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

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

2011-04-08 5页 pdf 579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6594

暂无简介

举报
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 书书书 第25卷 第1期 2009年2月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JOURNALOFMETEOROLOGYANDENVIRONMENT Vol.25No.1 February2009 收稿日期:2008-09-17;修订日期:2008-10-23。 基金项目:辽宁省气象局自筹资金项目“辽宁省雾的精细化客观预报方法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李岚,女,1982年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专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Email:l.n121@163.com。 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 李岚1 李洋2 邢江月1 ...
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
书书书 第25卷 第1期 2009年2月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JOURNALOFMETEOROLOGYANDENVIRONMENT Vol.25No.1 February2009 收稿日期:2008-09-17;修订日期:2008-10-23。 基金项目:辽宁省气象局自筹资金项目“辽宁省雾的精细化客观预报方法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李岚,女,1982年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专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Email:l.n121@163.com。 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 李岚1 李洋2 邢江月1 关建华1 孙丽1 孙婧1 (1.辽宁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15;2.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辽宁 沈阳 110015)   摘 要:利用1958—2007年沈大高速公路沿线6站雾日资料对沈大高速公路雾的气候特征及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 明:沿海地区雾日偏多,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内陆地区雾日偏少,且呈下降趋势。内陆地区雾多出现在秋冬季,沿海地区多出现 在夏季。雾多在凌晨至日出前后时段生成,日出后逐渐消散,持续时间多为1—3h。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和风向对雾的预报有 较好指示意义:当相对湿度在90%—100%时,春季气温为-5~15℃、夏季为16—24℃、秋季为-3~19℃、内陆冬季为-20~ 2℃,沿海冬季为-7~4℃范围内,内陆风速为0—3m·s-1,沿海风速为0—6m·s-1,且沿海地区为偏南风时,雾易发生。 关键词: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相对湿度;气温;风   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03X(2009)01-0049-05 1 引言 雾是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一种常见的灾 害性天气。雾主要发生在近地面层,大量微小水滴 或冰晶飘浮在空中,使能见度减小,司机可视距离缩 短,从而对交通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国民经 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现代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 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与此同时,雾对高速公路的影 响也日渐凸显。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雾等恶劣天 气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占总事故的1/4[1]。 随着人们对于高速公路雾产生影响的日趋关 注,关于高速公路沿线雾的特征及其预报方法的研 究相继开展。冯民学等[2]应用环境气象监测仪 AMW自动气象站每分钟实测的有关资料和相应的 环流背景场,对2000年2—4月沪宁高速公路发生的 7次春雾进行分析,揭示了春雾形成过程中的若干特 征,并设计了实施临近预报制作的思路、。李清 华等[3]根据山西省高速公路沿线 17个气象站 1971—2000年气候资料,分析了大雾的地域分布及 其天气气候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各路段的大雾天 气划分为不同的预报服务期和不同的预报服务路 段,为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依据。张飒 等[4]在分析了济青高速公路30a地面观测资料的基 础上,提出了未来开展高速公路大雾服务的设想。 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地处我国 东北地区,它北起沈阳,南至大连,途经辽阳、鞍山、 营口,全长375km,是中国内地第一条通车的高速公 路[5]。沈大高速公路沿途雾的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和 季节差别,因此研究该高速公路雾的特征具有很好 的代表性,对于开展其他高速公路沿线雾的天气服 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雾造成的交通危害具有重要 意义[6]。 2 资料与方法 关于雾形成的基本气象条件,郭刚等[7]认为有 以下主要条件:水汽条件,当水汽充足,即空气湿度 越大或湿度层越厚越有利于雾的形成;气温条件,晴 空辐射降温或高湿空气遇冷凝结是大雾形成的必要 辅助条件;风条件,适当的风力为形成一定厚度和浓 度的雾提供有利条件。依据雾形成的基本气象条 件,本文选取辽宁省气候资料中心提供的 1958— 2007年沈阳、辽阳、鞍山、大石桥、瓦房店和大连6站 的雾日、雾发生时间及 02、08、14时和 20时(北京 时)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和风向资料。利用雾日对 应的气象条件分析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并选 取沈阳和大连分别作为内陆和沿海地区的代表站。 雾日统计以地面观测记录为准,即20:00时至翌日 20:00时出现雾则计为1个雾日。 3 结果分析 31 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 311 年际变化 沈大高速公路沿线年平均雾日分布具有明显的 地区差异,普遍状况为沿海地区雾日偏多,内陆地区 雾日偏少。通过对近50a沈阳和大连等6站雾日数 50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第25卷  的统计可知,沈大高速公路沿线年平均雾日为78— 394d,其中大连雾日最多,为394d;瓦房店次之, 为263d;大石桥最少,为78d;鞍山、辽阳和沈阳3 站雾日为86—126d。沈大高速公路南部路段雾 日较多是由于该地区临海,水汽充足,气候温和,海 上的暖湿空气经风力输送到冷的陆地表面,有利于 水汽凝结形成雾。而大石桥、鞍山等地区地势平坦 且气温日差较小,不利于水汽汇聚和凝结,故雾日较 少[8]。 从近50a沈大高速公路沿线雾日数的整体变化 来看,内陆地区雾日数呈下降趋势,而沿海地区呈上 升趋势。王丽萍等[9]指出,雾日数偏少(多)与相对 湿度偏小(大)、气温偏高(低)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辽宁地处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内,变暖趋势大于 全球的平均变暖趋势[10],而气候变暖会导致辐射降 温率的减小,不利于内陆辐射雾的形成。同时,近 50a内陆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因此气温 的升高及相对湿度的降低可能是内陆地区雾日数减 少的主要原因。此外,近10a来辽宁省中部城市群 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大气中烟 尘粒子的减少会使形成雾的凝结核相应减少,从而 导致雾日数的减少。沿海地区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 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气温的升高会使沿海地区附 近海域的蒸发量加大,高湿气流经风力输送,使得沿 海地区易形成平流雾。 312 季和月变化 沈大高速公路沿线雾四季均可形成,且主要集 中在夏季和秋季。但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存在较大 差异(表1),表现为内陆地区雾多出现在秋冬季,而 表1 1958—2007年沈大高速公路沿线季节雾日统计 d 季节 沈阳 辽阳 鞍山 大石桥 瓦房店 大连 合计 春季 22 12 13 16 43 90 196 夏季 27 17 17 15 107 228 411 秋季 44 29 28 20 72 41 234 冬季 33 29 28 27 41 35 193 沿海地区雾多出现在夏季。从沈阳和大连雾日逐月 变化曲线来看(图1),沈阳雾频发阶段为8月到翌年 1月,而6月很少有雾出现;大连雾日逐月变化曲线 呈单峰型,且变化十分明显,进入5月雾日开始快速 增加,7月达到最多,4—8月为雾的频发阶段。辽 阳、鞍山和大石桥3站雾的月变化特征与沈阳基本 一致。瓦房店雾的月变化特征与大连较相似,只是 雾的频发阶段较大连晚2个月,为6—10月。   沈大高速公路雾的季、月变化特征明显是由于 雾的不同成因而造成的。以沈阳站为代表的内陆地 图1 1958—2007年沈阳和大连雾日逐月变化曲线 区发生的多为辐射雾,出现的天气形势多为冷锋后 型和冷高压型,8月至翌年1月期间往往是晴朗少 云、微风且昼夜温差大,易形成辐射逆温层,因此有 利于辐射雾的产生。以大连站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发 生的多为平流雾,出现的天气形势多为冷锋前型和 锋面气旋型[11],即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在近地 面层产生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因此多出现在暖季。 313 日变化 沈大高速公路雾的日变化明显,特别是内陆地 区。从雾发生和结束时间来看(图2),沈大高速公路 雾多在01—07时生成,06—10时结束。总的来说, 雾多在凌晨至日出前后时段生成,在日出后消散。 大部分雾持续时间小于12h(图2c),持续1—3h的 雾发生频率最高,沈阳为59%,大连为53%。虽然在 代表站中,雾持续时间多为3h之内,但决不能忽视 持续时间长于12h的大雾天气,尤其是持续24h以 上的特长大雾天气,因为持续时间越长对交通的影 响越大,造成的雾害也越严重[12]。在雾日有所减少 的基础上,其持续时间和出现次数是否有所增加? 对特长大雾出现的趋势及形成的条件有待于进一步 探讨。 32 沈大高速公路雾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321 雾与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的 物理量,是形成雾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图3为 沈阳和大连站雾日相对湿度频率分布。总体来看, 雾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发生概率也增大,其中大连 呈明显的指数增长关系。雾发生时,2站的相对湿度 均在70%或以上,特别是当相对湿度为90%—100% 时,雾极易发生,概率分别为81%(沈阳)和91%(大 连)。  第1期 李岚等: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 51    图2 1958—2007年沈阳大连雾日开始时间和 结束时间及持续时间变化曲线 322 雾与气温 气温对雾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地面热 量散失,温度下降,而这时接近地面的空气又相当潮 湿,那么当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水 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 空气层里,从而形成雾。   图4为沈阳和大连四季雾日气温频率分布。从 图4可以看出,春季沈阳气温在 -5~15℃时,雾容 易发生,概率为 95%,大连气温在 1—15℃时,雾 容易发生,概率为92%。夏季2站雾发生概率随气 图3 1958—2007年沈阳和大连雾日相对湿度频率 温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且均为气温在 16—24℃ 时,雾容易发生,概率分别为91%(沈阳)和88%(大 连)。秋季沈阳气温在-3~16℃时,雾容易发生,概 率为84%,大连气温在4—19℃时,雾容易发生,概 率为88%。冬季沈阳气温在 -19~2℃时,雾容易 发生,概率为92%,大连气温在 -3~4℃时,雾容易 发生,概率为82%。通过对沈大高速公路沿线其他 台站气温资料统计来看,内陆地区气温与雾发生关 系和沈阳基本一致,沿海地区除冬季气温比大连略 低外,其他3季与大连基本保持一致。总的来说,沈 大高速公路沿线春季气温在-5~15℃时,夏季气温 在16—24℃时,秋季气温在-3~19℃时,冬季内陆 地区气温在 -20~2℃时,沿海地区气温在 -7~4 ℃时,雾易发生。 323 雾与风 风对雾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适当的风有利于 水汽向空中输送。由沈阳和大连雾日风速频率分布 可知(图5a),在风速为0—3m·s-1时,沈阳极易发 生雾,发生概率为96%。大连在风速为0—6m·s-1 时雾容易发生,发生概率为87%。图5b为沈阳和大 连站雾日风向频率分布。从图5可以看出,沈阳雾 发生概率随风向变化呈2峰2谷型,表现为在偏东风 时,雾发生概率最大,西南风时次之。大连雾发生概 率随风向变化呈单峰型,表现为在偏南风时,雾发生 概率最大。通过对沈大高速公路沿线其他台站风资 料的统计来看,内陆地区风速与雾发生关系和沈阳 基本一致,沿海地区与大连基本一致。因此,风速可 作为沈大高速公路雾预报的一个指示因子。风向对 沿海地区雾的预报同样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但对 内陆地区作用并不大。这主要还是由于内陆地区易 产生的辐射雾与辐射降温、湿度和风速存在一定关 52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第25卷  系,与风向的关系却不大。而沿海地区需要适当的 风速向北输送暖湿气流才更利于平流雾的产生。 图4 1958—2007年沈阳和大连四季雾日气温频率 图5 1958—2007年沈阳大连雾日风速和风向频率 4 结论与讨论 (1)从近50a雾日变化来看,沈大高速公路沿 海地区雾日偏多,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内陆地区雾 日偏少,并呈下降趋势。从季节来看,内陆地区雾多 出现在秋冬季,而沿海地区雾多出现在夏季。 (2)沈大高速雾多在凌晨到日出前后时段生成, 在日出后逐渐消失。大部分雾持续时间小于12h, 持续1—3h的雾发生频率最高。 (3)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和风向对沈大高速公 路沿线雾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当相对湿度 在 90%—100%,气温在 -5~15℃(春季)、16— 24℃(夏季)、-3~19℃(秋季)、-20~2℃(内陆 地区冬季),-7~4℃(沿海地区冬季)范围内,内陆  第1期 李岚等: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 53    风速为0—3m·s-1,沿海地区风速为0—6m·s-1 且沿海地区为偏南风时,雾易发生。 (4)沈大高速公路雾自北向南存在明显的气候 差异,中北部路段基本是以沈阳为代表的辐射雾,南 部沿海路段基本是以大连为代表的平流雾。辐射雾 的生成除了与湿度、气温、风有关外,还与大气层结 稳定度、云量存在一定关系。当近地面层结较稳定 或有逆温层存在,中、低云的总云量低于3—5成时, 雾易形成。 (5)雾具有很强的局地特征,在今后的交通气象 服务中除了要加强监测、研发雾的多种客观预报方 法外,还应结合雾的发生、发展规律,针对高速公路 不同路段、不同时期的特点来研究雾对交通气象的 影响。 参考文献 [1] 田华,王亚伟.京津塘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条 件分析[J].气象,2008,34(1):66-71. [2] 冯民学,袁成松,卞光辉,等.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春 季浓雾的实时监测和若干特征[J].气象科学,2003, 23(4):435-445. [3] 李清华,何瀚原,朱金花.山西高速公路沿线大雾特征 及预报服务[J].太原科技,2007(3):50-52. [4] 张飒,冯建设.济青高速公路大雾大气气候特征及其 影响[J].气象,2003,31(2):70-73. [5] 甄宏.沈大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研 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24(2):6-9. [6] 张振维,李巍,盖永刚.沈大高速公路沿线气象因子特 征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0,26(1):45-46. [7] 郭刚,罗春田,郭玲.辽西地区区域性大雾气候统计特 征及预报[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3):7-10. [8] 陈传雷,蒋大凯,孔令军.近53年辽宁雾的时空分布 及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1):21- 24. [9] 王丽萍,陈少勇,董安祥,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大雾的 影响[J」.地理学报,2006,32(1):527-536. [10] 李辑,陈传雷,龚强.辽宁省大雾演变规律及对气候变 暖的响应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2):112- 117. [11] 张立祥,周晓珊,陆葱葱,等.辽东半岛雾的成因分析 及预报[J].辽宁气象,1998(1):16-19. [12] 刘小宁,张洪政,李庆祥,等.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 变化初步解释[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2):220- 229. Climaticcharacteristicsoffoganditsrelationshipwithmeteorological elementsalongtheShenyangDalianhighway LILan1 LIYang2 XINGJiangyue1 GUANJianhua1 SUNLi1 SUNJing1 (1.Meteor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ServiceCentreinLiaoningProvince,Shenyang110016,China; 2.LiaoningWeatherModificationOffice,Shenyang110016,China) Abstract:Basedonthedailyfogdataatsixmeteorologicalstationsfrom1958to2007alongtheShenyangDalian highway,theclimaticcharacteristicsoffoganditsrelationshipwithmeteorologicalelementswereanalyzed.There sultsindicatethatfogdaysinthecoastalareasaremorethanininlandareas.Itisincreasingintheinlandareasand descendinginthecoastalareas.Fogdayappearsmostlyinautumnandwinterintheinlandareas,whileitisin summerinthecoastalareas.Fogusuallyformsatsunriseanddisappearsgraduallyaftersunrise,anditwouldlast for1to3hours.Fogforecastcanbeindicatedbyrelativehumidity,airtemperature,windspeedandwinddirec tion.Fogappearsmoreeasilywhentherelativehumidityisbetween90% and100%,orwhenairtemperatureis between-5℃ and15℃ inspring,16℃ and24℃ insummer,-3℃ and19℃ inautumn,-20℃ and2℃ inwinterintheinlandareas,-7℃ and4℃ inwinterinthecoastalareas,orwhenwindspeedislessthan 3m·s-1intheinlandareasand6m·s-1withtheleaningsouthwindinthecoastalareas. Keywords:ShenyangDalianhighway;Fog;Climaticcharacteristics;Relativehumidity;Airtemperature;Wind
/
本文档为【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