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室内热环境条件

2011-04-18 24页 pdf 1MB 6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58

暂无简介

举报
室内热环境条件 ICS 13. 180 A 2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5701-2008 代替GB/T 5701-1985 室 内热环境条件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 2008-07-16发布 200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ww w. zh un bi ao .c om GB/T 5701-2008 目 次 前言...
室内热环境条件
ICS 13. 180 A 2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5701-2008 代替GB/T 5701-1985 室 内热环境条件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 2008-07-16发布 200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ww w. zh un bi ao .c om GB/T 5701-2008 目 次 前言 ··················································································································⋯⋯ 工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4 5 热舒适条件 ······································································································⋯⋯ 5 6 标准的采用······································································································⋯⋯ 14 7 热环境的评价···································································································⋯⋯ 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作业温度的计算·····································································⋯⋯ 18 参考文献 ············································································································⋯⋯ 19 GB/T 5701-2008 前 .日‘. 曰 本标准参考采用美国ANSI/ASHRAE55-2004((室内热环境条件》,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5701-1985《室内空调至适温度》。与GB/T 5701-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扩大了适用范围,使其既适用于原标准规定的条件,也适用于其他复杂情况; — 依据标准的内容更改了名称; — 技术内容更为详细; —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18048和GB/T 18049.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伟、肖惠、冉令华、张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T 5701一1985。 ww w. zh un bi ao .c om GB/T 5701-2008 室 内热环 境 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能为多数人群所接受的室内热环境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在海拔3 000 m以下的室内停留15 min以上的健康成年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T 18048 热环境人类工效学 代谢率的测定(GB/ T 18048-2008,ISO 8996:2004, IDT) GB/T 18049 中等热环境 PMV和PPD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GB/T 18049-2000, eqv ISO 7730:1994) ISO 7726 热环境人类工效学 物理量测量仪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适应模型 adaptive model 将室内设计温度或者接受温度区间与室外气象学或者气候学参数进行关联的模型。 3.2 空气速度 air speed 某一点空气的运动速度,不考虑方向性。 3.3 克罗 clo 用于达服装隔热性能的单位,1 clo=0. 155 m2·0C/W, 3.4 热舒适 thermal comfort 表示对于热环境的主观满意程度,通过主观评价进行评定。 3.5 涡动气流 draft 引起身体局部不同程度寒冷感的空气流动。 3.6 涡动气流不适率 draft rate DR 由于涡动气流造成的不满意人群的百分数。 3.7 热环境 thermal environment 影响人体散热的环境特性。 ww w. zh un bi ao .c om GB/T 5701-2008 3.8 可接受热环境 acceptable thermal environment 显著多数人群感觉可接受的热环境。 3.9 单服 garment 一件衣服。 3. 10 湿度比91J humidity ratio 一定体积空气中水蒸气与干空气的质量比。 3. 11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RH 空气中水蒸气压(或质量)与在同样气压条件和温度条件下饱和蒸汽压之比。 3. 12 服装保暖性 clothing (ensemble) insulation Ie 一套服装对于热传递的阻值,单位为克罗(clo) 注:服装的隔热性与整个人体表面的热传递有关,因此也包括不被服装覆盖的身体部分,如头和手. 3. 13 着装保暖性 garment insulation lea 裸露人体穿上单服所增加的热传递的阻值,单位为克罗(clo) 3. 14 代谢产热It单位 metaboloic rate unit MET 表示人体内部代谢活动所产能量的单位,定义为58. 2 W/m2,这一单位等于一般人在静坐时单位 身体表面所产能量的平均值。人的身体表面积平均为1.8m2, 3. 15 代谢率 metabolic rate M 表示人体某一器官通过代谢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的速率,通常用人体单位面积的代谢率 表示。 3. 16 可控的自然调节空间 occupant controlled naturally conditioned spaces 基本由使用者通过开关窗户来调节的热环境空间。 3. 17 适中热环境条件 thermal neutrality 与人群感觉中性(至适的感觉)相对应的室内热指标。 3. 18 不满意比例 percent dissatisfied PD 由于局部不舒适,预计不满意的人群比例。 2 GB/T 5701-2008 3. 19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 predicted mean vote PMV 大样本人群通过7点热感觉量表进行表决的平均值。 3.20 预计不满意率 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 PPD 由PMV决定的对热环境感觉不满意的定量预计比例指标。 3.21 不对称辐射温度 radiant temperature asymmetry 微小平面两侧平面辐射温度的差异。 3.22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90%) 当温度发生特定阶变时,测量传感器达到最终实际测量值90%的时间。对于只包含指数响应特性 的测量系统,该时间等于指数常量的2. 3倍。 3.23 热感觉 thermal sensation 一种感觉,通常分为冷、凉、较凉、适中、较暖、暖、热七个等级,需要通过主观评价得到。 3.24 阶变 step change 某一变量的变化,或者设定的变化或者是测量之间的变化;控制设置点的变化是典型的阶变。 3.25 空气温度 air temperature T. 人周围空气的温度。 3.26 辱点温度 dew point temperature TO 在恒定气压条件下进行冷却时,空气中的蒸汽压饱和((p,dP = P.),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的温度。 3.27 月平均室外温度 mean monthly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T. (.t) 当作为图8适应模型的输人变量时,该温度为所考查月份一个月之内每天最低室外气温(干球温 度)和最高气温的算术平均值。 3.28 平均辐射温度 mean radiant temperature Tr 假想的黑色包围体均匀表面的温度,人在该包围体中的辐射换热量与在实际非均匀空间的换热量 相同。测量位置见7.20 3.29 作业温度 operative temperature T. 假想的黑色包围体的均匀温度,人在该包围体中的辐射换热及对流换热量与在实际非均匀环境的 3 ww w. zh un bi ao .c om GB/T 5701-2008 换热量相同,人在该假想包围体中的位置见7.2. 3.30 平面辐射温度 plane radiant temperature Tpr 包围体的均匀温度,在该包围体中某一小平面单元一侧的人射辐射热流量与实际环境中的相同。 3.31 时间常数 time constant 当温度发生阶变时,测量传感器达到最终测量值的63%的时间。 3.32 紊流强度 turbulence intensity T. 空气速度标准差(SD?)与空气速度平均值(初的比值。紊流强度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如T. _ [Sr?/v] x 100)。 3.33 蒸汽压 water vapor pressure Pa 在相同温度下湿润空气中的水蒸气单独占有相同空间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3.34 饱和露点蒸汽压 saturated dew point water vapor pressure P,ap 饱和温度条件下在没有水液相存在的情况下水蒸气的压力。 3.35 空气平均速度 mean velocity V 在一定时间段内空气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3.36 空气速度标准差 velocity standard deviation SD. 描述空气瞬时速度在平均速度附近离散程度的量,定义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差值的均方根。每 一样本的瞬时速度用2s以内的速度平均值表示。 3.37 占有区域 occupied zone 一般由人占有的区域,通常考虑地面到1. 8 m高度之间、离开外墙面/窗户或者固定暖气、通风机或 者空调机 1m以上、离开内墙面0. 3 m以上的区域。 4 一般要求 4. 1 本标准所说的环境因素为温度、热辐射、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人的因素为活动强度和着装。本标 准对于可能影响舒适和健康的非热环境因素,如空气质量、声音、照明或者其他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 的空间污染未做出规定。 4.2 由于室内热环境非常复杂,所以使用本标准应该将标准中的所有准则一起考虑。 4.3 在使用本标准时,需要针对具体的空间和空间中的人进行考虑,需要明确指出本标准所针对的空 间,而如果不是应用于整个空间,则需要明确指出空间中具体针对的区域。使用本标准还必须明确指出 所针对的使用人群情况(那些在考虑空间中停留15 min以上的人群)。 GB/T 5701-2008 4.4 使用本标准时需要考虑人的活动情况和着装情况,当实际空间中人的体力活动情况或者着装情况 存在显著差异时,这种差异需要予以考虑。 4.5 由于空间中人群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包括活动情况和着装情况,有时不可能实现一个所有人都能 接受的热环境。如果本标准的要求对于一些人无法予以满足,则需要明确指出这些人来。 4.6 本标准所要求的热环境条件由5. 2或5. 3规定。使用本标准需要清楚地指出是基于其中哪一条 的规定,这两条中有关的要求都应满足。 5 热舒适条件 5. 1 概述 热舒适是描述人们对于热环境条件满意情况的。由于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既包括生理性 差异也包括心理性差异,因此难以使得某一空间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满意,每一个人的舒适热环境条件 是不一样的。然而,基于所收集的大量实验室数据和现场数据,可以确定一个能使得一定百分比的人群 感觉热舒适的热环境条件。本章对满足空间中一定百分比人群热舒适要求的热环境条件进行了定义。 在定义热舒适条件时需要说明六个基本因素,其他一些次要因素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影响热舒适。下面 列出了这六个基本因素。 — 代谢率; — 着装隔热性; — 空气温度; — 辐射温度; — 空气速度; — 湿度。 5. 4中和GB/T 18048,GB/T 18049对这六个因素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这六个因素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然而本标准只对稳态情况进行说明(5. 2. 5对一定限度的温度变 化进行了规定),因此如果一个人刚刚从另外一个不同热环境进人到本标准规定的热环境中,则他可能 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对新环境感到舒适,在前一个热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和活动情况可能对人在新热环境 条件下的热舒适感觉造成大约1个小时的影响。除此之外的另外五个因素对于人体各部位的影响可能 是不均匀的,而这一不均匀性在决定热舒适时可能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5.2.4对于不均匀性进行了 说明。 绝大多数的热舒适数据都是针对静坐或者接近静坐活动的办公室工作条件的,本标准主要针对这 些条件,然而也可以用于确定中等体力活动条件下的热环境。本标准不适用于睡眠或者卧床休息的情 况。目前的已有数据不包括儿童、残疾人或者体弱人员的热舒适需求数据,然而如果应用得当,本标准 的信息也可以用于这些人群,例如教室热环境。 5. 2中包含用于多数应用情况的方法,然而在自然调节情况下的空间热舒适条件可能会与其他室 内情况不尽相同,现场试验表明在能通过窗户进行自然温度调节的情况下,人们的热舒适主观感觉与封 闭环境下不同,这是由不同的经验、可控制性和人们的期望转变造成的。 5. 3中规定了认定自然调节环境的条件要求,其方法可以用于符合这些条件要求的场合,而不能用 于其他场合。 5. 4中详细描述了一些变量,为了有效地使用第5章,需要清楚地理解这些变量。 5.2 可接受热环境的确定方法 5.2. 1 总则 在使用5.2确定热舒适条件时,5. 2. 2^-5. 2. 6的所有要求都应满足。本标准推荐一定的人群比例 来构成热环境的可接受性以及与此比例相关的数值。 5 ww w. zh un bi ao .c om GB/T 5701-2008 5.2.2 作业温度 5.2.2. 1 一般要求 在给定湿度条件、空气速度、代谢率和着装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热舒适范围。热舒适范围定义 为能提供可接受的热环境条件的作业温度区间,或者定义为可接受的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组合。 本节描述了可以用于确定舒适区间温度范围的方法。5.2.2.1使用简化的图示方法来确定舒适区 间,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很多典型应用场合。5.2.2. 2基于热平衡模型使用计算机程序来确定舒适区间, 这一方法可以用于更大范围的应用场合。对于给定的一系列条件,运用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一 致的,因此只要每一方法所规定的使用条件能够满足,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 可以参照附录A确定作业温度,在附录A描述的一些条件下也可以把干球温度作为作业温度 的近似。 5.2.2.2 用于典型室内环境的图示方法 图1的使用条件为:空间中人的体力活动对应于代谢率在1. 0 MET- 1. 3 MET之间,人的着装隔 热值在。.5 c1o-1. 0 cl。之间。可参照GB/T 18048估算代谢率,参照GB/T 18049估算服装隔热值。 多数办公空间处于这一范围。图1所给出的作业温度区间代表80%的人群接受性,这一接受性基于 PMV-PPD指标假设:10%的人因为一般热舒适要求(全身)感到不满意,再加上平均10%的人因为局部 不舒适(身体的部分)而感到不满意。GB/T 18049提供了PMV-PPD计算机程序中的一系列输人和输 出来生成该图。 0.016 0.014 推荐湿度上限:0.012湿度比例 0.012 ? ?? ?? ? ? ? ? ?? ??。? ? ?? 0.010— 湿 度 0. 008一 比 90 例 80 0. 006 -70 Af, 0.004 -50 40 30 0.002 -20 1.0CIo 0.5CIo 10%RH 无推荐湿度下限 10 13 16 18 21 24 27 计算温度/℃ } }巴』 } 日 } PMV Pall }! 29 32 35 38 注:数据基于GB/T 18049, 图1 典型室内环境下可接受的作业温度和湿度范围 图2规定了满足上述条件并且空气速度不大于0. 20 m/s情况下的环境的热舒适范围。图中绘出 了两个区域:一个为0. 5 cl。着装情况,另一个为1. 0 cl。着装情况,这两个是在室外环境分别为“暖”和 “凉”时比较典型的着装情况。中间着装情况下的作业温度范围可以通过0. 5 clo和1. 0 clo情况下的数 值运用下面公式进行线性插值获得 (Tmin,icl=[(I,:一0. 5 clo) Tmin,,.。。、+(1. 0 CIO一Icl) Tmin,o. 5 c1o 1 /0. 5 CIO ( 一 _ ······⋯⋯(I) {Tmx,tc1=L(Ic,一0. 5 c1o) T.,,_ o ci0+(1. 0 CIO一Ic1)T-,o.5c10J/0. 5 CIO 式中: T-., lcl— 着装条件为Ic:时的作业温度上限; Turin, lc1— 着装条件为Ic,时的作业温度下限; ICI— 着装的隔热值,单位为克罗(CIO) GB/T 5701-2008 % 80 ? ? ? ? ? ? ? ??? ???? ? ? ? ? ? 一2.0 -1.5 -1.0 -0.5 0 0.5 1.0 1.5 2.0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 图2 预计不满意率PPD与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大于0. 20 m/s的空气速度来提高作业温度的上限,5.2.4说明了这些调整 方法并规定了这些调整的必要条件。 5.2.2.3 通用室内应用场合的计算机模型方法 本模型方法的使用条件为:空间中人的体力活动对应于代谢率在1. 0 MET-2. 0 MET之间,人的 着装隔热值在1. 5 clo以下。可参照GB/T 18048来估算代谢率,参照GB/T 18049估算服装隔热值。 人的热感觉的量化定义如下: 暖 较暖 适中 较凉 凉 +2 +1 0 -1 -2 -3 ? ? ??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方法使用热平衡原理将5. 1中的六个热舒适关键因素与人们依据上述 量表的响应联系起来。如图2所定义,预计不满意率PPD指数与PMV相关。它假设在热感觉量表中 选择+2,-F-3,-2或者一3的人是感觉不满意的,而且简单地认为PPD在适中PMV两侧是对称的。 对于典型应用场合,一般舒适的可接受热环境要求:PPD<10, -0. 5 100%,使用DR=100%, 紊流强度 loia户 -尸一 尹一口 口口户口尸口一 户 20% 左na/_ 产一一声声 ~ ,.一 一 6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200 21.1 22.2 23. 3 空气温度TPC 24.4 25.5 26.7 图5 允许平均空气速度与空气温度和紊流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使用本公式计算出的DR值必须处于表1规定的涡动气流范围以内,平均而言,装有混风设备的房 间大部分地方的紊流强度为35%左右,而装有置换通风设备的房间或者没有机械通风的房间的紊流强 度为2000。如果没有测量紊流强度,在使用上面公式时需要使用这些数值。 本条所规定的要求不适用于5.2.4的提高空气速度的情况,但是当使用者选择关闭高风速时这些 要求可以适用。 5.2.5.4 垂直空气温度差 导致头部高度层空气比脚腕高度层空气暖和的热分层现象可能会导致热不舒适,本条对此进行了 规定。图6给出了两高度层空气温度差与预计不满意率的函数关系。让人感觉更喜欢的反向热分层情 况是罕见的,因此本标准不予考虑。 两高度层之间所允许的空气温度差应该小于3 0C,也可以联合使用图6和表1中的垂直温度差所 致PD限度进行确定。 5.2.5.5 地面温度 当地面温度太暖或者太冷时人们可能感觉不舒服,对穿鞋人们脚部的热感觉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 地面温度而不是地板覆盖材料的温度。图7给出了地面温度与预计不满意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它是基 于人们穿轻便室内鞋的情况给出的,当然也可以应用于穿厚鞋的情况,只是这种情况下显得保守。本标 10 GB/T 5701-2008 准对于不穿鞋的情况不予考虑,也不考虑人们坐在地板上面的情况。 地面极限温度为19 0C ^-29 0C,也可以联合使用图7和表 1中的地板温度所致PD限度进行确定。 80 60 / / / / / / / ??????? ? ? ? ? ? ?? ? ? ? 头脚间空气温度差/℃ 图6 由于垂直温度差引起的局部热不适 80 60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15 20 25 30 35 地板温度广C 图7 凉、暖地板所引起的局部不舒适 5.2.6 温度的时变 5.2.6.1 总则 空气温度或者平均辐射温度的波动会影响人们的热舒适。如果这些波动处于个体的直接独立控制 之下则不会对热舒适造成负面影响,本条所提的要求不是针对这类波动情况的。如果引起波动的因素 不处于个体的直接独立控制之下就会对热舒适造成负面影响,本条所提的要求正是针对这类波动情况 的。人们在热环境条件不同的地方移动从而感受到温度波动是允许的,只要这些热环境都处于热舒适 范围。 5.2.6.2 周期性波动 这里的周期性波动指的是作业温度重复地上升和下降,而波动周期不长于15 min。如果波动周期 超过15 min,则这类波动可以当作作业温度的漂移或者斜变,这时应采用5.2.5.3的要求。在一些情况 11 ww w. zh un bi ao .c om GB/T 5701-2008 下,温度的波动是不长于15 min的波动叠加到一个更长周期的波动之上,在这类情况下,短于15 min的 波动部分使用5. 2.5.2的要求,而长周期部分使用5.2.5.3的要求。作业温度的最大峰一峰周期性波动 量规定为1. 1℃。 5.2.6.3 漂移或者斜变 温度的漂移或者斜变是作业温度的单调非循环变化,本条中的要求也适用于循环变化周期长于 15 min的情况。一般地,温度漂移指的是封闭空间温度的被动变化,而温度斜变指的是温度的主动控制 变化,本条的要求对于这两种情况是相同的。 表3规定了一定时间以内最大允许的作业温度变化。对于任意给定的时间区间,需要使用表3中 最严格的要求,例如作业温度在任意1. 0 h时间段内不能波动超过2.20C,同时在这lh以内的任意 0. 25 h时间段内不能波动超过1. 1 0C。而如果温度变化是由用户控制或者调节造成的,则可以接受更 高的数值。 表3 温度漂移和斜变极限 时间段/h 最大允许作业温度变化/℃ 0.25 0. 50 5.3 自然调节空间可接受热环境条件的确定方法 在本标准中,使用者控制的自然调节空间为主要通过开关窗户来实现热调节的热环境。现场实验 显示:在这类空间中人的热响应部分取决于室外气候条件,而且可能与在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的楼内人的 热响应不同,这是由不同的热经历、着装的变化、温度的可控性以及人们期望值的变化引起的。这一可 选用的方法正是针对这一类空间设计的。 为了使用这一可选方法,问题中的空间需要装有可操作的开向室外的窗户,而且这些窗户随时可以 被使用者打开或者调节,空间中不能有机械冷却系统(制冷空调、辐射制冷或者干燥),可以使用没有制 冷功能的机械通风系统,但调节空间热条件的主要手段必须是开关窗户。有时空间中可能装有取暖系 统,但本可选方法在取暖系统工作时不适用。本方法只能在人从事接近静坐条件的体力活动时才能适 用,即代谢率在1.0 MET-1. 3 MET之间,可以用GB/T 18048来估算代谢率。本方法只能在人可以 根据室内外热条件自由调节衣服时才能适用。 在上述这些条件都满足时,可以使用图8来确定允许的室内作业温度,图8包括两个作业温度极 限,一个对应于80%接受性,另一个对应于90%接受性。在缺乏其他信息的典型应用场合下使用80% 接受性极限温度,在期望更高热舒适时使用90%接受性极限温度。图8是基于由全球21 00。个测试数 据推出的热舒适适应模型得出的,这些测试一般都是在办公楼进行的。 图8中的允许作业温度极限不能在室外温度高于或者低于曲线端点时进行插值,如果月平均室外 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33. 50C,则不能使用本方法,本标准中也没有针对这类自然调节空间相对应的 指导原则。 图8已经考虑了典型楼内的局部热不舒适效应,因此采用本方法时不再需要考虑局部不舒适性因 素。然而当确信局部不舒适是个问题时,也可以使用5. 2. 5中的准则来处理。 图8也考虑了人们在这类自然调节空间中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外气候条件调节衣服的问题,因此也 不用再单独考虑着装的隔热值问题。 在使用本方法时不需要湿度和空气速度。 5.4 热环境变A描述 下面关于热环境变量的描述意在帮助理解它们在第5章中的使用,而不是作为测量指标。第7章 规定了测量要求,如果本条的描述与第7章的测量要求有不一致的地方,则在用于测量时应该依据 第7章的规定。在第5章中,热环境是针对里面的人员而言的。 空气温度为围绕个体的空气的平均温度,这里平均的概念是针对位置和时间而言的。针对位置平 均,最低要求是计算人员脚腕、手腕和头部位置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些部位的高度对于坐姿的人分别 是0. 1 m,0.6 m和1.lm,而对于站姿的人分别是。.1 m,1.1 m和1. 7 m;也可以将这三个位置中间等 12 GB/T 5701-2008 ?? ? ? ? ? ?? ? ?? ? ?? ? ? ? ? ? 月平均室外温度/℃ 图8 自然调节空间的可接受作业温度范围 间距的温度值用于求算术平均值的计算中。当个体处于直射气流中时,应该采用上游温度。针对时间 平均,最低要求是3 min时间段以内最少 18个时间点的算术平均值,然而如果需要,这一时间段也可以 延长到15 min来均化周期性的温度波动。时间平均针对所有空间平均中的测量位置。 局部空气温度与空气温度概念相同,只是仅针对一个高度(如头部高度),至少需要在这一高度测量 一点,但围绕身体测量多个点可以获得更好的平均值。 平均辐射温度为一个黑色包围体的均匀温度,该包围体与个体的热辐射传热与其所处的实际环境 相同。它对于个体的整个身体是一个单值,可以认为是人员周围表面温度的加权平均值,权重系数考虑 这些面的人射视角。本章中,这一数值也是时间平均值,最低要求是3 min时间段以内最少18个时间 点的算术平均值,然而如果需要,这一时间段也可延长到15 min来平均周期性的温度波动。 作业温度为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加权平均值,权重系数取决于与人员有关的对流换热系数 和线性化热辐射系数。对于从事接近静坐条件活动(代谢率在1. 0 MET---1. 3 MET之间)、不受阳光 直接照射、空气速度不大于0. 20 m/s的人员,可以使用下面公式获得满意精度的近似: T.=(T,+T:)/2 ·····················⋯⋯(3) 式中: T.— 作业温度; T.— 空气温度; T,— 平均辐射温度。 辐射不对称性为平面两个相反方向上的辐射温度差。平面辐射温度的定义与平均辐射温度类似, 只是它是针对平面某方向表面向一个小平面单元所发出的热辐射。垂直辐射不对称性针对平面上下表 面的辐射温度,而水平辐射不对称性针对水平方向上所有平面中正反面辐射温度的最大差异。辐射不 对称性采用手腕高度,对于坐姿的人为0. 6m,而对于站姿的人为1. l m,辐射不对称性的时间平均与平 均辐射温度的定义一样。 地板与人的鞋直接接触时定义为地板表面温度(TO。由于地板温度很少快速变化,因此不需要考 虑时间平均。 月平均室外温度为一个月每天平均最低室外空气温度(干球温度)和最高室外空气温度的平均值。 空气速度为人身体周围空气的平均速度。平均相对于位置和时间而言,这里的时间平均和位置平 均都跟空气温度中的规定一样,然而这里的时间段只能为3 min,如果波动的时间超过3 min则认为是 多个不同的空气速度。 紊流强度为空气速度相对于时间的标准差与时间平均速度的比值。紊流强度主要考虑身体的头/ 13 ww w. zh un bi ao .c om GB/T 5701-2008 肩部分坐姿时为1.1m,而站姿时为1. 7 m;而如果脚躁/下腿部位没有衣服也可以予以考虑坐姿和站姿 时都是0. 1 M. 湿度为描述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个一般参考指标,可以用多个热动力学变量表示,包括蒸汽压、 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其空间平均和时间平均的概念与空气温度一样。 6 标准的采用 6. 1 设计 6. 1. 1 一般设计原则 本标准并不包括空间中有关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热封层的具体要求,但建筑系统(包括机械系统、 控制系统和热封层)在设计时必须使得所设计的温度能处于本标准某一方法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另外在 上述各子系统没有处于极端状况时,在各种预计可能发生的组合情况下所设计的系统均需要能将空间 的温度保持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所设计的系统应该在满工作负荷以下能控制空间的温度达到标准所 规定的舒适要求。 针对建筑的预期使用要求,需要依据6.1.2要求来对设计所依据的方法和条件进行选择和编制文档。 设计天气条件依据统计数据,并且要明确给出越限的百分比(例如:基于夏天4个月天气条件,设定 1%的越限水平,即29 h)。这样的设计原则体现了下列情况的不现实性:提供针对所有可能遇到的负荷 条件、在所有天气条件或者运行条件下都能终生满足要求的温度调节系统。因此在实际中,当实际情况 偏离设计条件时,第5章的要求有可能得不到满足。另外由于其他极限设计负荷很少会与极限天气负 荷同时出现,因此基于天气的越限值往往低于设计越限值。 由于个体之间代谢率的差异和相应的对热环境反应的差异,建筑物的实际运行温度无法在本标准 中进行规定。 6.1.2 文档 需要提供并维护好建筑系统的完整规划、描述、部件、运行和维护指南等一系列文档,这些文档包括 (但不限于)建筑系统如下的设计指标和设计内容: — 需要说明系统的设计准则,包括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它们的公差或范围,设计所基于的室外环 境条件和室内总负荷,需要清楚地说明在计算设计温度时舒适参数的假定值。 — 需要说明在室外环境条件下为了获得所设计的室内条件,所必须的系统输人和输出容量,所安 装系统能提供的输人输出满容量也必须给出。 — 需要说明控制环境的范围限度指标是基于温度的、湿度的、通风的、周时间的、日时间的还是季 节的。 — 需要显示系统控制总体空间的分布图,图中所有的区域需要一一标出。所有通风调节装置和 终端单元都要绘出并且用种类和流向/辐射值标出。 — 如果重要结构或者装饰会影响室内热舒适,则也要绘出。需要注明空间中的哪些地方、通风调 节装置、终端单元、散风格子或者控制传感器附近哪些位置不能遮挡以免影响室内舒适。 — 需要标出空间中哪些地方处于舒适控制范围之外,人们不能长期在那里。 — 需要标出所有能为使用者调节的控制器位置,每一控制器处都要用符号标出它控制哪一区域、 有哪些控制功能、如何调节、影响范围多大,以及一天或者季节中不同时间段或者不同容纳人 数的推荐设置。 — 需要用原理简图精确标出传感器、调节器和执行器所对应的区域。如果各个区域控制系统相 互独立并且雷同,则只要标出每一个所对应的区域,给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就足够。而如果各控 制系统相互依赖或者相互影响,则需要在总体简图中用点来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 需要说明建筑系统的一般维护、运行和性能,并且要针对自动控制或者手动调节控制给出其维 护和运行的详细推荐意见以及系统响应情况。如果需要,还要说明特定季节的手动调节设置, 并且标出需要由专业服务机构来提供的更换工作。 — 需要说明手动调节控制的具体范围,并且说明各个季节的推荐设置值,以及为了精确调节需要 14 GB/T 5701-2008 一次性调节的调节量或者需要多次调节的间隔时间。需要给出所有与热环境相关的建筑系统 的维护和检查时间表。 — 需要将在计算热调节系统负荷时所假定的照明用和设备用电气负荷值归档,这一负荷还应当 包含其他重要的热负荷或者湿度负荷,以及其他在计算负荷时的假设。 注:上述条目对于自然调节的建筑系统不一定适用。 6.2 验证 需要按照第7章的要求进行验证工作,以便证明该建筑系统能针对设计要求,在6.1.2设计所规定 的非极限条件下满足第5章的要求运行。 7 热环境的评价 7. 1 测f装置要求 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需要在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方面满足ISO 7726标准。 7.2 测A位置 7.2. 1 测A地点 测量应该选在建筑物中人员已知所处或者预期所处的位置进行。依据空间的用途不同,这些地点 可能是工作单元位置或者座位位置。在有人的房间,测量需要在工作区域所有地方选择有代表性的地 点进行;在无人的房间,评估者需要较好地预估未来最重要的地点进行测量。 如果使用者的空间分布无法估计,则可以使用下面办法进行测量: — 在房间或者区域的中心位置; — 房间每一面墙1. 0
/
本文档为【室内热环境条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