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徐彦成医话

徐彦成医话

2011-03-13 25页 doc 55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09649

暂无简介

举报
徐彦成医话徐彦成医话 徐彦成 著 内容提要 《徐彦成医话》,清鹿邑(今属河南)徐彦成著。彦成字岚长,清末人。自幼留心医道,后游幕各省,就正于高明,晚年命其子佑曾记录成册。前有《征医话启》暨自序云:“望当代博学鸿儒,述而不作,言某书之论注可凭,某氏之心法最效,务求精要,庶后来好学深思之士,可以得其旨归。”“然医案成一家之言,务自圆其说,或出于后人之附会,不尽足传信。”若医话则“如口授,如面谈,庶为后学开一简要门径。”可谓深知“医话”之作用者。书内主要评论清代各科医药书之得失,于眼科条下录《秘传七十二问》治眼病十方,得自亲访。后半题作《医学...
徐彦成医话
徐彦成医话 徐彦成 著 内容提要 《徐彦成医话》,清鹿邑(今属河南)徐彦成著。彦成字岚长,清末人。自幼留心医道,后游幕各省,就正于高明,晚年命其子佑曾记录成册。前有《征医话启》暨自序云:“望当代博学鸿儒,述而不作,言某书之论注可凭,某氏之心法最效,务求精要,庶后来好学深思之士,可以得其旨归。”“然医案成一家之言,务自圆其说,或出于后人之附会,不尽足传信。”若医话则“如口授,如面谈,庶为后学开一简要门径。”可谓深知“医话”之作用者。书内主要评论清代各科医药书之得失,于眼科条下录《秘传七十二问》治眼病十方,得自亲访。后半题作《医学丛话》,署“佑曾编辑”,实亦彦成所述。除论古今医书得失外,兼记所见闻当时医家之特长宗尚。又载王氏治小儿脐风三方、治暴病麻木方、治杨梅疮方,后附《洄溪医案》再长灵根方、《外科大成》补鼻还原法,今仍存之。原书前半仅题《医话》。今据1914年石印本点校。 征医话启 原夫歧黄论道,《灵、素》肇端,虽多论而鲜方,实探源而返本,至“伤寒”为万病之源,仲圣乃医方之祖,名言至理,千古不磨。惟圣言幽远,未易窥测,后学钻研,纷如聚讼。降而至于《千金》、《秘要》,别类分门而难以融会,金元四子各明一义而鲜所折衷。再降而至于有明肯堂、立斋,国朝之喻、叶、徐、黄,虽皆踵事增华,兼宗条贯,固多独标新义,究不免胪列陈言,瑕瑜互见,真伪难分,以致后之学者,望洋兴叹,靡所适从,披沙拣金,徒劳神智。所望当代仁人君子,博学鸿儒,述而不作,告之话言,某书之论注可凭,某氏之心法最效,如经验之集方,、而务求精要;如名医之类案,而删其繁芜,但求有益于生民,不必取盈于卷帙。将来披襟得侣,集腋成裘,庶后来好学深思之士,因端竟委,可以得其旨归;业医糊口之家,对症拣方,不至误人性命。成艺术未精,凡闻有限,仅就耳目所及劄录数纸,自知敞帚,聊作嚆矢,尚祈高明赐之针规,详加驳正,固鄙人之厚望,亦医道之大公,幸启灵兰,勿私金玉。徐彦成谨启 医 话 序 昔人云:诗话始于《诗品》,以后诗、赋、四六、制艺、莫不有话,惟医道最切于日用民生,而医话甚鲜。宋时张杲有《医说》十卷,最近医话,惜近少传本。前人虽有《名医类案》、各家医案,近时有《医学源流》,然医案成一家之言,务自圆其说,或出于后人之附会,不尽足传信。医学源流,但品第其学术之高下,而未其方论之得失。倘当代作者于二者之外,别开生面,如口授,如面谈,庶为后学开一简要门径。成自弱冠以前,即留心此道,嗣后游幕各省,遇有高明,辄相就正,暇日寻绎旧闻,命儿子佑曾劄录数纸。一知半解,未必有当于识者之首肯,然有开必先,跛予望之矣。河南鹿邑岚长徐彦成自序 徐彦成医话 《素问》、《灵枢》二书统名《内经》,《提要》云:“《素问》见《伤寒论》序,《灵枢》自宋始传。”是《灵枢》不及《素问》之古。徐灵胎云:《素问》详病源,《灵枢》明经络。方脉家宜精熟《素问》。针灸家宜详考《灵枢》。议论极为切当。《伤寒论》本专言方脉,或因此引《素问》而未及《灵枢》.不能以此定二书之先后。历代所传,仅唐·王太仆注。明。马元台注,因更定卷帙,合乎班《志》,遂于王注并传,究竟发明奥义,仍推王注。近有《素灵纂要》,简明便于初学。 《伤寒论》,晋·王叔和编次.金·成无己注,宋·庞安常《伤寒总病论》,许叔微《翼伤寒论》,韩祗和《伤寒微旨》等书皆互相发明。至明·方有执作《伤寒条辨》,始诋叔和所编与无己所注之失,国朝喻昌于叔和编次及无己所注攻击尤详。然方氏犹遵之者多,驳之者少。喻氏之后,则注家各自争名.辗转驳诘,靡所底止。近时盛行惟柯韵伯所注《伤寒来苏集》,则极驳方、喻所注.目之曰郑声,曰杨墨,不无太过。淮阳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又右方氏而驳韵伯。总之,仲圣之书大而能博,论注家不过各得其性之所近。后之学者,但当广收博采,择善而从。其互相攻诘之词,缺而不论可也。 《金匮要略》,《四库提要》引陈振孙《书录解题》云:此书乃王洙于馆阁蠹简中得之,日《金匮玉函要略》,上卷论伤寒,中论杂病,下载其方,乃录而传之。又因所论伤寒文多简略,故但取杂病以下止服食禁忌二十五篇,则此书叔和所编本为三卷,王洙抄存其后二卷,是仲圣一书分为二·所以上卷伤寒有序,金匮无序,仲圣非重伤寒而轻杂病也。《提要》又云:汉代遗书,文句简奥,古来无注,故惟取国朝徐彬所注。此外通行尚有尤在泾所注《金匮心典》,而《医宗金鉴》所引李彣、周扬俊、魏荔彤、沈明宗、程林、赵良等之说甚多,想各家均有成书,安得好古者广为搜罗刊布,以广流传。因伤寒论注纷如聚讼,固难折衷,而此书注者寥寥,亦恐仲圣微旨未能尽明,学者难以钻研也。 河间旧传六书,近世通行亦有宣明论方等书合刻。其天水散,使湿去而暑不留,似从一物瓜蒂散化出,通用有效,实有出蓝之誉。其防风通圣散,汗下兼行,补泻互用,制方奇而不诡于正,仲圣以后,惟河间能之。其双解散,两许为剂,遇瘟疫流行时,沿门施济,最便贫乏。钱院使编辑伤寒附法,首泐此方,想已屡经试验矣。 东垣书《内外伤辨惑论》,最为切用,《脾胃论》亦足补前人之未备,其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汤,均以升举为治,人所共知。惟以润下为治者,遇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呕吐便秘,近似关格之症,用通幽汤,屡试屡验,人多不察,故特表而出之。 丹溪之学,源出河间,变清凉攻下为滋阴。丹溪初出,宗裴陈之学者多加非笑,既乃翕听从之,可见其一时治疗多有效验。喻嘉言极推其《脉因证治》一书,近已失传。《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当属通行。《景岳全书》极驳刘、朱,惟不以《局方发挥》为然,不为无见,其余亦多过当。提要论之云:“以天晴日暖为和,以冰雪凛冽为不和,取譬固是。然清风凉雨亦不得谓之不和.烁石流金亦不能强谓之和。”评骘甚当。至谓其“各明一义,各执一偏”,则义犹未尽,盖景岳之书,驳之者尤众,叶香岩有《景岳发挥》,陈修园有《景岳新方砭》,纪文达公《笔记》云:卢霁渔编修患伤寒,误延读《景岳全书》者,一药而卒。盖伤寒热病误服温补,故为害甚速也。 局方通用最多有至宝丹、紫雪丹、逍遥散、正气散、五积散之类。丹溪注《局方发挥》,因所尚滋阴,与局方门径不同。近时有人注医方论,极驳五积散,不知此方遇内伤生冷、外感寒邪之症,虽夏月可用,肺痈、肠痈尤需为要剂,即《金匮》用小青龙汤之意,断不可废。驳之者因专尚和缓一路,所谓识同体之善而忘异量之美,不独论文为然也。 喻氏三书《尚论篇》,驳正王叔和,未免过激,其祖述方有执,未经叙明,又为林起隆所诋。柯韵伯则举方氏、喻氏而并驳之,吴鞠通与柯氏又有微词,所谓不独议礼如聚讼,学者但当玩味仲景原文,各家注释,择善而从,其互相攻诘之说,缺而不论可也。 《医门法律》申明治法,失治则定为医者之罪,既可警庸医之误人,又可助学者之自讼,其用意最为切实。业医者奉为科律,自于此道,日有进境矣。《寓意草》多列奇症验案,并推阐其致病取效之理,较他家医案,尤足资启悟。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云:《寓意》存,补《金匮》,可谓推崇之至矣。 《本事方释义》,宋学士许叔微著,国朝叶香岩释义。其书前列已试之方,后附医案,颇多精义,据纪文达作提要云:其属辞简雅,不谐于俗,故自明以来不甚传播。国朝喻嘉言用神术丸、黑锡丹,叶氏医案用虎杖草散、椒附丸,俱本之此书。延陵费晋卿先生著《医醇賸义》,用此书中珠母圆加减以治各症,在近时已属仅见矣。 《古方选注》,王晋三撰。其所论注实能阐发古人立方之意,与顺文敷衍者不同。徐灵胎于《叶氏医案》批语内议其食古不化,乃文人相轻。今观其自制达原饮一方,治间[日]疟屡试屡验,其论间日疟病源,足补《内经》之未备,亦可见食古能化之一斑矣。 叶氏医案,后人议其为门人所搜辑,非天士手订,不免驳杂。今通行有徐灵胎批本,惟产后过用人参,疟疾不用柴胡,不可为训,徐氏所指摘,其余亦多所称道。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盛行一时,用治温病,百不失一,而自序本之叶氏者居多,以此见叶案中不乏精义。而吴氏之引伸触类为不可及也。 陈修园医书种类甚多,其《伤寒论浅注》本之柯韵伯,《金匮要略浅注》本之尤在泾《公馀医录》,各种虽各有新义,而语多偏宕。《三字经》最便初学,每门前半所刊之方亦可通用无弊,后半归重仲圣,则存乎其人,能者从之。《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平正通达,自以为卑之勿甚高论,实足为后学津梁,学者能熟此二书,即于修园全书思过半矣。 外科 《外科大全》卷帙稍繁,业医者不必家有其书,但本之《外科正宗》及《医宗金鉴.外科》,即已足用。此事不专重诊脉,总以辨认形色为主,非专门授受,阅历精深,则烧炼灵药及制配内服、外敷之药,难期取效,必童而习之,非无师之学,勉强数年之间,所能成就也。 《针灸大成》编最富,惟其中周身经穴赋、百穴法歌有步位而无分寸,初学取穴难以捉摸。惟本之《医宗金鉴》诸经分寸歌,庶易于入门而不至错误。至于取效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取穴所能了事,此语余闻之罗山王文堦敬铭,其人盖得其同乡郑氏之传者也。 珍珠母,《本事方》以为未经钻凿之珍珠,《本草纲目》以为结珠胎之蚌蛤.气类尚属相近,似可通用,如以石决明代之,恐无殊常之效矣。空青产云南,乃画家所用之石青中空有水者。近时药肆偶得石之中空有水,摇之有声,即以为空青。空而不青,无烦置辨。然此皆药中之真品,来自远方,用之者鲜,无人考订,尚有可原。至于泽兰,乃芳草中之植者,叶对节生,燥湿不变。李时珍考列甚详,俗名省头草,明如徐灵胎批叶案尚云:兰为何兰?未经考定,省头草乃叶氏之臆说,又欲以建兰叶当之.想缘未悉纲目之考证。造酿之神曲必以六月六日制,药品取备六神,而药肆所售福建来者,其中虽药品稍多,用之尚属有效。乡僻药肆多以酒曲代之,或有以木棉叶伪造者更属荒谬,安能取效?豆豉系黑大豆蒸熟,窨生黄衣晒干、簸净,水拌入食,泥封七日,取出晒一时,又水拌入瓮,如是七次方成。近时多以制首乌之黑豆代之,黑豆补肾.与首乌同制,自必更加固涩。豆豉原取发汗解肌,性味相反,何可混淆?至于以相思子为谷食中之赤小豆,以木实为沉水之石莲,种种错误,难以枚举,所望行道之仁人君子随时调查.存心利济之,药肆实事求是,则刍荛之言,与医道不无小补云。 妇科 《妇人良方》宋·陈自明著,薛立斋曾刻入《薛氏医案》.近亦有单行本。安徽巢县有一妇科,声名甚重,邻省亦有往就医者。询以应读之书,首举是编。河南鹿邑县西南有一张姓妇科著名,一家传述均本此书。学妇科者但熟读《良方》,即可无误.再参考《金鉴·妇科》及《胎产心法》等书,似可无遗义矣。 幼科 幼科惊风,传变最速,论治亦纷如聚讼,喻氏以惊风为凿空妄谈,专以六经论治,论议甚正,惟以热痰风惊立论而无热痰治法,似未为完备。《惊风批廖》等书专用温补,虽屡经试验,论不足而无有余,亦觉主张太过。陈飞霞误搐、类搐、非搐,名目徒滋惑乱,惟《医宗金鉴》以急惊属火,慢惊有实有虚,慢睥纯虚无实,似觉平正通达。徐灵胎表彰《幼幼新书》与《妇人良方》并称,必有可观,惜末购得。 眼科 《银海精微》托名孙真人撰,而银海二字本之苏诗,伪不待辩。龙木禅师论东垣眼科、《医宗金鉴》眼科,俱不切病,惟《审视瑶函》分一百八症,虽叶氏议其徒滋惑乱,究竟不至贻误。余如坊本通行《眼科百问》、《七十二问》等书,更无论矣。尝见友人家传秘本,名《秘传七十二问》,不分五轮八廓,以白蔻、羚羊角治白睛生翳,以青皮、远志、细辛、羚羊角治黑睛瞳人生翳,以杏仁、桔梗、桑白皮治白色胬肉攀睛,以地榆、桃仁、红花治红色胬肉,屡试屡验。惟其全书,许以重酬亦坚不肯出,特列数方以志一斑。 天行赤热 归尾三钱红花 钱 生地一钱 桃仁三钱去皮炒研 条芩二钱 蝉退钱半 蒺藜三钱地榆三钱 木通二钱 京赤芍三钱 栀子二钱 生大黄五钱便闭加 元明粉三钱亦便闭加 目弦赤烂 荆芥二钱 防风二钱 生栀子二钱研 京赤芍三钱 酒黄芩三钱 云茯苓三钱 荆子三钱 地骨皮二钱 白芷二钱 川羌二钱 苏荷 钱 菊花钱半 甘草钱 白睛生翳 白蔻五分 决明子二钱 黄芩二钱 羚羊角 钱 蝉退二钱 栀子二钱 蒺藜三钱 石决明五钱煅研 菊花钱半 灯芯引 黑睛生翳 青皮钱半 元参二钱 京赤芍三钱 羚羊角 钱 决明子三钱 水谷精钱半 蒺藜三钱 石决明五钱 蒙花二钱 蝉退钱半 白色胬肉 杏仁三钱炒研 石蟹三钱研 白菊花钱半 桔梗二钱 蒺藜三钱 蝉退钱半 生桑皮三钱 蒙花二钱 决明子三钱研 木贼钱半 红色胬肉 桃仁三钱去皮研 蒺藜三钱 蝉退钱半 红花五分 决明子三钱冲 粉丹皮钱半 石蟹三钱研 京赤芍三钱 元参三钱 归尾三钱 蒙花二钱 大黄三钱便闭加 撞刺生翳 归尾三钱 红花钱 蝉退钱半 京赤芍三钱 没药钱 荆芥钱半 防风钱半 乳香钱香白芷钱半 目疼 飞金[箔]_二张纸捻火煅 京赤芍三钱 没药五分 朱砂钱冲服 蒺藜三钱 当归三钱 海螵蛸三钱 蒙花二钱 栀子二钱 乳香五分有火者不宜用 元参三钱 黄芩二钱 目珠夜疼 制香附三钱 蒙花二钱 谷精钱半 夏枯草二钱 京赤芍二钱 当归二钱 决明子二钱 菊花钱半 甘草钱 霜桑叶引 瞳人生翳 远志二钱 香附三钱 决明子三钱 细辛五分 青皮钱半 吉利二钱 羚羊角钱 大元参三钱 蝉退二钱 磁石三钱煅 石决明三钱煅 霜桑叶引。 《本草》言:菖蒲草、柏叶上露皆能明目。惟菖蒲盆种者多,承露甚少,柏叶露亦不多。野田中青草上露珠甚多,皆能明目,惟凌霄花上露损目,不可用。本草又言:每旦漱口搽牙,以舌舐津,唾于拇指甲上揩目,令人光明不昏,并能退翳,极有效验。至云令人以舌舐目,每日数次,能退云翳,则《审视瑶函》甚不谓然,因恐饭后舌上或染五辛厚味,亦能损目。间有失明,子女舐目复愈者,皆诚孝所感,不可一例而论也。余家四世皆患目疾,每日清晨或用桑叶水,或用盐水洗眼,常用虽屡有益,皆不如露水津唾之益水生光。再者目内受风有火,作痒发热,以手揉之,遂即发红,以晶玉拭之,初觉凉爽,稍迟复热,惟以象牙搽之,热痒皆去。虽属小道,亦甚快意,因象牙本入眼药也。 《医学三字经》引前人之言曰:医病当先医医,医一医可治千万人,医千万医便救天下后世无数人,其言甚大。但医医之法甚难,非及门受业者,不能耳提面命。即位高望重者.亦不能家喻户晓。发明一病治法,固不免挂漏;发明一书理蕴,亦未能完全。惟取通行适用,各书详加辨剖,略其短而著其长,不敢炫博矜奇,转滋疑义,俾天下后世业医者咸知门径,虽升堂入室,存乎其人,而见浅见深,均可有功无过,医医之法庶乎允矣。 《温病条辨》,吴鞠通瑭撰,虽寻源叶氏,而能自出新义。原病篇中融汇《内经》,非浅学所能辨。用方变吴[又可]氏辛温之弊,均清和切病,屡试不爽。宋元以来,名家每人书中通用有效之方,各家选本中采取不过数条,惟《条辨》中切病之方,几于指不胜屈。余曾选十余方附刻《广温疫论》后,不过嚆矢之意,未能尽全书之底蕴。惟对症捡方,可以有功无过,存心济世者如能熟读此书,则于治温无余义矣。 王叔和《脉经》最古,嗣有《脉诀》,系高阳生托王叔和之名,有七表八里九道之说。戴同文注《脉诀刊误》。驳正最详,因其浅理易诵,至今不废。宋·紫虚真人崔家彦注《四言脉诀》,以后李时珍、李士材、《医家金鉴》诸书内附脉诀均大同小异,惟时珍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所论较详,陈修园所谓“诊脉法.濒湖昂”是也。总之,须阅历多.体验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但求之形迹间,即不免落下乘矣。 《神农本草》所论出产,多列汉时郡县,未必真出上古。惟药品气味主治.后来本草均相祖述,但不言所入何经,初学恐难遵用。李时珍搜罗繁富,辨论极详,其中所采虽多而常用者少,可以备察考而不便记诵。近时仿本通行《备要》太简。《从新》分门别类.原本《纲目》尚称适用。惟其中所论大寒大热之品,多言误用则祸不旋踵,及黄芩项下.既言安胎,又云无实热者服之阴损胎元,未免徒滋惑乱。夫药不对症,鲜不为患。凡峻厉之品.但当申明慎用,不必为过激之谈,使学者骇疑无主。而但取平淡和缓之药主持各病,轻者或可幸愈,重者不免迁延岁月。故立言不可不慎,然略其短而取其长,究属善本也。 医学丛话佑曾编辑 医圣祠在南阳东郭外,以祀汉·长沙太守张仲景先生机。祠前即先生墓,为顺治间叶县训导冯应鳌所访得,后始建祠,至今为一鄢名胜云。 《襄阳志》称仲景为医中亚圣,又日《伤寒论》成.华佗读而喜之,按仲景为医道之大成,殆犹儒宗之有孔子,而汉史缺如,不无遗憾,元化列传而书又不传,惜哉。 李士材中梓以张、刘、李、朱为四大家,谓仲景及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也,拟不于伦,识者讥之。张路玉易之以张子和为金元四家,庶乎允矣。 张会卿介宾《景岳全书》,业医者类喜阅之,其伤寒典、杂症谟等名,僭妄纤佻。已为《四库提要》所纠。而以人参、地黄为良相,大黄、附子为良将,语亦近陋。宜叶天士议之而有《景岳发挥》,陈修园攻之而为《景岳新方砭》也。 喻嘉言昌为明季选贡,与黄南雷、顾亭林等并称为十四圣人,而所著《伤寒尚论篇》多袭取方中行有执之条辨,致为林起龙所攻讦,然起龙虽推崇方氏,而于病证、方药鲜所发明。嘉言尚有《医门法律》、《寓意草》,论者谓颇能阐《金匮》之秘,则《尚论篇》之融汇旧说,固未可以郭象注《庄》例也。 叶天士桂《临证指南医案》最便于初学之士对证检方,惟出自门人集录,体例未能尽善,如木乘土以证为病,又以风寒暑湿并列,而缺伤寒一门。徐灵胎已纠其失矣。 疟疾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而叶氏医案独禁用之。徐灵胎讥其离经叛道,欲高出仲景之上,而自蹈深阱之中,所言甚为剀切,乃今吴下医生犹复奉为圭臬,牢不可破。每以青蒿代柴胡,而又不能取效,亦可慨也。 《伤寒》、《金匮》,注释者不下数十家。而近今通行者徐忠可彬之《金匮要略论注》已见收于四库,柯韵伯琴之《伤寒论注》、《论翼》,陈修园所推为为能宪章仲景者也。 叶天士少所著述,惟有《本事方释义》一编,而刊行又迟。按《本事方》为宗许学士叔微遗书,其神术丸方久为嘉言所表彰。近武进费晋卿伯雄独能用其珍珠母丸,以治同病,各发叶氏字栉句比,无异疏经,则用药之变化神明者,未始不得力于此也。 王晋三子接《古方选注》谓和、寒、温、汗、吐、下六者,各有祖方。方之有祖,犹字之有母,比拟殊妙。其所自制方如间日疟之加减达原饮,眼科之消障救睛散,皆屡试有效,徐灵胎乃以食古不化讥之.过矣。 徐灵胎大椿医书八种,议论多属明通,其《慎疾刍言》论长生秘方,尤为名言至理。而《医学源流论》谓精藏于肾,有长存日生之别。日生者如井中之水,旋去旋生,不去亦不生,则理实不确。近上海王位才建善《葆精论》中力辟其谬,盖可为洄溪补过矣。 《本草经》传出神农,而所云出产之地乃杂以后汉时郡县,陶隐居谓为仲景、元化所述,亦疑似之词,非遂能徵信也。洄溪采掇百种笺释,多有精意,惟于久服身轻延年之类,亦一一究其所以然,则尊崇未免太过也。 《洄溪医案》一编,最多巧思新意,如避风太过者,照以日光;痰喘之上实下虚者,则以人参切块,而以清肺药送下是也。惟方药皆不肯详,多以某品概之,虽属引而不发之意,而所以嘉惠后学者,则似犹有遗憾也。 温疫一证,明季吴又可有性始有专书,国朝人因之作《广温疫论》,辨证最为详明,惟或题上元戴天章著,或题歙县郑奠一著。戴氏之孙敬咸自跋则云不知何人误刊为郑氏之书,语无确证。按郑奠一疑即郑在辛重光,尝著《伤寒论条辨续注》,卷首仍题方有执之名,固非窃取人书者也。 纪文达公笔记云:乾隆癸丑.京中多疫,肓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活人无算。有一剂用至八两,一人服至四斤者。幼时读而奇之,惜不得其姓名,后读王梦隐士雄《温热经纬》,乃知为余师愚霖,所著有《疫疹一得》,方则清温败毒饮也,为之快意者累日。 吴鞠通瑭《温病条辨》导源叶氏,而作法必仿《伤寒论》,又自谓为对待文字,致阅者讥其谮妄。然其立法制方,至为精妙,虽未敢遽许青出于蓝,而上视香岩,殆亦如骖之朝已。 叶氏医案所用荷叶边、西瓜翠衣及海味腥臭等物,皆以立异眩奇,为徐洄溪所指摘。而鞠通条辨仍复不免此习,据此以诋毁二家则可,要之二家所长者,固不在此也。 渭南曹华峰文选,尝取鞠通《条辨》各法,衍以四言韵语,附载诸方于后,名曰《治温提要》,极为简便。读吴氏书者,当以此为嚆矢也。 《治温提要》升降散方,别出近人《温病条辨》,其方用僵蚕、蝉退、姜黄、大黄,即东垣二圣救苦丹大黄、皂角同用意也。 庄在田一夔《福幼编》,于小儿慢惊一证辨论详明,其方亦能取效。李扩之侔《慢惊论议》所用熟地、茱萸、枸杞、当归之类,与病由吐泻得者不宜。惟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有余,阴不足,虽吐泻伤脾胃之阳,亦不能偏于补阳,必兼用阴药以济其平,扩之专主附子理中,虽以简驭繁之意,其于虚寒至极者,附子辄用至八钱,则又不敢轻效矣。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惊风门中亦有理中汤、固真汤等,惟别慢脾风于慢惊风之外,阅者或不究心,在田自谓独得之奇,发古人不传之秘者,亦未免稍涉夸诩也。 汉儒说经最重师承,以示不忘所本,即民生于三义也。仲景《金匮》所称师日:自来注家皆不详为何人,考南阳人物志云:仲景少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则《金匮》所述,或即伯祖之说欤。或谓《金匮》设为问答,特托之门人记述,则师字即属仲景,于义亦通。然周秦人此例虽多,咸自称日某子,《金匮》不云张子,而独别之为师.当仍系有所禀承也。 欧阳文忠与高司谏若讷书,讥其厕宋舍人兄弟间无卓卓可道说者。又日:家有老母.身惜官位云云,按司谏因母病通医,卫州多承其学。《伤寒论》、《外台秘要》时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见《宋史》本传,则高之有功医术,何渠不若彼大有名之文学,而顾以不才谏官特传,可惜也。 黄研农元御,著述最富,于《素灵》、《难经》、《伤寒》、《金匮》皆有注释,其持论以歧、黄、越人、仲景为四圣,而于历代名医无不诋诃,提要讥其高自位置,师心太过,仅列之存目中凡十一种,近则其《素问》、《灵枢》、《难经悬解》三书已佚,通行者惟八种而已。(观明清中医集成中有黄元御一册,全) 研农因为庸医误药,损其一目,故发愤著书,语多偏激。其《素灵微蕴》、《医方解》谓刘河间、朱丹溪二悍作俑,群凶助虐,如无赖贼之。逢人便杀,已称善骂。至目病解于《银海精微》、《审视瑶函》睹书,成斥为介葛庐管公明所不解,则尤失之轻薄矣。 陈修园念祖《公馀五种》,持论亦颇偏宕,注《本经》则以《纲目》为可焚,砭新方则比景岳于厨役是也。惟《医学从众录》较为平易近人。后附钱院使《伤寒附法》,尤足徵不薄今人之意焉。 修园《医学三字经》刊行时,曾托名叶天士,故论医家源流,但至喻氏而止。惟书本取便初学,而胀满门之竺典易旨,虽老宿难竟其绪,至识一字,便可为医说,则意涉轻薄,非修词立诚之道也。 修园《劝读十则》,于李东垣极致不满之词,谓其燥烈劫阴,毫无法度,正于仲师养津液及调以甘药之法相反,语亦少过。近费晋卿则谓东垣、丹溪,一补阳,一补阴,实开两大法门也。 汪切庵昂《本草备要》、《医方集解》,吴遵程仪洛《本草从新》、《成方切用》,义虽浅近而不悖谬,坊刻通行,初学便之。 遵程著《成方切用》时,于汪氏颇有微词。近费晋卿因《集解》盛行,乃于各方之后,逐加评论附刊所著《医淳媵义》中,洵足为切庵益友矣。 《金匮》侯氏黑散中用牡蛎、矾,喻嘉言谓填空窍以堵截外风,后人疑之,以为药积腹中,则风不得入者,气血亦由此不通也。费晋卿谓收涩之品,须令腠理密秘,毛窍固闭,亦系强为之词。陈修园至谓能于此方及风引汤,研十年而知其妙处,则可与共学适道,乃英雄欺人之语也。 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孙真人为《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独未深论伤寒。后三十年作《干金翼》,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其于仲景之言,精审不苟,如此后之注伤寒者考订错简,辄自谓复长沙之旧本,殆亦未可尽信矣。 许学士珍珠母丸,本为治游魂为变,夜寐不安而设,费晋卿扩之为驯龙汤、驯龙驭虎汤,甲乙归藏汤,三方具载《医醇賸义》中,家博泉叔尝患间日不寐,惊悸烦扰,以诸方加减服之,效如桴鼓。惟珍珠母系产珠之蚌壳,而肆每以石决明伪之,殊可恨也。 青骽牙疳一证,不见古书,雍正间北路随营医官陶起麟始有论著,而《金鉴·外科》备载之。其方有服马乳、马脑诸法。余己丑秋冬间,曾患此证,家严以于术、桔梗及活络流气之品愈之。乙巳春夏复发,觅马乳饮之稍可,而不能常得,因取西人所售牛乳服之,适值秋祭,并服牛脑三枚,遂以全愈,附识于此,,以补陶氏所未及。 国朝官修各书,俱极精博.故《医宗金鉴》亦能集古今之大成,徐灵胎称其不尚新奇,全无偏执.习医者只研究此书。足以名世。盖确有所见,非徒为尊王而发也。 《金鉴·外科》辨证尤详,颖郡王广德先生以治疡名家,其授徒亦以此书也。王尝游学畿津·受业于樊村名医樊克让.樊即《金鉴》纂修官名金彩者之孙,以故学有渊源云。 王木君天铎,广德先生子也.广翁性谐,无贵贱,皆与抗礼,故人咸乐近之。木君崖岸稍峻,而当其意者,亦辄倾吐肝胆。少习《金鉴》,于各科心法要诀类能背诵,颐歉然不自足。近则课子日读《素问》、《灵枢》,可谓好古之士矣。 《金鉴·幼科》喘症门马脾风所用五虎汤,屡试有效。其方即《伤寒论》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细茶也,仲景本用以治喘,故神验如此。 黑豆解毒,载在古书.戊戊春夏间,饥民每以罂苗、槐芽为食,面目浮肿者十人而九,家严因乞丐盈门,商之族众,日以黑豆施与之,而肿者旋即复常矣。 刀豆子治病后呃逆,见李濒湖《纲目》,试之屡验。 余尝患先便后血证,日久不愈,继见陈修园表彰《金匮》黄土汤,试取服之,一剂而痊。此足见仲景诸方之中病,其效如神,而惜人之不能尽得其解也。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注家以为寒热并用,升降阴阳,喻嘉言因之而为进退之法,其义精矣。尝见一老医,曾遇此症,既以其胸中之热而不敢用姜桂,又以其腹中之痛.而不敢用黄连,仅与和胃顺气,卒致不救。后因细论此方,乃始爽然若失。盖医家,热因寒用,寒因热用,人所共知。即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从治反佐之法,亦所习见。惟此方及三泻心汤.热极其热,寒极其寒,并而为一,浅学多不究心,然遇此证,则非此方不能奏效,可徵仲圣遗法,非后贤所能及也。半夏泻心汤即此方去桂枝加黄芩·互易一味,其用各别,想见占人制方之妙。 泄泻一证·以利水、涩肠、和胃、健脾为常治,时疫邪热下利之用承气,痢证大泻引水之用大黄,已属通因通用矣·《寓意草》中论吴吉长乃室因秋燥致病,咳嗽寒热,泻利不止,以黄芩、地骨皮、甘草、杏仁、阿胶润肺之药,兼润其肠,俾源流俱清而各证一齐咸愈,实能独出新意,发前人所未发。陈修园《从众录》附载之,想亦屡试有验也。 《白喉治法抉微》传自乩仙,叙述者医理不深,于所列禁忌诸药,咸未能指明其所以然,故阅者未免生疑。然清阴救肺汤二方,余曾用之有效,宜近人每刊印赠送,一时竟不胫而走也。 近日妇科专家多本之《妇人良方》,其书为《薛己医案十六种》之一,实陈自明所著也。昔武叔卿之望以王宇泰肯堂《证治准绳》卷帙浩博,乃钞其女科别行,名曰《济阴纲目》。而此书仅附薛氏以传,竟无别刻单行,正惜其不遇好事之人如叔卿者耳。 阎诚斋纯玺《胎产心法》分门别类,辨论详明,视《达生编》更为赅备,自序云用力二十余年,乃成是书。盖专门之学,非涉猎钞撮者所司可同日语也。 《傅青主山女科》,乃晋人之传钞之本,其书文辞鄙俚,决非徵君手笔,故《四库提要》医家并未列之存目中,而辗转流传至今不废。近湖北崇文书局亦刻之,岂其中所列方药,不无一二可采欤。 膏药为痈疽外治所必须.古无以治内证者。钱塘吴尚先师机著《理瀹骈文》,始以敷贴之法统治百病。其膏中用药,每多至百余味,论者谓如淮阴将兵,多多益善也。余按扁鹊论疾,以为汤熨、针石、酒醪,各有所及,故徐洄溪谓自针灸失传,而有形诸病,煎丸仅能愈其半,以药入胃中不过气到也。然则以膏药治无形诸病,亦只取其气之所及耳,此乃医家之支流余裔,安敢望汤液之为大宗哉。 夏属铸鼎《幼科铁镜》长于推拿、灯火诸法,其天保采薇汤一方,自语内外兼治,而药味庞杂,用多不效,宜陈修园直斥为乱道也。 小儿惊风之名,始于宋·钱仲阳乙之《药证直诀》,方中行、喻嘉言谓即伤寒之痉症者是也。然相沿即久,更易为难,陈飞霞复正《幼幼集成》分立误搐、类搐、非搐诸名,反滋惑乱矣。又喻氏谓初起宜服桂枝汤则是,而手汗出不止,神昏不醒者,仍禁参、芪、术、附,则其说至足误人,学者不可不知也。 秦春帆霖熙《治验录》,谓急惊为外感,慢惊为内伤.二语略见大意,惟所列方药,尚嫌择焉不精。余按急惊宜以桂枝汤为主方,而参以陈雨春澍贤和血清肝之说,自无余事。若误治而转慢惊、慢脾者,则附子理中汤为主,随症加减可也。 俗有“不药得中医”之说,《汉书·艺文志》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语亦大同小异。 疯犬噬人,毒气最深,固始王柳溪先生云锦传方,用朱砂、大黄、威灵仙、甘草各一钱,斑螯三枚、全蝎七枚,共研细末,甜酒冲和,立屋檐下,解开胸前衣襟,面东服之。不避风,不忌口,济人甚广。惟药味稍涉霸气。近见有用人参败毒散加生地榆一两,紫竹根一握者,屡用有效,似更优于王方矣。 古人以疟为大证,故《内经》有疟论、刺疟论诸篇,余每遇此证,即以倪涵初第一方加葛根与服,三剂不止者,则与《金鉴》柴胡截疟饮。间日发者,则与王晋三之加减达原饮。久疟及虚人,则仿陈修园法,重用当归、参、术,而以穿山甲、金银花通达经络,虽未免稍涉号筌,亦往往有效也。 绍兴孔亦安先生宪武之太夫人患久痢,医者以大剂苁蓉与服而愈,亦翁向家严述之,诧以为奇。按苁蓉本草虽无治痢之说,而性温滑肠泻而兼补,故黄玉楸《四圣心源》.痢疾有桂枝苁蓉汤方;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痢亦屡用苁蓉也。《叶氏医案·痢门》后附邵新甫论云:吾乡姚颐真化出良法,以重剂苁蓉配人参、归、姜、附,靡不应手丽愈。此即鞠通肉苁蓉汤所本,而徐洄溪则日:遇大虚偶中一二则有之,以为秘方,误人不浅。 噤口痢用消积诸药加黄连、黄芩、五谷虫神效,此王方之先生舟经验方也。 孟河马培之文植与费晋卿同里,初仅工于外科,继因晋卿年老懒于诊病,有就医者,辄推与之,而加以吹嘘,故培之亦名震一时.几与费埒。光绪辛已诏徵医士,固始吴中丞因费年老,勉以培之应诏太医院,奏请赏给御书额日:“务存精要。”实义兼劝勉也。 泾县何子永,某科举人,以内阁中书督办江苏厘金,医理精深而不屑为人诊视。灵宝薛世香先生书常时为江苏廉访,延请必至,辄索前医之方,加入茯苓、薏仁一、二味而去。薛亦不悟。吴中丞太夫人尝延马培之,诊立医案云:脉不满十至一止,天真之气已衰,方内重用人参,未服而何适至,中丞为言太夫人病剧,固示以马方,何自请诊视,已而笑日:此湿痰阻滞也,方用半夏三钱,命往取所自制者,加入余药,一饮而愈。 淮城杨静斋先生葆元医病不专恃诊脉,有详述情形者,立方无不奏效,而脉理实亦至精。吴中丞抚皖时,尝延至署中,为女公子诊治,先生明告以疾不可为,而谆嘱中丞以节劳自养。语人日:中丞脉象有异,半年后伏疾必发,吾当再至疗之也。届时中丞果病,而先生适以寝疾,不能远出,仍延他医治之,竟至不起。中丞抚吴有惠政,到皖未几,众方仰望,遽然星陨,皖人至今惜之。 杨在皖时,曾为抚辕差弁傅姓医治时症,颇极沉重,先生亦甚踌躇,旋闻其吐、衄,出血甚多,人皆以为不救,先生喜曰:愈矣。询其所以,云:时疫得汗则轻,血亦汗也。其论甚精,果如所言。 杨静斋祖居淮安,同城有胡先生觐,名与杨埒。本城诊视,每人脉礼不过千余文,一经请其远出,每日即须数十元,声价未免过重,殊非仁术济人之意。安得有医道高明之仁人君子,排革众议,令病家量力酬谢,不拘定数,亦可见恻隐之一端矣。 王氏三方 小儿脐风,方书言一腊之中最重,俗谓之四六风,各书虽有治法,多不见效。廷珍王润生连生四子,皆因脐风不育。嗣得一方,孕妇按月服之,又生四子,皆成立。此所谓上工治未病也。并后二方,嘱余附入《医话》,亦可见仁人君子之用心矣。 首方:大人受孕两个月时,吃二剂。 归身五钱(酒洗)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炒) 黄芩钱半白术二钱(土炒) 枳壳二钱(麸炒) 云苓二钱半 腹皮钱半(酒洗) 大麦芽钱半(炒) 砂仁钱(研) 建曲二钱(炒) 麦冬肉二钱 甘草八分 生姜引 二方:孕妇七个月时,吃四剂。先吃一剂,去桔梗、苏荷,再吃三剂 归身三钱(酒洗) 川芎钱半 白芍二钱(酒炒) 生地五钱(酒浸) 白术钱半(土炒)砂仁钱半(研) 桔红钱半 黄芩三钱 丹皮钱半 麦冬肉二钱半 白蔻仁二钱(研) 云苓二钱半 桔梗钱半苏荷八分甘草八分灯芯、生姜引 治暴病麻木方胃气不行则麻木,有自头麻至心而死者,或自足麻至膝而死者。此症先用人粪烧灰,豆浆调饮。或用川楝子烧灰为末-服五钱,然后用下煎方。 黄芪三钱(炙) 潞参三钱 甘草三钱(炙) 白术二钱(土炒) 陈皮二钱 当归二钱 升麻四分木香二钱乌药二钱 香附钱 青皮二钱(醋炒) 防风二钱 川芎二钱 桂皮钱 治杨梅疮方方内大黄、芒硝不定分两,谅人之老少,疮之大小加之。务以行透为度,且清热败毒利水之药均可加入。 上川军 芒硝 全蝎七个蜈蚣三钱 贯众四钱 土茯苓七钱 木通三钱 甘草梢八钱 丸药方 槐花五钱 穿山甲二钱(炮) 净轻粉二钱 (炒变灰色) 上明雄六分 防风五钱 贡尖茶叶一把 上药共为细末,用大枣二十个,去皮核.油核桃二、三个,不要坏的,如无油的,好的亦可,同前药捣为丸,如古月大。每服四十丸,轻者三十丸,服讫,若睡卧须以青竹筒含口中。 熏洗方 土茯苓 土贝母 归尾 马鞭草 苦参 灵仙 二花 面药方腐烂者用之,此方冰、麝、乳、没败毒之类皆可加入。 净轻粉二钱(葱叶内烧透,研细末)红枣二个(烧存性)同轻粉共研细末,渗上即愈。 三黄散火毒大者用之 生川军钱 黄连钱 黄柏钱 轻粉六分(炒透) 冰片分 共为细末 附洄溪医案再长灵根方 濮院沈维德患下疳.前阴连根烂尽,溺从骨缝中出,沥灌肾囊中,哀号痛楚,肛门亦复烂,深半寸,载至余家,止求得生为幸。余亦从未见此病,姑勉为治之。内服不过解毒养血之剂,而敷药则每用必痛,屡易其方,至不痛而后已。两月后,结痂能行,惟阴茎仅留根耳。余偶阅秘本,有再长灵根一方,内用胎狗一个。适余家狗生三子,取其一泥裹煨燥,合药付之,逾二年忽生一子,举族大哗,谓人道已无,焉能生子?盖维德颇有家资,应继者怀觊觎之心也。其岳徐君密询之,沈日:我服药后,阳道已生,生子何疑?徐乃集其族人共验之,阳道果全,但累如有节,而无总皮,再期又生一子,众始寂然。远近传之以为奇事,今犹有述之以为异闻者。 再生灵根方五十日复生效 煅乳石三钱半 琥珀七分 朱砂六分 人参钱 真珠七分 牛黄四分 真水粉五分 胎狗一个 雄黄六分 上用灵仙、首乌、大力子、蓼草汁煮一昼夜,炒如银色,为末,每服三厘,日进四服,卧又一服,以土茯苓半斤,阴阳水十二碗,煎成五碗,连送五服,七日验。 又附《外科大全》补鼻还原法 杨梅疮结毒,烂去鼻准,或烂去阳物,俱能生长如旧。方用乾元一分,制乾元法,取乾元一个,乾元即头胎男子胞衣,竹刀刮去血,新汲水洗净,炙干,再用大粉甘草半斤,人参五分,煎水三碗,慢火熬至一碗半,取起。将乾元放磁器内,以汁陆续浇灌,收藏听用。 朱砂四分 珍珠二分 琥珀二分 滴乳石三分(煅) 冰片分 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老米饭捣丸,如绿豆大。每用土茯苓四两,并汤送下,初起服五分,二次,服三分,后皆以三分为率。服至一月,鼻长如旧。但未服药时,先到车匠店做成一端端正正鼻式,外以黄腊熔化浇木鼻上。取下木鼻,将腊浇就鼻子用火烘粘在土星处,待一月药完,取下腊鼻,看新长之鼻子歪正如何。如不正,速用出蛾蚕茧一个,煅,存性为末,黄腊丸芥子大,热酒作一服送下。如要速烂,可用蚕茧二、三个,煅服。次日渐烂,三日后照旧烂去。仍照前法,用腊鼻粘上,服药俟一月,药完,其鼻又长全矣。如阳物烂去,亦照玉茎黄腊浇成,火烘粘在根上,用土茯苓四两,花粉五钱,牛膝三钱,煎汤服药一月,药完茎如旧矣。徐彦成医话终
/
本文档为【徐彦成医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