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儿颜面非对称性变化的研究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儿颜面非对称性变化的研究

2011-05-03 3页 pdf 300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61284

暂无简介

举报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儿颜面非对称性变化的研究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 患儿颜面非对称性变化的研究 邹淑娟 段玉贵 胡 静   提 要 本研究采用莫尔等高条纹分析法检测一组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U CL P) 术后患 儿颜面主要结构的非对称性, 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U CL P 术后患儿面中份, 特别是鼻 及口唇部位发生明显的不对称性畸形, 说明唇腭裂修补术后继发牙颌面畸形是三维方向的异常, 该研究 结果提示对唇腭裂患者进行序列治疗对预防和减轻这种术后畸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不对称变化  莫尔测量 A asymmet...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儿颜面非对称性变化的研究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 患儿颜面非对称性变化的研究 邹淑娟 段玉贵 胡 静   提 要 本研究采用莫尔等高条纹法检测一组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U CL P) 术后患 儿颜面主要结构的非对称性, 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U CL P 术后患儿面中份, 特别是鼻 及口唇部位发生明显的不对称性畸形, 说明唇腭裂修补术后继发牙颌面畸形是三维方向的异常, 该研究 结果提示对唇腭裂患者进行序列治疗对预防和减轻这种术后畸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不对称变化  莫尔测量 A asymmetr ic analysis for operated patien ts with un ila tera l complete clef t l ip and palate  Z hou S hujuan, D uan Y ug u i, H u J ing. Colleg e of S tom atology , W est Ch ina U niverstiy of M ed ica l S ciences, Cheng d u 610041 Abstract T h is study w 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facia l asymm etry at the stage of m ixed den tit ion in operated U CL P patien ts by using M o ire topography techn ique. T he cleft samp les w ere compo sed of 25 m ales. and 23 fem ales, con tro l sub jects included 30 non_ cleft m ales and 30 non cleft fem ales of sim 2 ilar age to the cleft sub jects. T he cleft group differs from the con tro l group in respects as fo llow s (1) T he nasal po in t, the subnasal po in t and the upper lip po in t obviously deviated from the facia l m iddle line. (2) T he alae of no se w ere sign ifican tly asymm etric. (3) T he ho rizon tal section on the nasal and the upper lip levels show ed obvious asymm etric changes. T he operated U CL P patien ts appear to show serious asymm etric defo rm ities in the nasal and upper lip areas. T h is suggested there are impo rtan t clin ical value to co rrect the m alpo sit ion of m axillary segm ents befo re surgery. Key words U nila tera l comp 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 (U CL P)   A symm etric changes,   M o ire Topography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U CL P) 术后患者继发 牙颌面畸形, 不仅现在矢状方向上, 而且各结 构间的水平关系也可能发生异常。本研究采用 莫尔等高条纹检测法对48名混合牙列期U CL P 术后患儿颜面部的非对称率及主要标志点的偏 移情况进行测量分析, 确定其不对称畸形发生 的部位和特征表现, 从而为唇腭裂畸形的综合 治疗, 包括术前矫形治疗、术后正畸治疗及外科Ê 期整复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组为随机抽取的来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 诊的混合牙列期U CL P 术后患儿48名, 其中男25名, 女 23名, 年龄 7~ 11岁。唇裂修补年龄为 6~ 12月, 均 作者单位: 610041成都,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采用M illardpis 旋转推进法。腭裂整复年龄为5~ 6岁, 采 用三瓣法后推术。所有病例未接受过任何术前矫形及 术后正畸治疗, 也未施行外科Ê 期整复术。对照组为60 名同年龄段混合牙列期正常 儿童, 男女各半。 每位研究对象按标准化条件严格定位下拍摄面部 莫尔条纹照片, 并将照片按比例尺等倍 (1÷ 1) 放大后进 行测量〔1〕。 本文选取11个测量标志点 (图1) , 选择过软组织鼻 根点 (N ) , 沿 FH 平面的垂线作为颜面的理想中线 (M L ) , 分别以左右内眦 (EN )、鼻翼 (AL )、口角 (CH ) 至 颜面中线的距离, 计算分析上述结构的非对称率。非对 称率由加藤公式Q = (G- K) öG×100% 计算, 其中Q 为非对称率, G 为偏离中线较远侧的距离, K 为离中线 较近一侧的距离。同时对鼻尖点 (P rn)、鼻下点 (Sn)、上 唇点 (U I)、下唇点 (L I)及颏前点 (Pg)等6个测量标志点 偏离中线的情况进行测量。所有样本的莫尔条纹照片 均由特定编写的软件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数字化测 量和统计处理〔1〕。 ·941·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第15卷第3期 结  果 11 颜面主要结构的非对称率变化 (表1)   表1 U CL P 患儿与正常儿童颜面主要结构的非 对称率比较 (均数±标准差) 男性U CL P 组 男性对照组 女性U CL P 组 女性对照组 内眦 (% ) 414±213 412±212 411±219 319±311 鼻翼 (% ) 1713±510 419±2123 3 1614±418 415±2163 3 口角 (% ) 716±212 612±2153 619±312 518±3103   3 表示 P < 0. 05,  3 3 表示 P < 0. 01 测量结果显示: 男女不同性别的U CL P 术后患儿 鼻翼非对称率分别为1713% 和1614% , 显著大于对照 组 (P < 0. 01) , 男女性U CL P 患儿口角的非对称率也 大于对照组 (P < 0. 05) , 而两侧内眦部非对称率与正常 相比无显著差异 (P > 0. 05)。表明U CL P 术后患儿鼻 翼部的非对称变化最大, 其次为口角区, 而远离上唇区 的内眦部变化不大。 21 颜面中线附近标志点偏移情况分析 (表2)   表2 U CL P 患儿与正常儿童颜面中线附近标志 点偏移情况 (均数±标准差) 男性U CL P 组 男性对照组 女性U CL P 组 女性对照组 P rn (mm ) 218±111 019±0163 3 215±112 017±0163 3 Sn (mm ) 211±110 016±0153 3 212±111 016±0153 3 U I(mm ) 119±114 018±0183 3 119±112 110±0193 L I(mm ) 111±018 110±017 115±019 112±110 Pg (mm ) 114±019 111±018 113±018 113±112   3 表示 P < 0. 05,  3 3 表示 P < 0. 01 从表中可见男女U CL P 术后患儿的鼻尖点、鼻下 点及上唇点均发生明显偏斜, 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统 计学差异 (P < 0. 01) , 而下唇点与颏前点偏移情况与对 照组没有明显差异 (P > 0. 05)。 以上结果表明术后U CL P 患儿颜面中线标志点偏 移及不对称畸形主要集中在鼻部和上唇区 (图2)。 图1 颜面莫尔条纹测量标志点 11 前额点 F r 21 鼻根点N  31 内眦点 EN  41 眶下点O r  51 鼻尖点 P rn 61 鼻旁点AL  71 鼻下点 Sn 81 上唇点U I  91 口角点CH 101 下唇点L I 111 颏前点 Pg 图2 U CL P 术后患儿畸形特征。 讨  论 莫尔等高条纹法 (M o ire Topography) 是 本世纪七十年代发明的一种新的光测技术, 它 具有操作简便、设备低廉、可提供三维信息等优 点而受到推崇。近年来, 国内外一些学者将这一 技术运用到颜面美学形态分析, 面部对称性检 测及牙颌面畸形的诊断和治疗等方 面〔1, 2, 3〕。但目前尚未见用莫尔条纹分析法对混 合牙列期U CL P 术后患儿颜面非对称变化及 三维特征研究的报道。 过去的研究证实, U CL P 术后患儿颅颌面 结构不仅存在矢状关系的异常, 而且在垂直及 水平方向上也可能严重失调, 也就是说术后继 发畸形常常涉及三维空间结构。正位X 线头影 响测量分析发现U CL P 术后患者的上颌骨出 现明显不对称畸形〔4〕, 牙弓模型测量也证实术 后上颌弓出现不对称性改变〔5〕。 本研究采用莫尔条纹分析法对U CL P 术 后患儿主要颜面结构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发现 其颜面非对称性变化主要集中在鼻部和口唇区 域: 鼻尖点、鼻下点和上唇点出现明显偏移, 两 侧鼻翼的对称性受到明显影响, 表明U CL P 术 后不对称畸形主要表现在与面中份和上颌骨相 对应的软组织区域。 关于唇腭裂术后发生颜面不对称畸形的原 因很多, 虽然外科手术修补了上唇及腭部裂隙, 但两侧上颌骨基本上无骨性连接, 加之手术的 创伤、骨面暴露、血供改变及疤痕的牵拉严重影 响了骨骼的生长, 导致上颌骨发育不足, 出现面 中份凹陷的典型改变, 同时左右两侧上颌骨在 三维方向的生长发生不一致, 鼻软骨、鼻中隔软 骨的弯曲变形, 从而影响到覆盖于骨骼表面的 软组织形态和结构。另外, 面部及上唇肌张力的 改变、疤痕组织的收缩, 使鼻唇部组织结构的生 长方向发生紊乱, 导致不对称畸形。 目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唇腭裂修补 术本身就是在两侧上颌骨错位的基础上进行 的, 手术的干扰及继后的发育障碍使其不对称 畸形日渐严重。这种结果提示我们: 在努力改进 ·051·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第15卷第3期 粘结剂厚度对 P la t 铸造陶瓷 与本牙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付 强 李 勇 王华蓉 陈 悦 赵云凤   提 要 本文采用粘结厚度控制器与千分尺联合使用, 固定 P lat 铸造陶瓷与牙本质之间的粘结剂 厚度, 测定 Panavia 21 (opaque)粘结剂在厚度分别为20Λm、80Λm 及140Λm 时的抗张粘结强度, 分析粘结 断面破坏形式。结果显示三种厚度的抗张粘结强度分别为3162±1114 M Pa, 4175±0109 M Pa 及3156± 1119 M Pa, 统计学分析80Λm 组与另两组有统计学性差异, 20Λm 与140Λm 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断面破坏 全部为界面破坏, 无粘结剂内聚破坏。本实验研究证实了不同粘接剂厚度对粘接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粘结剂  粘结强度  断面破坏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P lat 铸造陶瓷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 学院研制) Panavia 21 (opaque)粘结剂 (日本生产)M C 型千分 尺 (成都刃具量具厂) 粘结厚度控制器 (自制)L J 2500微 拉力试验机 (吴忠微型试验机厂) 21 方法 211 试件制备 选取牙冠完整的新鲜离体磨牙 15个, 根部包埋于自凝塑胶内, 在C 616型机床 (重庆第 二机床厂制造) 上加工成直径为615mm、长为12mm 的 圆柱体, 一端断面暴露牙本质。制作直径615mm、长 6mm 的圆柱形蜡条, 经包埋、铸造、晶化完成15个 P lat 铸造陶瓷试件。所有试件横断面由粗到细进行打磨直 至测试长度误差不超过5Λm 为止。 粘结剂厚度设为20Λm、80Λm 与140Λm 三种。离体 牙及陶瓷试件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P lat 陶瓷试件和 作者单位: 610041成都,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牙本质试件各5个, 分别用三种厚度的粘结剂粘结。 212 试件粘结 粘结前先固定牙本质试件于粘结厚度控制器内, 测量牙本质试件与陶瓷试件的总长度, 并标记陶瓷试 件的就位道, 以便粘结时能将其准确就位。 将陶瓷试件超声清洗, 吹干, 4% H F 酸蚀处理粘结 面3m in, 冲洗吹干涂 KH 2570偶联剂。牙本质粘结面用 015M 的 ED TA 液清洗, 吹干后, 调合 Panavia 21 (opaque) 粘结剂, 底料涂于牙本质表面, 微风吹干, 糊 剂涂于陶瓷表面, 将陶瓷试件按就位轨道准确放入粘 结厚度控制器内, 并将千分尺分别固定在粘结厚度为 20Λm、80Λm 与140Λm 时粘结, 去除多余的粘结剂, 涂 布O xyguard 于粘结周界上, 使粘结剂完全固化。 213 测试 将粘结好的试件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 水浴24 小时后, 制成可供测试抗张强度的试件, 在L J2500型拉 力测试机上以10mm ö分速度加载, 直至粘结破坏, 记录 破坏时的表值和断裂形式, 计算抗张粘结强度。 手术方法、减少手术创伤及疤痕形成的同时, 坚 持当今国际上流行的唇腭裂序列治疗原则有十 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术前矫形治疗将错位 的上颌骨两侧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上颌 弓, 在此基础上再施行唇腭裂修补术, 以及继后 合理的术后正畸治疗对预防和减轻U CL P 术 后继发畸形有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胡林, 王大章, 詹淑仪等: 计算机化莫尔等高条纹对颜面形 态的三维测量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88; 6: 13 2 王兴, 张震康: 中国美貌人群颜面结构的三维测量分析。中 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1: 26: 67 3 王大章, 胡林, 罗颂椒等: 计算机化三维图象分析在牙颌面 畸形外科矫治设计中的应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0: 8: 212 4 M o lsted K, D ah l E: A symm etry of the m axilla in ch ildren w ith comp lete un 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C left Palate J. 1990; 27: 184 5W ada T , M iyazak i T: Grow th and changes in m axillary arch fo rm in comp lete un ilateral cleft lip and cleft palate ch ildren. C left Palate J. 1975; 12: 115 (收稿日期: 1999—01—28) ·151·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第15卷第3期
/
本文档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儿颜面非对称性变化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