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2011-03-04 4页 pdf 355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134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中国临床康复筹8卷第2D期2004.07.15出版 chi心e如u啪z0,clf血c讲船^d6订妇如n,J¨矗』520叫bL8舳.2D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域 王拥军,施杞,周重建,刘梅,周泉,胡志俊 4077 ·讲座· 王拥军,施杞,周重建,刘梅,周泉,胡志俊,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 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200032 王拥军☆,男,1965年生,汉族,200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博士,美 国Roche8ter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脊柱病学,中医痹证、组织损伤修 复学的研究。 yiw∞988@...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中国临床康复筹8卷第2D期2004.07.15出版 chi心e如u啪z0,clf血c讲船^d6订妇如n,J¨矗』520叫bL8舳.2D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域 王拥军,施杞,周重建,刘梅,周泉,胡志俊 4077 ·讲座· 王拥军,施杞,周重建,刘梅,周泉,胡志俊,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 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200032 王拥军☆,男,1965年生,汉族,200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博士,美 国Roche8ter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脊柱病学,中医痹证、组织损伤修 复学的研究。 yiw∞988@hotmail.com 电话:+86.21—542323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330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9970917),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3JCl4067)} 中圈分类号:R68l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926(2004)20—4077—02 收稿日期:2003—12一19修回日期:2004—05一06(03/G) 摘要:阐述中医学对颈椎病的病因、症候、治疗、发病机制、预防等方面 的观点,认识到颈椎病发病机制与痹证、气血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有 着密切的关系,说明在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外因是致病的条件,内因 是致病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主题词:颈椎病,中医学 WangYJ. ShiQ. ZhOua. LiuM. ZhouQ. Hu列C0mprehens.ononceⅣical spondylosis什omviewoffraditionaIChine∞medicinezJlo“gg啪厶w^∽增‰耐‘ 2004:8【20):4077—8IChinol 王拥军,施杞,周重建.刘梅。周泉,胡志俊.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lJl.中国临 床康复,2004。8120l:4077—8 http://www.z异lckfcom/2004ItII/04—20zy/4077.pdf 本文重点 ·本文阐述了颈椎病与风寒湿痹证的关系,颈椎病与气血、阴阳的 关系,颈椎病与脏腑虚实的关系,颈椎病与脏腑虚实的关系。为 中医治疗颈椎痛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与颈椎病相应的描述, 散见于“痹证”、“项强”、“头痛”、“眩晕”、“颈筋急”、“颈肩痛”等 条目之下,这些疾病的论述与现代颈椎病的病因、症候描述较 为相似。文章从中医学中有关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痹证理论、气 血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方面进行归纳。 1颈椎病与风寒湿痹证的关系 1.1关于。痹。的含义有关痹的含义,《华佗中藏经》中注释为 “闭也”。郑玄在《易通注》解释为:“气不达为病”。故从其广义来 说,凡是一切闭阻不通的疾病,都可称为痹病。《素问·调经论》 说:“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日 虚”。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变异常似与“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 流”,“荣血泣”等有关。文献一般指人身筋骨皮肉挛痛、重着、酸 麻等病症为痹”“jo 1.2风寒湿与痹证中医学理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伤人 可致太阳经俞不利,营卫失和,从而出现颈项强硬等症状;寒为 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伤,气脉不通,不通则痛,表现为疼痛, 寒主收引,寒凝气滞,筋失所养,则可见肌肉挛缩;湿邪重着,其 性粘腻。 《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 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这段话明确指出 了痹证的病因是“风寒湿”。《诸病源候论》:“由体虚,腠理开,风 邪在于筋故也。邪客关机,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 背拘急也。”说明痹证的发生是由于体质虚弱,卫外不固,风寒 之邪侵入太阳经络而致。这是颈椎病早期的主要病机和表现。 《古今医鉴》:“病臂病为风寒湿所搏,有血虚作臂背痛,盖血不荣 筋故也,因湿臂痛,因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两手软痹”。 阐述了造成臂痛的三种病因,即风寒、血虚、和寒湿。《素问·至 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 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如结,如裂”。张景岳在《类 经图翼》“凡人肩冷臂痛者,每遇风寒,肩膀上多冷,或日需热手 抚摩,夜须多被拥盖,庶可支持”。强调了风寒湿对痹证的影响。 《素问·逆调论》:“骨痹,是人当挛节也。人之肉苛者,虽近 衣絮,犹留者也,是谓何疾?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 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 不相有,日死。”这是有关运动系统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感觉减 退的描述,与现代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十分类似,其中“肉苛”是 指肌肉麻木;“不仁”是指不知痛痒寒热;“不用”是指肢体运动障 碍;“肉如故”是指肌肉虽然完好,但已经不仁不用,人的意志不 能指挥它了。《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主 之”项背强几几就是风寒湿导致颈背部肌肉酸重的感觉。《张氏 医通》对颈肩痛则采用分而治之的:“肩背痛,背强,腰似拆, 项似拨,此足太阳经气不行也,羌活胜湿汤。湿热相搏,肩背沉 重而疼,当归拈痛汤。肩背一片冷痛,背旅疼痛,此有痰积也。有 因寒饮伏者,近效附子白术汤,或观对奕而致肩背痛等,补中 益气汤加羌防“。这是辨证治疗颈椎病最为详细的记载。 2颈椎病与气血、阴阳的关系 《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明·龚廷贤 在《寿世保元》总结说”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气血;所以 得全生命者,气与血也;血气者,人身之根本也”,血气不和,百病 乃变化而生。“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颈椎损 伤后,“血行失度,随损伤之处而停积”所以“时损痛也”;“积劳受 损,经脉之气不及贯串”,引起气虚血瘀,是劳损内伤本虚标实证 候的原因。瘀血阻脉,不通则痛;瘀血之不除,新血不可生,气虚 无援,血运不畅,荣养失职,引起了不荣则痛和肢麻等症状‰“。 《灵枢·百病始生》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 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行”。清· 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平昔操持,有劳无逸,阳气大泄”,清· 胡廷光《伤科汇纂》“无形之伤”,也指此类证患。《中藏经第十 九》:“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素问·上古天真 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正气虚弱,从而易感冒风、寒、湿等 邪。金·刘完素《伤寒直格论方》:“不因一时所伤而病,乃久以 渐积,脏腑变动,久衰而病者,是日因气变动也”。因过度的、长 期的劳力,积渐而使体质衰弱,元气损伤,为虚证。临证所见,亦 每以中老年患者为多。 对于气虚,《素问·至直要大论》有言:“不足补之”,临床常 用补气之法来治疗;血瘀应“瘀者行之”,所以我们要祛瘀以生 新。清·叶天士指出:“久病宜痛任督”,现代医家也认为“病至 虚实错杂,依征久治不应,虽无脾肾之证,亦宜调补之”。 薛己《正体类要·序》所谓“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荣 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正不胜邪,风寒湿邪久留不去,则 万方数据 4078 翌:超盖!星墨篓竺婴 王塑要,蔓:史匿堂塑塑鳖堑笪丛迟 流注经络、血脉、关节,导致“荣血泣,卫气去”的病理变化,临床 多以气滞血瘀、着痹的表现为主。如胸腹闷胀、疼痛、嗳气或矢 气、头颈刺痛、面色晦暗、口唇色紫、肌肤甲错等。久之至气血虚 衰,出现头晕、头空痛、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心悸失眠、视物昏 花、排尿便困难、筋节拘挛、吞咽困难等。且往往缠绵不愈。所谓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颈椎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内、筋骨都离不开气血; 气血之于形体,无处不到。“血行失度,随损伤之处而停积”所以 “时损痛也”;“积劳受损,经脉之气不及贯串”,引起气虚血瘀, 是劳损内伤本虚标实证候的原因。瘀血阻脉,不通则痛;瘀血之 不除,新血不可生,气虚无援,血运不畅,荣养失职,引起了不荣 则痛和肢麻等症状。损伤之后气血不和,痰湿每凝滞经络。所谓 痰湿乃同出一源也。明《本草纲目》曾对痰湿产生的病症作了许 多描述,如:“⋯⋯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头项胸背 腰痛,手足牵引隐痛。” 3颈椎病与脏腑虚实的关系 《素问·调经论》还指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颈椎病主 要为年老体弱而元阴元阳不足,筋骨之患迁延,或者外力致伤, 精气不复,迁延劳损所致的退变性病症,主要发生年龄段在女 子“六七”,男子“五八”前后,其时已“三阳脉衰于上,”“肾气衰” 乃至“太冲脉衰少”、“督脉衰损”了,所以,从中医的病因病机上 说,肾之精气不足也是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年高肝肾不足, 筋骨懈惰,引起椎问盘退化,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骨赘增生等病 变影响到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脊髓和主要血管受压时,即 逐渐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局部肢体产生慢性疲劳性损伤, 导致气血失和,阳气虚衰不足,卫阳不固,腠理空疏,亦为风寒 湿三气杂至,气血凝滞而为痹症的形成创造了致病基础。痹阻 遂致气滞血瘀,血脉不通,久之失养,筋脉不荣亦加重了局部病 症,形成痰瘀互结b,“。 清·沈金鳌也总结“百疾之作,由于气血失常”。清·叶天 士《临症指南医案》中有“平昔操持,有劳无逸,阳气大泄”之语, 即属此类疾病。清·胡廷光在《伤科汇纂》中所说的“无形之 伤”,也指此类证患。劳伤是劳损之渐。金·刘完素在《伤寒直格 论方》指出:“不因一时所伤而病,乃久以渐积,脏腑变动,久衰 而病者,是日因气变动也”,多伤及人身之气。因过度的、长期的 劳力,积渐而使体质衰弱,元气损伤,为虚证。元气虚损,可使经 脉之气不及贯串,气血养筋之功,失其常度,故易见肩背酸痛、 肢疲乏力,动作无力等症。 《张氏医通》“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道挟脊而上,至肩背痛。 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者”。这里的观书对奕久坐者易致 脊背痛与现代医学认为低头伏案工作者易于发生颈椎病而导 致肩背痛的认识是一致的。说明此时已认识到职业、姿势等对 颈椎病发病的影响。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中指出:“人年五六 十,其病脉大者,痹挟背行⋯⋯皆因劳得之”,痹挟背行是指肩 腰背痹阻而引起的疼痛,是劳损所致肾气不足(脉大)的痹痛, 多见于五、六十岁的人。 4颈椎病与经络的关系 颈部的经络循行:中医学的经络学说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 形成并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 道,其中十二经筋是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其内属于藏府,外络 于支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着运 行气血、调和阴阳、抗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 功能。 在颈部走行的这些经脉中,尤以循行于项部的足太阳膀胱 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及足少阳胆经等对颈椎病的影响最大。 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往往首先是这些经脉的功能失调,并由 此进一步导致脏腑的功能障碍。 根据经络的循行和分布,手足三阳都连系头部,故称“头为 诸阳之会”,这些经络亦循行于颈,从而使颈部成为诸经的循行 要道。头下肩上部位统称为颈,或指舌骨至胸骨体上缘的部位。 手足阳明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肾经,手足少阳 经,足厥阴肝经,任脉,阴维脉,阴跷脉等行经颈部。肩上头下之 后部为项部,即从枕骨到大椎之间。手足少阳经,足太阳膀胱 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行经项部。柱骨为颈椎的统称,手阳 明大肠经上出于柱骨之会上、督脉所过之处。 颈部诸经的腧穴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其主要作用为反应 病证以协助诊断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两方面。如临床上患颈 椎病等颈椎局部病交或其他部位病变,均可在颈部腧穴有反 应。在颈椎病的病机中有“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 邪侵袭颈项部诸经,使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或脉络空疏,表 现在腧穴的压痛、过敏、肿胀、硬结、凉热感以及皮肤色泽、瘀点、 丘疹、脱屑、肌肉的隆起、凹陷等。从而协助诊断。颈部腧穴接受 适当的刺激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 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_9】。 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往往首先侵犯 太阳经,导致太阳经输不利,卫外不固,营卫失和,出现恶风怕 冷、出汗、颈项强痛、腰背酸累、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可影响 督脉,使项背挛急,疼痛加剧,头颈转动受限。这些表现类似《伤 寒论》的太阳表证。不同之处在于《伤寒论》的太阳表证以内传 为主。而颈椎病则以外传为主,即主要侵犯躯干、四肢的体表经 脉、肌肉关节等部位,临床上表现为颈项、肩臂、上肢等部位疼 痛、僵硬,并有项部转动不利、肌肤麻木等症状。 风寒湿之所以易于侵袭颈项部,造成颈椎病,是因为颈项部 为脑髓之门户,除手厥阴心包经和带脉外,几乎所有十二经脉和 奇经八脉都由此通过,因而此处经络分布的密度最高,是联系全 身脏腑的一个枢纽。 外因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是致病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 用。颈椎病也不例外,途经颈项的经脉不但循行项背,网络四 肢,而且和脏腑密切相关,因而,颈椎病的症状不仅见于项背,四 肢,也可内涉脏腑,出现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t-o】。 5参考文献 l 王拥军,万超,施杞,等.颈椎病病因病机再认识【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 报,1999,13(1):37—9 2 王拥军.颈椎病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1999.1l (3):41—3 3 王拥军.施杞.颈椎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fJ】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7。5(6):12~6 4 施杞,王拥军,吴士良,等.风寒湿刺激对家兔颈椎间盘MMP.1,MMP.3活 行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2,6(6):340一2 5 施杞,王拥军.脊柱病学的历史与发展【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4): 304—8 6 王桂清,杨永举,王艳,等.从高血压到卒中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变 化规律【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376—8 7 陈丽贤,陈淑曼,黄敏仪,等.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 制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98—9 8 顾伟民,陆耀刚,王明辉,等.经皮电刺激在周围神经嵌压治疗中的应用 【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98—9 9 施杞,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0—36 lO 孙广仁.中医藏象生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23 万方数据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作者: 王拥军, 施杞, 周重建, 刘梅, 周泉, 胡志俊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200032 刊名: 中国临床康复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年,卷(期): 2004,8(20) 被引用次数: 6次 参考文献(10条) 1.王拥军.万超.施杞.等. 王拥军.万超.施杞 颈椎病病因病机再认识 1999(01) 2.王拥军 颈椎病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期刊论文]-中医正骨 1999(03) 3.王拥军.施杞 颈椎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1997(06) 4.施杞.王拥军.吴士良 风寒湿刺激对家兔颈椎间盘MMP-1,MMP-3活性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骨伤 2002(06) 5.施杞.王拥军 脊柱病学的历史与发展[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04) 6.王桂清.杨永举.王艳 从高血压到脑卒中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规律[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03) 7.陈丽贤.陈淑曼.黄敏仪 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02) 8.顾伟民.陆耀刚.王明辉 经皮电刺激在周围神经嵌压治疗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02) 9.施杞.王和鸣 中医骨伤科学 1999 10.孙广仁 中医藏象生理学 20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杨书安 银质针疗法合用中药治疗颈椎病45例疗效观察 -新医学2007,38(2) 目的:观察银质针疗法辅以中药加味蠲痹汤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及手法 治疗,牵引重量6~8 kg,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牵引之后可加用手法治疗,隔日1次,每次20分钟;治疗组采用银质针疗法,按患者病情及耐受程度分次治 疗(一般每次治疗间隔2周),在每次行银质针治疗后均予患者带颈围托2周以制动,并加用中药加味蠲痹汤内服外敷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结 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质针疗法辅以中药加味蠲痹汤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患者疗 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期刊论文 王玉慧.孙丹丹 大唐奥通醒脑再造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48例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学2003,27(7)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颈肩综合征,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多年对临床较常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口服大唐奥通醒脑再造胶囊治疗,取得了比 较好的疗效. 3.期刊论文 王玉慧 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肌痛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学2003,27(3)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骨赘压迫感觉神经根时产生根性神经痛,压迫运动神经根产生肌痛性疼痛.根性神经痛为发麻或触电样疼痛,位于上肢 远端,相应区域可有感觉减退,肌痛性疼痛常在上肢近端,肩部及肩胛等区域,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及短暂的深部钻刺样不适感[1],两者常混合出现,并且出现 在病程的不同阶段.笔者于1994~2002年采用针刺等治疗方法,治疗以肌痛性疼痛为先期临床表现的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取得理想疗效.现如下. 4.会议论文 施杞 调和气血法防治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研究 2009 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生动体现,具有极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成为中医学在 生命科学中的理论特色和优势之一;本研究遵循《内经》气血理论,积极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中医药防治颈椎病为切入点,努力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 方法,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5.期刊论文 夏会文.沈鸿宾 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192例临床观察 -河北中医2001,23(8) 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症候群.因其病理改变及病理机制的不同,其临床表现 有很大的差异.颈椎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颈肩痛、戏痛、痹证、眩晕、痿证的范畴.1988-09~1999-12,我们在伊智雄 老师的指导下应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192例,报告如下. 6.会议论文 闫怀士 温针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 2008 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着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颈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驰、内平衡失调以及进行性骨赘形成,分别刺激 或压迫邻近的颈脊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脊前动脉和颈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繁杂、影响广泛的综合症候群。中医没有颈椎病这一病名 ,它属于中医学"痹证、筋痹、骨痹"范畴。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电脑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普及,其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并发病年龄趋于青年化。笔者 用温针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75例,并指导患者做颈椎自我保健操,收到满意效果。 7.期刊论文 王振林 颈椎病综合治疗初探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属中医学"痹证"、"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 龄趋于年轻化,并发或继发的颈源性疾病亦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临床的治疗当中,大多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多年临床上治 疗颈椎病的经验,对颈椎病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实施不同的方法,多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8.期刊论文 徐志鹏.张建新 颈枕治疗颈椎病临床运用概况 -吉林中医药2009,29(4) 颈椎病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间关节等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种综合征证候 群[1].颈枕治疗法是中医学治疗颈椎病的一种传统方法.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生的早期就是正常的生物力学平 衡被破坏,而较早的表现为生理曲度的改变[2]. 9.期刊论文 李中伟.李飞跃.杨林 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概述 -河北中医2004,26(6) 手法是中医学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而颈椎病又是常见病、多发病,运用手法治疗颈椎病操作简便而效果明显,深受广大群众和医家的欢迎 .历史文献对手法治疗的记载很多,然而对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却提及较少,经查阅近年文献资料,就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做一简要归纳. 10.学位论文 张翼 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2008 目的: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随着社会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 快,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有国内显示颈椎病的发病率为3.8%~17.6%[1],颈椎 病逐渐成为患者及医疗工作人员关注的问题。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中医手法作为中医特色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据不完全统计,临床90%的颈椎病患者采用 非手术治疗方法,在我国,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有90%的患者采用中医手法治疗,但在临床,医疗工作者在采用手法治疗的过程中,有时效果显 著,有时收效甚微。这归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手法的作用机制仍未能完全阐明。 方法:近十年来,科技的进步为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诊断方法的客观化,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理论及物质的支持。生物力学理论的引入使 得颈椎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有研究表明颈椎病的组织增生、组织压迫及发病机理都有一定的生物基础[2]。Adams指出:使用生物力学研究可以量化脊 柱的负荷和运动,分析应力分布和受伤机制,从而发现和改良治疗方法[3]。 结论:故本文拟对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叙述,为临床手法的疗效的提高提供指导,为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研究方法提供 参考。 引证文献(6条) 1.李冰.曹春梅.黄丽华.张万峰.黎兴华.陈伟 腹针疗法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期刊 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10(8) 2.施杞 益气化瘀法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与发展[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4) 3.邬学群.唐德志 施杞教授应用逐瘀化痰法治疗颈椎病经验初探[期刊论文]-中医正骨 2008(2) 4.王拥军.施杞.周泉.李晨光.程建明.刘梅.杨洋.周重建 兔风寒湿痹证型颈椎病模型的建立[期刊论文]-中西医结 合学报 2007(1) 5.王拥军.施杞.李晨光.周泉.胡志俊.刘梅.周重建 益气化瘀补肾方及其拆方调控大鼠颈椎间盘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6(6) 6.导引对颈椎病的治疗价值[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5(3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kf200420084.aspx 授权使用:河南省中医学院(hnszyxy),授权号:4efe9136-71e7-4aa2-aa72-9e9c00b528e4 下载时间:2011年3月4日
/
本文档为【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