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内外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

内外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

2011-03-01 4页 pdf 276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1860

暂无简介

举报
内外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 2001年第19卷第12期 V01.19,No.12,2001 四 JII 中 医 Joum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NneseMedicine 49 ●妇 科● 内外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 473061河南南阳中医药学校刘洪波 肖跃红 提要: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侵及结肠和直肠的病证,是妇科兼有外科 肛肠症状的病证,其诊断治疗有其特殊性。作者根据本病特点,通过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坐浴 三位一体疗法,尝试对此病临床治疗的新思路。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治疗 ...
内外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
2001年第19卷第12期 V01.19,No.12,2001 四 JII 中 医 Joum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NneseMedicine 49 ●妇 科● 内外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 473061河南南阳中医药学校刘洪波 肖跃红 提要: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侵及结肠和直肠的病证,是妇科兼有外科 肛肠症状的病证,其诊断治疗有其特殊性。作者根据本病特点,通过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坐浴 三位一体疗法,尝试对此病临床治疗的新思路。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布范围较广,50%的重度病人有不 同程度的肠道受侵。对有进行性便秘、下腹痛、周期性便 血等肠道症状伴有痛经、性交痛、不育病史,特别是妇产 科检查拟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应疑有结肠、直肠子 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兼有外科肛肠症状的疾病。笔者自 1997年--2000年,采用中药内外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类 病人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8例病人均为我校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 病人。年龄最大44岁,最小16岁,平均31.5岁;病程最 长5年,最短1年零6个月,平均3年;已婚52例,未婚 16例;不孕30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结、直肠子 宫内膜异位症。 1.2诊断症状:初起有排便疼、腹部不适、腹泻等 肠道症状,病灶较大侵入肠粘膜可出现便秘、血便呈周期 性改变,经前或经期加重,伴性交痛、不育、月经异常、 经量多或月经不规则、痛经等症状。体征:直肠阴道隔增 厚,与子宫后壁粘连形成包块;子宫直肠凹陷处有肿块; 直肠指诊狭窄等。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CAl25升高;乙 状纤维结肠镜检在肠腔狭窄、粘膜光滑完整但有皱折和充 血;钡剂灌肠检查显示结肠或直肠有较长的充盈缺损、狭 窄,狭窄边缘清晰且粘膜完整,肠道有轻度的炎症表现, 狭窄部固定、稍不规则、有触痛。排除结直肠肿瘤、结直 肠炎症病变及慢性盆腔炎、盆腔结核、陈旧性宫外孕等疾 病。 2治疗方法 2.1 内治 基础方:木香、桃仁各109,赤芍209,丹皮 159,三棱、莪术、当归、川芎、穿山甲、鳖甲各129。气 滞甚者加川楝子159,青皮129;疼甚加元胡159;出血甚 者加三七粉159。经前5天开始连服10天,日1剂,煎取 300m1分早晚两次温服。间隔20天进行下一疗程。 2.2外治保留灌肠:经前5天至经后15天以基本方1 剂剂量浓煎500ml,置冰箱内冷藏,每晚取100ml,加温 38℃~40℃间,保留灌肠。10天为1疗程。坐浴:基本方 去山甲、鳖甲,日1剂,用纱布将药物松散包裹,置盆内 煎取5000ml,温度合适坐浴,每次15~20min,早晚各1 次。经后开始至下次月经前使用,经期停用。1个月为l 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新药办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指导原则 拟定以下疗效标准:肠道症状及伴随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 块基本消失,不孕者3年内妊娠、生育为痊愈;肠道症状及伴 随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盆腔包块缩小,虽然局部体征仍然 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为显效;肠道症状及伴随症状无 明显变化,包块无改变或有加重趋势为无效。 3.2治疗结果痊愈“例,占16.2%;显效55例,占 80.9%;无效2例,占2.9%;30例不孕者受孕18例,占 60%。总有效率97.1%。 4典型病例 患者段某,27岁。4年前冲冷水澡后经期腰腹疼痛, 乳房胀痛,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错后,婚后3年未孕, 疼痛逐渐加重。近半年来出现排便痛、下腹部疼痛不适、 经期便血等症状,于1998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查: 面色晦暗,肌肤欠泽,舌紫暗,苔厚而干,脉沉弦。直肠 阴道隔增厚,与子宫后壁粘连,形成1.5cm×lcm×0.5cm 包块;子宫略向后倾,推之可动;子宫直肠陷凹处有肿块 2cm×lcm×lcm;双侧附件触及包块各一,左2cm×2cm× 1.5crn,右3cm×I.5cm×2cm;双侧输卵管通液均不通。 基础体温单相。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低切变、红细 胞压积、K方值、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值。以上述内外联 合治疗,第二疗程显效,第五疗程症状消失,包块缩小 2/3,子宫无后屈,活动,基础体温呈双相,其他辅助检查 正常。半年后受孕,分娩男活婴,未复发。 5讨论 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个组 成部分,诊断和治疗具有特殊性,是妇科兼有外科肛肠症 状的病证。我们根据本病的特点,采用行气化瘀消症的治 疗原则,用药上内外结合。口服药物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 保留灌肠使药力直接作用于病之所在,达到局部治疗的目 的;用中药坐浴可以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靠皮肤粘 膜吸收,药力作用于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之部位,促进 万方数据 四 31I 中 医 Jottm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2001年第19卷第12期 V01.19,No.12,2001 养血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60例 457001中原油田职工总医院第十五分院高艳蕊 提要:采用养血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60例,平均服药42天,结果临床症状基本在3个月经 周期内改善。认为月经涩少,即使有小腹胀痛及色紫黑瘀块的征象,亦多属血虚,不宜用攻破之 药,应以养癸水、充经源为治本之道。 关键词:月经过少 中医治疗 养血调经汤 月经过少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多见于轻中年女性, 为妇科常见病症。笔者近年自拟养血调经汤加减治疗本病 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30例为20~26岁的未婚女性,30例为 29--35岁的已婚女性;月经量逐渐减少者50例,突然减 少者8例,发展为闭经者2例;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 为1年。临床表现: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薄, 或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 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腰脊酸软,头晕耳鸣,舌质淡, 苔薄白,脉沉细涩。 2治疗方法 本组60例均采用自拟养血调经汤加减治疗。基本方: 党参159,山药309,黄芪159,白茯苓159,川芎159,当 归lOg,白芍109,熟地209,炙甘草69。加减:脾虚食少 者加砂仁、陈皮以行气健脾;腰脊酸软,头晕耳鸣者,加 菟丝子、巴戟天、杜仲以补肾强腰;经色紫黑,有块者, 加刘寄奴、净苏木以破血化瘀。每131剂,水煎,分两次 温服。月经期第二天开始服至经前一天停止。27天为l疗 程,连服2个疗程。 3治疗结果 50例痊愈(月经量由点滴增至4天,色鲜红),占 83.33%;8例有效(经期由l天增至3天),占13.33%; 2例因先天不足,嗜好生冷而无效(症状无改善),占 3.33%。平均服药42天。总有效率为96.67%。 4典型病例 吴某,女,28I岁,已婚,2000年3月16日就诊。自 述:婚后2年未孕,近几月经量逐渐减少,近二个月,经 期明显缩短,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有时头晕眼花,心悸 怔忡,面色萎黄,食少腹胀,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B超示:子宫及附件均未见异常。辨证属脾气下陷,心脾 两虚。治拟补益心脾,升阳举陷,养血调经。方用自拟养 血调经汤,重用黄芪至309,土炒当归至159,加砂仁lOg, 陈皮lOg,柴胡49。如法治疗2个疗程后,诸症消失,经 量明显增加。半年后随访,病未再发,且已怀孕。 5体会 本病主要与脾肾有关。多由化源不足,血海亏虚;或 因肾精亏损,精血衰少,血海不盈;或痰湿阻滞,经脉壅 阻,血不畅行,发为本病。自拟基本方中,参、芪、苓、 草、山药,益气健脾,以补气血生化之源,使血海逐渐充 盈;芎、归、芍、熟地,填经补血、和血,益盈冲脉。加 菟丝子、巴戟天、杜仲补肾强腰,刘寄奴、净苏木破血行 瘀,切中脾肾同虚,兼有湿痰、瘀血之病机。诸药合用, 先后天共补,精、血、气充足,则经自复常。笔者临证体 会到:本病应从经血色、质及有无腹痛以辨虚实。一般以 色淡、质清,腹无胀痛反空坠者为虚;色紫黑暗夹血块, 绞痛拒按者为瘀血;色淡红,质粘腻如痰者为痰湿。经量 逐渐减少者属虚,骤然减少者多属实。治法重在养血通经。 因本病虚多实少,临证时即使是瘀滞亦多属气血有伤,慎 不可妄投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月经过少, 常见后期,并可发展为闭经,临证用药不可不知。 (收稿日期2001—07—27) 结块的消散。如此内外治相结合,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三管齐下,疗效综合。方药组成中:木香、香附子温经理 气;川楝子、青皮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三棱、川芎、莪 术、桃仁、当归、赤芍、丹皮、山甲、鳖甲行气破血、软 坚散结、活瘀消肿;三七粉、元胡活瘀止血,行气止痛; 共同达到疏肝解郁、行气散瘀、破血消症、止血止痛的功 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药组成中化瘀类药物具抗炎、 镇痛、镇静、抗肿瘤等作用,能改善血流变性,抗血小板 凝聚,调节内分泌功能;行气类药物有缓解痉挛、减轻疼 痛、改善血液循环之作用。综合用药,药证契合,故获佳 效。 (收稿日期2001—07—23) 万方数据 内外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 作者: 刘洪波, 肖跃红 作者单位: 473061,河南南阳中医药学校 刊名: 四川中医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001,19(12) 引用次数: 3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汪素卿.王惠珍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2) 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研究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展. 2.期刊论文 张莉莉.刘金星.ZHANG Li-li.LIU Jin-xing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近况 -甘肃中医 2007,20(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现状及研究动态,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与总结,分别 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副作用小且疗效肯定. 3.期刊论文 陈颖异.余晓晓.陈展.CHEN Ying-yi.YU Xiao-xiao.CHEN Zhan 子宫内膜异位症周期疗法——中医治疗 临床体会 -中医药学报2008,36(3) 中医的周期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显著疗效.周期疗法是以活血祛瘀为核心,按照月经周期气血盈亏状态,顺应调治,周期用药,经前期用药"专与猛 ",经期用药"稳与度",经后期用药"疏与养",经间期用药"补与破",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证明. 4.学位论文 徐彩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 2009 研究目的:评价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研究方法:收集自2001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门诊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患者78例,采 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版),根据中医辩证论治,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体征评分、 CA125及B超情况。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 1.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总有效率为71.79%,对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合并型子宫内膜 异位症的有效率分别达82.93%、77.78%、57.14%、42.86%。 2.中医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痛经症状、痛经程度、痛经持续时间改善比分别为55.04%、61.31%、69.05%(P<0.01)。 3.中医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月经情况在治疗期间改善不明显(P>0.05)。 4.中医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慢性盆腔痛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改善比可达65.06%(P<0.01);对慢性盆腔痛体征也有一定程 度改善,改善比达36.04%(P<0.05)。 5.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能降调CA125值,有效率可达73.00%。 6.中医治疗能有效缩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盆腔包块,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增大体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总有效率达78.38%。 结论:中医治疗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症状,能降低CA125值,改善B超阳性指标,明确中医中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 子宫腺肌症的作用。 5.期刊论文 毕蓉蓉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1) 对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79.16%(38/48),受孕率为69.23%(9/13),痛经缓解率为76%(19/25)。 6.会议论文 陈芊.孙云松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中医治疗思路初探 2007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异位症,当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称子宫腺肌症,二者可合并存在。 子宫内异位症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居多;子宫腺肌症多发于30-50岁经产妇。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在祖国医学典籍中没有对应的确切病名。笔者在数年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发现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治 疗,中医药具有独特的功效,不仅能缓解症状,对于轻症患者还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应大力发扬。现就工作和学习中的一点心得,呈于世人,以供探求 。 7.期刊论文 陈芊.邰国香.赵淑荣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中医治疗思路初探 -光明中医2007,22(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瘀血内停是发病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乃治疗的基本法则,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但处于不同生理阶段的患者有不同的 ,因此治疗原则上应有差异,方能体现中医用药因人而宜、个性化的优势. 8.学位论文 张飞宇 朱南孙名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律及疗效评价研究 2009 目的:客观总结和挖掘朱南孙名中医治疗内异症的诊治规律,探讨数据挖掘方法用于名中医经验传承的可行性。反映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水平。
   方法:将传统经验传承研究与方剂智能分析程序的数据挖掘研究相结合,客观分析朱南孙名中医治疗内异症的辨证论治规律。采用集对分析对部分临床 表现及各自中医证型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朱南孙名中医治疗内异症时从整体辩证出发,注重主观症状、月经情况及舌苔脉象。主要证型有瘀阻气滞、肝旺瘀阻(肾虚)、湿热瘀结、肝肾阴 虚,治拟散瘀止痛、利气通滞、清利湿热、清肝益肾。使用方剂智能分析程序可总结其关注症状、主要药物。使用集对分析进行疗效评价显示:疼痛组别 、湿热瘀结型疼痛、肝旺瘀阻型盆腔包块治疗前后属于“同”的态势最强,疗效最佳。
   结论:朱南孙名中医治疗内异症,立法侧重清化、清利、清养。认为本病瘀阻气滞是基本病机,肝旺肾虚是重要病理基础,湿热内蕴是主要致病途径 ,瘀阻气滞-热瘀交结-肝肾阴虚是多数演化与转归过程。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集对分析可用于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方剂智能分析程序 可成为挖掘名医辨证论治规律的良好工具。传统研究与数据挖掘研究结合应用,为名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提供了新模式。 9.期刊论文 高奇丹.陈立怀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达10%~15%.EMT所引起的痛经、下腹痛、盆腔包块及性交痛等 ,严重地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不育症的主要病因之一.EMT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的痛经、症瘕、不孕等范畴.中 医药治疗本病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不育者的生育率.现就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概述如下. 10.期刊论文 黄文玲.金哲.HUANG Wen-ling.JIN Zhe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现状 -医学综述2009,15(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仅能缓解症状,但复发率高.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的文献,从病因病机及辨证 论治方面探讨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现状.目前认为,其病机之根本为血瘀,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则大法,以内服为主,多途径给药及多种疗法并用,疗效稳 定、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愈后不易复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引证文献(3条) 1.黄文玲.金哲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9(6) 2.李瑞刚 中医中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和地位[期刊论文]-天津药学 2007(4) 3.王铁枫 乌丹丸改良方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影响[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czy20011203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12日
/
本文档为【内外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