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

2011-03-25 6页 pdf 246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7562

暂无简介

举报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表面 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年发病率为 5~20/10万,常见病因为 颅内动脉瘤, 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还有高血压性动脉硬化,也可见于动脉炎、 脑底异常血管网、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一、诊断 (一)临床特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积血部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面 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年发病率为 5~20/10万,常见病因为 颅内动脉瘤, 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还有高血压性动脉硬化,也可见于动脉炎、 脑底异常血管网、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一、诊断 (一)临床特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积血部位、脑脊液循环 受损程度等。 1、起病形式: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等情况下急骤发病。 2、主要症状: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 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 3、主要体征:脑膜刺激征明显,眼底可见玻璃膜下出血,少数可有局灶 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征象,如轻偏瘫、失语、动眼神经麻痹等。 4、临床分级 (1)一般采用 Hunt 和 Hess 分级法(表 1)对动脉瘤性 SAH 的临床状态进 行分级以选择手术时机和判断预后。 表 1 Hunt 和 Hess 分级法 分类 标 准 0 级 未破裂动脉瘤 Ⅰ级 无症状或轻微头痛 Ⅱ级 中~重度头痛、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痹 Ⅲ级 嗜睡、意识混浊、轻度局灶神经体征 Ⅳ级 昏迷、中或重度偏瘫、有早期去脑强直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Ⅴ级 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濒死状态 (2)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SC)和有无运动障碍制 定的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表 2)也广泛应用于临床。 表 2 WFNS 分级法(1988 年) 分级 GCS 运动障碍 Ⅰ级 15 无 Ⅱ级 14~13 无 Ⅲ级 14~13 有局灶症状 Ⅳ级 12~7 有或无 Ⅴ级 6~3 有或无 5、发病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急性非交通性脑 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等。 (1)再出血:以 5~11 天为高峰,81%发生在 1 月内。颅内动脉瘤初次出 血后的 24 小时内再出血率最高,约为 4.1%,至第 14 天时累计为 19%。临床表 现为:在经治疗病情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加重、原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重新出现等。 (2)血管痉挛:通常发生在出血后第 1~2 周,表现为病情稳定后再出现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意识障碍,因脑血管痉挛所致缺血性脑梗死所引起,腰穿 或头颅 CT 检查无再出血表现。 (3)急性非交通性脑积水:指 SAH 后 1 周内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 大所致的脑积水,机制主要为脑室内积血,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的头痛、呕吐、 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复查头颅 CT 可以诊断。 (4)正常颅压脑积水:出现于 SAH 的晚期,表现为精神障碍、步态异常 和尿失禁。 (二)辅助检查 1、头颅 CT:是诊断 SAH 的首选方法,CT 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可 以确诊 SAH。根据 CT 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或提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如位于颈内 动脉段常是鞍上池不对称积血;大脑中动脉段多见外侧裂积血;前交通动脉段 则是前间裂基底部积血;而出血在脚间池和环池,一般无动脉瘤。动态 CT 检查 还有助于了解出血的吸收情况,有无再出血、继发脑梗死、脑积水及其程度等。 2、脑脊液(CSF)检查:通常 CT 检查已确诊者,腰穿不作为临床常规检 查。如果出血量少或者距起病时间较长,CT 检查可无阳性发现,而临床可疑下 腔出血需要行腰穿检查 CSF。均匀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且示新鲜出血,如 CSF 黄变或者发现吞噬了红细胞、含铁血黄素或胆红质结晶 的吞噬细胞等,则提示已存在不同时间的 SAH。 3、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颅内的异常血管。 (1)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阳性率达 95%,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无血管痉挛等。 条件具备、病情许可时应争取尽早行全脑 DSA 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和决定治疗 方法、判断预后。但由于血管造影可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如脑缺血、动脉瘤再 次破裂出血等,因此造影时机宜避开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的高峰期,即出血 3 天内或 3 周后进行为宜。 (2)CT 血管成像(CTA)和 MR 血管成像(MRA):是无创性的脑血管显影 方法,主要用于有动脉瘤家族史或破裂先兆者的筛查,动脉瘤患者的随访以及 急性期不能耐受 DSA 检查的患者。 4、其他: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动态检测颅内主要动脉流速是及时发现 脑血管痉挛(CVS)倾向和痉挛程度的最灵敏的方法;局部脑血流测定用以检测 局部脑组织血流量的变化,可用于继发脑缺血的检测。 二、治疗 (一)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 1、保持生命体征稳定:SAH 确诊后有条件应争取监护治疗,密切监测生 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气道通畅,维持稳定的呼吸、循环系统功 能。 2、降低颅内压: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防治低钠血症、过度换气等都有助 于降低颅内压。临床上主要是用脱水剂,常用的有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或 甘油氯化钠,也可以酌情选用白蛋白。若伴发的脑内血肿体积较大时,应尽早 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以抢救生命。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注意液体出入量平衡。适当补液补钠、调 整饮食和静脉补液中晶体胶体的比例可以有效预防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也较常 见,及时纠正可以避免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 4、对症治疗:烦躁者予镇静药,头痛予镇痛药,注意慎用阿司匹林等可 能影响凝血功能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或吗啡、杜冷丁等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的药物。痫性发作时可以短期采用抗癫痫药物如安定、卡马西平或者丙戊酸钠。 5、加强:就地诊治,卧床休息,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给予高 纤维、高能量饮食,保持尿便通畅。意识障碍者可予鼻胃管,小心鼻饲慎防窒 息和吸入性肺炎。尿潴留者留置导尿,注意预防尿路感染。采取勤翻身、肢体 被动活动、气垫床等措施预防褥疮、肺不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如果 DSA 检查证实不是颅内动脉瘤引起的,或者颅内动脉瘤已行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 术,没有再出血危险的可以适当缩短卧床时间。 (二)防治再出血 1、安静休息:绝对卧床 4~6 周,镇静、镇痛,避免用力和情绪刺激。 2、调控血压: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平均动脉压>125mmHg 或收缩 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用短效降压药物使血压下降,保持血压稳定在 正常或者起病前水平。可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或 ACEI 类等。 3、抗纤溶药物:为了防止动脉瘤周围的血块溶解引起再度出血,可用抗 纤维蛋白溶解剂,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原的形成。常用 6-氨基己酸(EACA), 初次剂量 4~6g 溶于 100ml 生理盐水或者 5%葡萄糖中静滴(15~30 分钟)后一 般维持静滴 1g/h,12~24g/d,使用 2~3 周或到手术前,也可用止血芳酸(PAMBA) 或止血环酸(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可以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但同时也增 加 CVS 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建议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同时使用。 4、外科手术: 动脉瘤性 SAH,Hunt和 Hess 分级≤Ⅲ级时,多早期行手 术夹闭动脉瘤或者介入栓塞。 (三)防治脑动脉痉挛及脑缺血 1、维持正常血压和血容量:血压偏高给予降压治疗;在动脉瘤处理后, 血压偏低者,首先应去除诱因如减或停脱水和降压药物;予胶体溶液(白蛋白、 血浆等)扩容升压;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静滴。 2、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常用剂量 10~20mg/d,静脉滴注 1mg/h,共 10~ 14 天,注意其低血压的副作用。 3、腰穿放 CSF 或 CSF 置换术:多年来即有人应用此等方法,但缺乏多中 心、随机、对照研究。在早期(起病后 1~3 天)行脑脊液置换可能利于预防脑 血管痉挛,减轻后遗症状。剧烈头痛、烦躁等严重脑膜刺激征的患者,可考虑 酌情选用,适当放 CSF 或 CSF 置换治疗。注意有诱发颅内感染、再出血及脑疝 的危险。 (四)防治脑积水 1、药物治疗:轻度的急、慢性脑积水都应先行药物治疗,给予醋氮酰胺 等药物减少 CSF 分泌,酌情选用甘露醇、速尿等。 2、脑室穿刺 CSF 外引流术:CSF 外引流术适用于 SAH 后脑室积血扩张或 形成铸型出现急性脑积水经内科治疗后症状仍进行性加剧,有意识障碍者;或 患者年老、心、肺、肾等内脏严重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紧急脑室 穿刺外引流术可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减少梗阻性脑积水和脑血管 痉挛的发生,可使 50%~80%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引流术后尽快夹闭动脉瘤。 CSF 外引流术可与 CSF 置换术联合应用。 3、CSF 分流术:慢性脑积水多数经内科治疗可逆转,如内科治疗无效或 脑室 CSF 外引流效果不佳,CT 或 MRI 见脑室明显扩大者,要及时行脑室-心房或 脑室-腹腔分流术,以防加重脑损害。 (五)病变血管的处理 1、血管内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无需开颅和全身麻醉,对循环影响小,近 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前须控制血压,使用尼莫地平预防血 管痉挛,行 DSA 检查确定动脉瘤部位及大小形态,选择栓塞材料行瘤体栓塞或 者载瘤动脉的闭塞术。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有适应证者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 闭塞病变动脉。 2、外科手术:需要综合考虑动脉瘤的复杂性、手术难易程度、患者临床 情况的分级等以决定手术时机。动脉瘤性 SAH 倾向于早期手术(3 天内)夹闭动 脉瘤;一般 Hunt 和 Hess 分级≤ Ⅲ级时多主张早期手术。Ⅳ、Ⅴ级患者经药物 保守治疗情况好转后可行延迟性手术(10~14 天)。对 AVM 反复出血者,年轻 患者、病变范围局限和曾有出血史的患者首选显微手术切除。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治疗):主要用于小型 AVM 以及栓塞或手 术治疗后残余病灶的治疗。 建 议: (1)有条件的医疗单位,SAH 患者应由神经外科医师首诊,并收住院诊治; 如为神经内科首诊者,亦应请神经外科会诊,尽早查明病因,进行治疗。 (2)SAH 的诊断检查首选颅脑 CT,动态观察有助了解出血吸收、再出血、 继发脑损害等。 (3)临床表现典型,而 CT 无出血征象,可谨慎腰穿 CSF 检查,以获得确 诊。 (4)条件具备的医院应争取做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怀疑动脉瘤时须尽早 行 DSA 检查,如患者不愿做 DSA 时也可先行 MRA 或 CTA。 (5)积极的内科治疗有助于稳定病情和功能恢复。为防再出血、继发出 血等,可考虑抗纤溶药与钙通道阻滞剂合用。 (6)依据脑血管异常病变、病情及医疗条件等,来考虑选用血管内介入 治疗、开颅手术或放射外科等治疗。
/
本文档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