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_一_治疗方案

2011-03-01 5页 pdf 187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3364

暂无简介

举报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_一_治疗方案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6年1月,第13卷,第1期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一):治疗方案 继续教育园地 张罗1,2,韩德民1,2,顾之燕3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730;2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 100005;3 中华医学会,北京 100710) 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变应性鼻 炎综合诊治研究(2004BA720A19-01) 第一作者简介及通讯:张罗,男,北京人,医学博士,副主任 医师,主要从事鼻科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 ...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_一_治疗方案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6年1月,第13卷,第1期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一):治疗方案 继续教育园地 张罗1,2,韩德民1,2,顾之燕3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730;2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 100005;3 中华医学会,北京 100710) 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变应性鼻 炎综合诊治研究(2004BA720A19-01) 第一作者简介及通讯:张罗,男,北京人,医学博士,副主任 医师,主要从事鼻科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 Email:Luozhang@trhos.com [摘 要] 本文重点介绍制定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药物治疗方案的相关问题。 AR是由变 应原激发、由IgE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从症状的持 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可分为四个亚型,依次 为:轻度间歇性A R、中重度间歇性A R、轻度持续 性AR和中重度持续性AR。制订AR药物治疗方案的 前提是在确诊AR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型,然后据此分别 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案选择适当的药 物,主要应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可能产生的(局部和全 身)副作用(安全性)。A R药物治疗体系中所涉及 的药物种类并不复杂,鼻用皮质类固醇和(口服或鼻 用)抗组胺药在其中占核心地位。由于儿童、孕妇和 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更严格的要求,因而被列 入特殊关注的群体,在AR的药物治疗方面也各有特 点 。 [关键词]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Rhinitis,Allergic, Perennial);药物疗法(Drug Therapy);临床方案 (Clinical Protocols)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变应原激发、 由IgE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1]。由于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对患 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显著,同时缺乏根治疾病的速效手段,可 能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而使AR相关研究成 为晚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者将在两篇系列文章中就AR 药物治疗方案和治疗过程中的监控问题做一介绍,本文重点介 绍制订AR药物治疗方案的相关问题。 AR的治疗体系主要由药物治疗、免疫治疗、避免接触 变应原和医患宣教四部分构成[2, 3]。首要步骤是避免接触变应 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 者采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部分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2001年问世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从症状的持续时 间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对AR进行分型(表1)[4],即:间歇 性AR和持续性AR(persistent AR,PER);轻度AR和中 重度AR。由此排列组合,将AR分为四个亚型,依次为: 轻度间歇性AR(mild intermittent)、中重度间歇性AR (moderate/severe intermittent)、轻度持续性AR(mild persistent)和中重度持续性AR(moderate/severe persistent)。这一分型与我们熟知的季节性(sea- sonal)AR和常年性(perennial)AR的分型方法存在一定 差别。有学者将二者结合,将季节性AR和常年性AR做为持 续性AR的亚型[5],目前尚未取得共识。提出一个分型新方法 的目的是弥补原有方法的不足[6],但仍需要全面检验,在深 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才能逐渐被认可。制 订AR药物治疗方案的前提是在确诊AR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型, 并据此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1 治疗体系 ARIA推荐的AR药物治疗方案的基本特征是阶梯性治疗方 法(a stepwise approach),指在治疗随访过程中,每2~ 4周根据疗效调整治疗方案,适当增减药物和剂量,这仅针 对持续性AR患者(包括轻度持续性AR和中重度持续性 AR)。对于间歇性AR患者,由于病程短暂,症状轻微,其 治疗方案无阶梯性特征(图1)[4]。 2 药物治疗方案 062 CHI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January 2006, Vol. 13, No. 1 病程 间歇性AR 出现症状的时间少于4天 / 周或4周 持续性AR 出现症状的时间多于4天 / 周且总病 程在4周以上 程度 轻度AR 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运 动和生活(特别是睡眠) 中重度AR 症状影响日常工作、学习、运动 和生活(特别是睡眠) 表1 AR的分型[4] 依据 分型 标准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6年1月,第13卷,第1期 图1 AR治疗方案示意图[4] 2.1 轻度间歇性AR。可选用①(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 ②鼻用减充血剂;③口服减充血剂。其中,鼻用减充血剂的 疗程一般在10天以内,一个月内重复治疗不超过2次。儿童 患者不推荐使用口服减充血剂。 2.2 中重度间歇性AR。可选用①(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 ②口服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合剂;③鼻用皮质类固醇。不推 荐肌肉或鼻内注射皮质类固醇。 2.3 轻度持续性AR。首诊治疗方案基本与中重度间歇性AR相 同,治疗2~4周后复诊,症状减轻或消失,应继续治疗或 降低鼻用皮质类固醇的剂量;症状持续或改善不满意,应采 用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或升级至中重度持续性AR治疗方案。 2.4 中重度持续性AR。首选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鼻堵症状 严重时,可加用①口服皮质类固醇;②鼻用减充血剂。其 中,口服皮质类固醇的疗程为1~2周;鼻用减充血剂的疗程 不超过10天。治疗2~4周复诊,如症状无明显改善,应考 虑以下因素的影响:①患者未遵从医嘱;②患者或医师应用 药物剂量或次数不正确;③鼻堵妨碍药物向鼻内传输;④合 并鼻息肉、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⑤患者持续暴露在含有大 量抗原的环境中;⑥诊断有误。在确定诊断无误后,可做如 下调整:①鼻用皮质类固醇剂量加倍;②加用抗组胺药;③ 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④口服抗组胺药和减 充血剂合剂。其中,增加鼻用皮质类固醇剂量的目的是缓解 鼻堵;抗组胺药用于控制鼻痒、喷嚏和流涕等变应性症状; 异丙托溴铵用于控制流涕症状。当治疗显效时,应下调为轻 度持续性AR的治疗方案,同时应考虑继续应用小剂量鼻用皮 质类固醇维持疗效。整个疗程应至少在3个月以上(或整个 花粉传播季节)。 变应性结膜炎的治疗可选用:①眼用抗组胺药;②眼用 色酮类药物(chromones);③生理盐水;④口服抗组胺 药。在无眼科检查的前提下,不推荐使用眼用皮质类固醇。 根据治疗方案选择药物主要应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可能产生 的(局部和全身)副作用(安全性)。而在临床实践中, 医师的临床药理学水平、患者的经济状况、医疗保险或公费 医疗的药品涵盖范围,以及药品经销厂商的市场推广程度等因 素均可能对药物选择产生影响。AR药物治疗体系中所涉及的 药物种类并不复杂,其中,鼻用皮质类固醇和(口服或鼻 用)抗组胺药占核心地位。 3.1 抗组胺药物(antihistamines)。应用历史有60余年, 主要用于治疗间歇性AR,可控制鼻痒、喷嚏和流涕等变应性 症状。AR治疗领域所应用的抗组胺药物主要指H1受体拮抗 剂,其药理学作用是通过竞争性地与H1受体结合而阻断组胺 与H1受体的结合,抑制组胺发挥其生物学效应途径,新一 代药物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有助于缓解鼻堵症状[7,8]。给 药途径一般有口服、经鼻和经眼等,口服用药较常用,起效 一般需要1~2小时,药效可持续12~24小时[9]。临床常用 的口服H1受体拮抗剂大致分为三代[8] :①第一代:也称传 统抗组胺药或镇静抗组胺药,于上世纪40年代进入临床应 用,中枢镇静作用显著,出现率约为50 %。代表性的药 物有[7,10] :扑尔敏、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特 非那丁(terfenadine)、右旋氯苯吡胺(dexchlorpheniram- ine)、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溴苯那敏 (brompheniramine)、羟嗪(hydroxyzine)、氯马斯汀 (clemastine)和异丙嗪(promethazine)等;②第二代: 也称非镇静抗组胺药,于上世纪80年代问世[7],中枢镇静作 用较第一代产品明显减弱,出现率约7 %。代表性的药物有: 氯雷他定(loratadine)和西替利嗪(cetirizine,羟嗪代谢 产物)[10],以及依巴斯汀(ebastine,商品名:开思亭— Kestine,10 mg/次,1次/天,西班牙艾美罗公司)等;③ 第三代(新一代):理论上无中枢镇静作用,于上世纪9 0 年代问世。代表性的药物有:地洛他定(地氯雷他定, desloratadine,5 mg/次,1次/天,先灵葆雅公司),左 旋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英文商品名-Xyzal,5 mg/次, 1次/天,比利时联合制药)[11],左旋卡巴司汀(Levocabs- tine,比利时联合制药),去甲阿斯咪唑(norastemizole, Sepracor公司)和弗克芬德(fexofenadine,英文商品名 -ALLEGRA,特非那丁代谢产物,60 mg/片,60 mg/次, 2次/天)等[12]。第一代产品尽管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但疗 效稳定且价格低廉,目前仍单独或做为成分药使用。临床常 用第二代产品,已出现第三代产品。 鼻用抗组胺药在国外的应用历史已有10余年,通常起 效快速(15~30分钟内),鼻用剂型的疗效一般略好于口 服剂型[13]。有Meta分析研究显示:鼻用抗组胺药在缓解鼻 部症状方面不及鼻用皮质类固醇,二者在缓解眼部症状方面 无显著差异[14]。国外主要产品包括鼻用氮卓斯汀(azelastine, 0.1 %,0.137 mg/喷,2喷/侧/次,1~2次/日)和鼻用左 旋卡巴斯汀(0.5 mg/ml,2喷/侧/次,2~4次/日)[7],均可 见于国内市场,分别为:爱赛平(0.14 mg/喷,1喷/侧, 2次/天,康维信)[15]和立复汀(livostin,2喷/侧,3~4 次/天,杨森/上海强生)。国内的眼用抗组胺药并不多,例 如:埃美丁滴眼液(emedastine,0.05 %,爱尔康), 每次1滴,一日2~4次。 3.2 鼻用皮质类固醇。自1973年,丹麦的Niels Mygind首 3 药物选择 CHIN ARCH OTOL ARYNGOL HEAD NECK SURG /January 2006, Vol. 13, No. 1 063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6年1月,第13卷,第1期 次报告鼻腔应用丙酸倍氯米松(b e c l o m e t h a s o n e dipropionate,BDP)治疗AR的临床结果以来[16],鼻用皮 质类固醇的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疗效仅次于口服皮 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AR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其主要的临 床药理学特点包括[17] :①主要通过降低鼻黏膜炎性反应程度而 缓解鼻堵 ;②脂溶性的皮质类固醇分子穿过靶细胞膜进入细 胞浆,与糖皮质类固醇受体结合,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增 加抗炎基因的转录和减少炎性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 ; 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肝脏首过代谢率、脂溶性和效价强度 等药理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药物 起效一般需要4~12小时,最快也要3小时左右[9,18]。 临床常用的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budesonide, BUD)、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FP)和 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 furoate,MF)[9]等均属第二代鼻 用皮质类固醇[19],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总 体来看,决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纯比 较某一项药理学指标意义不大,新药物较旧有产品会有程度不 同的改进,而同代产品之间在疗效上不会有明显差异。另一 方面,鼻部用药的全身性副作用问题,特别是长期应用对下 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hypothalamic - pituitary - adrenal, HPA)轴功能的抑制作用和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仍是临 床关注的问题。一般而言,常规剂量的鼻用皮质类固醇,其 安全性是有保障的[20] :①对HPA轴功能的影响不显著[21],晚 近上市的产品(如:MF)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9];②短期 (数周)推荐剂量鼻内应用皮质类固醇产品对儿童生长影响不 大[22]。临床应用中还需注意:①对患者宣教,特别是药物的 剂量和使用方法;②严格执行药物的推荐剂量,在控制症状 的前提下,将药量降至最低[23];③最好每日早晨一次给药, 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HPA轴功能的影响[22,24] ;④联合吸入 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应酌情调整鼻用药物剂量;⑤治疗 急性感染时,可先口服皮质类固醇或较大剂量的鼻用皮质类固 醇控制症状,然后应用维持剂量的鼻用皮质类固醇(低量或 中度量);⑥对于规律的间歇性AR,可预防性用药(症状 出现4周[25]);⑦注意随访和相关科室的会诊,及时评估疗 效并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全身和局部副作用。 以往有研究表明口服(如:泼尼松龙)或肌肉注射皮 质类固醇(如: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法玛 西亚普强;曲安奈德,40 mg,施贵宝)可有效治疗AR, 具有价格低廉和剂量容易调整的优点,同时,药物可广泛作 用于鼻黏膜。但不能忽视的是,药物产生全身性副作用的危 险性较高,同时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肌肉注射皮质类固醇 的药物释放呈持续性,且释放的药物剂量难以控制,例如: 单剂肌肉注射甲基泼尼松龙80 mg相当于100 mg泼尼松龙且 持续释放,对HPA轴功能的抑制作用超过每日晨起顿服3个 月的作用。因此,全身皮质类固醇只能做为部分难治性患者 药物治疗的最终选择。即使应用,也应使用短程疗法[4]。 3.3(口服或鼻用)减充血剂与(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减充 血剂合剂。减充血剂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对鼻甲 中的容量血管产生收缩作用,通过减少鼻黏膜中的血流而缓解 鼻堵症状。常与解热镇痛药、止咳祛痰药或抗组胺药组成合 剂,用于治疗感冒,单独应用不多。口服减充血剂有失眠和 烦躁等副作用,同时,由于药物并非选择性地作用在鼻部, 因而不适用于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鼻用减充血剂起效 迅速,喷雾剂的药物分布效果强于滴鼻剂。常用者包括: 0 . 5 %麻黄素(e p h e d r i n e)、0 . 5 %去氧肾上腺素 (phenylephrine)、0.05 %羟甲唑啉(oxymetazoline)和 0.1 %赛洛唑林(xylometazoline)等,每次2滴左右,每 日2次。如果使用频率过高(间隔不足3小时)或疗程过长 (3周以上),可使鼻黏膜损伤导致药物性鼻炎,因此,对 于以长期鼻堵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鼻用减充血剂并非适宜选 择[9]。口服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合剂的目的是在控制变应性症 状的同时缓解鼻堵,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产品多做为感冒药或复 方感冒药的成分药应用,前者如:新康泰克(中美史克), 为盐酸伪麻黄碱 (90 mg)和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 后者如:日夜百服咛(上海施贵宝)和泰诺酚麻美敏片(上 海强生),均含盐酸伪麻黄碱(30 mg)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2 mg);惠菲宁(成人)口服溶液(惠氏)10 ml中 含盐酸伪麻黄碱(60 mg)和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 用于感冒治疗时疗程一般不超过3~7天。 3.4 抗胆碱药。通过拮抗迷走神经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阻 止乙酰胆碱和毒蕈碱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迷走神经的反 射,达到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减少腺体分泌的目的。代表性 的药物是异丙托溴铵(商品名:atrovent,勃林格殷格翰), 国外已有0.03 %[26]和0.06 %[27]的鼻用剂型,推荐剂量和用法 为:42 μg/侧/次,一日3次,年龄低限可至5岁[27]。国 内缺乏鼻用剂型,仅有吸入气雾剂(20μg/喷,200喷/支) 和溶液(500μg/2 ml),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幽门梗 阻患者和对阿托品过敏者禁用。 3.5 肥大细胞稳定剂。以色甘酸钠(cromolyn sodium)为 代表的色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防止肥大细胞膜溶解,而阻 断由此引发的炎性介质释放。常用眼用(水溶液)或吸入剂 型(干粉),如滴眼液(宁敏,0.32 g/8 ml,一日4次), 用于控制眼痒等症状,有时出现局部刺激症状。鼻用色甘酸 钠可选用气雾剂。其它肥大细胞稳定剂包括:阿乐迈滴眼液 (iodoxamide,0.1 %,每次1~2滴,一日4次,爱尔康)、 奈多罗米钠(n e d o c r o m i l s o d i u m)、曲尼司特 (tranjlast)、扎普司特(zaprinast)和四唑色酮等。一 般而言,该类药物药效持续时间短且不如抗组胺药和鼻用皮质 类固醇[9]。 由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的特殊性,对药 物的安全性有更严格的要求,因而被列入特殊关注的群体, 在AR的药物治疗方面也各有特点。 4.1 儿童AR患者[4,19]。AR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可能高达 40 %[5],尤其多见于学龄儿童,合理的药物治疗不但有助于提 高患儿的整体生活质量,还可能预防AR继发的其它疾患,从 而阻断变应性疾病的序贯进展(allergy march)。同时, 长期药物治疗可能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是选择药物必须权 衡的问题。可选用的药物包括:①鼻用皮质类固醇:应尽量 4 特殊人群AR的药物选择 064 CHI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January 2006, Vol. 13, No. 1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6年1月,第13卷,第1期 降低剂量并将疗程缩短在2~6周内[21,28] ;②口服第二代抗 组胺药:临床常用药物的年龄低限和剂量(表2),部分药 物有糖浆剂型;③鼻用抗组胺药物:控制鼻眼部变应性症 状,6岁以上可用(爱赛平),无明显副作用;④鼻用减 充血剂:可明显缓解鼻堵症状,推荐间断短程应用,一个疗 程3~5天,如0.05 %赛洛唑林;⑤生理盐水:滴鼻、喷 鼻或冲洗,在饮食或睡眠前应用可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应 避免使用的药物包括:①口服皮质类固醇;②皮质类固醇缓 释剂型;③口服减充血剂。 不同种类药物的作用有所差别(表3)[19]。总体而言, 鼻用皮质类固醇是治疗儿童AR最有效的药物[4,19],晚近问世 的鼻用皮质类固醇,其全身生物利用度在30 %以下,安全 性更有保障[4,17]。常规应用鼻用皮质类固醇对儿童内分泌系 统的影响不显著,但在多部位联合用药时,应考虑药物的叠 加作用,如鼻用、吸入和口服剂型联合应用,同时,仍应 常规监测儿童的身高。临床常用鼻用皮质类固醇的年龄低限分 别为:BDP 6岁、BUD 6岁、FP 4岁和MF 3岁,其中, MF在美国的年龄低限已达2岁[9]。由于对鼻用皮质类固醇的使 用还存有顾虑,口服抗组胺药在儿童AR治疗中的作用尤为 重要[5],目前临床常选择第二代抗组胺药。对病史较短的儿 童患者,色酮类药物可能有效。 4.2 孕妇AR患者。孕妇中AR的发病率可达20 %~30 %[29], 同时,鼻堵等AR症状在怀孕期间可能加重,均需要适当的 药物控制症状。但是,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发育畸 形,而目前常用的药物往往缺乏在妊娠期安全性方面的数据。 因此,应充分权衡药物可能对孕妇及胎儿造成的影响(表 4)。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治疗不应在孕期内开始,正在进行脱 敏治疗的孕妇,如无全身反应,可继续应用维持剂量但不要 增加剂量[4,29]。在目前缺乏妊娠A类药物的情况下,可选择 的药物有[4,29] :①肥大细胞稳定剂(B类):如色甘酸钠 或生理盐水,是治疗孕期AR的首选;②口服抗组胺药:第 一代抗组胺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相关安全性研究数据相对较 多,其中,可考虑选用氯苯那敏和曲吡那敏(tripelenna- mine,B类),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 其中,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的安全性数据较多(B类),均 应注意避免在孕期前三个月应用;③鼻用皮质类固醇:目前 常用产品中只有BUD被列为B类,其余均为C类。但也没有 证据表明鼻用皮质类固醇可导致胎儿畸形,因此,仍可做为 治疗AR的一线用药,但应注意降低剂量。全身皮质类固醇 应仅限于抢救治疗或其它药物无效的最后选择;④口服和鼻用 减充血剂:均为C类用药,安全性数据有限。 4.3 老年AR患者[4]。老年患者的多项生理机能处于衰退中, 同时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患,因而在药物选择方面应尤为 慎重。目前常用药物多未设定年龄上限,可考虑的药物包 括:①鼻用皮质类固醇;②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③鼻用异 丙托溴铵;④鼻用色酮类药物。注意避免使用口服第一代抗 组胺药和口服减充血剂,患有青光眼和尿潴留的患者不应用抗 胆碱药物。另外,老年AR患者不推荐使用特异性变应原免 疫治疗。 本文涉及的部分药物参考了:《中国药品手册年刊》 (2004/2005,第八版,美迪医讯亚太有限公司)和《药 物临床信息参考》(2 0 0 4,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药物 剂量供参考。 CHIN ARCH OTOL ARYNGOL HEAD NECK SURG /January 2006, Vol. 13, No. 1 065 氟克芬德 口服 季节性AR 6岁 30 mg,bid 氯雷他定 口服 季节性AR 2岁 2~5岁:5 mg / ml,qd 6岁以上:10 mg,bid 西替利嗪 口服 常年性AR 6月 2岁以内:2.5~5 mg,qd 季节性AR 2岁 2~5岁:2.5~5 mg,qd 6~11岁:5~10 mg,qd 氮卓斯汀 鼻用 季节性AR 5岁 125 μg,bid 表2 国外常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儿童AR的剂量[5] 药物名称 用法 适应症 年龄 低限 剂量 A 对照研究无危害 适当的对照研究显示药物对胎儿没 有危害 B 无对人体有害的证据 不管动物研究的结果如何,没有人 体研究数据显示药物有危害,或缺 乏研究 C 不能除外对人体有害 不管动物研究的结果如何,人体研 的可能性 究没有进行 D 有对人体有害的证据 有研究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害,而药 效可能更重要 X 孕期禁用 有研究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害,且危 害远胜于药效 表4 美国FDA妊娠用药分级[29] 药物 分级 概要 说明 鼻用减充血剂 - - +++ + 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 ++ ++ + - 色酮类药物 + + ± - 鼻用皮质类固醇 +++ +++ ++ ± 口服皮质类固醇 +++ +++ +++ ++ 表3 常用治疗儿童AR药物对变应性症状的作用[19] 药物种类 对症状的控制强度 鼻痒和喷嚏 流涕 鼻堵 嗅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6年1月,第13卷,第1期 参 考 文 献 1. 张罗,周兵,韩德民,等.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一):发 病机制. 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2003,10:316-320. 2. 张罗,周兵,韩德民,等.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二):药 物治疗.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2003,10:368-374. 3. 张罗,韩德民.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杂志,2005,40:230-232. 4. Bousquet J,Van Cauwenberge P,Khaltaev N,et 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108(5 Suppl):S147-334. 5. Gelfand EW. Pediatric allergic rhinitis:factors affecting treatment choice. Ear Nose Throat J,2005,84:163-168. 6. Demoly P,Allaert FA,Lecasble M,et al. Valid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ARIA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llergy,2003,58:672-675. 7. Simons FE,Simons KJ. The pharmacology and use of H1- receptor-antagonist drugs. N Engl J Med,1994,330:1663- 1670. 8. 张罗,韩德民,顾之燕. 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药 理学(一):组胺、组胺受体和抗组胺药物.中国耳鼻咽喉头 颈外科,2005,12:61-64. 9. van Drunen C,Meltzer EO,Bachert C,et al. Nasal allergies and beyond:a clinical review of the pharmacology, efficacy,and safety of mometasone furoate. Allergy, 2005,60 Suppl 80:5-19. 10. Casale TB,Blaiss MS,Gelfand E,et al. First do no harm: managing antihistamin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J Allery Clin Immunol,2003,111:S835-S842. 11. Bachert C,Bousquet J,Canonica GW,et al. Levocetirizine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s costs in long-term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4,114:838-844. 12. Verster JC,Volkerts ER. Antihistamines and driving ability: evidence from on-the-road driving studies during normal traffic.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4,92:294-303. 13.Nielsen LP,Mygind N,Dahl R.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for allergic rhinitis:superior relief? Drugs,2001,61:1563- 1579. 14. Yanez A,Rodrigo GJ.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versus topical H1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2,89:479-484. 15.顾之燕. 盐酸氮卓斯汀治疗变应性鼻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杂志,2005,40:717-720. 16.Mygind N. Local effect of intranasal beclomethasone dipropio- nate aerosol in hay fever. Br Med J,1973,4:464-466. 17.张罗,周兵,韩德民,等.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三):鼻 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 11:67-72. 18. Mygind N,Nielsen LP,Hoffmann HJ,et al. Mode of action of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 108: S16-S25. 19.Scadding GK. Cortico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llergic rhin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8(1 Suppl): S59-64. 20. 张罗,顾之燕. 鼻用皮质类固醇安全性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中 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552-556. 21.Kim KT,Rabinovitch N,Uryniak T,et al. Effect of budesonide aqueous nasal spray on 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 axis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4,93:61-67. 22. Allen DB. Systemic effects of intranasal steroids:an endocrinologist's perspective.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0, 106(4 Suppl):S179-190. 23. Drake AJ,Howells RJ,Shield JP,et al. Symptomatic adrenal insufficiency presenting with hypoglycaemia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receiving high dose inhaled fluticasone propionate. BMJ,2002,324:1081-1082. 24. Lipworth BJ,Seckl JR. Measures for detecting systemic bioactivity with inhaled and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Thorax, 1997,52:476-482. 25.Graft D,Aaronson D,Chervinsky P,et al. A placebo- and active-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 of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with mometasone furoate aqueous nasal spray. 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6,98:724-731. 26. Dockhorn R,Aaronson D,Bronsky E,et al. Ipratropium bromide nasal spray 0.03 % and beclomethasone nasal spray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rhinorrhea in perennial rhinitis.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1999,82: 349-359. 27.Kim KT,Kerwin E,Landwehr L,et al. Use of 0.06 % ipratropium bromide nasal spray in children aged 2 to 5 years with rhinorrhea due to a common cold or allergies.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5,94:73-79. 28.Findlay CA,Macdonald JF,Wallace AM,et al. Childhood Cushing's syndrome induced by betamethasone nose drops, and repeat prescriptions. BMJ,1998,317:739-740. 29.Keles N.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during pregnancy. Am J Rhinol,2004,18:23-28. (收稿日期:2005-09-29) 编辑 胡汝珍 066 CHI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January 2006, Vol. 13, No. 1
/
本文档为【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_一_治疗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