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_恶之花_意象的美学创变_以恶为美.kdh

论_恶之花_意象的美学创变_以恶为美.kdh

2011-04-30 2页 pdf 1M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0534

暂无简介

举报
论_恶之花_意象的美学创变_以恶为美.kdh鞠文卓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19 世纪的一本诗集 《恶之花》 以其极恶极丑震撼世人, 时至今日, 人们在读到这些诗时仍不由费解: 《恶之花》中的诗显然是对文学艺术之传统美学观的颠覆,但又何以在文坛上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是 否应该打破成规,重新来思考美?本文将从波德莱尔《恶之花》的意象特点中追寻波德莱尔的美学创变—— 以恶为美并探讨其以“恶”入诗的原因。 关键词:《恶之花》 对“美”的重新审视 恶中呈现美 知人论世 [ 中图分类号 ]: J0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论_恶之花_意象的美学创变_以恶为美.kdh
鞠文卓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19 世纪的一本诗集 《恶之花》 以其极恶极丑震撼世人, 时至今日, 人们在读到这些诗时仍不由费解: 《恶之花》中的诗显然是对文学艺术之传统美学观的颠覆,但又何以在文坛上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是 否应该打破成规,重新来思考美?本文将从波德莱尔《恶之花》的意象特点中追寻波德莱尔的美学创变—— 以恶为美并探讨其以“恶”入诗的原因。 关键词:《恶之花》 对“美”的重新审视 恶中呈现美 知人论世 [ 中图分类号 ]: J0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0)-13-0 101-02 在《神曲 • 地狱篇》开篇,但丁这样写道:“当人生的中 途,我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当中。”时光流转,从遥远的中 世纪到工业革命曙光下的资本主义时代,一眼数百年, “迷失” 在黑暗森林的又岂止但丁一人?夏尔 • 波德莱尔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诗犹如一片阴森恐怖的森林,到处开遍恶之花,譬如蛇、 蛆虫、骷髅和腐尸;染着瘟疫的花苞,掺和着灰尘与唾液的葡 萄酒和面包,阴影荫蔽下的冷峰松林,血湖、鸦片、噩梦和送 葬曲;隐藏在某废墟后边的荒僻的坟和深深的墓坑,优雅光辉 的幽灵不时地闪亮,伸长,又展开,深渊、石滩沉寂可怕;死 在死人中的无魂老躯壳,不加掩饰的肉欲,毫无节制、肆无忌 惮的荒淫,媚药、毒液、酗酒和赌博 .…… 虽然如此,福楼拜在评价波德莱尔的诗时却说:“像大理 石一样坚硬,像英国雾一样有渗透力。”其实这一说法很恰切 地道出波德莱尔那些噩梦般意象的威力,他写丑恶甚至比别人 写美景更加摄人心魄,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一、以新的审美视角理解“恶”之美 波德莱尔钟情于林林总总的丑恶,并不惜笔墨地将它们 一一呈现,而艺术领域里,我发现还有很多人也热衷于现 丑——罗丹的雕塑中那群年老色衰的女人们,席勒对血腥的战 争的‘审美欣赏’,英国散文家德昆西把谋杀作为一种艺术, 戈帝耶赞美刽子手的一双大手,德拉克洛瓦在画中大量表现丑 女形象,卞之琳写北平街头灰色阴霾之境,穆旦诗咏“子宫破 裂”“流氓、骗子、匪棍,我们一起在混乱的街上走”,闻一 多诗中的一湖死水由油腻织成一层罗绮,霉菌蒸出云霞……这 些意象的选择令人不解,艺术家们为什么让“恶”之花朵绽放 在艺术作品中呢?而在此之中波德莱尔可谓登峰造极。 或许在诗人眼里,它们也有着某种潜藏的美感或接近于美 的特质。 关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美”。 美与丑之别并不明晰,外在的障碍常常影响我们对美的理 解。美与丑的界限不过是人为限定的,我们看世界原本就打着 极浓厚的世俗的烙印。恶是不是美的?或者,恶中是否存在美 的质地?这是扑朔晦涩的,绝非显而易见。 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理式世界”[2] 和“现象世界”,前者 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是本体的——“宇宙之本源”;“现 象世界”只不过是“理式世界”微弱的镜像,在投射的过程中 一旦遇到障碍便会偏离原来的本物, 歪曲地反映本体世界, 因此, 现象世界中的一切飘忽不定,也就是说人肉眼所见到的和一切 感官所及的并非真实。 可以设想, 在人类产生之前, 万事万物以各自的形式存在, 一切无所谓美丑,共处于同一平衡空间,是本真的,自然的, 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人类出现后,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事 物能满足这些需要的程度,将世界衡量划分,建造出一个“人 造的自然”。此后,现象与本体虽然能指相同,但与所指之间 已经产生了距离,二者被不自觉的割裂开来,好比我们看到一 具腐尸,我们指称它是恐怖恶心的腐尸,这同一个实际之物, 分离成两层意义,我们能认为我们所说的“腐尸”还是自然状 态下的那个物质吗?这又有些像老子告诫世人的“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常名”[3],一旦被定义、被命名,“实在” 就消失了,被限定了。“因为它只用纯净的光明制作 / 从原始 光的神圣的炉中淬提 / 凡人的眼睛在最深邃的时刻 / 也不过是 些模糊哀愁的镜子”。 正因为如此,原本是美的,蒙上了污垢即成为恶,美丑继 而被混淆。 让我们再来审视一下恶怎样可以本是美的。 “恶”,不理解为邪恶,它是一种自然性,源于自然并且 是自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恶不劳而成,是自然的,前 定的”,即便再丑陋的东西也有美的一面,比如上述提到的那 具腐尸,波德莱尔从中洞见到了宇宙的真理,还原了它的价值; 比如诗集中衰朽羸弱的老人们、卑贱的盲人乞丐之类,波德莱 尔也挖掘到了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荒淫、肉欲,同性恋、恶 魔的撒旦,苦难、忧郁、懊悔,统统蕴含着纯性的高贵 •••••• 连痛苦本质上也是唯一的高贵,拥有人世和地狱都无法将其腐 蚀的永恒性。所以,波德莱尔领悟到的是至高的哲理:痛苦是 治疗我们不洁的圣药,只有最强者才能享受它神圣的快乐。 某些自然性流于审美情趣的最底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 为其披上观念的、 宗教的、 道德的和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外衣, 经过扭曲异化,自然性就成了所谓的不为世俗接受的现实意义 上的“丑恶”“邪恶”“歪曲”“反叛”。 然而,波德莱尔目光犀利,他智慧地用诗歌剥去了人们眼 中恶浊事物的外衣去洞察其本质美。世俗看来是假恶丑之类, 他偏认为是至高无上之绝美。在《莱斯波斯》里,畸形的同性 恋是诗人赞颂的。波德莱尔告诉读者,那是人类古老的情愫, 没有铜臭味, 富有原始的纯性, 它正显示了人性之美好的一面。 “那里亲吻忧郁、快乐 / 阳光一样炽热,西瓜一样清新”这就 是人类快乐的母亲;“一声叹息绝不迟迟没有回声”会让礼数 之下的冷漠相形见绌;莱斯波斯是“温柔国的王,可爱高贵的 土地”,莱斯波斯怀着爱恋的女人们是“心灵高尚的处女”, 至真至纯的爱情,高于一切宗教,神圣庄严不可诋毁,“爱情 对地狱和天堂都会嘲笑”。所以正如唯美主义所倡导的,艺术 非传递某种道德或宗教的信息,拒绝艺术是道德等实用之物的 载体,它不为说教,只唯美。“丑”所以为丑,是不同形式的 美有时不兼容的结果,在宗教庄重之美下,“萨福式的”纯性 之爱就趋向丑的一端了。 二、波德莱尔以“恶”入诗的原因 “从恶中挖掘美”是波德莱尔的美学观,是他以恶入诗的 原因之一。 18 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在诗学上确立了“真、善、 美”相统一的美学原则,波德莱尔却嗤之以鼻,他认为:“真 善美不可分的理论是哲学胡说的臆造罢了。” 黑格尔曾指出, 101 美和真是有分别的,美与真的本质是一致的,但形式不同 [4]。 美不仅在善中有, 美和丑恶也可以如影随形。 美把其异香、 艳丽, 其诡谲、 玄奥蕴含在恶里, 幽微难明, 只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在 《恶之花》 的序言里, 波德莱尔明确地表明自己的创作理念 : “什 么是诗?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和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 之美。”他还表示“透过粉饰,我会掘出地狱”,“给我粪土, 我变他为黄金”。 《给一位赤发女乞丐》中那个卑贱的女乞丐肮脏憔悴,但 诗人发现了她暗暗炫动的年轻的生命力, 所以, 诗人写道 : “对我, 孱弱的诗人 / 你这年轻的病身 / 虽布满红色雀斑 / 依旧甘甜”。 诚然,是贫贱使她如此丑陋不堪的,因而诗人幻想出若这个女 乞丐穿上贵族们的华服, 那么 “由你驯服的情人 / 奉献频频” “俯 首帖耳的王族 / 不一而足”。 波德莱尔多写极丑极恶,也再现了资本主义的法国社会的 黑暗和苦难,并以满腔悲情痛斥人类的罪孽。19 世纪俄国著名 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提出:“文学创作不可脱离思想性、人民 性和现实主义,文学来源于生活,不能离开民族的土壤。”《恶 之花》 的 “巴黎风貌” 主下的诗歌如 《七个老头子》 《小老太婆》 《盲人》《骷髅农夫》《你曾忌妒过那位善良的女仆》等展示 出底层人民的疾困焦厄;《赌博》《薄暮冥冥》表现市井的罪 恶和荒淫。假恶丑和真善美一样,可以震撼心灵,看诗人控诉 着世间种种惨怆苦楚,我们也会热泪盈眶。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事物本身原来使我们看 到就会起痛感的,在经过忠实描绘后,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使 我们看到就起快感。 ” 这 “忠实的描述” 需要把情感上升为精神, 并融入哲思和批判。例如描述丑恶而不单纯地铺陈,让其中包 含警刻的认识, 给予其强烈的控诉, 在否定之否定中升华中心。 恶而自知,并能抉心自食才更接近于消除,并以其质厚的艺术 内涵建构起另类的审美对象,成功压倒原来意象的恶俗——这 就是恶走向美的途径。 而对于波德莱尔独特的审美取向,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方 面——知人论世。 譬如,中国古典文艺讲究文如其人,文学作品的风格、内 容和作者本人的性情、气质、情绪、经历、价值观等方面密不 可分。曹丕的《典论 • 》中有这样的理论:“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 也表达此观点: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 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 理庸俊,莫能翻其才;文趣刚柔,宁或改其习;事义浅深,未 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6] 就是说,“才、气、学、习”是文学创作的四大因素,前两者 源于先天特质,包括作者的性格、气质、修养;后两者则与后 天学习经验和培养有关,而“成心”就是作家在创作之前业已 形成的情性、见解和观念。 《恶之花》 正是一卷诗人的血泪史, 一出悲情的内心剖白, 一部有血有肉的、追求理想和美好而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的 人生实录。在一朵朵恶之花朵盛放的花瓣上,隐隐滴落着晶莹 剔透的辛酸眼泪。 波德莱尔一生坎坷,他在《祝福》一诗中这样描写年少时 那段艰涩的生活:他的母亲对他“骂不绝声”诅咒道“我要扭 伤这株悲惨的小树 / 让它长不出染上瘟疫的花苞”;他的父母 在供他吃的面包和葡萄酒里掺进灰尘和不洁的唾沫,“还虚伪 地扔掉他触过的东西 / 因把脚踏进他的足迹而自责” 。 在爱情上, 波德莱尔也遭遇挫折,爱人残忍的捉弄他的感情,诗中以爱人 的口吻说:“像抓住一只突突颤抖的小鸟 / 我从他心中掏出鲜 红的心脏 / 然后,为了让我的宠物吃个饱 / 我满怀着轻蔑把它 扔在地上。” 1848 年的革命中,波德莱尔满怀理想参加这场起义,但最 终这场政治暴动以路易 • 波拿巴称帝告败,波德莱尔随即遭受 了理想破灭的打击,因此从《恶之花》中可以读出太多的叛逆、 反抗、忧郁和怨愤。 诗人自己也承认:“在这部残酷的作品里,放进了我整个 的心,我所有的温情,我全部的宗教,我所有的仇恨。”他觉 得在世俗的偏见中无处容身,于是寄希望于上帝的垂怜:“我 知道您为诗人保留了位置 / 在圣徒队的真福者行列中间 / 您请 他参加宝座天使、力天使 / 和权力天使的永远不散的欢宴”, 仅以此聊以自慰。《信天翁》里那只长羽大翼、穿行风雨、傲 视一切的云中之君——信天翁,显然就是波德莱尔的化身,一 旦落地就只能遭到无知众人的羞辱和嘲讽,于是诗人悲苦而无 奈。 再者,波德莱尔对“痛苦”和“死亡”的观念反映出他另 类的美学观,他认为痛苦是上帝赐予的治疗我们不洁的圣药, 是最精美纯粹的甘露,只有强者才能享受到它的神圣的快乐。 对于死亡,波德莱尔视其为苦难的解脱:对于穷苦的人它 是一种慰藉,是“生命的目的,唯一的希望”,犹如“穷人的 钱袋,古老的家乡”和“通往那陌生天国的大门” ;对于艺术家, 死亡使他们摆脱失望,尽情释放艺术的激情,像“一个新的太 阳飞来 / 让他们头脑中的花充分绽开。”出于这种价值观,波 德莱尔在他的 《恶之花》 中大量塑造着痛苦的意象, 歌颂着死亡。 生活在 19 世纪的暴动与饥馑的年月中, 耳濡目染人间惨状, 亲身经历过罪恶和痛苦,所写出的诗怎能不尽是丑恶呢? 结语 在我看来,《恶之花》投射出深奥而宝贵的文学密码,表 面的丑恶恐怖不能否定它的价值。T•S 艾略特称赞波德莱尔是 “所有诗人的最高楷模”。波德莱尔之伟大就在于,当所有人 对丑恶畏葸不前时, 他能勇敢地转过身来, 正视一切阴秽邪恶, 并以诗将其曝露无遗,结果,人们震撼了,又随之如醍醐灌顶, 在他生前称他作疯子,死后称他为诗人。 诚然,那些丑恶的、阴郁可怖的意象让我们刻骨铭心,给 我们一双恶中掘美的眼睛。 注释: [1] (法)夏尔 • 波德莱尔:恶之花 [M],郭宏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7。 [2]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5:17-18。 [3] (魏)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M],楼宇烈(校释), 北京:中华书局,2008.12:7。 [4] 徐新:西方文化史(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7.7:399。 [5]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 [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9。 [6] 诗句皆采用《恶之花》郭宏安译本。 (上接第 100 页) 浓重的色彩,奇异的造型,宏伟的场景,《牧笛》片恢宏雄伟、 隽永浑厚,充满想象力的《葫芦兄弟》,很多很多让人记忆的 曾经的动画,这些早期的中国动画多是以寓言为主,而在人物 设定上,极具中国名族特色,其服装,人物特征,音乐都极具 中国特色。 那么, 看看现在的国产动画, 真的是让人感到心寒与绝望。 几年前,日本的一个关于四驱车的动画,被国内复制了一把, 中国的四驱车出现了。而后出现了山寨版宠物小精灵……也许 将来还会出很多很多让人感到无力的片子。不是说模仿不好, 其实模仿可以让我们进步,但试问一个模仿者只知道去将事物 模仿的很像,甚至一摸一样,这有何意义?现在的高科技完全 可以代替你的模仿技术了!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有自己特色的 东西,一个让人们一看就会说:“哇,这是中国的动画。”的 特色。 民族特色对现在的中国动画是至关重要的,将中国元素融 入进动画中,无论画风,抑或情节,音乐。相信,在将来,具 有民族特色的动画将会让世界震惊,让世界更为了解中国。 102
/
本文档为【论_恶之花_意象的美学创变_以恶为美.kdh】,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