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社会转型时期丹东青少年的流行文化

2011-02-22 7页 doc 35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0153

暂无简介

举报
社会转型时期丹东青少年的流行文化社会转型时期丹东青少年的流行文化 团市委宣传和统战部 洪 举 根据团市委制定的《共青团丹东市委员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围绕“团的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青年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我们在组长吴兆宇同志的带领下,落实开展第四组的“走进青年”调研活动,利用一周时间对中心医院、移动公司、丹东一中等地的青年工作者和学生进行了调研,并从当前时期丹东青少年的流行文化方面进行了研究思考,为教育引导我市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取得了预期效...
社会转型时期丹东青少年的流行文化
社会转型时期丹东青少年的流行文化 团市委宣传和统战部 洪 举 根据团市委制定的《共青团丹东市委员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要求,围绕“团的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青年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我们在组长吴兆宇同志的带领下,落实开展第四组的“走进青年”调研活动,利用一周时间对中心医院、移动公司、丹东一中等地的青年工作者和学生进行了调研,并从当前时期丹东青少年的流行文化方面进行了研究思考,为教育引导我市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取得了预期效果。调研期间,我们精心提出了20个调研问,形成调研问卷,分别召开不同范围的座谈会5次,调查各界青少年100余人,观摩企业、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3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收集上来的资料涵盖范围广泛、数据比较准确,涉及青少年文化的各个层面,特别是与青年工作者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对我们准确、全面掌握青少年文化取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转型时期丹东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状 丹东地区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这里的文化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青少年群体接受新潮流文化相对滞后、狭隘,但仍显现出与当今社会青少年主流文化大体相同的流行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产品、产业和话语三个层面上。 1、在产品层面上,青少年流行文化领域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手机短信文化、空间和博客文化以及以QQ为主的网络聊天文化,可以被视为是这一层面上的代表。通过我们对丹东市内11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调查统计,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2003年开始使用互联网,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文化已是青少年的成长旅程中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载体。 2、在产业层面上,出现了以制造流行产品为主的文化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服饰、美容等文化产业。这些文化产业的产品绝大多数是一夜之间风靡于大街小巷,接着又烈日融雪一般销声匿迹。比如近年来,在丹东青少年中极受欢迎的影视作品《情定大饭店》、《魔女幼熙》等日韩剧、《火影忍者》等卡通片、《爱情呼叫转移》等贺岁电影、《疯狂的石头》等“无厘头”电影,以及郭德纲相声。这些都成为影响丹东青少年事业观、爱情观、价值观的文化引导。 3、在话语层面上,当今丹东青少年互相交流之中使用的流行语言直接反映出流行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随着流行的影视作品以及春晚小品中的经典语句成为口头禅以后,紧跟着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青少年们在沟通中出现了他们自己独特的话语世界,完全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词汇和语法规范。比如木(没)、偶(我)、mm(妹妹)、886(再见)……这些话语形式目前为止虽然只是主流话语形势下的一个点缀,但它呈现出的迅猛之势正被社会广泛接受而挤入新的语言规范中,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写作和日常交流语言的使用。 二、社会转型时期丹东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点 根据我们对丹东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丹东青少年的文化存在以下四个特点。 1、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科技特点。青少年的流行文化依托网络、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得以传播。各种知识、信息以这些科技产品为载体,快速的被青少年获得并传播出去。。据调查显示,丹东青少年对于电脑、DVD、MP4等科技产品的应用已十分普及,这些传媒的广泛应用,使喜欢艺术的普通青年能通过应用这些技术获得某种表现力,并相应地形成以该种技术为依托的流行文化。而手机短信作为双向互动式的流行文化,则在更大范围内受到青少年的欢迎。甚至在丹东初中生中手机的应用率都达到了约5%,这种通信技术特点促成了短消息快捷、简单的快餐式交流文化特征。当然,作为双面剑的科技产品也存在“色情”与“暴力”的负面影响。电视广告、影视作品甚至手机短信中频繁出现直接或者暗示性的性描写,以及网络中出现的“色情”、“暴力”等违法内容,都对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极坏的影响。 2、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阶层特点。丹东青少年流行文化在最近几年出现了阶层分化。处于不同阶层的青少年在自己生活交友的圈子中逐渐开始形成各自流行的截然不同的阶层文化,出现了“小资”、“新人类”等极具时代特点的“亚文化”。“小资”消费群体的出现,带动了酒吧、健身、美容等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关于“小资”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也正影响着尚未踏入社会的在校青少年。据调查,在丹东二中的在校生中,有近3%的学生常在阑贵坊、上岛咖啡消费,他们觉得那才有面子,并通过各种理由向父母索要金钱。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甚至是偷家里的钱来享受“小资”生活。这些严重偏离正常心态的孩子如果不及时引导其正确的文化取向,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阶层“新人类”主张新潮、前卫、奢侈和叛逆。在对“购买服饰”的调研中我们发现,80年代后出生,尤其90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更看中款式,而不是质量。他们乐于展示自己独特品味的个性,表明了“新人类”的炫耀性特征。其他阶层中的青少年流行文化要单一且现实得多。比如城市“民工”青年、“蓝领”工人,他们更愿意接受反映他们自己生活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更愿意把“打工皇帝”作为自己的偶像,他们也更容易接受立志作品的启发。 3、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地域特点。当前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依然摆脱不掉“后殖民时代”的影子。这并不是单纯的一地区对另一地区的“文化输出”或“文化输入”,新一代青少年并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吸收国外文化,而是盲目地模仿、崇拜,以至疯狂的境界。我们在这次对丹东青少年的调研中发现,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其中正在崇拜韩、日明星的占48.8%、欧美的占13.4%,港台的占31.6%、大陆的只占6.2%。韩、日等“东洋”文化逐渐在丹东青少年流行文化中兴起,近年染彩发,穿韩版的丹东青少年比比皆是,以致有人惊呼“韩流来袭”。 4、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心理特点。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征:时尚、幼稚和怀旧。“时尚”是丹东青少年追求新潮品位和风格的心理,遵循着“人无我有”的原则,彰显着各自的个性。“幼稚”是当前丹东青少年一种反常的心理。《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一批日本卡通不仅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也受到已经成人的青年的青睐。支持这些流行品市场的是青年人中一种“不愿长大”的社会心态,其背后表达了部分青少年对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的迷惘、无奈和不知所措。“怀旧”也是近年悄然而起的流行风潮。“怀旧”流行品的主流是上个世纪民国时代中国城市的流风余韵,青少年们陶醉在自己幻想的凄凉、美丽的沧桑感中,并在那些梦幻般的历史碎片中找到了往日的自己。 三、社会转型时期丹东青少年流行文化产生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孩子的纯真童性过早泯灭,成人孩童化实际上成为一种“气质心理倒错”的补偿。价值单一的应试教育和中国式的家长保姆思想、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杂交生产出了被社会学家称为“拒绝断奶群体”的“啃老族”。这些都显现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尽管多年前学校和家长们就致力于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但限于社会就业环境的严峻,应试教育仍是当今学校的主流教育模式。 2、影视、媒体的支持造成青少年后现代思想泛滥。一些荒诞、哗众取宠甚至恶搞的氛围笼罩在某些电视节目中。影视、媒体的强势支持,造成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逐渐偏离了社会主流思想。 3、网络的盛行对青少年的信息灌输良莠参半。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和学习目的。调研发现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和聊天室。丹东的青少年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的育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四、如何引导丹东青少年正确的文化取向 1、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坚持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团组织要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正确文化取向作为重点工作。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集中整顿,坚决消除消极因素,从源头上建立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管理机制。 2、强化教育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学校、家庭、社会的呼声要统一,评价要一致,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网络。建立科学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评价机制,提高青少年的文化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品味和高尚的情操。同时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让文明行为从家庭做起,家长应该向青少年做出表率,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要不断强化社会教育。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社区等城乡基层单位,联合一致,通过组织开展经常性、社会性青少年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建立和完善进城务工青年接受教育的工作机制。 3、做好青少年网络教育工作。增加对青少年“网络德育”教育,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对青少年实施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正确引导在校青少年在教师指导下安全上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还要特别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实现网络规范化,纠正网上违章,打击网上犯罪,尤其对营业性网吧,要严格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正确的文化取向,从而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关系家乡未来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上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关系丹东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
本文档为【社会转型时期丹东青少年的流行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