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傅佩荣博文傅佩荣(访谈录)专访:儒家与现代人生.儒家思想的背景(1)

2018-09-06 2页 doc 28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3307

暂无简介

举报
傅佩荣博文傅佩荣(访谈录)专访:儒家与现代人生.儒家思想的背景(1)专访:儒家与现代人生·儒家思想的背景(1) (2006-12-19 10:09:25)   分类:访谈录 姜 涵:傅教授,您好! 傅佩荣:姜涵,您好! 姜 涵:我想是不是可以请您谈一谈关于孔子跟孟子,因为我们在过去学习孔孟的时候,总觉得这里面有很多东西让我们很不舒服,原因是因为我们必须要勉强自己去做。或者必须要依照这里的内文,然后面对父母亲,面对兄长,面对别人的时候,都要做得不太像自己。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大概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孝顺父母本来就是要孝顺的。可是为什么大人总是叫我们孝顺父母,然后把它拿出来...
傅佩荣博文傅佩荣(访谈录)专访:儒家与现代人生.儒家思想的背景(1)
专访:儒家与现代人生·儒家思想的背景(1) (2006-12-19 10:09:25)   分类:访谈录 姜 涵:傅教授,您好! 傅佩荣:姜涵,您好! 姜 涵:我想是不是可以请您谈一谈关于孔子跟孟子,因为我们在过去学习孔孟的时候,总觉得这里面有很多东西让我们很不舒服,原因是因为我们必须要勉强自己去做。或者必须要依照这里的内文,然后面对父母亲,面对兄长,面对别人的时候,都要做得不太像自己。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大概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孝顺父母本来就是要孝顺的。可是为什么大人总是叫我们孝顺父母,然后把它拿出来说我们没有孝顺?这不应该是内心里面自己觉得该孝顺就孝顺的,为什么还要特别拿出来教训人呢?我们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非常非常讨厌儒家,然后排斥儒家,好像总觉得在生活里面如果能够避开它的话,做自己反而更容易一些了。 傅佩荣:你说的有相当可靠的根据,也确实是如此,一种思想或者哲学,被用来当作教育的内容,或者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或者工具的话,难免会有这样的情况。变成一个教条,好像是权威八股一样,并不告诉你里面的道理,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而你提到的年轻的时候是反叛期,很容易对于一些要接受的,会觉得不太愿意白白接受,除非别人告诉你道理。这也是历代念书人最大的挑战: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要用当时的观念跟行动设法使儒家变得合理,而可以实践。怎么做到这一步呢?这也是我长期以来面对的一个挑战。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同样是不喜欢这些东西,总觉得要背要记,去背一些宗教仁爱,各种德目,总觉得很抽象,同时跟实际的生活的背景脱节,变成一种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育。 姜 涵:有时候老师还叫我们安于考试,而且把它当成是一个重大的任务来面对。有一段话叫做“故天将降大人于世人也”,这是孟子讲的,老师就用这一段话来告诉我们:将来你一定可以怎么样。我觉得:真的是这个样子吗?年轻的时候不认为它是,可是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能够真的懂得一些真正的道理,就不会错过了。 傅佩荣:是的。我研究儒家的,跟你刚才所说的,听了儒家的教训再去做人处事,有点勉强,反而不是真实的自己。那么,我念儒家的心得正好跟您刚刚所描述的是相反的情况。为什么说相反的情况呢?因为从孔子到孟子,到后来真正的儒家,他对人生的要求都是从真诚出发,也就是说不管你以前的教育教什么,也不管社会上大家说什么,宣传什么,介绍什么,你要问的是:你是一个人,而人活在世界上跟宇宙其他万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可以思考。可以思考的话,从这个地方出发就可能出现一个危机,什么危机呢?就是可以伪装。我可以不做真正的自己,我可以说别人想听的话,我可以做事给别人看,这样一来,我自己的生命就隐藏起来了,而我可能长时间,甚至一辈子都在扮演这个角色,而没有真正问自己:应该如何在人类的层面上显示出内在的尊严,以及应该建立的价值。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问:到底儒家教什么呢?首先要知道孔子、孟子这样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你不可能离开一个背景去谈论一个思想,好像它本来就是普遍的、不拘时空的,对所有人都应该有的启发。我想,那不是哲学。真正的哲学叫“爱好智慧”,既然是一个人,其内心里面就会希望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东西?人生的真相应该如何?人的生命除了事实的这一面:就是我活着,我要继续活下去。还有另外一面:就是我应该如何选择。也就是我可以做自由的选择,那我就有选对选错的问题。那么,这个对错是谁来定呢?当然是社会早就存在的一些规范,但是这种规范是否有效呢?孔子的时代是春秋时代,而春秋的时代又是礼坏乐崩。礼坏乐崩的话,在古代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周公制礼作乐,安定了周朝的秩序,所以人间的秩序以及每一个人言行的选择都要以礼乐作为。而春秋时代礼坏乐崩的背景是天子失德,整个社会秩序大乱,天下民不聊生。那么,我们要从哪一个角度才能够唤醒每一个人进而去做该做的事呢?如果说要从社会规范,而礼乐已经失效了;如果说信仰宗教,那不见得每一个人都信仰同一个教。孔子的智慧就现在要设法去唤醒每一个人内心里面原始的一种力量,但是他的前提就是要真诚。孔子很喜欢讲“仁”,“仁”字在《论语》里面表现出来的是要从真诚出发。譬如在《论语·学而篇》就出现一句话:子曰:“巧言令色,鲜以仁。”我们且先不要管“仁”的意思,但是我们由这句话知道,“仁”至少跟“巧言令色”是相对的情况。何谓“巧言令色”呢?即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这句话就代表非常不真诚,是应付别人,讨好别人,有其他的目的在考虑。这个时候,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也就是真诚。因为“巧言令色”与真诚是相反的情况,所以很少有“仁”,很少有真诚的这一面。  
/
本文档为【傅佩荣博文傅佩荣(访谈录)专访:儒家与现代人生.儒家思想的背景(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