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

2011-02-13 19页 doc 64KB 1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164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 人际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和应变能力等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我非常赞同林崇德教授的观点:“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10条标准: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 人际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和应变能力等 关于心理健康的,我非常赞同林崇德教授的观点:“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10条标准: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自己的能力;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满足自我,在社会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复杂微妙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家庭关系,以及青春期生理带来的新奇和躁动,使孩子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与矛盾,而他们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者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助长了青少年犯罪。   据报载,某省响水县两位十四五岁的少女,结伴投河自杀身亡。花季少女在花样的年华匆匆凋零,让人嘘唏不已,更令人震惊的是,从她们留下的遗书可看出,她们放弃生命的原因仅仅是父母不孝顺爷爷、奶奶和“别人快乐我痛苦,这世界为何如此不公平……”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几个初三的学生因为小小的磨擦发生厮打,致使其中一人身中数刀,不治而亡。同样是在内蒙古,一名16岁男生因为一个误会,就用刀捅死了15岁的同宿舍同学…… 一些统计数字更是触目惊心。    --------------------------------------------------------------------------------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其消除 交往是当代中学主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交往既能给中学主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能造成无穷的苦恼与悲伤;交往既能促进中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导致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 交往关系处理得当,不仅在中学生心情陶冶、互助交流上起很大作用,而且对于他们形成美好理想、崇高的人主追求具有特殊的意义。但中学生由于自身成长过程中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不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交往障碍,当前,中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 一、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在人际交往中,特别对于学生这一交往主体而言,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中学主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一是理想化。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与实现不符。则交往产主障碍。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二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己对某人印象不好时。就觉得什么都不顺眼,产主坏的看法和否定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为别人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讨厌的东西则是丑恶的;自己对某人有看法,就认为对方也在搞鬼。如此等等,使人际认知失去客观性,造成交往障碍。 二、情感障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而萌发,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变化快,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和不重客观,重一时不重全面而使行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主各种障碍。 1.恐惧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学主有交往的欲望。但无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尤其害怕与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及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都会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至无法安下心来听课、看书、做作业。这些恐惧使生活暗淡、不愉快,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 2. 嫉妒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产主的情感。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轻则蔑视,重则仇视,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嫉妒的种类很多,有的因容貌,家庭条件等因素 而产主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产生嫉妒。从而引起交往障碍。 3.自卑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当出现深层体验时,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强得多。因而,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 4.自傲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相反,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 5.孤僻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三、人格障碍 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他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的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 有些学主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他们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主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主不快。 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 人格障碍,还表现为有些学生人格不健全,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中学主交往中党见的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引起交往障碍。 四、能力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当前,不少中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会给他们的学习、主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我国已故的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受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重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重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如,有些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而是人际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因此,我们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首先,提高交往认识。 交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源于交往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动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学主对交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放在首位。马克思曾经说过,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伙伴,今天的社会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开放性,它和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种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和交流。社会的开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方便,又使人产主了众多的欲望和更高的情趣,只有扩大交往才能适应社会,只有积极地进行交往,才有利于人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另外,交往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心理学家认为,交往具有“整合”、“调节”、“保健”功能.“整合是指以个体为生活与生存单位的人,通过交往纽带而连结成为社会群体,“调节”就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使之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平衡,避免产生相互干扰与矛盾冲突,“保健”就是交往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向学主讲明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学生积极极、主动地进行交往。 其次,学习交往艺术。交往是一门艺术,这个“艺术”,实际上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我们应学会与各种人交往。具体说, ①学会同心胸狭窄的人交往。心胸狭窄的人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得事,对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对不如自己的人看不起。同这种人相处、一要’大度”,做到能谅解,能忘怀的忘怀;二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高,但这里所说的忍让,不是要放弃原则,迁就其错误。 ②会同生性多疑的人交往。当对方有了疑心,要冷静分析产主猜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对方的猜疑;当一时不能消除对方的猜疑,可暂不理论,仍但然相处。 ③学会同性格孤僻的人交往。有些性格内向的人,性情孤僻,不爱多说话,不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往往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微未节,进行联想,胡乱猜疑,同这种人交往,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注意选择适当的话题,一般说来,应选择容易切人他们兴奋点的话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你交流。二要善于捕捉对方的情感变化,认真考虑措词、词语、筛去那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以防引起他们不正确的联想。 ④学会同任性的人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么说,他还是照他本人的一套去做。同这种人相处,首先要体谅对方,求大同存小异,谦让一下,不固执己见,遇到彼此的设想不一致时,体谅对方,把自己的想法放进括号里,作出迁就,其次,要帮助任性者克服自以为是的不良作风,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勇于放弃自己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看法,虚心地接受别的正确意见。 ⑤学会同犯过错误的和后进的人交往,犯过错误的人与后进的人比较普遍提存在着自卑和悲观。他们最为强烈的需要是人们的理解和信息,同他们相处,要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是关怀、帮助他们,使他们认识之所以后进或犯错误的原因,奋起直追,改正错误。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克服一些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的困难。 第二是在以朋友的真诚去取得他们信任的基础上,设想点燃其自尊心的火种。 第三,加强心理调适。在人际交往中,至始至终存在着矛盾。当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需求或就会产主交往冲突。为解决交往冲突,必须加强心理调适。如,当朋友误解自己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考虑对方为什么对你会产千万不可认为自己没有错,意气用事,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甚至责怪对方,要站在对方立场上去领会对方的动机,弄清误解的前因后果,主动与朋友言归于好;当得不到朋友谅解时,要寻找机会,设法疏通。交往中,有时自己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 如果你的这位朋友不能谅解你,对你耿耿于怀,你切不可回避事实。如果真正希望朋友谅解自己的过失,必须真心真意地向对方认错、道歉,把话说明,把心灵敞开,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愧疚,更主要的是要用行动去弥补过失,取得朋友的谅解;当说话过于直爽而伤害他时,事后要主动向对方表示歉意,表明自己的原意,以沟通思想;消除隔阂。中学生一般都具有说话直爽、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的特点。说话直爽是优点,但若不考虑时间、场合,不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过于直爽或生硬、有时难免“无意伤人”。 因此,我们说话时,特别是指出对方的问题,进行批评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使忠言不逆耳,含蓄一点,幽默、风趣一点,让人乐意接受,能够接受;当同异性交往遇到非议时要冷静,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不少中学生对异性交往投以异样的目光,常常对异性交往妄加猜测,指指戮戮。当你在同异性交往遇到非议时,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一是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自己的交往是光明磊落的,就不要怕别人议论,让事实说话、二是不能因噎废食、干脆断绝与异性的交往,因为同异性不仅有利于心理的整合,也有利于异性问的取长补短。自绝于异性交往,与事业不利,与自身发展不利。 第四,培养交往能力。 首先,培养语言能力。人们传达思想、交换意见与表达感情、需要等,使用得最多的交往工具就是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把双刃的剑,它既能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亦能破坏人际关系,因此,要想顺利进行人际交往,必须十分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一要明确说话目标,每说一句话,都应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切忌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的说话;二是接着听者的感情脉搏说话,尽可能地在听话人的基本需要结构和当时的心境状态下引发话题,阐明道理,分析事实,让对方在心平气的情境中,理解说话者所说的意思;三要学会听话。会说话必须先会听话,即听说话人话语的真伪,捕捉其真意和事实。具体地讲,要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对方说话的要点,还要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更要善于听出说话者的言之意;四要敢于说话,克服恐惧情绪。 其次,培养非语言“能力,非语言主要指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动作等。如在听对方说话时,不要把视线一直死盯着对方,也不要一直把视线移离对方。更不可听甲说话时,却把视线集中在乙身上;当坐着与对方交谈时,坐姿要端正、自然、大方。落坐时动作要轻,落坐后目要平视,注意与你交谈者或发育者,不要东张西望,或打量人家室内的陈设而忽视对方。不要仰靠在坐椅或沙发上,腿不要抖动,更不要当着对方伸懒腰,挖鼻孔,剔牙齿等。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有利于感情的交流,都要得体,都能意识到其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人际关系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真诚。要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得怎样待人”,憧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中学生人际关系浅谈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在不同的群体中,在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之间,交往的特点不尽相同。在这里我要谈的是中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工作多年来,我感到中学生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或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或自视清高、孤独离群;或是非淡漠,交友不慎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多与长者相处,缺少伙伴,受到的迁就溺爱多些;二是因为家庭、学校对培养这方面能力重视不够,学校现行教材中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内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也不够详尽。因此,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重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集体,这样可以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在培养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一、获得信息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中,新信息如钱塘之潮,汹涌澎湃、 层出不穷。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作家肖伯纳曾经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人际交往比之于从书本获得信息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点。 二、能自知、知人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优越感强,唯有在与别人崐的比较中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离开了交际对象或可供比较对象,就失崐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一个中学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崐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对自己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崐也发现不了别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自己。 三、形成健康的心理 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知心挚友一席倾诉,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导,身心也就更健康,学习更有劲。而那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忧愁,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培养好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仅把我个人的两点想法列出,供参考: 1、加强个性修养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品质修养。一般说来,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肠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就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 2、学习交往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频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从中加深情感联系。崐平时真诚关心同学,当别的同学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的同学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此外,学会宽容待人,谦恭礼让,惜时守信等等,也是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技能。 你了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吗 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 1.友谊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的重心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的是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的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知心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发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在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骄娇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你了解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状况吗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少年男女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性别特征。在这一时期,人的性器官明显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性意识迅猛觉醒,从而进入性的活跃期。 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这是一段短暂的、引发日后对异性兴趣与爱恋的前奏曲。这一阶段大约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及中学低年级。青春初期,由于对性别、性角色的心理认同的增强,以及对第二性征发育的不安和烦恼,使得一些学生此时对异性有意疏远。常表现为:不愿与异性同座(儿童阶段并不避讳),与异性同座划分“楚河汉界”,在活动中躲避与异性接触,对比较接近的男女同学进行嘲讽等。不过,表面上男女界限分明的真正原因,恐怕还在于与异性交往的不安与羞涩,出现了“心相近而形相远”的现象。 2.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短暂的疏远与相斥之后,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大约在初二三年级逐渐明显,表现为刻康修饰打扮自己,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少数大胆者会从眉目传情发展到写纸条、写信示爱。此阶段的少男少女正处于钟情、思春的朦胧状态,其对异性的关注具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多是泛泛的,大多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 3.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随着对异性关注的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和性欲的冲动。当这种心理较为专一地指向某一异性时,便有了纯洁而幼稚的初恋,并产生相应的追求行为。初恋的心理,既有欢乐喜悦、痴迷陶醉,也有羞涩不安、疑惑戒备,错综复杂。 总之,中学阶段,性心理的发展正经历着一场巨变。你有准备吗? 你有人际吸引力吗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关系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毫无吸引别人之处,就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两人之间不能彼此吸引,也建立不起亲密的感情关系。所谓人际吸引,也称人际魅力,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现象。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人际吸引现象会不会出现,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1.接近且相纳。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活动空间内彼此接近,因而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是一种最自然的现象。同学 邻居、同车同路等,都是使人接近的机会。当然,空间上彼此接近,未必一定彼此吸引,只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能说近水楼台“必”得月。同学那么多,彼此吸引的往往只是少数。在接近的条件下要想进一步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彼此接纳,无疑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所谓接纳,是指接纳对方的态度与意见,接纳对方的观念与思想;对他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不但感到兴趣,而且表示适度的赞许。只有在接近的条件上彼此接纳,才会继续来往沟通;有沟通,才会彼此相知;彼此相知,才会成为心意相契的莫逆之交。 2.相似或互补。套用两句成语:“惺惺相惜”与“刚柔相济”;前者指才智相似的人会彼此爱怜,后者指两个性情极端不同的人,却能和谐相处。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相似有助于相交,一则具有相似兴趣与态度者,多趋于参加同类活动,增加了相识相交的机会;二则年龄、学历、兴趣、信仰等各方面相似者相交往时,彼此间的意见容易沟通,引起共鸣。至于互补性也构成人际吸引,除两性之间的自然互补之外,在个人兴趣、专业、特殊才能等方面,一般人大都有希望自己所缺者由别人补足的心理倾向。 3.性格与能力。在人际交往中,性格与能力是引人注意与令人欣赏的重要条件。同学们可能都曾经历过,而且也会同意,一个人如果具有诚恳、坦率、幽默等性格,在同学中比较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也获得大家的赞赏。至于说到能力,一般认为能力越高,成就越大,他获得的评价自然也就越好。不过,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最被人欣赏的,并不是全能的人,而是精明中带有缺点的人。 4.仪表。个人容貌、穿戴、风度等仪表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彼此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第一次见面时,容貌因素有重要作用。在中学生中,容貌好坏与是否受人喜欢也确有相当的关系。但事实上,容貌所产生的人际吸引力是比较有限的;人际交往的时间越长,容貌因素的作用越小,人际吸引力将从外貌转向内在品质。 总之,人际吸引力不是装扮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 怎样对待同学之间的竞争 这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可以说,凡是可以比出高低水平的一些对抗性行为,在人们心目中都被认为是一种竞争。在中学里,像学习成绩、文体比赛、劳动竞赛,甚至课余爱好,也都处处充满竞争。当然,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最普遍、也最“残酷”的还是学习上的竞争。研究表明,对于学生间的竞争要有适当的控制,如果控制得当,那么它将有助于使学习成为一种有趣的、鼓舞人心的活动;但如果它被过分强调,以致损害了其他的目标,它就能对集体精神和集体道德有所破坏。 既然同学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该如何对待才能既收到竞争的好的效果,又避免竞争可能带来的心理伤害呢? 1.借助竞争激发潜力。在竞争的条件下,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对于竞赛活动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争取优胜的信念也更加坚强。要从主观上认识到这些,树立起一种积极的心态,为了取得竞赛的优势,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与创造性。 2.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目标。竞赛的目标应该是有层次性的和多样化的,如果只盯住顶尖的位置,或者只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与人争锋,势必经常遭受挫折和失败,会使人易产生挫折感、失败感与自卑感。所以,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会唾手可得,需要你付出努力,但又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3.学会与自己竞争。从前的你和现在的你肯定不一样,你的将来也不会和现在一样。因此要学会对自己作纵向比较,看自己哪些方面进步了,还能取得什么进步,这也是一种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将有助于你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 4.抱着合作的态度参与竞争。这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不仅获得了竞赛的动力作用,而且避免了对同学采取嫉妒、贬低和仇视的态度,有助于维护同学间的友爱关系及集体精神。 5.适时的心理调整。当其竞争过频或过强,容易产生紧张、忧虑、自卑感或优越感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竞赛目标、改变竞争对手、转移竞争取向等措施,及时地加以调整,以消除过分紧张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对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回避竞争,也不盲目竞争——竞争的目的不是压低别的同学,而是提高你自己。 怎样与老师交往 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中学生来说,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知识无私地、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才、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有句话说:师生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的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有些同学作业写得马虎、潦草,单是让老师辨认字迹都要费很多功夫,给老师增添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经常这样,老师怎么会高兴,怎么会喜欢你呢?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如果你跟别人说话,他爱理不理的,你会喜欢这个人吗?尊敬老师,尊重者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发现“那个老师并不怎么样”,“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认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从他的年龄、学问、阅历在某门课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根本不可能存在没有缺点的人。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起来吗?不行,这样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恶化师生的关系。暂且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学生的应该把他们置于长者的位置,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同学明知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理服气,嘴上也死不认错,与老师搞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老师一次批评心里就特别怕那个老师,认为他是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必要的。错了就是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改正就是好学生。老师不会因为谁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有一次违反了纪律就认为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在与老师单独相处时,在老师心情比较好时建议他:老师上课对我提问很多,我收益匪浅,但我希望也给别人机会,让他们表现表现。这样老师就会领悟的。 如果你是那种“爹不疼娘不爱”的学生,也不要一味地埋怨老师,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你成绩平平,在班上表现也平平,那么老师不是不喜欢你而是没注意你。引起老师注意的只有两个极端:学习最好的和学习最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而且他们给老师留下的印象也很深。你上课积极发言了吗?爱动脑筋吗?愿意向老师提问吗?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就难怪老师不注意你了。 卡耐基成功之道里有一句话: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有耐心发现你,除非你表现自己。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其次,要让老师了解你。自己和老师直接接触,增加交流的机会,让老师了解你,你会发现老师其实都挺好。与老师距离的缩短,关系的亲密,还可以提高你的学习动力。当然,也可以请家长与老师联系,让老师加深对你的了解。 怎样在同学当中“得人缘” 同处在一个班级,学生的人际状况却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人际间的吸引、漠视和拒斥的关系,可以将学生在班上的非正式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分出6种类型:(1)小团体,指二三个或四五个交往甚密、义气相投的同学,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2)人缘型,就是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 (3)嫌弃型,就是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人;(4)首领,是指在一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的能担负领导这些活动的同学; (5)孤独者,就是很少与他人交往,他人也很少与其交往的人;(6)互拒者,指相互敌意或歧视的成员。 人缘型是班上的“明星”,令人羡慕。他们在班上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美,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应该说,内心里每位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得人缘”,但有不少同学对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如有的以为人缘就是会拉关系,有的视为是哥儿们义气,还有的觉得是讨好卖乖,等等。其实,研究表明,人缘型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们欢迎,是由于他们具有受人喜爱的个性品质: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2.热心班集体的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任; 3;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4.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且具有谦逊的品质; 5.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6.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仪表。 可见,人缘不是可以追求得来的,而是对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品质的回报。 希望自己有好人缘的同学,不妨多从加强个人修养上面做文章。 -------------------------------------------------------------------------------- 男女生说话脸红也是病 中学生被人际交往问题困扰     本报记者邓兴军报道 15岁女学生小雨一见到男同学就脸红心跳,不敢单独与男同学说话,日前在上体育课时,她竟然咬伤了一位男同学的胳膊。记者从北京一些心理咨询部门获悉,中学生心理问题半数出在人际关系上。   初中三年级的小雨,平时就不喜欢与同龄的同学一起玩。她每天除了去学校上课外,大部分时间都独自在家里看书、看电视。从去年开始,小雨非常害怕遇到男同学。每当在上下学的路上遇到男同学,她就脸红。前两天上体育课时,一名男同学和她赛跑,她先是呆立一旁浑身发抖,当男同学上前询问时,她竟一口咬伤了男同学的胳膊。小雨患了典型的重度青春期社交障碍异性恐怖症。专家介绍说,像小雨这样的学生只是个别现象,更多的中学生正被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   据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不完全统计,在学生咨询的问题中,有50%以上涉及到人际交往问题。而《中学生科学报》编辑邓子每天都要收到学生的来信,“学生最关心的还是人际交往问题,最多的时候一天15封学生来信中有13封是咨询这方面的难题和困惑的。”   记者在邓子的办公桌上看到,学生问的问题五花八门:“班里有一位女生对我表示好感,我也挺喜欢她的,我现在能跟她交往吗?”“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觉得很孤独。”“我惟一的好朋友要过生日了,同学们都送她礼物。我不送她会不会就不理我了呢?”“我的好朋友这几天无缘无故地不理我了,而跟另外一个学习、体育等各方面都不如我的人打得一片火热。”“我有一个困惑,我学习好的时候,大家远离我,我成绩差的时候,大家瞧不起我,我该怎么办呢?”等等。   邓子说,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绝大多数并不属于心理障碍,而是随着身心发展渴望学习人际交往的一种需求。清华附中心理辅导中心主任陈纪英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特别关注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另外,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也使他们失去了在家学习人际关系技能的机会。   如何解决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困扰呢?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解释说:“除了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伙伴关系外,中学生也应当有意识地参与发展伙伴关系,选择适合自己或者与自己互补的朋友。”关于家长怕孩子会交上不良伙伴或者受到不良影响的问题,宗春山主任认为,人不可能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只有在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成长,孩子才会逐渐适应和获得人际交往的技巧;另外同龄伙伴的好坏很难界定,家长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参与到伙伴生活中去,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些引导。   交往是堂必修课 韩芸芸,小学三年级,聪明美丽且能说会道,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同学中“要尖”,习惯于指挥别人,她妈妈说她是个“官迷”。可入学三年来,她从未被推选当上班干部,不论哪次班干部改选她也没被同学们选上,而且最令她不能接受的是在一次班里组织的郊游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立小组,并选出小组负责人,这么一种非正式的“临时干部”也没人选她。韩芸芸感到十分委屈,哭着找到了老师。 被同学排斥是最令孩子们痛苦的经历,弄不好,这种经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一个身材瘦小、动作笨拙、性格内向的孩子受同伴的排斥尚可被人们理解,为什么一个活泼伶俐的孩子也难以让孩子们接受呢? 一般来说,不能被同学们所接受的孩子多缘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暂时原因。例如,刚从外校转来或因身体疾病,或因文化背景不同而被暂时拒绝,这种拒绝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得到缓解。二是长时原因。例如,性格上的极端内向,或飞扬跋扈。前者往往让人提不起与之交往的兴趣,后者往往让人惧怕与之交往。韩芸芸凡事“要尖”,好与人竞争,什么事都得她说了算等特性,都让同学们感到不愉快、不安全。 要让孩子找到朋友,要让他们学会交往。如果孩子不能学会如何成功地进入同龄人的圈子,便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同伴的摈弃。   他是不是早恋 苏朋是五年级时从一个边远的小县城转到这所城市小学的。入学时,就因为成绩不好而留了一级。尽管如此,他的成绩依然不好。虽然比同班的同学大一岁,他的个子却比较矮,并且苏朋的长相也不佳,先天后天的条件都难以使他与同学们相比。幸好他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美德:朴实、勤快,再加上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使他能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可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却学们对他气愤不已,也令老师感到又好气又好笑。 事情是这样的。先是有许多女孩反映苏朋下课的时候不跟男孩儿玩,却总爱钻到女生堆里招惹女生。如果哪个女生追着打他,他便会乐得眉开眼笑。过了些日子又有人向老师汇报他上课的时候不听讲,老是盯着漂亮女生看,看得人家异常反感。没几天,大家又说苏朋自己说他现在只喜欢他们班最漂亮的一个女孩子,接着使有了“情书事件“。甚至有一天,同学们在他的左臂上发现了用针刺的两排那个女孩的名字。看来,事情在一步步发展,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老师们在一起“会诊”时,谈起了“早恋”这个话题。在小学阶段,这种对异性的好感与朦胧的渴望究竟能不能称为“早恋”?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对待?这确实是许多小学高年级老师想要了解的问题。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心理也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性生理的逐渐成熟,异性的形象在他的面前越来越清晰,有些孩子开始出现对异性的关注与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成熟程度的逐步提高,青少年的性意识在进一步发展。 造成青少年这种情感萌生乃至早恋的因素主要有: 生理的发育,心理发展; 大众传媒的影响; 缺乏家庭的关爱; 家庭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好奇心驱使。 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给青少年自我调节的方法,使青少年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是教师和家长的又一个责任。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发现孩子的情感萌动后都不必惊慌、气愤,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 对苏朋的行为首先不应大惊小怪,更不应给他扣上”早恋“的帽子。其次,可以从几个方面给予帮助。例如给他创造一些机会与女生正常交往,如传达、收取作业等;自然而然地对苏朋和其他同学讲讲男子汉的风度——其中之一是对女性的尊重与礼貌;让他在集体活动中扮演帮助女生的角色——郊游时替体弱女生背包等。正常异性交往需求的满足,年龄的增长,会让苏朋的“过分”行为逐渐消失。   隔代人的责任更重 小刚的妈妈平时对他要求很严,比较注重生活常规训练,以此培养他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在她的教育下,小刚平时放学回来就会把书包、制服放好,在晚饭前把功课做好,吃饭从不用人喂,要求父母帮忙时,也一定会说“请”字,表现都还算不错。 可一到奶奶家,小刚就成了脱疆的野马。书包、衣服随手扔,吃饭、喝水都是吆喝奶奶。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奶奶却依然眉开眼笑,乐此不疲!有时,父母觉得小刚太不像话,想管教孩子,奶奶就挺身而出,护着孩子,甚至帮他圆谎,掩饰过错。眼见孩子因为奶奶的溺爱变得依赖而娇纵,妈妈真是感到无可奈何! 小刚妈妈的困扰,也是很多现代年轻父母的困扰。父母希望严格管教,老人则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在家由于父母的严格教育,能做到谨慎听话,但一到爷爷、奶奶家,知道爷爷奶奶宠他,而父母又不敢违背爷爷奶奶,便把爷爷奶奶当成靠山,随心所欲,有恃无恐。因为他们清楚这时父母不会当着爷爷奶奶的面批评他、管教他,即使做了错事,爷爷奶奶也会护着自己。有的孩子甚至利用爷爷奶奶来要挟父母:“他们都不爱我,爷爷奶奶才是最爱我的。我找爷爷奶奶去。” 作为老人,年纪大了,生活单调,孙子女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延续。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比较宽松,有的甚至埋怨儿女对孩子太严。 而父母呢,他们一方面担心老人的宠爱会让孩子娇纵任性,不守规矩;但另一方面又不可能阻止孩子与爷爷奶奶来往,而且爷爷奶奶毕竟是长辈,他们那样做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父母不便当面指责老人的方式不对,以免伤害老人的感情。所以,父母夹在孩子与老人之间左右为难!   恋爱挫折咨询案例 一、案例介绍 在对大学生咨询的过程中,因恋爱挫折前来求询者人数颇多,但这些求询者大都希望为他们“绝对保密”,既怕公开披露伤害他们的自尊,也怕因此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对这些求询者的心情,我们是深深理解的。为尊重这些求询者的意愿,我们不准备将面谈的案例公开介绍,这里,只选取一封未署真实姓名的女大学生的来信,作为本节案例介绍的内容。下面便是这封求询信的原文。 咨询老师: 我是一名女大学生.性格内向。不久前我恋爱了,我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温馨。但是,当我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之中时,当我爱得刻骨铭心时,却突然失恋了!他认为我们之间缺少共同语言,性格不合,如果长此下去双方感情会淡漠的。我彷徨、失望、痛苦,我不理解,为什么昨天我们还是花前月下,而今天却分手了?我的理智和感情无法平衡。咨询老师,您能帮助我解决失恋的痛苦吗?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的分析指导,是我们交由北师大心理系86级学生徐洁完成的。将一部分群众来信交由心理系高年级学生分析处理,既可以提高这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心理咨询课程的教学与咨询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指导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徐洁同学对自己的同龄人——大学生晶晶的失恋问题是这样分析、指导的(复信原文)。 晶晶:你好! 看了你的来信,我深深地为你的纯情所感动,也为你的状况担忧。我猜想你一定非常天真、纯洁,没有经历过如此的精神创伤,作为朋友,我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你。 失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青年时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失恋者像你所述说的那样,常常陷入紧张消极的心理状态,内心感到痛苦和焦虑,忧伤和愤怒,彷徨和惆怅,甚至茶不思、饭不想,精神不振,健康每况愈下。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如此痛苦,迈向新生活呢? 我想,首先应该认识失恋,冷静分析一下失恋的根本原因。虽然从失恋后的心理状态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是,人的情绪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它受意识、理智的调节和控制,所以人完全可以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绪。理智的分析可帮助你摆脱“恋”的苦恼。从你的信中,大致可看出你们的分手主要是由于个性不合,思想感情上缺乏交流。你过去的男友或许比你成熟,对此有所察觉,因此和你分手了。其实,夫妻和谐,除了社会公认的品质、观念以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心理要求。比如,性格协调、志趣相同、价值观一致等等。如果因为这些方面发生矛盾使恋爱不能进行下去,倒不必过于痛苦。这时,你不妨进行一下逆向思维。如果勉强凑合下去,造成以后感情不合,爱情又有什么幸福可言?恋爱总是以双方思想上的交流、个性上的沟通为“媒介”,并最终以思想上的一致、个性上的相容而“黏合”。没有志同道合,个性契合,就无真正的爱情。勉强凑合,只能带来痛苦。失恋固然不是幸事,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我觉得你们的分手并非是坏事。你现在失去的不是爱情的甜浆,而例可能是日后难以下咽的苦酒呢。因而你没有必要为此烦恼,应该洒脱一些,像普希金诗句所说的那样,“当爱情的波涛被推翻以后,我们应当友好地分手,说一声再见。” 当你认识了失恋的原因后,就应该逐渐跨越失恋的痛苦。这里介绍一些排除痛苦郁闷的心理治疗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一是合理宣泄。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亲密的朋友。你可以向他们诉说你心中的烦恼、悲伤,他们会倾听你的痛苦,安慰你,支持你,帮助你。从信中我知道.你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可能不善于交谈,那么你可以奋笔疾书,让多余的情感在笔端发泄。或者你可以闭门痛哭一场,因为痛哭作为纯真感情的爆发,是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能释放积聚的能量,排出体内的毒素,调整机体的平衡。另外,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也能消除心中郁结,有助于消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时恢复心理平衡。当然,宣泄必须合理,无休止的唠叨反而会使自己沉溺于消极情绪之中。 二是转移。你可以把注意力分散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在运动、听音乐、看电影、听演讲、郊游等活动里,都会充满了慰藉,因为活动本身就是在冲淡心中的郁闷。恩格斯也曾因失恋而一度心恢意冷过。后来,他去阿尔卑斯山脉旅行。峻伟的山川,广阔的原野,使恩格斯大为感慨。世界如此宏大,生活如此美好,自己的痛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三是自我安慰。有时,也可以适当运用挫折合理化心理作感情转移。一种是“酸葡萄”心理,即为了缩小或否定个人求而不达的目标的好处,而说其目标有各种缺点。比如一个人失恋了,就说对方不好,就好像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是酸的一样。另一种是“甜柠檬”心理,即不是把目标好处缩小,而是把目前境况的好处扩大。比如失恋了,却说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学习。这两种方法可使一个人暂时延缓对于不愉快事情的真相的接受,直至他心理准备完毕,能够正视现实时为止。当然,自我安慰只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如果失恋后听任这两种心理支配,不能接受自己,接受现实,那就会妨碍下一次恋爱的成功。 四是升华。不要把爱倩看得过重。爱情固然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并非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人生如同一条长河,当你站在高处俯瞰人生的意义时,就会发现爱情不过是长河中的一段插曲,不过是在人生某一阶段最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的事情。生活的内容是丰富的。当你失恋时,应该用理智战胜痛苦,把感情、精力投入到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事业进取和对生活的热爱上去。“乐圣”贝多芬,31岁时深深地爱上一位少女,恰恰这时他患了耳聋症,使贝多芬无法娶他钟爱的姑娘。两年后姑娘出嫁了。病痛的折磨,爱情的波折,使贝多芬几乎痛不欲生。但贝多芬并未被痛苦所压倒,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事业,他从音乐中找到了感情的寄托。就在初次失恋之后,贝多芬创作了著名的《第一交响乐》。 五是无私。无私就是为对方着想,让对方幸福。诗人普希金也曾失恋过,但从他的诗中却能看到他博大的胸襟。 “我曾经受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这种完全为对方幸福着想的无私,是极其祟高的情操。能做到这一点,心理便能很快恢复平衡,痛苦也就自然减少了。 以上介绍了一些克服失恋痛苦的方法,你不妨试一试。我相信,你一定会重新振作的。最后,我送你一句话:“今天的我已脱胎换骨,我更坚强,更自立,我拥有更多的颖悟,更多的同情,更有一个全然不同的前景。” 徐 洁 自信是成功的动力 王芳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里的前三名。爸爸妈妈都以自己的女儿为荣。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王芳只得了80分,当她心情紧张地拿回试卷让爸爸签字时,真担心爸爸会狠狠地批评一顿。可爸爸看过试卷后,就在卷面上签上了字,并心平气和、十分亲切地问:“你这次考试为什么分数不高?原因找到了吗?”王芳说:“卷中的方程问题太难了,我们班只有一人答对了。我们老师说这题超纲了。”爸爸接着说:“这张卷能得到80分就已经不错了,你经常得满分,偶尔得次80分,也可以敲敲警钟,另外你解决难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今后继续努力吧!”王芳从爸爸的话里得到了理解,得到了鼓舞,学习更加信心百倍,成绩始终保持着优秀。在同一次考试中,另一名平时成绩较差的刘畅得了62分,在这次排名中属于中间位置,比过去的排名提前了许多。可是家长却不问情由,非但没有看到孩子的进步,还说:“你也就是六十几分的料!”骂得刘畅灰溜溜的,从此更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最终其成绩只能在及格线上徘徊。可见,教育得法,孩子的失败可以成为成功之母;教育不得法,偶尔的成功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孩子的学习成绩牵动着家长的心,一旦孩子的学习遇到挫折、困难,家长该怎样对待?这本是帮助孩子心理成熟、重建自信的良好时机,王芳的父亲成功了,刘畅的父亲却失败了。
/
本文档为【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