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乡土地理原理

2011-03-26 12页 doc 739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2390

暂无简介

举报
乡土地理原理第一章 乡土地理原理 第一章 乡土地理原理 第一节 乡土地理及其在区域地 1、​ 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对乡土地理的理解 2、​ “乡土”的概念 “乡土”一词应用的极为广泛,但它并不是地理的专有名词。在先秦文献《列子天瑞》中有“友人去乡土、离六亲”的句子,这是我国最早提出“乡土”一词的文字记载。从中可以看到,“乡土”一词含有“家乡”的词义。因此,《辞海》中解释“乡土”一词为“家乡、故乡”,“亦泛指地方”。词典中“乡土”一词一般解释为“本乡本土”。显然乡土也是一个区域的概念,而且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如果以“家乡”的含义理...
乡土地理原理
第一章 乡土地理原理 第一章 乡土地理原理 第一节 乡土地理及其在区域地 1、​ 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对乡土地理的理解 2、​ “乡土”的概念 “乡土”一词应用的极为广泛,但它并不是地理的专有名词。在先秦文献《列子天瑞》中有“友人去乡土、离六亲”的句子,这是我国最早提出“乡土”一词的文字记载。从中可以看到,“乡土”一词含有“家乡”的词义。因此,《辞海》中解释“乡土”一词为“家乡、故乡”,“亦泛指地方”。词典中“乡土”一词一般解释为“本乡本土”。显然乡土也是一个区域的概念,而且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如果以“家乡”的含义理解“乡土”,那对于旅居海外的侨胞而言,祖国既是与他有亲缘关系的乡土;对于在外省定居的人来说,则可以视本省为他的乡土;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来说,本县或本市既是他的乡土;即使在本县某地生活的人来说,仍然会把他的出生地或自幼长大的乡村作为他心目中的乡土。 受中国文字影响很深的日文,在“乡土”一词的解释中也认为:“其范围可以从部落到村、市、县、地方,甚至国家,有狭义的和广义的理解。根据1986年国家教委制定(现由教育部)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乡土地理限于本县(市)地理,即“乡土”的范围是指县(市)域。 3、​ 如果从生命诞生的角度来理解“乡土”,北京大学王恩涌教授在《人文地理概论》中写到“人从孩童时起,无不对周围的一切怀有极大的好奇心,起初,儿童最先熟悉的是他的家庭与家庭附近地区的情况,这就是在他的头脑中最早形成的一种“地理概念”。在他的记忆中,最先熟悉的是他的房间和别人的房间,他的家庭与别人的家庭,然后记忆他的邻居、邻里、道路、树木等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育,他所认识和熟悉的空间范围也不断扩大。“因此,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乡土”一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领域,它以肉眼看到的“乡土”为最小区域尺度。因此,我们认为“乡土”是乡土地理的研究对象,它是一个感性的区域,其范围大致在“人的视线区域”→县(市)区域。 4、​ 乡土地理的含义 从区域地理学派的理解看,“乡土地理”为区域地理的基本地理单元,是区域尺度中最小的、最基础的区域,或可称为站立区地理。所有尺度的区域均是由站立点区域组织起来的。 从综合地理学派的理解看,“乡土地理”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综合的、不可再分的结合区,通常人地相互作用过程构成了其基本的地理过程。 从统一地理学派的理解看,“乡土地理”是诊断地理的基础,通过区域测量获取数据,通过观察发现区域问,因此它是获取地理信息的源地和发现地理问题的起始区。 从国土整治角度看,“乡土地理”是所有地理学派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落脚区。保护地理学、建设地理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乡土地理”最终实现的目标。 2、​ 由上述,我们理解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中的最小区域单元,是以区域“人地关系”的结构、过程、演变以及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 3、​ 乡土地理教学研究体系 1929年,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发表《地理教学法》中提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已知到未知,自儿童日常所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未知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条件,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种先观察,再研究和熟知本地方的地理事物,再推知较远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地理情况,完全符合认识过程的逻辑。 乡土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教师将已有的乡土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认识“家乡”;二是教师指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乡土地理的知识,使学生研究家乡。因此乡土地理教学研究就是要研究如何教学生乡土地理知识,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乡土地理知识。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概念体系如图(1-1)。 4、​ 图1-1乡土地理教学研究概念体系 1、​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2、​ 乡土地理在区域地理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3、​  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自1952年以来开设的区域地理课程为四大门专业课,即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同时,在中学开设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课程。近几年,随着区域资源、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出现,区域地理课程正在朝着“自然+人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方向进行改革。提出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即“区域地理原理”、“区域与规划”、“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乡土地理”。其中“区域地理原理”和“区域分析与规划”两门课属理论和论课程,其它三门课是从宏观到微观区域尺度的地理课程。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2。 图1-2区域地理系列课程的相互联系 4、​  5、​ 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6、​  在国家颁布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历来都有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要求。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通常以三种方式存在:其一是以分散方式,把地理教学中的实践部分归为乡土地理;其二是集中授课—实践方式,在中国地理的最后部分专门独立进行教学;其三是专题课外活动方式,依乡土地理专题开展课外活动。由此可见,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虽然不是独立的一门课程,但却是地理学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处在实践课程的地位上。 对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教师来说,乡土地理教学是构成整个地理教学中最具个性的部分,也就是说它在大纲要求之下,由教师自身根据学科特色,研究并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是富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教学任务。 7、​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国民素质教育的最为重要的黄金时期,乡土地理处在“国情—省情—乡情”教育链的最基础的地位,担负着“爱乡—爱国”教育的重任。 8、​ 乡土地理教学研究的意义 9、​  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在实现普及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其中重要举措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跨世纪园丁工程”。强调以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重视对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乡土地理教学对实现学生素质教育来说,重要意义是:1)乡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开了一个窗口;2)乡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小天地;3)乡土地理教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热爱地理科学兴趣的启博器;4)乡土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从自我做起,热爱、保护地理环境意识的基本点。 乡土地理教学研究,对实现教师素质提高来说,主要意义是:1)提高教师自身乡土地理研究的水平,从而指导学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研素质;2)提高教师从事乡土地理教学的水平,从而更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真正建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体系。将认知体系和实践体系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从小树立关心家乡建设、求实的思想观念和对地理学的热爱。3)可以使地理教师逐步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成为教学—研究复合型教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第二节 乡土地理教学的原理 1、​  乡土地理教学的原理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区域地理基本规律而确立的,是乡土地理教学设置、教学重点研究、教学实践手段和进程等一系列设计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可概括为四种乡土地理教法—研究模式。 1、​ 乡土地理的感性—理性模式 2、​ 感性—理性原理 3、​ 乡土地理的感性—理性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学生对自己所在乡土区具有感性认识,这种“地理环境”的认识伴随着他生命的进程;学生在地理课上接收教师给予他的理性认识,这种地理环境的认识随着他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断回到实践中再获得感性认识,这样由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提高和扩展了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开阔了区域的视野。 4、​ 感性—理性教学模式 我们将学生的实践认识作为感性认识,把课堂教学的认识称为理性认识,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乡土地理始终是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但它是在理性与感性认识的相互促进下螺旋式上升的(图1-3),这一模式是根据地理课程设置,决定采用何种乡土地 理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它直接控制着乡土地理的实践环节、研究方法和内容深度。 1、​ 乡土地理的PRED模式 2、​ 区域PRED原理 3、​ PRED(People Resourc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是当今区域地理内容的核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英文缩写。PRED所揭示的是区域人地相互作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关系。也就是说人作为主角,开发资源必然会影响生存环境,这种影响的良性发展或恶性发展直接导致区域经济和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或不可持续发展。现实中的区域,都是人文化的区域,作为每一个站立点的学生,都是自然资源的开发者,他的任何行为都对环境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一份贡献。因此,乡土地理核心内容必然要围绕PRED这个基本原理来设计。 4、​ 区域PRED教学模式 5、​   乡土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用传统地理学的观点理解综合,可以理解为自然地理要素、社会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交集(图1-4),在这种地理模式下的教学通常在地理要素认识的基础上,再到野外从要素观测入手,最后综合出区域特色。它所经历的是“理性要素—感性要素—综合(理性)”。 在区域PRED教学模式下(图1-5)可以正确把握自然和人文的结合点,真正体现综合.通常以理性“综合性”问题入手,如城市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探究其主要影响因子。在实践中从感性上印证和观测,最后再上升到对综合性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所经历的是“理性综合—感性综合—主导因素—理性综合”。这种模式下的乡土地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E、R、D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观测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研究。 区域PRED的教学模式是确立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和观测重点的主要依据,也是乡土地理实施乡情—国情教育的重要方面。 2、​  3、​ 乡土地理的互动模式 1、​ 互动原理 2、​ 乡土地理互动原理的基本点有三个:一是由乡土地理实践性特征所决定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关系,形成新型的研究群体,在野外共同探究乡土地理问题,形成互动关系;二是由乡土地理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既教学生学会接受知识,又教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获取知识,具有科研的意识,形成学生课上接受知识与实践中探究问题的互动关系;三是由乡土地理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所决定的,教师在乡土地理研究基础上,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然后再带动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研究,再充实教学内容,这样不断相互促进和发展,形成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互动关系。 3、​ 互动教学模式 乡土地理教学互动模式的核心是体现两个中心,即学生中心和老师中心;两个重点,即教学设计和研究设计;一个目标,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获取乡土地理信息和发现乡土地理问题的能力(图1-6)。这一模式是乡土地理野外活动方式、实践方式和探究问题方式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提高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效果的基本保证。 图1-6乡土地理互动教学模式 第三节 乡土地理教学体系设计 乡土地理以家乡为研究区域,这个区域通常大至一个县或地区,小至一个自然村或居住区;以乡情为主要感性认识基础,理论联系实际;以人(包括自我)为出发点,自然—人文结合,从实际出发,观测、调查、分析地理问题,提出整治措施或规划,具有教强的操作性。从区域空间角度看,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系列课中的微观区域课程;从区域地理研究手段看,乡土地理具有案例特色,是区域地理系列课中的实践性课程;从区域地理的核心,即人地关系看,是区域地理系列课程中的情景课程。 乡土地理以“区域地理原理”课为理论基础,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为方法论,以“世界地理”为背景,以“中国地理”为参照,是区域地理高度浓缩而且落实于实处的课程。乡土地理的区域是自己熟悉的或所在的区域,因此在区域选择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内容上也具有相应的灵活性。乡土地理教学体系体现为在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创新性等方面的相互交叉、联系的关系(图1-7)。 图1-7乡土地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 乡土地理教学目的涉及三个方面: ⑴ 提高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能力。包括对乡土的地理测量与观察、地理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人地关系(PRED)的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⑵ 提高学生处理乡土地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居住资源与环境评价、资源与环境开发和保护、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等。 ⑶ 培养学生家乡意识和从实践中创新的能力。从乡土地理感受生活的价值,从对乡土的感性认识中通过理性化思维获取原始创新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北京。 3.​ 陈胜庆编著,乡土地理教育设计,测绘出版社,1992。 4.​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光明时报出版社,1991。 5.​ 杨慎德编著,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测绘出版社,1992。 6.​ 胡善美编著,学校的乡土地理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63。 7.​ 景春泉等,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8.​ 胡涛等主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9.​ 邢嘉明等著,京津区域生态地理环境研究,气象出版社,1988。 10.​ 周纪纶主编,城乡生态经济系统,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11.​ 沈清基编著,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
本文档为【乡土地理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