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学概论经络穴位

中医学概论经络穴位

2011-04-24 42页 ppt 1MB 1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47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学概论经络穴位null中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 一、经络概论 一、经络概论1、起源 2、含义 经:径也(直行干线)络:网络 3、命名 少阳 阳明 太阳 少阴 厥阴 太阴 4、内容 十二正经、十五络脉、奇经八脉null循行规律 手之三阴胸走手 手之三阳手走头 足之三阳头走足 足之三阴足走胸 作用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灵枢 经脉》) “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
中医学概论经络穴位
null中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 一、经络概论 一、经络概论1、起源 2、含义 经:径也(直行干线)络:网络 3、命名 少阳 阳明 太阳 少阴 厥阴 太阴 4、 十二正经、十五络脉、奇经八脉null循行规律 手之三阴胸走手 手之三阳手走头 足之三阳头走足 足之三阴足走胸 作用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灵枢 经脉》) “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医门法律》) 二、十二经络分布 二、十二经络分布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null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唇疹。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分布及主治分布及主治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后。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是动则病咽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内。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 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斜络于颧。 是动则病咽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肘臂外后廉痛。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直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锐。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如结。如裂。是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脚皆痛。小趾不用。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趋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内。出外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是动则病心中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痛。颊肿。耳前肩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其支者。别锐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之间。循大趾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null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痛。缺盆中肿痛。胁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分布及主治 分布及主治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是动则为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 三、任督二脉 三、任督二脉null四、常用穴位保健四、常用穴位保健照海穴——让你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因为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蹻,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点揉这一个穴位既可以调理阴跷脉又可以调理肾经,可谓一举两得的妙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 定位 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穴位示意图 穴位示意图承山:祛湿承山:祛湿承山就是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们的人体,人站着的时候,小腿肚子会紧张,承山穴位置是筋、骨、肉的一个纽结,是最直接的受力点。人体这一百来斤,全落在这一点上。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承受的压力,每个人又要承受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无形的山,压力在身上背久了,就会使人感到累,使人产生疲劳感。 定位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这里,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间。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null肚腹三里留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定位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足三里示意图足三里示意图腰背委中求腰背委中求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背疼痛,下肢痿痹,转筋等。 定位 位于腘窝横纹正中。 头项寻列缺头项寻列缺主治:  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项痛,掌中热,腕痛无力,小便热,阴茎痛,尿血,遗精,瘾疹,惊痫。 定位 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面口合谷收面口合谷收合谷 针灸学名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 定位 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合谷穴位示意图合谷穴位示意图胸胁内关谋胸胁内关谋主治心痛胃疼.翻胃呕吐.心悸怔忡.失眠.胸闷等症。 定位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
本文档为【中医学概论经络穴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