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2)

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2)

2011-04-07 35页 doc 259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2834

暂无简介

举报
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2)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 目 录 一、本项目研究概况———————————————————————(1) (一)研究对象 —————————————————————————(1) (二)研究方法 —————————————————————————(2) (三)研究目的 —————————————————————————(2) 二、劳动权的内涵 ————————————————————————(2) 三 、劳动权保护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4) (一)就业歧视表现多样 —————————————————...
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2)
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 目 录 一、本项目研究概况———————————————————————(1) (一)研究对象 —————————————————————————(1) (二)研究方法 —————————————————————————(2) (三)研究目的 —————————————————————————(2) 二、劳动权的内涵 ————————————————————————(2) 三 、劳动权保护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4) (一)就业歧视表现多样 —————————————————————(4) (二)劳动制度未能全面实施 —————————————————(5) (三)工作时间与加班费用的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6) (四)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广————————————————————(7) (五)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薄弱———————————————————(8) (六)劳动者民主权利没有落实 ——————————————————(8)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9) (一)立法存在缺陷,执法力度不够、手段相对较弱 —————————(9) (二)强资本弱劳动的格局使劳动者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10) (三)工会体制不健全,社会激励机制起了反作用——————————(10) (四)某些用人单位法制观念薄弱—————————————————(11) (五)“一调一裁二审”的争议处理机制使权利救济渠道不畅通 ————(11) (六)劳动者维权能力薄弱————————————————————(12) 五、对策与建议—————————————————————————(12) (一)完善劳动合同制度—————————————————————(12) (二)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险体系——————————————————(14) (三)改革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6) (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组织为劳动者提供保护—(17) 六、结束语 ——————————————————————————(18) 附表一:珠江三角洲劳动权保护调查问卷——————————————(20) 附表二:访谈记录1 —————————————————————— (22) 附表二:访谈记录2 ———————————————————————(23) 附表三:访谈记录3————————————————————————(25) 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研究 作者:疾步法律先锋队 摘要  在如今法律人才需求的领域趋于扩大,对法律人才要求的层次也趋于提高的背景下,法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状况却是文凭不错证书不少工作还是难找、在学校游刃有余求职却到处碰壁、别人找工作顺利而自己难以如意,这一切都要归根于缺乏有效的就业辅导教育。究竟法律专业的就业教育的必要性何在?它的现状如何?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改善呢?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生)为典型,主要从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的内涵界定、文献资料和调研结果这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以及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就业教育 原因及对策 一、本项目研究概况 (一)研究对象 本项目以广东各高校法学院为第一研究对象。其中主要包括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商学院、深圳大学等广东省内知名高校的法学院。各所高校法学院虽就业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人才培养形式各有优势,但均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法学人才,为中国法学界的发展壮大贡献良多。 其次,为使本项目研究结果贴合社会需求与实际,还以法学专业社会从业人员为第二研究对象。法学专业从业人员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清楚了解社会对法学就业教育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指导校园就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实施方法。 (二)研究方法 《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研究》项目课题组采取了理论研究、实证调查、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论题进行研究。实证调查,项目组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商学院、广州大学六所高校法学院为研究调查点。 本项目调查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之间完成,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走访职业指导中心等方式,咨询了解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教育相关情况,对论题涉及的实证性问题进行直接的调查与研究。 其中问卷调查以广东省各高校法学院和法学专业社会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发放、收回问卷、调查他校法学院就业教育状况的方式进行。共发出100份卷份,回收90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87%。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已填写问卷的人员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性偏差,表明此次调查结果有效。数据分析采用总体概述和个别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法学专业本科生在校的就业教育状况进行全面描述、对比分析,尽力了解掌握各个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的优劣势,同时也了解更多关于法学专业从业人员在相关岗位上的个人体会,从岗位需要出发来看学校就业教育的得与失,从而更加深刻地理出我们法学专业本科生在就业教育方面的需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目前广东省高校在法学专业就业教育方面的现状,力求现象分析、原因分析的准确性,建议和对策的可行性、普适性与长久效用。 另外,针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我们选择了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的从业人员,例如银行工作人员,公检法工作人员,公务员等,并做了具体的调查,深入调查了解从事相关法学职业就业所需素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还对多所大学院校的法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关于就业意向、学校就业教育情况等的调查,了解广东珠三角地区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接受学校就业教育方面的具体情况,为下边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以及结论的得出垫下基础。在对相关就职人员的访谈中,针对在校生在就业教育方面的困惑,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咨询与了解,得到了许多非常具有使用价值的意见以及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帮助我们在校学生解决更多在就业教育与从业选择上的困惑,使大家尽早了解相关专业概况,尽早作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最终成功就业。 (三)研究目的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重要的一个团体,大学生的就业以及就业顺利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同时鉴于广东省省委提出“构建和谐广东”的号召和我国现行劳动法立法、广东省高校法学院在就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通过对广东各高校法学院以及法学专业社会从业人员的调查,有助于切实帮助法学专业本科生了解相关法律职业的就业知识,让他们能够更早、更好地融入社会,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自己,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成功就业。同时,通过一系列摸索,给广东省各高校,甚至全国高校法学院提供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成功就业、和谐社会和法制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一、法律专业就业教育的内涵 法律专业就业教育是围绕法律专业,以就业择业、职业发展、职场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重要一环。其核心是以培养就业能力和实践为主,职业证书等知识的填充和熏陶为辅。如今法律专业就业状况的愈加严峻,法律专业就业教育亦随之赋予新的内涵——倡导专业化和个性化。 二、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门针对法律专业的就业教育缺乏 一直以来,法律专业都以向社会输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人才为重任,从而使法律专业愈加强调专业化和实用化。然而,经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广东各重点高校的法学院,包括我校法学院在内,对专门针对法律专业的就业教育关注甚少。 下面仅以我校法学专业就业教育为例。首先,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就业课并没有针对法学专业而开设,仅仅以培养普通大学生的通才能力为主,从而使法学专业的就业教育明显呈现出专业性低下的现象。其次,虽然就业课涉及微格训练、模拟法庭、演讲和普法等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但是尚未形成系统,课时少,能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 (二)就业教育效果薄弱,成效不足 学校为法律专业开设就业教育旨在助在校法学生增强竞争力,以便在社会优胜劣汰的潮流下激流勇进。但经调研数据显示,法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教育反响不大。 就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好不好,有没有成效,要参考学生的总体感受。以上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17.2%的本科生感到良好,37.9%的本科生觉得一般,26.4%的本科生觉得不满意,只有6.9%的本科生感到很满意的。 与此同时,本科生对就业教育的了解程度是有效开展就业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只有了解了就业教育的相关工作,就业教育的作用及成效才能得到发挥。但是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3%的本科生非常了解,42.9%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一些,过半数(55.8%)表示不清楚,只知道有就业指导。 结果表明,总体上学生对法律专业就业教育的感受是一般,学生基本上能够接受当前的就业教育,但是从数据显示,感受很满意的和觉得不满意的差距很大,就业教育效果明显薄弱,成效不足。就业教育应该是双向的,而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内。学生的满意度是就业教育工作开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学生为什么不满意?是就业教育的模式不符合实际情况,是就业教育内容出了问题,还是就业形式不受欢迎?再者,学生对就业教育的不了解,会使得学生对就业教育的重视不够,这样一方面就会淡化学生的就业观念,对于法律专业本科生而言,在当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没有良好的就业观就会严重削弱本科生的就业能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这又会使得学院的就业教育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学生的不了解就会缺乏对这项工作的支持。 从以上数据反馈的信息来看尽管学校已为法学生提供就业教育,但资源投入了之后没有有效回报。也就是说,改善就业教育还需进一步努力,提高就业教育的水平还要继续努力。 (三)就业教育起步晚、阶段性弱 研究近几年课程得知,法学专业的就业教育起步于大三,止步于大四上学期,这与同校的师范专业相比起来明显呈现出起步晚、时间短的现状,从而使就业教育的渗透性大大减弱。 细观就业课程设计,皆是针对高年级的,而低年级应该怎么开展就业教育,或者应该怎样结合低年级的特点给他们进行一些法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的传授,仍是一个难题。也就是说,法律专业分年级、分阶段的就业教育还没有成形。另外,调查结果显示57.2%的法学生认为该专业就业教育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抓起,进一步说明就业教育改革的紧迫性。数据如下: 你认为本科生就业教育应该从(   )开始 选项 A. B.二年级 C三年级 D.毕业前夕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13、0% 44、2% 33、8% 13.0% 87 (四)就业教育内容枯燥、方式单一 从大三开始,学校开设的法律专业就业教育课无外乎是针对一些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心理的调适、就业技巧、就业礼仪礼貌以及就业风险的防范等等进行指导。在就业教育中所使用的方法比较单调,对学生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案例分析不足,就业教育也往往选择在课堂中进行,主要是学校领导或者院老师现场授课,学生做做笔记,缺乏社会实践,可操作性不够强。我们研究小组特意围绕就业教育内容和形式作了调研,数据显示如下: 你觉得学院的就业教育的内容是否丰富 选项 A.丰富 B比较丰富 C不丰富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4、7% 29、1% 66、3% 87 你认为就业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部分 选项 A.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B. 组织校园招聘会和宣传会 C. 就业政策的收集和发布 D. 就业技巧的指导 E. 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毕业生户口、档案的管理 F. 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71、3% 67、8% 57、5% 63、2% 56、3% 54、0% 87 您认为自己法律专业本科就业教育的方式应该是? 选项 A.就业指导课 B.校园招聘会 C. 职业测评 D. 个别咨询 E.团体辅导 F.就业信息网查询 G. 职业资料图书馆 H. 企业参观,实习 I.职业发展讲座与报告会 J.职业指导宣传资料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58、6% 55、2% 32、2% 36、8% 18、4% 41、4% 16、1% 41、4% 21、8% 16、1% 8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法学生的心目中,法律专业就业教育的内容应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式应更丰富多样。 (五)就业教育顾及面不够广 我们小组在研究华师法学院历届学生的就业状况后发现,学生的就业单位几乎各不相同,包括公检法机构、律师事务所、外企、金融机构等等。在这一就业状况下,法律专业就业教育本应顾及到各行各业的指导,只可惜种种原因,学院的就业教育一直未能完善到分门别类进行指导的地步。只有加强就业教育的针对性,类别性,才能使学生的就业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更遗憾地是,随着越来越多学生报考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法律专业就业教育未能与时俱进,在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指导这一方面仍然存在大量空白,可见改善空间很大。 (六)就业教育理念陈旧,难以跟上时代节拍 随着国家法制化进程的反战和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社会对法律需求的范围领域以及对法律人才要求的水平层次还会进一步加强。但纵观法律专业的就业教育仍停留在陈旧的理论阶段,或者是没有与时俱进,适时增添其内涵。 事实上,法学生在努力学习,充分认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迫切性的同时,还要树立公正司法理念,勇敢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此外,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意识,优良的道德人格,竞争与合作意识,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等也成为法律专业就业教育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投资力度不大 经费支持是就业教育工作的基础。可纵观广东各高校法学院的就业教育情况,不难发现,各院从校内校外得到的就业教育经费少且不稳定。 目前,各高校均没有引起对法学专业就业教育的足够重视,专门拨经费去开展针对法学专业的就业教育或壮大法学专业的师资队伍。要知道现在的社会极需以扎实理论与丰富实践著称的法学精英,而非普通的法学专业学生,缺少了足够经费,便没有高强度高质量的就业教育,法学精英从何而来,普通法学生何去何从? 其次,大学生就业难大大打击了就业教育的投资力度。投资方拨了经费后,难以在短时间之内看到就业率大幅度攀升的趋势,从而认为投资后达不到预期效果,便缩小或退回投资。事实上,就业教育投资是一项长期任务,投资方应当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在逐步完善就业教育的过程中追求就业率,不宜操之过急。 (二)就业教育积累单薄,信息滞后 就我们小组所在的华师法学院而言,建院才六到七年的时间,法学专业就业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涉猎不多,功底不够深厚。偏偏法学就业教育本身却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和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代代地摸索才能有所突破。正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学院在本专业就业教育方面未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法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掌握对外经贸的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和塑造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等等。本院的法学就业教育在积累单薄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信息滞后的现象,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慢慢地,就业教育的质量就会缺乏保证。 社会对于法学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是我们院现在似乎还不能达到这一点,尽管一直在努力。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院的高度重视。 (三) 就业教育师资有限 由于建院时间较短,法律专业就业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而我院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从而大大限制了就业教育在师资上的投入,从业人员的能力更是得不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据研究了解,现华师法学院的就业指导主要是辅导员在做,没有专门的老师在负责。由于辅导员平时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比较繁忙,这就导致了辅导员没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和研究本专业就业,就不能够及时很深入地分析当前本专业就业现状,更难以谈上对社会需求的分析,也就难以摸清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举个例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都在开展,但事实上有哪位学生真真正正地做出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呢?几乎没有。学生并非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是没有专业的老师在负责或监督这项工作的开展,仅是由辅导员在级会上略为带过。这使那些对职业生涯规划感兴趣的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教育指导,就算是把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来,学生既不知道完成的质量如何,也没有专业的老师给予专业且详细的评价。试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生命力能强大吗?我们小组在研究中还发现,不仅是我院存在这一问题,而且广东各高校法学院均是如此。普遍地提高各高校法学院就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已经成为就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与用人单位沟通少,与市场需求脱节 就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该培养怎样的能力,怎样去培养是开展就业教育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这就必须要加强和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通过交流沟通和调查分析,明确用人单位和社会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进而确定就业教育的内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法律专业本科生觉得学校提供的就业教育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素质以及社会的需求存在着矛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少,未能掌握用人单位的最新信息,使得就业教育与用人单位与社会脱节,是就业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跟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还需密切联系市场需求。 (五)学生的关注不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就业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教育工作者努力,学生重视,就业教育才能富有成效地开展,就业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 但是对低年级的一些同学而言,他们认为就业离他们还远,没有过早接受就业教育的必要,因而对就业教育不够关注,没有将心思放到就业指导之类的课程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对于微格训练,演讲、就业教育讲座、模拟法庭训练等采取能逃就逃,能混就混的态度,表现出相当的不重视。自己也没有主动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对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指导缺乏关注和重视。这样又影响到了老师开展就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于是,整一个就业教育就难以有效落实。 五、解决对策及完善建议 我们知道,作为师范大学,华师以其办学经验与丰富历程,获得了培育优秀人民教师的巨大光环,也使得学校在专业设置、专业重点方面还是放在师范类上,也就是说,这样一来,华南师大的非师范类专业,在社会各界的眼中,总是没师范专业来得更有名气。身处同一间大学,如果手持一份非师范类的毕业证书出去应聘,那么,这份毕业证书的分量绝对没有比一个师范生来得重。正是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华师的非师范专业得到的重视远远没有师范类的大,因而相关的专业配套设施也就没有师范类来得完善。法学专业也不例外。 华南师大的法学专业,办学历史很短,经验也相对比较缺乏,师资也相对薄弱,设备也相对落后。跟众多的老牌资深法律人才培养的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政法大学等等相比,力量悬殊,差距不是一两个“大”字就能够形容的。这使得从华南师大拿着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出去的毕业生,在跟其他高校的法学学生比拼的时候,竞争力显得非常薄弱。当然,也有特别优秀的法学学生,但是在简历筛选的时候,招聘人员一看,同样是法学毕业,同样是通过司考,同样是男才女貌,那就只好比拼毕业学校名牌专业,因而在这个环节,我们的本科生往往就这样被打败了。为了更好地加强我们法学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促进我们相关的法学专业就业教育工作,我们的学校、学院、学生需要携手,一起努力开拓。 (一)学校方面 第一,学校要平衡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师资、资金等人力物力的配备,并且在同等条件下,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非师范专业的整体建设。思想上的重视是空泛的,只有把从思想上重视切实落实到现实中,给予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才能把工作做到实处。学校要更好建设非师范专业,将其提到战略高度,做好一系列的专业师资队伍、配套设备、稳定经费下拨等扶持工作。当然,法学就是其中必不可少、及其重要的一环。 第二,积极引进更高素质、更具名气的法学教育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专业为什么那么厉害?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为什么那么有名?北京师范大学的法学专业为什么这两年发展这么迅速?其中,不可忽视甚至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精深、专业素质优秀、实践经验老道的法学工作者的驻扎。不管是刑法、民法,还是行政法,这几所大学几乎囊括了目前中国法学界所有优秀的法学大师。师资队伍的庞大、师资力量的雄厚使得这些大学法学专业异常突出,法学专业人才也纷纷辈出,从而反过来,也更加促进了这些大学投入更多精力致力于法学专业的建设,从而领军全国。 因而,我们学校应该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吸引更多大师的入驻。 第三,应以学术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针对大学城法学生学术气氛不浓、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不够的特点,为了增强学术气氛,提高法学生的学术水平,学校应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各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各类科技和文体活动,加强各个校区之间的交流,适当把对师范生的一些教育理念贯彻到法学生身上,加强法学生之间的联系,创造浓厚的学术环境与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将法学生的思想工作渗透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充分发挥校学生会和团委的作用,为法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培养法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多维度培养法学生,使其具有更强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强的可迁移能力。 第四,应该投入专项资金,为法学生设立法学科研创新基金,用于鼓励法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学院的资金扶助来源比较广泛,不仅仅是学校,而且各个社会团体也纷纷加入。但是作为华南师大大学城校区的一个小学院,法学院的各种奖学金数量还非常少。有的时候,举办一个活动,想拉到赞助都是一个难题,更别说是投入专项资金去鼓励法学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另外,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法学生的学术环境暴露了不少问题,“泡沫研究”、浮躁之风、剽窃他人成果、暗中买卖学位论文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法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忧虑,特别是现在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法学生在学习上、经济上、就业上以及个人问题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自己缺乏很强的信心。在此压力下,部分法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功利意识增强,学术研究兴趣淡漠,一切以找一个好工作为导向,所以,即使一开始对法学有着很高的学习探索热情,很快地,也失去了静下心来阅读大量的专业著作,只是记得:我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我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之类,更别说扩大知识面、加深研究、发挥创新能力了。对于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很有必要采取措施吸引学生,使其致力于学术方面,用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促使其提高创新能力、专业水平。 第五,采取多种形式,解决法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是全国有名的,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又都是在本部,跟大学城校区学生的交流很少、甚至于没有。因此,学校很有必要采取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励志电影展播、谈心等方式畅通法学生反映心声的渠道,帮助法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思维方式。积极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学人才等资源,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和调研活动,切实解决法学生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诸多思想困惑,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干预机制,通过完善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与法学生有关的心理课程,晚上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挥“思想育人”的优势,使法学生在面临就业竞争压力时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以便更好迎接人生的挑战。 (二)学院方面 第一,学院要致力于法学各个专业的建设,在原有专业发展良好的基础上,争取设立更多的专业。当眼全国,法学院系已多达634所,大有“村村点火、家家冒烟”之势。如此粗放式的大发展,自然就很难保证法学教育的高质量,也就难怪源源不断进入法学院系的学子们,注定难以面对原本就狭窄的就业门径。这给予我们的启示非常明显,摒弃急功近利、盲目扩张的法学专业建设,静下心来把原有的专业做精。 第二,学院要为就业教育配备专门的师资,使法学专业就业教育从学生工作、教学工作重独立出来。曾经辉煌一时的法学专业,现在已经连续几年面临就业率排名倒数一二的尴尬局面,这不得不引起思考与重视,就业是每个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关于个人自我价值、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基于就业的重要性,为了成功就业、更好就业,学院就必须把就业教育从学生工作、教育工作中独立开来,设置专职教师,把就业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课程来开展,从大一到大四,每年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知识教育,而不只是单纯由辅导员根据学校的一些针对性不太强的就业课程开展就业教育。也只有通过专职教师进行特别针对法学学生的就业教育,才能切实让法学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至于在悠闲的大学校园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放松了专业知识的专研。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能使学生自己寻找相关就业信息的意识、能力有所加强,更早地投入到培养自己法律人素质的进程中。 第三,加强法学专业授课教授、老师的素质。如果说法学院系在三十年来的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在中国法律现代化背景之下的法学教育所呈现出的窘迫和尴尬也应如是。不管是一流,还是三流的法学院系,都有教授在一篇篇地炮制着法学教育相关的课题与论文。于堆砌其中的政治语汇之外,对法学教育的本质,记忆法律人品格的认识上,却相差不离,与前人相比似乎并无长进。有的教授上课效率不高,课堂效果也不好,这不仅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同时也是浪费了学院的资源。大学里面,教授、老师就是学生行为的楷模,他们的言行、治学态度等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院教授、老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素质,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而,加强对教授、老师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准,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切实肩负起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大力发展法学生教育的同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授老师队伍也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过强的教授、老师,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爱戴,也才能真正激励学生们努力探索。 第四,针对大学城校区的情况,我们学院还应该争取更多的资金,为学院教授、老师提供办公室,使学生能够多多与老师沟通联系,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强化专业授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相互协助做好法学生的教学工作。有可能的话,还应该为教授、老师提供更好的住宿环境,让他们在大学城住下,一方面,交通方面,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重受到启发和教育,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五,在专业课程设置合理的同时,还应该从大一开始,进行就业教育指导的课程开展,尽早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就业教育。如果说就业教育不到位,那么就业时间的开始是否及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教育课都是到了大三大四才开始,暂且不说课程内容如何,有没有针对性,但是从时间上看,是不太合适的。一方面,大三大四,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道德等都有了一个定位,这个时候才来开始就业指导,或许有的人在这个时候刚好就萌发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可是由于前两年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没有提前想到为了这个理想而准备,他们很可能就会因为时间问题,导致最终无法很好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要求。因而,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指导,例如开展与老师、校友、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们的座谈交谈会,在新生入学伊始进行法学专业未来职业展望,组织学生更多去接近社会、体验生活,对促进学生了解更多的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情况以及今后的就业、发展前景的情况。 第六,在课程设置方面,1、应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积累与就业有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在当前的毕业生求职简历中,拥有与招聘单位要求比较相近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自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院应该为法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接触了解与选择的机会,让法学生在协助从事法律事务工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比如说,我们法学院就有一个法律诊所及一些普法活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实践类型,但是仅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学院还要通过组织更多的实习、实践活动,将校园育人与法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为法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发展服务。2、鼓励法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城市、农村、企业、工厂、社区,体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革,增强法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以及对基本国情的了解。通过深入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和祖国西部地区,走访弱势群体,深化法学生对当代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3、通过生产实践、勤工助学等形式,培养法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道德情操。另外,还要结合就业指导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择业观、成才观教育增强法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引导法学生选择海鸥事业起点,把个人理想和国家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4、增加司考考试、公务员考试的相关培训指导课程。公检法机构、律师事务所是绝大多数法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而要进入这一行,第一关,毫无疑问,就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就业教育课程中增加司法考试这一门,通过聘请司考名家开展讲座等灵活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司法考试的认识,帮助学生更早准备司法考试。另外,除了这些公检法机构、律所之外,金融机构等也是毕业生的一大流向。为此,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增强就业教育的针对性、类别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第七,在活动中加强法学生对就业的关注,促进他们参与并且积极配合就业教育的主动性。校院两级乃至学生社团都应争取多组织一些就业方面的活动,譬如讲座、模拟招聘、校友求职经验交流等活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这些都可以帮助即将面临就业的法学生丰富就业知识,做好求职准备。同时,借由这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鲜灵活的活动,也能够帮助低年级的法学生增强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法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第八,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电子邮件、MSN、QQ等多种形式,促进法学生的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QQ群及时发布有关的就业信息,使就业信息更加明朗,传达更加迅捷。同时,也可以通过QQ邮件群发一些相关的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的辅导资料,增加共享性,促进法学生的共同进步。 第九,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直接交流,搭建平台,传输企事业需要的人才,实现校园教学与市场需求的一体化。我们知道,法学大类的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仅为47%,排名倒数第二,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法学大类本科毕业生没有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而到了高职高专法律大类,这一比例更是下降到29%。面对这样一组数字,很多人在问:缘何会出现今日这般局面?法律专业功底不扎实、实际工作经验欠缺、法律以外的知识储备不够,让用人单位觉得一些法学毕业生“不可用”。首先是本身所学的法律专业功底不够扎实,要么是没有通过司法考试,要么就是通过了,对一些法律知识还是似懂非懂;其次是实际工作经验有所欠缺,绝大部分人没有实际处理法律问题的经验;再次,法律以外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多企事业的法律问题大都是“管钱”的时候遇到的,很多法学学生的经济知识之匮乏令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难免显得力不从心。 (三)学生自身 第一,法学生应该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加强自己各方各面的修养。首先,要树立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这是作为一个法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东西。其次,法律专业人才法律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在法律实践活动中把对正义的良知和对法律的理解之和在一起,而不能只满足于学习法律的职业逻辑规则和职业逻辑形式。最后,法学生一定要坚定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信念,不畏强暴、不谋私利、崇尚法律、捍卫法律,培养自己恪守法律职业道德的精神品质。 第二,法学生必须掌握法学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理论是学好法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入钻研法学专业知识,在学术理论上有所造就,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所以,对于法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掌握法学学科基础理论与知识,既要知道所学的内容是什么,又要知道为什么,既要知其然,又要之其所以然,使自己的基础知识宽厚扎实,专业知识广博精深。 第三,法学生还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培养法律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的基础,也是法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组成部分。在高度发达的科技与经济以及人们的社会交往与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里,法律专业人才如果要想在法律社会实践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加强综合文化知识的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做一个与社会时代的发展同步、观念先进、头脑灵活、思想变通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第四,法学生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法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法律的研究和适用领域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理论如果离开了实际,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只搞法律时间不进行理论上的学习与研究,其法律水平也不会提高。法律人才应具有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认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外,接触社会,研究社会,学会处理法律事务的方法或基本思路和控制局势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况且有的时候书本上的知识又难以适应或满足法律工作的时间需要。因为,法学生应该争取除了课堂学习外,多多考虑其他更多的形式,比如社会实践、案例分析、法律诊所、课堂讨论等,以提高法律专业基本技能,更要学会结合我国法制建设和司法实践的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把法学原理、法律法规基本规定与有关的司法解释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第五,法学生必须主动积极地关心时事,关心就业动态,与就业市场相连接,培养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只有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实践技能的人才能为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并尽快有所成就。因为,时代创造英雄,只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能够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地方。 综上所述,法学生所在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所接受的就业教育也应该当丰富多彩,所以,只有学校、学院、学生甚至国家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团结合作,才能把这近几年法律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局势扭转过来,使整个法学就业教育红红火火,也使得整个的法学领域呈现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研究调查问卷 大家好! 我们都是身担正义的法律人。其实法律专业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尤其是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被灌上众专业就业率的倒数。面对此种情况,法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相信大家上大学以来,多多少少接触过不同的就业教育,我们小组针对各位目前的就业教育情况做一个问卷调查,希望各位能够协助我们做好问卷调查,谢谢! 华师法学08级疾步法律先锋队 你所在的年级: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1、你对现在法律专业就业形势感觉如何? ( ) A.乐观B.担忧C.不清楚 2、您对法学本科专业的了解程度? ( ) A.全面 B.比较了解 C.一般 D知之甚少 3、关于法学本科的信息来源,您的渠道主要有?(多选) ( ) A.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 B.同学朋友推荐介绍 C考研资料、相关辅导班的宣传 D.其他 4、您觉得目前法学本科的课程设置( )(可多选): A 专业课程内容老化,没有随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 B 实践课程太少,专业课程中不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C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D 选修课程数量太少,选择范围有限; E其他 5、您认为法学本科生主要应培养哪些能力?(任选三项) ( ) A.法律思维能力 B.实践能力 C.法学理论功底 D.表达能力 E其他 6、您攻读法律学位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获取较高学历 B.提升就业筹码 C.对法律专业有兴趣,希望与原专业结合 D.重新选择职业或专业 E.其他 7、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你有( ) A.清晰而长远的职业规划 B.明确但比较短期的求职目标 C.模糊的求职目标,只要相关专业工作就行 D.无目标,找到一份工作就行 8、您未来会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 ) ①法律职业 ②非法律职业 如您选择①,请继续回答,在诸多法律职业中,您会比较倾向于 (可任选三项) ( ) A.教师/科研人员 B.律师/顾问 C.司法工作人员 D.国家公务员 E.其他 9、你平时有接触就业教育吗?( ) A 有 B没有 10、如果有,那是以怎样的形式接受教育?( ) A 学校领导或者院老师组织同学进行就业教育 B 自己所在的社团或者其他社团加以宣传 C 自己看杂志、报纸、书刊了解的 D 从师兄师姐经验得来的 E 其他 ------------ 11、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您对所接受的法学本科生就业教育的总体感受为?( ) A.很满意 B良好 C.一般 D.不满意 12、你对学校的就业教育了解么? ( )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些 C.不清楚,我只了解就业指导 13、你认为学校就业教育在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 A.很重要 B.比较重要 C.不重要 D.无所谓 14、你认为本科生就业教育应该从(   )开始。 A本科生一年级   B本科生二年级   C本科生三年级   D本科生毕业前夕 15、你觉得学校的就业教育的内容是否丰富 (   ) A丰富     B比较丰富   C不丰富 16、你认为就业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部分(可多选) ( ) A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B组织校园招聘会和宣讲会 C就业政策的收集和发布 D就业技巧的指导: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 E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毕业生户口、档案的管理 F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其它 17、您认为自己法律专业本科就业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可多选)( ) A.就业指导课 B校园招聘会 C职业测评 D个别咨询 E团体辅导 F就业信息网 G职业资料图书馆 H企业参观、实习 I职业发展讲座与报告会 J职业指导宣传资料 18、你认为本校的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可多选)( ) A.信息渠道不畅,信息内容不充分 B就业教育内容枯燥,方式单一 C机构不完善,从业者能力不足 D与市场需求脱节,与用人单位沟通少 E对毕业生的利益重视不够 F就业教育理念陈旧 G其它 19、要使就业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您认为应进行哪些改进(可多选):( ) A 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大学教育中,进行全程化开展; B政策配套要落实; C学校就业指导相关人员,经费,场地,设备等要有保障; D 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需提高; E 就业指导内容应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形势; F 应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 G其他 20、对本校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研究调查结果分析 一、导言: 调查目的:随着高校课程的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的调配,法学专业的扩招,已经成为一门普通的学科,我国高校近年来在法学专业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复杂,导致我们的法学专业教育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继而影响到就业。为了全面了解法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现状,进一步调整法学专业教育的指导,针对法学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调整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法学人才的质量,提高法学专业的就业率,满足国家,社会进行民主建设、法制建设的人才需求。 调查对象:高校本科生 调查时间:2009年8月到10月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网上调查问卷、访谈以及资料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小组此次的调查问卷对周边高校的本科生进行调查,对不同的年级采取平均式调查,争取调查结果接近真实性。 1、​ 对目前法律专业就业形势的看法 近年来法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去年金融危机,法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甚为苛刻。调查表明,法学专业本科生对法学就业前景普遍担忧,其比率高达65、5%,只有13、8%的法学本科生对就业前景抱着乐观的心态。从上述结果表明,普遍本科生对自己目前的专业抱有忧患意识。这有助于就业教育的意识培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校或者学院安排课程缓解同学们过分的忧患意识,培养同学们正确对待就业前景的心理,以免造成恐慌或者对本专业的信心。 2、​ 对法学本科专业的了解程度 了解法学本科专业的程度才能够反映本科生对目前法学专业受教育的情况,对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才能够发挥专业水平,提高就业率。调查表明,本科生对自己所在的法学专业的全面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只有2、2%的调查人员全面了解自己所在的法学专业;41、4%的调查人员对法学专业是比较了解的,47、1%对法学专业只是一般的了解。 结果表明,本科生对法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或者是接受能力有待加强,许多专业学习流于形式,而没有让同学们深刻进行学习,部分同学抱着勉强的心态接受专业教育。 因此学校学院着重加强转变同学们的思想观念,应系统地向同学们介绍法学专业的设置情况,让同学们在大学学习阶段心中有个明确的安排,针对性的学习。 3、​ 关于法学本科专业的信息来源的渠道 在高校里,信息发达。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法学专业教育的信息,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得出,65、5%的本科生是从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39、1%的本科生是通过同学朋友推荐介绍的,只有27、6%的调查人员基本上是从学校教育等其他方面得来的。 从这个现象反映出,学校在法学专业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相比其他渠道,同学们普遍不能从学校,老师得到更多的信息。 在学校,学校领导,学院老师就是同学们最值得信赖的咨询对象。因此学校,学院应该加强老师对法学本科生教育的引导,让本科生接受正确的教育信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就业。 4、​ 目前法学本科的课程设置 调查表明,41、4%的本科生认为专业课程内容老化,没有随社会发展而及时更新;59、8%的本科生认为实践课程太少,专业课程不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62、1%的本科生认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指甲缺乏有效的衔接;25、3%的本科生认为选修课数量太少,选择范围有限。 结果表明分析,专业课程内容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同学们的法律思维的形成,对将来法学专业的就业岗位有着基础性作用。 5、法学本科生应培养的能力(任选三项) 调查表明,85、1%的本科生认为法律思维能力的很重要;71、3%的本科生认可实践能力,而大四毕业班的本科生在法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这一方面认为最重要,基本上持平,占48、3%;52、9%的本科生认可法学理论功底;62、1%的本科生认可表达能力。 通过调研以及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包括我校在内的绝大多数高校的法学教育基本上是单向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法,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师讲授某种专门理论知识而展开的.这种法学教育模式实际上主要是以培养法学研究人才为目的,这种结果必然导致大量法学院系的毕业生进入法律实务界以后难以胜任和适应具体的法律实务,使学生的能力与社会的实际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 从上述数据得出,法学本科生普遍认为法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最重要,所以学校,学院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加强对法学本科生的就业教育课程设置。法律思维能力可以从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得到锻炼和培养,而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学校,学院老师应该从低年级抓起,逐步安排相关课程,逐步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针对这两项,学校和学院老师可系统的组织同学们对外拓展,参与社会活动,要开展了学习交流会,参观法院,检察院等专业基地,组织制定大学学习规划等,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建立专业学习的信心。而举办的活动的参与人员务必要大范围的学生参与。 对法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主要进行技能培训,如英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训,计算机操作的培训,以及面试的有关技巧和礼仪培训.举办就业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就业.请往届毕业生与同学座谈,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宣传就业政策,请心理专家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使学生可以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正视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6、攻读法律学位的最主要的目的 调查表明,16、1%的本科生支持获取较高学历;27、6%的本科生支持认为有助于提升就业筹码;35、6%的本科生对法学专业感兴趣; 12、6%会重新选择职业或者专业。 结果分析和结果表明,本科生对自己所读的法学专业抱着正确的观念对待。 7、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表明,16、1%的本科生有清晰而长远的职业规划;42、5%的本科生认为自己有明确但比较短期的求职目标;31、0%的本科生只有模糊的求职目标,认为只要相关专业工作就行。 结果表明,法学专业本科生虽然有自己的目标,但是却没有明确的计划安排,这对就业教育产生阻碍,就业教育的逐步实施,这需要同学们对自己专业学习有个计划的安排,所以学校虽然设置了职业生涯的公共课,但是没有设置法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学院应该设置这一类型的课,让法学专业本科生能够系统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8、未来从事的职业 调查表明,79、3%的本科生会选择法律职业,20、7%的本科生则会选择非法律职业,而选择法律职业中有以50、6%居高的人会从事司法工作人员,其次就是从事律师/顾问,国家公务员的人数基本持平,分别为37、9%和36、7%。 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本科生会选择从事法律职业,而选择司法工作人员的居多,其次为律师,国家公务人员,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小组认为学院至少要安排课时向同学们介绍司考和公务员的利弊,考试的一些指导方法。例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法学院拟在下学期面向法学专业2006级学生开设司法考试课程,初次开设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两门课程,主要讲解历年司法考试真题、重点法条并组织模拟考试。 9、平时接触法学就业教育的程度 调查表明,42、2%的本科生认为有接受过就业教育,其中大四毕业班的以67、7%占多数。57、8%的本科生认为没有接触类似的就业教育,尤其是大一、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反映接触的法学本科就业教育不多,占多数,但是在大四毕业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没接受就业教育,高达26%。 结果表明,学校学院在法学本科生就业教育方面着重强调大四毕业班,而在毕业班的就业教育中,也存在着普遍撒网的情况,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位同学,导致会出现毕业班同学反映没有接触就业教育。学校学院应该落实抓好毕业班同学的就业教育,我们小组认为可以通过实践检查每一位同学的接受情况。除此之外,学校学院也应从大一,大二,大三逐步抓起就业教育,养成习惯,以免到毕业班再抓紧教育造成教育脱节,影响的效果不大。 10、针对以上一题,接受法学本科生教育的形式(多选) 调查表明,31、0%的本科生认为是接受学校领导或者院老师组织同学进行就业教育,13、8%的本科生认为是自己看杂志,报刊,书刊了解的。占少数的同学认为还可以从自己的社团,师兄师姐的经验得来。 结果表明,学校,学院在法学就业教育组织的形式发挥的作用不大。因此建议学院采取多种形式然后同学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就业教育观念。 11 三、补充 附图表 关于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研究调查结果分析 1、你对现在法律专业就业形势感觉如何? 选项 A.乐观 B.担忧 C.不清楚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13、8% 65、5%, 21、7% 87 2、您对法学本科专业的了解程度? 选项 A.全面 B.比较了解 C一般 D.知之甚少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2、2% 41、4% 47、1% 9、3% 87 3、关于法学本科的信息来源,您的渠道主要有?(多选) 选项 A.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 B.同学朋友推荐介绍 C.考研资料,相关辅导班的宣传 D.其他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65、5% 39、1% 19、6% 27、6% 87 4、您觉得目前法学本科的课程设置(可多选): 选项 A.专业课程老化,没有随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 B.实践课程太少,专业课程中不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C.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D.选修课数量太少,选择范围有限 E.其他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12.37% 12.37% 70.74% 4.52% 2、3% 87 5、您认为法学本科生主要应培养哪些能力?(任选三项) 选项 A.法律思维能力 B.实践能力 C理论功底能力 D.表达能力 E其他 有效答卷份数 比例 85、1% 71、3% 52、9% 62、1% 1、1% 87 6、​ 您攻读法律学位的最主要目的是? 选项 A.获取较高学历 B.提升就业筹码 C. 对法学专业有兴趣 D. 重新选择职业 E. 其他 有效答
/
本文档为【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