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需与癫痫鉴别的小儿发作性疾病

需与癫痫鉴别的小儿发作性疾病

2011-03-10 2页 pdf 38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1994

暂无简介

举报
需与癫痫鉴别的小儿发作性疾病 ·讲座· 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需与癫痫鉴别的小儿发作性疾病 林庆 癫痫临床表现的特点之一是发作性,除癫痫持续状态 外,大多不经特殊治疗,发作能自然缓解。在小儿时期有一 些疾病或某些生理现象也呈发作性,需要和癫痫鉴别。各年 龄组又有不同的表现,现介绍如下。 一、新生儿时期 新生儿时期是小儿很特殊的一个年龄阶段,许多疾病或 症状在新生儿时期都有其特殊表现,惊厥发作也不例外。新 生儿时期惊厥形式除强直及阵挛性发作外,最常见的形式为 “微小发作”(subtle seizure),又称...
需与癫痫鉴别的小儿发作性疾病
·讲座· 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需与癫痫鉴别的小儿发作性疾病 林庆 癫痫临床表现的特点之一是发作性,除癫痫持续状态 外,大多不经特殊治疗,发作能自然缓解。在小儿时期有一 些疾病或某些生理现象也呈发作性,需要和癫痫鉴别。各年 龄组又有不同的表现,现介绍如下。 一、新生儿时期 新生儿时期是小儿很特殊的一个年龄阶段,许多疾病或 症状在新生儿时期都有其特殊表现,惊厥发作也不例外。新 生儿时期惊厥形式除强直及阵挛性发作外,最常见的形式为 “微小发作”(subtle seizure),又称轻微发作,肢体不表现强直 或阵挛动作,往往表现为眼的斜视、眼球震颤、转动、眨眼、瞳 孔散大、面肌抽搐、咀嚼、吸吮或吞咽动作。肢体可表现为四 肢做游泳样动作或下肢呈踏自行车样动作等。有时可有短 暂的肌张力低下,伴有面色苍白或眼球上翻,还可有呼吸频 率改变甚至呼吸暂停,有时伴全身松弛状态。 新生儿时期需与惊厥鉴别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周期性呼吸(periodic breathing):此情况不属于病理过 程,是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的反映,其发生率与小儿未成熟 的程度直接有关,可见于 50%的未成熟儿,表现为呼吸很不 规则,有时很慢或完全停止,但暂停的时间很短,通常为 3 ~ 6 s,很少超过 10 s,一般不伴有心率、血压、体温和肤色的改 变,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发作频率最高。在呼吸暂停发作以 后,可能出现呼吸深快,可达 50 ~ 60次 / min,持续 10 ~ 15 s。 2.非惊厥性呼吸暂停(nonconvulsive apnea):早产儿和足 月儿均可见到,持续 10 ~ 19 s,常伴有心率减慢。呼吸暂停 时间越长,心率减慢越明显。呼吸暂停以后可有青紫发作, 伴肌张力低下。 而惊厥性呼吸暂停几乎均伴有其他形式的微小发作,或 伴有躯体强直性伸直。惊厥性呼吸暂停,即使持续时间很 长,也不会引起心搏减慢。要想严格区分,需靠脑电图监测。 3.颤动(jitteriness):是新生儿唤醒刺激的过度反应,尤 其是嗜睡或意识迟钝的新生儿在被唤醒时出现。表现为下 颌及肢体有频率较低的、振幅较大的抖动,不伴有眼球异常 运动、面部肌肉抽动或肢体的强直,无呼吸暂停,不伴有面色 改变,检查者用手轻轻按住抖动的肢体,颤动能减轻。发作 时脑电图正常。 在一些轻度窒息的新生儿还可见到“过度警觉状态”,表 现为在生后有短暂的嗜唾,随之即转为过度兴奋状态,醒觉 时间长,眼睁大,但眼球不随物转动,拥抱反射很容易引出, 易激惹,常常出现颤动,刺激后更容易见到。 颤动与微小惊厥的鉴别见表 1。 表 1 颤动与微小惊厥的鉴别 类型 抽动部位 出现时间 眼球异常运动 颤动 下颌、四肢 睡眠唤醒或刺激时 无 微小惊厥 眼、面、四肢均可发生 任何时 间均可 ══════════════════════════════ 经常有 类型 呼吸暂停 面色 改变 被动约 束肢体 脑电图 颤动 无 无 可减轻或停止 正常 微小惊厥 可能出现 可能出现 不能停止 异常 二、婴幼儿时期 1. 屏气发作(breath holding sepll):又称呼吸暂停症。5 岁以下小儿发病率约为 4%,首次发作多见于 6个月至 1岁 半之间,3 ~ 5岁以后逐渐减轻,6岁以后极少见到。发作时 多有明显诱因,如惊吓、疼痛或发怒时,表现为用力哭闹,啼 哭一至数次后哭声停止,此时呼吸停止在呼气相,持续 0.5 ~ 1 min,严重时可达 2 ~ 3 min,同时出现青紫,逐渐加重,全身 强直,有时呈角弓反张,意识丧失,甚至可出现下肢抽动,随 后意识先恢复,继而呼吸恢复,脸色恢复正常,意识正常。但 有些小儿发作后疲劳入睡。通过多功能描记仅监测到发作 时有心动过缓,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屏气发作与惊厥的区 别见表 2。 表 2 屏气发作与惊厥的区别 类型 明显诱因 发作时间 呼吸暂停 屏气发作 有 清醒时 均出现 ══════════════════════════════ 惊厥 无 日夜均可能发生 不一定 类型 紫绀与惊厥的关系 角弓反张 脑电图 屏气发作 先紫绀后惊厥 常见 正常 惊厥 惊厥后紫绀 偶见 异常 2. 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在我国华北地区民间俗称“打 嘿喽”、“打狠”等。其特点为婴儿期发生,起始年龄为 2 ~ 11 ·081·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1年 6月第 34卷第 3期 Chin J Neurol,June 2001,Vol 34,No.3 个月,平均 6个月。发作均在清醒时,时间短暂,表现形式多 样,凝视、瞪眼、咬牙、咧嘴、伸颈或缩颈及头左右摇动。下肢 特殊动作较少见,无角弓反张。有时可被语言或姿势所诱 发。发作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状态, 无痛苦或嗜唾。发作间期及发作时脑电图均正常。这种发 作属正常小儿发育过程中可见到的一种行为,随年龄增长逐 渐消失,多在 1岁左右停止发生,不需治疗。 3. 情感性交叉擦腿动作:又称“习惯性阴部磨擦”,也有 人按英文 masturbation直译为手淫,但此名称病儿家长很难 接受,临床多不采用此诊断。常见于 1 ~ 3岁小儿,也有 1岁 以内发病的报道。女孩比男孩明显为多。大多发生在入睡 前或醒后未起床时,均在清醒状态,两腿交叉紧紧夹在一起, 做一屈一伸动作,连续有节奏动 1 ~ 2 min或更长。动的时候 面色转红,微微出汗,两眼有时发直,但意识始终清楚,两眼 能随物转动,能答话,别人干涉时如抱起或强制改变其体位 时能终止,但不愿别人干涉其动作,如中断其动作可表示不 高兴甚至哭闹。随着年龄的增长,多能自动停止,但智力低 下小儿往往持续到较大年龄。 三、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时期 1.睡眠肌阵挛及其他睡眠障碍:睡眠肌阵挛在各年龄组 小儿均可见到,是一种不需治疗的生理现象。在入睡不久后 出现肢体或手指不自主、无规律地抽动。肢体抖动时,双侧 不同时出现。发作频率不等,有家长认为“孩子整夜都不停 地在动”。抽动的速度一般较快,动作幅度大小不等,轻者肢 体微微抖动,重者全身抖动一下甚至可被惊醒,动作后如家 长不唤醒小儿可继续入唾。录像脑电图监测显示,在肢体抖 动时,脑电图无异常放电。 梦魇和夜游症需要和癫痫的复杂部分性发作鉴别,往往 需行脑电图(尤其是睡眠脑电图)检查,梦魇及夜游症脑电图 多无异常放电。 2.发作性睡病:表现为白天睡眠过多,上课、做作业、看 电视、集会站立及乘车时均可能入睡,严重病例在吃饭、行走 时均可以入睡以致摔倒,入睡后很容易唤醒,醒后继续原来 的活动。本病常伴有发笑时猝倒,在大笑时肌张力丧失,摔 倒,轻者在摔倒地以前肌张力已恢复,可立即站起。 3.多发性抽动症:表现为某个肌肉或肌群的突然、快速 及不自主的收缩,重复出现,如睁眼,歪嘴、张口、摇头、耸肩 或肢体抖动,有时伴有突然发出短促的声音(如啊、喔、噢、 七、丝等)或咳痰声,清喉咙声或吸鼻涕声,以上发作不难与 癫痫鉴别。但有些病例发作形式怪异、复杂。如突然挥臂划 圈、弯腰侧转躯干及用力跺脚等,误以为是癫痫复杂部分性 发作。但多发性抽动发作均在清醒时,而且无意识障碍,发 作后立即恢复正常,发作时脑电图正常。 4.其他发作性疾病:小儿时期的晕厥、偏头痛、癔病及其 他精神病发作,也呈发作性,也需与癫痫鉴别,神经科专业同 道对此比较熟悉,不再赘述。 (收稿日期:2001-03-09) (本文编辑:李文慧) 《锥体外系疾病》一书出版 《锥体外系疾病》由我国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刘道宽、蒋 雨平、江澄川和慕容慎行教授主编并联合国内神经内科、神 经外科、精神科与基础医学的知名专家共同编著,由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于 2000年 6月出版。 本书共分 15章,详细介绍了锥体外系各种疾病的临床 与基础以及最新疗法,内容新颖。如锥体外系疾病的发病机 制与基底节环路学说、锥体外系疾病的分子生物学与病理 学、放射性核素早期诊断锥体外系疾病的技术(PET、 SPECT)、肉毒毒素疗法、帕金森病的药物疗法与外科新疗法 (包括伽马刀疗法、立体定向手术、脑深部电刺激、基因疗 法),是广大神经科医师不可多得的高级参考书,普通内科医 师亦有参考价值。每本书价 42元,可在新华书店购买,或直 接汇款至上海瑞金二路 448 号珂星读者服务部(免收邮寄 费),邮政编码:200020,电话:021-64736055-2016。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为检阅我国神经科中青年的学术成绩及学术队伍,中华 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定于 2001年 10月 17 ~ 21日在广东省 中山市召开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研讨会。会议 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癫痫、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感染、脱髓 鞘病、锥体外系疾病、神经肌肉病、遗传性疾病等领域基础和 临床研究。会议来稿要求:(1)第一作者须为 1951年 1月 1 日以后出生;(2)请交全文(4000字)和摘要(1000字,要求四 结构式: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各一份,最好附上软盘或经 E-mail传递至:suquanxi@21cn. com和 qx-su@163. net;(3)来 稿请寄:广州市中山二路 58号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科 张成(510080),电话:(020)87755766 - 8290,并请于信封上注 明“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交流会征文”;(4)截稿日期:2001 年 6月 30日,以邮戳为准;(5)参加会议者可获得继续医学 教育论文证书。(6)收到 E-mail后,将回复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交流会筹备组 ·181·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1年 6月第 34卷第 3期 Chin J Neurol,June 2001,Vol 34,No.3
/
本文档为【需与癫痫鉴别的小儿发作性疾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