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2011-05-01 21页 ppt 173KB 2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9225

暂无简介

举报
糖化血红蛋白null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 尿 病糖 尿 病 据WHO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按目前糖尿病的增长速率,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口将由1995年的1亿3000万达到3亿,其中发达国家将由5100万增长到7200万,增长率为42%,而在发展中国家将由8400万增长到2亿3000万,增长率达到了170%,也就预示着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将成为社会巨大的负担。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则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4年的2.5%和1996年的3.2%(人口年龄在20~75岁之间)。   null2003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
糖化血红蛋白
null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 尿 病糖 尿 病 据WHO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按目前糖尿病的增长速率,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口将由1995年的1亿3000万达到3亿,其中发达国家将由5100万增长到7200万,增长率为42%,而在发展中国家将由8400万增长到2亿3000万,增长率达到了170%,也就预示着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将成为社会巨大的负担。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则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4年的2.5%和1996年的3.2%(人口年龄在20~75岁之间)。   null2003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5.5%,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5.2%(约有1270万);女性的患病率为5.8%(约1330万)。如按总人口计算,2000~2001年中国共有约3000万糖尿病患者,但是被诊断的只占23.6%(710万)。  null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5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城乡患病率差别很大,城市人口2型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4.8%。而并发症控制率不足20%。已确诊的因糖尿病导致的高血压患者有1200万、脑卒中患者500万、冠心病患者600万、尿毒症患者50万。专家指出,血糖控制不达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为血红蛋白两条B链N端的颉氨酸与葡萄糖化合而成。是不可逆反应,其量与血糖浓度成正相关,其中以HBA1C为主。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为120天,所以可以观测到之前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何差别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何差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 (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 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 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 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null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DCCT研究和UKPDS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尤其可以降低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在大血管并发症方面,强化治疗具有降低发生心肌梗死危险性的趋势。 临床上,只有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能做到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由于大部分患者选择可靠性不高的日常监测手段,目前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null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null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DCCT、UKPDS等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论,证实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也明显减少。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 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 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 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 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 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 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 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 null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注意事项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注意事项监测血糖是否全面 血糖仪测出的数值是否准确 血糖波动较大,HbA1c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 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null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在临床治疗中,如能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空腹血糖超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时,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与采血时紧张、劳累、晚餐进食过多、治疗不当、急性并发症等有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正常标准,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对症。 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是 ①空腹血糖 ②餐后2小时血糖 ③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 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2 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3 指导对血糖的调整 4 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5 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检测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高压液相、免疫凝集、离子捕获法、电泳法等。 准确率最好的是高压液相法(HPLC)总 结总 结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null 谢 谢
/
本文档为【糖化血红蛋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