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亡人轶事》孙犁

2011-03-22 6页 doc 46KB 1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8224

暂无简介

举报
《亡人轶事》孙犁亡人轶事 孙犁 一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
《亡人轶事》孙犁
亡人轶事 孙犁 一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 “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二 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她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 “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那时姑娘们出来看戏,虽在本村,也是套车送到台下,然后再搬着带来的板凳,到照棚下面看戏的。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她礼教观念很重。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 “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三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 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拣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 “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四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老朋友说: “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连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题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你年事已高,如果仓促有所不讳,你不觉得是个遗憾吗?”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 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片断,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 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1982年2月12日晚 《亡人轶事》文本解读 现当代文学史上不乏悼念亡妻之作,如朱自清的《给亡妇》,陆蠡的《亡妻手记》,巴金的《怀念萧珊》等。作者或直呼妻名、凄然诉说,或缠绵悱恻、肝肠寸断,都处于极度痛苦的境地。对于《亡人轶事》这篇文章,虽然也是写来悼念作者的亡妻,但是孙犁并没有在字里行间流露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状,只轻描淡写地叙述关于亡妻的往事,显得格外宁静。因此,这也是一篇另类的悼念亡妻之作。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天作之合”,叙述自己与妻子的结合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亡妻也曾描述,十九岁那年,她父亲在下雨天遇见了媒婆,便说成了两人的婚事,对此,两人都认同了结婚喜联的横批”天作之合”, 尤其是亡妻还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这话乍一听,似乎妻子有宿命的思想,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妻子的这句话表白了她对婚姻的认可,也表白了对丈夫的满意。而将自己的婚姻说成是”天作之合”,作者本人也是认同的,否则他也不会用此作为开篇的导入。作者一生对妻子的话念念不忘,正是表明了自己对这场旧式婚姻的肯定,进而也是对结发之妻的肯定。 第二部分是”初次见面”,叙说自己结婚前与妻子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这个十九岁的村姑当时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盯”、”跳”、”走”、”钻”等,刻画了年轻姑娘忽然见到未婚夫的情态。”用力盯了我一眼”的”盯”是表示自己对未来夫君的注意,”用力”地”盯”,就是仔细端详对方的仪容,而且也表现了农村姑娘的几分野性。从板凳上”跳”下来,是写姑娘动作麻利,充满了青春活力。”走”是写姑娘的矜持,如果撒腿就跑,就显得有些毛躁了。”钻”是写姑娘的羞涩,在此场景下,只有回避才是旧社会女儿家应有的举动,才符合旧社会的封建礼教。所以作者也称她”礼教观念很重”,甚至在结婚多年以后,在”我”路过她娘家让她同回时,她坚持让丈夫用车来接她,在这一部分的描写中,作者以主要笔墨而且以未婚妻的几个行为举止的动作来突出她的”可爱”,突出其少女青春的活力和羞涩。可见,年少时的作者被她深深感动。在妻子病故多少年后,作者忘不了的是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可以想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倾注了多少的哀思与怀念。 第三部分是”为人妻母”,以四个层次写妻子嫁到”我”家后怎样由娇惯柔弱的少妇逐渐磨砺成一个贤妻良母的过程。先写”怕苦哭诉”:她到婆家后要早起做饭,还要下地干活,受不了了就回娘家向父亲哭诉;次写”场院背瓜”:婆婆带她到场院里摘北瓜,装上大筐后让她试背,结果人仰瓜滚。这两个细节是写妻子在婆婆的言传身教中慢慢适应农家的生活并学会了担当责任。三写”纺织粜卖”:她坚持学会了纺线和织布,”我”回家见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她还亲自到集市上卖钱,”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市上去粜卖”。这些叙述突显了在丈夫抛开家庭、投身革命的情况下,妻子作为劳动妇女的坚强与勤苦,劳苦持家,无怨无悔。四写”养儿育女”。几个孩子由妻子一手拉扯长大,一人独挡养育的责任。尤其”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你哥孩子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文章通过孩子生病时妻子胆战心惊、彻夜无眠的情景以及作者对孩子进行不忘母爱的教育,书写她身上作为”良母”的优秀品德。因为自己对家庭没负什么责任,所以对贤妻懿行与良母品德的叙述中,作者总是怀着对妻子深深地感激和歉疚,在歉疚和感激中抒发了他对妻子的真切的爱和失去她的痛苦。 第四部分写”愧对亡妻”。这一部分也是通过四个层次描写了他对亡妻的愧疚之情。先写老朋友建议写”大嫂”,借朋友的嘴来再次肯定妻子对朋友的帮助。又写了悼文拖延至今的缘由:开始时,觉得”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战争年代两人的青春被”抛掷”,后又因家庭与”我”多遭变故,故而往事不堪回首,愧对亡者,无从说起。第三个层次,坦言对亡妻的愧疚。这里了夫妻相处40年,通过”我有许多事,对不起她”与”她没有一件事是对不起我的”比较,自责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的很差”。这些坦诚自省的话里,歉疚之情溢于言表。第四个层次也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也是最感人的一个部分,写妻对丈夫一次”恩爱”表示的刻骨铭心。结尾部分只写了一件事,即交代在抗战前给妻子”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这是作为丈夫对妻子难得一次的回报。三十多年来,妻子一直将此事回味于心,临终还不忘此事,问及为何寄至娘家,作者回答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所谓”方便”,就是如果寄至婆家,很可能她不可能拿到或者不能全部拿到,即使经公婆之手再交给儿媳,她碍于”礼教观念很重”,也不会全部用给自己。等她听完解释,知道丈夫的良苦用心之后,”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她觉得有丈夫这颗爱心,一生虽含辛茹苦也是很幸福的,可以含笑九泉了。从作者反面来说,这类小事的回报太少了,亡妻越是”记忆很深”直至临终,作者则越是感到对她的亏欠。这个结尾把他对亡妻的哀思与伤痛、感激与愧疚、落寞与孤独,一齐推向了情感的高潮。 孙犁的生平简介以及作品 孙犁(1913~2002),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应该 ——胡适 他也许爱我,--也许还爱我,-- 但他总劝我莫再爱他。 他常常怪我; 这一天,他眼泪汪汪的望着我, 说道:”你如何还想着我? 想着我,你又如何能对他? 你要当真爱我, 你应该把爱我的心爱他, 你应该把待我的情待他。” 他的话句句都不错:-- 上帝帮我! 我”应该”这样做!
/
本文档为【《亡人轶事》孙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