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德勒兹的仿像论

2011-04-05 5页 pdf 205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3361

暂无简介

举报
德勒兹的仿像论 德勒兹的仿像论� 许宏香 (浙江财经学院 � 人文学院,浙江 � 杭州 310018) 摘 � 要:德勒兹论述仿像的重点不在于仿像是否模仿或再现客体,而关注仿像自身可以是什么。他以差异和生成的块 茎式思维跃出了表征危机和柏拉图树状思维的旧有藩篱, 从柏拉图仿像论的内部找到突破口, 去除原型和摹本、现象和本 质、真实和虚假的二元对立框架, 强调仿像基于差异,仿像的价值不取决于相似和模仿,从而摈弃了柏拉图压制仿像的理论 陈规,赋予仿像积极的创造性和生成力量。 关键词:仿像; 块茎;差异; 摹本 中图分类号: I01� � ...
德勒兹的仿像论
德勒兹的仿像论� 许宏香 (浙江财经学院 � 人文学院,浙江 � 杭州 310018) 摘 � 要:德勒兹论述仿像的重点不在于仿像是否模仿或再现客体,而关注仿像自身可以是什么。他以差异和生成的块 茎式思维跃出了表征危机和柏拉图树状思维的旧有藩篱, 从柏拉图仿像论的内部找到突破口, 去除原型和摹本、现象和本 质、真实和虚假的二元对立框架, 强调仿像基于差异,仿像的价值不取决于相似和模仿,从而摈弃了柏拉图压制仿像的理论 陈规,赋予仿像积极的创造性和生成力量。 关键词:仿像; 块茎;差异; 摹本 中图分类号: I01�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008- 293X( 2010) 03- 0102- 05 � � 在一般意义上, 仿像( simulacrum)首先意指某事物的一种纯粹的影像( image) ,其次包含无实体的、表面 的、暧昧不清的相似物( likeness)或伪装( semblance)的意思。相似而非实真的影像基本上可以概括仿像原 初的意思。当代文化语境中, 仿像主要用来指称通过技术手段大量复制、极度真实而又没有客观本源的影 像或符号。作为一位与众不同的仿像审视者,德勒兹这位�哲学中的毕加索 �创造概念的大师 自称是一 位�纯粹的形而上学家 , 但�不是把系统哲学的计划解释为在传统的表象意义上对真理的寻求,而是解释 为新的概念的创造 。!1∀408德勒兹在哲学、文化与文学、电影、绘画、音乐等多个领域广有建树, 他和柏拉图、 伯格森、尼采、斯宾诺莎、卢克莱修乃至康德、黑格尔的复杂缠绕使他的思想被一种对差异的深刻思考所铭 刻,任何仅仅透过定义或法则呈显其思想的意图或许都将困难重重而减损其特异性。�德勒兹式 的德勒 兹仿像研究如果可能,或许不在于我们挑肥拣瘦将其归纳、切分整顿于既有思想法则与哲学流派中, 而在 于能否逼显其所展现的差异思考轨迹。与柏拉图不同,德勒兹对仿像的审视建立在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 哲学基础上,要深入把握其特立独行的仿像观,必须�审视 他的论述基点。 一、两种思维模式:块茎与树根 在德勒兹看来, 仿像的审视需要凭借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应该以�块茎 为基础, 而不是依据 传统的柏拉图式�树根 思维。�块茎 ( rhizome)这个概念是德勒兹善用比喻的标识之一, 也是他采用的重 要论证方法之一。正如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铃薯或红薯之类的植物块茎和鳞茎, 块茎的生态学特征昭示 着某种思维的的开放性、非中心、无规则、多元化的形态。德勒兹以兰花和黄蜂为例说: �线或区并不把黄 蜂和兰花连接起来, 正如它也不把它们联合或混合起来一样; 它从它们中间穿过, 在一个共享的临近性中 把它们带走,在这里,点的可分辨性消失了 。!2∀248块茎在地表上蔓延, 是一个既隐埋于地下又显露于地表 的多元网络。网络中没有中轴线, 没有统一的源点( points of origin) ,没有固定的生长取向,根茎和枝条旁 逸斜出,只有一个多产的、无序的、多样化的生长系统。!2∀8这个系统不同于树状( arborescent structure)和根 状结构( rhizomic structure) ,根本上说是反其道而行之:既漠视树状结构线性的、循序渐进的、有序的系统, 也排除根状结构隐藏的或潜在的统一性。 因此,块茎构成对抗树状和根状思维的另一种阐释模式, 为进一步对比见出两者的偏好, 德勒兹列举 了三种类型的书,在现代,树根原则遭到破坏,但是根的单元存活下来,大多数断简残篇之所以能代表总体 或全部著作,原因在于整体的根继续从事精神劳作。以德勒兹的观点,书并不是世界的形象, 书与世界构 成一个块茎,书与世界之间是一种非平行的进化。在这个意义上, 柏拉图说的模仿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概 第 30卷 第 3 期 2010 年 5月 � � � � � � � � � � � � 绍 � 兴 � 文 � 理 � 学 � 院 � 学 � 报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 � � � � � � � � � � Vol. 30 No. 3May. 2010 � 收稿日期: 2009- 12- 20 作者简介:许宏香( 1979- ) ,女,浙江湖州人,浙江财经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念,因为它依赖二元逻辑描写性质完全不同的现象。非平行的进化不依赖这种二元逻辑,体现的是植物的 智慧,它们与别的物体构成块茎,包括风、动物、人类,不断裂变而多样化。块茎无法用树根一分为二的�辩 证逻辑 , 也无法用束状根的多元决定论加以界定, 它是不规则、非决定性和无法预料 的。!2∀131- 133, 139- 140因此, 与柏拉图的树根思维相比,德勒兹的块茎思维拒斥表层之下隐蔽深度的传统阐释 和分析模式,不管是精神分析学或结构主义符号学、旧形而上学,都被块茎覆盖。这种块茎式的思维模式 无论其表达或内涵都与柏拉图清晰的理念世界上升之路迥然有别,一与多也不再是分有和被分有的关系, 而是繁殖的关系,在块茎式思维中,点与点之间可以任意连接或混合,二分法或二元论永远被排除在外, 固 定的等级消失不见, 隐蔽的深层阐释模式转换为着眼于量值、运动与维度的纷争。 二、仿像的基础:差异 德勒兹认为, �仿像是以分歧或差异为基础的 , !2∀84那么理解这个基础就成为审视仿像的必经之路。 简单地说, 差异的建构是通过差异生成实现的。差异( difference)驱动着生成( becoming)的起伏, 差异 建构的是生成的存在论, 打个不确切的比方, 差异好比后台运行的程序,生成好比各种程序演化的文字、音 频、视频,正所谓德勒兹自语�一声差异的清唱,博得存在的满堂彩 。实际上, 差异和生成是两个概念, 由 于它们常常并举,内涵多有呼应,我们以差异为主,在彼此互见中寻踪觅影。 差异( difference) ,源出拉丁文 differre, di ( s)意味着分离, ferre 意味着定向。differre 的字面意思是� 改 变、偏离方向 , 引申意义为�分裂 �撒播 �推延 和�延宕 。!3∀17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 差异这个术语虽然 被普遍用来反思和解构西方文化的同一性及其形而上学基础,但不同论述者的理解显然又是很有�差异 的,德里达强调的是�延异 ,利奥塔青睐的是�歧异 ,德勒兹突出的是�强度的差异 。在进路上,德里达倚 重语言符号学, 利奥塔进行的是知识学分析, 德勒兹则以块茎思维作为标志。不同的�差异 暂不详述, 我 们还是集中到德勒兹的差异探讨上来。 1. 差异、虚拟与实存 科尔布鲁克( Claire Colebrook)在#吉尔∃德勒兹%一书中指出, 整个西方思想史都建立在存在与认同的 基础上,而德勒兹则相反,他强调的是差异与生成。相对于古希腊的思想历史, 德勒兹颠覆了柏拉图主义 的模仿论传统, 作为生成的某种源头或存在的基点不复存在。那么, 差异究竟是什么? 德勒兹认为差异的 概念与纯粹的概念差异不应该混同起来,只要把差异刻写在一般概念中,就没有了独特的差异理念, 而只 有再现中介的一种差异。差异的概念不能简约为简单的概念差异,但又要求有自己的理念,在理念的层面 上要求有自己独特性的差异。!2∀64为此德勒兹把差异分作两部分:多样性的虚拟( the virtual)和多样性的实 存( the actual) ,为示区别,又将前者称为微分( different iation) , 后者称为区分( differenciation)。这里的�虚拟 体现的是一种潜在的能量状态和思想建构特性,虚拟可以向实存转化,然而与现实并非对立。 2. 虚拟和现实的非对立性 要理解差异,虚拟不能不谈,而要谈虚拟,就不能不涉及现实、模仿和生成。德勒兹说�我们一直在不 停地诉诸于虚拟性 , !2∀68但虚拟和现实并不对立, 虚拟对立的是实存,虚拟的东西就其虚拟性而言是真实 的,也就是说虚拟被赋予一种真实性。他说: �普鲁斯特所说的共振状态恰恰可以说明虚拟性: &真实而不 实存,理想而不抽象∋ ;象征而不虚构。实际上,虚拟必须严格定义为真实客体的一部分 ( ( ( 仿佛客体自身 的一部分存在于虚拟之中。它投身于虚拟之中就仿佛投身于客观维度一样 。!2∀69这种说法表明德勒兹的 现实可剖分为两个半面, 一半虚拟, 一半实存,两者不是在先后序列中,而是并存于现实,实存的后面总能 发现虚拟, 虚拟不能游离于实存之外。虚拟既不是关于真实的虚构, 也不是现实的模仿,虚拟不仅是现实 的一部份,而且每个现前的现实都不过是虚拟的某一实存化( actualisation)。因此, 虚拟不是所有实存的集 合,而是实存之所由生成的虚拟。且虚拟不是预订和一成不变的,虚拟成为实存后自身也发生变化, �新的 现实就意味着新的虚拟,就意味着新的创造性进化和生成 。!4∀36而虚拟的多样性和实存的多样性的并存 使现实永远处于由虚拟的多样性向实存的多样性的转化中,生成就成为无统一模式无总体目的、朝着各种 各样的特殊性或单一性方向的创造性演变过程。如此,世界永远不会与自身同一,也不会停留在某个固定 实存状态 ( ( ( 世界是不断流动的。 3. 纯粹的差异 103第 3 期 � � � � � � � � � � � � � � � � � 许宏香: 德勒兹的仿像论 � � � � � � � � � � � � � � � � � � � 在这样的差异论域中,我们就明白德勒兹谈论的差异不是实际存在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 异是传统哲学中的同一性派生出来的差异,要么属于认识论层面,通过比较一定量的事物来判断事物的性 状和位置;要么属于方法论层面,用多样、多元的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德勒兹所说的差异主要是虚拟的差 异,有时又称之为�纯粹的差异 或�强度的差异 ( intensive difference)。强度的差异并不是量的差异和以量 的积累为基础的质的差异,这种差异意味着无限的多样性,因而是纯粹的差异。同时,在虚拟的差异与实 存的差异的共存中, 虚拟的差异居于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地位。德勒兹对差异的这种双重限定意味着差异 是一个从虚拟到实存多样性的生成,那么,重复( repetit ion)不过是差异的一种特殊状态。重复不是获得事 物自身边界和同一性的习惯重复, 也不是把事物误识为同一性并对其再现的记忆重复,重复就是虚拟差异 的重复,或者说是强度差异的重复,是自为的重复,意味着重新回到事物的生成过程中。如果用差异和重 复来综合时间就可以理解为�重复时间之现在、过去和未来, 分别是去差异重复、含差异重复和造差异重 复,这几个阶段也是被根据重复、根据重复和脱根据重复。由此分说的重复不是赤裸, 而是着装, 不是露 脸,而是假面。强化差异的重复所倚重的是替换和伪装, 是常复常新。比如说一个乐章,不断被人们重复 演奏, 但始终是差异的重复 。!5∀德勒兹无非借此表述一个观点,存在是差异的存在, 差异推崇的是面向未 来的生成和创造观念。 4. 差异生成 既然是差异推动着生成, 这个生成也超出我们通常理解的范围。生成不植根于确定的事物状态中, 在 德勒兹看来,人和动物都是可以互相生成的。他还举黄蜂和兰花的例子说, 兰花通过黄蜂使自己解辖域 化,兰花生成黄蜂,成为黄蜂体内一种微生物的客体。而黄蜂也通过兰花使自己解辖域化, 成为兰花繁殖 机器的一部分, 它们作为相异的因素结成一个�块茎 。!2∀138这或多或少暗示了生成的不可预料性,生成的 无界限性,和差异一样,生成是对同一性统辖之�一 的悖离和逃逸, 而所谓�解辖域化 ( deterritorialization) �是与更为宏阔的后结构主义解中心构想相联系的,指涉从所栖居的或强制性的社会和思想结构内逃逸而 出的过程。这些结构在地理学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辖域。对德勒兹和加塔利而言, 精神分裂症是解辖域化 的完美存在方式,这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种生存模式 。!6∀78这种精神分裂的模式是�反俄狄浦斯 的裂 变、划分过程,把精神分析标志性的�俄狄浦斯情结 , 视为一种总体化的阐释和归纳模式, 通过等级制、中 心论、某种静止、封闭或固定时空的解辖域化创造新的流变、生成的可能性。而逃逸之后,还可能发生时空 重构或�再辖域化 , 从而将生成变化过程趋向开放。此种行为的主体当然不同于现代的主体概念,因为传 统欲望的�缺失观 在其间已被改写, �欲望不缺少任何事物:它不缺少客体。相反,欲望中缺少的恰恰是主 体,或缺少固定主体的欲望;没有压抑就没有固定的主体。欲望与客体是一回事:是机器,一台机器的机 器。欲望就是一台机器, 欲望的客体就是另一台与欲望相连接的机器 。!7∀26机器是一种反主体化的用语, 和我们印象中呆滞的非生命、机械性含义恰恰不同,它意在解构欲望的人格化和依附某种抽象主体的辖域 化,这也不能不说是德勒兹块茎式思维的漫溢和出人意料之处, 不过理论动机却是很明显的: 逃脱资本社 会的现实原则、逃脱超我和自我压制,抵制�化认同 ,消除�能指的暴政 ,差异总是担当着这些各种各 样生成的命脉。 三、作为差异的仿像 上文说明了德勒兹的块茎式思维模式和仿像的基础是差异, 这个差异实质上是一种非同一性的差异 哲学,在德勒兹的思维模式观照下,仿像最终体现的就是差异。 首先,德勒兹从柏拉图内部打开仿像审视的突破口。 在#差异与重复%中, 德勒兹把科幻小说和侦探故事两种体裁结合起来,其目的是要推翻柏拉图。他指 出柏拉图致力于区分理念世界和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摹本,在此基础上又区分出好的摹本和坏的摹本, 把 坏的摹本斥责为导致本体论上的混乱并威胁理念世界的仿像。德勒兹则试图在柏拉图压制仿像的地方恢 复差异、矛盾和非同一性。!8∀108德勒兹认为�柏拉图主义本身已包含了反柏拉图主义的因素 , !9∀79只需要把 隐藏在柏拉图学说中的破坏性因素揭示出来就足以推翻柏拉图主义 。!10∀56- 57而这种破坏性因素可从柏 拉图的动机中可窥其一二,他把本质与现象、理性与感性、原型与摹本、模式与仿像等区别开来,为的是建 立起一个价值序列的等级:摹本与理念这个原型相同是合理的虚构; 仿像是以相似为基础的, 歪曲或偏离 104� � � � � � � � � � � � � � � �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 � � � � � � � � � � � � � 第 30 卷 了理念,是降级的摹本。而两者的区别在德勒兹看来是建立在一个反讽的灵魂循环神话的虚构基础上, 这 些区别实际上是一个保证让摹本战胜仿像、压制仿像、让仿像永远处于埋没状态的问。 其次,这个问题的症结存在于柏拉图所说的�模仿 。 我们在前面作过论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假定了理念与表象的区别和两者的对应关系,德勒兹认为柏拉 图的理念是不可靠的子虚乌有的东西,理念与表象的差异和对应也是不存在的。他以一个由父亲 ( 女儿 ( 求婚者构成的三角关系为例,父亲的存在为挑选未来的女婿示范了基础或, 求婚者想要抱得美人 归,就必须证明能在物质生活和感情生活上为她提供保障, 最有力的方式就是证明他会像女儿的父亲一样 爱她。但求婚者永远无法取代父亲,只能做到以其父为楷模或原型。假设求婚者不止一个,父亲就有必要 从众多求婚者中鉴别出与他这个原型最接近、最相似的一个。但归根结底,始终找不到一个求婚者真正取 代他。在此意义上, 所有求婚者都是伪装者 ( ( ( 伪装成与父亲相似的人。尽管伪装者们之间会有一些区 别,但就他们与父亲的关系而言他们无一例外都在模仿。事情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求婚者多大程度上与父 亲相像,而在于模仿本身,即求婚者或伪装者是从模仿中产生的。这样的情形下, 模仿甚至使摹本与原型 的关系不那么生死攸关了。因而越是探究模仿,越是发现摹本与原型的关系存在沟壑,进而作为被模仿之 原型的理念也是虚构的, 因为无论如何无法断定认识理念的纯粹灵魂的�纯粹性 。换言之,理念的摹本和 模仿也不存在了, �熟知后的模仿 �恣意的模仿 这种模仿内部的划分都是多余的,德勒兹想表达的是: 存 在的只是(对虚构的理念的)模仿本身,模仿产生了众多模仿者, 模仿本身无规定, 但产生着种种规定以及 它们之间的差异。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 �仿像并不是低级的摹本,它潜藏着一股积极的力量,摈弃了原型 与摹本、模式与复制。至少有两个背道而驰的序列内化于仿像之中 ( ( ( 既不能说它是原型,也不能将其指 定为摹本))所有的视点都有着共同的客体,不再有什么特权视点了。不可能再有等级, 没有第二、第三 ))相似被说成是内化了差异))除了作为模仿, 相同和相似不再具有本质意义, 而只意味着仿像的功 能 。!11∀262如此, 仿像脱离了摹本的受限制性, 演化为隐藏积极力量的独立视点。 第三,仿像的独立性。 仿像的地位在德勒兹这里得到空前的扶持和强调,彻底破除了柏拉图仿像第三秩序的囚禁,也淡化了 其他仿像论者如波德里亚对于仿像的无望之感。事实上, 柏拉图本人对于仿像的态度并不完全似德勒兹 描述的那般决绝,他的第三秩序和最高理念之间是有松动的, 德勒兹彻底重整了这个秩序, 把柏拉图为维 护松动地带发展出来的辩证法说成是�既不是矛盾的辩证法也不是对立的辩证法,而是对手的辩证法, 情 敌与追求者的辩证法。划分的本质并不在其宽度,不在对各种的各个类的决定上,而在其深度,在对于宗 系的选择上。这是要掩盖要求(虚构) , 把真虚构者与伪虚构者区别开来 。!2∀80现在区别失效了,仿像挣脱 原型和摹本的禁锢, 等级坍塌了,柏拉图的洞穴失去了上升的线索, �在每一个洞穴背后,还有另一个更深 的洞穴敞开着, 而在每一个表层之下,都有一个更硕大、更怪异的地下世界。在所有的基础之下,在每一个 地面之下, 底土都更加肥沃 。!2∀91那么, 脱离了柏拉图秩序的仿像如何定性呢? 德勒兹认为, �每一个客 体,每一个事物,都必须把自己的同一性看做是被吞没在差异性之中的, 每一个存在都只不过是诸多差异 中的一个差异而已。差异必然会不断地产生差异 。!12∀56也就是说仿像是吞没在差异性之中的存在, 这个 存在总在不断变化生成新的差异。 总之,面对德勒兹,明晰定义、再现、同一、主体这些原则似乎都有些捉襟见肘,结合上文我们尝试一睹 他在块茎式思维和差异哲学基础上所描画的仿像真容:仿像的内涵被修正, 获得了真实的意义,仿像不再 是虚假的非存在。这个修正通过柏拉图的模仿入手,在柏拉图内部重置、翻转与颠覆其同一性思想的决定 性角色,仿像的空间秩序瓦解。仿像的特性进一步明晰, �仿像是以分歧或差异为基础的。它把一种非相 似性内在化。我们之所以不再根据它与强加于摹本之上的一个模式关系来定义它, 原因就在于此 。!2∀84 差异俨然构成述说仿像的核心概念,它好似一种装置( dispositif)或布置( agencement ) ,由发散的视点和不相 似的系列所内部化构成。 被柏拉图视作非存在的仿像到了德勒兹这里获得了真实的意义,判断仿像存在与非存在的辩证逻辑 被仿像差异存在的生成逻辑取代, 他认为,传统哲学中的仿像就是差异的征兆, 这说明仿像不是对起源的 拷贝或关于事物自身的摹仿, 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被内在的差异所阻碍或者断裂中贯穿着的记号,它是差 105第 3 期 � � � � � � � � � � � � � � � � � 许宏香: 德勒兹的仿像论 � � � � � � � � � � � � � � � � � � � 异超越自身界限的重复, 表达了经验条件中的非同一性。如此,仿像不是现实给定的或已完成的事物, 而 是一种非再现、非模仿的积极流动和生成力量,这里没有现实之内或现实之外的区别, 仿像在虚拟、实存、 现实的纵横交错中催生力量。现实自身的增殖通过虚拟维度的拓展,虚拟的力量也在于它对于现实的不 断的生成, 这样的格局下,仿像折叠着差异,拥有不同于模仿的议程, 不是要证明相似之处, 不企图成为原 型的等价物,而是反叛之,打开一个不断生成的新空间。 简言之,德勒兹仿像讨论的重点已不是仿像是否以虚幻之像的存在方式相似或相同于外在之物,是否 模仿或虚构客体,而是仿像自身可以是什么。德勒兹去除柏拉图仿像的压制性,使仿像处于一个不断生成 转化的开放过程中, 他强调的是差异性而不是同一性, 是建构性而不是终极性, 是虚拟向实存的生成,是辖 域化和解辖域化的复杂重复。德勒兹则以差异和生成的块茎式思维跃出了表征危机和树状思维的旧有藩 篱,原型和摹本、现象和本质、真实和虚假这些二元对立框架都不再普遍适用, 仿像基于差异, 毋宁说仿像 就是差异的体现,它的价值不取决于相似和模仿, 它自身就具备独立价值,仿像被毫不含糊地赋予了积极 的创造性和生成力量,这种立场和思考方式是对原有仿像论域的一次跃迁,为人们从新的理论起点理解仿 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古廷. 辛岩译.二十世纪法国哲学!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2∀陈永国编译.游牧思想!M∀.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3∀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4∀Gilles Deleuze, Bergsonism!M∀. New York: Zone Books. , 1988. !5∀栾栋.德勒兹及其哲学创造!J∀.世界哲学, 2006( 4) . !6∀J. Childers and G. Hentzi, The Columbia Dictionary of Modern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5. !7∀Gilles Deleuze and F�lix Guattari, Anti- Oedipus!M∀. trans. Robert Hurley, Mark Seem, and Helen R. Lane, New York: Viking, 1977. !8∀!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 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9∀John Marks, Gilles Deleuze: Vitalism and Multiplicity!M∀. London: Pluto, 1998. !10∀Ronald Bogue, Deleuze and Guattari!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 1989. !11∀Gilles Deleuze, The Logic of Sense!M∀. trans. by Mark Lester with Charles Stiva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 !12∀Deleuze, Gilles&Guattari, F�lix , WhatIs Philosophy!M∀. New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Deleuze∋ s Theory of Simulacrum Xu Hongxiang (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The focus of Deleuze∋ s discussion of simulacrum lies in what simulacrum itself may be, rather than the imitation or representation of the object. Breaking the old barrier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risis and Plato∋ s arborescent structure- thinking by means of his differ� ences and the rhizome structure- thinking, he finds a breakthrough from within Plato∋ s theory of simulacrum, and removes the dualistic framework of the prototype and copy, phenomenon and essence, and truth and falsity. Deleuze emphasizes the simulacrum based on differ� ences and stresses that the value of simulacrum does not depend on similarity or imitation. As such, Deleuze abandons the stereotypes of Pla� to∋ s suppression of the theory of simulacrum, thus endowing the concept of simulacrum with a positively creative and generative force. Key words: simulacrum; rhizome; differences; copy 106� � � � � � � � � � � � � � � �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 � � � � � � � � � � � � � 第 30 卷
/
本文档为【德勒兹的仿像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