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1隐斜视

11隐斜视

2011-03-02 50页 ppt 7M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0930

暂无简介

举报
11隐斜视nullnull隐斜视和固视差异的检测 heterophoria & fixation disparitynull目 的 定性或定量分析隐斜视和双眼固视差异 了解被测眼的初始态眼位状况 了解屈光检查的球柱镜组合是否导致眼位异常 或改变初始态眼位状况的性质和程度 诱发戴镜后的疲劳症状 为屈光处方的修正和调整提供依据 null原 理 theory null隐斜视 ( heterophoria ) 定义 在融合机能的控制下 注视目标恰在双眼视轴的交点上 当融合机能受到干扰时,眼位出现偏斜nu...
11隐斜视
nullnull隐斜视和固视差异的检测 heterophoria & fixation disparitynull目 的 定性或定量分析隐斜视和双眼固视差异 了解被测眼的初始态眼位状况 了解屈光检查的球柱镜组合是否导致眼位异常 或改变初始态眼位状况的性质和程度 诱发戴镜后的疲劳症状 为屈光处方的修正和调整提供依据 null原 理 theory null隐斜视 ( heterophoria ) 定义 在融合机能的控制下 注视目标恰在双眼视轴的交点上 当融合机能受到干扰时,眼位出现偏斜null病 因 解剖因素 正常双眼的眶轴稍向外侧分开约25° 双眼必须轻度集合,抵消解剖上的外展 才能实现对远目标的双眼单视 这一集合量值的多寡常是隐斜视的主要致因 双眼外肌弹性的差异 双眼黄斑中心凹位置的差异 null眶轴与眼轴解剖位上的差异null调节因素 调节不协调引发的眼位异常称为动态性隐斜视 调节过度发生内隐斜 见于中度以上的远视未加光学矫正 早期老视或正视眼阅读时间过长和距离过近 调节不足发生外隐斜 见于近视未加光学矫正、屈光参差 null眼镜因素 矫正适度,一过性隐斜视 近视眼初戴镜 内隐斜 远视眼初戴镜 外隐斜 眼镜误矫,持续性隐斜视 近视过矫 内隐斜 近视欠矫 外隐斜 远视过矫 外隐斜 远视欠矫 内隐斜 null 眼镜因素导致的隐斜视 初戴眼镜 近视误矫 远视误矫 近视 远视 过矫 欠矫 过矫 欠矫 内隐斜 外隐斜 内隐斜 外隐斜 外隐斜 内隐斜 null 鉴别隐斜视是初戴镜的一过性反应还是焦量误矫 建议新配眼镜者,在持续戴镜4周后 戴着矫正眼镜进行隐斜视检查 若仍然有隐斜视,方可考虑适当调整眼镜的处方null神经支配因素 核下神经疾患引起非共同性隐斜视 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功能异常 使单侧眼外肌麻痹或痉挛,表现为双眼隐斜量不同 核上神经障碍引起共同性隐斜视 如年老、体弱、工作紧张,睡眠不足或酗酒嗜烟 多发生外隐斜 null分类概述 内隐斜 定义 双眼或单眼的眼位有向内侧偏斜的倾向 但被双眼融合机能所控制 因而不表现出来 null临床表现 轻症无症状 重症眼球有向鼻侧的牵拉感 视疲劳,可见球结膜充血 立体视觉功能较差 发展到融合机能破坏时,出现双眼复视 演化为内显斜视,症状缓解 null矫治原则 矫正屈光不正,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 远视焦量给足 近视则给予获得正常视力的最低光度 AC/A过强者,可在看近时加用正焦度镜片 斜视量<15者可用底向外的三棱镜 三棱镜可有效减轻症状,但不能治愈内隐斜 null外隐斜 定义 双眼或单眼的眼位有向外侧偏斜的倾向 但被双眼融合机能所控制 因而不表现出来 null临床表现 外隐斜刺激集合中枢 诱使内直肌及其协同肌张力增加 表现为近读时目标模糊 额部、眼球后部疼痛,恶心,上睑沉重 近读时间过长发生调节痉挛 演化为外显斜视,发生双眼复视,症状缓解 null矫治原则 矫正屈光不正,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 远视焦量尽量低矫,近视光度给足 集合训练,即将目标向双眼逐步移近,尽量克服复视 采用双眼等量的底向外的三棱镜 逐步递增加量,尽量克服复视,锻炼内直肌 null <15岁的患者不考虑采用三棱镜矫正 因三棱镜的替代可使内直肌发育不良 使外隐斜进一步加重 >15岁的患者 斜视量<20△ 采用1/2隐斜视量底向内的三棱镜,分至双眼镜片 用于减轻症状 null垂直性隐斜 定义 双眼视轴有高低差异的倾向 但被双眼融合机能所控制 因而不表现出来 null分类 垂直性隐斜又可分为上隐斜和下隐斜 确定注视眼后 另一眼的眼位高于注视眼称为上隐斜 另一眼的眼位低于注视眼称为下隐斜null临床表现 垂直隐斜因眼位异常的程度较小,常不被发现 有45%的水平隐斜合并发生垂直隐斜 人眼的垂直向融合力小,易于发生症状 3△ 以上的垂直性隐斜即可产生症状 表现为普遍性头痛,恶心null 1△ 斜视可将1m处的目标偏离1cm 视远时:5m偏离5cm,患眼被迫抑制 看近时:33cm偏离0.33cm 为双眼单视而努力融合,则易产生症状 闭上一眼目标立即清晰 典型主诉为用单眼比用双眼省力 null 通常垂直隐斜无复视 因可取代偿性头位, 头向上斜方倾,眉上挑,患侧见抬头纹右上左下隐斜头向右倾 左上右下隐斜头向左倾 垂直隐斜的性质与强迫头位方向的关系null矫治原则 矫正屈光不正,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 斜视量<10△ 三棱镜矫治效果较好 总量三棱镜度分到双眼镜片上 上隐斜三棱镜底向下 下隐斜三棱镜底向上 远近斜视量不同时,可采用双焦棱镜矫正null旋转隐斜 定义 双眼有围绕矢状轴旋转程度不同的倾向 但被双眼融合机能所控制 因而表现不出来 null分类 按临床表现 分为正、负(或内、外)旋转隐斜 正旋转隐斜或外旋转隐斜 角膜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颞侧转 负旋转隐斜或内旋转隐斜 角膜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鼻侧转 null旋转隐斜的临床表现分类null 按病因 分为光学性旋转隐斜或特发性旋转隐斜 光学性旋转隐斜 为斜向散光或圆柱透镜酿成 视网膜上的水平和垂直线条 有向散光主子午线方位倾斜的倾向 例如,在正常右眼前放置 +2.00120 柱镜 即可诱发旋转隐斜null 特发性旋转隐斜 眼外肌的亢进或麻痹 肌上点位置异常 球筋膜或遏制韧带解剖结构异常 或原因不明的神经支配因素null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和眩晕 注视目标倾斜 被迫取代偿头位以减轻症状 头向与眼球旋转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右眼正旋转性隐斜,头向左倾 右眼负旋转性隐斜,头向右倾 null 旋转隐斜的性质与强迫头位方向的关系null矫治原则 矫正屈光不正 适当调整斜向柱镜的轴向和焦量 减轻眼镜因素导致的光学性旋转隐斜 特发性旋转性隐斜无有效的矫治方法 三棱镜矫正患眼合并的垂直隐斜有望减轻症状 null不等隐斜 双眼的隐斜视量不等 多向隐斜 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斜视null 固视差异 ( fixation disparity) 定义 因单侧眼位偏斜倾向 或双眼不对称的眼位偏斜倾向 在双眼单视的情况下 固视目标的象在双眼视网膜上不能精确对应null病 因 双眼注视同一固视点 固视点的象在双眼视网膜上的位置本应精确对应 双眼从视网膜分别获得的信息 才能被中枢理解为单一的目标 null 事实上固视点周边的微距目标向双眼投射时 视角差异导致的视网膜上影象位置的微量差异 因解剖上的视生理因素 和理解上的视心理因素并不产生复视 仍能形成双眼单视 该现象称为零视差现象null 由于零视差的作用 双视轴物端的固视点周边形成双眼单视区 双视轴像端的视网膜一定范围内形成对应圈 称为Panum氏区 当固视目标的象落在双眼的对应圈内 就可以形成双眼单视 null左眼固视目标象与右眼对应圈(Panum’区)可形成双眼单视null 若单眼有眼位偏斜的倾向 在融合机能的控制下 患眼最大限度以对应区边缘与健眼固视目标相对应 在不影响双眼单视的情况下 尽量满足隐斜视眼的眼位偏斜倾向 null 被测者感觉到患侧眼的周边影象 偏离中心的固视象像 这种现象称为双眼固视差异 固视差异是通过对双眼融合量值的调节来实现的null分类概述 正固视差异 为了维持双眼单视,患眼取微量集合过度 表现为内斜视 又称为集合性固视差异 null负固视差异 为了维持双眼单视,患眼取微量集合不足 表现为外斜视 又称为散开性固视差异 null垂直性固视差异 为了维持双眼单视 患眼取微度上斜视或下斜视 又分为上固视差异或下固视差异null综合验光仪的隐斜视 和固视差异的检测方法Testing of heterophoria & fixation disparity by phoropternull马氏杆透镜结合旋转式棱镜检测 maddox nod and Risley prism test 马氏杆透镜 背面为平面,前面为平行排列条状等面三棱镜 透过马氏杆透镜观察点光源 由于三棱镜使光线单向传递性折射 点光源形成与三棱镜排列轴向相垂直的亮线 null透过水平马氏杆透镜看到的点光源为一条纵向的亮线null水平隐斜视的测定 右侧内置辅镜备有水平向红色马氏杆透镜RMH 左侧内置辅镜备有水平向无色马氏杆透镜WMH 均可用于测定水平隐斜视 通常右侧选用水平向红色马氏杆透镜 左视孔置旋转式棱镜,将0位调整到垂直向 选择点光源投影视标null右侧视孔置水平向 红色马氏杆透镜左测视孔置旋转式棱镜外置辅镜, 将0位调整到垂直向null 被测者右眼应看见红色纵向亮线 左眼应看到白色点光源 双眼看到的视标虽然形态不同 但因是发自同一个光源,仍有融合的倾向 故在检测前先用遮盖板先将右眼遮盖3”~ 5” 移去遮盖后迅即问红色纵向亮线与点光源是否重合null左眼看到白色点光源 右眼见红色纵向亮线 null 若双眼所见的视标重合 证实被测眼没有水平向隐斜视 双眼所见的视标不重合 证实被测者有水平向隐斜视null双侧视标重合,被测眼没有水平向隐斜视null 若右眼看到的红色纵向亮线在右 左眼看到的白色点光源在左 双眼显示同侧性复视 由于被测者感觉到的影象经过空间反向投射 恰与视网膜所成的象位置颠倒 故此时右眼的目标象在视网膜黄斑左侧 左眼的目标象在视网膜黄斑右侧 证实被测双眼为内隐斜视null内隐斜,黄斑内侧的目标象经过空间反向投射被测者感觉在外侧null 若右眼看到的红色纵向亮线在左 左眼看到的白色点光源在右 双眼显示交叉性复视 则右眼的目标象在视网膜黄斑右侧 左眼的目标象在视网膜黄斑左侧 证实被测双眼为外隐斜视null外隐斜,黄斑外侧的目标象经过空间反向投射被测者感觉在内侧null检测结果的规律可为: 影不交叉眼交叉,眼不交叉影交叉null 当诊为内隐斜视时 将左侧旋转式棱镜底向游标以0.5△为梯度向外侧转动 被测者可见点光源逐渐向红色纵向亮线移动 直至点光源与红色纵向亮线重合 读出旋转式棱镜的所转动的量值 为被测眼内隐斜的斜视角度 null同侧性复视,旋转棱镜诊为2.5△内隐斜null 当诊为外隐斜时 将左眼旋转式棱镜底向游标以0.5△为梯度向内侧转动 测定被测眼外隐斜的斜视角度null交叉性复视,旋转棱镜诊为4.5△外隐斜null 在决定三棱镜底向时 应分析左眼看到的点光源位置偏移的方向 将三棱镜的底向转向点光源所偏移的方向 因此三棱镜底向调整的规律可总结为: 底向跟着影象跑 null垂直隐斜的测定 右侧内置辅镜备有垂直向红色马氏杆透镜RMV 左侧内置辅镜备有垂直向无色马氏杆透镜WMV 均可检测垂直向隐斜视 通常将右侧内置辅镜调整为垂直向红色马氏杆透镜 左眼复盖旋转式棱镜 将0 位调整到水平向null 检测方法同水平向隐斜 若红色水平亮线在上,白色点光源在下 诊为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将旋转式棱镜的底向游标向下调整 若红色水平亮线在下,白色点光源在上 诊为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将旋转式棱镜的底向游标向上调整 null亮线在上,旋转棱镜诊为2.5△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null亮线在下,旋转棱镜诊为1.5△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null左侧无色马氏杆透镜的检测 左侧内置无色水平马氏杆透镜 检测方法同于右侧红色马氏杆透镜 检测结果的分析也同于右侧红色马氏杆透镜 不同眼别马氏杆检测并不能分辨双眼隐斜视量的差异 若双侧马氏杆透镜的检测结果有轻度差异 可能是操作上的误差所致 null 若多次复检两者差异稳定不变 可能右眼有一定量的非黄斑注视 右眼放置红色马氏杆时 只有黄斑区的锥体视细胞才能对红色的亮线感光 当左眼放置无色马氏杆时 右眼改为注视白色点光源时 则右眼可采用假性黄斑固视null十字环形视标检测 cross ring test 隐斜视的定性检测 十字环形视标外周为绿色双环形视标 中心为红色十字形视标 检测时右眼戴红色内置辅镜 左眼戴绿色内置辅镜 戴镜后右眼只看到红色十字形视标 左眼只看到绿色双环形视标 null不戴内置辅镜 所见视标右眼戴红色内 置辅镜后所见左眼戴绿色内 置辅镜后所见null 双眼分视后,融合受到充分的干扰 若被测者看到红色十字位于绿色双环的中心 证实被测眼没有隐斜视双眼位正常null 被测者诉红色十字视标在右,绿色环形视标在左 双眼呈同侧性复视,诊为内隐斜视 若红色十字视标在左,绿色环形视标在右 双眼呈交叉性复视,诊为外隐斜视 内隐斜 外隐斜null 若红色十字视标在上,绿色环形视标在下 诊为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若红色十字视标在下,绿色环形视标在上 诊为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null隐斜视的定量检测 以内隐斜为例 十字视标交叉点与绿色外环右缘相交 为3△内隐斜 十字视标交叉点与绿色内环右缘相交 为2△内隐斜 十字视标右端触及绿色内环右缘 为1△内隐斜 外隐斜及垂直隐斜定量分析可参照内隐斜的方法定量null 内隐斜3△ 内隐斜2△ 内隐斜1△null偏振十字视标检测 polarized cross test 隐斜视的定性检测 偏振十字视标为中心区断离的十字形线条视标 检测时右眼戴135º内置偏振滤镜 左眼戴45º内置偏振滤镜 戴镜后右眼只能看到中心断离的纵线视标 左眼只能看到中心断离的横线视标null不戴内置辅镜 所见视标右眼戴135º偏振 滤镜后所见左眼戴45º偏振 滤镜后所见null 双眼分视后,融合受到充分的干扰 若十字形线条上下左右对称,断离区位于十字形中心 证实被测眼没有隐斜视双眼位正常null若垂直线条向右偏移 诊为内隐斜 若垂直线条向左偏移 诊为外隐斜 若水平线条向上偏移 诊为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若水平线条向下偏移 诊为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内隐斜 外隐斜右上隐斜或 右下隐斜或 左下隐斜 左上隐斜null 若水平线条向下偏移同时垂直线条向右偏移 称为右下十字形 诊为内隐斜合并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若水平线条向下偏移同时垂直线条向左偏移 称为左下十字形 诊为外隐斜合并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null内隐斜合并右下 隐斜或左上隐斜外隐斜合并右下 隐斜或左上隐斜null 若水平线条向上偏移同时垂直线条向右偏移 称为右上十字 诊为内隐斜合并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若水平线条向上偏移同时垂直线条向左偏移 称为左上十字 诊为外隐斜合并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null内隐斜合并右上 隐斜或左下隐斜外隐斜合并右上 隐斜或左下隐斜null 若垂直线条暗淡,诊为右眼黄斑抑制 若水平线条暗淡,诊为左眼黄斑抑制 右眼黄斑抑制 左眼黄斑抑制null隐斜视的定量检测 若被测双眼为单纯性的水平隐斜或垂直隐斜 将旋转式外置棱镜移放于左眼视孔前 (也可移放于右眼视孔前) 测定水平隐斜视,将棱镜的0位放置于垂直向 null 定性诊为内隐斜 将棱镜底向游标以0.5△为梯度向外侧转动 直至左眼看到的横线向右移到视标中心位置 三棱镜底向游标所指向的三棱镜度为内隐斜量值 定性诊为外隐斜 将棱镜的底向游标以0.5△为梯度向内侧转动 测定方法同内隐斜 null测定水平隐斜,旋转棱镜0位置垂直向,本例测得内隐斜6.5△null 测定垂直隐斜视时 将棱镜的0位放置于水平向 定性诊为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将棱镜的底向游标以0.5△为梯度向上方转动 直至左眼看到的横线向下移到中心位置 三棱镜底向游标所指向的三棱镜度 为被测眼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的量值 null 定性诊为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将棱镜的底向游标以0.5△为梯度向下方转动 测定方法同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null测定垂直隐斜,旋转棱镜0 位置水平向 本例测得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4△null 若被测眼为水平隐斜合并垂直隐斜的混合隐斜视 可将旋转式棱镜分别放置于右眼和左眼的视孔前 右侧旋转棱镜的0位放置于水平向 用于测定垂直向隐斜 左侧旋转棱镜的0位放置于垂直向 用于测定水平向隐斜 测定方法同单纯性隐斜视null测定水平和垂直混合隐斜,右侧旋转棱镜0位置水平向,左侧旋转棱镜0位置垂直向,本例测得内隐斜3.5△ ,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2.5△null采用光学透镜的移心棱镜矫正隐斜视 隐斜视矫治原则 首先应考虑配戴焦量适度的矫正眼镜 对于隐斜视程度较轻者可辅以棱镜矫正 不同性质隐斜视棱镜的矫正原则也不相同 垂直隐斜<10△均应采用棱镜矫正 内隐斜<15△采用棱镜治疗亦可显著缓解症状null 外隐斜则因三棱镜的代偿促使双眼集合功能发育障碍 对15岁以下的患者慎用 >15岁,若<20△可考虑使用半量三棱镜进行矫正 采用三棱镜进行隐斜视矫正时 除明确诊断为单眼隐斜视者 通常将三棱镜的矫正量分至双眼的矫正镜片 null移心棱镜概述 采用三棱镜矫治隐斜视 并非一定要在原眼镜透镜上另加三棱镜 也可以通过移动眼镜透镜的光学中心 使视线通过眼镜透镜光学中心以外的位置 利用光学透镜周边部的棱镜效应对隐斜视进行矫正null 设眼镜透镜的光学中心为原点O 移心后视线所通过的视线点为P 移心距离 OP表征原点O移动的方向和位移量(以cm为单位) 移心棱镜量 是指移心后视线点P所显示的棱镜底向和棱镜度 移心距离的符号和移心棱镜的底向符号规定如下null 移心距离的符号法则 设坐标系以光学中心O为原点 O点向内侧水平移心的距离x 为正值 O点向外侧水平移心的距离x 为负值 O点向上方垂直移心的距离y 为正值 O点向下方垂直移心的距离y 为负值null透镜移心距离的符号法则OOnull 移心棱镜的底向符号法则 设H 代表水平底向棱镜,V 代表垂直底向棱镜 基底向外的棱镜量H 为正值 基底向内的棱镜量H 为负值 基底向下的棱镜量V 为正值 基底向上的棱镜量V 为负值null移心棱镜的底向符号法则null单纯性球性眼镜透镜移心棱镜的制作 若被测者原矫正眼镜为单纯性球性透镜 制作移心棱镜的计算方法如下 x=-H/S y=-V/S 式中 x 和 y 为透镜的移心距离(cm) H 和V 为预计制作的棱镜度 S 为原眼镜透镜的焦度null例1 处方: 右:-4.25 左:-4.75 移心棱镜量:测得外隐斜为16△,拟采用半量底向内 的三棱镜分至双侧眼镜透镜。 已知:S1=-4.25 S2=-4.75 H=-4△ 求:双侧眼镜透镜的移心距离x1和x2 。 解: x1=-H/S1=4/-4.25=-0.94(cm) x2=-H/S2=4/-4.75=-0.84(cm) 答:右侧眼镜透镜O点向外侧移心 0.94cm, 左侧眼镜透镜的O点向外侧移心 0.84cm。 null例2 处方: 右:-6.50 左:-5.75 移心棱镜量:测得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为8△ , 拟采用移心三棱镜分至双侧眼镜透镜。 已知:S1=-6.50 S2=-5.75 V1=4△ V2=-4△ 求:双侧眼镜透镜的移心距离y1和y2。 解: y1=-V1/S1=-4/-6.50=0.62(cm) y2=-V2/S2=4/-5.75=-0.70(cm) 答:右侧眼镜透镜O点向上方移心 0.62cm 左侧眼镜透镜的O点向下方移心 0.70cm。 null球柱性复合性眼镜透镜移心棱镜的制作 若被测者原矫正眼镜为球柱性眼镜透镜 制作移心棱镜的计算方法如下 透镜的计算轴向法则 右侧透镜的计算轴向q 取180-原处方散光轴向 左侧透镜的计算轴向q 取原处方散光轴向 null透镜的计算轴向法则nullABD 三系数公式 A=S +C · sin 2q B=C · sinq · cosq D=S +C · cos2q 式中 S 为透镜的球镜顶焦度 C 为透镜的柱镜顶焦度 q 为计算轴向 null 移心距离的计算公式null例3 处方:右:+2.00+1.00×60 左:+1.00+1.50×120 移心棱镜量:测得内隐斜10△ ,拟采用底向外的 三棱镜分至双侧眼镜透镜。 已知:S1=2.00 C1=1.00 q 1=(180-60)=120 S2=1.00 C2=1.50 q 2=120 H=5△ V=0 求:双侧眼镜透镜的移心距离X1和X2 。 null解:D1=S1+C1cos2q 1=2.00+1.00×cos2120=2.25 D2=S2+C2cos2q 2=1.00+1.50×cos2120=1.38 答:右侧眼镜透镜的O点向外侧移心1.88cm 左侧眼镜透镜的O点向外侧移心2.75cm。 null例4 处方:右:-3.25-1.50×70 左:-4.00-0.75×110 移心棱镜量:测得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4△ 合并外隐斜12△ ,拟采用三棱镜分至双侧 (外隐斜取半量三棱镜)。 已知:S1=-3.25 C1=-1.50 q 1=(180-70)=110 S2=-4.00 C2=-0.75 q 2=110 H =-3△ V1=2△ V2=-2△ 求:双侧透镜的移心距离x1、y1和x2、y2 。 null解:A1=S1+C1sin2q 1=(-3.25)+(-1.50)sin2110=-4.757 B1= C1sinq 1cosq 1=(-1.50)sin110cos110=0.482 D1=S1+C1cos2q 1=(-3.25)+(-1.50)cos2110=-3.425 nullA2=S2+C2sin2q 2=(-4.00)+(-0.75)sin2110=-4.662 B2= C2sinq 2cosq 2=(-0.75)sin110cos110=0.251 D2=S2+C2cos2q 2=(-4.00)+(-0.75)cos2110=-4.088答:右侧眼镜透镜的O点向外侧移心0.603cm,向上方移心 0.523cm;左侧眼镜透镜的O点向外侧移心0.672cm, 向下方移心0.530cm。null十字固视视标检测 reticle fixation test 视标中心有一小固视环 外周有四条呈十字形对称正交的短线 检测时右眼戴135°内置偏振滤镜 左眼戴45°内置偏振滤镜 右眼单独注视可见上方、右侧短线和中心固视环 左眼单独注视可见下方、左侧短线和中心固视环null不戴内置辅镜所见视标右眼戴135º偏振滤镜后所见左眼戴45º偏振滤镜后所见null 十字环形视标检测和偏振十字视标的检测 对双眼的融合全部干扰 用于测试隐斜视的性质的量值 但不能分辨隐斜视眼的眼别 十字固视视标检测时,保留双眼的中心融合 双眼同时注视时,融合机能迫使双眼黄斑区影象重合null 双眼周边分视后,隐斜视眼仍有影象偏移的倾向 为了维持中心区固视环影象的双眼单视 隐斜视眼以黄斑区对应圈的外周部 来满足与对侧眼影象的融合 故隐斜视眼周边视网膜所看到的短线 可适量偏离中心固视点形成固视差异 固视差异现象提示了隐斜视眼的眼别 用三棱镜进行矫正时,可将更多的矫正量分配到患眼 null 被测者诉十字形各方位线条对称正交 证实被测者没有双眼固视差异 双眼无固视差异null 若上方和右侧的短线向右偏移 诊为右正固视差异,右眼内隐斜 若上方和右侧的短线向左偏移 诊为右负固视差异,右眼外隐斜 右眼正固视差异右眼负固视差异null 若上方和右侧的短线向下移 诊为右上固视差异,右眼上隐斜 若上方和右侧的短线向上移 诊为右下固视差异,右眼下隐斜 右眼上固视差异右眼下固视差异null 若上方和右侧的短线亮度暗淡 诊为右眼视网膜周边抑制 左眼固视差异和视网膜周边抑制的辨认方法同右眼右眼视网膜周边抑制null 若双眼有程度较重的共同性隐斜视 视标中心的固视点并不足以形成双眼融合 周边视标的分视促使双眼停留在偏斜眼位上 双眼分别看到的中心固视点分离为双象 诊断方法同于偏振十字视标 null程度较重的共同性内斜视程度较重的共同性外斜视null钟形视标检测 clock chart test 视标中心有一小固视环,外周有一大固视环 小固视环伸出呈十字形对称正交的指针 大固视环内缘3、6、9、12点钟处有若干刻度 每刻度小格间隔5° 检测时右眼戴135º内置偏振滤镜 左眼戴45º内置偏振滤镜null 戴偏振滤镜后 右眼单独可见十字形指针、中心固视环和周边固视环 左眼单独可见周边刻度、中心固视环和周边固视环 钟形视标检测保留被测双眼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 仅干扰双眼视网膜旁中心区域的融合null不戴内置辅镜所见视标右眼戴135º偏振滤镜后所见左眼戴45º偏振滤镜后所见null 双眼同时注视时 融合机能迫使双眼中心和周边的影象对应重合 锁定了双眼影象在水平轴和垂直轴的对应位置 由于中心固视环和周边固视环均为正圆 故无任何参照特征 在双眼视网膜旁中心区分视后 仍然可以发生沿矢状轴向的旋转性眼位偏斜 null 十字形指针视标与周边刻度视标中心刻度线恰好对齐 诊为无旋转性隐斜双眼无旋转隐斜视null 若十字形指针视标不相垂直 诊为右眼光学性旋转隐斜 若周边刻度不相对称 诊为左眼光学性旋转隐斜右眼光学性旋转隐斜左眼光学性旋转隐斜null 若十字指针呈顺时针旋转偏移 诊为右眼负旋转隐斜 若十字指针呈逆时针旋转偏移 诊为右眼正旋转隐斜 右眼特发性负旋转隐斜右眼特发性负正旋转隐斜null 若周边刻度顺时针旋转偏移 诊为左眼正旋转隐斜 若周边刻度逆时针旋转偏移 诊为左眼负旋转隐斜 左眼特发性正旋转隐斜左眼特发性负旋转隐斜null 钟形视标检测同时用于对旋转性隐斜的定量分析 十字指针与周边刻度每错位1小格为5° 被测者可耐受2.5° 的旋转性隐斜 即错位半小格,超过2.5° 则诱发临床症状null操 作 步 骤 operating steps null马氏杆透镜结合旋转式棱镜检测 1.双眼基础状态为裸眼或验光球柱镜试片组合 2.右侧视孔内置水平红色马氏杆RMH 左侧视孔内置辅镜调整为O或O 3.左侧视孔外置旋转式棱镜,0位调整到垂直向 4.开启点光源马氏杆检测投影视标null5.嘱被测者辨认双眼所看到的视标 确认右眼看到纵向红色亮线,左眼看到白色点视标 6.用遮盖板遮盖右侧视孔3”-5” 7.移去遮盖板,询问纵向红色亮线与点视标是否重合 8.若二者分离则诊为双眼水平隐斜 9.调整左侧的旋转棱镜,直到二者重合 记录调整后旋转棱镜的底向和量值null10.右侧视孔内置垂直红色马氏杆透镜RMV 11.左侧视孔外置旋转棱镜,0位调整到水平向 12.嘱辨认双眼所看到的视标 确认右眼看到横向红色亮线,左眼看到白色点视标 13.用遮盖板遮盖右侧视孔3”-5” 14.移去遮盖板,若二者分离则诊为双眼垂直隐斜,15.调整左侧旋转棱镜,直至二者重合 记录旋转棱镜的底向和量值null16.马氏杆透镜检测隐斜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见表1 表1 图形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亮线在点视标右侧 内隐斜 旋转棱镜底向外侧转动 亮线在点视标左侧 外隐斜 旋转棱镜底向内侧转动 亮线在点视标上方 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旋转棱镜底向下方转动 亮线在点视标下方 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旋转棱镜底向上方转动 null十字环形视标检测 1.双眼基础状态为裸眼或投放验光球柱镜试片组合 2.右侧视孔内置红色滤光透镜RL 左侧视孔内置绿色滤色透镜GL 3.开启十字环形投影视标 4.若十字视标偏离环形视标的中心位置则诊为隐斜视 null5.十字环形视标检测隐斜视的定性分析方法见表2 表2 图形 定性分析 十字视标右偏 内隐斜 十字视标左偏 外隐斜 十字视标上偏 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十字视标下偏 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null6.十字环形视标检测隐斜视的定量分析方法见表3 表3 图形 定量分析 十字视标中点与环形视标外环相交 隐斜3△ 十字视标中点与环形视标内环相交 隐斜2△ 十字视标端点与环形视标内环相交 隐斜1△ null偏振十字视标检测 1.双眼基础状态为裸眼或投放验光球柱镜试片组合 2.右侧视孔内置135°、左侧视孔内置45°偏振滤镜 3.开启偏振十字投影视标 4.嘱被测者注视双眼所看到的视标 5.若垂直线条与水平线条的交叉点不在 十字形视标的中心诊为隐斜视null6.若垂直线条向左右偏移 将外置旋转棱镜置于左侧视孔,0位调整到垂直位 7.调整旋转棱镜,直至垂直线条移到中心位置 记录旋转棱镜的底向和量值,为患眼水平向隐斜量 8.若水平线条向上下偏移 将外置旋转棱镜置于左侧视孔,0位调整到水平位 9.调整旋转棱镜,直至水平线条移到中心位置 记录旋转棱镜的底向和量值,为患眼垂直向隐斜量null10.若垂直线条向左右偏移的同时水平线条向上下偏移 将外置旋转棱镜置于双侧视孔 右侧0位调整到水平位,左侧0位调整到垂直位 11.调整旋转棱镜,直至水平和垂直线条移到中心位置 记录旋转棱镜的底向和量值 为患眼水平向隐斜量合并垂直向隐斜量 12.若垂直或水平线条暗淡,诊为右眼或左眼黄斑抑制null13. 偏振十字视标检测单纯隐斜视的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见表4 表4 图形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垂直线条右偏 内隐斜 左侧旋转棱镜底向外侧转动 垂直线条左偏 外隐斜 左侧旋转棱镜底向内侧转动 水平线条上偏 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左侧旋转棱镜底向上方转动 水平线条下偏 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左侧旋转棱镜底向下方转动null14. 偏振十字视标检测混合隐斜视的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见表5 表5 图形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右下十字 内隐斜合并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左棱镜向外侧转,右棱镜向上转 左下十字 外隐斜合并右下隐斜或左上隐斜 左棱镜向内侧转,右棱镜向上转 右上十字 内隐斜合并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左棱镜向外侧转,右棱镜向下转 左上十字 外隐斜合并右上隐斜或左下隐斜 左棱镜向内侧转,右棱镜向下转 null15. 偏振十字视标检测黄斑抑制的定性分析方法见表6 表6 图形 定性分析 垂直线条暗淡 右眼黄斑抑制 水平线条暗淡 左眼黄斑抑制 null十字固视视标检测 1.双眼基础状态为裸眼或投放验光球柱镜试片组合 2.右侧视孔内置135°、左侧视孔内置45°偏振滤镜 3.开启十字固视投影视标 4.嘱被测者注视双眼所看到的视标 5.若4方位线条距中心固视环距离不等诊为固视差异 6.若部分线条暗淡,诊为视网膜周边抑制null7.十字固视视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见表7 图形 诊断 上方、右侧线条右偏 右正固视差异,右内隐斜 上方、右侧线条左偏 右负固视差异,右外隐斜 上方、右侧线条下偏 右上固视差异,右上隐斜 上方、右侧线条上偏 右下固视差异,右下隐斜 下方、左侧线条左偏 左正固视差异,左内隐斜 下方、左侧线条右偏 左负固视差异,左外隐斜 下方、左侧线条下偏 左上固视差异,左上隐斜 下方、左侧线条上偏 左下固视差异,左下隐斜 上方、右侧线条暗淡 右周边视网膜抑制 下方、左侧线条暗淡 左周边视网膜抑制 null钟形视标检测 1.双眼基础状态为裸眼或投放验光球柱镜试片组合 2.右侧视孔内置135°偏振滤镜 左侧视孔内置45°偏振滤镜 3.开启钟形投影视标 4.嘱被测者注视双眼所看到的视标 5.若十字形指针视标与周边刻度视标的中心刻度线 不能对齐,诊为旋转性隐斜 6.十字形指针与周边刻度每错位1小格诊为5° null7.钟形视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见表8 图形 诊断 十字形指针不相垂直 右眼光学性旋转隐斜 周边刻度不相对称 左眼光学性旋转隐斜 十字形指针顺时针旋转偏移 右眼负旋转性隐斜 十字形指针逆时针旋转偏移 右眼正旋转性隐斜 周边刻度顺时针旋转偏移 左眼正旋转性隐斜 周边刻度逆时针旋转偏移 左眼负旋转性隐斜
/
本文档为【11隐斜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