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均衡器的使用原理、方法-音响发烧友(非常实用)

2011-04-16 18页 doc 128KB 1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8102

暂无简介

举报
均衡器的使用原理、方法-音响发烧友(非常实用)均衡器的使用原理、方法-音响发烧友(非常实用) 均衡器的使用原理与原则 一、平衡悦耳的声音应是: 150Hz以下(低音)应是丰满、柔和而富有弹性; 150Hz-500Hz(中低音)应是浑厚有力百不混浊; 500Hz-5KHz(中高音)应是明亮透彻而不生硬; 5KHz以上(高音)应是纤细,园顺而不尖锐刺耳。 整个频响特性平直时:声音自然丰满而有弹性,层次清晰园顺悦耳。频响多峰谷时:声音粗糙混浊,高音刺耳发毛,无层次感扩声易发生反馈啸叫。 低音吉它:拔弦声在700HZ-1KHZ 电吉它 :响度在2.5KHZ,饱满度在240HZ  ...
均衡器的使用原理、方法-音响发烧友(非常实用)
均衡器的使用原理、方法-音响发烧友(非常实用) 均衡器的使用原理与原则 一、平衡悦耳的声音应是: 150Hz以下(低音)应是丰满、柔和而富有弹性; 150Hz-500Hz(中低音)应是浑厚有力百不混浊; 500Hz-5KHz(中高音)应是明亮透彻而不生硬; 5KHz以上(高音)应是纤细,园顺而不尖锐刺耳。 整个频响特性平直时:声音自然丰满而有弹性,层次清晰园顺悦耳。频响多峰谷时:声音粗糙混浊,高音刺耳发毛,无层次感扩声易发生反馈啸叫。 低音吉它:拔弦声在700HZ-1KHZ 电吉它 :响度在2.5KHZ,饱满度在240HZ  木吉它 :低音弦在80-120HZ,琴箱声在250HZ,清晰度在2.5KHZ、3.75KHZ、5KHZ  低音吉它 :频响在700HZ-1KHZ之间,提高拔弦声为60-80 HZ  低音鼓:低音在60-80HZ,敲击声在2.5KHZ  小鼓:饱满度在240HZ,响度在2KHZ 吊镲:金属声在200HZ,尖锐声在7.5-10KHZ,,镲边声在12KHZ 通通鼓:丰满度在240HZ,硬度在8KHZ 地筒鼓:丰满度在80-120HZ 电贝司:低音在80-25HZ,拔弦力度在700-1KHZ 手风琴:饱满度在240HZ 钢琴:低音在80-120HZ,临场感在2.5-8KHZ,声音随频率的升高而变得单薄  小号:丰满度在120-240HZ,临场感在5-7.5KHZ  小提琴:丰满度在240-400HZ,拔弦声在1-2KHZ,明亮度在7.5-10KHZ  大提琴:110-1600HZ,丰满度在300-500HZ  琵琶:110-1170HZ,丰满度在600-800HZ  笛子:440-1318HZ  二胡:293-1318HZ  男歌手:64-523HZ为基准音区  女歌手:160-1200HZ为基准音区  交响乐:8KHZ为明亮度 以前的Spentdor SP-1喇叭是三音路设计,哪三音路呢?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超高音单体三路。超高音单体负责13KHz以上的频率。当时有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SP-1有超高音单体,而声音却是那么的柔呢?应该要很锐利才对呀!现在你该了解了吧!SP-1设计着眼点在于使高音单体不会失真,而又能再生极高频。这就是SP-1听起来很舒服,具有音乐性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后,我们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方法之后,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所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音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的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最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二)好的音响若干要点:   A、音响第四要:声场表现 声场在音响术语当中,是特指舞台上乐队的排列(包括宽、深、高、低)。当我们提到声场的形状时,就是指器材所再现的乐团排列形状。 由于受到频率响应曲线分布不均匀以及扬声器指向特性、听声环境声波反射条件的影响,有些声场是内凹形的;有些是宽度大于深度的;有些是深度大于宽度的,有的声场是四四方方没有内凹的。这种声音舞台不同形状的再生,称为声场的形状。最好的声场形状当然要与录音时的原音吻合。 除了形状之外,声场还有位置的问题。这里面包括的前、后、高、低。有些器材会使得整个声场向聆听者逼近;有些则后退。有些声场听起来会觉得浮在半空中;有的则像坐在音乐厅的二楼看舞台一般。形成声场位置的原因很多,像扬声器的摆位与频率响应的均匀与否皆为重大影响因素。 B、音响五要: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好像1KG棉花与1KG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两者的重量相同,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的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粘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和人声都 应该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分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和重量感。其原因与供电的是否充足及器材的中频段、低频段是否饱满有关。良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让乐器和人声听起来更稳、更扎实、更像真。 C、音响第六感:透明感 透明感几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词。有些器材听起来澄澈无比,有些则像蒙上一层雾,只要是有换机经验的人一定就有这种感觉。透明感不佳的话,连带也会影响对其余各项的判定。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像是伤眼的阳光,虽然看得清楚,但很伤神。大部分的音响器材无法达到既清楚又柔和的透明程度,而只能单单表现清楚而已。如果能够达到清楚又柔和,那么该件器材的价格恐怕也不低了。 D、音响第七要:层次感       层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再生,以电视机而言,能够分辨出来深灰与黑色的话就是有层次感。音响亦然,乐团的排列不会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层次感。我们要听到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层次感。 E、音响第八要:定位感 顾名思义,定位感就是将声音的位置定在哪里。聚焦不准定位感就差,结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好,器材的相位失真也会导致定位的漂移,甚至空间中直达声与反射声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频反射太强)也会导致定位不准。总之,定位感不佳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我们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要求的是乐器和人声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不该动的时候就不能动,不该乱的时候就不能乱。 F、音响第九要:结像力 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缥缈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更具立体感,也就是常说的音像轮廓的阴影更清楚。 G、音响第十要:解析力 这个名词最容易懂,玩过照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看电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电视机能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得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其实,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一般而言,如果细微的变化(低电平时)都能表现的很清楚,那么这件器材的解析力当然很好。既然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那么有没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呢?当然有!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的声音解析的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析力很好的表现。 以上所述的是作为我们音响从业人员应了解的音响知识,让我们对于什么是好的声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音响从业人员,应该以他丰富的经验,向客户推荐适合的器材搭配组合,给出我们专业的意见。否则,客户由于缺乏器材的或搭配的经验,造成他所选购的器材效果不如理想。 再次强调,不当的器材搭配往往比器材本身的的好坏影响更大,不仅是一般的音响迷,就连音响从业人员也经常会因为不当的搭配而误解了器材本身的真正能力,这真是件很遗憾的事。其实任何一位音响从业人员听得越多,就越不敢为一件器材做出黑与白、好与坏的两极化评语。因为在这两极化之间往往还存在着许多的可能性。所以,听得越少的人越肯定两极化的。这就像小孩子在看电影时最喜欢问大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一样。为了减少犯错的机会,我们应该在聆听器材前先做出多方的搭配,然后再将自己的搭配推荐给客户。 在我们和客户进行交流的时候,许多音响发烧友更喜欢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音响器材重放声的效果,作为音响从业员也应该了解其中的含义,下面作一个介绍: 1、 声音水分充足:中高频混响足量,频响宽且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失真小、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有水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声音发干。 2、 声音柔软:低频段频响宽,低频、中低频亦然,高频段无峰值且高频段下降。混响适当、失真小、,在听觉上感到柔软舒适,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声音硬。 3、 声音明亮: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频、中频的成分适度,高频段量感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混响适当、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明朗、活跃。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模糊、灰暗。 4、 声音厚:低频及中低频量感强,特别是200-500HZ的频段内的声音出得来,高频成份够,声能的平均能级较高,混响适合、失真小、声音厚实、有力。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单薄。 5、 声音清晰(清澈):频响宽且均匀,整个频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小,混响适度、瞬态响应好、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音和失真,并能出得来。语言可懂性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有清澈见底之感。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模糊、混浊。 6、 声音有力度:中低频段量感充足,高频成分不缺、混响足够、失真小、声音坚实有力且出得来。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力度不足、无力。 7、 声音结实:中低频段声能平均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大,混响声适量、响度高、失真小、声音厚实、明亮。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声音空。 8、 声音木:高频及中高频欠缺,低频及中低频成分较多,但量感不足,混响时间偏短,听起来声音不活跃、呆板。 9、 声音缩:声能密度较小,声音送不出来。缺乏中音、混响声少、响声低、清晰度差、音色不丰满。 10、 声音脆:中高频及高频成分过多,低频成分不足,整个频带频响不均匀,失真较大、声音单薄、不厚实。 11、 声音发尖:低频量感不足,中高频段(2-6KHZ)提升过多,频响分布不均匀,失真大,在听觉上感到刺耳。 12、 声音发闷:低频量感过强,特别是在150HZ左右,低频段失真较大,瞬态响应不好,高频和中高频成分欠缺,在3-4KHZ以上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 13、 声音发飘:声能平均极能较小,响度低、缺少中音、直达声不够,间接声过多,造 成声音焦点不实、声像发虚且飘动。 14、 声音发炸:声能密度过大,高频及中高频成分过多,在高频段有躁音,有过载削峰失真。 15、 声音发破:声能密度太大,严重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以及过载削峰失真都会使声音产生破的感觉,甚至还会伴有“噗噗”的噪声。 16、 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伴有瞬态失真,听觉上感到声音沙哑。 17、 声音发毛:高频的中高频成分较多,在这个频段有噪声且失真较大,在听觉上有高频附加音,声音毛噪不干净。 18、 声音发散:声音不结实,焦点虚、主旋律不突出;混响过大、中频欠缺、频响不均匀,听觉上感到声音凌乱分散。 19、 声音发“哄”:低频中频某频段夸张,有共振、频响不均匀、混响太长,如混响使用不当,就会有一种“哄哄”的浴室效应,在300HZ处若提升过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影响清晰度。 20、 金属声:中高频某段突出或存在谐振峰,频响不均匀、失真大、瞬态响应不好。质量不好的高音扬声器,在听觉上常常会感到音质硬 ,且伴有金属声。 二、各频段声音特征: 低频段对声音强度影响极大,超过+5dB时声音会变得混浊不清,严重时出现“嗡 ”声。 超低音:20Hz-40Hz,适当时声音强而有力。能控制雷声、低音鼓、管风琴和贝司的声音,过度提升会使音乐变得混浊不清。 ​ 极低频: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这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你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20Hz--60Hz部分,这一段提升能给音乐强有力的感觉,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是音乐中强劲有力的感觉。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别是低频响应差和低频过重的音响设备。 25Hz,32Hz这两个频率基本上都是完全衰减的,因为现在很多音箱的低音频率还没有下潜至这个频段.  30HZ 隆隆声,闷雷在远处隆隆作响。提升后会感觉胸口发闷。30以下我习惯直接切除,可以保证清晰的声音,所以在这个位置的Filter我直接做成向上的抛物线形状(可以看图) 40Hz-----------------低音最震撼的频率。 50HZ以下的频点略作提升可以增强声音的震撼力,但过多提升会使声音变得混浊、肥大; 50HZ:低频的绝对保障。但是开得太大的话就会变得有一种嗡嗡的声强,压的耳膜难受,而且会浑浊。 50,100Hz是交流频点,提升是慎重 。 30~60Hz 沉闷 如没有相当大的响度,人耳很难感觉。 低频: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40Hz,50Hz这两个频率恰好是目前我国220V交流电的频率,为了减少电源部分的干扰我们一般也把这两个频率衰减5个dB左右.   将50Hz频点提升2~3dB,能给人以强烈震撼感。 超低音:20Hz-40Hz,适当时声音强而有力。能控制雷声、低音鼓、管风琴和贝司的声音。过度提升会使音乐变得混浊不清。 16Hz~64Hz为最低音,现有乐器所能奏出最低音的是管风琴,它可奏出16Hz,这样低的频率人耳一般是听不到的,但是身体可以感受到;从20Hz~64Hz人耳是能听到的,但是必须使用高保真设备才能播放出来。从63Hz~250Hz才是低音区,它是我们低音补偿的重中之重,这一频段对音乐非常重要,它是音乐的基础,低音节奏型乐器均属于这一频段,这类乐器音质调整的好坏,决定着音乐骨架是否完整。因此,低频特性要用平线,这样可以使声音丰满而自然,当然,也可根据乐器的要求和喜好来补偿。 低音:40Hz-150Hz,是声音的基础部份,其能量占整个音频能量的70%,是表现音乐风格的重要成份。 适当时,低音张弛得宜,声音丰满柔和,不足时声音单薄,150Hz,过度提升时会使声音发闷,明亮度下降,鼻音增强。 50hz,这是我们常用的最低频段,这个频段就是你在的厅外听到的强劲的地鼓声的最重要的频段,也是能够让人为之起舞的频点。通过对它适当的提升,你将得到令人振奋的地鼓声音。但是,一定要将人声里面所有的50hz左右的声音都切掉,因为那一定是喷麦的声音。  20Hz--60Hz部分。这一段提升能给音乐强有力的感觉,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别是低频响应差和低频过重的音响设备。  2. 60Hz--250Hz部分。这段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它们包含了节奏部分的基础音,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提升这一段可使声音丰满,过度提升会发出隆隆声,衰减此频段和高中音段会使声音单薄。 60~100Hz 沉重。 60Hz提升,强化声音的力度,给人震撼感,不宜多提升 。 声音浑浊减60-80HZ,低频不丰满加60-80, 男歌手:64-523HZ为基准音区  50-300HZ的频率范围一般可在5db以内作提升,这样可以增加声音的丰满度; 60Hz--250Hz部分  :这段频率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 强之则音色丰满,弱之则音色单薄,过强则产生隆隆声。 63Hz,80Hz,100Hz这三个频率决定了音源的丰满度,一般不要做大的提升和衰减. 50Hz、100Hz是交流声频点,提升时须慎重。 人耳听觉 20HZ--20KHZ 敏感 1KHz--4KHz 最敏感 3.4KHz 人嗓音 男 80Hz--500Hz 女100Hz--1KHz 电话 200/300--3KHZ 电视 100HZ 70~100hz,这是我们获得浑厚有力的BASS的必要频点,同时,也是需要将人声切除的频点。记住,BASS和地鼓不要提升相同的频点,否则地鼓会被掩没掉的。  80Hz以下主要是重放音乐中以低频为主的打击乐器,例如大鼓、定音鼓,还有钢琴、大提琴、大号等少数存在极低频率的乐器,这一部分如果有则好,没有对音乐欣赏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这一部分要重放好是不容易的,对器材的要求也较高。许多高级的器材,为了表现好80(或80左右)Hz以上的频段的音乐,宁愿将 80(或80左右)Hz以下的频率干脆切除掉,以免重放不好,反而影响主要频段的效果。极低频20Hz为人耳听觉下限,可测试您的器材低频重放下限,低频中的25Hz、31.5Hz、Hz、40Hz、50Hz和63Hz是许多音箱的重放下限,如果您的音箱在这些频率中某处声音急剧下降,则表明这个频率就是您的音箱低频重放下限。80-160Hz 在80-160Hz频段的声音主要表现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这部分表现得好的话,在80Hz以下缺乏时,甚至不会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现不好,音乐会有沉闷感,甚至是有气无力。 中低音:150Hz-500Hz,是声音的结构部分,人声位于这个位置,不足时,演唱声会被音乐淹没,声音软而无力,适当提升时会感到浑厚有力,提高声音的力度和响度。提升过度时会使低音变得生硬,300Hz处过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响,则会严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200Hz属于混浊低沉,调音色时可适当减弱本段! 300Hz~1KHz属于大多数音乐中的主要频段,突出这一频带可以加强音色的骨骼,但有时突出这一区域会使音乐显得有些“粘”,主要是在300Hz~800Hz之间。 200~400hz,这个频段有如下几个主要用途,首先是军鼓的木质感声音频段;其次,这是消除人声脏的感觉的频段;第三,对于吉它,提升这个频段将会使声音变的温暖;第四、对于镲和PERCUSSION,衰减这个频段可以增加他们的清脆感。其中,在250hz这个频点,对地鼓作适当的增益,可以使地鼓听起来不那么沉重,很多清流行音乐中这样使用。  150-300 声音力度、男声力度,提升声音硬、无特色,降落:软、飘;  低频:100-150 丰满度,提升浑浊、降落单薄;  60-100 浑厚感,提升轰鸣(轰)、降落无力;  20-60 空间感,提升低频共振(嗡)、降落空虚;  低音:40Hz-150Hz,是声音的基础部份,其能量占整个音频能量的70%,是表现音乐风格的重要成份。 适当时,低音张弛得宜,声音丰满柔和,不足时声音单薄。 80Hz附近能产生极强的“重感”效果,响度很高也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可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作用。 中低频:从80Hz-160Hz之间,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你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著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钢琴:低音在80-120HZ,临场感在2.5-8KHZ,声音随频率的升高而变得单薄   80Hz----160Hz--------BASS最美好的低频。 60Hz--250Hz部分。 这段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它们包含了节奏部分的基础音,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提升这一段可使声音丰满,过度提升会发出隆隆声。衰减这两段会使声音单薄。     80HZ:一个挺肥厚的音色点,调节得当的话音色会比较温暖。 100Hz属于温暖段,如果使这部分加强能使低音部分更加的柔和温暖! 100~200Hz 丰满 低音压耳减125HZ,力度不足加125, 100Hz以下衰减6--12db,可增加语言的清晰度,100--200Hz 衰减3-6db,清晰度提高,100--300Hz提升3--5db增加音乐的丰满度 例如:主持人 李湘 150Hz,过度提升时会使声音发闷,明亮度下降,鼻音增强。 小提琴:丰满度在240-400HZ,拔弦声在1-2KHZ,明亮度在7.5-10KHZ  125Hz,160Hz,200Hz,250Hz这四个点决定了音源的力度和结实度,提升太多声音生硬,衰减太多则声音模糊,发虚,因此这几个点在低频段最为关键. 整个低频段需要着重注意一点的就是低音部分增加3个dB,功放的负载就增加了一倍,所以调节时候一定要慎重,既要注重音色,又要兼顾声场,还要兼顾功放的承受能力. 中频: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你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KHz或3KHz左右,也就是说,2.5K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K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这2.5KHz是1280Hz的二倍,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 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如果你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你就听到一片「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中低音:150Hz-500Hz,是声音的结构部分,人声位于这个位置,不足时,演唱声会被音乐淹没,声音软而无力,适当提升时会感到浑厚有力,提高声音的力度和响度。提升过度时会使低音变得生硬,300Hz处过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响,则会严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女歌手:160-1200HZ为基准音区。 低音太硬减160-200,男声喉音重减200,鼻音重减250。人声单薄加200-400 100~300Hz如提升3~5dB能增加音乐的丰满度 220hz和311hz这两个滑块轻微提升能显得较为温暖 200~500Hz 力度 易引起嗡嗡声的烦闷心理。 250Hz--2KHz部分。这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如把600Hz和1kHz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像喇叭的声音。如把3kHz提升过多会掩蔽说话的识别音,即口齿不清,并使唇音“mbv”难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过分提升会使声音具有金属感。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不调节这一段,过分提升这一段会使听觉疲劳。 从250Hz~2000Hz为中低音区,这一频段在传输和录音过程中最不易受到损失,是声音的骨干力量。2000Hz~4000Hz为中高音区,这一频段对声音的清晰度与明亮度有重要贡献,也是我们最重要的调控对象。如果声音混浊、音色太暗可提升这一频段,声音过硬时可以进行衰减使它柔软,声音发闷时可以提升使它明亮,但是,提升过多则声音会刺耳。语言或歌声通常都要调整这一频段。 250Hz--4KHz部分。这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同时影响人声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调整时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设置,否则音质会变的很沉闷。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如把600Hz和1kHz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像喇叭的声音;如把3KHz提升过多会掩蔽说话的识别音,即口齿不清,并使唇音“m、b、v”难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过分提升会使声音具有金属感。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不调节这一段,过分提升这一段会使听觉疲劳。  300Hz~1KHz属于大多数音乐中的主要频段,突出这一频带可以加强音色的骨骼,但有时突出这一区域会使音乐显得有些“粘”,主要是在300Hz~800Hz之间。 300-500Hz 在300-500Hz频段的声音主要是表现人声的(唱歌、朗诵),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薄、混浊。 中音:500Hz-2KHz,包含大多数乐器的低次谐波和泛音,是小军鼓和打击乐器的特征音。适当时声音透彻明亮,不足时声音朦胧。过度提升时会产生类似电话的声音。 中高音: 400~800hz,调整这个频段,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BASS,并且可以使通鼓变得更加温暖。另外,通过增益或衰减这个频段内的某些频点,可以调整吉它音色的薄厚程度。 800~1khz,这个频段可以用来调整人声的“结实”程度,或者用于增强地鼓的敲击感,比较适用与舞曲的地鼓。  250--500Hz 提升3-6db,浑厚 ,温暖 例如:主持人 赵忠祥 补偿200-300HZ过多时,(如增+5DB)将引起音质的明显变化。而—10DB则音质变化不明显,因此,一般用衰减。 300-500HZ的频率范围一般可作3-5dB左右的提升,这样可以增加声音的力度; 300~500Hz提升4~5dB能增加音乐的力度 300--500Hz提升4--5db增加音乐的力度 340Hz----880Hz-------BASS的中频,对音色的“软硬”影响最大的频率段。 330Hz给人以声音的坚实感使低音柔和丰满,但不易过多提升,会产生“浴室效应。 200-500HZ中低频段决定声音的力度,如超过+5~+10dB声音变得模糊,清晰度下降,下跌-6~10dB时声音缺乏力度而显得单薄,音色硬而窄。 一般情况下把400Hz-2.5KHz的频率范围划分成中频段,大家知道大部分音源的主要基音部分都会在低音部分, 那么它们的2次泛音,3次泛音,四次泛音……就会在中音频段;当然也有一些音源由于频率较高,其主要基音部分在中频段.总之这一段调整的重点是调好大部分音源的二三次泛音及音色的圆润度,明亮度. 在具体操作上: A. 315Hz,400Hz,500Hz,630Hz,800Hz,这五个频率影响着音源的力度和圆润度,这一段频率一般很少提升,因为提升后影响音质,比如315Hz-500Hz段提升太多时,声音就会变得象从井底发出来一样;对630Hz-800Hz段提升太多时,音质就会变得象电话里的声音一样.      100HZ到120HZ:是80HZ的一个清晰化的版本,一个几乎所有贝司均衡器都必须具备的频率调节点。能够提供厚得来又不会太浑浊的音色。但是我们一般不会把这个频率点的调节提升得太高。而是把它原封不动的放着,作为一个“防线”。     160HZ到200HZ:这个位置频率点出来的音色是不少FUSION贝司手所比较喜欢的,有一些现代贝司音色的“透明感”在里面,但是单独调节太大的话会变得很古怪,而且很虚。一般我们只提升到大约7,8DB左右,再配合其他调节一起使用。而如果进行SLAP的话这个频率多数是调节到负数的。     250HZ 声音饱满或浑浊,气声,鼻音。提升后会很浑浊。衰减3dB可以增加清晰度。 300-500 语音主要音区,提升语音单调、降落语音空洞;   300HZ到320HZ:这个位置的频率调节如果增大的话就能够比较容易得到泛音,是一个塑造特色音色的一个有趣的频率点。     400HZ:估计这个位置的频率点不少人都不喜欢。如果开大了会有些混混蒙蒙的音色出现。所以一直都有人认为,设计带有这个频率点的贝司均衡器的公司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贝司手们在SLAP的时候能够把这个频率点调节成负数。其实这样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当你需要一个圆润的音色的时候,适当的在这里增加一点的话会有着很好的帮助,大家可以试试。    中音过厚减400,500。 1.[20-60Hz]影响音色的空间感,因为乐音的基音大多在这段频率以上,这段很难表现,powermp3没有这段均衡。 2.[60-100Hz]影响声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这段频率很丰满,音色会显得厚实、混厚感强,如果不足,音色会变得无力;而如果过强,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有大鼓、定音鼓,还有钢琴、大提琴、大号等少数存在极低频率的乐器多表现在此段。 3.[80-160Hz]主要表现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这部分表现得好的话,在80Hz以下缺乏时,甚至不会感到缺乏低音。如表现不好,音乐会有沉闷感,甚至是有气无力许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断您的低音炮音箱频率上限。 4.[150-300Hz]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 5.[300-500Hz]表现人声的(唱歌、朗诵),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薄、混浊。 500Hz对力度影响很大,提升2-4db给人亲切感和纵深感 中音:500Hz-2KHz,包含大多数乐器的低次谐波和泛音,是小军鼓和打击乐器的特征音。适当时声音透彻明亮,不足时声音朦胧。过度提升时会产生类似电话的声音。 500~1KHz 明朗 500-1K 人声基音、声音轮廓,提升语音前凸、降落语音收缩感;  500HZ以下频率提升过度,声音混浊;500HZ以下频率衰减过度,声音单薄。  500HZ: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摇滚的朋友,应该会喜欢这个位置的频率点。的确,提升这个位置的时候,可以得到清晰的贝司声音,而又不会像400HZ那样出现调节过大就有混的声音出现。而且当指弹SOLO的时候,这个频率点调节的好的话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600HZ 声音硬度,厚度。提升后人声会很生硬,衰减后人声会苍白无力。适当衰减会使声音更温暖。 650HZ:这个位置左右的频率点能够让你的指弹的音色显得比较突出,是一个塑造自己特色音色的又一个好频率。 [800Hz]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过多,则会产生喉音感。如果喉音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适当的喉音则可以增加性感,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人声,打击乐多表现于此。 800HZ:是中频附近的一个“防线”,保证你贝司的声音的清晰度,一般我自己的话是不会过度动这个位置的频率调节的。 800Hz附近如提升10dB,会明显产生一种嘈杂感,狭窄感。 800HZ-2KHZ的频率范围一般在6dB以内作提升,这样可以突出某些乐器的声音; 800Hz处提升要特别慎重,因为这个频点提升后会有嘈杂和狭窄感。 800 力度,提升喉音重;  800Hz这段一般设备都容易播好,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多。这段要是过多的话会感到音响的频响变窄,高音缺乏层次,低频丰满度不够。 800--3KHz 提升3-6db, 穿透力增强.也更适合现在的TECHNO,TRANCE,HARD BASS,PROGRESSIVE但是800Hz处提升要特别慎重,这个频点提升后会有嘈杂和狭窄感。 1000HZ:算是中频的一个加强点,调节得当的话可以有很干净但是又不会过于抢眼的音色出现。但是这个点也是开始出现“底气变弱”的一个位置。 1K~2KHz 透亮 2800Kz附近明亮感关系最大。 1KHZ以上的频率不宜作过多提升,以免使某些乐器产生金属声; 1000-4000HZ频段衰减过度,声音缺乏临场感。 1.2KHz----1.4KHz-----BASS的次高频,对slap音色的影响最大,对“软硬”也有影响。 1kHz,1.25kHz1.6kHz,2kHz,2.5kHz这五个频点影响着音源的明亮度,这几个频率是人耳听觉最灵敏的,因此对整体的音色影响也最大,有时在这一段频率内稍微提升或衰减1,2个dB,都会改变整体的听音感觉. 整个中频段也是声反馈最容易产生的频率范围,因此对中频段频率点的调整时要非常灵活,仔细。 1-3KHZ中高频段对明亮度、清晰度和临场感有重要作用,此频段超过+3~+5dB时会使声音变硬,超过+5~10dB 时则会出现金属声,下跌-3~5dB时会使声音失去明亮感,下跌-5~10dB时,声音发闷、不清晰。 1000-3500HZ频段提升过度,声音发干、发硬。  声音发虚加1K附近,中频打耳朵减1250-2000。   中高频: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是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1K-2K 通透感、顺畅感,提升有跳跃感、降落 松散;  [1kHz]是音响器材测试的标准参考频率,通常在音响器材中给出的参数是在1kHz下测试。这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1--2kHz]可以适当多一点,不宜太多,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过多会使声音发硬。 1--1.5KHz提升4--5db声音的亮度与层次有所增进,音色既明亮又滑爽,尤其对男声 尤为明显 2000HZ以上频率衰减过度或2000HZ以下频率提升过度,声音发闷、不亮。 2KHz--4kHz部分,这段频率属中频,如果提升得过高会掩盖说话的识别音,尤其是3kHz提升过高,会引起听觉疲劳。 2000HZ左右:调节不好的话会让贝司音色变得“四不像”。但是在SLAP的时候我会稍微提升它。 [2k-4kHz]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2-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这段声音一般不宜衰减。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较大。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时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 中高音:2KHz-5KHz,是弦乐的特征音(拉弦乐的弓与弦的摩搡声,弹拔乐的手指触弦的声音某)。不足时声音的穿透力下降,过强时会掩蔽语言音节的识别。 2KHz----5KHz---------BASS的高频段,对音色的亮度影响最大。 2K~4Kz 尖锐 2~4kHz频点提升2~4dB,能增加声音的亮度,特别是人声。 3200HZ:如果要做出稍微“暗淡”一点的SLAP音色的话会是一个很好的调节频率点。出来的音色不会太扎耳朵,但是又能够显出其清脆的声音。也是一些JAZZ贝司手比较喜欢作出修饰的频率位置。 3400Hz易引起听觉疲劳。 2-4KHZ的频率范围一般可以用作3dB左右的提升,这样可以增加声音的亮度,但过多提升会使声音尖锐; 对3-5KHZ作过多补偿时,将引起音质的明显变化。 调好各种音源的多次泛音及色彩感和穿透力:我一般把3.15kHz-20kHz的频率范围划分成高频段,这一段调整的重点是注意各种音源的泛音部分及色彩感和穿透力。 3.15kHz,4kHz,5kHz,6.3kHz是高音段的主要部分,这些频点如果提升过度,声音容易产生毛刺感或产生高音声反馈,衰减过度声音会显得呆板,没有磁性,没有活力。 人声位置偏后,提3K,人声太突出减3KHZ。 高频: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喇叭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体中。如前面所言,当你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你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从高音单体的表现中,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2--4KHz提升2--4db能增加人声的亮度 3KHz--10KHz 提升3-6db,齿音,增强现场感,但是也有一部分不适合提升 3KHz提升过多会产生听觉疲劳。 1KHz~2KHz这一频段很容易有“嗡嗡”的声音,削弱该频带会使声音干净,但同时也失去一部分效果! 1k~3khz,这个频段是一个“坚硬”的频段。其中,1.5k~2.5k的提升可以增加吉它或BASS的“锋利”的感觉;在2~3k略作衰减,将会使人声变得更加平滑、流畅,否则,有些人的声音听起来唱歌象打架,你可以利用这样的处理来平息演唱者的怒气!反过来,在这个频段进行提升也会增加人声或者钢琴的锋利程度。呵呵。总的来说,这个频段通常被成为噪声频段,太多的话,会使整个音乐乱成一团,但在某种乐器上适当的使用,会使这种乐器脱颖而出。  将1.8khz和2.5khz适当压低能起到一定柔化和净化的作用,适当提升则能起到锐化的作用,但是这两个滑块不要大起大落,2个dB 的幅度已经算是很大胆了。 2KHz-5KHz,是弦乐的特征音(拉弦乐的弓与弦的摩搡声,弹拔乐的手指触弦的声音某)。不足时声音的穿透力下降,过强时会掩蔽语言音节的识别。 2KHz~4KHz属于温暖而又不失亮度,非常适合吉他类的乐器。 4KHz~5KHz属于音质比较粗糙的频段,这部分的过高会导致整体音量的上升 3k~6khz,声音在3k的时候,还是坚硬的,那么,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该作什么了吧。至于6k,提升这个频点可以提升人声的清晰度,或者让吉它的声音更华丽。  [4k-8kHz]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人声可能出现齿音。这段频率通常通过压限器来美化。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 从4000Hz~8000Hz为高音区,对高音区可以保持平线特性,保持平线特性时声音的自然度好。也可根据乐曲内容和声源特性来进行相应地衰减或提升,但是千万要注意的是,无论衰减或提升都要适度而不能过多,否则声音会不自然甚至出现金属声。8000Hz以上为最高音区,这一频段对音色有重要贡献,也属于们的调控对象,可结合声源的音色进行适当的补偿。     人耳对音色的感觉是比较灵敏的,它能直接判别声音是否逼真。如果对音色处理不好,不但会使声音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还人会使乐器或者演唱产生严重的失真,因此不可忽视音色处理即声音补偿的重要性。具体到歌手演唱,对于男声来说,大多数人的声音比较低沉,缺少高音,为提高演唱的清晰度,一般可对3kHz的频率万分进行补偿;对于女声来说,高音又显得过多,声音发“尖”,为使声音宏亮,不至于太刺耳,一般可对400Hz频率成分进行补偿。       音质补偿的原则应该是平线、适度和必要。如果声音是真实自然的话,保持平线,而一旦有必要则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不论对哪一频段进行补偿都需结合节目内容和听觉效果,同时还要配合音量调整,以达到总体上的平衡。 4kHz处宜衰不宜提 4000HZ 金属感,镶边,锋锐感。使声音听起来很像钢管里发出来的声音。比较适合做一些特别的声音出来。   4kHz--5KHz部分,这是具有临场感的频段,它影响语言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提升这一频段,使人感觉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衰减5kHz,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如果在5kHz左右提出升6dB,则会使整个混合声音的声功率提升3dB。 4500HZ:喜欢红辣椒的朋友们在SLAP的时候估计会对它也有一定的喜爱程度。而且许多FUNKY乐手在SLAP的时候也肯定会对它提升不少。不过你想要做出比较“厚”,比较圆润的音色的时候,估计它要下去不少。 高频刺耳减4-6K,声音不亮,不通透加4-8K 4kHz--5KHz部分  :这是具有临场感的频段,它影响语言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提升这一频段,使人感觉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衰减5kHz,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如果在5kHz左右提出升6dB,则会使整个混合声音的声功率提升3dB。 4kHz--5KHz部分。这是影响临场感(距离感)的频段。提升这一频段,使人感觉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衰减则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如果在5KHz左右提升6dB,则会使整个混合声音的声功率提升3dB。  4K~8Kz 清脆 5KHZ左右的频率范围主要表现了声音的清晰度,提升的幅度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4K-5K 乐器表面响度,提升乐器距离近、降落乐器距离远;  4K 穿透力,提升 咳音;  2K-3K 对明亮度最敏感,提升声音硬,不自然  5khz的适当增益能提升人声清晰度。5000HZ以上频率提升过度,声音毛刺 5K-6K 语言的清晰度,提升声音锋利、易疲劳;  6-7KHZ超过+6dB,声音会变得尖锐刺耳,语言中齿音严重,下跌-10dB以上时音色明显变暗。 6800Hz形成尖啸,锐利的感觉。6800Hz提升过高会产生尖叫声,特别是接有话筒的扩音系统,会引起高频反馈啸叫。 高音:7KHz-8KHz,是影响声音层次感的频率。过度提升会使短笛、长笛声音突出,语言的齿音加重和音色发毛。 极高频:从5120Hz-20KHz这么宽的频段,称之为极高频。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换句话说,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从这里,发生了一件困扰喇叭单体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什么是「两全」?你有没有想过,假若一个高音单体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 6-8KHZ的频率范围略作提升可增加声音的层次感,但需注意若提升不当会使扩声系统产生返馈而出现啸声; 6K-8K 明亮度、透明度, 提升齿音重、降落 声音黯淡;  8kHz,10kHz,12.5kHz这三个点影响声音的层次感和色彩。 8kHz以上稍加提升,就能增加声音层次和色彩感 极高音:8KHz-10KHz,合适时,三角铁的金属感通透率高,沙钟的节奏清晰可辨。过度提升会使声音不自然,易烧毁高频单元。 [8k-12kHz]这段是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适当突出(一点即可)对音响的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大帮助,也会让人感到高音丰富。但是,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发毛。如果这段缺乏的话,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适当提升7khz和10khz可以突出细节并且让人声变甜。 6kHz--16kHz部分,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来说提升这几段使声音宏亮,但不清晰,不可能会引起齿音过重,衰减时声音变得清晰,但声音不宏亮。 6kHz--16kHz部分。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来说提升这部分使声音宏亮,但不清晰,还可能会引起齿音过重;衰减这部分使声音变得清晰,可音质又略显单薄。该频段适合还原人声。  极高音:8KHz-10KHz。合适时,三角铁和立叉的金属感通透率高,沙钟的节奏清晰可辨。过度提升会使声音不自然,易烧毁高频单元。 8K~16Kz 纤细 >7.5KHz音感清彻纤细。 齿音太重减8K。8000HZ 高频哨声或齿音,轮廓清晰,声音的清淅度。提升后会很刺耳很尖锐。女声在高频部分容易产生S音(嘶声)衰减3dB可以消除S音。 6k~10khz,这个频段可以增加声音的“甜美”感觉。并且增加声音的空气感,呼吸感。并可增加吉它的清脆声音(但要注意,一定不要过量使用)。PERCUSSION、军鼓和大镲都可以在这个频段里得到声音的美化。并且,弦乐和某些的合成器综合音色,可以在这个频段得到声音的“刀刃”的感觉(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样的声音)。 高音:7KHz-8KHz,是影响声音层次感的频率。过度提升会使短笛、长笛声音突出,语言的齿音加重和音色发毛。 7KHz或7KHz以上,就属于高频段,音质上显得尖锐很有攻击性,很容易产生嘶嘶声音! 尽量使用衰减,不要使用提升,把多出来的东西减掉,自然层次就分明了。如果真的感觉缺少什么,一般都是因为室内环境或音箱摆位造成的,提升过多会改变音箱的声底,反而破坏音质。    8KHz~10KHz范围属于钗片的音色范围,如有“嚓嚓”音可适当降低改频段。 8~12kHz是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适当突出(5dB以下)对音响的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大帮助,也会让人感到高音丰富。但是,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例如:系统(声卡、音源)的噪声会被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发毛。如果这段缺乏的话,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10k~16khz,提升这个频段会使人声更加华丽,并且能够提升大镲和PERCUSSION的最尖的那个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首先确认这个频段内是有声音存在的,否则的话,你所增加的肯定是噪声。呵呵。 8K-10K S音;  10KHZ以上频率的提升应慎重,因为提升过多会使声音产生发破。对刚刚开始使用频率均衡器的使用者来说,可依据自己的听觉来进行频率的调整,一般调整时以听感舒服为宜。 10KHZ:可以得到很尖锐的音色,如果是在SLAPSOLO里面的话,它估计会被抬到最高的位置。也是一个用来炫耀贝司高频部分的一个关键频率位置。 10kHz以上频段最好不要提升或不要提太高,要控制在3dB以内为宜。 10K-12K 高频泛音,光泽;  12K-16K 高频泛音,光彩;  [12k-16kHz]能够影响整体的色彩感,这段过于黯淡会导致乐器失去个性,过多则会产生毛刺感。 高音发毛减12-16K。 15K以上:别弹贝司了,改弹吉他去吧,记得插上个MT-2。 14000Hz 14kHz以上为音乐的泛音区,如果缺乏,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高贵感,例如小提琴将没有“松香味”。这一部分也不宜过多,基本平直或稍有衰减(不超过-3dB)即可。 空间感不足加12-16K。 15800HZ 空气感。高音的明亮度。如果齿音过重,在8000HZ那里衰减消除S音后,又想增加高音的明亮度,可以试图提升这一项来达到目的。 16K-20K 色彩 提升有神秘感;  16kHz,20kHz由于目前很多音箱的高频还达不到20kHz,再加上人耳很少能听见这么高的频率,所以我们一般把20kHz这个点进行大幅度的衰减,而16kHz这个频率点实际上很重要,如果把它衰减了,那么高音里的那种金光四射感觉就会没有了。 [16k-20kHz]可能很多人都听不到,听不到并不意味着器材无法回放,只有很少人可以听到20kHz。这段频率可以影响高频的亮度,以及整体的空间感,过少会让人觉得有点闷,太多则会产生飘忽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电子合声、古筝钢琴等乐器的泛音多表现于此。 14khz和20khz的提升则可能造成声音变得具有华丽感和金属味,但也容易变噪变得数码味较浓,建议20khz的滑块不要给增益,而14khz的滑块可以轻微增益 三、感性的声音 音色,是一种描述乐器发音品质的术语,由于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频谱分布特征,因而同一种乐器的发音在不同的音区内,起音感虽然不一定一致,但其音色大体一致。  表述音色特征的术语一般都
/
本文档为【均衡器的使用原理、方法-音响发烧友(非常实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