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新经济条件下区位因子分析及其启示

新经济条件下区位因子分析及其启示

2011-03-26 3页 pdf 108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5893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经济条件下区位因子分析及其启示 引言 新经济的产生是以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基础的,尤其是信 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模式,在这种背景 下,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为最显著的特征,知识成为经济的 主要驱动力,它打破了传统区位理论的束缚,从时间和空间上 极大地扩展了经济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新经济环境下,生产要 素得以在全球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呈现出高度依赖性和融合 性,国际分工更加复杂和精细,形成了一个由资本、技术、信息 等构成的世界性生产网络,这种趋势加速了跨国公司的成长, 并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新经济环境下的新特征 使得...
新经济条件下区位因子分析及其启示
引言 新经济的产生是以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基础的,尤其是信 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模式,在这种背景 下,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为最显著的特征,知识成为经济的 主要驱动力,它打破了传统区位理论的束缚,从时间和空间上 极大地扩展了经济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新经济环境下,生产要 素得以在全球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呈现出高度依赖性和融合 性,国际分工更加复杂和精细,形成了一个由资本、技术、信息 等构成的世界性生产网络,这种趋势加速了跨国公司的成长, 并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新经济环境下的新特征 使得传统区位理论中的区位因子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 发展的需要,区位的概念变得更加广阔,蕴含了更多经济内容。 一、新型区位因子与传统区位因子的比较分析 (一)传统区位论及区位因子 区位论起源于 19世纪 20~30年代,从 1826年德国经济学 家屠能《关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孤立国》一书的问世,到现在为 止,区位理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近 18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区 位论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代表性的传 统区位论主要包括成本学派和市场学派,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屠 能和韦伯,其区位选择的主要目标是成本最低,后者的代表人 物是克里斯塔勒和廖什等,主要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的接近市 场。之后,以艾萨德(Isard)和贝克曼(Beckman)为代表的一批经 济学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贸易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均衡 分析方法,发展了新古典宏观区位论,建立了总体空间模型并 研究了各种要素对区域总体均衡的影响(涂妍等,2003)。通过 对传统区位论的回顾,可以发现传统区位论中涉及的区位因子 主要包括五类,即自然资源因子、运输因子、劳动力因子、市场 因子和集聚因子,不同的企业,因具有不同的产品特性、运作特 点和资本需求情况而存在不同的侧重,区位因子的作用特征也 各不相同。 (二)新经济条件下的区位因子分析 新经济条件下,传统区位因子依然会发挥作用,但作用的 方式和强度以及其内涵特征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传统区 位因子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新经济环境下的现实背景存在显著 差异,经济运行模式和关键推动因素均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 区位理论与传统区位因子,已经不同涵盖新的影响因子,如知 识、信息、生态环境等,而在新经济环境下,这些因素往往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区域或城市所拥有的区位条件常常影响了地 区的发展,准确发掘能够反映现实经济状况,并对区域经济发 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新型区位因子体系对于指导区域经济发 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本文将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外商与港 澳台投资企业的分布特点与区位因素的阐述,分析传统区位因 子的现实作用,进而确定基于新经济特征的新型区位因子体 系。 1.长三角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分布特点与区位因素。长 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也是吸引 外资数量最多的地区,对长三角地区投资区位因素的分析,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位因子的变动与作用情况。表 1的数据 显示了外商及港澳台资在长三角的投资分布情况。根据投资数 据的分布情况和 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情况 (引 入工业总产值主要为了对年度投资异动的纠偏),将长三角主 要城市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上海和苏州,第二个层次 为杭州、无锡、南京和宁波,其余为第三层次。通过对三个层次 中各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上海作为首位城市,其 区位优势毋庸多言,而苏州能够排入第一层次,可同样与上海 紧密相连的嘉兴却未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关键还在于苏州拥 有了除地理区位因素之外的其他区位优势。一方面苏州历来是 商业繁华之地,其商业文化的背景使这个城市具有活跃的商业 因子,历史上频繁的外部交往培养了这个城市积极、创新和开 放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苏州尽管非省会城市,但一直具有较强 的资源聚集能力,新加坡工业园的建设,聚集了大量世界一流 制造企业,形成了其优越的产业基础,集聚的经济性凸显,技术 外溢及对技术的大量需求,推动了技术与知识的进步,凡此种 种,不难理解苏州对资本的吸引力为何如此强劲。再看第二层 次,基本集中了政治区位、技术区位、地理区位、交通区位有显 著特征的一批城市,如南京、杭州是省会城市,教育发达,信息 集聚,人力资源丰富,宁波北仑港已经发展成我国重要的海港, 而无锡则拥有发达的乡镇企业群,这些新型的优势因子对资本 【收稿日期】2005-05-27 【作者简介】赵航(1969-),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新经济条件下区位因子分析及其启示 赵 航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新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区位因子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区 位因素的分析,从传统区位论入手,剖析了新经济条件下传统区位因子作用状况的变化,提出了新型区位因子体系,并分 析了新型区位因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 键 词】新经济;区位因子;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6)07-0189-03 《生产力研究》No.7.2006 借 鉴 与 启 示 (生产力研究)!"%*+&(() !"# 的集聚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而第三层次的城市则缺乏上述 独特而显著的区位优势,因此,对外来投资吸引的总体能量就 显得较弱,以扬州为例,其历史上也经历过辉煌,但由于经济过 于依赖地理和交通的优势,未能及时进行调整,导致文化偏于 保守,信息沟通不畅,尽管其劳动力成本较低,但由于各种基础 设施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缺乏,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其对外来 资本的吸引。 表12002年长三角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分布 资料来源: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2003) 2.传统区位因子的现实作用。区位所包含的内容庞杂,涉 及范围非常广泛,在新经济条件下,传统区位因子所起的作用 也具有了新的特征。 第一,自然资源因子的作用被大大减弱。这一方面是由于 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是自 然资源为主的初级产品在当今产品成本的构成中,所占比例逐 步降低,对利润的贡献越来越小,此外,在贸易全球化、国际分 工以及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大大提高,这 都导致了自然资源区位因子地位的下降。 第二,运输因子的作用也呈现降低趋势。由于全球性生产 网络的构建和交通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运输成本的大 幅度降低,同时,产品价值构成中技术附加值较运输成本来说 具有更大的贡献,运输成本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导致企业对运 输因子的关注程度远不如传统时代。 第三,劳动力因子的重要性依据不同的行业,作用方式呈 现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因子依然具 有重要影响力,这一点从我国 FDI的发展趋势,可以明显地看 出,近年,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逐步向内地转移,其主要原因就 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驱动,另外,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成 本的关注程度远没有对劳动力质量的关注程度,换句话说,这 类行业更加看重的是劳动力素质,尤其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 人力资源,而对劳动力价格的敏感程度降低。 第四,市场因子依然重要。尽管网络在时间和空间无限地 扩展了市场,但区域内需市场的规模仍然是吸引投资的重要因 素,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无视一个庞大市场的消费偏好,而 生产与其不匹配的产品。 第五,集聚因子表现出更大的活力。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性 已经越来越被投资者所认识,集聚加速了信息流动和企业创 新,现实中产业集聚的实例比比皆是,因此,如何为要素或产业 集聚创造条件是区域经济组织者的重要任务。 3.基于新经济特征的新型区位因子体系。通过对理论文献 的回顾和对传统区位因子的深入分析,结合新经济环境下的现 实特性,可进一步将区位因子分成九个方面(见表 1)。 (1)地理因子。地理因子主要指天然或长期历史形成的地 理因素,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地理潜质。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 是空间位置,第二是自然环境。空间位置指某个地区在更大区 域中的坐标点及其与关键区域的空间关系,例如与首位城市的 空间距离,与经济发达区域的空间距离等;而自然环境则更多 地反映了自然状况对经济发展和生活舒适度的影响。因此,地 理因子主要指标可以分解为与关键区域距离、区域面积、年平 均气温、年降水量、人均绿地面积等。 (2)资源因子。资源一直是企业追逐的目标,新经济环境下 的资源因子包括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资源两类。自然资源主要 指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林木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作为初级生产 资料,对于资源消耗性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生产要素资源 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及信息资源三个方面,对劳动 力资源的衡量应当从单纯的价格转向对劳动力资源性能价格 比的衡量,随着企业对产品技术附加值的追求,对高素质劳动 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劳动力价格价高,但许多大型跨国公 司还是更倾向于在经济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投资。信息作为一 项重要的资源也是新经济的产物,信息资源丰富的地区聚集了 大量企业,如上海、北京等就成为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原因与 这些地区信息资源丰富有很大关系。此外,资本资源丰富的地 区,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实现,也有利于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 展和壮大。 (3)人居环境因子。新经济环境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 越来越高,拥有一个良好人居环境的地区,对于高层次人才具 有较大吸引力,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必然带来相应的资源,将进 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因子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是自然生态环境;第二是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第三则包括完 善的软硬基础设施建设。 (4)文化因子。文化地缘关系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对经 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和阻滞作用,开放性较强的文化, 其对失败的容忍和对创新的支持有利于高科技产业的衍生及 发展,此外,相近的文化还有利于沟通和融合,因此,投资者也 更加倾向于选择文化较为相近的区域进行。鲁明泓的研究表明 (2000),美国和欧共体的传统投资区域选择为拉丁美洲,而日 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倾向于投资在东亚、东南亚及东北 亚地区,其中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对资本的吸引具有一定的引 导作用。 (5)交通与通讯因子。自古以来,交通状况就是一个地区经 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便捷的交通是投资者重要的参考因素。交 通因子主要从交通地位(交通枢纽、交通辐射地域)、公路铁路 密度、港口规模与重要程度(吞吐量、可替代性、辐射地域)、运 输条件(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对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评价指标,包括: ①连通度:对运输网络中各点的连通程度。由 β指数测算,这是 美国学者 K·J·Kansky提出的一项评估指标,β(连接率)=E(运 输网络中线路的数目)/V(运输网络中点的数目),显然,β指数 越大,连接情况越好。②可达性:反映了某个城市在路网中的地 位及与其他城市联系的便捷程度。衡量指标可以用什贝尔指 数,指某点(i)至运输网络中各点(j)的最短距离之和,即S= n j=1 !dji, dji指 i点到 j点的最短距离。发达的通讯网络有利于信息的快 速传递和获取更大数量的信息,在新经济环境下,信息作为重 要的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讯网络的 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区位条件。 (6)制度因子。制度因子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制度对经济 的促进作用和地区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显然,一个充满活力的 经济制度和拥有相对完善市场规则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的规范 性和有序性程度较好,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安全性,其对投资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城市 苏州 上海 南京 宁波 无锡 杭州 南通 常州 嘉兴 湖州 镇江 绍兴 扬州 泰州 舟山 台州 外商工业总产值(亿元) 4679.81 1933.07 620.44 536.80 528.76 516.63 300.56 235.24 227.02 209.78 196.05 114.97 87.76 78.89 48.32 14.96 外商投资(亿元) 154.64 117.84 74.22 37.95 33.65 18.52 17.95 12.63 12.08 4.27 3.97 3.72 3.18 3.15 0.21 城市 上海 苏州 南京 宁波 常州 嘉兴 杭州 湖州 镇江 扬州 无锡 绍兴 南通 泰州 台州 舟山 港澳台商投资(亿元) 252.12 78.74 23.88 19.86 17.23 16.61 13.53 9.60 8.01 7.84 7.16 6.46 6.03 3.92 3.30 2.72 城市 上海 苏州 杭州 无锡 南京 宁波 南通 绍兴 常州 镇江 嘉兴 台州 扬州 泰州 湖州 舟山 $%& 者将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7)产业基础因子。产业基础因子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业 在产业集聚区内的主要位置。如果主导产业与更大区域的产业 集聚区域相吻合,在不考虑产业本身风险的情况下,对于经济 发展是有益的,可以吸收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各种好处。衡量产 业区位的状况,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来分析,纵向反映 了主导产业的辐射能力,横向则反映了产业的关联程度,通过 综合分析可以确定产业的实际地位和产业基础的牢固程度。 (8)知识与技术因子。新经济环境下,知识经济成为主流, 知识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主要推动力,一个地区对知识 和技术的可得性以及获取成本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地区经济发 展的快慢,也是区域投资决策的关键衡量因素之一。 (9)市场因子。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使 得企业对市场空间的认识被极大地扩展,尽管如此,许多企业 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在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布局,这样至少 可以降低市场运作成本,并更加准确地获取市场信息,有利于 更好地实现产品或工艺创新。 二、新型区位因子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新型区位因子体系的建立其意义在于有利于各地区准确 地把握新经济的本质特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可行的区域发展 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找准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切 入点。通过上述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改善人居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 人居环境的改善是新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对跨国公司高 级管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更倾向于在具有较好人居环境 的城市工作(管驰明等,2003),因此,具有优越人居环境的地 区,是吸引投资决策者的重要因素,因为在这些地区,通常聚集 了大量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高级人才,他们所具备的知识和 技术能力常常是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改善人居环境 主要从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和软硬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进 行,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基础设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衣食 住行,更重要的还有教育、医疗卫生等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 软件建设。 (二)完善交通与通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外交往的能 力 便捷的交通历来是投资者首先考虑的因素,除了运输的原 因之外,交通的发达还有利于提高对外交往的能力,获取大量 有用的信息。随着通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交往需求的快速 增加,通讯设施的完善程度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决定 因素之一,发达的通讯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事 实上改善了区位中的市场因子,提高了与市场的接近程度。 (三)加大服务业的建设,改善生产要素资源条件 服务业尤其是法律、财务、金融、信息等生产型服务业的高 度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从国内外发达城市的 来看,发达的服务业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型企业获取各种 要素资源的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和经营中的机会成本。 (四)参与区域性的产业分工,建立并不断强化符合地区特 点的、差异化的产业基础 地区产业基础的特征及其发展程度对该地区产业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业基础特征决 定了地区参与区域性甚至于全球产业分工的可能性,符合地区 特点和具有差异化的产业基础可以很自然的融入到更大区域 的产业分工中去,并从中受益;另一方面,产业基础的好坏决定 了地区产业竞争力以及经济增长极的强弱,良好的产业基础可 以通过极化效应,聚集到更多的发展资源,形成自发展机制。因 此,地区必须选择好与本地特点相匹配的产业,并不断强化产 业基础建设,加快自发展机制的形成。 (五)推进制度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和创新网 络的形成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动态 的过程,必须通过持续的创新不断地与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 二者互为作用,共同前进。回顾经济发展的过程,创新贯穿了这 个过程的始终,因此,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建立完善的 创新网络,有利于改善地区的制度因子,培育积极的文化因子, 提高自身的区位优势。 (六)在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加速知识流动,推动 学习型区域的建立 知识的流动是防止僵化和停滞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识经济 的本质特征。学习型区域的建立是加快知识流动,推动区域创 新的必要方式,硅谷的成功,关键因素就是企业间持续不断的、 良性的知识流动以及区域内部的不断学习,这对于我国区域经 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园区的成功,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 参考文献 】 [1]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区位模式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1. [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陆玉麒.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5]鲁明泓.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7]刘伟,刘文波.略论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与经济发 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8]徐康宁.文明与繁荣———中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9]章铮.新经济:一场伟大的“争吵”[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10]李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区位条件分析———以龙陵县为例(第 14 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3). [11]段保乾,张军.跨国公司优化投资区位研究会[J].经济师,2003,(11). [12]管驰明,姚士谋,陆树建.基于全球区位论的城市发展研究:以江苏省 南通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3,(8). [13]刘翼,冼国明.跨国公司区位决定因素的变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3,(3). [14]涂妍,陈文福.古典区位论和新古典区位论:一个综述[J].河南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15]禹贡.新经济区位分析与区域政策调整探索(第20卷)[J].热带地理, 2002,(3). [16]张文忠,庞效民,杨荫.跨国企业投资的区位行为与企业空间组织联 系特征———以在华投资的日资和韩资企业为例(第20卷)[J].地理 科学,2000,(1). [17]张文忠,日资和韩资企业投资区位行为和模式研究(第19卷)[J].经 济地理,1999,(5). (责任编辑:X 校对:Q) !"#
/
本文档为【新经济条件下区位因子分析及其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