、重叠动词,采用“连动式”、“兼语式”及其套叠(如:我去叫他们派一个女生到这儿来帮助你化妆吧),词语的意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利于表达动态的情感和形象性、直觉性的行为。     悟性有主观性的特征,因而汉语民族比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常用主动式、意念被动句和人称主语表达法,当人称不言自喻时,又常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悟性注重自我体验反思,汉语的表达习惯常常把知、情、意融合在一起,把情感体验与客体描述合而为一,激扬文字,抒发感情,引经据典。堆砌华丽辞藻,重复同义近义,滥用主观性修饰语(如:热烈祝贺大会胜利召开,这里的“大会胜利召开”,让洋人以为大会是经过斗争而获得胜利才得以召开的,类似“伟大”、“重大”、“积极”、“突出”、“优秀”、“重要”、“正确”、“显著”等等主观性修饰语在报刊里比比皆是),几乎成了一种文风。主观情感语气使表达的客观事物带有主体意向。     悟性有整体性的特征,因而汉语表达方式注重整体意念,注重语流的整体感;句子主要成分尽量靠拢,忌讳句中插入、阻断;喜欢整体匀称,词语和句式往往成双成对,富于均衡美与节奏美,如对偶、对照、排比、反复、重叠;多用平行结构、同义反复、反义合成、四字短语,追求音节对称整齐、词语对仗工整、声韵和谐悦耳,词语呈现双音节化和四音节化。表达方式注重整体性,有助于整体领悟。     悟性有模糊性的特征,因而汉语模糊性较大,歧义现象较多:一个深层结构(语义结构)可表现为多个表层结构(句法结构),多个深层结构可表现为一个表层结构(如:这锅饭能吃十个人/十个人能吃这锅饭、神秘的少女的心、我差一点没跟他结婚)。许多表达方式在英美人看来是非逻辑的(illogical,如:救火、晒太阳、在家养病、一匹马骑两个人、哎,你想死我了、昨晚我盖了两条被子),但中国人通过“约定俗成”的悟性和一定的语境,并没有产生任何误解。 英语常用的表达方式     英语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16至18世纪风行欧洲的理性主义。英语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形合法(hypotaxis),重形式结构协调,让读者和听者分析其中的意义和关系:词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用词强调“人称”、“数”、“格”等的一致;句子受严谨的主谓结构协调一致(S-V concord)和“逻辑主语”与“逻辑谓语”协调一致的制约(这相当于亚里士多德判断结构的逻辑“主词”和逻辑“宾词”),多用或常用关联词语,注重形式接应,“前呼后应”,显性衔接(explicit cohesion),以形显义、以形统意、以法摄神,以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结构,注重语法关系和语义逻辑;大量句子虽枝叶横生、盘根错节、环扣镶嵌、句中有句、繁复多变,犹如“参天大树”,但结构完整、形态外露、主从分明、严谨规范,语法和意义协调一致(grammatical and notional concord),对语境依赖较少(low-context);语法和逻辑决定句义,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分析词的形式、句子的结构和前后的逻辑关系。“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王力,1984:141),这个“硬性”,体现了人的理性。     英语语篇较常受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逻辑思维模式的影响(Writing in English has often been characterized as based almost entirely on a deductive thought pattern such as that characteristic of Aristotelian logic, in which one properly begins with a general topic sentence and then systematically restricts its meaning by presenting more specific details at several levels of generality — proceeding from the most general to the least general, Norton 1987),突出主语和主题句,注重分析推理,直线性(linearity)、有秩序、有层次地围绕主题展开,信息安排往往采用“突显”语序(salient order):由近及远,开门见山,一语破的,头短尾长,先点出主要的或重要的判断、结论、观点、态度、要旨、结果、行为等,再追叙一些与此有关的背景、历史、条件、环境、事实、情况、情节、理由、原因、分析、例证等(general-to-specific sequence),语篇开头注重的是“where the argument/talk is going”,也有受培根的归纳法逻辑思维模式的影响(Baconian inductive thought pattern),采用相反的语序,或按照时间先后的自然语序。“西洋语言是法治的”(王力,1984:53),受人的理性、语法和逻辑的管治。     理性有抽象性的特征,因而英语用词倾向于抽象,常常以虚的形式表达实的内容,以抽象的词语表达具体的意义,喜欢用“虚”、“暗”、“曲”、“隐”、“泛”、“玄”的表达方法,常常借助抽象、笼统、概括的词语表达复杂、微妙、模糊的意义,意义的词化(复杂、多层的意义用单词表示,如:literacy, institutionalization)和抽象化程度较高,注重冷静、抽象的逻辑论证。英语常用名词化表达法(nominalization / nominal style),词的意义避免主观语气,有利于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哲理(well serve the purposes of philosophy)。英语对事物的许多命名是抽象的、概括的,来自拉丁语、法语和希腊语的大量外来词是抽象的、科技的、哲学的、学术的、缺乏形象的。由具体名称派生为抽象概念(如:dog 派生为doggery, doggishness;father派生为 fatherhood, fatherliness, fathership)是英语的一种发展倾向。英语是拼音语言,文字符号不是对自然现象的摹拟,而是人为的信号,信号以理性的规则建立象征符号,以声音组合决定意义,取决于人的主观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因而导致语言的信号化和逻辑化,比较容易上升到逻辑思维。逻辑论证必须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各种思维方法,在理性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联系,对思维对象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因而呈现抽象性特征。     理性有客观性的特征,因而英语民族比较注重客体思维,往往以客观、冷静的表达方式叙述客观事物(calm fact-teller),如常用被动式和非人称表达法,不用人称而用抽象名词或it作主语,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语篇倾向于描述事物的客观情况(impartial search for truth),注重运用事实例证、调查案例、统计数据、专家论点让事实说话(rely more heavily on facts and figures),少用或不用主观性修饰语,注重客观的分析推理。     英语受亚里士多德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和论证三要素(概念、判断、推理)的影响,不像汉语那样喜欢词语和结构的整体匀称、成双成对、对偶排比和同义反复,而是比较喜欢词语和结构的主从分明(subordination)、长短交错和替代变换(substitution and variation),尤其是三段式(triple style)的表达方式(A-B-and-C pattern,如:Tom, Dick and Harry 类似汉语的“张三李四”,“阿猫阿狗”,first, midst, and last 类似汉语的“彻头彻尾”,wine, woman, and song 类似汉语的“吃喝玩乐”,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理性有确定性的特征,因而英语表达方式比较严谨、精确,模糊性较小,歧义现象较少,定义、概念明确,用词造句遵守严格的词法和句法,造句成章也服从某种逻辑规则,适合于科学思维和理性思维,也便于“以理服人”。     悟性和理性还可以从汉语和英语的语音、文字、词法、句法、章法、修辞、文体、文风等各个层次再找到种种表现并列出种种例证。限于篇幅,这些留待专文探讨。
/
本文档为【英语思维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