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吴语的_清音浊流_和南曲的_阴出阳收_

吴语的_清音浊流_和南曲的_阴出阳收_

2011-04-10 8页 pdf 4M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7237

暂无简介

举报
吴语的_清音浊流_和南曲的_阴出阳收_ 《语文研究》2009 年第 3 期 (总第 112 期) 吴语的“清音浊流”和南曲的“阴出阳收”Ξ 李小凡 (北京大学 中文系/ 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摘  要 :吴语的“清音浊流”有四个要点 ,据此可以解读明末沈宠绥提出的南曲“阴出阳收”唱法之谜 ,而沈氏关 于“阴出阳收”的描写则提供了 400 年前已有“清音浊流”的证据。 关键词 :吴语 ;清音浊流 ;南曲 ;阴出阳收 中图分类号 : H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2979 (2...
吴语的_清音浊流_和南曲的_阴出阳收_
《语文研究》2009 年第 3 期 (总第 112 期) 吴语的“清音浊流”和南曲的“阴出阳收”Ξ 李小凡 (北京大学 中文系/ 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摘  要 :吴语的“清音浊流”有四个要点 ,据此可以解读明末沈宠绥提出的南曲“阴出阳收”唱法之谜 ,而沈氏关 于“阴出阳收”的描写则提供了 400 年前已有“清音浊流”的证据。 关键词 :吴语 ;清音浊流 ;南曲 ;阴出阳收 中图分类号 : H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2979 (2009) 03 - 0037 - 08   汉语方言纷繁复杂 ,古代却因其“俗”而鲜入典 籍 ,今人治方言史便缺少了历史证据。汉字文献汗 牛充栋 ,今天却因时过境迁而产生了不少难以解读 的谜。若将这两方面融会贯通 ,或可收两全其美 之效。本文依据现代吴语“清音浊流”的原理全面解 读明末曲学家沈宠绥留给后人的“阴出阳收”之谜 , 而沈氏关于“阴出阳收”的文字则提供了 400 年前吴 语“清音浊流”的证据。 一 赵元任论吴语的“清音浊流” 吴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声母保持系统的清浊对 立。清和浊既是音位学概念 ,又是语音学概念。吴 语的清浊在音位上和音值上都因是否处在连调式的 后字位置而有不同表现。就音位而言 ,后字浊声母 与发音气流在声道中的受阻部位和受阻方式都相同 的清声母构成最小对立 ,清和浊具有独立的音位价 值 ;非后字浊声母的清浊对立则与阴阳调对立相伴 随 ,二者均非最小对立 ,都不具备独立的音位价值。 就音值而言 ,浊声母在后字位置上是带音的浊辅音 , 在非后字位置上则不带音。石锋、[ 14 - 15 ]曹剑芬、[ 1 ] 王士元和沈钟伟[ 19 ]分别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证实 了这一点。而早在 80 年前 ,赵元任就有过精当的描 写 ,称之为“清音浊流”,此后又多次阐述、补充和修 正 ,现按发表时间汇录如下 : (一)《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 1. 这些音标分是分得很细 ,但是只遇有分辨的必要时才 分辨。不必分的时候还是从简。最要紧的一种从简的地方 就是“bh , dh ,gh ,zh ,z , v”这几个声母音值的写法。在这次所 做过的方音里 ,大多数把这个读成“清音浊流”的音 (注 :在作 者所知道 ,最初留心到这一点的是刘半农先生 ,并且他还进 而推测古音也许是这种音 ,所以他写古群为 [ k 加弯头 h ]或 [草体 g ] ,古定为[ t 加弯头 h ]或[ d ] ,等等。看《国学季刊》一 卷三号 (1913 ①) 453 页) ,例如“bh”读如 [下圈 b 加弯头 h ] 。 但是这些在两个元音当中的时候又都念成真的带音的辅音 了。所以简单一律全写[ b‘, d‘,草体 g‘,横钩跟竖钩 z ,z , v ] 的带音字母字样。(21 页) 2. 吴语的浊类声纽的发音最特别。在大多数地方这些 字都用一个带音的气流就是 [弯头 h ]音。假如是个破裂音 , 那音的本身并不带音 ,换言之当它闭而未破的时候 ,声带并 不颤动 ,等开的时候接着就是一个带音的 h ,就是 [弯头 h ] , 因此听起来觉得像很“浊”似的。 因为这个缘故 ,刘半农先生主张用 [ bÊ加弯头 h ] , [ dÊ加弯 头 h ]等等标吴语 定等母的音值 ,或简直就写 [ p 加弯头 h ] , [ t 加弯头 h ]等等更好。若是摩擦音呐 ,乃就起头不带音 到后半再带音 ,或又加一点带音气流 ,例如表中所列的些 [ z ] 音细说起来都是[sz ]或是 [ s 加弯头 h ] 。不过遇到匣母喻母 跟疑母不念鼻音的时候 ,就简直全用 [弯头 h ] 。还有丹阳、 温州的“v”是用软的真 [ v ] ,不用 [ f v ] 。要是破裂摩擦音呐 , 那就在关闭的时候不带音 ,到摩擦的时候恐怕起初也不带 ·73· Ξ 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 (项目编号 :08JJD740058) 的资助。本文曾在“第五届国际吴语学术研讨会”上宣 读 ,其时虽已得知《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九本第三分目录中有何大安先生《“阴出阳收”新考———附论〈度曲须知〉中所见的吴语声调》一 文 ,但未及拜读。及拜读后知与拙文并不雷同 ,其中关于吴语匣母两种音值的分析且与拙文相左。何文与拙文所批评的冯文一样 ,认为那是不 同地点的不同读音 (前提是同一地点只有一种读音) ,而拙文则认为是同一地点不同分布环境中不同变体的不同读音。现在仍照原稿发表 ,以 期引起方家进一步探讨、争鸣。 音 ,到后半才带音 ,而且总是带一点 [弯头 h ] ,例如表中所列 的[ dz‘] ,细说起来是 [下圈 d 加 z 加弯头 h ] ,或是 [ tsz 加弯 头 h ] 。⋯⋯以上都是讲这些字独立重念时候的音。遇到轻 读而前头有字 (在 intervocalic position) 的时候呐 ,那就都又 念作普通不吐气纯带音的 [ b ,z , dz , l ]等等声音了。( 27 - 28 页 ; 160 页) (二)《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1934) 1 . 另一种重要的情况是在中国的吴方言里起着非常重 要作用的“浊音 h”。这些方言里通常有一个普通的 [ h ] ,它 按照后面的元音而有不同的音值 ,因此正像英语或德语里一 样 ,可以看成一个音位。⋯⋯浊音 h 却是另一种情况 ,不但 元音的音质 (或者元音的发音) 从气息一开始就出现 ,这气息 还一直延续到元音结束 ,形成一个同质的气息元音。这里既 不是先后的问题也不是主次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定要用一 件符号表示一件音 ,就得要么对不同的元音用一套不同的符 号 ,要么承认额外的一套气息元音。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把浊 音 h 看作一个音位 ,把元音符号写在它的后面 ,写成 [ …‹] 、 [ …e ] 、[ …o ]等 ,尽管我们知道这些双字母代表着完全同质的 音。(763 页) 2 . 吴方言中的[ …]音位的特征是发嗓音时呼出的气流大 于一般。由于它不指明发音的口腔或鼻腔特征 ,说话人在发 [ …]的时候可以任意做出各种发音 ,于是 [ ‹]型的 [ …] 、[ e ]型 的[ …] ,等等 ;甚至还有 [ m ]型的 [ …]像“唔 (没) ”的 [ …mξ ] ,跟 “姆妈”[ mξ 2m‹]中的 [ mξ ]相对立。但是 ,这一切不妨碍我们 把[ …‹]中的[ …]和[ ‹]看作理论上分开的两个音位。(764 - 765 页) (三)《中国方言当中爆发音的种类》(1935) 1. 多数人都知道国音有[ bÊ ]跟[ph ] (注 :平常写送气音都 是用‘号。因为本文里需要把‘号留给送气较轻的英文 [p‘] 用 ,所以暂用[ h ]来标中国方言当中的送气音。) 两类的爆发 音。稍微研究过点方言的也许知道厦门音里有 [ b ]音 ,例如 “马”[ be ]。国音的两类是清音 (声带不发乐音) ,第三类是浊 音 (声带发乐音) 。再细分起来 ,我们至少可以分出十类来 , 如下 : 第一类 p 如上海“班”pŠ 第二类b 。 如北平“班”b 。 ‹n 第三类 p h如北平“坡”p h第四类b。h如南昌“怕”b 。 h‹ 第五类 p x 如太原“怕”p x‹ 第六类 p … 如江阴“爬”p …o 第七类 b…如宁波“牌”b…第八类 b如厦门“帽”bo第九类’b如松江“饱”’bo第十类≠b如文昌“板”≠b‹n (443 页) 2 . 第六类是个很有趣的一类。这就是吴语里[ p ] , [ p h ] , [p …]当中的第三类。这类的音平常都认为是一种浊音的 [ b ] ,并且听起来也很像浊音。(注 :例如高本汉在《中国音韵 学研究》页 260。但是他承认有浊音的送气。艾约瑟可就把 这类的音写作斜体字的 p , t , k ,在词类的中间地位才写作 b ,d ,g。看 J . Edkins , Grammar of Shanghai Dialect ,2nd ed. , 1868 ,pp. 1 - 2) ⋯⋯还有一种情形使得这个音听起来像 [ b ] , 就是它在词类的中间会读成真[ b ]。例如上海“别”[p …I≠ ] ,但 在“特别”[ t…ŒbI≠] ,第二个字的声母就从清浊送气变成浊音 不送气了 ,可是第一个字“特”[ t…Œ(≠) ]仍旧是个第六类的爆 发音。至于吴语里的第一类爆发音[ p ]在元音中间连起来仍 旧是不浊化的 ,这个在上文已经提过了。(446 页) (四)《语言问题·音位论》(1959) 一般的吴语 (江浙一带语言) 有浊音的 (带音的) [ …] ( [ h ] 带音就念[ …]) ,比方“鞋、咸、毫”这三个音呐 ,在音上头说都 说单纯音 ,可是[ …] ,它有什么元音它就跟着怎么变 ,每一个 算是音位 ,那么音位就多得不得了。所以在系统上 ,如果你 能够把虽然是一个音 (“咸”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音 ,并没有 变化 ,都是在送着气 ,都是一种 [ Š]的声音) 如果你能够理论 上把它切成一个不[ ‹]不 [ Š]不 [ i ]的/ …/ ,认为它底下第二个 音位是个/ Š/ ,这样子一来啊 ,你就又可以减少总数 ,又可以 在系统上更整齐 ,因为又可以跟[ …‹] , [ …Š] , [ …]配起来。一 个是[ …] ,一个是 [ h ] ,一个带音 ,一个不带音。这样子么 ,虽 然语音学上讲起来是单纯音 ,理论上给它定出时间上的先 后 ,耳朵里听不出先后 ,并不是先 [ …]后 [ Š] ,事实上/ …/ 跟/ Š/ 两个音位是同时的。(35 页) (五)《说清浊》(1960) 1. 在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时代 ,往往古清声母的字读高 调 (不但声母 ,连全音节都比较高) ,浊声母的字读低调 ,例如 吴语东通高 ,同低 ,答榻高 ,达低。结果好些地方平上去入四 声变了八声了。江慎修就说 :“平有清浊 ,上去入皆有清浊 , 合之凡八声。”那么再加上现代江浙一带 ,特别是江苏 ,古浊 音字往往本塞音不带音 ,仅附有带音的气流 (所谓清音浊 流) ,就更复杂化了。那么到底清浊应该指什么呐 ? 应该指 声母的带音不带音呐 ,还是指四声的高低呐 ? (544 页) 2.关于这一点我很记得从前傅先生 (按 :傅斯年) 抱怨钱 玄同先生的话。钱先生是浙江人 ,声母有清浊 ,调类也有阴 阳 ,因此他对于北方音的见解也受南方音系的影响。傅先生 是北方人 ,他觉得只有调的不同。他说为了这一类的争执 , 因而没把音韵学学下去。(545 页) 综上 ,吴语的“清音浊流”有以下四个要点 : ①浊 塞音、塞擦音、擦音的实际音值并不带音 ,但听起来 有浊感。②“清音浊流”只出现在非后字位置 ,后字 位置则是带音的真浊音。以上两点艾约瑟 1868 年 标写上海话时已经体现 ,刘复 1923 年则举江阴话的 例子加以阐述。[ 10 ]以下两点是赵元任后来的修正和 补充。③“浊流”[ …]是为了系统简明而设立的一个 理论上的音位 ,实际上并不成音段 ,而是跟整个音节 同始同终的。李荣 1986 年曾用温岭话“咸淡 [ ( …) Š3113dŠ31 ]”倒过来听也一样的试验加以证明。[ 8 ] ④“清音浊流”与低调 (阳调) 相伴随 ,吴语的清浊声 母与阴阳声调密不可分 ,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 由此看来 ,吴语的“清音浊流”至少已有 140 年 ·83·        ·93· ·04· ·14· ·24· ·34· 有时候读[ b…‹]有时候读 [p…‹]。在两个元音中间 [ b…]也变 成不送气的[ b ] ,跟第六类一样。 参考文献 : [1 ]曹剑芬. 论清浊与带音不带音的关系 [J ] . 中国语文 ,1987 (2) . [2 ]曹志耘. 南部吴语语音研究 [ M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002. [3 ]丁邦新. 一百年前的苏州话[ M ]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3. [4 ]冯蒸. 论中国戏曲音韵学的学科体系·附录三 :“阴出阳 收”新解[J ]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0 (3) . [5 ]古兆申 ,余丹. 沈宠绥《度曲须知》[ M ] . 香港 :牛津大学出 版社 ,2005. [6 ]何九盈.《中州音韵》述评[J ] . 中国语文 ,1988 (5) . [7 ]洪惟助. 昆曲辞典[ M ] . 台北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02. [8 ]李荣. 温岭话“咸淡”倒过来听还是“咸淡”[J ] . 方言 ,1986 (2) . [9 ]李小凡. 新派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演变 [J ] . 方言 ,1997 (3) . [10 ]刘复. 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 [J ] . 国学季刊 , 1923 ,一卷三号. [11 ]钱乃荣. 当代吴语研究 [ M ]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1992. [12 ]沈宠绥. 度曲须知 [ M ]/ /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5. 北 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13 ]沈宠绥. 弦索辨讹 [ M ]/ /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5. 北 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14 ]石锋. 苏州话浊塞音的声学特征 [J ] . 语言研究 ,1983 (1) . [15 ]石锋. 语音学探微·苏州话浊音声母的再分析 [ M ] . 北 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16 ]吴新雷. 中国昆剧大辞典 [ M ]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2. [17 ]汪平. 苏州方言语音研究[ M ] .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 社 ,1996. [18 ]王骥德. 方诸馆曲律 [ M ]/ /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4.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19 ]王士元 ,沈钟伟. 吴语浊塞音的研究 [ C]/ / 吴语研究. 香 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5. [20 ]魏良辅. 曲律[ M ]/ /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5. 北京 :中 国戏剧出版社 ,1959. [21 ]杨振淇.“阴出阳收”解[J ] . 戏曲艺术 ,1990 (4) . [22 ]俞振飞. 振飞曲谱[ M ] .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23 ]袁宏道. 袁中郎全集 :卷八[ M ] . 明崇祯刊本. [ 24 ]赵荫棠. 中原音韵研究[ M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36. [25 ]赵元任. 现代吴语的研究[ M ]/ / 清华学校研究院丛书 :4 种. 1928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6. [26 ]赵元任. 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 [ C]/ /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 刊 ,1934 年第 4 本第 4 分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02. [27 ]赵元任. 中国方言当中爆发音的种类 [ C]/ / 历史语言研 究所集刊 ,1935 年第 5 本第 2 分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28 ]赵元任. 语言问题[ M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9/ 1980. [29 ]赵元任. 说清浊 [ C]/ /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三十周 年纪念专号 ,1960 年第 30 本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 北 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责任编辑  曹瑞芳) 朱晓农著《方法 :语言学的灵魂》出版 语言学中的科学主义 ,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在语言研究中坚持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中国的语言研 究开始走上有意识的、理性意义上的研究之路 ,应当从 20 世纪初算起 ,之后一个世纪汉语语言学在科学主义 的指导下是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今天语言研究中的大部分缺陷和障碍 ,仍是科学主义没有得到全面贯彻所造 成的。北京大学出版社于 2008 年 5 月推出了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朱晓农所著《方法 :语言学 的灵魂》,该书前半部分对科学的思维方式及该思维方式指导下的行为进行深入剖析 ,并用语言学中的例子 讨论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 :共性和个性、演绎与归纳、材料和理论、说有和说无等等 ;后半部分通 过历史和现代的语言研究实例 ,展现一元观、演绎逻辑、受控试验在语言学发展上的巨大作用。 《方法 :语言学的灵魂》16 开 340 页 ,定价 38 元。 (本刊讯) ·44·
/
本文档为【吴语的_清音浊流_和南曲的_阴出阳收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