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药功效与作用(黄芩)

中药功效与作用(黄芩)

2011-04-23 18页 doc 287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2509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功效与作用(黄芩)中药功效与作用 黄芩 植物介绍  【拼音】huáng qín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中药功效与作用(黄芩)
中药功效与作用 黄芩 植物介绍  【拼音】huáng qín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    黄芩-原植物 1. 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英文名】 RADIX SCUTELLARIAE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黄芩-原植物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制法】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照上述[鉴别](1)、(2)项下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略带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黄芩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显微特征】 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层至20余层扁平细胞组成,其中散在嗜细胞。木栓组织外缘多破裂。皮层狭窄,散在纤维及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广,有多数纤维与石细胞,石细胞多分布于外侧,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多分布于内侧;形成层环状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周围有木纤维束;木射线较宽。老根中央有一至多个同心状的木栓组织环。薄壁细胞中还淀粉粒。   【鉴别】    黄芩 (1) 本品粉末黄色。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 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12μm ,有稀疏斜纹孔。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 2~3 分粒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预平衡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暗绿色斑点。   【含量测定】    黄芩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磷酸(47:53:0。2)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60℃减压干燥4 小时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60μg 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0。3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 不得少于9。0% 。    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3~9g 。   【用药忌宜】:”②《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药物配伍】:《药对》:“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配柴胡,通调表里,和解少阳;配白术,清热安胎;配半夏,苦降辛开;配黄连,清热燥湿;配枳实、厚朴,消食和胃。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黄芩 【备注】   (1)无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摘录】《中国药典》 【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主要为黄芩甙(baicalin), 黄芩素(baicalein), 汉黄芩甙(wogonoside), 汉黄芩素(wogonin), 7-甲氧基黄芩素, 7-甲氧基去甲基汉黄芩素, 黄芩黄酮Ⅰ, 黄芩黄酮II.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略   【理化鉴别】   1. 取粉末1 g, 加乙醇10 ml, 温浸15分钟, 滤过, 取滤液1 ml, 加醋酸铅试液2~3滴, 生成桔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 ml, 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 显红色.   2. 薄层层析   样 品 液:取粉末1 g, 加乙醚40 ml于索氏提取器中回流至无色, 浓缩至2~5 ml, 供试.对照品液:取黄芩素和汉黄芩素配成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展 开:0.5 N草酸硅胶G板(硅胶G+0.5 N草酸溶液铺板), 以氯仿-甲醇(10∶1)展开17 cm.   显 色:于365 nm紫外灯下观察, 供试品在与标准品的相同位置有相同的暗灰棕色荧光斑点.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60℃减压干燥4小时的黄芩苦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mg的溶液, 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0.3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 精密称定.加70%乙醇40ml, 加热回流3小时, 放冷, 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 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扣残渣, 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 加70%乙醇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1ml, 置10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ml, 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 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 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9.0%.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药理作用】   1. 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煎剂对多种球菌、杆菌、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 解热:煎剂及黄芩甙对实验性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   3. 降压、利尿作用:黄芩甙给麻醉狗注射, 有明显的降压和利尿作用. 4. 抗炎、抗过敏:黄芩甙与黄芩素动物试验能抑制过敏性炎症渗出,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有抗组织胺与抗乙酰胆碱作用. 采收加工    黄芩 黄芩播种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刨收,因根系深,根条易断,挖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刨出的根,去掉残茎,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也可切片后干燥。在晾晒过程中,避免暴晒过度发红,防止水湿雨淋,见水变绿,最后发黑,影响质量。每1.5-2千克鲜根,可加0.5千克干货。每公顷产3750~4500千克。 编辑本段文献摘录   1.《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2.《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3.《医学启源》:黄芩,洽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垄盛,必用之药。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补膀恍之寒永不足,乃滋其化源。《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凤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阻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隔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单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谓此也。   4. 张元素: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肌热及去痰用黄芩,上焦湿热亦用黄芬,泻肺火故也。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梢根,及引经药用之。   5. 李杲:黄芩,味苦而薄,故能泄肺火而解肌热,手太阴剂也。细实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6. 朱震亨: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凡去上焦湿热,须以酒洗过用。片芩泻肺火,须用桑白皮佐之。若肺虚者,多用则伤肺,必先以天门冬保定肺气一而后用之。黄芩、白尤乃安胎圣药,俗以黄卒为寒而不敢用,盖不知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乃能养胎,黄芩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白尤能补脾也。   7.《纲目》:洁古张氏言黄芩泻肺火,洽脾湿;东垣李氏言片芩治肺火,条芩治大肠火;丹溪朱氏言黄芩治上中二焦火;而张仲景治少阳证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芩汤,少阳证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泻心汤并用之;成无己言黄芩苦而入乙,泄痞热,是黄芩能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矣。盖黄苹气寒味苦,苦入乙,寒胜热,泻心火,治脾之湿热,一则金不受刑,一则胃火不流入肺,即所以救肺也:肺虚不宜者,苦寒伤脾胃,损其母也。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不知柴胡之退热,乃音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尊之热,乃寒能胜热,拆火之本也。黄芩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热,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8.《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渍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别录》消痰热者,热在胸中,则生痰火,在少腹则绞痛,小儿内热则腹痛,胃中湿热去,则胃安而消谷也。淋露下血,是热在阴分也:其治往来寒热者,邪在少阳也:五淋者,湿热胜所致也:苦寒清肃之气胜,则邪气自解,是伐其本也。黄菩为苦寒清肃之药,功在除热邪,而非补益之品,当与黄连并列,虽能清热利湿消痰,然苦寒能损胃气而伤脾阴,脾肺虚热者忌之。   9.《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桅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   10.《药品化义》:黄芩中枯者名枯芩,条细者名条芩,一品宜分两用。盖枯芩体轻主浮,专泻肺胃上焦之火,主治胸中逆气,隔上热痰,咳嗽喘急,目赤齿痛,吐衄失血,发斑发黄,痘疹疮毒,以其大能凉膈也。其条芩体重主降,专泻大肠下焦之火,主治大使闭结,小便淋浊,小腹急胀,肠红痢疾,血热崩中,胎漏下血,挟热腹痛,谵语狂言,以其能清大肠也。   11.《本经逢原》: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著,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上蕴著,讵可混论。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露,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   12.《本经疏证》: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奔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于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柴胡能开气分之结,不能泄气分之热,芍药能开血分之结,不能清迫血之热,黄连能治湿生之热,不能治热主之湿。譬之解斗,但去其斗者,未平其致斗之怒,斗终未已也。故黄芩协柴胡,能清气分之热,协芍药,能泄迫血之热,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也。   13.《本经》: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14.《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15.《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16.《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诸失血。   17.《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法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18.《 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19.《本草新编》:黄芩,味苦,气平,性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无毒。入肺经、大肠。退热除烦,泻膀胱之火,止赤痢,消赤眼,善安胎气,解伤寒郁蒸,润燥,益肺气。但可为臣使,而不可为君药。近人最喜用之,然亦必肺与大肠、膀胱之有火者,用之始宜,否则,不可频用也。古人云黄芩乃安胎之圣药,亦因胎中有火,故用之于白术、归身、人参、熟地、杜仲之中,自然胎安。倘无火,而寒虚胎动,正恐得黄芩而反助其寒,虽有参、归等药补气、补血、补阴,未必胎气之能固也,况不用参、归等药,欲望其安胎,万无是理矣。 编辑本段药方选录   1、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2、泻肺火,降隔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3、治慢性气管炎:黄芩、亭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胳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人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侮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5、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莽,酒浸透。晒千为未。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6、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芥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7、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8、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调)   9、治崩中下血:黄芥,为细未。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10、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 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未,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11、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未,粥丸,服。(《丹溪心治》)   12、治肝热生翳,不拘大人小儿: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未。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吃,温汤送下,日二服。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13、治眉眶痛,属凤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未,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14、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未,酒服。(《怪证奇方》)   15、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16、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   17、治口舌生疮:黄芩一分 五倍子一分 蟾酥半分.上件药 捣罗为末 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 每服一丸 含吐津 以瘥为度.(《圣惠方》) 18、治汗后余毒 颊肿痛:黄芩、瓜蒌、甘草 上口父咀.每服半两 白水煎服.(《普济方》)   19、治白癜风:用黄芩末 茄蒂蘸搽好[1].(《仁术便览》) 编辑本段类药比较   1) 枯芩∶子芩   黄芩分枯芩与子芩。   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2) 黄芩∶续断   黄芩与续断均有安胎之功,用治胎动不安。   黄芩药性寒凉,清热泻火,安胎,用治胎热所致的胎动不安。   续断药性微温,补肝肾,安胎,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胎动不安。 编辑本段中药抗生素·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入药。中医认为黄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的功能,对暑温胸闷呕吐、肺热咳嗽、血热妄行、高热烦渴、湿热下痢等有良好功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自述说:他20岁那年,因患感冒,咳嗽,遇时又犯了房事,出现骨蒸发热,肌肤如火燎一样热烫,每日咳嗽,吐痰一碗左右,加上暑热烦渴,觉睡不好,饭吃不下。尽管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药,治疗了一个多月,病势反而加剧,旁边的人都以为他必死无疑了。这时,李时珍的父亲偶然想起金元名医李东垣说过的一段话:“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于是单用黄芩一两煎汤,让李时珍服下,很快,病势便得以逆转,身热尽通,痰嗽皆愈。辨证用药贴切,黄芩的效力非凡,由此可见一班。   现代研究证明,黄芩主要含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素、β-谷甾醇等成分。它的抗菌谱较广,对多种细菌、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等都有抑制作用。即使对青霉素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然很敏感。黄芩还有降血压、镇静、利尿、保肝、利胆、抗过敏、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临床上用黄芩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肝炎、慢性气管炎、急性菌痢、肾盂肾炎等,均可获良效。   黄芩还常用于治疗妇产科病症,元代名医朱丹溪称它为“安胎圣药”。例如将黄芩研为细末,每次取3-5克,用白术15-20克煎浓汤调服,有清热安胎的功用,可治热甚所致的能动不安,滑胎。治妊娠呕吐,可用黄芩饮片30-45克,水煎成200-400毫升,分次频频饮服。   中药药理 黄芩   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   ①黄芩素、汉黄芩苷元。   ②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③抗病毒: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2)抗炎   黄芩素、黄芩苷→抑制急性炎症反应。抑制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1)机制: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2)抑制组胺释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抑制免疫反应: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作用环节:①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②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黄芩苷,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功能。   (4)解热。   (5)保肝、利胆(清肝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6)镇静:中枢抑制。   (7)对血液系统影响   作用复杂:黄芩素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黄芩素等→抗凝血: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产生。   小结:   抗病原体、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静、保肝、利胆等。无抗肿瘤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黄酮类成分。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清除自由基。   (3)降压:直接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临床应用】   1.小儿呼吸道感染   2.急性菌痢   3.病毒性肝炎   4.疖疔、外痈、蜂窝组织炎、深部脓肿   5.急性胰腺炎 编辑本段用药禁忌   《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黄芩   抗菌作用   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试管法试验1:1280 浓度可抑制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 a,1:640 浓度抑制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人结核杆菌 H37,1:320 浓度可抑制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1:80 浓度时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0.5g/ml或0.05g/ml,用琼脂斜面培养,药液与培养基1:1 混合,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2g/ml浓度,平皿法试验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醇提剂1g/ml浓度,用平板法试验时对脑膜炎球菌均有抑作用。   抗真菌作用   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   黄芩煎剂25-100%浓度,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抗炎抗变态反应   黄芩70%乙醇提取物200,500mg/kg 灌胃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50,100mg/kg 灌胃,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对48/80(一种化合物名称,Sigma 生产)引起的大鼠足肿也有抑制作用,黄芩70%乙醇提取物500mg/kg 灌胃,黄芩素、黄芩甙及汉黄芩素100mg/kg灌胃 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黄芩水提物100,200mg/kg 灌胃,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但对氯化苦引起的小鼠接触皮炎(耳肿胀)无明显影响。黄芩抑制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有效成分为黄芩甙及黄芩素。黄芩甙、黄芩素对实验性气喘有效,黄芩甙10-4g/ml浓度可抑制豚鼠气管Schultz-Dale反应38%,并有抗组胺,抗胆碱及罂粟碱样作用。黄芩素不溶于水,其两个水溶性衍生物黄芩素-6-磷酸二钠(BPS)及黄芩素-6-硫酸二钠(BSS)于抗原攻击前5mg/kg 静脉注射,对大鼠PCA有抑制作用;10mg/kg 静脉注射 于抗原攻击前10分钟给药,对豚鼠过敏性气喘有抑制作用;BPS及BSS于10-4g/ml浓度对离体豚鼠肠管及气管chultz-Dale反应均有抑制作用;BPS及BSS 5mg/kg 静脉注射,对大鼠反向皮肤过敏反应(RCA)有抑制作用;5-10mg/kg 静脉注射也抑制Forssman皮肤血管炎,但对Arthus反应无明显影响。黄芩素及BPS结构上与抗过敏药色甘酸二钠(DSCG)相类似,但DSCG为双色酮类,黄芩素及BPS为单色酮类,DSCG对反应素(Reagin)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有高度特异性,而对非反应素(IgG)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几无作用,PBS则不仅抑制反应素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如PBS 10-6-10-4g/ml抑制抗原引起的猴肺介质释放,PBS 200mg/kg腹腔注射抑制大鼠同种PCA,10-4g/ml抑制反应素抗体介导的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等,也抑制非反应素抗体介导的反应,如BPS10-4g/ml可抑制卵白蛋白致敏豚鼠肺释放介质及抑制抗IgE抗体引起的人肺释放过敏介质,认为DSCG分子中两个色酮核间有一定距离,可结合于反应素抗体功能位置上,而不适合于非反应素抗体,但单色酮的黄芩素或BPS可以两个分子结合于这两种抗体上。黄芩素对大鼠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环氧酶与脂氧酶均有抑制作用,对脂氧酶更具选择性,其IC50为0.12μm,而对环氧的IC50为6917倍于脂氧酶。黄芩素对大鼠白细胞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脂氧酶代谢产物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5-HETE)及环氧酶代谢产物12-羟基十七碳三烯酸(HHT)的生成,其IC50分别为7.13±0.767μm及5.53±16.9μm;黄芩甙对白细胞5-HETE形成也抑制,但不抑制HHT的形成;汉黄芩素抑制HHT的形成,IC50为14.6±3.51μm黄芩成分对化合物48/80刺激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抑制作用,黄芩素的IC50为52.1μm,黄芩甙IC50为>200μm,汉黄芩素的IC50为40.0μm,汉黄芩素-7-O-D葡萄糖醛酸的IC50为140.0mol/l,(25)2',5,6',7-四羟黄烷酮的IC50为17.7μm,(2R,3R)-2',3,5,6',7-五羟黄烷酮的IC50为15.5μm,白杨素(Chrysin)的IC50>200μm,黄芩新素Ⅱ(Skullcapflavon Ⅱ)的IC50为15.0μm。黄芩甙10,100mg/ml,对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PGE2及TXA2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黄芩煎剂4g/kg 腹腔注射,对小鼠防御性条件反射可使阳性反射时延长,而对非条件反射及分化无影响,说明黄芩可加强皮层抑制过程。黄芩煎剂2g/kg,对伤寒混合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水煎剂或酒浸剂5-9g/只灌胃,或2g/只im,均不能证明黄芩对伤寒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   对心血管的作用   黄芩醇提液1g/kg 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黄芩煎剂0.06g/kg 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明显降压作用。黄芩素20mg/kg 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40-50%。黄芩浸剂灌胃/kg 灌胃,3次/天,连续4周,使慢性肾性高血压犬血压下降,心率变慢。黄芩甙2×10(-4)mol/l,在豚鼠离体主动脉条、肺动脉条、气管条及右心房均有竞争性的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引起的收缩作用,也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舒张气管和增加右心房自发频率作用,提示黄芩甙对a,B1,B2 受体均有阻断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   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黄酮Ⅱ及白杨素(chrysin)于浓度1.0mM时,均可抑制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白杨素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黄芩素及黄芩甙对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也抑制;黄芩素及黄芩甙20,50mg/kg 灌胃,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以防止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降低。   降血脂作用   黄芩水浸液10%2ml/只灌胃,连续给药7周,可使胆固醇喂饲的家兔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黄芩素、黄芩甙100mg/kg 灌胃,可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玉米油-胆固醇-胆酸喂饲血清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及肝甘油三酯的含量,黄芩黄酮Ⅱ100mg/kg 灌胃,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肝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的含量,汉黄芩素 100mg/kg 灌胃,可防止肝甘油三酯的沉积并增加血清HDL-ch的含量。黄芩素、黄芩甙 100mg/kg 灌胃,对乙醇引起的高血脂大鼠,可降低肝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汉黄芩素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黄芩素能增加血清HDL-ch含量。   保肝、利胆、抗氧化   黄芩甲醇提取物1000mg/kg 腹腔注射,对异硫氰酸萘酯(ANIT)引起的大鼠肝损害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血清胆红素的增加。黄芩醇提物50,100mg/kg,黄芩甙50,100mg/kg 灌胃,对家兔有利胆作用。汉黄芩素10(-4)-10(-6)mol/l 浓度体外试验,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使丙二醛(MDA)含量下降。黄芩素及黄芩甙2.5×10(-4)mol/l,1.0×10(-4)mol/l,汉黄芩素2.5×10(-4)mol/l,黄芩黄酮Ⅱ2.5×10(-4)mol/l,汉黄芩素-7-O-D葡萄糖醛酸2.5×10(-4)mol/l,1.0× 10(-4)mol/l,对FeC12-维生素C-ADP混合物诱导的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使肝MDA的形成显著下降,对NADPH一ADP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也抑制。   抗癌作用   黄芩醚提物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有效量为10.4mg/ml,黄芩黄酮Ⅱ对小鼠L1210 细胞的半数有效量 为1.5μg/ml,黄芩甙、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L1210作用不显著。   其它作用   黄芩素10,20mg/kg 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利尿作用。黄芩煎剂4g/kg 灌胃,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有防治作用,可延缓白内障的形成。黄芩甙对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其ID50 为1.81 × 10(-3)mg/ml。黄芩甙150mg/kg 灌胃,对链黑霉素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但红细胞山梨醇含量于治疗后显著降低,提示在动物体内也有抑制醛糖酶的作用,有可能用于糖尿病性并发症的防治。黄芩甙、黄芩素及汉黄芩素50-125μg/ml 对小鼠肝唾液酸酶有抑制作用。黄芩甙100mg/kg,葡萄糖醛酸43mg/kg 皮下注射均可对抗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死亡,而甙元黄芩素无效,认为黄芩甙水解后的葡萄糖醛酸起的解毒作用。黄芩对PGs的代谢有较广泛的影响,水提物对PGs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 黄芩-中药化学成分   黄芩黄芩根含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黄芩新素,黄芩甙(baicalin),汉黄芩素,汉黄芩甙,木蝴蝶素A,7-甲氧基黄芩素,黄芩黄酮,二氢木蝴蝶素,白杨素等有效成分。   药理学   黄芩毒性极低,煎剂给兔灌胃,醇提取液静脉注射,仅呈活动减弱,黄芩浸剂4 g/kg给狗灌胃8周,亦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如将黄芥浸剂2g/kg静脉注射于健康兔,先表现镇静,以后死亡,可见静脉注射比口服毒性大得多。黄芩提取物肌肉及静脉注射,可使正常家兔白细胞总数短时间内显著降低。黄芩素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3081mg/kg。黄芩浸剂15g/kg/灌胃对犬有呕吐现象,5g/kg灌胃连续8周,使犬粪便稀软。 编辑本段中药化学成分   黄芩   黄芩根含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baicalein),黄芩新素(neobaicalein),即黄芩黄酮Ⅱ(skullcapflavoneⅡ),黄芩甙(baicalin),汉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甙(wogono-side),木蝴蝶素A(oroxylin,oroxylin A),7-甲氧基黄芩素(7-methoxbaic alein),黄芩黄酮(skullcapflavone)Ⅰ,二氢木蝴蝶素A(dihydrooroxylin A),白杨素(chrysin),2,5,8-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5,8-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2,5,8-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5,8-tri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4,5,7-trhydroxy-6-methoxyflavanone)[5],2,3,5,6,7-五羟基黄烷酮(2,3,5,6,7-pentahydroxyflavanone)汉黄芩素-5-β-D-葡萄糖甙(wogonin-5-β-D-glucoside),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1-O-α-L-鼠李糖基(1→3)-β-D(4-阿魏酰基)-葡萄糖[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1-O-α-L-rhamnosyl(1→3)-β-D-(4-feruloyl)glucoside],白杨素;-6-C-α-L-阿拉伯糖甙(chrysin-6-C-β-D-glucoside-8-C-β-L-arabinoside),白杨素-6-C-α-L-阿拉伯糖甙-8-C-β-D-葡萄糖甙(chrysin-6-C-α-L-arabi-noside-8-C-β-D-glucoside),(2S)-2,5,6,7-四羟基黄烷酮[(2S)-25,6,7-terahydroxyflavanone],5,7,2,6-四羟基黄酮(5,7,2,7-tetrahydroxyflavone),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8-dihydroxy-6,7-drimethoxyflavone),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8-methoxyflavone),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甙(oroxylinA-7-O-glucuronide),5,7,2-三羟基甲氧基黄酮(5,7,2-trihyroxy-6-methoxyflavone),5,2-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5,2-dihydroxy-6,7,8-trimethoxyfla-vone),5-闳基-7,8-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dimethoxy-flavone),去甲汉黄芩素(norwogonin),二氢黄芩素(dihydro-baicalin)[11],5,7,2-三羟基黄酮(5,7,2-trihydroxyflavone),5,7,2-三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5,7,2-trihydroxy-8,6-dimethoxyflavone),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即粘毛黄芩素Ⅲ(5,7,2,5-tetrahydroxy-8,6-dimethoxyflavone,vis-ciduiin Ⅲ)5,25-三羟基三甲氧基黄酮(5,2,5-trihy-droxy-6,7,8-trimethoxyflavone),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baicalein-7-O-β-D-glucopyranoside);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2-trhiyroxy-8-methoxyflavone)即韧黄芩素Ⅱ(tenax-in Ⅱ),5,2,6-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2,6-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5,7,2-trihydroxy-6-methoxyflavone),5,7,2,3-四羟基黄酮(5,7,2-trihydroxy-6-methoxyflavone),5,7,2,3-四闳基黄酮(5,7,2,3-tetrahydroxyflavone),3,5,7,2,5,6-五羟基黄酮(3,5,7,2,6-pentahydroxyflavone)即粘毛黄芩素Ⅰ(viscidulin Ⅰ),(2S)-7,2,6-三羟基-5-甲氧基黄烷酮[(2S)-7,2,6-tr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2,6,2,4-四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2,6,2,4-tetrahydroxy-6-methoxychalcone)[13],5,72,5-四羟基黄酮(5,7,2,5-tetrahydroxyflavone),左旋圣草素(eriodictyol),半枝莲种素(rivularin)及粘毛黄芩素Ⅲ-2-O-β-D-吡喃葡萄糖甙(viscidulin Ⅲ-2-O-β-D-glucoplyranoside)等。另外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3]。2.滇黄芩 根含泾黄芩素,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甙,5,7,2-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2S)-5,7,8-三羟基黄烷酮[(2S)-5,7,8-trihydroxyflavanone],(2S)-2,5,6,7-四羟基黄烷黄芩素,木蝴蝶素A,滇黄芩新甙(scuteamoenoside),(2R,3R)-2,3,5,7-四羟基黄烷酮[(2R,3R)-2,3,5,7-tetrahydrox-yflavanone],滇黄芩新素(scuteamoenin),(2R,3R)-3,5,7-三羟基黄烷酮-(2R,3R)-3,5,7-trihydroxyflavanone],黄芩黄酮Ⅱ,2,3,5,6,7-五羟基黄酮,白杨素,β-谷甾醇。3.粘毛黄芩 根含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木蝴蝶素A,黄芩新素,5,2-二羟基二甲氧基黄酮(panicolin)即黄芩黄酮Ⅰ,粘毛黄芩素Ⅰ、Ⅱ、Ⅲ。   丽江黄芩 根含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木蝴蝶素A,韧黄芩素Ⅱ,粘千周黄芩素Ⅰ。   同属植物甘肃黄芩根含甘肃黄芩素(rehderianin)Ⅰ,粘毛黄芩素Ⅲ,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素,木蝴蝶素A,甘肃芩甙元(ganhuangenin)。川黄芩根含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粘毛黄芩素Ⅰ、Ⅱ,木蝴蝶素A和汉黄芩素。 编辑本段临床运用   黄芩   1、黄芩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用50%黄芩煎液,1岁以下每天6ml,1岁以上8-10ml,5岁以上酌加,皆分3次服。经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急性扁桃休炎1例。治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者51例,无效12例。体温多在3天内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多为4 天。   2、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黄芩1斤,甘草0.5斤,加水煎煮之次,得煎液3斤;另取生石灰1斤,加冷开水10斤,搅拌浸泡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8斤。将煎液缓缓加入石灰水中,边加边搅拌,至pH呈7-8为止。每次20-25ml,日服3次。治疗35例,临床治愈之例,显效16例。对单纯型疗效较好。   3、治疗急性菌痢,取黄芩、诃子等量,以明矾沉淀法提制成粉。每次3g,日服斗次,小儿酌减。对症治疗:失水者补液,高热者配合解热剂,治疗100例,平均2.5天症状消失,3.3天大便镜检正常,3天大便培养转阴,5天临床治愈。   4、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取黄芩、银花、连翘等量,分别制成黄芩素及银花、连翘浸膏,混合制成片剂,每片重0.5g,相当于生药3.7g。每次10-15片,6小时服1次,小儿酌减。共洽65例,其中一个地区收治59例,治愈58例;另一地区收治6例,失败4例,疗效差异甚大,原因有待研究。有效病例服药后,开始降温时间平均为了1.5小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8天,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在2-5天内减轻或消失。以对中、轻度病人疗效较好,退热较快;对重度晚期病人退热较慢,疗效较差。服药期间未见严重毒性反应,仅少数病例有轻微恶心。呕吐及腹泻现象,停药后即可消失。   5、治疗传染性肝炎,将黄芥的提取物--黄芩素装胶囊,每粒0.25g。每次2粒,日服3次,儿童酌减。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27例,自觉症状和体征均于1月内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治疗半月,谷丙转氨酶即降至正常者占74.1%。亦有用黄芩素针剂,每日肌注之毫升(含黄芩素40mg),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3例,基本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6例。另曾配合胎盘组织液每天肌注之毫升,有腹水者配合利尿剂,治疗迁延性肝炎7例,基本治愈吐例,显效1例,有效2例;治疗慢性肝炎47例,基本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n例,无效14例。未见明显副作用。   6、治疗肾炎、肾盂肾炎。用黄芩提取物制成5%黄芩素注射液,每次肌注100-200mg(儿童减半),每日2次。共冶20例,治疗期间除配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外,均未兼用其他药物,结果急性肾炎11例,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两次以上均正常)8例;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仅有少量红、白细胞)5例;肾盂肾炎9例,治愈、好转(标准同上)各4例,1例用药10天无变化)疗程最长17.5天,最短7天,平均12.5天。治愈病例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平均为9天,尿检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5.6天。黄芩治疗肾病所以奏效,可能与其具有抗菌、降血压、利水等作用有关。   7、治疗高血压病,将黄芩制成20%的酊剂,每次5-10ml方日服3次。治疗51例,服药前血压均在180/ 100mm汞往以上,服药1-12月后血压下降20/10mm汞拄以上者占70%以上。一般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或减轻。据观察,本药虽经较长时期服用,仍能发挥继续降压作用。无明显副作用\此外,以黄芩煎剂预防猩红热,黄芩含片预防白喉,有一定作用。 编辑本段常用选方   黄芩   1、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2、泻肺火,降隔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3、治慢性气管炎:黄芩、亭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胳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人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侮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5、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莽,酒浸透。晒千为未。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6、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芥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7、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8、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调)   9、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未。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10、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 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未,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11、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未,粥丸,服。(《丹溪心治》)   12、治肝热生翳,不拘大人小儿: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未。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吃,温汤送下,日二服。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13、治眉眶痛,属凤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未,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14、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未,酒服。(《怪证奇方》)   15、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16、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 1 黄芩药方摘录 http://www.health610.com/post/view/id-9374 黄芩在古代时的作用 [炮制) 1.泡法 原药拣净杂质,放缸内,用开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摊晾至七、八成干时,切0.2-0.25cm中片晒干,筛去灰屑。2.蒸法:黄芩拣净杂质,淘洗净泥,置蒸笼内蒸1小时,取出摊晾切顶头中片晒干,筛去灰屑,以此法质量最好。开水浸泡及蒸法可破坏黄芩中的酶,使活性消失,有利于有效成分黄芩甙的保存。同时可减其苦寒之性。 酒炒黄芩 取黄芩片,洒淋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略见焦斑时,取出摊晾,酒炒助药力上行,使清除上焦湿热之力增强,并清上焦之肺热。 炒黄芩 取黄芩片于锅中,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可减其寒性,以免苦寒伐胃。 黄芩炭 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存性为度,炒炭后既可清热,又可止血。 [成分] 含黄芩甙、汉黄芩甙、汉黄芩素等。 [性味、归经] 苦寒,入肺、胆、胃、大肠经。 [功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用于肺热咳喘,热病烦躁,目赤肿痛,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胎动不安,疮癌肿毒。 [处方名] 黄芩 淡芩 枯芩 条芩 子芩 炒黄芩 炒淡芩 酒炒黄芩 黄芩炭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 [保贮] 放缸甏内或木箱内,置干燥处防霉。 [注意] 黄芩切片后不宜曝晒,否则易变色。 按:黄芩习惯将中心空而发黑,外表呈黄棕色,颇似腐木的老根称枯芩、黄芩、片芩,其功善清肺火、泻肌表热;将中实色青、外呈黄色的细条嫩根称子黄芩或子芩,亦称条芩、嫩芩;经开水浸泡炮制加工者称淡黄芩、淡芩。 2.黄芩品种较多,除常用的紫花黄芩外,还有东北产黄花黄芩,云南的滇黄芩S amoena Wight,甘肃黄芩Srehderiana Diels,腺毛黄芩S viscidula Bge,产地均作黄芩应用。
/
本文档为【中药功效与作用(黄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