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2011-03-01 5页 pdf 188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7679

暂无简介

举报
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 2005201205   文章编号: 100424337 (2005) 0320268205   中图分类号: R 75215+ 34   文献标识码: A · 综  述 · 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磨 良 群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更昌医院 南宁530100) 摘 要:  对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对正确认识H PV 感染的发病机制、掌握尖锐湿疣的诊断 手段和治疗方法、控制STD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研究进展   尖锐湿疣 (Condylom a acu...
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 2005201205   文章编号: 100424337 (2005) 0320268205   中图分类号: R 75215+ 34   文献标识码: A · 综  述 · 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磨 良 群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更昌医院 南宁530100) 摘 要:  对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对正确认识H PV 感染的发病机制、掌握尖锐湿疣的诊断 手段和治疗方法、控制STD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研究进展   尖锐湿疣 (Condylom a acum iatum , CA ) 是人类乳头瘤病 毒 (H PV ) 感染生殖器、会阴和肛门等部位引起的一种常见的 性传播疾病。该病毒是在鳞状上皮复制的双股DNA 病毒, 通 过与感染受损的皮肤接触进行传播。近年来, 其发生率迅速增 加。据我国性病检测报道, 生殖器H PV 检出率为30169ö10 万, 仅次于淋病, 占我国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尖锐湿疣临 床治疗并不难, 但复发率极高。因此, 正确认识H PV 感染的发 病机制, 掌握尖锐湿疣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 对控制STD 具 有重要意义。 1 发病机制 由于H PV 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普遍认为CA 的发生、消退、复发及癌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许多 中 外学者均认为机体对CA 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CA 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受抑制现象[1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 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和淋巴因子) , 对CA 患者 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是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大量研究表明CA 患者存在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和N K 细胞异常及细胞因子 产生失衡所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效应, 同时CA 患 者存在着全身和局部单核2巨噬细胞功能障碍, 而这种功能下 降是导致CA 患者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CA 患者细 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与H PV 感染长期存在或多次复发有关, 揭 示今后CA 的治疗可以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寻找更有效的 全身治疗药物, 降低复发率, 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111 CA 患者免疫细胞异常 CA 发生与免疫功能低下有直接关系。迄今为止, 许多中 外学者均认为机体对CA 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存在 细胞免疫受抑制现象。免疫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 包括T 细胞、B 细胞、N K 细胞、N C 细胞等。A vgerinou 等[2 ]认 为复发性CA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Cauda 等[3 ]报道CA 患者的T 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 s 升高、TH öT S 比值降低、白介 素22 及Χ2干扰素降低及N K 细胞活性低下, 提出CA 患者细胞 免疫功能受抑制。钱起丰[4 ]研究证实CA 患者血清 IL 22 水平对 照组显著降低, 认为CA 患者细胞免疫缺陷主要是 IL 22 产生减 少所致, 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 包括机体对 外来病毒清除与低抗力下降以及不能增强T 细胞、LA K 和N K 细胞活性。李其林[5 ]等研究CA 患者外周血T 细胞亚群发现 CD 8 升高, CD 4、CD 4öCD 8 下降, 淋巴细胞上DR 抗原的表达水 平降低, 证明淋巴细胞对病毒抗原的识别和应答能力下降, 使 病毒持续存在并复制。王岚[6 ]等对CA 患者局部皮损的研究表 明, 郎格罕细胞形态异常, 密度降低, 证明CA 患者存在全身和 局部淋巴细胞、单核2巨噬细胞功能障碍。苗青[7 ]等发现CA 患 者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 (RBC2C3b)率明显降低, 红细胞免疫复 合物 (RBC2IC)花环率明显升高, 表现为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 能低下, 因此考虑CA 复发是否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112 CA 患者的细胞因子产生失衡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细胞因子是白介素 2 ( IL 22) 和可诱性 白介素2 受体 (S IL 22R )。S IL 22R 是T 淋巴细胞活化的重要产 物, 增高的S IL 22R 是CA 患者免疫受抑制的重要原因。在尖锐 湿疣患者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方面均有突破[8 ]。 Gauda、钱起丰[4, 9 ]、杨文林[10 ]、王岚[6 ]等研究显示CA 患者血 清 IL 22、IL 26、IL 28、IL 212 水平降低。朱武[11 ]、钱起丰[12 ]等发现 CA 患者血清中S IL 22R、IL 210 水平明显升高。王岚[9 ]等发现患 者血清TN Fa 明显升高。均证明了CA 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产 生失衡所引起一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现象。 113 CA 患者的抗体 目前血清学研究结果包括: ①晚期蛋白抗体产生率为 25%~ 65% , 较抗早期蛋白抗体产生率高; ②检测到的H PV 抗体似有特异性, 无交叉反应; ③抗H PV 16E7 抗体与宫颈癌 的存在有密切关系; ④抗H PV 16E4 抗体也是发生宫颈癌复发 或近期H PV 感染的标志; ⑤已证明H PV 16 或 18 型肿瘤体阳 性患者中, 仅 50%~ 70% 可检出该抗体[13 ]。 114 HLA 系统 目前对CA 患者HLA 系统的研究表明某些人对H PV 有 ·862· Jou rnal of M athem aticalM edicine V o l. 18   NO. 3   2005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张庆瑞[14 ]发现CA 患者与HLA 2A 3、B60、 DQ 2 显著相关, 钱恒林[15 ]等发现汉族人中CA 与HLA 2A 10显著 相关。提示HLA 2A 3、B 60、BQ 2 可能是CA 的易感基因或与CA 易感基因相联锁。 115 CA 患者的状态与复发及病程的关系 杨键[16 ]发现 3 个月内复发的CA 患者外周血CD 3 细胞百 分比明显低于无复发者, CD 3+ 细胞百分比, CD 4+ öCD 8+ 的比 率和治疗后的 IL 22 水平, N K 细胞百分比与CA 复发呈负相 关。李其林[5 ]等发现CA 复发者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无明显变 化, 未复发组治疗T 细胞恢复正常, 杨文林[10 ]发现CA 复发患 者 IL 22 水平较无复发组低。朱武[11 ]等研究表明病程≥6 个月 者 IL 22 产生能力,N K 活性显著低于病程< 6 个月者。 2 H PV 传播途径 211 性接触传播 多数患者是由性交传播, 在患病 3 个月左右传染性最强, 有性生活紊乱者较易感染。 212 间接传播 少数患者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盆、浴巾等间接 感染。 213 母婴垂直传播 妊娠后易感H PV , 感染H PV 后易发生尖锐湿疣, 可能与 妊娠期内分泌改变及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研究发现孕期 H PV 感染的母婴传播不但可经产道直接接触传播, 还可经血 液、羊水及胎盘发生传播; 新生儿脐血的H PV 感染主要与母 血的H PV 感染相关; 产时新生儿咽部H PV 感染主要与产道分 泌物H PV 感染相关[17 ]。 3 诊断 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慎重诊 断。目前尚缺乏简便、迅速、准确率高而又便于普及的诊断技 术[17 ]。 311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 3 周~ 8 个月, 初为针头大丘疹, 呈红色或 污灰色, 后逐渐增大, 集聚融合成乳头瘤样或鸡冠样突出, 质 柔软, 表现湿润、糜烂, 可有混 浊的浆液或脓液, 病变常以大小 阴唇、会阴及肛门附近为好发部位, 并向四周扩散, 累及阴道 时常在阴道下段后壁, 甚至累及宫颈、尿道口及肛门附近。初 发时患者常无自觉症状, 增大后有瘙痒及压迫感。曲型的尖锐 湿疣在外阴、阴道、宫颈、肛门呈多灶型、多中心感染, 根据病 灶特征可分为: ①团灶型: 如菜花状、息肉状、鸡冠状等; ②扁 平型: 呈苔癣状; ③丘疹型: 小阴唇粘膜面有砂粒状丘疹, 阴道 下 1ö3 粘膜见尖峰状丘疹。 312 醋酸试验 可疑尖镜湿疣者, 局部涂以 3%~ 5% 醋酸, 3~ 5 分钟后 H PV 感染区发白, 对宫颈H PV 尤为适用, 但试验有一定的假 阳性。 313 阴道镜检查 放大局部组织形态, 必要时辅以醋酸白试验。 314 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是检测H PV 感染的一种简便而经济的手段, 宫颈脱落细胞涂片进行巴氏染色, 以典型的挖空细胞和角化 不良的细胞为诊断依据, 其特异性高, 敏感性低。 315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见棘细 胞增生活跃, 挖空细胞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象易见, 表层小动 脉扩张, 炎性细胞浸润等。 316 超微病理 电子显微镜检查病变组织, 如见细胞核内的病毒颗粒, 则 可诊断尖锐湿疣。 317 血H PV 抗体检测 1991 年国外学者首次报道了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发现 H PV 6、11 等异性抗体, 并指出该抗体是疾病活动的标志。 318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H PV 感染后在细胞内增殖合成衣壳蛋白, 衣壳蛋白为人 种特异性抗原, 用抗原检测的PA P 和ABC 法可以对组织细胞 的H PV 抗原成分检测。 319 核酸杂交和PCR 法 核酸杂交技术是用分离纯化的已知的RNA 或DNA 序列 片断去检测未积压的核酸样品, 可以定性或定量的检测特异 NA 或DNA 序列片断。主要方法有Sou thern 杂交、斑点杂交、 原位杂交等。目前,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检测H PV 的研究 较多, PCR 不仅能对新鲜或冰冻的组织进行检测, 对亚临床感 染及潜伏期感染也能诊断, 它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强、简便 快速和无放射性等优点。但假阳性率较高, 不提倡单独用PCR 方法作为临床诊断[17 ]。 4 治疗 目前普遍认为: 对无症状和无病灶亚临床感染一般不需 治疗。临床主要针对尖锐湿疣进行清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免疫治疗。 411 药物治疗 41111 局部治疗 ①化学腐蚀剂 有足叶草脂、足叶草毒素 和三氯醋酸等。足叶草脂和足叶草毒素可阻止细胞有丝分裂, 使局部小动脉痉挛, 引起组织坏死, 3~ 4 天后疣体即脱落。使 用方法为 10%~ 50% 足叶草脂溶于安息香乙醇中, 涂擦病灶 上, 每次面积< 10cm 2, 深度< 0. 5cm , 涂药时应将疣周围的健 康组织用凡士林纱布掩盖, 以防损害皮肤, 用药后 4 小时清洗 用药部位或白然干燥。每日1 次, 3~ 4 天为1 疗程。未愈者可 重复第2 疗程。足叶草毒素 (尤脱欣)是从足叶草脂中提炼, 比 足叶草脂的局部刺激轻, 且可自我治疗, 故被广泛应用。每日 涂药2 次, 共3 天, 休息4 天为1 疗程, 未愈者可重复1 疗程, 治 愈率约49%~ 82%。K rogh 等[18 ]治疗CA 26 例, 治愈24 例, 随 访5~ 23 周, 复发9ö24 例 (38% )。王家壁等[19 ]用尤脱欣 (015% ·96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 年第18 卷第3 期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鬼臼毒素酊)治疗300 例CA , 早晚各涂药一次, 连用3 日, 停药 观察4 天为1 疗程, 总计不超过3 个疗程。结果痊愈270 例, 第 1 疗程治疗124 例 (4113% ) , 第2 疗程治疗97 例 (3213% ) , 第3 疗程治愈49 例 (1614% ) , 总治愈率9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局部皮肤一过性刺激, 较轻微, 无需停药, 但对孕妇的安全性 有待探讨。三氯醋酸: 涂擦局部病灶的作用似足叶草脂, 但对 胎儿无明显不良反应, 是惟一能用于治疗孕期尖锐湿疣的药 物。10% 三氯醋酸涂于皮肤部位的病灶, 涂药后局部发白, 再 涂京万红软膏, 可减轻疼痛, 3~ 7 天 1 次, 对较小单发性尖锐 湿疣疗效好。涂药后可有烧灼感, 偶致溃疡或瘢痕形成。蒙秉 新报告[20 ]49 例CA 用 90% 三氯醋酸消除可见疣体, 即将棉签 一端剪尖, 蘸取少许药点于疣体表面, 待药液干后, 视疣体大 小再行1 至数次点药。经数日创面愈合可重复治疗, 直至可见 疣完全脱落。疗程结束 3 个月后复查, 有 18 例复发, 复发率 3617%。②表面化疗剂 氟脲嘧啶 (52FU )是抗代谢药, 抑制病 毒的复制, 较适用于病灶的数量多、面积大的外阴、肛门尖锐 湿疣, 对阴道尖锐湿疣也适用。常用的为5% 油膏涂擦病灶, 每 日2 次, 7~ 14 天为1 疗程, 未愈者可重复疗程。也可用纯化的 牛胶原蛋白作载体基质, 将 52氟脲嘧啶 (52Fu) 和肾上腺素做 成可注射的凝胶, 疣体内注射治疗CA。Sw inehart[21 ]行二期临 床试验, 证实52Fuö肾上腺素凝胶治疗CA 的痊愈率是65%。小 牛胶原可被降解, 是控释剂, 胶原分子孔中的52Fu 被缓慢地释 放, 肾上腺素能收缩血管, 减少 52Fu 的吸收, 使高浓度的 52Fu 在皮损中保留较长时间, 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52Fu 可致流 产、早产并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故孕期禁忌使用。 41112 全身治疗 目前报告单纯全身治疗的方法很少, 多为 局部去除疣体后加用全身治疗如抗病毒的化学药物盐酸吗啉 呱口服 0. 2g, 每日 3 次。利巴韦林 (病毒唑) 静脉滴注 20~ 30m gö日, 肌肉注射 0. 2gö次, 2 次ö日, 口服 100~ 200m gö次, 3 ~ 4 次ö日。邵树俊等[22 ]报告乌洛托品联合维生素B 1 治疗尖锐 湿疣 21 例。方法: 乌洛托品 0. 9g, 每日 3 次口服, 维生素B 1 30m g, 每日3 次口服, 10 天为1 疗程, 一般服药第5 天疣即开始 脱落。第1 疗程结束后, 有16 例患者疣体完全脱落, 5 例部分疣 体脱落。第2 疗程结束后5 例患者完全脱落。半年后随访, 无1 例复发。 41113 新的抗H PV 药物 理想的抗H PV 感染药物要能清除 皮损, 清除潜在病毒DNA 及促使针对病毒的免疫力的产生。 新的抗H PV 药物研制主要在了解H PV 在上皮感染过程的基 础上, 针对H PV 的DNA 复制、转录细胞传递、上皮分化、感染 与病毒分配和宿主细胞等主要靶点开展的[23 ]。王淼等[24 ]文章 中提出: C idofovir 是新近开发的无环核苷酸类似物, 通过抑制 DNA 聚合酶作用于许多DNA 病毒, 从而抑制H PV 繁殖。初步 临床试验表明在有H PV 感染的生殖器疣中, 经 10 天治疗有 22%~ 33% 清除率。以病毒包装成熟过程的研究为基础, 寻找 抑制病毒颗粒包或脱衣壳的药物也是抗H PV 药物筛选的一 个方面。针对引起CA 的H PV 多型性的特点, 选择其同抗原表 位或开发多价疫苗, 可望为防治CA 提供有力手段[25 ]。 412 局部外科手术及物理治疗 41211 物理治疗 ①冷冻疗法 冷冻治疗一般采用液氮或 二氧化碳干冻产生深低温使蛋白质凝固坏死, 冷冻以基底部 可见有一受冻皮肤晕为度。适用于疣体不太大或病灶不太广 泛的病人, 不适合阴道湿疣的治疗, 以免发生穿孔或瘘管形 成。对肛门粘膜表面的病损进行冷冻治疗, 深度宜浅, 谨防溃 疡形成。崔岱[26 ]应用液氮冷冻法治疗 35 例男性CA , 痊愈率 60% , 显效率40%。一次性治疗率 (60% )明显低于微波和激光 疗法, 但冷冻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 一般不需麻醉, 操作方法 简单, 损伤较轻, 结疤现象不明显。②CO 2 激光治疗 激光可 用于治疗任何部位的疣, 对难治的、体积大、多发性疣均可使 用。崔岱[26 ] 报告 CO 2 激光治疗男性 CA 28 例, 痊愈 24 例 (85171% ) , 显效4 例 (14129% )。随访3 个月, 复发3 例, 复发率 1215%。黄跃深等[27 ]用单纯CO 2 激光治疗 60 例女性生殖道 CA , 治愈率100%。治愈6 个月后复发19 例, 复发率为31167%。 ③电灼治疗 电灼也是将疣体在基底处凝固, 适用于治疗丘 疹疣、体积小的疣, 特别是带蒂疣。烧灼范围应大于疣体基底 约1~ 2mm , 深度达真皮乳头层, 较大的疣体可分次烧灼。目的 是将疣体在基底处凝固, 而使周围皮肤损害最小。而王丽华 等[28 ]报告的电灼治疗CA 85 例, 随访3 个月, 仅 1 例复发, 复发 率 1118%。④微波治疗 微波治疗是用频率 300~ 300, 000M H z 高频电磁波通过热辐射探头接触病灶, 利用生物体所 含水分产生不导电热, 短时间内达 100℃并扩散, 使组织达到 凝固的目的。崔岱[26 ]报告微波治疗男性CA 32 例, 治疗 29 例 (9016% ) , 显效3 例 (9137% )。随访3 个月, 有4 例 (13179% )复 发。而林绍华等[29 ]报告单纯微波治疗55 例阴道及宫颈CA , 术 后一周就开始有复发病例出现, 到术后 3 个月时共有 28 例复 发, 复发率5019%。 41212 疣体剪除法 手术治疗为沿疣的基底部切除疣体, 适 用于治疗疣体数目少 (2~ 4 个)、病损小 (直径< 10mm ) 的疣, 以切除治疗肛门周围的疣效果较好。王禾等[30 ]报告对 5 例女 性会阴部巨大CA 采用手术切除、皮瓣移植外阴、阴道成形治 疗, 同时将散在于周边及尿道口、阴道壁、肛门内细蒂状的疣, 采取电灼去除, 收到良好效果。5 例患者均一次治愈, 伤口7~ 10 天拆线后痊愈出院。随访1 年, 未见复发, 外阴、阴道外形及 功能满意。 以上方法都是以去除疣体为目的, 大都能一次性清除疣 体。但因缺乏组织特异性, 复发率较高。此外, 对处于H PV 感 染或亚临床感染的病变部位不能发现和处理而认定为“复发” 是可能的。 413 免疫疗法 众多的研究提示CA 的复发与免疫机能下降有关, 并探讨 通过免疫调节剂治疗CA 及其复发。常用的干扰素有奥平、咪 喹莫特等。干扰素 ( in terferon, IFN )作用机制: ①抗病毒作用, 可暂时结合于细胞表面的受体, 活化细胞浆中酶, 影响mRNA ·072· Jou rnal of M athem aticalM edicine V o l. 18   NO. 3   2005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翻译, 从而限制病毒复制; ②免疫调节作用, 增强宿主对H PV 的感染防御反应; ③抗增殖作用。一般认为 IFN 对原发性、顽 固性尖锐湿疣有疗效。 IFN 常见副作用有肌痛、发热、发冷等 流感样症状, 可发生暂时性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和轻度肝功 能异常。一般用对乙酰氨基酚预防流感样症状。咪喹莫特没有 直接抗病毒活性, 但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诸如 IFN 2Α和许多细 胞因子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咪喹莫特作为免疫调节剂并不破 坏组织, 但有副反应 (红斑、瘙痒疼痛、脱皮屑) , 且治疗费用 高。尹光文等[31 ]报道香茹菌多糖可治疗去除疣体后的患者, 使 CD 3、CD 4 及CD 4öCD 8、IL 22 升高, 反映香茹菌多糖有提高免 疫, 抗复发的功效。IL 22 能增加N K 细胞和LA K 细胞活性及它 们溶解和破坏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提高CA 患者的细胞免疫 机能水平。可见一些免疫因子和免疫系统在清除H PV 的感染 和控制H PV 感染的症状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免疫系 统的功能或使用免疫因子, 给人们治疗生殖器疣增加了一个 新的途径。 414 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CA 最大的优点在于作用持久, 可有效地控 制临床损害和潜在病毒而达到治疗及减少复发的目的, 弥补 单用化学、物理治疗复发率高的不足, 而且价格低廉, 毒副作 用小。中医认为CA 是湿热下注皮肤粘膜蕴久而成, 用药多以 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为主, 并辅以活血化淤, 益气扶正, 软坚化 结之品。目前对CA 的治疗以外治薰洗坐浴和涂搽或内外治疗 相结合为主。徐学武报告[32 ]应用鸦蜂酊外涂皮损, 2 次öd, 连 续天为1 疗程, 疗程间隔4 天。治疗107 例CA , 治疗3 个疗程, 治愈率为 9712% , 总有效率 100% , 无明显副作用, 随访 3 个月 复发率为814%。蒋毅等[33 ]用中药“克疣灵”对尖锐湿疣病人进 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 取得了较好效果。 415 综合治疗 CA 的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 但复发的因素亦十分复 杂。近些年来, 不少学者认为多发性、顽固性CA 是与多因素有 关, 主张采用综合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治疗。导致CA 复发因素可归纳为: ①H PV 潜伏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②细胞 免疫功能低下; ③与湿疣发生部位有关; ④合并系统性疾病或 局部炎症性疾病的人易导致CA 复发。故梁伶[34 ]对65 例复发 性CA 诱发因素的探讨中发现 48 例伴随有系统或局部疾病, 占 7319%。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肌炎病人因病情需要而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是导致CA 复发的主 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外阴部长时间被尿液刺激, 另外痔疮, 肛 周、外阴湿疹及真菌引起的龟头包皮、外阴、肛周皮炎, 这些部 位长时间处于潮湿、温暖的环境, 加上搔抓, 有利于乳头瘤病 毒、细菌的生长繁殖, 不利于病原菌的清除; 包皮过长使局部 潮湿, 污垢的刺激、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尿道或阴道分泌 物对外生殖器的刺激, 也是CA 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采 取了综合治疗, 结果治愈率达 8612% , 显效率 1213% , 总有效 率9815%。认为治疗时采取综合方法是取得高治愈率的保障。 刘娟等报告[35 ]84 例CA 随机分为 3 组,A 组 24 例单纯电灼去 除疣体; B 组33 例电灼去除疣体后, 在皮损基底部注射a21b 干 扰素300 万u, 1 次ö2d, 共10 次; C 组27 例电灼去除疣体后, 在 皮损基底部注射斯奇康10m l, 1 次ö2d, 共12 次。随访3 个月后, 复发率分别为45183%、18118%、14181%。认为高频电刀结合 两种不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CA , 均明显减低了复发率。以上 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复发率, 可以把足叶草脂、足叶草毒素和 三氯醋酸、冷冻、激光、手术切除等作为一线方法, 52FU、电 切、干扰素等作为二线疗法。用物理疗法去除疣体, 加其他辅 助治疗是目前较好的治疗选择。 416 妊娠期尖锐湿疣 鬼臼树脂有致畸作用, 氟脲嘧啶有动物致畸, 免疫抑制剂 不良反应大, 以上均为妊娠期禁用药。有学者推荐能用于妊娠 期的药物与理疗: ①三氯醋酸 它不通过全身吸收, 虽刺激周 围皮肤引起刺痛, 但不会引起炎性反应, 无致畸作用; ②冷冻  用一氧化氮冷冻疣体30~ 60 秒, 每2 周1 次, 直至疣体消失; ③激光 病变范围较大者可采用CO 2 激光治疗, 其特点为术 后很少发生外阴肿胀及出血, 无瘢痕[36 ]; ④外科手术 大的疣 体需外科手术切除, 但妊娠期疣体血管丰富, 手术出血多, 术 后水肿明显, 故有人认为对宫颈、阴道穹隆巨型疣, 期待胎儿 存活剖宫产后再治疗。妊娠期生殖道CA 的分娩方式: 未经治 疗的多发性CA 或巨型CA 应剖产结束分娩。对亚临床H PV 感 染应根据产科指征决定是否手术。但应避免新生儿出生时及 出生后口腔、咽、气管、食管、胃粘膜的损伤, 以免H PV 通过破 损的粘膜引起感染。 参 考 文 献 1 李中伟, 开长平, 李娜, 等 1 尖锐湿疣患者 IL 22, S IL 22R , IFN 2Χ和 IFN 2a 水平的检测1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4, 20 (5) : 427~ 4291 2 A vgerinou G, Ico lis G, V areltzidis A , et al. Reduction of cell m ediated imm unity in patien ts w ith genital w arts of long duration. Gonitourin M ed. 1986, 62: 3961 3 Cauda R , T yring SK, Gro ssi CE, et al. Patien ts w ith Condylom a A cum inatum exh ib it decreased in terleuk in22 and in terferone gamm a p roduction and dep ressed natural k iller activity. J C lin Imm uno l 1987, 7 (4) : 304. 4 钱起丰 1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介素22 及其可溶性受体的酶免疫检 测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6, 10 (3) : 1441 5 李其林, 沈雁1 尖锐湿疣外周血T 淋肥细胞亚群及胸腺肽治疗的研 究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9, 13 (2) : 98~ 991 6 王岚, 陈映玲, 周礼义1 尖锐湿疣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a, 白介素 6 和 白介素8 水平的研究1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 31 (4) : 239~ 2401 7 苗青, 苗薇, 徐慧, 等1 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1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 29 (3) : 156~ 1571 8 钱起丰, 张明霞1 尖锐湿疣患者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1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 36 (5) : 245~ 2471 9 钱起丰, 莫衍石1 尖锐湿疣患者白介素12、白介素15 和肿瘤坏死因 ·17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 年第18 卷第3 期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子a 水平的研究1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7, 30 (3) : 172~ 1761 10 杨文林, 刘丹蓉1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前列腺 I2 和白介素22 的检 测1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9, 32 (3) : 175~ 1761 11 朱武, 刘稚然1 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1 中华皮肤科 杂志, 1998, 31 (3) : 188~ 1891 12 钱起丰1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介素10 水平及其白介素2 关系的研 究1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6, 29 (3) : 172~ 1741 13 吕蓉1 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1 皮肤病与性病, 2003, 25 (2) : 11~ 131 14  张庆瑞, 谷丽红, 杨德荣, 等 1 尖锐湿疣患者与HLA 抗原及HLA 单倍体1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6, 29 (3) : 192~ 1931 15 钱恒林1 尖锐湿疣与HLA 2A、B 位点相关性研究1 中华皮肤科杂 志, 1996, 25 (2) : 102~ 1031 16 杨健1 尖锐湿疣的复发与细胞免疫功能1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9, 32 (3) : 174~ 1751 17 王建六1 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1 中国医刊, 2003, 38 (2) : 17 ~ 191 18 Krogh GV , Szpak E, A ndersson M , et al. Selftreatm ent using 0. 25% ~ 0. 5% podophyllo tox inethano l so lu tions against pen ile condylom ata acum inata: A p lace bocontro lled comparative study. Genitourin M ed 1994, 70: 105. 19 王家壁, 刘跃华, 曹仁烈, 等1 尤脱欣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1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6, 1: 261 20 蒙秉新152氟脲嘧啶防止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1 临床皮肤科 杂志, 1996, 2592) : 1191 21 Sw inehart JM , Sk inner RB, M ccarty JM , et al. D evelopm ent of in tralesional therapy w ith fluo rouracil Padrenaline in jectab le gel fo r m anagem ent of condylom ata acum inata: two phase Ê clin ical studies. Genitourin M ed 1997, 73 (6) : 481. 22 邵树俊, 邢志红1 乌洛托品联合维生素B1 治疗尖锐湿疣21 例1 中 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7, 11 (1) : 531 23 汪科, 朱学骏1 皮肤科临床用药进展 1 中国处方药, 2004, 30 (9) : 42~ 461 24 王淼, 陈莲凤, 宋国兴1 外生殖器疣治疗现状与展望1 临床皮肤科 杂志, 2002, 3193) : 1961 25 刘方, 王家壁1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研究的新进展 1 中国艾滋病性 病, 2003, 9 (3) : 182~ 1841 26 崔岱1 微波、CO 2 激光和液氮冷冻三种疗法治疗男性尖锐湿疣 95 例1航空航天医药, 2000, 11 (1) : 181 27 黄跃深, 程新旺, 卜少庸1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Α2 干扰素栓阴道用药 治疗女性生殖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1, 15 (2) : 1091 28 王丽华, 孙希香, 张书华1GX2 Ê 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仪治疗 尖锐湿疣85 例1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6, 2 (4) : 1741 29 林绍华, 李俊杰, 李建辉 1 微波加Χ2 干扰素治疗阴道及宫颈尖锐 湿疣临床观察1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2, 18 (2) : 2021 30 王禾, 曾建中, 白燕琼, 等1 皮瓣移植外阴、阴道成形术在巨大尖锐 湿疣切除术后的应用 (附 5 例报告) 1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9, 28 (4) : 2411 31 尹光文, 于建斌, 李冬华, 等1 香茹菌多糖治疗尖锐湿疣及免疫调 节作用1 中国皮肤科杂志, 1999, 32 (3) : 1761 32 徐光武1 鸦蜂酊治疗尖锐湿疣107 例1 中医外治杂志, 1999, 8 (4) : 151 33 蒋毅, 万开成, 王才明, 等1 中药“克疣灵”对尖锐湿疣病人细胞免 疫水平调节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9 (6) : 375~ 3781 34 梁伶 1 复发性尖锐湿疣秀发因素的探讨 1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18 (3) : 3691 35 刘娟, 余春艳, 卫峰1 高频电刀联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疗 效观察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1, 15 (5) : 3511 36 杨永军, 马杰云, 宋妍, 等1 孕期尖锐湿疣159 例分析1 中国艾滋病 性病, 2004, 10 (2) : 128~ 1291 ·272· Jou rnal of M athem aticalM edicine V o l. 18   NO. 3   2005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文档为【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