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李东垣治湿九法(一)

李东垣治湿九法(一)

2011-02-18 3页 pdf 231KB 1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014

暂无简介

举报
李东垣治湿九法(一) 2010年4月第27卷第2期 天津中医药 Apr.2010,V01.27No.2 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127 李东垣治湿九法(一) 李凯平,段富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哈尔滨 150040) 摘要:李东垣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脾胃内伤所致湿病的理法方药,使后世医家在治疗湿病 上有更大的发挥。收集《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及《东垣试效方》4书共91首与湿病相关的方剂。概括 了李东垣先生在湿病的具体治疗上可分...
李东垣治湿九法(一)
2010年4月第27卷第2期 天津中医药 Apr.2010,V01.27No.2 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127 李东垣治湿九法(一) 李凯平,段富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哈尔滨 150040) 摘要:李东垣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脾胃内伤所致湿病的理法方药,使后世医家在治疗湿病 上有更大的发挥。收集《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及《东垣试效方》4书共91首与湿病相关的方剂。概括 了李东垣先生在湿病的具体治疗上可分为祛风胜湿法、散寒除湿法、渗利除湿法、上下分消法、理气除湿法、升阳除湿 法、补中除湿法、辛开苦降法及清热燥湿法等9法。 关键词:李东垣;湿;治法;发汗;利小便;升阳;燥湿;运脾 中圈分类号:R24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19(2010)02—0127—03 李东垣在《脾胃论·用药宜禁论》中指出:“人禀 天之湿化而生胃也,胃之与湿其名虽二,其实一 也。”认为湿病多与脾胃有关。兹就其具体的治疗整 理出9法,列举如下。 1祛风胜湿法 此法多用于风湿之邪在,见一身尽痛。或手 足太阳经为风湿之邪所袭,见头痛、项似拔、腰似折、 腿痛等证候。李东垣从《内经》“风胜湿”(《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得到启示,认为“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 也。”(《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在“风湿相搏也,以升 阳发汗,渐渐发之”(《兰室秘藏·腰痛门·麻黄复煎 散》)的原则下,李东垣重用风药如羌活、独活、防风 等风药胜湿,若湿邪在表(非仅在太阳经),一身尽痛 者,则以风药配苍术、白术等以祛风散湿,使经气通 畅。若经中有郁热,或湿邪化热,见身热者,加升麻; 若湿邪上攻头目,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等,并视疼痛 所在的部位或经络而加引经药;若兼见浑身肿,以面 上尤甚者,合张仲景麻黄加术汤;若病在冬季者,加 麻黄;若兼有麻木者,加黄芪、橘皮等以行肺气;若兼 有热邪在上焦者,加黄芩(一半酒用,一半炒用);若 下焦有湿热,见脚膝无力沉重或腰腿疼痛者,加黄 柏、知母、苍术等清热燥湿,并以柴胡为引。方如羌 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中除风湿羌活汤、清空 膏、羌活苍术汤、《脾胃论》中除风湿羌活汤、苍术汤、 解表升麻汤等。 2散寒祛湿法 此法多用于2种情况: 作者简介:李凯平(1971一),男,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 论研究。 通讯作者:段富津。 1)寒湿之邪在外,见肢节疼痛、身体沉重、浑身 肿,面上及腹尤甚、浑身麻木,睡觉则少减等表现。 2)在中焦气弱的隋况下,脾胃受寒或脏腑积冷, 见中满腹胀、脘腹疼痛、大便滑泻、腹中雷鸣、白带不 止等证候。 在治疗上,若寒湿之邪在外,李东垣多重用麻 黄,并配桂枝、苍术或白术(取张仲景麻黄加术汤之 意)等药以散寒祛湿,若湿邪较显,重用羌活,并配防 风、独活及肉桂等辛温之品以散寒湿。而面对中焦 气弱,寒湿聚于脾胃的情况,李东垣会重用温中散寒 之品如草豆蔻、半夏、益智仁、吴茱萸、干姜等,配茯 苓、泽泻等淡渗之品以利水。在加减用药方面,若中 焦气机不利,见中满腹胀、心下痞、饮食减少、食入反 出、大便不通等,加厚朴、陈皮、青皮、木香等理气散 滞消痞;若中焦气弱,加黄芪、甘草,或合四君子汤; 若下焦阳虚,脐腹冷痛者,重用附子、干姜、肉桂及巴 戟天等;若寒厥烦躁者,力lJll乌头、干姜等;若胞宫寒 湿,白带不止,加白龙骨、白石脂或白葵花等以祛湿 止带;若两胁下痛、卧而多惊、筋挛,加柴胡以疏肝; 若足太阳、足少阴络中有凝血,见腰痛不能转侧者, 加川芎(入足太阳经)、肉桂(入足少阴经)以破血络 中败血。方如麻黄苍术汤、麻黄桂枝升麻汤、术桂汤、 麻黄白术汤、川芎肉桂汤、中满分消汤、草豆蔻汤、厚 朴温中汤、沉香温胃丸、固真丸及助阳汤等。 3渗利除湿法 受《内经》“下焦如渎”及“在下者,引而竭之”的 影响,李东垣认为湿邪在下,可用洁净府的方式,使 湿邪从小便而去。故若病以腰或腰以下为主,见腰 沉痛、阴汗、阴痿、阴冷、腿膝沉重、两脚痿弱无力、痔 漏等证候,此时李东垣则重用利水之品如泽泻、茯 苓、猪苓、车前子、汉防己等。另一方面,若风湿之证 万方数据 128 天津中医药 2010年4月第27卷第2期 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Apr.2010,V01.27No.2 以湿邪为重时,东垣则以渗利之法为辅。若病在前 阴,见阴汗、阴痿、阴冷、阴臭等,李东垣认为:“夫前 阴者,足厥阴肝之脉络,循阴器出其挺末。”(《兰室 秘藏·阴痿阴汗门》)故多加柴胡以作为引经之用,若 肝经热邪较重,更重用柴胡;若饮酒,致湿热之邪流 注下焦,加草龙胆;若下焦湿热,但以湿邪较重,可重 用如泽泻、茯苓、猪苓、苍术等以渗利祛湿,若见腰痛 如折、沉重如山,或膝中无力,伸而不能屈,屈而不能 伸等,可重用酒防己,以利水通经;若下焦湿热,以热 邪较重,重用黄柏,配知母或生草(即“正气汤”之 意),泻阴中之伏火以救肾水;若气虚,加黄芪、人参、 炙甘草(即“保元汤”之意);若痔漏为患,重用风药如 秦艽、防风等疏风止痛,以当归、桃仁、皂角仁、郁李 仁等以和血润燥,并加大黄、槟榔、枳实等以通便。 方如龙胆泻肝汤、固真汤、清魂汤、补肝汤、独活汤、 健步丸及秦艽苍术汤等。 4上下分消法 寒湿或湿热之邪在经,见疼痛、身肿、麻木等表 现,复有以下情况: 1)湿邪较重。 2)寒湿或湿热在中焦,见胃脘痛、大便溏而烦、 饮食减少等。 3)身黄、目黄。 4)酒客病,见头痛懒食、呕吐身热、倦怠而烦等 证候。 此时李东垣则以发汗及利小便并施,使湿邪从 上下分消而去。若兼风热壅盛上攻,见头痛、头目昏 眩者,重用细黄芩、酒黄连;若热在上焦,见胸膈不 利,加酒黄芩、炒黄芩以清上焦热;若湿邪在太阳经, 见腰痛者,加羌活、独活、防风;若见身黄、目黄,则当 泻外经中之湿热,加苍术、白术,配渗利之品如茯苓、 泽泻、猪苓等,及升阳之品如升麻(重用以助散脾土 及经中之郁热)、柴胡、羌活、防风等;若病时值长夏, 或暑热之气较盛,加黄柏、生甘草,若暑伤气阴,合生 脉散;若自汗,重用麻黄根以敛汗;若风湿热邪结于 内,加茵陈蒿;若寒湿客于中焦,见胃脘痛,加半夏、 草豆蔻;若中焦气滞,见腹胀者,加橘皮、青皮、神曲、 厚朴;若下焦阴火,见脚痿弱无力、阴痿阴汗,加黄 柏,配升阳之品如升麻、防风。若酒客病,重用葛花、 白豆蔻、砂仁等以解酒醒脾。方如拈痛汤、调卫汤、 苍术复煎散、术桂汤、清暑益气汤、清神益气汤、羌活 汤、《脾胃论》中除风湿羌活汤、麻黄白术汤、葛花解 酲汤、红豆散、塌气退黄汤(茯苓渗湿汤)、温肾汤、肾 疸汤等。 5理气除湿法 李东垣指出:“如脉缓,体重节痛,腹胀自利,米 谷不化,是湿胜,以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 草、生姜及大枣等药组成)主之。”(《内外伤辨惑论· 四时用药加减法》)。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满 者,泻之于内”的影响,李东垣认为除了发汗、利小便 以外,尚可透过理气除湿法治疗湿病。在用药上采 “辛热散之,以苦泻之”(《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的 原则。本法的特色,除了祛湿以外,重用或加入一系 列的理气药如厚朴、橘皮、青皮、大麦蘖、炒神曲、木 香、槟榔、枳实等。所针对的病证,包括了1)肺气不 行,见麻木、肩背痛等表现。2)脾胃不和,见呕哕恶 心、嗳气吞酸、常多自利、或发霍乱者。3)脾胃气弱, 饮食不消,或伤饮伤食,脾不运化,饮食积滞。4)患 者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气滞太甚等。若肺气不行, 加陈皮、青皮;若两腿麻木沉重,除行肺气以外,加升 麻、柴胡以升阳,泽泻以导水;气虚自汗,重用黄芪、 甘草,配五味子;若脾胃虚弱,元气不足,重用黄芪、 甘草,或合保元汤及补中益气汤等;若脾胃气滞,加 橘皮、大麦蘖、炒神曲;若寒邪在中,脘腹痛者,加干 姜、草豆蔻、益智仁、白蔻仁、生姜、砂仁等;若饮食不 消,重用大麦蘖、炒神曲、茯苓、猪苓等药;若胃气不 降,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或干姜,但若出现大便 秘结,则重用厚朴,配陈皮、积实、木香、槟榔等药;若 中满腹胀,内有积滞,坚硬如石,大便涩滞者,重用当 归梢、配莪术、桃仁、红花;若中焦湿热,见痞满、腹胀 者,加黄芩、黄连,或合半夏泻心汤、平胃散等,若情 况较重,见闷乱不安者,重用大黄、枳实、神曲等药; 若滞气较甚,心腹满闷者,重用青皮、木香、槟榔、砂 仁,配陈皮、白蔻仁等药以散滞气;若风虚内作,眼黑 头旋者,加天麻。方如加减平胃散、厚朴温中汤、益 胃散、和中丸(白术和胃丸)、补气汤、清暑益气汤、半 夏白术天麻汤、白术汤(茯苓半夏汤)、通气防风汤、 宽中进食丸、枳实导滞丸、除湿散、中满分消丸、中满 分消汤、半夏厚朴汤、破滞气汤、草豆蔻汤及失笑丸 (枳实消痞丸)等。 (收稿日期:2009一l卜13) 万方数据 2010年4月第27卷第2期 Apr.2010,V01.27No.2 天津中医药 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t’ine 129 NinemethodsofLeeDongYuan’Sintreatingdampsyndromes(One) LEEKai—ping,DUANFu-jin+ (Heilon裔ia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 Abstract:Onthebasisofthedescriptionsof‘Neijing’(InternalClassicofMedicine)and‘ShanghanZabingLun’(TreatiseonExogenous FebrilediseasesandMiscellaneousDiseases)LeeDong.yuanestablishedthetheories,therapeuticmethods,prescriptionsanddrugsfor dampsyndromescausedbytheinternalinjuriesofthespleenandstomach.Itsuggestedthattheresearchersinthelaterperiodscould thereforedevelopmoremethodsandprescriptionsintreatingdampdiseases.Inthisstudy,91prescriptionsfortreatingdampsyndromes werecollectedfrom‘NeiwaishangBianhuolun’(DifferentiationonEndogenousandExogenousDisease),‘Piweilun’(Treatiseonthe SpleenandStomach),‘LanshiMicang’and‘DongyuanShixiaoFang’.Afteranalyzingtheseprescriptions,weconcludedthattherewere 9therapeuticmethodsofLeeDong—yuangenerallyusedfortreatingdampsyndromes.Themethodsincludedexpellingwindandresolving dampness,dissipatingcoldnessandresolvingdampness,drainingdampness,combinationofsweatingmethodanddrainingdampness, regulatingQiandresohngdampness,raisingyangQiandresolvingdampness,replenishingtheQiofthespleenandresolvingdampness, usingpungentdrugsfordispersingandbitterdrugsforpurging,andclearingheatanddryingdampness. Keywords:LeeDong—yuan;Damp;therapeuticmethods;sweatingmethod;drainingdampness;raisingyangQi;dryingdampness;pro·- motingflowofspleenQi 中医辨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306例 林国彬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发热门诊,深圳518133)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医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19(2010)02一0129—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发热门诊患者306例,随机分为治 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53例,体温均在38.5—40.3℃之 间,平均39.2℃;对照组153例,体温均在38.5~40.1℃之间, 平均39.3℃。两组病程均l~3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 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感冒”【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上呼吸道感染”[21。 2治疗 2.1风寒型予荆防败毒散加减。 2.2风热型予银翘散加减。 2.3暑湿型予新加香薷饮加减。 2.4对照组依《内科学》“上呼吸道感染”吲治疗,予常 规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两组均用药2—3d后评定疗效。 2.5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主要症状(发热、鼻塞、咳嗽、头 痛、咽痛、肌痛、疲乏)。2)体温:用数字体温计每4-6h测定腋 下温度,并记录。 2.6疗效标准l一3d内体温降至37.2℃或以下,无反复, 临床症状消失者为痊愈;1.3d内体温降至37.2℃或以下, 无反复,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为有效;1—3d内体温仍高于 37.2℃以上,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3结果 治疗1~3d后观察,治疗组153例,痊愈95例,有效46例, 作者简介:林国彬(1977一),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 临床工作。 ·临床报道· 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2.81%。对照组153例,痊愈69例, 有效53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80.39%。两组患者退热时 间比较治疗组平均为:(21.27i6.12)h;对照组为(28.67-z652)h。 治疗组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洼(P
/
本文档为【李东垣治湿九法(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