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傅佩荣博文傅佩荣(访谈录)对谈:儒家智慧与现代生活(5)

2018-09-06 3页 doc 31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3307

暂无简介

举报
傅佩荣博文傅佩荣(访谈录)对谈:儒家智慧与现代生活(5)对谈:儒家智慧与现代生活(5) (2006-08-31 11:34:25)   分类:访谈录 问:哲学与儒家之关系如何? 答:哲学有三要素:第一要参考经验;第二作理性反省,找出一贯原理解释经验;第三在解释时要注意到未来,让别人听到之后,将来可以去实践。所以哲学包括经验、理性、理想三个层次。儒家显然是一种哲学。   问:若追求永恒,就不能执著,这句话是否可以进一步解释? 答:这是道家的基本思想,如果从永恒的角度来看,天下万物都是假相,看到有些人得意,有些人失意,并不重要。站在永恒的角度来看,没有人得意也没有人失意;...
傅佩荣博文傅佩荣(访谈录)对谈:儒家智慧与现代生活(5)
对谈:儒家智慧与现代生活(5) (2006-08-31 11:34:25)   分类:访谈录 问:哲学与儒家之关系如何? 答:哲学有三要素:第一要参考经验;第二作理性反省,找出一贯原理解释经验;第三在解释时要注意到未来,让别人听到之后,将来可以去实践。所以哲学包括经验、理性、理想三个层次。儒家显然是一种哲学。   问:若追求永恒,就不能执著,这句话是否可以进一步解释? 答:这是道家的基本思想,如果从永恒的角度来看,天下万物都是假相,看到有些人得意,有些人失意,并不重要。站在永恒的角度来看,没有人得意也没有人失意;没有人得到,也没有人失去,所以永恒就是超越时间的角度。而时间的角度一定要有个定点,我现在在一个时空里思考问题,这时看到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但从永恒的角度来看,这些人最后都死了。想想看自己在世界上奋斗、努力,为了名利、权位争得那么辛苦,最后死了剩下什么?所剩的只不过一抔黄土而已。所以从“道”来看,都是一样的,没什么贵贱之分。   问:执著的善是否代表永恒? 答:不能称做永恒,这叫心中追求一个定点。因为人生充满变化,需要一个定点,这个定点就是你愿意为它作很多牺牲。人是会死的,但他可以在生死之间、变化之间找出死的目的,以他的生命作为见证,证明生命即使可以消失,我也要为这个理想付出一切。有些人过世之后,曾经做过的某些事情让我们永远记得,就是这个意思。   问:孔子是不知不觉当圣人还是立志当圣人?什么时候是立志的点?什么时候是几个成长的转折点? 答:由第一次所列的大纲可以看出,孔子原来只是个平凡的小孩,家里很穷、地位很低,他做过很多事,十五岁时立志念书。因为十五岁的孩子就要在士、农、工、商里找个方向慢慢发展。孔子也算贵族之后,知道应该立志念书。他自己设定念书的途径,到处学礼、学乐,把传统能学的都学到,然后配合主体的反省,将它一以贯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人实现潜能,把理想和现实整个贯通,所以他的学说成为一个新的系统,叫做“儒家”。然后再配合人的行动要求,亦即所学的知识应该与道德实践有关。这三方面配合起来,孔子的学说可以让一般人安身立命。所以,孔子本身是温故而知新,把传统了解之后开创一个新的理解方式,然后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并设法让学生实际投入政治及经济的活动里,也得到相当的成功。孔子这个人,不是忽然冒出来的,而是立志向学,受过很多考验,才开花结果的。   问:老师曾提过:我们不能反对传统,反对传统就没有立足点,但时代脚步在前进,当现实与传统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 答:我曾经谈到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理念,其中以理念最为重要。器物、制度往往会与现实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是可以了解的。例如:现在为什么吃麦当劳而不吃中餐呢?这一点无所谓,并不是真正的冲突,这属于器物。只要让人吃饱就好,吃什么并不重要。就制度而言,传统是帝制,现在是民主,两者在不同时空也不冲突。制度是适用即可,大家都赞同,就可以改变。但是,理念则不同,若我们和美国一样,父母老了送进养老院,这就行不通。中国传统重视家庭观念,若是违背这点,中国可能陷于四分五裂。这样的家庭观念一旦瓦解,个人主义必然盛行,久而久之会变成美国式生活,中国文化就改变了。所以传统是指:每个时代的人透过教育,明白文化理念,再使它产生新的活力,适合时代的需要,重新得到实践的机会。我正文所谈的不能反对传统是指这一点。传统也有明确的具体表现,例如,信仰与法律。信仰指的是我们对祖先的崇拜,对人生信念的肯定;法律指的是父母在法律的证明下才能结婚,生下我们才有保障,长大后念书,受义务教育,也都靠法律保障。若无法律的保障,我们便没有任何凭借活在社会上。所以法律是制度层次,信仰是理念层次,这样区分会较清楚。   问:儒家鼓励大家做大事,立志做大事的必要性有多强?以方才讲的做大事而不做大官很难,但要做大官的过程中要有斗争,手段未必光明正大,这样值得吗?若孔子生在今天这个时代,也要出来竞选,而又无人赏识,若他不贿选又如何选得上,此时他会如何做? 答:在孔子的思想中,并非理想不能实现就不能过合乎人性的生活,而是理想的存在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这个理想并不表示在一生中一定可以达到。而理想达不到为什么还需要它呢?理想的存在,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方向感,使自己有个方向可以奋斗,目标是否能达到反而不重要了。若孔子的理想全部达到,中国的命运当然会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仍有限制,因为新的一代不断出生,需要再重新教育,因此又会有新的危机出现。但由反面看,也有新的机会出现。例如:有时我们觉得这个时代很黑暗,这时就需要有新的教育,若有理想的教育,二三十年后这些新的主人翁就会改变目前的状况。我们这一代出生时,父母都认为正在面临时代危机,但是当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后,就能转变当时所谓的危机。所以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改革。   问:孔子曾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孔子又想从政,这是否有些矛盾? 答:的确,儒家思想从不讳言它有矛盾之处。它的矛盾在于:一方面我关怀人群,我的善要在人群中才能实现,若离开人群而隐居就无法实现向善的要求。但在人群中关怀别人也很辛苦,所以这二者之间的张力是存在的。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而言,这是个理想,但又不忍心,要“知其不可而为之”,一种使命感强迫自己要往前走。这种使命感一方面是“五十而知天命”,一方面是内心自发的责任意识。所以,孔子的思想表面上好像有点矛盾,而事实上,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步骤却很清楚。   问:中国科学不发达,是否和推崇儒家有关? 答:科学发达的条件是客观的心态,不以人为中心来判断外在世界。以此为论,儒家自然不适合现代科学的发展。但是同时也要强调,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观念,则是合乎科学要求的,是务实的态度。儒家未曾将自然界当成客观研究的对象,这点我们不能否认。在儒家看来,花时间去研究自然界的事,而人的世界却没安顿好,这成了本末倒置。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人有一个共识,认为中国科学的起源是道家,因为道家的思想是要打破“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不要以人做核心来思考问题,要让万物各自以其本性呈现出来,这属于客观的科学态度。英国生化学家李约瑟在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系列著作中,特别提到中国科学思想的起源,应以道家为代表。道家打破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给万物存在一个新的机会,让个体的特性可以表现出来,这就是科学的态度。儒家对科学而言,有务实的理性态度是好的,但太过于关心人的社会,以至于不能摆脱以人为中心的观点,这会造成一些妨碍。相形之下,道家可以突破限制,表现科学精神。  
/
本文档为【傅佩荣博文傅佩荣(访谈录)对谈:儒家智慧与现代生活(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