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的预防

2011-03-15 12页 doc 77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7460

暂无简介

举报
艾滋病的预防10 10.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全球性预防的目标、原则、主题和标志 艾滋病全球性预防的目标、原则、主题和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累积活着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达4000万人,而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约占全球的90%。性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占70%,而2005年可能将占到90%。目前全世界没有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物,还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2005年3月我国广西进行自主研制的新预防艾滋病疫苗的自愿接种者临床试验。这表明我国此项研究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有效疫苗诞生前,现在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唯一与...
艾滋病的预防
10 10.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全球性预防的目标、原则、主题和标志 艾滋病全球性预防的目标、原则、主题和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累积活着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达4000万人,而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约占全球的90%。性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占70%,而2005年可能将占到90%。目前全世界没有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物,还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2005年3月我国广西进行自主研制的新预防艾滋病疫苗的自愿接种者临床试验。这表明我国此项研究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有效疫苗诞生前,现在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唯一与最重要的策略就是要对广大群众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只有持续和深入地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才能够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在这方面国际上已有很好的例子。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联合各国共同预防艾滋病,于1987年2月1日成立艾滋病规划处(1997年成立艾滋病规划署),以制定防治艾滋病的战略方针,协调各国行动,援助受艾滋病威胁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26--28日在伦敦召开了有148个国家参加的世界卫生部长艾滋病预防规划最高会议。会上发表的宣言指出:“由于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全球性问题,因此世界所有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必须紧急行动起来,贯彻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艾滋病全球战略。”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全球性战略有三大目标、七项原则。 三大目标是: (1)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发生。 (2)给感染者以良好的照顾,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3)将国家和国际的努力统一,使全球方针工作得以落实。 七项原则是: (1)必须保护公共健康。。 (2)必须尊重人权,防止对感染者的歧视。 (3)目前尚无疫苗,但已有足够方法防止病毒扩散,应充分利用。 (4)宣传教育为预防的关键措施,因为病毒的传播可通过对艾滋病毒的了解和负责的行为而得到防止。 (5)艾滋病毒的控制需得到社会与政府的持久性支持。 (6)所有国家均需制订本国完善的防治,纳入国家:卫生体系,并与全球网络相连。 (7)加强系统监测和评价,以使全球性战略得到改进与完善。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全球性战略,经第42届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并发表了一项决议,敦促世界各国支持该战略,及时制订本国有关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和教育。从1988年起,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12月1日为“艾滋病宣传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内容有重点地进行宣传。这一天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对付艾滋病的国际日。后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认为,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十分严重,全球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将是一场持久战。为了更深人、持久地在全球开展与艾滋病的斗争,联合国规划署决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改为“世界艾滋病运动”。 “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运动”历年的主题是: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妇女和艾滋病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时不待我,行动起来 1994年:家庭与艾滋病 1995年:共享权益,同担责任 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生活在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8年: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生力军 1999年:倾听、学习、尊重 2000年:男士责无旁贷 2001年:你我同参与 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同2002年主题) 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5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6年:(同2005年主题) 2007年:(同2005年主题) 2008年:(同2005年主题) 2009年:普遍可及和人权 2O世纪8O年代末,一个代表着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诞生了,这就是红丝带。 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齐声呼吁来自全世界的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后来,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丝带”命名。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35.html 国际上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 通过大众传媒,如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宣传正确的性观念,尤其是在一些青年人的性观念趋于更加开放的今天,明确指出性自由倾向的危害性,反对轻率的性行为和性乱,大力提倡洁身自好,就可避免因性自由带来的后果,这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宣传全面、正确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公众只有在与感染者体液接触时,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才是艾滋病毒侵入体内的唯一途径。 1.高危人群的预防 艾滋病高危人群指具有被艾滋病毒感染的危险行为,易被艾滋病毒感染的人群,如性病患者、暗娼、嫖客、同性恋者、娱乐场所服务员、流动人员、海员等。对这些人的教育内容除了与一般人群相同外,应包括一些具体的行为干预措施,如对暗娼、服务小姐、嫖客、同性恋者,除宣传性病、艾滋病危害自身、家庭、社会外,还介绍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有的报道认为,质量好的乳胶避孕套防止艾滋病感染的保险度可达99.6%。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避孕套的使用是发展中国家控制艾滋病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近几年发明了一种女用避孕套,这种女用避孕套是用p01yurethane制造的。它的优点是较乳胶结实,不易破,很少产生过敏,保存较稳定,不受温度影响,不影响性感,既可用于家庭计划生育,又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价格也较便宜,在发展中国家卖0.5~0.9美元在赞比亚推广试用。由于那里城市产科门诊妇女的艾滋病感染率达27%,因此妇女乐于使用女用避孕套。 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难度较大,因为,有些人如卖淫嫖娼者、同性恋者、吸毒者通常不被社会所接受,他们行踪隐蔽难以接近,单靠卫生人员的力量难以实现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的目的,因此要依靠其他部门,如公安、司法、非政府组织以及工商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最好是由了解高危人群的人去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如同伴教育,就是从高危人群当中,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同性恋者等,招募那些热心于宣传教育的人,由她/他们在各自的人群中将宣传教育信息传播开来,往往能起到宣教工作者本人起不到的教育效果。 2.血液传播的预防 (1)供输血用的血液、制备血液制品的血液必须经过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只有抗体阴性的血液才能使用。特别要强调基层的用血必须经过筛选并保证不被艾滋病毒污染。为避免艾滋病窗口期病毒感染可用检测抗原抗体的方法。 (2)严禁吸毒和贩毒 从1998年开始,公安部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经常开展的以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们。 对吸毒人群除使他们深刻认识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造成艾滋病毒传播的危害性,加强戒毒和防止复吸的教育与措施外,也要强调使用消毒的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的重要性。 (3)医院和防疫部门应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对注射器进行严格消毒。针灸治疗用针也须经严格消毒或应用一次性的针。医务工作者应注意避免外伤、针刺伤等意外事故,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液等。 3.母婴传播的预防 (1)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不应怀孕。 (2)近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在孕妇分娩前3个月给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二叠氮胸苷等,可以预防70%带有艾滋病毒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艾滋病毒。 (3)带艾滋病毒的妇女在分娩后,不应用母乳喂婴儿,因为艾滋病毒可以经乳汁传播。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36.html 艾滋病在国际上的宣传教育促进行为改变的成功经验 宣传教育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类对抗艾滋病既无治愈的药物,又无有效的疫苗时尤为重要。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贯提倡对广大群众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很重要和有效的。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举办的大型艾滋病展览会时,艾滋病毒的发现者法国的蒙特尼亚教授的题词是:“全世界的艾滋病研究者正在尽力抗击艾滋病,但如不改变人们的行为,我们的斗争终将失败"。艾滋病毒治疗新方法——鸡尾酒疗法,或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它的发明者何大一教授的题词是“中国艾滋病研究的同道们,我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能使中国的艾滋病毒感染率处于低水平。"他们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艾滋病毒学家和l临床学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采取干预措施,改变人的行为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毒新发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促进行为改变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所成就的。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在艾滋病的治疗和疫苗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手段。许多国家的教育对象是全民,包括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高危人群、医药卫生人员,特别注意以中青年为重点。有些国家,如美国、意大利等国,其研究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对中学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和危险行为的教育和调查。美、英、法、意、澳的许多学校还将艾滋病教育纳入学校规定的教程,并规定学校领导、教师、职工都要接受培训。不少国家利用电视台、各种新闻媒体、小册子或通过展示图片进行宣传,还教育父母如何与他们的子女讨论艾滋病问题。宣传的内容包括人类生殖系统、性生理、性道德和预防性病的方法。重点是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疾病特征,以及避免感染的方法与手段。这些国家有时也邀请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宣传效果。 一些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广泛宣传使用避孕套,或向其提供消毒的注射器、代用品等,取得了显著的预防效果。另一方面也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服务社会,阻止艾滋病毒传给别人。为了减少艾滋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冲击,许多国家还大力开展了反对排斥和歧视的宣传活动。在第45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全球艾滋病委员会重申,不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内容,技术上也是一项正确的战略。只有这样,各国人民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如美国同性恋人群新发感染率降低幅度很大,这与流行早期在该人群中进行得十分开放的安全性行为教育密切相关,如使用专门为男性同性恋特制的避孕套、男用避孕套、新式的女用避孕套,倡导减少性伴数,采用自慰方式如手淫等有很大的作用。 中国香港美沙酮替代诊所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为预防肝炎传播和吸毒犯罪而设立的,在艾滋病开始流行的80年代中期,这一成熟的降低毒品危害的措施,在其他禁毒宣传的配合下继续在控制艾滋病毒传播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泰国的大众媒介一改20世纪80年代末期对艾滋病流行的掩盖性报道,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全面报道艾滋病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并配合其他干预工作,如在妓院推广100%使用避孕套政策,卫生部门定期检查妓女的性病感染情况,一旦某家妓院的性病感染率达到某一水平,该妓院将被官方取缔等措施。调查结果表明效果很好,客观上使得嫖客减少,经常使用避孕套者增加,性病显著减少。在1989--1994年间,交易性性活动中避孕套的使用率从14%上升到90%,全国1990年和1993年行为调查比较结果发现男性婚前或婚外性行为的比例由28%下降到15%,嫖妓比例由22%下降到10%,坚持使用避孕套的比例由36%上升到71%,职业学校学生嫖妓比例由1993年的31%下降为1996年的5%,同时性病病例数下降为原来的1/5,其结果将导致艾滋病毒感染率的下降。职业献血员艾滋病毒感染率由1989年的1.7%下降为1994年的0.5%。北部新兵感染率由1991--1993年每年的3%下降到1995年的0.3%。军人由90年代初的3.7%下降1998年的2.4%。孕妇的艾滋病感染率也显著下降,由1993年的6.5%下降到1995年的2.5%和1998年的1.5%%。泰国采取的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有效的干预措施,在1990年到2004年间,成功地使艾滋病毒感染人数减少了700人,成绩十分显著,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的流行。 乌干达通过推迟首次性行为年至今,以及减少性伴和推广使用避孕套等干预措施,成人的艾滋病毒感染率持续下降,1997年三个监测点的资料显示感染水平在5%~9%之间,与1996年相比下降了大约20%,青年组的感染率下降尤其明显。孕妇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也显著下降,由1990年的20%~30%下降到1996年的4%~10%。 澳大利亚在静脉吸毒人群中,为防止艾滋病毒传播而采取的干预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静脉吸毒者的艾滋病毒流行率保持在低水平或稳定的趋势,如1995年艾滋病毒感染率为2.0%,1996年为1.7%,19997为1.6%,艾滋病毒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没有广泛流行是由于宣传教育、针头交换、美沙酮疗法、政府为吸毒人群干预提供资金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静脉吸毒者对艾滋病毒危险的认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政府为他们提供了针对性强、令人信服的宣传材料。澳大利亚目前国内大约有20家针具交换点,消毒注射器械的交换和分发仍在继续加强,新南威尔州在过去的3年中,平均每年交换或分发已消毒的针头、注射器的数字从大约500上升到900,这得益于稳定的防治预算。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塑料盒用于盛装待处理的注射器械,这些盒子加速了已用注射器的回收。澳大利亚通过10年的广泛研究和评估认为,针头交换项目可减少艾滋病毒的传播,但不会增加吸毒的人数。美国政府机构通过几项评估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澳大利亚的经验认为,针头交换项目的成本是很低廉的。据估计,1991年交换10000万支针头、针管共花费800万美元,但可预防2900例艾滋病毒感染者,这样可节省2.2亿美元。澳大利亚全国大约有20000名海洛因毒瘾者接受美沙酮疗法,另外,还有5000名市民可随时免费戒毒。多年来,接受美沙酮疗法的病人人数每年正以高于10%的速度增加。美沙酮项目与针具交换项目一样,虽也会受到来自政府某些方面与公众的反对,但目前仍然在扩大项目的覆盖面,而且有的还开展了狱中美沙酮疗法。其结果是接受治疗的人海洛因注射率下降、艾滋病毒感染率和发病率降低。另外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还在于政府始终将高危人群,如静脉吸毒者、同性恋者作为艾滋病毒/AIDS预防控制网络中的组成部分,咨询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促进了政府与他们之间在政策和行动上的对话和沟通。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发挥社区干预,如同体教育、性病诊断治疗、门诊及热线咨询等,而往往行为的改变是以上多种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从1985年起对10000多名卖淫妇女开展了包括同伴教育、性病诊断治疗,咨询和散发避孕套在内的干预项目。对这个项目的长期效果评价表明,坚持使用避孕套的妇女在1985年时还不到1%,而1996年时已大于98%;在性病门诊中诊断淋病的病例从1985年的48%减少到1996年的12%,衣原体感染者从1985年的12%减少到1996年的2%,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年发病率从1985年的48%下降到1993—1996年的17%,由此可见干预是十分有效的。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37.html 中国政府重视预防艾滋病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很早就已将艾滋病列为国家重点监测防治的传染病之一。1986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患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外籍人员不准入境,禁止从国外携带血液、血制品等人境的规定。 1987年10,国务院、卫生部组建了预防艾滋病工作小组和国家预防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发布了《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措施》,与世界卫生组全球艾滋病防治规划部门共同制定了中期防治规划,并立即组织开展了全国的艾滋病监测。与此同时,国家公安处和出入境等有关部门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条款。中国《传染病防治法》及《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指出:各地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将各地的艾滋病疫情及时提交给中国艾滋病监测中心。对于境内性病患者、暗娼、吸毒者(特别是静脉吸毒者)、同性恋者、外出劳工和涉外人员等12类高危人群加强监测。 1989年,中国卫生部、公安部又联合发出了《关于中国公民出入境提交健康证明的通知》,规定在国外居住3个月以上的中国公民回国以及经批准回国定居之华侨、华人必须向所在地区卫生检疫机构等有关部门提供健康证明书,做艾滋病抗体检测。涉外婚姻体检,要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查。 1998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由国务院下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提出建立综合性防治体系和全社会普及预防知识的总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国务院又下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从此,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逐年取得进展,成绩显著,特别是在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承诺,国家防治政策,对艾滋病关键问题的认识,以及提供免费治疗、关怀和救助等方面尤为突出。 2004年2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成立,3月《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国家主要领导人与感染者亲切握手和视察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政府抗击艾滋病的坚定决心。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中期评估的开展,使信息管理、共享和利用进一步提高,并为评价艾滋病防治工作和制定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家艾滋病监测哨点数量进一步增加,行为学监测进一步加强,以及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完成,为更加科学地和预测疫情奠定了基础。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38.html 中国预防艾滋病的最新进展 中国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取得了重要进展。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海报、面对面交流以及多种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2004年7月,中央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避孕套)实施意见》。在高危人群中推广100%使用安全套项目进一步扩展。预防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传播在政策和策略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国家批准并实施了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项目。针对流动人口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干预活动。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干预活动正在一些地区开展。血液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由1998年的22%提高到2004年6月的88%。 2004年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关怀和·救助工作得到了极大推动。在全国各地启动了对农村和城市贫困病人的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进一步发展。国家制定了抗病毒治疗和关怀技术指南,并向1万多名病人提供了免费抗病毒治疗。提供抗病毒治疗和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机构数量在过去一年大大增加。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孤儿的问题得到充分重视,并出台了相应政策。到2004年9月,11种抗病毒药物被列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在2003年投入3.9亿元的基础上,2004年的投人进一步加大,达到8.1亿元。国际社会的援助由2003年的2.56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4.21亿元。2004年9月,全球基金第三轮艾滋病项目的启动,进一步加强了河南、湖北等7个中部省份的综合防治工作。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的协调下,国际合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2004年,中国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框架更加清晰明确,但是在有效落实艾滋病防治政策和全面开展防治工作方面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面临五个重要领域的主要挑战和建议。五个重要领域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监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开展治疗、关怀和救助;以及增加投入和加强国际合作。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39.html 中国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积极行动 从2003年起,卫生部在加大对第一批51个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支持和指导力度的同时,启动了第二批示范区。目前全国示范区的总数已达127个。 中宣部制作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光盘并下发到全国各地宣传部门,并要求在县一级自办电视台播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明确了6个抗病毒药物为甲类药物,并在乙类药品中新增5个抗病毒药物,扩大了参保人员临床治疗用药的可选范围。 科技部设立了艾滋病防治科技专项;与有关部门和地方合作建立了河南、云南两个艾滋病防治研究平台,重点开展了临床治疗方案、治疗药物、诊断试剂、流行病学等研究,已有一批艾滋病新药进人临床试验阶段。 教育部印发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专门文件;在7省建立了省级培训基地,举办了省级师资培训班;组织编印了初中、高中预防艾滋病专题的教育系列资料,并开展了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商务部积极争取国际多边、双边无偿援助资金,并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公共健康问题的谈判;牵头组织了对12个省、自治区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的督察。 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利用机场航站楼、铁路、港口的等候大厅及城铁各站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民航总局在全国大型国际机场旅客必经通道和候机大厅,设立了艾滋病防治宣传灯箱和户外广告牌,并通过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交通部组织长江航务管理局举办防治艾滋病骨干培训班。铁道部下发了《铁路系统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行动计划》并组织督导落实;在云南、河南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安全套社会营销工作。 国家人口计生委对育龄妇女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评估调查;组织召开了艾滋病社会行为与消除歧视国际研讨会;利用计划生育网络和“人口网站"、报刊等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在高危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 农业部专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宣传,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把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广电总局通过新闻、专题节目加大宣传力度,并围绕“世界艾滋病日”等组织主题宣传活动。 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对出入境重点人群、边境往来司机和娱乐服务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工作;在出入境口岸及交通工具上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继续落实抗艾滋病药物快速审批的基础上,对创新的抗艾滋病毒药物实施早期介入,有力地促进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近期已批准了艾滋病复合疫苗进入临床实验。 根据国家《规划》和《行动计划》,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制订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中期评估的结果显示,89%的省(自治区)有规划或行动计划;所有省份均有年度,74%的地市级有年度工作计划。《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下发及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河南省在艾滋病流行严重的村庄制定了“六个一”建机制,即修建一条村路、一眼深水井、一所学校、一个标准卫生室、一所福利院、一个教育活动室;并提出了“四有一不"的目标’:使艾滋病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基本医疗保障,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失学。 云南省实施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的“六大工程”,一是净化社会环境防治艾滋病工程;二是全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程;三是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四是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治疗降低毒品危害工程;五是艾滋病关爱中心建设工程;六是艾滋病预防监测和科技攻关工程。 湖北省政府加强领导力建设和部门协调工作,省长担任省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24个委员会成员已有22个出台了政策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40.html 中国艾滋病监测系统 中国在建立一个综合可靠的艾滋病监测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它能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艾滋病流行规模和趋势的信息。 国家级监测哨点的数量已由2003年的194个增加到2004年底的247个,并在19个省建立了42个行为监测点。行为监测点覆盖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等人群,利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收集不同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资料。各省(自治区)也在积极扩大本地的监测系统,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已经建立省级哨点400余个,监测人群包括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医院无关联(匿名)检测人群、孕产妇、结核门诊病人等。各地加大了艾滋病监测的力度。江苏省在过去的5年已经检测了310万高危人群,包括吸毒、卖血人群、暗娼和嫖客。 2003年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8个地区6类人群(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既往有偿献血人群、医院无关联(匿名)检测人群)开展了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感染率资料和行为资料有效地补充了监测系统的数据。2004年,河南、云南等省份开展了既往有偿采供血、吸毒等人群的艾滋病筛查工作,促进了对疫情的掌握,为干预、抗病毒治疗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3年以来,对全国监测技术人员开展了哨点监测资料收集、数据录人和传输、资料分析等相关技术培训,分批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艾滋病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了疫情估计方法的培训。开发了新的基于网络直报的全国艾滋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使艾滋病疫情能及时、全面地上报并分析利用。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41.html 加强国家级的政治承诺,鼓励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 面对艾滋病流行的挑战,中国国家领导人做出了表率。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吴仪到北京地坛医院看望了艾滋病人和医务人员,并宣布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即: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3)为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4)对艾滋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5)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2003年12月,吴仪副总理还专门听取了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汇报,深入河南省艾滋病疫情严重的上蔡县文楼村,亲临艾滋病感染者家中探望病人及其亲属,充分表明了中央政府解决艾滋病问题的决心。 2004年7月,温家宝总理发表了《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署名文章,进一步强调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策略。中央财政2004年又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的投入。 在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工作在艾滋病防治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 2004年11月300日下午,胡锦涛主席佩戴着爱心红丝带,来到北京佑安医院。他首先观看了设在医院里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展览,了解当前艾滋病疫情传播的趋势和我国开展防治工作的情况。随后,胡锦涛来到病房,看望正在这里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一进门,胡锦涛就微笑着主动伸出手去,同艾滋病患者握手,详细询问他们的治疗过程和家庭情况。胡锦涛深情地对他们说,得了艾滋病虽然是不幸的,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都会真心关爱和帮助他们。他勉励患者进一步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胡锦涛强调,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依靠全社会力量战胜病魔。 胡锦涛还强调,全社会都要对艾滋病患者充满爱心,坚决消除各种歧视和隔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关怀救助活动,伸出援助之手,努力使每一个艾滋病患者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42.html 坚决发对艾滋病歧视和排斥 由于艾滋病有传染危险,因此一些人对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采取冷漠、疏远和恐惧的态度,因而歧视和排挤他们。这样的言行既不符合艾滋病预防的全球战略,又不尊重人权,使他们难于生存,甚至诱发恶性事件,危害社会的安定。有的人企图自杀,有的人有意通过性行为或其他途径将病毒传给他人。请看如下例子: (1)对家中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不予关怀和照顾,甚至将其赶出家门,致使其露宿街头,流落他乡。如某部门有一干部去非洲工作,由于自己的无知和风流,与当地已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妇女发生关系,因而被艾滋病毒感染了。他自己不知道,回国时在海关被检查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证明是感染了艾滋病毒。他的亲属知道了,怕他将病毒传给家人,不但不给予照顾、关怀,反而将他赶出家门。他的单位也害怕,不让他上班工作,告诉他,工资照发,不用工作,去养病,实际是将其开除。他只得流落他乡去谋生,因在外无人知晓其病情。后来艾滋病发作,回来时已奄奄一息,不久便死亡了。 (2)某些机关、学校、商店、工厂一经发现本单位某职工感染了艾滋病毒,不仅将其开除,甚至其直系亲属也遭株连,被辞退。如某大学生感染了艾滋病毒,其父母也曾被解雇。 (3)有的学校得知某学生的家长(如父母)感染了艾滋病毒或患艾滋病,即勒令该学生退学,理由是他来上学,其他学生怕他从家里带来艾滋病毒感染他们,他们就不来上学了,为了多数学生的利益就只有让他退学了。 (4)拒绝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一起工作、往来、交谈,视之为瘟神,远远避开。如某研究单位的一位女职工,其丈夫在国外留学时感染了艾滋病毒,回国数年后发病死亡。经检查,她的艾滋病毒抗体阴性,即没受到艾滋病毒感染。该女职工的同事知道后都很害怕,不愿与她一起工作,不愿与她交往,使她陷入孤独和绝望之中,她对笔者说:“周围的人这样对待我,我真不想活了!”。她是如此的伤心和绝望,亲人患了这种绝症,怎能由她来承担责任呢! (5)又如某农村,有一农民出外打工,不慎感染了艾滋病毒,回家后,同村的人知道了,不愿与他往来,有的邻居索性搬走。另外一个农村出现了类似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同村的人很恐慌,议论纷纷,最终决定大家集资数万元,让他全家客走他乡,实际上就是将他全家赶出家园,无疑是剥夺他们在家乡生存的权利。有的甚至给艾滋病人服下大量安眠药,让他提早死亡,还美其名日减少患者的痛苦。他们有这样的权利吗? (6)有的综合医院或传染病院有了艾滋病人住院,不敢声张。他们认为,如果传出去,其他病人就不敢来该医院看病了。 (7)有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受到社会的歧视,产生报复心理或有意害人。如一位女青年被骗去泰国打工,沦为妓女,受尽摧残并感染上了艾滋病毒。被泰国当局发现后,她被遣返回国。为了维持生活,她开了小百货店,生意尚可。但是人们知道她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后,议论纷纷,再也不到她店里购买商品。她被迫关门,无以为生,只得重操旧业,再度沦为妓女。由于受到社会上的歧视,她产生了逆反心理。她说,我被迫走投无路,在艾滋病发病死前,我要报复,我至少要感染100个男人。 又如某男明知自己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不听医生的警告,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有意将艾滋病毒传给他的女友。女友知道后,后悔莫及,离他而去,但为时已晚。他不接受教训,甚至发病后,隐瞒病情,仍与另一女友结婚,再度将艾滋病毒传给妻子。 又如美国一位篮球运动员感染了艾滋病毒,仍与数十位男女青少年发生性关系,将病毒传给他们,事发后,他被起诉,法院判其无期徒刑,终身监禁。 又如美国法院审理一位医生的案件,此人因另有新欢,为了离婚拒付巨额孩子抚养费,1992年利用工作之便,狠心给亲生儿子注射含艾滋病毒的血液,1996年7岁的儿子被查出患上了艾滋病,而且是晚期。如果他被法院和陪审团定判有罪的话,他将因“一级攻击罪"被判终身监禁;一旦孩子死亡,罪行将升为谋杀罪,可以被判处死刑。 以上这些是十分不道德的犯罪行为。有的国家法律已明文规定,这种有意将艾滋病毒传给他人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我国也正在制定有关法律,对这样的人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绳之以法。 (8)有的监狱,由于对艾滋病毒的无知和恐惧,一度曾经将艾滋病毒感染者或有艾滋病犯人放出来,免得他们在监狱传染他人。结果有的犯人出狱后,为非作歹,公开抢钱,强占强食,给社会造成很大的不安定。 (9)艾滋病的强迫观念。有些人曾经偶然有过性乱行为,他们也知道一些艾滋病的知识,但一知半解,总怀疑自己被艾滋病毒感染了,提出自己一些症状或体征像艾滋病,全身哪都不舒服,即使经医生多次检验,证明不是艾滋病毒感染,他也始终不相信,仍不停地找医生,非要医生证明他是患了艾滋病,有的甚至多次自杀。还有的人认为去理发、浴室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都可能被艾滋病毒感染。对这种人应该耐心地进行教育,最好建议他(她)去看心理医生,帮助他们从这无休止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笔者曾经帮助过一位这样的人。他在外资公司工作,收入丰厚,曾有一次与同事们一起去嫖妓。事后,一直怀疑感染了艾滋病毒,并自觉有各种免疫缺陷的症状,很容易感冒、喉痛、淋巴结肿大、易疲劳,连婚姻也放弃了。虽然多次检验艾滋病毒抗体阴性,但他坚持自己一定是被感染了。笔者进一步帮他进行了检验,包括很敏感的病毒扩增技术,结果都是阴性。笔者反复耐心地对他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提高认识,了解什么是艾滋病毒、感染途径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等,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在这过程中,认识上虽有反复,但最终他确认了自己没有被艾滋病毒感染,精神面貌改变了,各种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他愉快地结婚了,并移民到加拿大。在这过程中,我们成了朋友,他出国前还特地来电话表示感谢,并欢迎笔者有机会到他家做客。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 (10)对艾滋病人及其家属表示极大的歧视和恐惧。2004年夏季,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一批艾滋病所致孤儿来度过夏令营,他们都没有被艾滋病毒感染,但北京有42家宾馆拒绝他们入住。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43.html 中国开展的艾滋病治疗、关怀和救助行动 2004年艾滋病治疗、关怀和救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实行属地管理和就地家庭治疗的原则,并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逐级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了抗病毒治疗与关怀服务的质量,大大地降低了艾滋病人的死亡率。 自去年国家公布了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以来,中央政府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将抗病毒药物纳人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地区新的医疗合作框架。目前已有11种抗病毒药物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部分省份已公布了本地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计划。为规范治疗,卫生部会同财政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在今年4月下发文件,明确规定治疗范围不仅包括抗病毒治疗还涵盖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国家级建立了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各地县以上也建立了相应专家组,并设立了定点医院。 到2004年6月,中国已累计治疗艾滋病人10388人,治疗范围覆盖了18个省(自治区),50个地(市、州),163个县(区)。《国家艾滋病毒感染者/病人诊断与治疗指南(2002年版)》目前正在修订之中。2004年8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与相关国际机构共同编写了《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用于指导当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治疗工作和制订管理计划。 母婴阻断治疗已在大部分省区开展,儿童的抗病毒治疗也正在积极准备中。同时,为科学有序地开展治疗,覆盖所有治疗地区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已基本建立,免费治疗的监督评估方案也正在制订中。同时,随着检测设备的逐步到位,一些地区已初步具 备了治疗所必需的检测能力,如CD4、CD8T淋巴细胞的检测。目前,中国的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正在从应急治疗,向全国统一的标准化治疗过渡。 由于政府对治疗工作的重视和推动,中国已经有5种抗病毒药物投入生产,包括齐多夫定(AZT)、司他夫定(d4T)、去羟肌苷(ddl)、奈韦拉平(NVP)、茚地那韦(IDV)。加之进口的拉米夫定(3TC)和依非韦伦(EFV)两种药物,中国的一线治疗药物已达到WH0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制定的抗病毒治疗指南所推荐的要求。 在抗病毒治疗工作开展的同时,中医药治疗的工作也在积极的探索之中,国家投入资金在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广东等11个省开展中草药治疗和关怀服务。 我国李泽琳教授等从1987年起研究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对抗艾滋病毒的作用,研制成的复方ZL一1,2002--2003年在河南省经省药监局批准和在卫生厅的领导推动下,治疗了1000位艾滋病人,它们在抗病毒和增加CD4细胞、改善症状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张福杰教授报告2005年以前抗病毒治疗为应急阶段。2005年以后为规范化治疗阶段,有AZT,3TC,d4T,Qdl,NVP,EFV,IDV等多种药物治疗。2007年以后,由于病毒产生耐药性的现象增多,而开始二线药物治疗。其中,造成停药的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如肝功能异常、皮疹、恶心呕吐的频率分别达到43.8%、32%、24.5%,但抗病毒治疗效果很好,据六省十县抗病毒治疗的结果显示,随治疗覆盖率增加,病死率显著下降。由2003年治疗覆盖率为44.8%,病死率为7.0%,到2006年治疗覆盖率为70.5%,病死率下降至4.6%。而其中2003--2004年病人对各种药物的抗药性也已达14.5%。 连接地址:http://www.yidijiuyi.com/jtazb/jtazb44.html
/
本文档为【艾滋病的预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