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2011-03-29 12页 doc 44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1155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的教学改革,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在的高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忽视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以此为契机,尝试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我们便提出课题——“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我们将从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测试检查,历史资料的观看和搜集等方面开展研究,寻找合理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方法...
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研究主体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的教学改革,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在的高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忽视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以此为契机,尝试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我们便提出课题——“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我们将从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测试检查,历史资料的观看和搜集等方面开展研究,寻找合理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方法.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将来培养有用的合格的人才而作自己的努力! (二)、课题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策略。本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针对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探索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具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系列课堂教学方法。 2、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本课题研究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达到终身发展要求。 3、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二)、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既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无疑对培养学生自觉的有效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测试检查,历史小,资料的搜集.等学习活动的研究为主体目标。 2、兼顾其他良好学习意识习惯的培养,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等。 3、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高中生历史意识的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着重研究高中学生良好学习历史意识的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即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才能算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样的活动最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效率最高、最有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等。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收到更大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市教研室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主课题,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对教学中无效现象的反思,包括“同读一本书”等理论学习;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将对学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 四、主要研究的方法和对象、课题组成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借鉴、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二)实验对象的选择: 历史组全体成员:刘晓云、孙淑华、王丽娜、刘海珍、夏斌、商玉英、杨宗亮、刘艳等的教学策略的研讨;全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学法探究。 (三)课题研究分工 刘晓云、林秀兰、谭德欣、孙淑华、王丽娜(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以及课题总体总结工作) 成员:刘丽英、毕英杰、刘艳(负责对教师的问卷调查) 宋丽丽、杨琨(负责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钟振礼、邹颖、杨宗亮(负责课堂实验观察量表) 夏斌、王美清、张媛媛(负责无效反思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商玉英、刘德卿、张勇、王祖福(负责有效备课阶段总结与反思) 刘海珍、李顺平、王颖平(负责有效上课阶段总结与反思) 五、 课题研究过程: (一)做好课题实施准备:2007年11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手段等,制定了研究,定期学习有关理论、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题教学实验,并不定期的向专家咨询、请教。 (二) 无效教学反思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我们针对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无效教学现象进行了反思、总结,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移。同时,使学生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并注重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创设了师生间多维、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开展历史有效备课和有效上课的实践与研究(2009年3月至今):本课题是作为市教研室“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子课题进行研究的,是建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将学习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探索促进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历史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的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通过组织“一课三摩”、“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究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有效备课和有效上课的阶段研究,我们更加突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一新课程的要求。 (四)不断进行反思、积极撰写论文:我们课题组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历史课堂更高效,更实效。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对课题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研究体会、心得、案例等。 六、研究成果: (一)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科研意识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课题组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并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和年青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领着任务,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如刘晓云、杨琨、刘丽英、刘艳、刘海珍等都曾经先后外出培训、学习,每次外出学习的成员归来后要写心得体会。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承接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其中。每次公开课后,大家都要开诚布公地进行评课。我们课题组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督促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在两年半的课题研究中,各位成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巨大的收获,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研究水平。  (二)、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1、认真分析、有效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进行有效备课     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课程和考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因此我们坚持做到不仅仅是备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还备学生,更是注重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备课时,教师明确该块知识在整个专题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我们实行“个人说课——集体研讨——个人调整”的备课流程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的教案模式开展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既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又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创、信息共享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教师解读课标、考纲,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2、注重过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常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已从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历史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历史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历史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从观念上纠正了历史是“副”课,只要到考试时背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知道历史的感染作用,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之目的的方法都有好的、有效的方法。同样的,学生只要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能力,得到情感教育,收获学习的快乐,不管什么方法都是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的学生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首先是一门要求较高的课程, 更多的是要学会历史学习的方法,从而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其次是培养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多维的思考方式,现在我们的学生基本能根据课堂整理好自己的笔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做题时能注意答题的规范化,从而使学生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方法。 3、模拟创新,有效设计练习 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我们每个年级都采用学案制,教师在编写学案时除了帮助学生梳理书本知识外还安排一定的练习,当堂完成,以及时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另外各个年级还根据本年级的特点编写符合各年级特点的练习,但都注意这几个原则:(1)练习的内容要“求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或是同一材料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挖掘材料中的信息。(2)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竟识。通过对材料的国家连环问,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形成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3)练习设计要少而精,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4)易混知识对比练。可以是同一材料的不同设问,也可以是不同材料但是考查的是同一而设问等。(5)设计一题多变或多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在我们历史组掀起了教科研的高潮,教师积极研究,所写论文获得了各省市各级奖;人人争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变为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教学案一体化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是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依据,我校每个备课组已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在教学案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通过实施教学案一体化及有效课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变成了表演者;由原来的被提问者变成了提出问题者;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由原来的害怕发言者逐渐变成了争先恐后发言者,实现了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习惯了自主学习便会去主动探究,便会有创新有创造有所得有所成。 (四)提高了老师的科研水平 1、教研组取得的成绩: 通过几年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我校高二历史备课组获被评为学校先进备课组。 2、教科研成果: (1)2009年,商玉英、刘晓云老师被评为市直教学能手。 (2)优质课、公开课方面:2007年,在校级公开课比赛中,夏斌老师获得一等奖;刘艳老师获得二等奖; 商玉英老师讲授市直示范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夏斌老师在安徽亳州讲授了《抗日战争》市级示范课; 邹颖老师讲授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获得市级优质课二等奖; 刘晓云老师讲授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获得市直优质课二等奖; 2008年,在校级公开课比赛中,刘艳老师获得二等奖;杨琨老师获得三等奖; 2009年,在校级公开课比赛中,钟振礼、刘丽英老师获得二等奖; 钟振礼老师执教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杨宗亮老师讲授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获得市直二等奖;宋丽丽老师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获得市级二等奖。 2010年: 刘晓云老师执教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威海市高中历史学科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夏斌老师执教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威海市市直高中历史学科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刘海珍老师在威海市直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议上执教《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公开课。 刘晓云老师在威海市直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议上执教《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公开课。 (3)论文、“有效教学”现场会材料汇编、威海教育网专栏获奖或推荐论文 论文: 2008年夏斌老师撰写的《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获国家级一等奖; 杨宗亮老师撰写的《结合教学实践谈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获市二 等奖; 邹颖老师撰写的《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获市直二 等奖; 2010年: 刘海珍老师撰写的《有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获市级一等奖。 刘晓云老师撰写的《反思性备课浅谈》获市级二等奖 杨宗亮老师撰写的《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小组讨论的无效现象》获市级三等奖 教育网推广或专栏: 邹颖老师的《浅谈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无效现象》、《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刘海珍老师的《有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有效备课得千淘万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 刘晓云老师的《浅谈高中历史备课中的无效现象 》、《反思性备课浅谈》 刘艳《高中历史课堂无效教学现象浅谈 》、《浅谈有效备课》 刘丽英老师的《高中历史常态课无效教学之剖析》 杨宗亮老师的《浅谈历史课堂小组讨论中的无效现象》、《谈个人备课的有效形式》 王丽娜老师的《关于历史课堂中“角色扮演”的思考》 王丽娜、李顺平老师的《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关于高中历史有效集体备课的探索 》; 张媛媛老师的《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实录  毕英杰老师的课堂实录《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4)在我校校刊上收录的论文、案例、课堂实录有: 2008年发表的: 李顺平老师的《我满意的教学片断》、《对症下药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杨宗亮老师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王颖萍老师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09年发表的: 杨宗亮老师的《课堂小组讨论中的无效现象分析及对策》; 李顺平老师的《备课中的无效教学》; 刘海珍老师的《有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刘丽英老师的《常态课无效教学之自我透析》 2010年发表的: 王丽娜老师的《同舟共济,打造有效集体备课》; 刘海珍老师的《有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杨宗亮老师的《课堂小组讨论中的无效现象分析及对策》; 毕英杰老师的《改革内容巧处理》; (5)“有效教学”研讨会典型经验交流 2008年 张媛媛老师在市直历史教学研讨会上,做了《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有效教学案例交流 2010年: 孙淑华老师在威海市直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议上做《构建高效模式,打造优秀团队》典型发言。 (6) 2007、2008年的暑期培训中,孙淑华、刘海珍、刘晓云、商玉英、刘丽英等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孙淑华、刘海珍、商玉英、刘丽英等老师的多篇文章受到专家和指导老师的推荐和好评。 2009年的暑期培训中,王丽娜、刘海珍、商玉英、刘丽英等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7)年青教师成长,多次受到校级、教研员表扬: 2009在优秀教案比赛中,刘艳、杨琨两位老师分获校级一等奖和二等奖; 王美清老师的校级公开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受到好评 2010年 李顺平老师的校级公开课《罗斯福新政》受到好评 (五)促使成果初步形成和总结推广。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随着课题研究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带动了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能力,为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 2、形成了课题组优秀教案集、学习笔记集、优秀论文集等,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还不够深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不够。(2)课堂中教师的解疑释疑,应仅仅是一种辅助的作用,而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才是主体,对这点的把握有时还不够到位,教师讲解偏多,师生互动略显不足。同时,教师教授时间太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及思维空间就偏少,创设思维情景的设想就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应如何把握,才能达到最佳程度?这是最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的一个问题(3) 如何制作出一系列更加符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更加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优秀课件、如何有效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的优化整合,从而构建出比较完善、比较可行的新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更深入、更细致、更系统的实践和探索。 基于以上认识,在今后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是利用教研例会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整个教研组老师的整体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现代教育理论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现代技术的培训,提升自身素质。 2、注重教学实践。一方面,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力求适应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进行优化整合;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多媒体教学的利用率,在教学中力求充分体现“四主”教学原则,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成绩、不重能力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等弊端,确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学习等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 3、不断反思总结。在探索新世纪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优化整和问题的过程中,应充分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摸索出一条比较完善、比较新颖、比较可行的新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历史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
本文档为【高中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主体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