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研究

2011-04-26 6页 pdf 2MB 2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8832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研究 2009年第 7期 49 计金融会 F I n A n c I A l A c c O U n t I n g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研究 □ 李东卫 一、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现状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基本形式 有很多,1995 年,哈佛大学 Nitin Nokr i a 教授在《组织结构概述》 一书中提出了职能型、事业部型、 矩阵型和网络型组织结构及其它 混合模式的组织结构划分理论, 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逐渐成 为一种权威划分。实际上,许多 企业的组织结构并非简单依据其 中一种模式,而是在上述基本模...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研究
2009年第 7期 49 计金融会 F I n A n c I A l A c c O U n t I n g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研究 □ 李东卫 一、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现状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基本形式 有很多,1995 年,哈佛大学 Nitin Nokr i a 教授在《组织结构概述》 一书中提出了职能型、事业部型、 矩阵型和网络型组织结构及其它 混合模式的组织结构划分理论, 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逐渐成 为一种权威划分。实际上,许多 企业的组织结构并非简单依据其 中一种模式,而是在上述基本模 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通的结果。这 四种组织结构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20 世 纪 80 年代以前,西方商业银行的 组织架构一般是总行以职能型架 构为主,分支行以 “块块” 形式为 主,90 年代以来, 以客户为中心, 专业化、垂直化的事业部组织架 构在国际银行业发展迅速,已成 为全球银行业组织架构的主流模 式。2006 年 4 月,银监会发布的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 管指引》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 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客户需求,“逐 步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 程的事业部”,可以看出, 银行监管部门对于国有大型银行 改革方向给予了更明确的肯定和 更积极的引导,银行事业部改革 成为国有大型银行组织架构改革 的基本取向。 近几年来,国有大型银行以 事业部为蓝本进行了前台业务垂 直条线管理,后台业务处理大集 中的组织架构改革探索。2000 年, 工商银行组建票据营业部,作为 总行直属机构,下设北京、上海、 广州、西安等八个分部,专门经 营票据业务,票据营业部与所在 区域分行没有管理上的隶属关系。 中国银行也逐步强化业务条线的 垂直管理模式,总行层面将银行 业务划分为公司金融、个人金 融、金融市场和运营服务四个板 块,并对部分部门建设和职责进 行了相应调整;同时向一级分行 委派风险总监、财务总监和总稽 核。经过多次改革,2006 年建设 银行实现了内部审计体系的垂直 经 营管理 j I n g Y I n g g U A n l I 50 2009年第 7期 独立,并对风险管理系统条线化 改革进一步深化,构建了首席风 险官、风险总监,风险主管和风 险经理的风险管理人员体系;同 时在部分一级分行进行个人银行 事业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一级 分行个人银行事业部成立后直接 经营管理所在地营业网点的个人 金融、住房金融及个人信贷业务。 交通银行也在探索再造和业 务条线的构建和管理,按前、中、 后台分离制约和部门职责服从业 务流程的原则,形成了三大类九 个业务板块的总体业务框架;推 进了后台业务的集中处理,中台 财务、风险板块和审计板块条线 的垂直管理;在管理会计基础上 构建前台业务板块业务单元制。 近几年,国内四家股改上市 的大型银行 ( 工、建、中、交 ) 建 立了相对的公司治理架构, 我国大型银行组织架构改革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仍存在不足 和问题。银行业务的专业化程度 有所提高,但依然较低。部分业务, 如信用卡业务等实现了专业化的 垂直管理,但与分支行存在利益 冲突。加强了中后台,特别是后 台信息科技系统的建设;内审部 门日渐独立,实行专业化垂直管 理;信贷审批权上收,前中后台 的分离有所加强。撤并了一些基 层网点,二级分行以下的扁平化 管理有所进展,但较为缓慢。 二、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存在的 主要问题 国有大型银行在组织架构改 革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并未使 现行的块块分割、行政分权式的 总分行职能型模式的组织架构发 生实质性变化。现行的总分行职 能型组织架构弊端日益显著,已 不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环境。 这种滞后状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 面:一是实行 “块块管理”,分支 机构的准法人性质比较突出,分 支行首先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运 作,形成目标和利益多元化,使 得统一法人的经营目标难以很好 实现。二是管理层次多,委托代 理关系链条过长,信息层级传递 速度缓慢且易失真,影响了决策 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三是现行业 务流程笼统地按活动的相同性或 相似性,将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 的人合在一起,形成职能型群体, 每一个职能性群体所从事的工作, 对于一个完整的流程来说,只是 其中的一部分,完整的业务流程 被割离,导致银行内部机构的不 断膨胀,内部交易成本上升,业 务流程不畅。四是未形成真正以 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一方面, 营销和管理客户主要是基层行承 担,总分行决策部门仍以职能管 理为主,行政色彩浓厚,不直接 面向市场和客户,在消费需求多 变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的环境下, 其决策难以与市场变化同步;另 一方面,市场细分不够,产品和 服务相互分隔,经营层次低,缺 乏真正的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 服务功能差,市场竞争力较弱。 五是风险管理各业务领域的风险 控制未细化,风险管理体系尚不 健全,风险控制中没有一个科学 的识别、度量、监测、控制和检 2009年第 7期 51 计金融会 F I n A n c I A l A c c O U n t I n g 查机制,风险控制不到位。六是 分支行主要负责人权力相对较大, 监督机制失效,道德风险过于集 中,近两年基层行高级管理人员 涉案较多就是例证;而另一方面, 分支行负责人权责存在不对称, 其行为引发的最终风险责任由一 级法人最后承担。 国有大型银行现行组织架构 所显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已严重影 响了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提 升,同时对以事业部为蓝本的垂 直条线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产生了 严重制约。 三、商业银行传统组织架构绩 效分析 我国大型银行传统的组织架 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流程分割 的职能部门型和单线汇报的科层 式总分行制。这种历史产物的架 构模式,凸显效率低下,越来越 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 一 ) 信息传递效率较低,交 易费用和委托代理成本较高 大型银行的垂直层级多达六 级,每一层级都设置了相应的职 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只 向同级机构负责人汇报负责,每 一层级都实行机构负责人负责制 并向上级机构负责人汇报。不论 是纵向的信息传递,还是横向的 信息共享,都存在链条过长、环 节过多的问题,导致信息失真、 漏损较多。一方面,决策与执行 相对脱节,影响了政策制定水平 和政策执行力;分支机构、管理 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另一方面, 每一层级各职能部门都是 “铁路 警察各管一段”,责任难以明晰, 容易造成 “争宠” 或推诿责任的 情况,相互制衡有限,既助长了 分支机构负责人和违规违法人员 的道德风险,又影响了员工的士 气。由此导致银行官本位色彩较 为严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能动 性下降,人浮于事,内控较为薄弱, 内部交易费用和委托代理成本较 高,再加上地方政府的人为干预, 金融效率受到一定影响。 ( 二 ) 业务经营专业化程度不 够,资产结构单一,经营方式粗放, 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二级分行及以下分支机构成 为经营主体机构,几乎涵盖了所 有业务。在信息不畅、人力有限 和上级机构指导不足或干预过度 等情况下,这些机构难以做到专 业化的集约经营。全国各地复制 了数以万计的小而全的利润中心。 在利润中心小而全,多而杂的情 况下,由于专业化程度不够并缺 乏内部转移定价机制,总行和各 级管理行无法对每个产品或业务 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精细核算,也 难以收集到较为完整时间序列的 各类统计数据。由此使得银行粗 放经营,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注 重量的扩张,缺乏质的考核,助 长了短期行为,埋下了长期风险 隐患。既不能很好地实行以经济 增加值 (或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 等 ) 为考核指标的考核体系,也 无法建立基于经验数据的风险管 理体系,难以做到全面风险管理。 各行普遍实行以分支机构存贷款 增量或增速为基础的税前利润考 核体系,并层层分解,最后分解 到个人。各级行长和工作人员在 任时尽力做业绩,多放长期贷款 和大公司贷款,追求短期利益, 延缓风险。而耗时、耗力的个人 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短期效益不 明显,发展较为缓慢,阻碍了银 行业务结构转型。二是注重抵押 担保,缺乏团队合作,导致产品 单一,转型缓慢,加剧了周期性 风险。发放长期商业贷款、不动 产贷款和消费贷款的理论基础是 “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主张商 业银行应把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作 为衡量其贷款偿还能力的标志。 因此,信贷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 借款者的未来收入、财产性因素 和还款意愿进行合理判断。但是, 由于信息传递效率较低,专业化 经 营管理 j I n g Y I n g g U A n l I 52 2009年第 7期 作业程度不高,各级经营机构和 管理机构很难或没有动力去获取 相关信息,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各 种担保、抵 ( 质 ) 押品成为借款 人正向信号传递的唯一载体,也 成为银行最主要的信用风险管理 工具。由此,银行信贷文化变成 了抵押文化,一旦担保手续有了, 抵押手续齐子,有的银行即盲目 放贷,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松懈, 流于形式。这种 “保押型” 的信 贷方式,一方面助长了银行人员 和借款机构的道德风险,使偷懒 和机会主义行为盛行,另一方面 也是目前各家银行普遍 “垒大户”、 “单打独斗” 的主要原因。更重要 的是,这种缺乏团队合作和风险 共担的信贷方式,在经济上行时 期,容易形成资产价格上涨与信 贷投放扩张的相互助推,加大经 济过热风险;反之,在经济下行 期,容易形成资产价格下降与信 贷投放紧缩的恶性循环,加大经 济紧缩风险。三是存在自增强的 路径依赖性,限制了产品和制度 创新,机制转换难度加大。由于 制度的演进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 而且这种传统的架构模式存续多 年,各种非正式的规则较为稳定, 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具有一定 剩余控制权的利益群体,利益重 新分配的阻力较大,这种架构以 及架构下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 自增强的路径依赖性。产品和制 度创新不足,难以满足金融市场 日益深化的需要,从而影响了银 行竞争力的提高。 四、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 革的建议 国内银行业在局部领域实行 的垂直条线化改革试点既体现了 事业部模式的基本特征,也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一模式的缺陷, 而这些问题在国外银行业的实践 中表现也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 三个方面:(1) 各事业部作为利润 中心,对利润的追求过度,极易 导致本位主义,跨部门之间协调 存在一定难度,甚至在银行内部 的各事业部之间展开产品的竞争; (2) 事业部不仅有决策权,还有相 对独立的利益,可能导致事业部 和中后台部门信息不对称,相互 脱节,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3) 各事业部在产品开发、客户管理、 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上都相对独 立,容易导致管理机构设置重复, 成本费用增加的趋势。 事业部模式的弊端一定程度 上启示了我国国有大型银行垂直 条线改革,不能单纯按照国外事 业部模式进行,应形成符合中国 国情的改革模式,即以事业部为 基础,遵循国有大型银行机构内 在特点,兼顾现有分支行的固有 利益,形成一种以纵为主,纵横 相结合的改革模式,同时要逐步 落实到位。重点应做好以下五方 面工作: (一 )构建垂直条线的主体架构 一是构建主体架构。把现有 的总行各业务部门整合改造成公 司业务部、个人银行业务部、银 行卡业务部、代理业务部等业务 条线,并将其作为独立核算的利 润中心,也可以按照行业和产品 建立更细化的业务条线;强化人 力资源部、信息科技部、财务会计、 风险管理、法律事务等中后台部 门职能,并向前台条线派驻相关 职能人员。分行前台业务部门和 中后台职能部门按照总行模式改 造,分行的中后台职能部门向垂 直管理的分支行业务条线派驻相 关职能人员;支行不设专门的中 后台职能部门。审计职能部门应 即独立于条线,又独立于其他职 能部门,垂直向总行审计委员会 负责。二是合理赋予权责。首先 是总行条线部门负责条线系统的 垂直管理,并与中后台部门沟通 协调;各业务条线根据各地的经 济发展水平、业务资源规模、竞 争形势等自行确定条线部门规模 2009年第 7期 53 计金融会 F I n A n c I A l A c c O U n t I n g 大小。分支行业务条线部门业务 上受上级条线部门垂直领导,行 政上受分支行行长领导,分支行 行长可以对条线的经营管理活动 提出建议,但不能直接干预条线 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后台职 能部门根据条线规模决定派驻职 能人员的数量。中后台职能部门 向条线派驻的人员实行条线部门 和中后台职能部门双重管理,但 以职能部门管理为主。其次是分 行主要负责业务条线的行政管理 和中后台职能部门的管理以及中 后台部门与分行业务条线的沟通 协调;支行负责支行业务条线和 分行向支行业务条线部门派驻的 职能人员的行政管理以及派驻职 能人员与条线部门的协调沟通。 最后是赋予各条线部门预算内的 支出决定权、经营资源支配权、 统一政策指导下的经营决策权、 风险管理、人事决定权和利益分 配权;条线内财务、人事、风险 管理职能与中后台职能部门应有 所侧重。 ( 二 ) 抓好业务流程再造 垂直条线部门应当具有相对 独立的产品研发、生产、管理、 营销的业务流程,而现行组织架 构中,完整的业务流程被割离, 不适应垂直条线改革需要,因此, 必须进行银行业务的流程再造, 这是垂直条线化改革的中心环节, 也是实现现有银行组织机构和管 理模式根本性变革的前提基础。 业务流程改造应以客户需求为导 向,围绕客户价值考虑 “客户需 要什么”,而不是 “银行要卖什么”, 办理每一笔业务都要经过独立的 前、中、后台处理,每一个部门 都是通过流程为客户服务;改造 业务流程同时要做好业务流程的 控制,要针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 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制定 明确的渠道和程序,制定相 应的制衡机制。 ( 三 ) 建立财务核算和信息技 术系统 业务条线部门作为独立的利 润中心,必须客观反映其经营管 理数据和信息,因此,一方面, 必须改造现行的财务核算模式, 建立符合条线部门的科学财务会 计核算体系,要加快推进管理会 计系统的运用,真正实现对客户、 部门、产品和地域的有效核算和 管理,实现集约经营,有偿化使 用共享资源。另一方面,我国商 业银行组织架构再造必须把信息 技术改造作为基础条件之一,组 织架构优化必须以信息技术条件 的优化为实现载体,就目前组织 架构改革现状而言,必须构建大 集中模式的数据处理体系及在此 基础上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实 现传统的总分行行政分权模式向 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模式的转轨。 ( 四 ) 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 经 营管理 j I n g Y I n g g U A n l I 54 2009年第 7期 按照组织架构的安排, 明确界定统一职能部门与条线派 驻职能人员的权责。一是进一步 改革完善风险管理系统的管理体 制,准确定位派驻风险人员的职 责,重点加强风险管理部门对条 线内风险管理人员的垂直领导以 及上下级风险管理部门的垂直业 务领导;二是界定统一财务职能 部门与条线财务人员权责,如个 银条线内的财务管理工作,应主 要侧重于零售财务预算的制订和 跟踪、财务费用的审批和控制、 固定资产监管等方面,而具体的 财务核算、实物购置、设备维护、 网点装修实施等工作仍由相关中 后台管理部门完成;三是完善管 理人员选拔任免和管理制度,赋 予条线部门相应人员选用权,人 力资源部门应尊重条线选拔意见, 确保条线部门有充足的高素质业 务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建立 纵横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建 立完善符合业务产品特点的考核 指标,考核制度应以条线部门纵 向考核为主,但在目前阶段,仍 要兼顾分支行管理,可以考虑由 条线部门自上而下进行考核,绩 效工资由分支行相关职能部门核 定调整后兑现。此外,建立风险 预警系统,加强事前、事中、事 后的监督,提高实时监控水平。 ( 五 ) 培育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一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必须以相应的人才队伍和企业文 化为基础,改革后的组织架构以 垂直条线管理、专业化分工为主 要特征,强调集约化、一体化经营, 同时风险也趋于集中,这对决策 管理层和业务经营管理人员都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决策管 理层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决策能 力和水平,提高对全局的把握和 掌控能力 ;另一方面前台业务条 线、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风险 管理、审批等部门人员也必须提 升素质,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要有 良好的职业操守,强烈的责任感 以及企业认同感与忠诚度。同时, 要从理念、制度、情感多层次来 构建新型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 化成为所有员工、特别是各级管 理人员的指导原则,这是改革必 不可少的重要支持条件。 参考文献 1. 钱 毅,“ 美 国 商 业 银 行 组 织 架构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 示,”[J],《中国城市金融》, 2004.03(19—21) 2. 郑永良,“我国商业银行组织 架构创新研究”,[J]《南方金 融》,2004.09(25—37) 3. 刘士谦,“国有商业银行公司 治理的国际比较”[J],《金融 理 论 与 实 践 》,2007.05(80— 83) (作者单位 : 中国银监会 阳泉监管分局)
/
本文档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