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不要悲观看改革

2011-03-15 16页 doc 47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4055

暂无简介

举报
不要悲观看改革不要悲观看改革 不要悲观看改革-关于改革的探讨 浏览大家的帖子,看到部分人对改革持怀疑态度,有些同志甚至很悲观。怀疑信用社前途的有之,担心自己命运的有之,其中不乏对改革失去信心准备另谋生路的朋友。 在我看来,信用社改革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在参加工作之初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这点,仅看看我们和专业银行的差距就知道了!更不用说外国经验之类的。而且,信用社改革也不是头一次了,就说这之前,我们与农行脱离隶属关系来说,大家认为上次改革对信用社发展有没有利呢?我本人认为,那是很有利的,最起码我们摆脱了多年的束缚,走上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之路,让...
不要悲观看改革
不要悲观看改革 不要悲观看改革-关于改革的探讨 浏览大家的帖子,看到部分人对改革持怀疑态度,有些同志甚至很悲观。怀疑信用社前途的有之,担心自己命运的有之,其中不乏对改革失去信心准备另谋生路的朋友。 在我看来,信用社改革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在参加工作之初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这点,仅看看我们和专业银行的差距就知道了!更不用说外国经验之类的。而且,信用社改革也不是头一次了,就说这之前,我们与农行脱离隶属关系来说,大家认为上次改革对信用社发展有没有利呢?我本人认为,那是很有利的,最起码我们摆脱了多年的束缚,走上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之路,让我们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今天的改革,因为他主要是明晰产权改变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并不是针对人而改革,所以,这次改革应该是对上次改革的补充,弥补当前的工作漏洞,使信用社有些流于形式的东西真正发挥作用,让信用社更好的生存下去。 既然改革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何不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难道我们的现状可以保证信用社的发展和生存吗?希望朋友们要着眼大局、高瞻远瞩,积极向上的看待改革! 形式主义的改革还不如不改革。 “明晰产权,改变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还不是换汤不换药,产权明晰了吗?信用社是社员的信用社?职工的信用社?政府的信用社? 统一法人与单个法人有什么区别,县联社的权力只不过是大了一些,经营模式变了吗?说是县联社管理型、经营型转变,变了多少?还不是下达、落实任务,基层完成,上边歌功颂德,万事大吉!兑付出了问题,政府,银监部门不解决,鬼才相信会下场。 规范管理。还不如说对职工加大了考核力度。领导的追究说到底是一句空话,贪官污吏都很少追究,谁还在乎县联社这一级连“官薄”上都找不见的领导呢! 一、改革的目的是要产权明晰,只不过改革尚未完成我也无法判断到底明晰与否,但目标是明确的,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想真正到那时恐怕不明晰也要明晰了,车到山前、船到桥头,只要信用社不灭亡就要明晰产权,法人治理结构势在必行! 二、信用社既是社员、职工、政府的,也不是社员、职工、政府的,她应该属于人民群众的,只要人民群众需要信用社,她就会存在,如果不需要就会被取缔。以上三者恐怕谁也决定不了,目前三者都需要她。 三、关于法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应该从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剖析这个问题,简单的说,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比如说现在的联社有理事长、监事长、主任,就很好的起到了监督与被监督的作用,总之,没有了绝对权力,就会减少滥用职权的可能。 四、考核,正确的理解,不如叫作竞争,如果你看到南方的信用社就会理解这个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环境会影响微观领域。 五、中国有多少年文化历史就会有多少贪官污吏的故事,古今如此,不再赘述。 “二、信用社既是社员、职工、政府的,也不是社员、职工、政府的,她应该属于人民群众的,只要人民群众需要信用社,她就会存在,如果不需要就会被取缔。以上三者恐怕谁也决定不了,目前三者都需要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应适时关闭问题农村信用社。“为防止农村信用社走下坡路和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要采取及时校正措施,应适时关闭问题农村信用社”。 如果关闭这些信用社,这里的群众能咋样?难道人民群众就不需要信用社了。 请看这篇报道:陕西首家改制农信联社在汉滨区挂牌 11月8日,陕西省笫一家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法人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汉滨区挂牌开业,这标志着陕西省农信社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陕西省农信社以县(区)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的试点单位,为全省农信社深化改革积累了成功经验。据了解,经过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该联社初步理顺了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特点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全面完成了以区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筹建工作。全区信用社现有社员62329户,股金余额5000万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0.12%,核心资本充足率达8.32%;“三性”原则得到体现。 如此这般挂牌改革,信用社的产权就明晰了吗?引用另一网友的话语“资本充足率达到10.12%,核心资本充足率达8.32%;“三性”原则得到体现。是真得吗?” “三、关于法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应该从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剖析这个问题,简单的说,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比如说现在的联社有理事长、监事长、主任,就很好的起到了监督与被监督的作用,总之,没有了绝对权力,就会减少滥用职权的可能。” 还不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你会相信主任会背离理事长的意志,违反理事长的意图,否决理事长的意见吗? 关闭并不等于取缔,用词可以说明这一点,关闭问题信用社只针对个别而不包括全部,问题信用社的存在会让各种风险包括道德风险的存在找到其生存的理由,对信用社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失去民心,关闭可以达到中央对改革的决心,赢得群众的信任,甩掉信用社的包袱,总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合情合理,不违背群众意愿。关闭不等于取缔,她还在,群众还需要她,因为她身体里还流着老百姓的“血”。 陕西的那个联社,11月8日才挂牌,现在是15日,只有一个星期,所以不敢肯定什么,现在看来为时尚早,不能妄下结论,如果可以需要关注。“资本充足率达到10.12%,核心资本充足率达8.32%”这个也不敢肯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还不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你会相信主任会背离理事长的意志,违反理事长的意图,否决理事长的意见吗?”不敢苟同,至少我们这里是三方达成一致,因为是平级。 一、关于改革中明晰产权问题。产权明晰与否问题不是因为改革中无法判断,而是如果不对农信社进行大刀阔斧的彻底的改革,根本就无法明晰。 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将本来就糊涂的产权关系弄的更加模糊了。现在不能明晰,等到将来也用明晰了,此次改革如果不成功,还有机会重新明晰么?大家看看周小川讲话,看看人总行发布的放开外资银行时间表就什么都明白了。 明晰产权不是单纯的划分股份和增资入股的问题,关键是所有制和所有者问题。在产权中,归属问题是核心。所以,在目前所有者问题不解决的情况下,明晰产权就是空话!产权关系决定法人治理结构,决定企业性质。产权关系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 二、农信社的取缔、关闭问题。取缔不可能,关闭、退出完全可以。农信社是否关闭、退出不取决于人民群众是否需要!9亿农民是需要农村金融机构,但是,不一定就非的需要农信社!尤其在2006年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享受国民待遇后! 三、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目前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纸上谈兵。按照现代经济学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制衡机制”,也就向一个运动中的汽车的刹车机制。法人治理结构能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所有者权益的实现。所有者权益不能充分体现的情况下,法人治理结构无从谈起!为什么?原因就是产权制度中的归属权问题!说白了,就是农信社不是你家的,也不是我家,更不是他家的,所以大家都不必太在意!所以,就即便是设立了监事长,并给与其充分的权利,由于其动力来源是外加、而不是自发的,其效应照样是形同虚设! 那么,对于理事长、主任更是如此!严了,他说:这工作不是人能干得了的,不行我就不干,松了可能对事业不利。由于三人都是“人”,且谁也不具备所有者资格,所以,任何一方也不会屈就于对方的,难以形成合力!在这个过程中,最终结果就是给大家多一个推诿扯皮机会和人浮于事,最后是事业损失。 由此可见,目前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全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大家(三长)都睁一眼,闭一眼,你好我好他也好,互得利;二是内耗和推诿扯皮;第三才是我们想要实现的,但是,从内在机理上看不太可能。 四、考核是必需的,只要是科学合理就可以,不必再说!关于形式问题,我认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切措施都可以归结为“形式”! 五、贪官污吏和追究责任问题。农信社中的腐败问题还真不可忽视。用人是产生腐败的根源。大家都天天喊:用人唯贤,唯才是举,可事实上呢?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农信社由于多年来人的来源问题养成了一种毛病,就是员工过于“柔弱”,唯官是从啊。由此贪官们就有更多的“方便”。大家都知道,在农信社中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有准确的么?没有!好和坏完全在领导一句话!就是民主测评也是一样的,因为多年的习惯,大家的脑海里已经没有了好和坏的区别,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是好的,什么样的是坏的,再者,产权归属使得员工们没有必要去斤斤计较好与坏,只要能开开支就可以了。所以,在这样的缺乏监督、唯我独尊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腐败,也有诸多的资产损失,更有诸多的“没有追究”! 所以说,研究问题要深入实际,要在实践中看问题,分析问题,要到群众中去听取纯自然的声音,不能光看表面或光听汇报,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要研究其内在机理;要在实践和理论中多几个往返,这样才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不说别的,我也看不到别的地方怎么改革,但是我们自己这里正在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就很能说明这个改革的真正“内容”。效益本来就不好,现在为了要想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我们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所谓的“资本充足率”,于是就出现了短期内股本金的迅速扩张,完不成的就硬性分配到职工头上来,职工呢?拿着就头疼,没办法了,也只能弄虚作假,这样从上到下就都形成了一个概念:齐心协力挖国家!! 本次改革并不意味着改革就到此结束,没有人能够肯定将来还要不要改革。改革是动态的,内因与外因互相作用。 大刀阔斧有可能导致武断、盲目,保持谨慎稳扎稳打才是明智之举,明晰产权是重中之重,不可能一步到位,外资的介入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成为信用社改革的参照物,竞争会使我们发展更快,更完善。按照法人财产关系,法人财产应该归法人所有,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集体,与其他部门应该只是管理和监督的关系,而管理和监督都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要法规制定正确,信用社就应该能够规范经营。 如果说信用社被关闭或取缔,只能是进一步改革,在改革中寻求发展,而这里不考虑人的问题,比如说,人员没变,只是信用社被合并或改名,那么这到底是改革呢还是取缔呢? 以人为本,本固而兴业,在缺乏一定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就会人浮于事,改革其实人最关键,如果不改革只制约人,其实信用社也不会像今天这样,这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把联社领导班子搞好就能解决问题的,还有很多外因问题。 总之,信用社的改革整体思路是积极向上的,改革也是有规律的,一步一脚印,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样会有拔苗助长的嫌疑。 其实我感觉,产权制度改革至关重要,产权制度改革不好,其他的都是无稽之谈。一个人拿别人的、与己无关东西去做试验,会有什么结果?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我想无须再说! 两方说得都有道理。信合小兵说的是官话,表达了对改革坚定信心和热切希望;峰儿更多的表达了对当前改革实质的怀疑和担忧。国家对我们信用社的改革是非常谨慎的,无疑稳定是基础,改革是要稳步推进的,速度必然回慢一些。至于产权制度改革和法人治理的问题,其在全国是通病,所有者缺位和高级管理人员缺乏监督的问题,对于刚刚涉足改革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说更是这样难以得到较快解决。所以,信用社的改革是个漫长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近期内建成先进的现代企业从总体上看来难度极大。但我们一定要对改革充满信心,并要成为改革的实践者监督者,使改革中的问题得到逐步化解,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渠道。 改革是金融需求推动的必然结果,是信用社提高生存能力和抗御风险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者的思路还是比较先进和务实的, 其目标通过改革是可以达到的。朝着改革目标奋斗的过程,也是信用社加快业务发展步伐实现质的飞越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我支持信合小兵。 当前,我们信用社在机制、制度、人员、经营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这些成为制约信用社发展的重要瓶颈,改革中不解决好这些问题,改革就回流于形式,停滞不前。以往的信用社改革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改革成了一句苍白的口号。由此, 我们的部分员工对信用社的此次改革也是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然而, 作为信用社的一员,我们理应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和执行者,应挺身而出与贪污腐化者、违章操作者做斗争,应当积极主动的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言献策。只有这样, 改革才能向前迈进, 才能提高速度和质量,改革目标才能实现,我们信用社才会更加强大。 海岳,语言很好!!其实,我想不论那位信合员工都希望改革能够促使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能够有大的超越和发展。但是,面对一次次地改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成就和辉煌,负面影响有时真的令人心痛。 事物认真深入剖析往往会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只要理论和现实能够擦出火花就证明他是有争议的,我觉得偏重哪一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该事物是否理解。改革也是如此,产权原本模糊的同时去改革他,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相信,只要改革还在进行就会一步步走向规范,逐步好转。我们正在对信用社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为什么会是“无稽之谈”呢?如果不去谈他我们还怎样进行改革?所有的路都是走出来的,难道我们面前如果没有路,就不去走了吗?小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中国不是小平同志一个人的,我们国家的改革也走了很多弯路,但现在比过去强多了! 改革是金融需求推动的必然结果,是信用社提高生存能力和抗御风险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设计者的思路还是比较先进和务实的, 其目标通过改革是可以达到的。朝着改革目标奋斗的过... 我不赞成此次改革的先进性说法!这个改革方案先进在哪里了?农信社八年前就喊出了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的方案也就是八年前改革方案的再扩大。省联社对县联社和县联社对基层信用社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形状一样,大小不一样的两个模子倒出的两个坯子? 此次改革对发达地区很有作用,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则是无所适从。 在说“发扬主人翁责任感、抗腐倡廉,开展民主监督”,大家都知道,农信社历史的惯性、人员的来源组成,形成了坚强的“人治”环境,这个“人治”的人虽不是产权者,却可以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长期“统治”从业者,而这个人却不用为自己的“统治”承担任何后果。 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成长”、“发展”的人,谁能指望他们中流砥柱呢?再则,已经就位的环境、制度、惯例,又有谁愿意为不是自己的直接资产而牺牲呢? 改革当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也决不能因为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作掩护而浪费资源。本次改革,对发达地区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大家知道无奈中的农信社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和成本么?国家又为此付出了多少无效代价和成本呢?如果改革不成功或者转入第二期、第三期改革,也就是说票据置换没有成功,那么此次改革中农信社为了增资扩股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及国家为了实现花钱买机制所付出的代价岂不付诸东流?这难道不是在犯罪?在如此问题面前我们还能以“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理论为依托继续“摸索”下去么? 那么,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就真的没有比较成功的改革办法了么?当然不是的!关键是决策层能否洞悉到最真实的声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尤其是,应该暂时先避开“专家”听听最广大基层信合人发自内心的声音。 改革方案的先进与否,要看我们改革后的实际效果如何,否则妄下结论同样是纸上谈兵,理论如果没有实践去验证,再好的方案都是空话。再说,先进与否,要看和什么时候做比较(没有参照物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远),要肯定的是比过去先进多了!。。。。。。另外,据我所知,法人治理结构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如果说这样还不算先进,那怎样才算?也许以后会有,但现在恐怕没有。对于方案而言,我想应该是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出好的方案后,怎样来对照这个方案不折不扣去实施。。。。。。 说句实话,什么冠冕堂皇的话,还是愤世嫉俗的话都不重要,在我们这里最重要的一个想法就是把那个专项票据弄到手,这是最主要的,钱到手了,来个贪官啥的,1.5亿也够他造几年的了。哈哈,至于改革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反正是改就改,我是信合人我怕谁?咋还不都是一个活着?我想这可能是大部分信合人的想法! 从长远看来,目前信用社的改革方案或许不够先进,但如果近几年内我们能够实现现有改革方案确定的目标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与国有商业银行同起同坐,我们信用社的变化还是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的。所以,我们按照现在的方案设想走下去很有必要,无可厚非。现在的第一要务实付诸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每一个信合员工的行动围绕这个方案来运作。面对一个生病已久的病人,为了他的生存,我们不应当是灰心丧气,袖手旁观,而应当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爱心,送药打针,救死扶伤 ,从而使其获得生机与活力。现在我们信用社的员工就象一个贫苦无能的家庭的子女,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的更好更有地位和脸面,我们不能一味的责怪我们的父母没有本事,社会发展到我们这一辈人,我们就有义务使我们的事业发展起来,如果我们最终没有把我们的家庭建设的更好,我们将是罪人,我们也只能归结于无能。所以将牢骚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吧,用我们的责任和热情来改变现状吧!全体信合人团结起来,振作起来吧! 我非常赞成海岳的观点,信用社的发展至今,由小到大,有弱到强,有不被他人所知,到占领中国金融一席之地,都时时刻刻离不开改革,不改革信用社就不会发展,就好像并人生病不治则亡;正因为信用社存在问题,你看到了,就应该改革。 要说的话,身为信合工作者,谁都不会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抱悲观的态度。但问题在目前的环境下,信用社的改革真的取得了成果吗? 拿我联社为例:我联社是国务院15号文件下发后的最初四个试点省市之一的最先试点的区县联社,在2003年6月末完成了试点改革。笔者亲身参与了这项改革,从改革的情况看,离国务院的要求“产权明晰、服务增强、适当扶持、地方负责”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中最关键的“产权明晰”就没有得到落实。改革后设立了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但股东大会的股东虽然入股,并没有切实履行决策职权,就相当于购买了某企业的原始股,每年等着分红就行了;监事会没有独立于理事会之外行使职权,监事长分管监察稽核科并参加信贷决策;经营班子没有完全得到授权,主任只是分管部分工作,最终决策由理事长说了算。大家认为这样的改革可行吗?换汤不换药而已。 官方对于最初试点的联社大多甚至全部都是正面的,均宣传改革成功等等,其实我们自己清楚,不可能会那么完美,但我们既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那么相信就一定能够解决,毕竟要比99年(是吧?)规范信用社强多了,我们也能看到,改革越来越规范。 我们说现在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法人治理结构的真正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较长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不可避免会有曲折弯路并不断纠正的过程。 虽然我们这儿的改革进展很不尽人意,但做为一名信合人,还是应用积极的心态看待改革、顺应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虽然目前改到什么程度,最终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改革的目的肯定是有利于信用社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至于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很多让信合人糊涂甚至是气愤失望的事,我看也大可不必过份忧虑,要看高层、看主流、看千千万万身处基础一线的信合员工,看8亿多需要农信社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了50多年,牵扯到方面面,问题相当复杂,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力、毅力、决心、信心。 我们这里正在改革用前途未卜形容可以说很恰当。就我这里的情况来说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改革正在进行可以说前途未卜,何去何从,何处是终点,也无法预知。改革设计的初衷应该是为了信用社的发展,但信用社的资产状况加上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人员素质低下等,使我为改革能否根本改变信用社的现状持怀疑态度。 一、信合小兵的说法富有较强的逻辑性、辩证性,具有鼓动、激励作用,一定是联社级管理人员。 二、峰儿的说法很坦诚、真实,一定是务实型的信合精兵,这样的人非常敬业,应当得到重用。 三、我认为农信社的改革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不管怎么说,国家的资金要向农信社投入进行扶持就充分说明了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利益;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指标下达施加压力必然导致农信社自身的长足发展。从这点看来,作为信合员工我们都应该对此充满信心:相信我们所热爱的事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腾飞!!!!! 国家花钱买机制,为的是更好的支持“三农”,信用社也需要告别“上面没有爹娘、下面子孙满堂”的一个局面,国家出钱,买咱的破烂是好事。信用社应该做的是搞好这此改革,抓住这次机会。 我赞成小蜂的观点。现在的改革是在理论准备的足,对信用社存在的弊端认识不清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首帖中提到的是改革的目的,目的是好的,但是通过现在的改革方式根本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这样的改革结果产权明晰了吗?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吗?资本充足率暂时实现了,资本充足率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某省一天入股一个亿,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资产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了吗?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好问事物的本质。我想思考的正是这个问题 “明晰产权,改变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信用社的经营管理” 还不是换汤不换药,产权明晰了吗?信用社是社员的信用社?职工的信用社?政府的信用社? 统一法人与单个法人有什么区别,县联社的权力只不过是大... 如果联社领导素质不好,就有可能由分散的小风险造成集中的更大的风险.我认为改革主要是对联社领导观念、能力、素质方面的改变,否则造成的罪孽可能更大。 既然改革已经开始,我们每位信合员工都要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努力降低负面影响,力争实现既定的目标!!
/
本文档为【不要悲观看改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