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孙犁简介及作品《亡人轶事》

2011-03-23 7页 doc 52KB 1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5118

暂无简介

举报
孙犁简介及作品《亡人轶事》亡人轶事 孙犁 一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
孙犁简介及作品《亡人轶事》
亡人轶事 孙犁 一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 “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二 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她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 “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那时姑娘们出来看戏,虽在本村,也是套车送到台下,然后再搬着带来的板凳,到照棚下面看戏的。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她礼教观念很重。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 “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三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 又没个钟,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拣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 “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四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老朋友说: “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连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你年事已高,如果仓促有所不讳,你不觉得是个遗憾吗?”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 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片断,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 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1982年2月12日晚 《亡人轶事》文本解读 现当代文学史上不乏悼念亡妻之作,如朱自清的《给亡妇》,陆蠡的《亡妻手记》,巴金的《怀念萧珊》等。作者或直呼妻名、凄然诉说,或缠绵悱恻、肝肠寸断,都处于极度痛苦的境地。对于《亡人轶事》这篇文章,虽然也是写来悼念作者的亡妻,但是孙犁并没有在字里行间流露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状,只轻描淡写地叙述关于亡妻的往事,显得格外宁静。因此,这也是一篇另类的悼念亡妻之作。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天作之合”,叙述自己与妻子的结合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亡妻也曾描述,十九岁那年,她父亲在下雨天遇见了媒婆,便说成了两人的婚事,对此,两人都认同了结婚喜联的横批”天作之合”, 尤其是亡妻还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这话乍一听,似乎妻子有宿命的思想,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妻子的这句话表白了她对婚姻的认可,也表白了对丈夫的满意。而将自己的婚姻说成是”天作之合”,作者本人也是认同的,否则他也不会用此作为开篇的导入。作者一生对妻子的话念念不忘,正是表明了自己对这场旧式婚姻的肯定,进而也是对结发之妻的肯定。 第二部分是”初次见面”,叙说自己结婚前与妻子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这个十九岁的村姑当时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盯”、”跳”、”走”、”钻”等,刻画了年轻姑娘忽然见到未婚夫的情态。”用力盯了我一眼”的”盯”是表示自己对未来夫君的注意,”用力”地”盯”,就是仔细端详对方的仪容,而且也表现了农村姑娘的几分野性。从板凳上”跳”下来,是写姑娘动作麻利,充满了青春活力。”走”是写姑娘的矜持,如果撒腿就跑,就显得有些毛躁了。”钻”是写姑娘的羞涩,在此场景下,只有回避才是旧社会女儿家应有的举动,才符合旧社会的封建礼教。所以作者也称她”礼教观念很重”,甚至在结婚多年以后,在”我”路过她娘家让她同回时,她坚持让丈夫用车来接她,在这一部分的描写中,作者以主要笔墨而且以未婚妻的几个行为举止的动作来突出她的”可爱”,突出其少女青春的活力和羞涩。可见,年少时的作者被她深深感动。在妻子病故多少年后,作者忘不了的是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可以想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倾注了多少的哀思与怀念。 第三部分是”为人妻母”,以四个层次写妻子嫁到”我”家后怎样由娇惯柔弱的少妇逐渐磨砺成一个贤妻良母的过程。先写”怕苦哭诉”:她到婆家后要早起做饭,还要下地干活,受不了了就回娘家向父亲哭诉;次写”场院背瓜”:婆婆带她到场院里摘北瓜,装上大筐后让她试背,结果人仰瓜滚。这两个细节是写妻子在婆婆的言传身教中慢慢适应农家的生活并学会了担当责任。三写”纺织粜卖”:她坚持学会了纺线和织布,”我”回家见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她还亲自到集市上卖钱,”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市上去粜卖”。这些叙述突显了在丈夫抛开家庭、投身革命的情况下,妻子作为劳动妇女的坚强与勤苦,劳苦持家,无怨无悔。四写”养儿育女”。几个孩子由妻子一手拉扯长大,一人独挡养育的责任。尤其”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你哥孩子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文章通过孩子生病时妻子胆战心惊、彻夜无眠的情景以及作者对孩子进行不忘母爱的教育,书写她身上作为”良母”的优秀品德。因为自己对家庭没负什么责任,所以对贤妻懿行与良母品德的叙述中,作者总是怀着对妻子深深地感激和歉疚,在歉疚和感激中抒发了他对妻子的真切的爱和失去她的痛苦。 第四部分写”愧对亡妻”。这一部分也是通过四个层次描写了他对亡妻的愧疚之情。先写老朋友建议写”大嫂”,借朋友的嘴来再次肯定妻子对朋友的帮助。又写了悼文拖延至今的缘由:开始时,觉得”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战争年代两人的青春被”抛掷”,后又因家庭与”我”多遭变故,故而往事不堪回首,愧对亡者,无从说起。第三个层次,坦言对亡妻的愧疚。这里总结了夫妻相处40年,通过”我有许多事,对不起她”与”她没有一件事是对不起我的”比较,自责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的很差”。这些坦诚自省的话里,歉疚之情溢于言表。第四个层次也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也是最感人的一个部分,写妻对丈夫一次”恩爱”表示的刻骨铭心。结尾部分只写了一件事,即交代在抗战前给妻子”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这是作为丈夫对妻子难得一次的回报。三十多年来,妻子一直将此事回味于心,临终还不忘此事,问及为何寄至娘家,作者回答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所谓”方便”,就是如果寄至婆家,很可能她不可能拿到或者不能全部拿到,即使经公婆之手再交给儿媳,她碍于”礼教观念很重”,也不会全部用给自己。等她听完解释,知道丈夫的良苦用心之后,”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她觉得有丈夫这颗爱心,一生虽含辛茹苦也是很幸福的,可以含笑九泉了。从作者反面来说,这类小事的回报太少了,亡妻越是”记忆很深”直至临终,作者则越是感到对她的亏欠。这个结尾把他对亡妻的哀思与伤痛、感激与愧疚、落寞与孤独,一齐推向了情感的高潮。 孙犁的生平简介以及作品 一 孙犁生平简介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12岁在安平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孙犁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习期间,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还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孙犁、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他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即诗歌型文体小说 二 孙犁作品简介 1944年在延安发表“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此外,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评》,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等。《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三 我看孙犁(孙犁作品的艺术特色) 我曾读过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芦花荡》,《山地回忆》等短篇小说,三篇文章给我的共同的感觉是:细腻和向善。先生会不着痕迹地展示抗日军区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面貌,也会在字里行间无声的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帯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向上冻得红萝卜”(选自《山地回忆》)很平实的语言,很贴切的比喻,却一下就抓住了女孩最显著的特征:冻红的脸和手。这句话乍看起来实在没什么亮点,体现的感情色彩也并不浓厚,好似仅仅在简单陈述一个事实。但是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句句话似乎并不简单:前面说这个女孩“也不过十六七岁”,后又说“她穿的衣服很单薄”,“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至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对这个女孩产生了一股怜爱之情,往大了说,就是先生对抗日军区的农民百姓的关爱之情跃然纸上,所以说,先生对军区人民的爱很深沉,而先生的语言很低调,把自己的感情藏匿起来,只留下些蛛丝马迹,让读者去体味,去揣摩。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地下取暖,望着我笑了。”(选自《山地回忆》)同样的,这也是描写的女孩的神态动作的语句,可以用生动传神来概括了。“扭”,“逆着”, “登”,“浸进”,“插”,“望着”,“笑了”,这一连串的细节描写帮我们在脑海里构筑出一个自然朴实的农家女孩形象,不仅是拉近了这个女孩和“我’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跟军区人民的距离,这么和谐的场面,这么自然的感情流露,都会为我们军民一条心,赢得最后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他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选自《荷花淀》)这是《荷花淀》里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大体经过是水生告诉女人明天要到大部队上去了,然后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作者猜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细想来看,其实作者的这句“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是可能性最小的一种女人划破手的原因,至少这一定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女人是一直生活在这白洋淀里的,编席子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女人编席子的本事应该早就娴熟无比了,所以怎么会轻易地叫苇眉子划破手呢,结合上下文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水生,她的丈夫,明天要走了,这一走可能会充满危险,会有许多不安定不放心,而女人的手被划破,应该恰恰是对丈夫出门的一种不放心和深深的牵挂。但是至此作者除了描写了女人的一个神态动作外女人并没有说话,没有具体的语言表现。接着,水生继续说自己的壮志:“我是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至此,“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虽然短,但却精悍,想象一下女人说这句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呢?是赞扬?鼓励?不满?还是抱怨?应该都有,所以说这句话的感情色彩其实很复杂很浓厚,往大的说,水生这么勇敢这么积极,是应该值得妻子骄傲的,往小了说,水生走了那家里怎么办,水生的安全能保证吗?什么时候回来?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一个妻子很自然的能想到的问题。“总是”水生勇挑大梁已经不是头一次了,他“总是”这样,所以女人想不让水生走也难,这是一种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从侧面反映出军区军民一条心,团结一致的精神头,当然也反映出了一个普通的妻子对丈夫的牵挂,同样这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清新,纯朴,自然之美,这就是孙犁先生的创作风格了吧。同是战争题材,却很少描绘血与火,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的战争描写,而是更多地展示战争中人物心灵的美,却自有一种吸引人的神奇力量。他笔下的白洋淀风光,清新疏朗,散发着潮润润的水气,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弥漫着浓郁的诗意 。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朴素洁净,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孙犁先生不喜欢官场,远离热闹,自甘寂寞,正因有了这种难得的品性,才能长期以宁静沉潜的心态,进入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宏大深邃的艺术境界。正如孙犁所说,“任何文学作品,。。。。都在表达作者的观念。”我想,从孙犁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孙犁先生是一位多么随和纯朴的老人。 四 孙犁作品的文学史意义 孙犁把一生中写过的作品全部收入书中,这是别人所不能的,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经历了各个时期,从青年到老年,能一直保持才情,作品的明镜崇高,孙犁是第一人。在孙犁的许多作品中是以农村为主要题材的,在他创作活跃的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农村题材的高手,但他是最独特的一个,也是最杰出的一个。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文学,从来都是现实的文学,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状况,尤其要求它具备现实的社会效应。这样,即在以“追求真善美”,“宣扬真善美”为职责的作家们面前,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文学与现实生活,与现实政治的关系问题。不少作家,由于忘掉了前者或者简单处理着后者,以急功近利一时效应替代前者,其结果必然是作品生命力的短暂。孙犁创作的独到之处,表现在他既能一贯地坚守着前者又能以前者去关照后者。 就我个人而言,孙犁先生清新隽永,含而不露的的创作风格,将会指引我在文学之路上秉承真实自然的精神意念,勇敢追求,一如既往的走下去。。。 应该 ——胡适 他也许爱我,--也许还爱我,-- 但他总劝我莫再爱他。 他常常怪我; 这一天,他眼泪汪汪的望着我, 说道:”你如何还想着我? 想着我,你又如何能对他? 你要当真爱我, 你应该把爱我的心爱他, 你应该把待我的情待他。” 他的话句句都不错:-- 上帝帮我! 我”应该”这样做!
/
本文档为【孙犁简介及作品《亡人轶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