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2011-03-22 15页 doc 69KB 2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9426

暂无简介

举报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质量】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1、质量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对产品来说,例如水泥的化学成分、强度、凝结时间就是固有特性,而价格和交货期则是赋予特性。对质量管理体系来说,固有特性就是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能力。对过程来说,固有特性就是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能力。     从术语的基本...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质量】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1、质量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对产品来说,例如水泥的化学成分、强度、凝结时间就是固有特性,而价格和交货期则是赋予特性。对质量管理体系来说,固有特性就是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能力。对过程来说,固有特性就是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能力。     从术语的基本特性来说,质量是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包括明示的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一般是指在合同环境中,用户明确提出的需要或要求,通常是通过合同、标准、规范、图纸、技术文件所作出的明确规定;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具体说,是指顾客的期望,二是指那些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不必作出规定的“需要”,如洗衣机必须满足洗衣和甩干的基本功能即属于“隐含需要”。需要是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应定期评定质量要求,修订规范,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已变化的质量要求与旧定义相比,有两点明显的改进。一是质量反映为“满足要求的程度”,而不是反映“特性总和”,特性是固有的,与要求相比较,满足要求的程度才反映为质量的好坏。因此,新定义更科学。二是明确提出“固有特性”的概念,说明固有特性是产品、过程或体系的一部分,而人为赋予的特性不是固有特性,不反映在产品的质量范畴中,这就使质量的概念更为明确。 2、质量管理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它体现了该组织(项目)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追求,是组织内部的行为,也体现了顾客的期望和对顾客作出的承诺。质量方针是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它是落实质量方针的具体要求,它从属于质量方针,应与利润目标、成本目标、进度目标等相协调。质量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量用定量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保证质量目标容易被沟通和理解。质量目标应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及项目的全体成员,以便于实施、检查、考核。     从质量管理的定义可以说明,质量管理是企业(项目)围绕着使产品质量能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审核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它是企业(项目)各级职能部门领导的职责,而由企业最高领导(或项目经理)负全责,应调动与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完成质量管理的任务。 3、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体系”的含义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系统,其内容要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系统性和协调性,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影响质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资源等因素加以组合,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为达到质量目标而发挥效能。     一个组织可以建立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其内容可包含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等。2000版GB/T19000标准在编制时已考虑了与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协调,为组织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方便。 4、质量控制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安装过程等。     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围绕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影响工作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活动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重复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因此,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对干什么?为何干?怎么干?谁来干?何时干?何地干?做出规定,并对实际质量活动进行监控。因为质量要求是随时间的进展而在不断变化,为了满足新的质量要求,就要注意质量控制的动态性,要随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的不断改进,研究新的控制方法。 4.1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体系是为控制质量达到满足顾客对质量要求而建立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包含有一套专门的组织机构,具备控制质量的人力与物力,还要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应有的职责和权力,以及规定了质量控制所必需的各项程序和活动。因此,质量控制体系是一个组织落实,有物质保障和有具体工作内容的有机整体。  4.2质量控制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     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工程质量的优劣,或者说用户的最大利益在于工程质量。在项目施工中必须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 (2)、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3)、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的思想,是指事先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主导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重点控制,使质量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过去通过对成品或竣工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才能对工程的合格与否做出鉴定,这属于事后把关,不能预防质量事故的产生。提倡严格把关和积极预防相结合,并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使工程质量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处于控制之中。 (4)、坚持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评价工程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必须通过严格检查,以数据为依据。 (5)、坚持全面控制 a、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全过程指的就是工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是勘察设计质量、原材料与成品半成品质量、施工质量、使用维护质量的综合反映。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质量控制不能仅限于施工过程,而必须贯穿于从勘察设计直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要把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和因素控制起来。 b、全员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是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依赖于上自项目经理下至一般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质量控制必须把项目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关心质量控制,人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4.3、质量控制的内容 (1)、确定控制对象,例如一道工序、一个分项工程、安装过程等。 (2)、规定控制标准,即详细说明控制对象应达到的质量要求。 (3)、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法,例如工艺规程、控制用图表等。 (4)、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检验手段。 (5)、实际进行检验。 (6)、分析实测数据与标准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7)、解决差异所采取的措施、方法。 4.4、质量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程序见图1。     图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程序框图  5、施工项目质量计划  5.1、质量计划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计划的定义是: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对工程行业而言,质量计划主要是针对特定的项目所编制的规定程序和相应资源的文件。     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所规定的是各种产品都适用的通用要求和方法。但各种特定产品都有其特殊性,通过质量计划,可将某产品、项目或合同的特定要求与现行的通用的质量体系程序相联结。通常,质量计划引用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中的适用条款。     质量计划应明确指出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并直接或间接通过相应程序或其他文件,指出如何实施这些活动。 5.2、质量计划的作用     质量计划是一种工具,其应用可以起以下作用:     (1)、在企业内部,通过产品或项目的质量计划,使产品的特殊质量要求能通过有效的措施得以满足,是质量管理的依据。     (2)、在合同情况下,供方可向顾客证明其如何满足特定合同的特殊质量要求,并作为顾客实施质量监督的依据。 5.3、质量计划的内容     1、应达到的产品质量目标,如特性或规范、可靠性、综合指标等;     2、企业实际运作的各过程步骤(可以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过程的各项活动);     3、在项目的各个不同阶段,职责、权限和资源的具体分配。如果有的产品因特殊需要或企业管理的特殊要求,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应规定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承担的任务、责任、权限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进度要求;     4、实施中应采用的程序、方法和指导书;     5、有关阶段(如设计、采购、施工、检验等)适用的试验、检查、检验和评审大纲;     6、达到质量目标的测量方法;     7、随项目或产品的进展而修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     8、为达到质量目标应采取的其他措施,如更新检验测试设备,研究新的工艺方法和设备,需要补充制订的特定程序、方法、标准和其他文件等。 5.4、质量计划的编制     产品(或项目)的质量计划是针对具体产品(或项目)的特殊要求,以及应重点控制的环节,所编制的对设计、采购、施工、安装、检验等质量控制。编制质量计划,一般不是单独一个文件,而是由一系列文件所组成。     开始编制质量计划时,可以从总体上考虑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可以是一个带有规划性的较粗的质量计划。随着设计、施工、安装的进展,再相应编制各阶段较详细的质量计划,如设计控制计划、施工控制计划、安装控制计划和检验计划等。质量计划应随设计、施工、安装的进度作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质量计划可以单独编制,也可以作为企业其他文件(如产品计划或项目计划)的组成部分。为编好质量计划,应注意以下问题:     (1)、最高管理者应当亲自领导,项目经理必须亲自主持和组织质量计划的编制工作。     (2)、必须建立质量计划编制小组。小组成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有实践经验,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当质量计划编制完成后,在公布实施时,小组即可解散。     (3)、编制质量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始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4)、准确无误地找出关键质量问题。     (5)、反复征询对质量计划草案的意见。     在现行的施工管理体制中,对每一个特定工程项目需要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指导性文件。质量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同点是:其对象均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而且均以文件形式出现。但两者在内容和要求上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互相替代,而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5.5、质量计划的实施     质量计划一旦批准生效,必须严格按计划实施。在质量计划实施过程中应进行监控,及时了解计划执行的情况,偏离的程度,纠偏措施,以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如果顾客明确提出编制质量计划要求,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对质量计划有较大修改都需征得顾客的同意。 6、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指项目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和有关方面进行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是为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而必须事先做好的工作。施工准备工作不仅是在工程开工前要做好,而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施工准备的基本任务就是为施工项目建立一切必要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6.1、技术资料、文件准备的质量控制 (1)、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调查资料     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是为选择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收集基础资料,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具体收集的资料包括:地形与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地震级别、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气象条件以及当地水、电、能源供应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材料供应条件等。 (2)、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两方面的控制:一是选定施工方案后,制定施工进度时,必须考虑施工顺序、施工流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能否保证工程质量;二是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工程项目满足符合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要求,取得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的经济质量。 (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及质量验收标准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标准,质量问题处理的要求、质量验收标准等,这些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4)、工程测量控制资料     施工现场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参考标高及施工控制网等数据资料,是施工之前进行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这些数据资料是进行工程测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6.2、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核的质量控制     设计图纸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为使施工单位熟悉有关的设计图纸,充分了解拟建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和工艺与质量要求,减少图纸的差错,消灭图纸中的质量隐患,要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核工作。 1、设计交底     工程施工前,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设计交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     (2)、施工图设计依据:初步设计文件,规划、环境等要求,设计规范;     (3)、设计意图:设计思想、比较、基础处理方案、结构设计意图、设备安装和调试要求、施工进度安排等;     (4)、施工注意事项:对基础处理的要求,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采用新结构、新工艺的要求,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     交底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的问题和疑点,以及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经协商研究,拟定出解决办法。 2、图纸审核     图纸审核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施工单位通过审查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要求,发现和减少设计差错,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法。图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设计者的资质进行认定;     (2)、设计是否满足抗震、防火、环境卫生等要求;     (3)、图纸与说明是否齐全;     (4)、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图纸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并符合标准要求;     (5)、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资料是否充分、可靠;     (6)、所需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替代;     (7)、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便于施工,能否保证质量要求;     (8)、施工图及说明书中涉及的各种标准、图册、规范、规程等,施工单位是否具备。 6.3、采购质量控制     采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制订采购要求和验证采购产品。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分包,也应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1、物资采购     采购物资应符合设计文件、标准、规范、相关法规及承包合同要求,如果项目部另有附加的质量要求,也应予以满足。     对于重要物资、大批量物资、新型材料以及对工程最终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物资,可由企业主管部门对可供选用的供方进行逐个评价,并确定合格供方名单。     2、分包服务     对各种分包服务选用的控制应根据其规模、对它控制的复杂程度区别对待。一般通过分包合同,对分包服务进行动态控制。评价及选择分包方应考虑的原则:     (1)、有合法的资质,外地单位经本地主管部门核准;     (2)、与本组织或其他组织合作的业绩、信誉;     (3)、分包方质量管理体系对按要求如期提供稳定质量的产品的保证能力;     (4)、对采购物资的样品、说明书或检验、试验结果进行评定。     3、采购要求     采购要求是采购产品控制的重要内容。采购要求的形式可以是合同、订单、技术协议、询价单及采购计划等。采购要求包括:     (1)、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或外包服务要求;     (2)、有关产品提供的程序性要求如:     供方提交产品的程序;     供方生产或服务提供的过程要求;     供方设备方面的要求;     (3)、对供方人员资格的要求;     (4)、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4、采购产品验证     (1)、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有多种方式,如在供方现场检验、进货检验,查验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据等。组织应根据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验证要求规定验证的主管部门及验证方式,并严格执行。     (2)、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要求中事先作出规定。 6.4、质量教育与培训     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和顾客意识,使员工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     项目领导班子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培训:     (1)、质量意识教育;     (2)、充分理解和掌握质量方针和目标;     (3)、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方面的内容;     (4)、质量保持和持续改进意识。     可以通过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检查培训的有效性。还应保留员工的教育、培训及技能认可的记录。 7、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7.1、技术交底     按照工程重要程度,单位工程开工前,应由企业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工程复杂、工期长的工程可按基础、结构、装修几个阶段分别组织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交底。     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通过交底明确对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要求,明确工序搭接、工种配合、施工方法、进度等施工安排,明确质量、安全、节约措施。交底的形式除书面、口头外,必要时可采用样板、示范操作等。     7.2、测量控制     1、对于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等的测量控制点应做好复核工作,经审核批准后,才能据此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     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测。     准确地测定与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桩位,是整个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定位的依据,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精度和顺利进行施工的基础。因此,在复测施工测量控制网时,应抽检建筑方格网、控制高程的水准网点以及标桩埋设位置等。     3、民用建筑的测量复核     (1)建筑定位测量复核:建筑定位就是把房屋外廓的轴线交点标定在地面上,然后根据这些交点测设房屋的细部。     (2)基础施工测量复核:基础施工测量的复核包括基础开挖前,对所放灰线的复核,以及当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后,在槽壁上所设的水平桩的复核。     (3)皮数杆检测:当基础与墙体用砖砌筑时,为控制基础及墙体标高,要设置皮数杆。因此,对皮数杆的设置要检测。     (4)楼层轴线检测:在多层建筑墙身砌筑过程中,为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正确,在每层楼板中心线均测设长线1—2条,短线2—3条。轴线经校核合格后,方可开始该层的施工。     (5)楼层间高层传递检测:多层建筑施工中,要由下层楼板向上层传递标高,以便使楼板、门窗、室内装修等工程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标高经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     4、工业建筑的测量复核     (1)工业厂房控制网测量由于工业厂房规模较大,设备复杂,因此要求厂房内部各柱列轴线及设备基础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应具有较高的精度。有些厂房在现场还要进行预制构件安装,为保证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对厂房主轴线、矩形控制网、柱列轴线进行复核。     (2)柱基施工测量:柱基施工测量包括基础定位、基坑放线与抄平、基础模板定位等。     (3)柱子安装测量:为保证柱子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安装符合要求,应对杯口中心投点和杯底标高进行检查,还应进行柱长检查与杯底调整。柱子插入杯口后,要进行竖直校正。     (4)吊车梁安装测量:吊车梁安装测量,主要是保证吊车梁中心位置和梁面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吊车梁安装前应检查吊车梁中心线位置、梁面标高及牛腿面标高是否正确。     (5)设备基础与预埋螺栓检测:设备基础施工程序有两种:一种是在厂房、柱基和厂房部分建成后才进行设备基础施工;另一种是厂房柱基与设备基础同时施工。如按前一种程序施工,应在厂房墙体施工前,布设一个内控制网,作为设备基础施工和设备安装放线的依据。如按后一种程序施工,则将设备基础主要中心线的端点测设在厂房控制网上。当设备基础支模板或预埋地脚螺栓时,局部架设木线板或钢线板,以测设螺栓组中心线。     由于大型设备基础中心线较多,为防止产生错误,在定位前,应绘制中心线测设图,并将全部中心线及地脚螺栓组中心线统一编号标注于图上。     为使地脚螺栓的位置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必须绘制地脚螺栓图,并附地脚螺栓标高表,注明螺栓号码、数量、螺栓标高和混凝土面标高。     上述各项工作,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检测。     5、高层建筑测重复核     高层建筑的场地控制测量、基础以上的平面与高程控制与一般民用建筑测量相同,应     特别重视建筑物垂直度及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的检测。对高层建筑垂直度的偏差必须严格控制,不得超过规定的要求。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以便及时现问题,采取措施,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     7.3材料控制     1、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     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定原则包括:     (1)材料供应的表现状况,如材料质量、交货期等;     (2)供货方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按要求如期提供产品的保证能力;     (3)供货方的顾客满意程度;     (4)供货方交付材料之后的服务和支持能力;     (5)其他如价格、履约能力等。     2、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损失、变质     对材料的采购、加工、运输、贮存建立管理制度,可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避免材料损失、变质,按质、按量、按期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     3、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     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要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予以标识;     对有防湿、防潮要求的材料,要有防雨防潮措施,并有标识。     对容易损坏的材料、设备,要做好防护;     对有保质期要求的材料,要定期检查,以防过期,并做好标识。     标识应具有可追溯性,即应标明其规格、产地、日期、批号、加工过程、安装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     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     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确保质量;凡未经检验和已经验证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不能投人使用。     5、发包人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     发包人所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用于工程时,项目组织应对其做出专门的标识,接受时进行验证,贮存或使用时给予保护和维护,并得到正确的使用。上述材料经验证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发包人有责任提供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     6、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方法     材料质量抽样应按规定的部位、数量及采选的操作要求进行。材料质量的检验项目分为一般试验项目和其他试验项目,一般项目即通常进行的试验项目,其他试验项目是根据需要而进行的试验项目。材料质量检验方法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     7.4、机械设备控制     1、机械设备使用形式决策     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工程量,按必要性、可能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确定其使用形式。机械设备的使用形式包括:自行采购、租赁、承包和调配等。     (1)自行采购。根据项目及施工工艺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确有必要时才自行购置机械设备。应使所购置机械设备在项目上达到较高的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果,否则采用其他使用形式。     (2)租赁。某些大型、专用的特殊机械设备,如果项目自行采购在经济上不合理时,可从机械设备供应站(租赁站),以租赁方式承租使用。     (3)机械施工承包。某些操作复杂、工程量较大或要求人与机械密切配合的机械,如大型网架安装、高层钢结构吊装,可由专业机械化施工公司承包。     (4)调配。一些常用机械,可由项目所在企业调配使用。     究竟采用何种使用形式,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     2、注意机械配套     机械配套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个工种的全部过程和环节配套,如混凝土工程,搅拌要做到上料、称量、搅拌与出料的所有过程配套,运输要做到水平运输、垂直运输与布料的各过程以及浇灌、振捣各环节都机械化且配套;其二,是主导机械与辅助机械在规格、数量和生产能力上配套,如挖土机的斗容量要与运土汽车的载重量和数量相配套。上述例子说明,现场的施工机械如能合理配备、配套使用,就能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要合理划分施工段,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当一个项目有多个单位工程时,应使机械在单位工程之间流水,减少进出场时间和装卸费用。搞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一机多用,充分发挥其效率。要使现场环境、施工平面布置适合机械作业要求,为机械设备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4、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为了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消耗、提高机械施工的经济效益,应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保养     分为例行保养和强制保养。例行保养的主要内容有:保持机械的清洁,检查运转情况,防止机械腐蚀,按技术要求润滑等。强制保养是按照一定周期和内容分级进行保养。     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可以保证机械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机械设备修理是对机械设备的自然损耗进行修复,排除机械运行的故障,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修复。     7.5、环境控制     1、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环境监控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并日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组织也要重视自己的环境表现和环境形象,并以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规范其环境管理活动,满足法律的要求和自身的环境方针,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因此需要不断地监测和定期评审,以适应变化着的内外部因素,有效地引导项目组织的环境活动。项目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承担环境改进的职责。     实施环境监控时,应确定环境因素,并对环境做出评价:     (1)项目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包含哪些环境因素?     (2)项目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是否产生重大的、有害的环境影响?     (3)项目组织是否具备评价新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序?     (4)项目所处的地点有无特殊的环境要求?     (5)对项目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任何更改或补充,将如何作用于环境因素和与之相关的环境影响?     (6)如果一个过程失效,将产生多大的环境影响?     (7)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事件出现的频率?     (8)从影响、可能性、严重性和频率方面考虑,有哪些是重要环境因素?     (9)这些重大环境影响是当地的、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     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应根据项目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对实际环境表现进行测量和监测的系统,其中包括对遵循环境法律和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还应对测重的结果做出分析,以确定哪些部分是成功的,哪些部分是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和予以改进的活动。管理者应确保这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贯彻,并采取系统的后续措施来确保它们的有效性。     2、对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的控制     (1)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需要对工程技术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工程地质方面要摸清建设地区的钻孔布置图、工程地质剖及土壤试验报告;水文地质方面要摸清建设地区全年不同季节的地下水位变化、流向及水的化学成分,以及附近河流和洪水情况等;气象方面要了解建设地区的气温、风速、风向、降雨量、冬雨季月份等。     (2)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上述各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正常运行,能够保证项目各项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也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     (3)劳动环境:劳动环境包括劳动组织、劳动工具、劳动保护与安全施工等。劳动组织的基础是分工和协作,分工得当既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又便于劳动力的组织与运用;协作最基本的问题是配套,即各工种和不同等级工人之间互相匹配,从而避免停工窝工,获得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工具的数量、质量、种类应便于操作、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保护与安全施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以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员工的生产安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一些管理活动,这项活动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7.6、计量控制     施工中的计量工作,包括施工生产时的投料计量、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监测计量和对项目、产品或过程的测试、检验、分析计量等。     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的统一。这些工作有利于控制施工生产工艺过程,促进施工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计量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亦是施工项目开展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为做好计量控制工作,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计量管理部门和配备计量人员;     (2)建立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3)积极开展计量意识教育。     7.7、工序控制     工序亦称“作业”。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一道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工程、产品、构配件)所完成的一切连续活动的总和。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对于现场工人来说,工作质量通常表现为工序质量,一般地说,工序质量是指工序的成果符合设计、工艺(技术标准)要求的程序。人、机器、原材料、方法、环境等五种因素对工程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测得的工序特性数据是有波动的,产生波动的原因有两种,因此,波动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人员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按照工艺标准去做,可是不同的产品却存在着波动。这种波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不能控制,在科学上是由无数类似的原因引起的,所以称为偶然因素,如构件允许范围内的尺寸误差、季节气候的变化、机具的正常磨损等。另一类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现象,如不遵守工艺标准,违反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仪器、仪表失灵等,这类因素称为异常因素。这类因素经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在技术上是可以避免的。工序管理就是去分析和发现影响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的这两类因素中影响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这些因素被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管理的实质是工序质量控制,即使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工序质量控制是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工序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具体地说工序质量控制是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允许范围,立即对影响工序质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组织、技术措施,对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之保证在允许范围内。工序质量控制的实质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所以,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是管理因素,而不是管理结果。     7.8、特殊过程控制     特殊过程是指该施工过程或工序施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得到充分的验证,或者万一发生质量事故则难以挽救的施工对象。     特殊过程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设置质量控制点就是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     (1)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分析,凡对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设立控制点,如高层建筑垂直度、预应力张拉、楼面标高控制等。     (2)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设立控制点,如砖墙粘结率、墙体混凝土浇捣等。     (3)对质量不稳定,经常容易出现不良品的工序设立控制点,如阳台地坪、门窗装饰等。     (4)对用户反馈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如屋面、油毡铺设等。     2.质量控制点的种类     (1)以质量特性值为对象来设置;     (2)以工序为对象来设置;     (3)以设备为对象来设置;     (4)以管理工作为对象来设置。     3.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在操作人员上岗前,施工员、技术员做好交底及记录,在明确工艺要求、质量要求、操作要求的基础上方能上岗。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由有关技术人员指导后,操作人员方可继续施工。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点的目标实现,要建立三级检查制度,即操作人员每日自检一次,组员之间或班长、质量干事与组员之间进行互检;质量员进行专检;上级部门进行抽查。     在施工中,如果发现质量控制点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召开分析会,找出产生异常的主要原因,并用对策表写出对策。如果是因为技术要求不当,而出现异常,必须重新修订标准,在明确操作要求和掌握新标准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施工,同时还应加强自检、互检的频次。     7.9、工程变更控制     1、工程变更的含义     工程项目任何形式上的、质量上的、数量上的变动,都称为工程变更,它既包括了工程具体项目的某种形式上的、质量上的、数量上的改动,也包括了合同文件内容的某种改动。     2、工程变更的范围     (1)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投资规模的压缩或扩大,而需重新设计。设计变更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已交付的设计图纸提出新的设计要求,需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     (2)工程量的变动:对于工程量清单中的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     (3)施工时间的变更:对已批准的承包商施工计划中安排的施工时间或完成时间的变动。     (4)施工合同文件变更:     ①施工图的变更;     ②承包方提出修改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其节约价值的分配;     ③由于不可抗力或双方事先未能预料而无法防止的事件发生,允许进行合同变更。     3、工程变更控制     工程变更可能导致项目工期、成本或质量的改变。因此,必须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在工程变更控制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和控制那些能够引起工程变更的因素和条件;     (2)分析和确认各方面提出的工程变更要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当工程变更发生时,应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4)分析工程变更而引起的风险。     工程变更应按图2程序进行。     图2 工程变更     7.10、成品保护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某些部位已完成,而其他部位还正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部位或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工程质量。因此,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和拖延工期;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损伤难以恢复原状,而成为永久性的缺陷。     加强成品保护,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加强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成品保护意识。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成品保护的措施包括:     1、护     护就是提前保护,防止对成品的污染及损伤。如外檐水刷石大角或柱子要立板固定保护;为了防止清水墙面污染,在相应部位提前钉上塑料布或纸板。     2、包     包就是进行包裹,防止对成品的污染及损伤。如在喷浆前对电气开关、插座、灯具等设备进行包裹;铝合金门窗应用塑料布包扎。     3、盖     盖就是表面覆盖,防止堵塞、损伤。如高级水磨石地面或大理石地面完成后,应用苫布覆盖;落水口、排水管安好后加覆盖,以防堵塞。     4、封     封就是局部封闭。如室内塑料墙纸、本地板油漆完成后,应立即锁门封闭;屋面防水完成后,应封闭上屋面的楼梯门或出人口。 8、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2001),故此部分内容均按新标准给予说明(以下涉及GB50300—2001标准的均简称新标准)。     3.0.3条规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10)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新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增加了检验批、子分部和子单位。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作为一个子单位工程。     8.1、最终质量检验和试验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也称质量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验收合格的条件有五个:构成单位工程的各分部工程应该合格,并且有关的资料文件应完整以外,还须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检查。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检验资料的复查。不仅要全面检查其完整性(不得有漏检缺项),而且对分部工程验收时补充进行的见证抽样检验报告也要复核。这种强化验收的手段体现了对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视。     此外,对主要使用功能还须进行抽查。使用功能的检查是对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最终质量的综合检验,也是用户最关心的内容。因此,在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竣工验收时再作全面检查。抽查项目是在检查资料文件的基础上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商定,并用计量、计数的抽样方法确定检查部位。检查要求按有关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     最后,还须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共同进行观感质量检查。观感质量验收,往往难以定量,只能以观察、触摸或简单量测的方式进行,并由个人的主观印象判断,检查结果并不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而是综合给出质量评价,最终确定是否通过验收。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和整理原材料、构件、零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验收材料,各种材料的试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竣工工程验收记录,其他的施工记录等。     8.2、技术资料的整理     技术资料,特别是永久性技术资料,是施工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也是项目施工情况的重要记录。因此,技术资料的整理要符合有关规定及规范的要求,必须做到准确齐全,能够满足建设工程进行维修、改造、扩建时的需要,其主要内容有:     1、工程项目开工报告;     2、工程项目竣工报告;     3、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     4、设计变更通知单;     5、技术变更核定单;     6、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调查和处理资料;     7、水准点位置、定位测量记录、沉降及位移观测记录;     8、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资料;     9、试验、检验报告;     10、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施工日志;     11、竣工图;     12、质量验收评定资料;     13、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监理工程师应对上述技术资料进行审查,并请建设单位及有关人员,对技术资料进行检查验证。     8.3、施工质量缺陷的处理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中“缺陷”的含义是:“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要注意区别“缺陷”和“不合格”两个术语的含义。不合格是指未满足要求,该”要求”是指“明示的、习惯上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要求”,当然,也应包括“与期望或规定的用途有关的要求”。而“缺陷”是指未满足其中特定的(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例如,安全性有关的要求。它是一种特定范围内的“不合格”,因涉及产品责任称之为“缺陷”。     对于工程质量缺陷可采用的处理方案:     1、修补处理     当工程的某些部分的质量虽未达到规定的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经过修补后还可达到要求的标准,又不影响使用功能或外观要求的,可以做出进行修补处理的决定。例如,某些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经调查、分析,该部位经修补处理后,不影响其使用及外观要求。     2.返工处理     当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要求,有明显的严重质量问题,对结构的使用和安全重大影响,而又无法通过修补办法给予纠正时,可以做出返工处理的决定。例如,某工程预应力按混凝土规定张力系数为1、3,但实际仅为0、9,属于严重的质量缺陷,也无法修补,只能做出返工处理的决定。     3、限制使用     当工程质量缺陷按修补方式处理无法保证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而又无法返工处理的情况下,不得已可以做出结构卸荷、减荷以及限制使用的决定。     4、不做处理     某些工程质量缺陷虽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或标准,但其情况不严重,经过分析、论证和慎重考虑后,可以做出不做处理的决定。可以不做处理的情况有: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要者;经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不严重的质量缺陷;经复核验算,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缺陷。     8.4、工程竣工文件的编制和移交准备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批准书,土地、规划批准文件,设计任务书,初步(或扩大初步)设计,工程概算等。     2、竣工资料整理,绘制竣工图,编制竣工决算。     3、竣工验收报告;建设项目总说明;技术档案建立情况;建设情况;效益情况;存在和遗留问题等。     4、竣工验收报告书的主要附件:竣工项目概况一览表;已完单位工程一览表;已完     设备一览表;应完未完设备一览表;竣工项目财务决算综合表;概算调整与执行情况一览表,交付使用(生产)单位财产总表及交付使用(生产)财产一览表;单位工程质量汇总项目(工程)总体质量评价表。     工程项目交接是在工程质量验收之后,由承包单位向业主进行移交项目所有权的过程。工程项目移交前,施工单位要编制竣工结算书,还应将成套工程技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建档。     8.5、产品防护     竣工验收期要定人定岗,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已完工程,发生丢失、损坏时应及时补救。设备、设施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启用,防止设备失灵或设施不符合使用要求。     8.6撤场计划     工程交工后,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撤场计划的内容应包括:施工机具、暂设工程、建筑残土、剩余构件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拆除运走,达到场清地平;有绿化要求的,达到树活草青。 9、质量持续改进与检查、验证     9.1、持续改进     我国国家标准GE/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持续改进的作用     (1)持续改进的目的是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不断增强顾客满意。     (2)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改进的重点是改善产品的特殊性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效性。持续改进要求不断寻找进一步改进的机会,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方式。改进的途径可以是日常渐进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突破性的改进项目。     2、持续改进的方法     (1)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目标,营造一个激励改进氛围和环境;     (2)确立质量目标以明确改进方向;     (3)通过数据分析、内部审核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并作出适当的改进活动安排;     (4)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改进;     (5)在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的改进目标和改进的决定。     3、持续改进的范围及内容     持续改进的范围包括质量体系、过程和产品三个方面,改进的内容涉及产品质量、日常的工作和企业长远的目标,不仅不合格现象必须纠正、改进,目前合格但不符合发展需要的也要不断改进。     4、持续改进的步骤     (1)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2)确定改进目标;     (3)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4)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做出选择;     (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6)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7)正式采纳更正(即形成正式的规定);     (8)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9.2、“不合格”控制     为确保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必须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     不合格品是指不能满足要求的产品,它可能发生在采购产品中、施工过程中和项目的最终产品中。     项目组织应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文件,在程序中应规定不合格品控制活动和处置不合品职责权限。一般不合格品控制活动包括判定、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等。     项目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1)采取措施,例如返工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     (2)经相关授权人员批准,使用时经顾客批准,经过返修或不返修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3)采取措施,例如降级使用、报废、拒收外来产品等。     经过返工、返修的产品必须经过验证,以证实该产品符合所确定的纠正要求。当产品交付给顾客或已投入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处置措施,如修理、调换、赔偿或其他措施等,这些措施应与不合格给顾客造成的影响(包括损失或潜在的影响)相适应。     9.3、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是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或内审、外审的不合格项或其他监测活动所发现的不合格的产生原因,采取消除该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措施。     通常采取纠正措施的对象或现象有:     (1)内审、外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2)部门或公司领导层检查项目质量管理后要求采取纠正措施时;     (3)在日常质量管理中认为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     (4)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之后;     (5)管理评审后认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9.4、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为了消除潜在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出现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防止发生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     项目应针对下列各种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1)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分部分项工程;     (2)过去的或在其他项目中已多次出现不合格的其他分
/
本文档为【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措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