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观音菩萨诞辰

2011-03-24 12页 doc 24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7803

暂无简介

举报
观音菩萨诞辰观音菩萨诞辰 观音菩萨诞辰 在此观音菩萨诞辰之日,观想西方三圣,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净土宗倡导有念佛人求生净土,临终一念,感应道交,有西方三圣垂金莲接引念佛人。观世音菩萨是继承阿弥陀佛当来做极乐世界的教主,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化现,在久远劫前已经成佛,号称【正法明如来】释迦牟尼佛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是音菩萨一心称名皆得解脱一切苦厄】 释迦如来在灵鹫山法华会中于十方世界说法度生时,有八万四千诸大菩萨在会上听佛演说一代时教,其中观世音菩萨为诸菩萨之首,观世音菩萨名称有多种【...
观音菩萨诞辰
观音菩萨诞辰 观音菩萨诞辰 在此观音菩萨诞辰之日,观想西方三圣,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净土宗倡导有念佛人求生净土,临终一念,感应道交,有西方三圣垂金莲接引念佛人。观世音菩萨是继承阿弥陀佛当来做极乐世界的教主,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化现,在久远劫前已经成佛,号称【正法明如来】释迦牟尼佛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是音菩萨一心称名皆得解脱一切苦厄】 释迦如来在灵鹫山法华会中于十方世界说法度生时,有八万四千诸大菩萨在会上听佛演说一代时教,其中观世音菩萨为诸菩萨之首,观世音菩萨名称有多种【阿缚卢枳帝湿伐逻】【光世音】【观自在】【观音】【观是音自在】【现观音】【圣观音】【四壁观音】【千眼观音】【千手观音】【天人丈夫观世音】【大梵深远观世音】【师子无畏观世音】【大光普照观世音】 还有民间流传的【观音大士】【白衣大士】【送子观音】【滴水观音】观音菩萨的圆满称呼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以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入三摩地,有悲心切愿众生度尽,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观世音菩萨即是久远劫已成佛的正法明如来,又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菩萨名号,所以佛说的观世音是果地的众生。佛说的众生是因地的佛,这里边包含着佛法的精髓,大藏的密要,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第一句话,就深刻的包含着佛法的深意,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概括,单提出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诸佛菩萨深观自在,体证菩萨道的根本。 般若是梵语译成华严叫“智慧”,这个智慧不是生死凡夫的妄想知识,它是观自在菩萨的广大智慧,般若有三种意义: 1、实相般若,什么叫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名为真实般若体相,也就是无生死涅槃及诸法等相,唯有诸佛才能体证到实相般若。 2、观照般若,就是用智慧的真心照了实相之理,通过返观内照而产生出真实智慧,转识成智后就显现了实相之理,因为静观内察而扩大了智慧,智慧圆满即显现出三德妙心,证得实相之理的过程。返观内照体证,就是脚踏实地的修行过程。 3、文字般若:文字般若也叫方便般若,因佛法无量无边深微难测无形无体,看不见摸不着,用语言根本达不明白,但是还要依靠语言这个方便,通过语言文字来抛砖引玉,方能彻底究根,由义显理,觉悟后修持而证得,生死凡夫无语言难究玄微之理,非方便难入妙义之门,文字义趣是方便之径。解释是方便之智,如果不用文字这个方便的法,就不能悟透佛的妙法,不悟就不能修行,不修行就不能证得。 其实这三个般若是一般若,一般若其实是无般若,是为了显示佛法的实意而强立文字。行菩萨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菩萨道,菩萨道非菩萨道,强加名为菩萨道。 “波罗蜜”译成华言叫到彼岸,因为凡夫在红尘世界中,因为贪名逐利而奔忙,自性为七情六欲五蕴所淹没,无时不在受苦,众生在苦海里轮转,我今用偈语感叹说:【苦海流、业海流,流来流去无有头,永在苦海流,垂金舟, 驾金舟,舍却般若无度舟,愿登般若舟。】 如果说文字般若是行船,那么观照般若就是上船客,大乘法的实相印和小乘法的三法印就是舵手。实相般若就是到彼岸,奉劝念佛人参悟观照之理,启用观照之行,证得实相之果,进我如来家门,此实相般若既是真如妙空之实体,应当知一空一切空,证得真空之果,全赖观照之功,这个真如妙空的实体,就是如来的真家风,【此家风,天地空,生死来去有何踪,遥空月落波心里,佛与众生一性中】,就是说佛与众生本体平等,无二无别,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迷了的佛,总体来说般若就是智慧。 “波罗蜜”就是到彼岸,意思就是证得实相的智慧,既是佛的真实境界。心经全文共260个字,它的中心意义全在第一句当中的第一个字 “观”,这个“观”字就是心经的主题,是佛法的根本,是成佛的起步,是证果地的通途,是菩提的法宝,凡是得证声闻、缘觉、菩萨乃至证佛果,无不是此一个“观”字的功夫。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观字的重要性,修行的人如果能把这个“观”字追到山穷水尽,又遇柳暗花明,人生的生死大事完毕。有行者说:【终日寻春不见春,草鞋踏破领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桃花遍地满堂春。】 观自在菩萨玄妙难测,言语道断,其言之易而解之难,能解释而行之又难。“观”的意思就是回光返照,或者说返观内照,返观就是都摄六根,静念相继。提起念头时,以眼观鼻,鼻至口,口问心,凝耳韵,含眼光,若存若亡,既是返观内照。这样如法观照,能夺天地造化之机关,掌握生杀之大权。杀中而求生,了脱生死皆在此迷悟一念间,行者不要当面错过,【行住坐卧念念不离这个,离开这个就是错过,觉察错过,致心忏悔罪消磨。】认得真,方能转生死为涅槃。 有行者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从零再开头。】预知返观内照之理,先找六根外缘之病。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各有所在之处,六根外缘于六尘,根尘相接而产生六识。三六成为十八界,眼观色必浊,耳听声必震,鼻闻香,舌贪味,身触物,意动则法生。六根缘于六尘,是因为意根动的缘故,意是妄想心,悟道的人种种心生种种法生;不悟道的人,种种心生种种病生;本末倒置的人,种种心生种种魔生。生什么心就落到什么界,凡夫的心有三种:【善心 恶心 无际心】动一善念生三善道,动一恶念生三恶道,凡夫无时无刻不在生心动念,六根不停地在动,既使是在睡眠的时候也在造业,而且造的业更重。六根动即是心动,心动妄念生,妄心不停,六道轮回不能休歇【妄念一生神具迁,神迁六贼乱心田,心田一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菩萨应当起观照,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这是大乘菩萨的圣门,用广大智慧圆满观照十方世界是我法身,于观照具备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怜悯一切有情。如是观察成就大圆境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也就是【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凡夫的慈悲心叫做悲心,是因为妄想所生的慈悲,判教把它定为生善念。如果欲修大乘法,应当先发菩提心,菩提心从大悲起,大悲不是伤感之悲,它是观照时所生的怜悯诸有情的悲心,悲智相应是菩提道。既要有悲心又要有出世的智慧,所以菩萨发悲心叫做大悲心。 欲修菩萨道怎样发悲心?修行之人应当明了如是发心,欲知悲心之因,先晓忏悔之理。忏者悲痛也,悔者改恶向善也,有行者说:【无罪不生娑婆,无重罪不得女身】凡是来到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是有罪,但是罪有重有轻,各有不同。人是万物之灵,众生之首,因为人有智慧,能思过,能改过,具备忏悔心,慈悲喜舍心。什么是罪?罪就是妄想分别的心,分别心越重,罪也就越重。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凡夫的心时刻在分别之中,一刻都不能停止,时时刻刻都在造业,动一善念落三善道,动一恶念落三恶道。可想而知,凡夫时刻在造罪业,有人说:“我行点苦行消消业”,岂不知前业未了,后业已成。业缘越结越深,无有出期,怎么能消除罪业?【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也就是说弥天大罪一忏便消。 有两种健康心态的人能行菩萨道: 一种是不违犯戒律的人 一种是犯了错误能及时忏悔 道者应当发菩提心,没有悟道的人也应如是发。大悲心从忏悔生起,非真忏悔不能消罪业。 忏悔有两种: 一种真忏悔,叫做实相忏悔。 一种叫发露忏悔,也叫假忏悔。 发露忏悔是在佛前虔诚礼拜意念前生今生的罪业无量无边,自问自心,尽情的生忏悔心,直忏悔到泣不成声。如果不能痛哭流涕,口述所犯罪业,就不算发露忏悔。 有人说:“我怎么也发不出悲心”。那说明你没有认识到所犯的罪,也说明你没有体会到忏悔的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罪,所以不能忏悔,并不是你没有罪,而是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罪。因为还在为尘劳所迷,【修行难,修道难,富贵学道难,穷人布施难······】 修行人刹那生出一点悲心,又被尘劳遮盖,念念随着业缘增长,我今劝学人:【善门难开用智开,恶门难关用力关,菩提路远行艰难,我今引玉抛块砖】 修行如转木取火,如烧开水,转木不达到着火点,烧水不烧开,就是半途而废。怎样算具足忏愧,就是忏到身心清净,心不外缘,三轮体空时,六根不用强摄而不向外缘。观空色身而显现妙色相,身空心空有色皆空,意不散而身心常安,有法乐可寻,这是忏愧具足。但是这个忏愧具足难得而容易失掉,所以修行人如果得到具足忏愧的体,如获无价珍宝。保护这个无价珍宝,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两军共战,如车入险道。具足忏愧的心实际就是悟道的心,或者说得到戒体;或者说得到禅味。 忏愧有小乘大乘的分别,小乘得道,守身做自了汉。大乘得道,自立立他度众生。大乘菩萨发心,【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入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向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小乘忏悔则不然,凡夫发心修道,妄想的心不能不动,静到极处必然要动,学人应当察明动静之理。这个动静的道理不是大智慧的人难以明了,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明白。潜意思解释,返观内照六根归一是静,明此静时眼耳鼻舌意这五根不动,还在观察之中,而身根忽然生念,也就是自性显现之时。但这个自性显现之时,是自然之时,应当看准这个恰恰时,能掌握生杀大权,恰恰用心。【用心恰恰时,恰恰时用心,用心时恰恰,时时恰用心。】悟到这个恰恰时,【能令枯木再逢春,能转生死入涅槃,能洁秽邦而成净土。】 目前咫尺菩提路,多少愚人不悟。 爱河浪阔,洪波风紧,有舟难渡。 闲者随缘度日,粗茶淡饭,了却多劫风尘事。 参透这个理,到彼岸只肖一句。 愿念佛人异口同声,携手西方去。 身根一动之时,意根带着六根浮动,六根浮动之时罪业随之而生,生心既是罪,有罪当忏悔。这个念头一动,气息随之而动,所以当忏罪时应当用出息送气,直到把这个妄想和气息送到尽头,再把气吸满,不离观照,这种调息观心的止观法,应当在忏悔的基础上而运用,长此以往忏愧心自然具足,慈悲心也就自然成了。这个动静的道理就是【静者静,动者静,动静具静道可成,不动是不动,动上有不动,无情无佛种,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如果用功人离开忏悔二字,容易走入邪路,我今用偈语说:【时时自忏悔,刻刻皆慈悲,悲悯众生苦,反省亦自悲,悲悲归一念,自悲念亦归,不慈心不明,不悲亦不悔,不忏心不明,不悔生是非。】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别解脱的菩萨道。 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他是即将继承阿弥陀佛的西方教主。阿弥陀佛因地之时,做转轮圣王,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旬”(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出家后号“观世音”,他将在弥陀入灭后成佛,号“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那时他的国土叫做【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阿弥陀佛的总理,常住于极乐世界,代替弥陀佛教化众生、接引众生。因此若有众生愿生极乐,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及观音等诸圣众,来现此界,手持莲台,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十四种无畏,三十二应身: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呼罗伽身、人身、人非人等。但在《法华经·普门品》,则举出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身,名目则与《楞严经》的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独觉和缘觉)、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四大天王之一,印度又视为财神)、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女、童男、童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及非人等身、执金刚神身。 十四种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是为无畏。 2 、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是为无畏。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为无畏。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是为无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是为无畏。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是为无畏。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是为无畏。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为无畏。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嗔恚,是为无畏。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是为无畏。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为无畏。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为无畏。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由此可知,观音菩萨的根本道场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要有众生一心念弥陀,不贪恋娑婆,手臂一屈伸,顷刻到极乐。惟愿有缘众生,共同沐浴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光。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长空之声传递-- 农历二月十九
/
本文档为【观音菩萨诞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