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z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_以湖北省为例

2011-04-14 5页 pdf 254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2111

暂无简介

举报
z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_以湖北省为例 文章编号: 1000- 8462( 2006) 02- 0331- 04 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 ) ) ) 以湖北省为例y 魏 卫1 ,陈雪钧2 ( 1.华南理工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中国广东 广州 510006; 2. 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中国 重庆 400000) 摘 要:随着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日渐提高,许多地方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是支柱产业地 位的确定需要多项经济指标支撑, 一些地方仅凭主观认识或以不科学的评价指标来衡量旅游产业经济贡献, 容易 导致旅游产业定位决策失误。为...
z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_以湖北省为例
文章编号: 1000- 8462( 2006) 02- 0331- 04 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 ) ) ) 以湖北省为例y 魏 卫1 ,陈雪钧2 ( 1.华南理工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中国广东 广州 510006; 2. 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中国 重庆 400000) 摘 要:随着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日渐提高,许多地方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是支柱产业地 位的确定需要多项经济指标支撑, 一些地方仅凭主观认识或以不科学的评价指标来衡量旅游产业经济贡献, 容易 导致旅游产业定位决策失误。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 文章以支柱产业的经济贡献标准为出发 点,以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需求收人弹性、就业容量、行业关联度四个因子构建了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评价指标 体系,并对湖北省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目前湖北省旅游产业尚未达到 支柱产业的标准,可以将其作为/ 准支柱产业0 来培育。 关键词:增加值;支柱产业;弹性;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 F590. 3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态 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步提高。以 2002 年为 例,总收入达 5 5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 43% , 高于当年 GDP 增长速度 2. 7 个百分点, 旅游创汇 203. 85 亿美元;全国共有 旅游企事业单位 29. 38万个, 固定资产原值 8 238. 2 亿元, 旅 游直接从业人员 612. 63 万人。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 国,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 19. 82 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30 436. 6 亿元。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看好。目前全国已有 2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先 导产业)来发展[ 1] , 这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高 度重视。但是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地位的确定是有多项经济 指标综合判定的,如果仅仅从主观认识或者以不科学的评价 方法来夸大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 其后果不仅会对旅游业发 展产生/ 拔苗助长0的负面效应, 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 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有必要从方法上掌握科学评价 旅游产业经济影响的手段,以正确评估旅游产业经济贡献,从 而为正确定位旅游产业的经济地位奠定理论基础。 1 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评价体系构建 1. 1 旅游产业经济影响研究述评 关于旅游产业经济影响方面的研究, 国内众多学者依据 自己考察侧重点的不同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旅游业经济贡 献作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李江帆、李美云 ( 1999)主张用 / 旅游增加值占 GDP 比重0 指标代替/ 旅游总收入占 GDP 比 重0指标来反映旅游对国民经济贡献率, 并总结出用/ 旅游消 费剥离系数法0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 2]。李志青( 2001)引入 TSA 帐户,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对旅游业产出进行了延伸性解 释, 并就上海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 3]。 陈伟权( 2003)从旅游业总收入(直接、间接)对 GDP贡献率、旅 游促进外汇收入、旅游扶贫作用、旅游就业效应等几个方面全 面分析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张帆等 ( 2003)从旅 游业关联度、旅游乘数效应、旅游增加值的经济贡献率、旅游 消费对居民收入的贡献、旅游对财政收入贡献度、旅游对社会 就业的贡献六个方面测算了旅游业对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 的影响[ 4]。李兴绪、牟怡楠( 2004)从产业关联度及带动效应、 产业总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旅游业对地方产业结构优化 以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四个方面考察了云南旅游业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5]。潘建民、李肇荣等 ( 2004)借鉴国际旅 游卫星账户(TSA)体系测算出了广西旅游业对于 GDP、就业、 税收和居民收入的影响[ 6]。 1.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2.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衡量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的指标有很多,而从众多评价指 标中选取主要指标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确定评价 的基准视角。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是湖北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 的贡献程度是否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因此, 构建旅游产业 经济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准视角是以支柱产业的经济贡献 标准为基础。 综合国内外权威文献,衡量支柱产业的主要标准有:需求 收人弹性高, 弹性大于 1;具有较大规模, 增加值占 GDP比重 大于 5% ;行业关联度大,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大于 1;生 产率上升较快;技术扩散效应显著, 能最大限度吸收当代高新 技术成果;就业人员比重提高, 有利于大量就业;形成骨干企 第 26卷第 2 期 2006年 3 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 26, No. 2 Mar. , 2006 y收稿日期: 2005- 05- 11;修回日期:2005- 09- 21 基金项目: 2004年湖北省统计局重点科研项目(编号:HB041- 11)、2005年广州市社科基金(编号: Z4- 2)及 2005年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 科重点项目(编号: G09- N7050180)联合资助。 业和名牌产品;保持持续、较高的增长速度等[ 7]。由于行业特 性以及地域差异等因素影响, 在构建衡量地区产业地位指标 体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指标进行适当的选择与调整。 在选择评价旅游产业经济贡献指标时遵循:¹定量化原则,选 取的指标应便于定量评价,以减少主观判断所带来的误差;º 行业特性原则,在行业属性上旅游业作为服务型行业与工业 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对不符合旅游业行业特性的指标(如 技术扩散效应)予以剔出; »重点性原则, 所选取的指标在力 求具备全面性的基础上, 突出重点指标以简化分析。基于以 上原则, 选取四个指标作为构建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评价指标 体系的因子: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需求收人弹性、就业容 量以及行业关联度。 1. 2. 2 指标因子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因子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从产业增 加值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产业拉动社会需求程度、产业促 进社会就业贡献度以及影响国民经济关联产业发展程度四 个主要方面衡量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以比较判断其 是否达到支柱产业标准。 1. 2. 2. 1 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目前国内普遍运用/ 旅游 总收入占GDP 比重0这一指标来衡量旅游业的国民经济贡献 率。然而旅游总收入是产业总产值, 它包含了产业增加值和 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是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 旅游总收入 占GDP 比重0指标将两个不同统计口径的指标进行比较显然 不合理,容易误导人们对旅游业产生过高的经济期望。为了 真实衡量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必须从旅游总收入中 扣除实物产品和中间消耗的价值。增加值是总产值扣除中间 消耗(外购的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 增加值占 GDP 比重0指标 能更真实地反映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实际贡献。 1. 2. 2. 2 需求收人弹性。指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 人均国民收入增加率之比[ 8] ,其计算公式为: E = $Q/ Q$I / I 式中: $Q/ Q ) ) ) 旅游需求量的变化率; $I / I ) ) ) 收入的变 化率。 产业需求收入弹性越大, 其产品的增加由于能够带来更 大的收入,从而能够创造更大的需求, 因此这类产业能够从社 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产业发展速度越快, 对国民经济增 长的贡献也就更大。因此, 需求收入弹性大是选择支柱产业 的重要标准之一。 1. 2. 2. 3 就业容量。衡量产业就业容量大小的指标一般可 用就业弹性,就业弹性指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每增 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就业增长比率,就业弹性越大,经济增长促 进就业增长的程度越高[ 9]。其计算公式为: E = $L/ L$Y/ Y 式中: $L/ L ) ) ) 产业就业变化率; $Y/ Y ) ) ) 产业产值变化 率。 1. 2. 2. 4 行业关联度。根据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关联度的定 义, 它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依存的程度,其衡量指标包 括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是某产业的影响力 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力平均水平之比,它反映某产业增加一 个单位最终产品时, 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的 波及影响程度, 它是衡量产业后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影 响力系数大于 1,则表示该产业生产对其他产业所产生的波 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 该产 业对其它产业的需求拉动作用越大[ 10]。感应度系数是某产业 的感应度与国民经济各产业感应度平均水平之比,它反映各产 业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某产业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 应程度,即需要该产业为其它产业生产提供的产品数量, 它是 衡量某产业前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感应度系数大于 1, 表示该产业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感应 度系数越大, 表示该产业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越大。支柱产业 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要求大于1。 2 湖北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价 2. 1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湖北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 特别是/ 九五0期间 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而倍加 扶持, 规模不断壮大,综合效益显著。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 的食、住、行、游、购、娱相配套且初具规模的综合旅游产业体 系。2002 年湖北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1. 24万个, 其中包 括星级饭店 473家, 星级饭店营业收入 22. 66 亿元, 居全国第 八位;旅行社 342家, 营业收入 16. 89 亿元;全省有星级景区 55 个,其中 4A级景区 15 个,居全国第六位;旅游企业固定资 产 448. 14 亿元, 居全国第六位;旅游企业营业收入 46. 13 亿 元, 上缴税金 1. 49 亿元,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 34. 46 万人; 1996 年至 2002年湖北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 16. 47% , 高于全 国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旅游业的崛起不仅为工业、农业、 建筑业等提供巨大的市场,而且促进了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 业、邮电通信业、文化娱乐业以及对外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发 展, 旅游产业对湖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表 1 旅游消费剥离系数 Tab. 1 The detachment coefficient of tour ism consumption 旅游业增加值 行业增加值 旅游消费剥离系数 商业与饮食业 64. 52 510. 53 0. 126 邮电运输业 50. 26 306. 43 0. 164 社会服务业 115. 19 199. 16 0. 578 2. 2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湖北旅游产业经济影响分析 2. 2. 1 旅游产业增加值的经济贡献率分析 要得出/ 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0指标必须首先计算出 旅游产业增加值,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研究和探索了一些可行 的计算方法。赵丽霞、魏巍贤、李志青等引入/ 旅游卫星帐户 法(TSA)0间接计算出旅游增加值,但是这种方法对统计数据 要求较高且方法繁琐, 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制 度下, 旅游业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统计, TSA 方法在国 内仍然很难推广。李江帆、李美云( 1999)提出的用/ 旅游消费 剥离系数法0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 既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 法, 又使测算过程简便易行。这种计算方法的要点在于:旅游 业主要涉及交通、邮电、商业、饮食业和社会服务业五个产业 部门, 而这些部门只有部分产品投入旅游消费, 因此需要将每 个部门的产业增加值中涉及旅游业的部分剥离出来计入旅游 产业增加值中。将各产业部门旅游者消费部分的增加值占该 行业全部增加值的比例称为旅游消费剥离系数。笔者借鉴这 一方法, 以湖北省 2002 年旅游业数据及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 332 经 济 地 理 26 卷 出了湖北省旅游消费剥离系数[ 2]。 假设湖北旅游消费剥离系数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 就 可以从时间序列上推算出 1996 ) 2001 年湖北历年旅游总产 值中商业与饮食业、邮电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的增加值以及加 总求出旅游产业总增加值(表 2)。 计算出湖北历年旅游产业增加值以后,就可以通过/ 旅游 增加值占GDP 比重0这一指标来分析旅游业对湖北国民经济 的贡献。¹1996 ) 2002 年湖北旅游增加值占 GDP 比重呈逐 年稳步递增趋势, 从 1996 年的 3. 34% 增加至 2002 年的 4. 62% ,年均增长 0. 15% , 反映了湖北旅游产业规模的逐步壮大 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提高;º在绝对数量指标上, 2002 年湖北旅游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为 4. 62% , 与支柱产 业标准(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为 5% )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 湖北旅游产业增加值无论在绝对数 量指标上还是在增长率指标上都与之相差甚远。例如 2002 年湖北旅游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广东旅游增加值 609. 25 亿元 的 37. 75% ;旅游增加值占 GDP比重小于广东 ( 5. 5% ) 0. 88 个 百分点;旅游增加值占 GDP比重年均增长率也远远小于发达 旅游省份水平。这反映出湖北旅游产业与旅游强省的差距仍 然很大, 且这种差距呈逐渐扩大之势头。因此就湖北旅游业 对 GDP增长贡献率而言, 要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尚 需时日。 表 2 湖北历年旅游业增加值 Tab. 2 The value added of tour ism in Hubei of the past(1996) 2002) 商业饮食业/亿元 邮电运输业/亿元 社会服务业/亿元 旅游业增加值/亿元 旅游增加值占 GDP比重/ % 1996 38. 07 22. 70 38. 70 99. 47 3. 34 1997 44. 19 27. 50 48. 158 119. 84 3. 47 1998 47. 15 32. 07 58. 75 137. 98 3. 72 1999 51. 02 35. 40 68. 52 154. 94 4. 01 2000 55. 97 42. 14 84. 90 183. 01 4. 28 2001 59. 83 46. 32 101. 47 207. 62 4. 45 2002 64. 53 50. 25 115. 19 229. 98 4. 62 2. 2. 2 旅游需求收人弹性分析 在计算湖北旅游收入需求弹性指标时笔者选用 1996 ) 2002年湖北旅游总收入和人均 GDP数据(表 3)。通过计算我 们可以发现湖北省历年的旅游收入需求弹性虽然呈现出波 动性增长的态势,但是每年的数据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层次 上(系数都超过了 1) ;而且与旅游发达省份广东相比, 1997 ) 2002年 6 年期间, 旅游收入需求弹性系数有 5 个年份均大于 广东, 且其平均值( 2. 16)远大于广东平均值水平 ( 1. 44)。究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于家庭或地区而言, 旅游支出在总收入 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来表述就是一个 家庭或地区的富裕程度越高,则旅游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 广东省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居民对于旅游产品的消 费较为普遍, 旅游需求的必需程度很高, 旅游由当初的奢侈品 逐渐向日常消费产品转变;而湖北与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相 比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例如 2002 年湖北人均GDP 仅相 当于广东省的 55. 3% , 因此湖北居民的日常消费中用于购买 生活必需品的比重较大,而将旅游产品划为奢侈消费品, 购买 比重相对较低。而奢侈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日常用 品, 因此湖北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广东。旅游需求弹性大 意味着市场机会大 ,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 在同等收入增幅情 况下, 湖北居民用于旅游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也会更大(图 1)。 因此, 旅游市场开发空间很大,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深度挖掘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将是缩短与旅游发达省份之间差距的重 点。 表 3 湖北省历年收入需求弹性表 Tab. 3 The flexibility of tourism demand income in Hubei(1996) 2002) 人均 GDP/元 增长/% 旅游总收入 增长/ % 收入需求弹性 1996 5 122 163. 34 1997 5 899 15. 16986 194 18. 77066 1. 23 1998 6 289 6. 61129 217. 03 11. 87113 1. 79 1999 6 514 3. 577675 247. 23 13. 91513 3. 8 2000 7 188 10. 34695 290 17. 29968 1. 67 2001 7 813 8. 695047 352. 08 21. 4069 2. 46 2002 8 319 6. 476386 398. 2 13. 0993 2. 02 资料来源:湖北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 2. 2. 3 旅游就业容量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湖北 1997 ) 2002 年三次产业与 旅游业的就业弹性(表 4)。由于偶然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单一 年份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 而就业弹性平均值指标则能够相 对稳定地反映各产业在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容量水平, 因此选 取就业弹性平均值指标以比较各产业就业容量。1997 ) 2002 年湖北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平均为 0. 376、第二产业为- 0. 121、 第三产业为 0. 347、旅游业为 0. 299, 排序为第一产业> 第三 产业> 旅游业> 第二产业。过去一直认为旅游业具有就业容 量大的特点,但是通过数据分析, 在容纳就业方面低于第三产 业平均水平近 5 个百分点, 其对社会就业的贡献远没有达到 人们预期的水平。究其原因 ,主要有: ¹与旅游市场需求增幅 相比, 旅游产业规模增长缓慢, 影响了产业容纳就业能力的提 高; º近年来旅游企业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企业从/减员增效0 的角度考虑精简了企业规模,逐渐释放出剩余劳动力, 导致产 业就业弹性水平下降, 这点从 2001 年、2002 年湖北旅游产业 就业弹性系数呈负数可以明显看出; »由于社会分工的专业 化逐渐提高, 一些旅游企业开始尝试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剥离 出去, 进行/业务外包0 ,精简了机构与人员。 2. 2. 4 旅游产业关联度分析 3332 期 魏 卫, 陈雪钧: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 表 4 湖北历年各产业就业弹性系数表 Tab. 4 The employment elasticity in Hubei (1997 ) 2002)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平均 第一产业 - 0. 115 1. 188 - 0. 0005 0. 61 0. 189 0. 387 0. 376 第二产业 0. 036 - 0. 679 - 0. 14 0. 053 0. 07 - 0. 067 - 0. 121 第三产业 0. 286 1. 072 0. 396 0. 07 0. 096 0. 164 0. 347 旅游业 0. 819 0. 268 - 0. 93 - 0. 42 - 0. 104 0. 29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 注:因统计口径变化, 1999年湖北旅游就业弹性系数未计算。 图 1 历年湖北省与广东省旅游收入需求弹性比较 Fig. 1 The contrast of flexibility of tourism demand income between Hubei and Guangdong ( 1997) 2002) 根据 2002年湖北省投入产出表显示, 2002 年旅游业感应 度系数为 0. 498, 说明在国民经济中旅游产业与其它部门前 向联系较低 ,旅游产业对其它产业的贡献远远低于社会平均 水平;影响力系数为 1. 0089, 系数大于 1, 在 42 个部门中排名 第23 位, 说明旅游业的后向联系较高, 即旅游业对其它产业 的依赖程度较高,对关联产业的需求拉动较大。根据产业关 联理论划分,旅游产业感应度系数较小而影响力系数较大,符 合最终需求型产业(又称下游产业)的特征, 其在生产过程中 显著地依赖其它产业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要素,与先 行产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强, 旅游业的发展会拉动其先行产业 相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感应度系数较小, 意味着它对国民 经济发展的基础制约作用较小, 属于最终产品主导型产业。 而支柱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较大(大于 1) , 在 生产过程中既显著地依赖其它部门的投人, 又显著地依赖其 它部门对本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例如化工、金属冶炼、机械、 纺织、造纸等都属于该种类型。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定量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湖北旅游产业的快 速发展在促进 GDP增长、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在国民 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但在另一方面, 如果用支柱产业的 硬性指标进行衡量的话,湖北旅游产业的诸多指标离支柱产 业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如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4. 62% , 小于支柱产业标准( 5% ) ;旅游就业弹性低于第三产业平均水 平,不符合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的特征;产业感应度系数小于 1,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制约作用较小。旅游业在湖 北国民经济中的实际经济贡献还没有达到支撑地区经济发 展的支柱性作用。因此,目前还不适宜将旅游业定位为湖北 的支柱产业。 但是综合考虑湖北旅游产业的现实优势、巨大发展潜力 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等因素, 湖北旅游产业还是具 备成长为支柱产业潜力的, 例如据计算, 2002 年湖北旅游产 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已经达到 4. 62% , 距支柱产业标准仅差 0. 38个百分点。 因此 ,从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以及支持旅游产业 发展的角度考虑, 将旅游业定位为湖北国民经济中的/ 准支柱 产业0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及主管部门可将旅游业作为湖北 省支柱产业的第二梯队,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经 营环境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逐步将其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迅速崛起, 逐步培养其成为国民经 济的新兴支柱产业 ;而且有利于充分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从而 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当然实现湖北旅游产业向支柱 产业的跨越式飞跃须经历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克服诸多障碍, 这需要各方力量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地位提升做出不 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 1] 董雪旺,余 青. 关于旅游产业地位的思考[ J] .旅游学刊, 2004, (6) : 28- 32. [ 2] 李江帆,李美云.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度[ J ] .旅游学刊, 1999, ( 5) :16- 18. [ 3] 李志青.旅游业产出贡献的经济分析[ J ] .上海经济研究, 2001, (12) :66- 69. [ 4] 张帆.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研究:以秦皇岛为例[ M] . 北 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 5] 李兴绪,牟怡楠.旅游产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J] .城市 问题, 2004, ( 3) : 43- 49. [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研究[ M] . 北 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 7] 朱 策. / 十五0安徽工业支柱产业选择及标准[ J] . 决策咨询, 2000, ( 8) : 30. [ 8] 李秀兰.关于需求收入弹性的思考[ J] .理论学刊, 2000, ( 3) :64- 65. [ 9] 李红松.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 [ J ] .财经研究, 2003, ( 4) : 23- 24. [ 10] 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R] .北京:中国旅游 出版社, 2003. 703- 707. (下转 352页) 334 经 济 地 理 26 卷 THE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FOR SHENZHEN. S LEISURE INDUSTRY SHI Qiang (Department of Tourism,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518055, Guangdong, China) Abstr act: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income and more spare time available, leisure activ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lives of Shenzhen people, and leisure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industries of Shenzhen. s national econom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ing actuality of Shenzhen. s leisure industry,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cognition, policy, image,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system structure, appetency, market developing of leisure industry in Shenzhen, also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leisure industry; problems;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Shenzhen 作者简介:石 强( 1970) ) , 男,四川安岳人, 副教授,博士,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及 环境影响评价。 (上接 334 页) A STUDY ON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 ) ) TAKING THE EXAMPLE OF HUBEI PROVINCE WEI Wei1, CHEN Xue- jun2 ( 1. School of Tourism and Hotel Management i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06, Guangdong, China; 2.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00, China) Abstr 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eat success of tourism industry, many regions regard tourism as mainstay industry. The mainstay industry must be qualified by many quantitative standards, but some regions use only some unscientific standards as the gist of the tourism in2 dustry. s decision- making, which might bring on many negative influences. In order to make comprehensive appraise on the economy contri2 b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nomy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from four facets: the percentage of adding value to GDP, demand elasticity, employment capacity and industrial connection degree; secondly, it uses the index sys2 tem to analyze the economy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ofHubei Province. Basing on the relating datum,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Hubei Province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mothball mainstay industry rather than mainstay industry. Key words: value added; mainstay industry; elasticity; connection degree 作者简介:魏 卫( 1964) ) , 女,湖北武汉市人,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企业管理 和旅游经济研究。 (上接 348 页) ASSESSMENT OF TOURISM RESOURCE AND SUSTAINABLE COUNTER- MEASURES BASED ON AHP METHOD IN MIANSHAN RESORT LIU Yong1 , HAN Tai- fan2, QU Xin- pu3 , KONG Fu- an1 ( 1.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2. Tourism Bureau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12, Shanxi, China; 3.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ommittee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01, Shanxi, China) Abstr act:Mianshan resort, located in Shanxi province, is a famous tourism site, which developed and run by local enterpriser. In recent years, tourism of Mianshan resor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makes a great success. In this paper,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 AHP) was used to study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Mianshan tourism resour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urism resource ofMianshan resort take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all the factors, which have influences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Culture and accessibility take the sec2 ond and the third role individually. Service, management and tourism trade take less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some counter2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anshan resort were presented. Key words:Mianshan resort; tourism resource; AHP method;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刘 勇( 1970) ) , 男,山西五寨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数量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352 经 济 地 理 26 卷
/
本文档为【z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_以湖北省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