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读李清照作品心解

读李清照作品心解

2011-04-17 9页 pdf 806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1322

暂无简介

举报
读李清照作品心解 读 李 清 照 作 品 心 解 陈 祖 美 — 李清照的一生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 她生于北宋中叶 神 宗 元 丰 七 年 公元 年 。 这时 , 社会危机处在萌动 、 潜伏阶段 , 表面尚有一层承平的帷幕 文学则仍在鼎盛 时期 。 李清照号易安居 士 , 原 籍 今 山 东 济 南 ,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 “ 后四学士 ” 之 一 , 有《洛阳名园记 》传世 母亲王 氏亦擅文 藻 。 李清照十八岁出嫁 , 翁舅赵挺之一度官 至尚书右仆射 宰相之一 丈夫赵明诚是著 名的金石学家 , 他们是 “ 夫妇擅朋 友 之 胜...
读李清照作品心解
读 李 清 照 作 品 心 解 陈 祖 美 — 李清照的一生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 她生于北宋中叶 神 宗 元 丰 七 年 公元 年 。 这时 , 社会危机处在萌动 、 潜伏阶段 , 表面尚有一层承平的帷幕 文学则仍在鼎盛 时期 。 李清照号易安居 士 , 原 籍 今 山 东 济 南 ,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 “ 后四学士 ” 之 一 , 有《洛阳名园记 》传世 母亲王 氏亦擅文 藻 。 李清照十八岁出嫁 , 翁舅赵挺之一度官 至尚书右仆射 宰相之一 丈夫赵明诚是著 名的金石学家 , 他们是 “ 夫妇擅朋 友 之 胜 ” 《古今女史 》卷一 的同志 。 赵明诚著《金石 录 》, 李清照“ 笔削其间 ” 张端义《贵耳集 》卷 上 。 收集整理金石书画是他们的同好 “ 每 获一书 即同共勘校 , 整集签题 。 得书 、 画 、 彝 、 鼎 , 亦摩玩舒卷 , 指摘疵病 , 夜尽一烛 为率 。 故能纸札精致 , 字画完整 , 冠诸收书 家 。 ”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这种生活使她很 惬意 “ 意会心谋 , 目往神授 , 乐在声色狗马 之上 。 ” 《金石录后序 》 。 这期 间 , 在 创 作 中也不时流露出 “ 造化可能偏有意 ” 、 “ 此花 不与众花比 ” 《渔家傲 · 雪里已知春信至 》 的 自豪感 。 这是李清照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一 个方面 。 另一方面 , 如有些作品 “ 昨夜 雨 疏 风 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 ‘海 棠依旧 。 ’ ‘知否 , 知否 应是绿 肥 红 瘦 。 ’ ” 《如梦令 》和“惜别伤离方寸乱 , 忘了临行 , 酒盏深和浅 。 ” 《蝶恋花 · 晚止昌乐 馆 寄姊 妹 》等等 , 又或隐或现地表达出一种感伤愁 闷情绪 。 那末 , 这是否象辛弃疾所说的是作 者“ 少年不识愁滋味 ” 、 “ 为 赋新 词 强 说 愁 ”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呢 当然不是 。 如果我们把李清照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性格联 系起来考察 , 就会看到这种情绪的产生 , 不 记 。 《晋书 》怎么能记陈后主的事呢 郭茂倩未免 太疏忽了 。 ⑩ 王瑶《中古文学 风 貌 》第 四 篇《隶 事 · 声 律 · 宫 体 一论齐 、 梁诗 》云 “ 官体之名虽始于梁 简 文 帝 , 但这种内容和发展的趋向却是宋 、 齐以来就 逐渐显著 了 。 正和追求形式美的情形一样 , 内容 也在逐渐地变化 这变化是有意的 , 它象征着宫 廷和士大夫生活 的堕落 。 从山水到宫闲 , 虽然同 样是有闲 , 同样是诗 , 但由逃避到刺激 , 诗和生 活同样堕落到 了极限 。 如果我们要选一个有代表 性的人物来检讨 , 最好还是沈约 , 因为他最懂得 什么是当时对文学的要求 和文学需要顺着那个 方向发展 , 而且又寿高位显 , 对别人奖掖提倡的 影响很大 。 虽然他死时梁简文帝才十岁 , 宫体之 名还未成立 但他集子里 已然有了很多这一类的 诗 。 ”所论极为精当 。 如果我们要追溯张若虚这篇诗的渊源 , 除 了形式 显然出于四杰歌行之外 , 在意境 、 布局各方面 , 实在深受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影响 , 所以王 氏也说它“ 用《西洲 》格调 ”。 其所写离妇之思也与 宫体情调截然不同 , 而与《西洲曲》接近 。 沈氏另一著作《说诗碎语 》卷上亦载此说 。 又刘熙 载《艺概 》卷二云 “ 隋杨处道诗甚为雄深雅健 。 齐 , 梁文辞之弊 , 贵清绮不重气质 , 得此可以矫之 。 ” 可与沈说参证 。 是无缘无故的 —良好的家庭教养和美满的婚姻 , 可能使她产生美好的理想 , 而封建礼 教对妇女的束缚 , 又可能使她的理想幻灭 。 在理想和幻灭之间 , 便是苦闷的渊教 。 李清 照早期的那些情调忧伤的作品 , 既是排遣上 述苦闷的产物 , 也是封建时代妇女受压抑地 位的反映 。 只不过她对生活特别敏感 、 对 自由 幸福的追求特别强烈 , 一旦求之不得 , 受到 的刺激更大罢了 。 何况 , 李 清 照 前 期 的 生 活 , 也不是一帆风顺 。 她结婚第二年 , 宋徽 宗崇宁元年 公元 年 , 父亲李格非被编 为元佑党人 。 凡列入元枯党籍者 , 或勒令停 职 , 或编管 。 编管 , 是宋代的一种惩治官吏 的 。 官吏获罪 , 除名贬滴州郡 , 编入该 地户籍 , 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 。 李格非在被 编党籍过程中 , 所受的让误 , 何时解除 , 史 载阅失 , 而李清照以“何况人间父子情 ”的诗 句 , 哀告赵挺之 , 就是为了搭救她的父亲 。 据载此事曾引起时人悲叹 。 这期间 , 赵明诚 的父亲也屡有升迁黝罢 。 她与丈夫曾 “ 屏居 乡里十年 ” 《金石录后序 》 。 可见赵明诚的仕 途进退与他父亲的升默是有关系的 。 这些方 面不能不对李清照的思想 、 生活有所影响 , 也会反映到她的作品里 。 她上诗赵挺之说 “ 炙手可热心可寒 ” 。 无疑 , 在这一断句里 , 包含着作者对于世态炎凉的切身感受 。 靖康之变 , 结束了北宋王朝 , 也是李清 照重大生活变故的开端 。 此后种种灾难接踵 而来 。 先是他们的十余屋收藏在战乱中化为 灰烬 。 继而丈夫染疾身亡 , 自己也大病一场 , “仅存喘息 ” 。 金兵攻陷洪州后 , 又有大批书 画宝器“散为云烟 ” 。 不仅如此 , 又传闻她家 受到秘密弹劫 , 有人诬告他 们 赐 玉 器 予 金 人 , 也就是通敌 , 这使李清照大为惊恐 。 更 使她“悲愉不已 ”的则是 , 在会稽被邻人夜间 穴壁盗去卧榻之下的书画砚墨五竹箱 。 这些 珍藏 , 赵 、 李看得象生命一样宝贵 , 如今几 乎丧失殆尽 。 所以她叹息“ 三十四年之间 , 忧 患得失 , 何其多也 。 ”从记叙以上催难经过的 《金石录后序 》和李清照其他著作 有的真伪 尚有争议 以及若干宋朝人的记载看 , 兵资 乱离 、 被诬通敌 , 丧偶 、 失盗 、 病痛 、 再醛 、 诉讼 、 离异 、 系狱等等 , 这些人生航程 中的 暗礁 、 险滩 , 李清照都没有幸免 。 假如白居 易生在李清照之后 , 他可能把悲悼李白的诗 句“但是诗人多薄命 , 就 中沦落不过君 ” 《李 白墓 》 , 用以悯叹李易安的“ 薄命 ”。 联系李 清照的这些遭遇读她的《玉楼春 》、《武陵春 》、 《声声慢 》等作品 , 对其中表现的作著的凄枪 忧苦心情 , 才体会更深 。 否则我们就不能理 解《玉楼春 》的基调 面对蕴香欲放的红梅 , 作者却那么“ 憔悴 ” , 以至“ 闷损阑干愁不倚 ” , 预感到“ 未必明朝风不起 ” 。 原来在她的经历 中 , 多次遇到过不测风云 , 她的命运和当时 的世柞一样 , 乱亡相继 , 不堪 禁 受 。 《武 陵 春 》一词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平生忧患 风住尘香花 已尽 , 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 事休 , 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 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舫锰舟 , 载不动 、 许多愁 。 是啊 , 在李清照的人生舫锰舟上 , 曾经载过 多少忧愁 。 对于这首词 , 清代学者俞正燮的 理解是 “ 流寓有故乡之思 , 其事非闺闹文笔 自记者莫能知 。 ” 《癸巳类稿 · 易安 居 士 事 辑 》这是有道理的 。 没有李清照的身世 , 就没 有李清照的作品 , 《武陵春 》如此 , 《声声慢 》 也不例外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 乍 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 他 , 晚来风急 。 雁过也 , 正伤心 , 却是旧时相 识 。 满地黄花堆拱, 憔悴损 , 如今有谁堪 摘 。 守着窗儿 , 独 自怎生得黑 。 梧 桐 更 兼 细 雨 , 到黄昏、 点点滴滴 。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 了得 。 这首词可以看作李清照一生忧患的概括和总 结 , 前人对它的评价不外是 “ 连下 叠 字 无 迹 , 能手 。 墨字妙 绝 。 ” 《词 蓄 》卷 二 等 等 。 这是仅就字面而言 。 我们说读这首词 , 仿佛看到一个哀怜无告 的 老 妇 人 , 在 暗 淡 的屋子里 , 若有所失地 寻 觅 什 么 东 西 , 又 恍恍然地隔窗怅望 。 她看到南去的雁字 、 枯 萎的黄花 , 更引起了伤 心 事 早 年 思 妇 的 感伤曾使她象 “ 西风 ” 中的黄花般的消瘦 , 如今国破家亡生离死别 的 种 种 折 磨 , 更 使 得她象堆积满地的黄花一样 , 憔悴不堪了 。 窗外的秋雨落在梧桐 上 , 点 点 滴 滴 下 个不 停 。 这种凄 凉 的 境 况 叫 她 怎 么 禁 受得 了 呢 。 如此层层递进 , 写出了作者的 “ 推愁不 去还相觅 ” 《老学庵笔记 》卷八 的悲戚心境 和恍惚神情 。 这就是连下十四叠字 “ 寻寻觅 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的真正艺术效 果 。 有人说 “ ‘黑 , 字不许第二人押 。 妇人有 此词笔 , 殆间气也 。 ” 《白雨斋词话 》卷七引张 正夫语 这只说对了一半 , 即“ 黑 ” 字堪称青 钱万选 , 用得到家 一半含 有 先 验 论 的 成 分 , 认为李清照有此文笔是天生的 。 其实 , 李清照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个“ 黑 ”字 , 除了出 类拔萃的文笔外 , 主要地还是她有深切的生 活感受 。 从少妇起 , 她就常常与丈夫分离 , 以至四十六岁上死 了丈夫 , 自己成了鳌妇老 枢 。 三 、 四十年来 , 她不知孤独地渡过了多 少个黄昏和黑夜 。 她对“ 黑 ”字有 自己独特的 感受 。 这个字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大半 生所受的煎熬 。 同时 , “ 黑 ”字还很 自然地领 出了下面的“ 愁 ”字 。 “ 怎一个愁字了得 ” , 不 仅照应了全篇 , 也臭括了我国这一 中世纪女 词人颠沛流离的一生 。 总之 , 李清照的全部作品是她一生哀乐 的真实写照 。 我们决不能因为她的有些作品 调子低沉 , 就说是“ 投透 了没落颓废的情调 ” “ 起着瓦解 , 麻痹人心的作用 。 ” 也不能说是 什么“ 反现实主义的逆流 ”等等 , 文学批评中 的这种不经之论 , 再也要不得了 。 李清照是一个杰出的女作家 , 不仅她的 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 她的某些思 想品格至今仍有光彩 。 陆游《渭南文集 》卷三 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 》曾记载他的夫人孙氏 十余岁时 , 李清照欲以其学传之 。 孙氏回答 说 “ 才藻非女子事也 。 ” 可见 , “ 女子无才便 是德 ” 也是南宋时妇女深谙的“ 女儿经 ” 。 李 清照不仅敢于藐视这种传统的封建观念 , 在 文艺 、 学术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于三 从四德等封建札教 , 她也进 行 了 大 胆 的挑 战 。 前夫死后三年 , 她改嫁张汝舟 。 不料张 汝舟是一个 “ 驭侩之下才 ” 投翰林学士茶 崇礼启 》也就是捐客 、 牙商之流的人物 。 她 与这样的人 “ 实 难 共 处 ” 同 上 。 我 们 知 道 , 李清照的前夫赵明诚是封建时代较廉洁 的官吏 。 他们夫妇酷爱金 石 书 画 , 是靠 节 俭 、 甚至典当衣物购置 “ 后或见古今 名 人 书画 , 一代奇器 , 亦复脱衣市易 。 尝记崇宁 间 , 有人持徐熙牡丹图 , 求钱二十万 。 当时 虽贵家子弟 , 求二十万钱 , 岂易得耶 。 留信 宿 , 计无所出而还之 。 夫妇 相 向惋怅 者 数 日。 ”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系相门之子 , 在 “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贪赃枉法的封建制 度下 , 他们能这样克俭 自守是不容易的 。 至 于李清照更是“食去重肉 , 衣去重采 , 首无明 珠 、 翠羽之饰 , 室无涂金 、 刺绣之具 。 ” 《金 石录后序 》 生活很朴素 。 具有这种 品 格 的 人 , 与“妄增举数入官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 年要录 》卷五十八 的张汝舟其人是冰炭不相 容的 , 李清照与此人离异是符合她的性格特 点和为人准则的 。 上述种种思想举动 , 发生 在封建社会的一个上层 妇 女 身 上 , 是 罕 见 的 , 也是容易招致物议和蒙受攻汗的 。 比如 说她 “ 晚岁颇失节 ” 陈振孙 《直斋 书 录 解 题 》 、 ’‘真逐水桃花之不若矣 ” 、《古今女史 》 卷一 等等 。 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 , 李清照 虽然是封建统治阶层中的“贵家子弟对 , 但她 的思想行为却不是封建道义 所 能 规范 得 了 的 。 不仅如此 , 李清照思想 和 作 品 的 进 步 性 , 更表现在她敢于讥刺时弊和具有忠愤激 昂的爱国热忱方面 。 绍兴三年 公元 年 五月 , 宋高宗赵 构派韩 肖胃、 胡松年使金 , 李清照写了一首 《上枢密韩 肖宵诗 》, 诗中说 “ 不乞隋珠与和 璧 , 只乞乡关新信息 ”、 “欲将血泪寄山河 , 去洒东山一杯土 。 ”在赵构君臣把淮河以北的 广大土地割让给金朝 , 又以大量财帛向金人 纳贡 , 还向金统治者卑称儿臣的时候 , 作者 的这种血洒山河的爱国衷 肠 , 是 难 能 可 贵 的 。 在博弈打马时她说 “ 老矣谁能志千里 , 但愿相将过淮水 。 ” 《打马赋 》这哪里是在进 行闺房雅戏 , 岂不是明白地陈述复国还乡的 心愿 。 还有一首被称为“ 甚工致 , 却是词语 ” 《历朝名媛诗词 》卷七 的《春残 》诗 “ 春残何 事苦思乡 , 病里梳头恨最长 。 梁燕语多终 日 在 , 蔷薇风细一帘香 ” , 也明确地表 达 了 作 者以国破家亡为恨的思 想 。 同 类 作 品 还 有 《菩萨蛮 》, 写的是风物宜人心情好的春夭 , 作者不忘故乡 “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 ” 《清平乐 》下半阅 “今年海角天涯 , 萧萧两鬓 生华 。 看取晚来风势 , 故应难看梅花 ” , 则流 露出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心 。 《添字丑奴儿 》 有 坏伤心枕上三更雨 , 点滴霖睡 , 点滴霖撼 ,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从“愁损北人 ” , 可以 看出这时的作者已为国家的 命 运 伤 心 流 泪 了 。 还有《南歌子 》中的“ 旧时天气旧 ,时衣 , 只 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以及《转调满庭芳 》的结 句 “ 如今也 , 不成怀抱 , 得似旧时那 。 ”也都 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家国之恋 。 这类词的代表 作 , 是李清照南渡 以后怀念京洛旧事的 《永 遇乐 》 浓 , 吹梅笛怨 , 春意知几许 。 元宵佳节 , 一 融和 天气 , 次第岂无风雨 。 来相召 , 香车宝马 , 谢 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 日 , 闺门多暇 , 记得 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 , 撤金雪 柳、 簇 带 争 济 楚 。 如今憔悴 , 风拱霜鬓 , 怕见夜间出去 。 不 如向帘儿底下 , 听人笑语 。 落 日熔金 , 暮云合璧 , 人在何处 。 染柳烟 关于这首词 , 刘辰翁《须澳词 》卷二谓 “ 余 自 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 》, 为之涕下 。 今 三年矣 , 每闻此词 , 辄不 自堪 , 遂依其声 , 又托之易安 自喻 , 虽辞 情 不 及 , 而 悲 苦 过 之 。 ”刘辰翁是南宋著名词人 , 他效易安体的 《永遇乐 》, 表达了对南渡后“ 江南无路 ” 、 春 事无主的国势的痛惜 。 刘 、 李同调 、 李清照的 这首词正是通过元宵夜的今昔对比 , 流露出 她对“ 中州盛 日 ”的深切怀念 。 李清照 曾写过一首称烦末路英雄项羽的 《夏 日绝句 》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 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此外还有大约作于 宋高宗赵构建炎二 、 三年 公元 一 年 的二首失题断句 “ 南渡衣冠少王导 , 北来 消息欠刘现 ”、 “ 南来尚怯吴江冷 , 北狩应悲 易水寒 。 ”这些诗所指人事故实都是为人熟知 的 。 《夏 日绝句 》表达了李清照对项羽叱咤风 云一生的赞叹 。 在李清照看来 , 项羽不肯过 江苟活 自安 , 对江东父老能以死相谢 , 他虽 然在战场上失败了 , 但仍不失为英雄 。 王导是 有志于“戳力王室 , 克复神州 ” 《世说新语 · 言语第二 》的东晋重臣‘ 刘现比王导生卒略 早一些 , 是晋朝的著名将领兼 诗 人 。 《山 东 通志 · 艺文志 》记载一则按语 “ 易安多以文 字中人忌 ⋯ ⋯ ‘南渡衣冠少王导 , 北来消息 欠刘艰 。 ’讥刺甚众 。 ” 俞正燮在《易安居士事 辑 》中也说 易安“ 以美秀之才 , 好论文以中 时忌也 。 ” 还称这几句诗是 “ 忠愤激发 , 意悲 语明 ” 之辞 。 这些评语发人深思 李清照讥 刺的是些什么人呢 原来在 她 写这 些诗句 时 , 南宋主战派名相李纲一度被罢职 , 任东 京留守的名将宗泽多次上书 , 力请高宗还都 号召抗金收复失地 , 高宗却置之不理 。 宗泽 忧愤成疾 , 连呼三声过河而终 。 代之而执朝 政的是一班苟安乞降昏庸低能之辈 。 这与苟 安江南无意收复北方失地 , 又横阻祖遨等北 伐的司马睿东晋王朝 , 何其相似 。 处在李清 照的时代和地位 , 对于皇帝及其身边的大臣 是不能够直言不讳地加 以揭露和批判的 。 她 怀念以死谢江东父老的项羽和力图规复的王 导 、 文吐现 , 就是对 “ 忘父兄之怨 , 忍宗社之 羞 , 屈膝称臣于骄虏 , 而无愧作之色 ,’王夫 之《宋论 》的偏安一隅 , 为保住 自己的皇位 , 甘心将父兄留在金人手中遭受蹂嗬的赵构君 臣深刻的讥刺 。 李清照及其作品被称为 “ 虽篇轶无多 , 固不能不宝而存之 , 为词家一大宗矣 ” 《四 库全书总 目提要 · 词曲类一 》 “ 易 安 居 士 能书 、 能画 , 又能词 , 而尤长于文藻 ” 《清 河书画舫 》申集引《才妇录 》 “ 宋以后闺阁之 文 , 此 指《金石录后序 》为观止 ” 李慈铭《越 鳗堂读书记 》卷九 。 对于李清照的才学 , 史 籍中还有许多记载和论述 , 也曾流传过一些 佳话 , 如题名元伊世珍《琅媛记 》中记载的赵 明诚叹赏《醉花阴 》便是一例 此外 , 《金石 录后序 》 的一段记叙也颇有趣 李清照说 自 己记性强 , 每当饭后 , 坐在书房归来堂 , 泡 上茶 , 指着图书史料说 , 某件事记载在某一 本书 、 某一卷 、 第几页 、 第几行 , 以说对与 否决胜负 , 胜了先饮茶 。 她 每 当说 对 了 就 举杯大笑 , 以至茶水倾倒在怀里 。 她能用嬉 谑取乐的方式博览群书 , 是一种才学果腹 , 智慧超人的表现 。 李清照的父亲曾说过 “ 中 郎有女堪传业 ” , 话是推崇东汉蔡琶 的 女 儿 蔡淡的 , 实际是称道 自己女儿的才学与蔡淡 相领顽 。 这种称赞并不过分 , 别人也认为李 格非女 ‘其文淋漓曲折 , 笔 墨 不 减 乃 翁。 ” 《绛云楼书 目》卷四金石类陈景云注 仁述 , 只能作为评价李清照及其作 品的参考 。 至于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还得 靠她的作品 —特别是抒情词的创作水平来确立 。 词的发展由民间转到文人手中后 , 在唐 末五代是作为“娱宾遣兴 ”的工具 。 到北宋中 叶 , 在苏轼的努力下 , 虽 曾扩 大 了 词 的 内 容 , 但并没有打破“ 词为艳科 ”的传统 , 类似 于“ 者边走 , 那边走 , 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 , 者边走 , 莫厌金杯酒 ” 王衍《醉妆词 》 之类 的“香软 ”题材 , 到了北宋末期 , 周邦彦等人 又使它重新抬起了头 。 李清照虽然不 同于一 般“ 偎红倚翠 ” 、 “ 浅斟低唱 ”的风流文人 , 她 的词没有那种令人腻烦的脂粉气息和华靡语 言 。 但是一代时尚难以尽除 , 李清照对于词 “ 别是一家 ”的理论主张 , 以及在创作实践上 洛守“ 诗庄词媚 ”的原则 , 使得她的词的写作 局限在 自己的眼中泪 、 意中人 、 心中事的题 材里 。 她现存的总共四 、 五十首词 , 大多是 泪洒 、 愁凝 , 醉态墉墉的描写 , “ 墉 ” 和 “憔 悴 ”一类的字眼反复出现 什么 “墉 自梳头 ” 、 “ 玉阑干墉倚 ” , 还有 “憔悴度芳姿 ” 、 “ 憔悴 更凋零 ”等等 。 “ 愁 ”字和 “ 酒 ” 字更是几乎篇 篇离不开 , 她游春赏花愁 、 饮酒赋诗也愁 , 白天“ 没心情 ” 、 夜晚“ 无好梦 ” , 不知有多少 春愁 、 秋悲 , 写不尽 , 诉不完 。 不能否认这 种种诉说 , 在大部分作品中能够唤起读者不 同程度的同情 而有些作品 也 不 免 流 于 时 俗 。 比如有一首 · 《庆清朝慢 》, 虽然 词 中把 “ 绰约天真 ” 、 “妖烧艳态 ” 的牡丹写 得 很 可 爱 , 但作者醉心地描绘的那 种 不 是 游 春 赏 花 , 就是金搏倾倒 、 日夜宴饮的生活方式 , 我们是不能肯定和欣赏的 。 又有一首 《瑞鹤 鸽 》, 把一双并蒂连枝的银杏 , 比作“ 醉后明 皇倚太真 ” , 格调不高 。 还有的作品 表 现 出 一种对于现实无可奈何的感啃 “ 秋已尽 , 日 犹长 。 仲宣怀远更凄凉 。 不如随分尊前醉 , 莫负东篱菊蕊黄 。 ” 《鹤鸽天 》 值得注意的 是 , 我们不能进而把作者的一些故作消沉 , 曲折地表达深意的作品误解为是什么随遇而 安 、 “ 笔意亦欲仙 ” 《古今女史 · 诗集 》卷二 、 得过且过 、 及时行乐思想的流露 。 像《晓梦 》 诗 , 其中虽有“人生能如此 , 何必归故家 ”的 句子 , 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不顾国恨家痛 , 去追求仙境 , 而是把那种“秋风正无赖 , 吹尽 玉井花 , 共看藕如船 , 同食枣如瓜 。 翩翩坐 上客 , 意妙语亦佳 ”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与她 在现实中感受到的 “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 泪先流 ”的痛苦生涯相对比 , 更加深了思念故 家乔木的感情 。 这是一种正话反说的手法 , 读此类作品 , 不可率尔得出作者思想消极颓 废的结论 。 总的说来 , 李清照在词史上的贡 献 , 大大超出了她的局限 。 那末 , 李清照在词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 么呢 梁启超曾称杜甫是 “ 中国文学界写情 圣手 ” 杜甫研究论文集 》一辑 , 梁启超《情 圣杜甫 》 , 这是很有见地的 。 有谁笼统地把 李清照说成 “ 写情圣手 ” , 或许有人 不 以 为 然 。 倘若人们细读李清照的一些主要词作 , 就会感到借用梁启超对杜甫的这一赞语评鹭 李词 , 并不过誉 。 历代词论家对李词的评价 , 有些也是很高的 。 李调元 《雨村词话 》卷三 说 “ 易安在宋诸媛中 , 自卓然一家 , 不在秦 七 、 黄九之下 。 词无一首不工 。 其练处可夺 梦窗之席 , 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 。 盖不徒俯 视巾帼 , 直欲压倒须眉 。 ”说李清照的词 自成 一家 , 不在秦观 、 黄庭坚之下 , 它的凝练超 出昊文英 , 它的清丽可与周邦彦的《片玉词 》 比美 。 这些看法是有根据 , 的 。 对于李清照何 以压倒须眉 , 李调元没有说 。 有人认为李清 照压倒须眉之处表现在《词论 》中 , 她敢于指 点柳永 、 晏殊 、 欧阳修 、 苏轼 、 晏几道 、 贺 铸 、 秦观 、 黄庭坚等文坛须眉的长短得失 。 事实上 , 她的“词论 ”虽不乏真知灼见 , 但由 于她 目空北宋词坛 , 对人苛求太甚 , 反受到 “ 毗蚌撼树 ” 胡仔《若溪渔隐丛话 》后集卷三 十三 之低 。 因此 , 不能说她在这方面压倒 须眉 。 还有的认为 “ 易安惆镜 , 有丈夫气 , 乃闺阁中之苏 、 辛 , 非秦 、 柳也 。 , 菌阁琐 谈 》倘若这是说李清照的诗和有的词写得豪 迈奔放 , 可与苏东坡 、 辛稼轩并列 , 秦观 、 柳永不能比的话 , 是对的 。 可惜她这类豪放 风格的作品太少 , 词只有一首 《渔家傲 · 天 接云涛连晓雾 》和其他个别语句 。 她的诗几 乎篇篇豪放 , 但至今只能看到十多首 , 这也 难以压倒须眉 。 我认为 , 李清照真正压倒须 眉的作品 , 则是代表她的婉约派本色的词作 , 尤其是那些描写思念丈夫的所谓思妇之作 。 在这方面她是独树一帜 , 鲜有其祷的 。 诚然 , 我国古典诗词 , 以思妇 、 言情为 题材的很多 , 也不乏优秀作品 。 唐诗中有王 昌龄的“相中少妇不知愁 , 春 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 , 悔教夫婿觅 封 侯 ” 、 金 昌 绪的 “ 打起黄莺儿 , 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 梦 , 不得到辽西 。 ”等等 。 唐宋词中这类作品 就更多了 王建《宫中调笑 》里的 “ 杨柳 , 杨 柳 , 日暮白沙渡 口 。 船头江水茫茫 , 商人少 妇断肠 。 肠断 , 肠断 , 鹤鸽夜飞失伴 。 ”温庭 摘《梦江南 》中的 “梳洗罢 , 独倚望江楼 。 过 尽千帆皆不是 , 斜晖脉脉水悠悠 , 肠断 白菠 洲 。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 君住长江 尾 。 日 日思君不见君 , 共饮长江水 。 此水 儿时休 , 此恨何时已 。 只愿君心似我心 , 定 不负相思意 。 ”吕本中的《采桑子 · 别情 》“恨 君不似江楼月 , 南北东西 , 南北东西 , 只有相 随无别离 。 恨君却似江楼月 , 暂满还亏 , 暂满还亏 , 待得团圆是几时 ’’此外 , 林通 、 晏殊 、 柳永 、 贺铸 、 周邦彦 、 曾布妻魏夫人 、 范成大 、 姜夔 , 以及《九张机 》的作者和其他 一些无名氏 , 也都有这类佳作传世 。 但是 , 综观历代思妇 、 言情题材的全部作品 , 其中 不少充斥着浮辞艳语 , 缺乏真情实感 。 李清 照却不是这样 。 她所描写的伉俪之情 , 不是 轻飘飘的卿卿我我 , 也不是言不由衷的故作 伤感 , 而是一种有着共同志趣的同志之好和 入骨的相思之情 。 《醉花阴》、 《一剪梅 》、 《凤 凰台上忆吹箫 》等是她的思妇词的代表作 , 也是词史上数得上的优秀作品 。 这些作品的 过人之处在于 一 ,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里的 大家闺秀 , 作者能够抹掉 自己娇慎羞怯的面 纱 , 越出“ 非礼勿思 ”的雷池 , 大胆地倾吐 自 己的感情 , 这无疑于为作品灌注了新鲜血液 、 赋 一 予了新的生命 二 , 这类作品的主人公思 妇 , 就是作者 自己 , 作者以其富有才华的笔 , 抒写 自己的真情实感 , 更是此类作品中绝无 仅有的 。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男尊女 卑 , 痴心女子负心汉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 这类现象 , 不论是在民歌或是文人创作 中 , 都有普遍的反映 。 曹植的《七哀诗 》“ 愿为西 南风 , 长逝入君怀 。 君怀时不开 , 妾心当何 依 。 ”这是比较早期的 。 到唐宋这类作品更加 流行 。 但多数作者象曹植一样 , 是有一种君 臣不遇或怀才不遇的寄托 。 纯粹写夫妻情爱 的 文人 中类似元棋 、 苏轼对妻子的那种沧 海巫山和 “ 不思量 , 自难忘 ” 的深情是少有 的 。 他们在嬉笑游冶 , 眠花卧柳生活中写的 大量思妇之作 , 没有多少可取之处 。 那些较 有思想价值的 , 由于大多是男性作者的越沮 代厄 , 他们摹拟思妇情态尚可维 肖 , 抒写内 心往往不易细致逼真 。 当然象曹巫的 《燕歌 行 》“ 秋风萧瑟天气凉 ” 一首 , 对人物的心理 描写得那样细腻入微 , 也是不多见的 。 作品 艺术感染力的强弱 , 常常取决于作者生活感 受的深浅 。 在封建社会能够得到一个志同道 合的伴侣 , 是天大的幸事 , 而与称心的伴侣 生离死别 又是人生的极大不幸 。 二者都是 李清照的切身经历 。 封建社会的女子经济不 能独立 , 人身没有 自由 , 她们的一切都寄托 在丈夫身上 , 嫁鸡狗尚且都要相随 , 不用说 象赵明诚那样有品行 、 有才学的人 , 李清照 怎么能不 倾心相爱 我们从她描写夫妻情爱 的作品里 , 可以深切感受到其中凝聚着饱满 而真挚的感情 , 以及女子特有的对爱情细致 入微的描述 , 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 法 。 例如 《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 一 兽。 佳节又重 阳 , 玉枕纱橱 ,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 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 , 帘卷西风 , 人 似黄花瘦 。 这首词堪称真切 、 深情 、 细腻 、 独到之作 , 其结句更耐人寻味 唯有一个女子才能把 自 己受到离愁的煎熬与风霜之于黄花的摧折联 系起来 。 也只有一个女性作者才能感受到 , 一个青春少妇不仅她的容貌如黄花般雅洁婉 丽 , 作为一个思妇 , 她的苦境又与黄花的命 运极为相似 。 这样一来 , 思妇的形象和黄花 的形象也就很 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了。 “黄花晚 节香 ” , 一个女子对丈夫的爱情 , 也应该象黄 花那样凛风傲霜坚贞 不 屈 —无 疑 这 也 是“ 人似黄花瘦 ”这一名句中所包含的女性特有 的思想感情 。 再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策秋 。 轻解 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 时 , 月满西楼 。 花 自飘零水 自流 。 一种 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 头 , 却上心头 。 ”如果不是一个十分钟情于丈 夫的女子 , 她怎么会有一会儿壁额 、 一会儿 伤心 , 丢不掉 、 放不下的感情呢 没有这样 的感情 , 任凭妙笔生华 , 也难以写出这样质 朴而动人的文字 。 李清照共写过三首《蝶恋花 》, 有一首除 了其中“ 柳眼梅腮 ”常被提引 , 整首词不大为 人注意 暖雨晴风初破冻 , 柳眼梅 腮 , 已 觉 春 心 动 。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韧重 。 乍试夹衫金缕缝 , 山枕斜敬 , 忱损钗头风 。 独 元 镇 佚 诗 佚 文 辑 存 冀 , 勤 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元 镇 公元 一 年 有《元氏长庆集 》传于世 。 白居易《元 填墓志铭 》称著文一百卷 《新 唐 书 · 艺 文 志 》也载“《元氏长庆集 》一百卷 ” 《宋史 · 艺 文志 》七著录 “《元棋集 》四十八卷 , 《元相逸 诗 》两卷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引《中兴书 目》同 至晃公武《郡斋读书志 》则称 元氏 长庆集 》六十卷 、 外集一卷 ” 。 这是元代以前见 于记载的情况 。 至清人钱曾《述古堂藏书 目》 卷二文集所载 , 则是“ 七十五卷十本 北宋本 校过 ” , 较晃公武的记载多出十五卷 , 不知 何故 。 可惜 , 以上所记载的百卷本 、 四十八 卷本 、 六十卷外集一卷本 、 七十五卷本 , 都 已亡失 , 如今已无法知悉当时的收存情况 。 元棋在《叙诗寄乐天书 》中说及 自编诗文 集的情况 。 其中有古讽 、 乐讽 、 古体 、 新题 乐府 、 五言律 、 七言律 、 律讽 、 悼亡诗数十 首 、 艳诗百余首 分今古两体 。 他统计过 自 己的写作数 目 , 说“ 自十六 年 时 , 至元 和七年 年 矣 , 有诗八百余首 ”。 又称 “ 昨 年 行巴南道中 , 又有诗五十一首 。 文书中得七年以后所为 , 向二 百 篇 ”。 元 棋 又在《上令狐相公诗启 》中称“ 为膳部郎中 ”时 年 已“ 有诗 向千余首 ” 。 根据元镇的这 番 自述 , 那么 , 他于大和五年 年 辞世 , 这其间又该有多少作品呢 不得而知 。 从今天流传下来的《元氏长庆集 》六十卷 与残宋蜀本保留的 目录比较看 , 它基本上保 存了宋本的卷轶和篇 目。 通行最常见的版本 是《四部丛刊 》影明董氏翻雕本 。 它共收诗七 二二首 , 文二三一篇 。古籍刊行社的影宋抄本 多出集外诗十一首 , 集 外 文 一 篇 , 据 洪 迈 《容斋五笔 》卷二《元微之诗 》的记载 , 这些集 外诗文很有可能是其兄洪适所补 。 马元调的 合刻 与《白氏长庆集 》合刻 本 , 补遗六卷 , 又增补诗十九首 , 文四十六篇 , 传奇一篇 。 南宋陈振孙曾说 “ 今世所 传《李 娃 》、 《莺莺 》、 《梦游春 》、 《古决绝 》句 , 《赠双文 》、 抱浓愁无好梦 , 夜阑犹剪灯花弄 。 个换上春装的少妇 , 在“ 吹面不寒杨柳风 ” 的和煦春天里 , 由于没有亲人陪伴 , 无心赏 花观柳 。 她把枕头垫高 , 但高枕也不能解忧 , 白天斜靠在枕头上 , 首饰也弄坏了 。 该睡的 时候 , 不能入睡 , 深夜一个人剪下灯花把玩 。 “夜阑犹剪灯花弄 ” , 包含着思妇的多少难言 之隐 。 其实也不用明说 , 当读者看到一个思 妇手里拨弄着灯花 , 心里就明白了 。 杜甫《独 酌成诗 》日 “ 灯花何太喜 , 酒绿正相亲 。 ” 相 传人们以灯花为喜事的预兆 。 思妇手弄灯花 是眼巴巴地盼望着亲人临门的大喜事 。 作者 的情思巧妙地寄托在思妇手中的灯花上了 。 这种思妇的形象及其特有的感情 , 男性作者 是难以捕捉得到的 。 才思过人的曹植 《美女 篇 》“盛年处空房 , 中夜起长叹 ”中的思妇形 象 , 就其鲜明性和感情的细致入微而言 , 也 不免略逊一筹 。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是写离愁的 香冷金貌 , 被翻红浪 , 起来墉自梳头 。 任 宝仓尘满 , 日上帘钩 。 生怕离怀别苦 , 多少事、 欲说还休 。 新来瘦 , 非干病酒 , 不是悲秋 。 《示杨琼 》诸诗 , 皆不见于六十卷 中 , 意馆中 所谓逸诗者 , 即其艳体者 。 ” 今查散见于元棋本集以外者 , 确实如此 。 五代人韦毅编选的《才调集 》卷五 , 即收有元 棋三十八首艳体诗 , 为本集所未收 。 清人编 的《全唐诗 》, 依据《唐音统签 》等 , 又多收录 十四首又三句 。 《文苑英华 》 、 《全唐文 》等亦 有多出者 。 因为这几种书今天不难看到 , 故 对元棋本集 影宋抄本和合刻本 有所增补 者 , 下面仅列篇名 , 不录原文 。 见于《才调集 》者 , 计有《桐花落 》、《梦昔 时 》、 《恨妆成 》、《樱桃花 》、《曹十九舞绿锢 》、 《闺晚 》、 《晓将别 》、 《蔷薇架 》、 《月暗 》、《新 秋 》、 《春别 》、 《和乐天示杨琼 》、 《鱼中素 》、 《代九九 》、 《卢十九子蒙吟卢七员外 洛 川 怀 古六韵命余和 》、 《刘阮妻 二 首 》、 《桃 花 》 、 《暮秋 》、 《压墙花 》、 《舞腰 》、《白衣裳二首 》 、 《忆事 》、 《寄旧诗与薛涛因成 长 句 》、 《友 封 体 》、 《看花 》、 《斑竹 》 、 《筝 》 、 《所思二首入 《有所教 》、 《襄阳为卢窦纪事 五 首 》、 《会 真 诗三十韵 》, 共三十八首 。 见于 《全唐诗 》者 , 有《奉和浙 西 大 夫 李德裕述梦四十韵 》、 《自述 》、 《过东都别乐 天二首 》,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 仙 》、 《赠毛仙翁 》、 《戏酬副使中垂窦巩见示 四韵 》、 《赠柔之 》、 《修龟山鱼池 示 众 僧 》、 《寄赠薛涛 》 、 《赠刘采春 》、 《醉题东武 》、《崔 徽歌 》 、 《一字至七字诗 · 茶 》 、 《句 》, 共十四 首又三句 。 见于《文苑英华 》者 , 有《授孟子 周 太 子 宾客制 》一篇 。 见于《全唐文 》者 , 有《贬令狐楚衡州刺 史制 》、 《对父病杀牛 判 》 、 《对 弓 矢驱 鸟 莺 判 》、 《千岁龟判 》、 《对蕃客求鱼判 》 、 《对宴 客鳖小判 》 、 《对养鸡猪判 》 、 《对狗伤人有牌 判 》 、 《与卫淮南石琴 荐 启 》、 《重 修 桐柏 观 记 》, 共十篇 。 元棋的《李娃行 》全诗已佚 , 《全唐诗 》仅 收两句 , 后来戴望舒从任渊的《后山诗注 》中 又辑两句 “ 平常不是堆珠玉 , 难得 门前 暂 徘徊 ” 见《小说戏曲论集 》 。 程毅中又 在 同 书之任注中增收一句 “ 玉颜 婷婷阶 下 立 。 ” 见《文学评论 》 了 年第 期 这样五句残 诗 , 对于研究李娃的形象以及与白行简 《李 娃传 》的关系等 , 不无帮助 。 元棋的《崔徽歌 》同样是首 残 诗 , 《全 唐 诗 》仅收八句 , 后来程毅中又从《山谷诗集 》 任渊注中辑补一句 “ 吏感徽心 关 锁 开 。 ”又 从《苏东坡先生诗 》注中辑收两句 “ 眼明正 似琉璃瓶 , 心荡秋水横波清 。 ” 我于 年冬季开始整理《元棋集 》, 也 辑有元棋的佚诗佚文若干 。 其中有 《咏李花 休休 这回去也 , 千万遍阳关 , 也则难留。 念 武陵人远 , 烟锁秦楼 。 惟有楼前流水 , 应念我 终 日凝眸 。 凝眸处 , 从今又添 , 一段新愁 。 凤箫和离歌是传统的辞别曲 , 作者选用这一 词牌本身就是为了抒发她的“ 离怀别苦 ” 。 离 怀别苦是我国诗词曲赋的传统题材 , 这首词 一方面受到建安七子中徐干的情诗《室思 》之 三 “ 自君之出矣 , 明镜暗不治 。 思君如流水 , 何有穷已时 ” 的明显影响 , 另一方面它又含 有比徐诗更加丰富细腻的情悻 , 这种情慷往 往是一个身闭闺闹的女子特有的 , 没有直接 生活感受的作家很难写出这种情深意绵的作 品 。 我们从元代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西厢记 》 里多次运用李词表达崔莺莺的离愁这一点 , 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这类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之一斑 。 负有盛名的清代诗人王士祯 , 在 《花草 蒙拾 》里把李清照称之为婉约词派之宗 , 未 必允当 , 但他以为她的婉约词“ 难乎为继 ”却 很有见地 。 本文肪述的 , 一言以蔽之 , 也正 是李清照独步词史之处 。
/
本文档为【读李清照作品心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