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

2011-05-09 7页 pdf 259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6594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 2002 年 9 月 第 5 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Sep1 , 2002   No15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高 清 海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 ,它有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价 值取向、精神意境和...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
2002 年 9 月 第 5 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Sep1 , 2002   No15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高 清 海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 ,它有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价 值取向、精神意境和语言风格。我们哲学思维的个性 ,也就是我们哲学理论的价值。我们的哲 学并不仅仅是我们的 ,它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在对待中国哲学的问题上 ,总有许多人为 的框框限制我们的思想。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就应该从中国的历史情况和特有的文化形态出发 , 按照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的哲学传统 ,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中国的哲学精神 ,理解中国哲 学的特有价值。中国哲学的价值 ,主要就在于思维的独特风格和理论的特有意境。发扬中国哲 学的传统 ,认识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思维方式 ;道论 ;心性 中图分类号 :B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22834 (2002) 0520005207 收稿日期 : 2002207220 作者简介 : 高清海 (1930 - ) , 男 , 黑龙江虎林人 ,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一 、不能忘记“我们自己是谁 ?” 我们如果不回避问题 , 就不能不承认这样的现实 : 在当今“现代化”的全球浪潮 中 , 人们讲求的是向西方学习 ,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西方的学术思想、西方的哲学原 理、乃至西方的生活方式 ; 至于我们自己的传统 , 已经置诸脑后渐渐被淡忘 , 可以说剩 下的并不很多了。谈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或许人们还有点记忆 , 会承认它历史悠 久 , 源远流长 , 有着灿烂荣耀的光辉过去 ; 至于传统哲学、传统思维 , 除专业学者之 外 , 还能有多少人留有印象和记忆 ? 我们今天思考哲学问题 , 或者在工作中寻求哲学根 据 , 乐于从西方哲学名家的思想中去汲取营养和搜寻支持 , 有谁会对孔子、老子、庄 子、墨子等人的思想感兴趣 , 那仿佛是早已“死亡”了的东西 , 属于历史的陈迹 , 在今 天已经毫无意义。这个景况不是可以令人乐观的。 ·5· 近代以来 , 西方走在了历史的前头 , 我们落在了后面 , 我们应当立志图强、奋起直 追 , 虚心向西方学习 , 凡是西方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去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如果由 此丢弃了我们的“自我”, 失去我们自我的根基 , 忘记“我们自己是谁”, 那恐怕就要成 为民族罪人了。一个民族一旦失去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 , 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 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 , 历史证明 , 那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终究要被淘汰 出局的。何况像中国这样有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赋有独特哲学思维个性的民族 , 按理 本应发挥我们之所长 , 为创造人类未来的新文化和新哲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如果不 是这样 , 对于这些属于人类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 在我们这代人之手不要说中断传统、 丢失遗产 , 即便使它未能发出应有的光辉 , 那也是严重的失职 , 甚至是罪过。当然 , 在 我们的专业学者和专门学科中 ,“传统”还是存在的 , 但那只是作为历史或文献的存在 , 难道它的意义仅止于历史和文献的价值吗 !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 , 它有中国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 态、价值取向、精神意境和语言风格。我们哲学思维的个性 , 也就是我们哲学理论的价 值。在这一意义上应该说 , 我们的哲学并不仅仅是我们的 , 它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 富。这一点 , 我们自己往往不够珍惜 , 有时局外人反会感受到它特有的价值。 自 16 - 17 世纪东西方有了商业往来之后 , 我国的某些学术思想随之也传到欧洲。 那时流传过去的不过是一些片断思想 , 还有着语言隔阂和文字的障碍 , 尽管如此 , 在接 触之后 , 也令一些有头脑的欧洲学者惊叹不已。对于中国哲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天道 思想、民本观念 , 像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的“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以 及孟子的“民为贵 , 君为轻”等体现异域情调的种种思想 , 在西方人看来都是很新颖的 东西。据文献记载 , 莱布尼兹、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康德、谢林 , 这些西 方的哲学“泰斗”们 , 除黑格尔竭力贬低中国思想之外 , 其他人对所接触的中国哲学思 想都给予了很高评价。西方当代的学者也有不少人很看重中国哲学 , 有的甚至认为中国 哲学在未来或许可能“主导”时代潮流。 西方学者的了解有限 , 我们不能以他们的评价为准。但它说明 , 在这个问题上 , 我 们既不应该妄自菲薄 , 也不必过于自谦 , 我们对自己应当有充分的信心。中国哲学的优 良传统和优秀思想 , 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 如果使它蕴涵的巨大能量和潜在价值充 分发挥和展现出来 , 那不仅会极大地丰富人类的文化思想 , 也会影响到它的基本形态和 面貌 , 这点应当是没有疑问的。这个工作 , 需要东西方的学者联手来做 , 但最终还得以 我为主地去开发、阐释、光大它的思想 ,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我相信 , 我们是有能力做到这点的。但这必须解放我们的思想 , 破除那些往往是我 们自己加予自己、自己束缚自己的思想框框、精神枷锁。 二、以中国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国传统哲学 在对待中国哲学的问题上 , 我们总有许多外来的人为框框限制我们的思想。古人的 文字本来就难以领悟 , 他们特有的思维方式也很难把握 , 这已使他们的思想犹如雾中之 花了 , 再加上这样那样外来框框的遮蔽和限制 , 它的真实意义就更令人难以捕捉。所以 在人们的观念中 , 传统哲学不只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极其遥远 , 它还有着一种可望而不 ·6· 可及的“神秘性质”。这就是一般人望而生畏、远离开它 , 使它在现实文化生活中失去 生命活力的重要原因。 (1) 在这许多思想框框中 , 在我看来 , 头一个致命的框框就是 : 我们不认为我们的 理论是一种具有自我个性的独立哲学形态 , 我们总是用西方的眼光看自己 , 以西方哲学 为模式去硬套我们的理论 , 经过这样改铸、剪裁的结果 , 我们的哲学不仅面目全非 , 而 且完全失去了我们自己所特有的哲学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历史方面的原因 , 也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中国过去没有哲学概 念 ,“哲学”这个词是从日本翻译引进来的 , 日本是从西方哲学引过去的 , 这样就形成 了一种观念 , 仿佛西方的理论才是“哲学”的模式。再加上那时流行的看法 , 认为 “哲学”研究的是人类共同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 这样的问题不管是谁来研究 , 结果总该 一样 , 甚至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不承认哲学思维会有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比如 , 我们 就曾一度认为 ,“哲学理论”可以从别国去借来使用 , 像一块门板一样直接地搬来搬去 ; 我们的有些人甚至还怀疑过“中国是否有过‘哲学’?”的问题。 从今天来看 , 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哲学属于文化的组成部分 , 而且体现着民族文化 的灵魂 , 如果承认文化有民族差异 , 就应该承认哲学理论特别是它的思维模式也是有民 族差异性的。文化也好 , 哲学也好 , 实际上都是表现人的本性的。我们可以说 , 文化是 人性的生存样式 , 哲学作为人性的自觉意识就是它的思想样式 , 它们都和人的本性有 关。过去按照物种观点理解人性 , 认为人性有一个固定模式 , 不承认人性的差异性 , 所 以也就认为哲学也应当有一个标准模式。在我们否定了“抽象人性论”的观点之后 , 这 个问题就应当解决了。 我们从事实来看 , 哲学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 , 西方哲学自身从古代到现代就 经历了多种不同理论形态的变革 , 如诗歌的形态、知识的形态、格言的形态、神学的形 态、科学的形态、本体论的形态、认识论的形态、逻辑学的形态、语言学的形态等等 , 可以说“哲学”曾经什么都“是”过。我们能说哪种形态是标准模式 ? 如果要用一种模 式去套 , 其结果不仅会得出西方以外 (确切地说是“欧洲”以外 , 更严格说来是“西 欧”以外) 没有“哲学”的结论 , 就连西方自身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果然 , 西方现代 的一些思想家就提出了所谓“上帝死亡了”、“人也消失了”、“哲学终结了”的看法。 (2) 在我们理解哲学的诸多“框框”中 , 我认为还有一个无形的“”, 对我们 影响也很大 , 而且直到今天也还难说已经完全被消除。这个框框就是 : 对待哲学的不同 观点和见解 , 不管具体思想状况如何 , 必须把它纳入“不是唯物论 , 就是唯心论”的先 验模式。似乎这是对一个哲学家“思想本质”的分析 , 按照这种理论模式 , 我们只要为 某种哲学观点贴上唯物论或唯心论的“标签”, 也就算给这个理论定了性 , 它的思想属 性和理论价值就都不言自明 , 于是也就“完事大吉”, 无需再作深入一步的分析。 这个框框在实际上还是受西方哲学模式的影响。西方哲学属于范畴化、逻辑化的概 念思维 , 中国哲学属于义理性的悟觉思维。概念化的逻辑思维讲求分析、注重思维的形 式规定 , 意象性的悟觉思维讲求融通、注重思维的义理内容。在西方哲学中 , 适应它们 两极化的思维方式 , 像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现象与本质这些对立的 方面 , 在发展中渐渐都被分裂了 , 变成两极化的存在 , 最后“世界”也随之走向了分 ·7· 裂。这才形成西方近代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派别和所谓“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这 种情况中国哲学并不存在。我们这里不存在 , 不是因为我们的理论“发展”得还不够 , 而是由于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本就不同。按照中国的思维方式 , 一个“道”贯穿其中 , 一 切都处于融通的关系 ,“世界”从未走向分裂、也不可能分裂 , 怎么能硬套两极思维的 西方模式 ! 我们硬套西方模式的结果 , 只能使我们的哲学失去它所特有的意义。回想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我们关于老子的“道”是唯物论的还是唯心论的争论 , 这对我们本 是一个“虚假性”问题 , 热闹过一番之后得出了什么结果 ? 结果并未加深对老子的认 识 , 相反地 , 老子思想的“真义”、中国哲学的“真精神”却被遮蔽了、丢失了。 真正说来 , 西方在特定历史条件中形成的这一模式 , 套在中国不合适 , 套在西方的 古代哲学和当代哲学同样也不完全合适。 (3) 与此相适应地还有一个“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究 竟是什么 ? 我们过去一讲到这个问题 , 毫无疑义地就认为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似乎这是哲学的天经地义。于是我们就得从中国哲学中去莫须有地挖掘“思维”与“存 在”是怎么对立 , 对立了以后又怎么统一的那种“关系”。 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我们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来看 , 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 , 哲 学的对象在不断变换 , 哲学的主题也在不断转移。我们只能说 , 哲学思考的问题总是与 人、人的生存状态、人的本性追求、人的生活意义等等相关联 , 至于它以什么为主题 , 并没有先验性的规定 , 那是要由人的具体生存条件和历史发展状态决定的。这是属于哲 学这种理论特有的性质 , 在这点上 , 哲学与其他所有学科都不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表达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特定形式 , 这个问题主要也是 属于西方哲学所有的问题 , 而且还不是贯彻整个西方哲学始终的问题。在西方近代这个 问题被突出出来 , 同西方哲学把世界分裂为二 , 在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以 后 , “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 原来的本质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对立随之转化为“思 维” (心内世界) 与“存在” (心外世界) 的对立。只是在这种情况下 , “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才成了哲学探讨和争论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显然与那时的具体历史情况有关。 “思维”和“存在”的分离只是西方近代认识论发展的产物 , 关于这点恩格斯在《费尔 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讲得很清楚。 [1 ] (P220) 过去我们的解释把它普遍化 了 ,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就应该从中国的具体历史情况和特有文化形态出发 , 按照中国的 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的哲学传统 , 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中国的哲学精神 , 理解中国哲学理 论的特有价值。 束缚我们思想的框框远不止这些 , 这里提出的不过是几个最主要的问题。 三、重要的是把握中国哲学的总体精神和独特风格 中国哲学的价值 , 主要就在于中国思维的独特风格和理论的特有意境。我觉得发扬 中国哲学的传统 , 认识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我们讲“哲学交流”, 这也是一个基础、一 个基本的前提。如果我们一点特质也没有 , 或者对我们的特质我们自己毫无认识 , 什么 也谈不出来 , 我们拿什么与他人交流 , 人家又怎样同我们交流 ? 那样的话我们只能去模 ·8· 仿别人、被别人吞没。 在这一点上 , 我认为我们的认识还并不十分明确。事情常常是这样 , 在我们中国哲 学史的研究中 , 对人物、流派、朝代、思想等专题性的研究往往很具体也很深入 , 至于 中国哲学的总体精神、思维特质这类全局性的问题 , 我们就研究得不够 , 思考得也不深 入。专题性的研究当然是基础 , 而这个问题应该是灵魂 , 总体精神、思维特质不明确 , 专题性的研究就显现不出它所特有的韵味和价值来。要把握这点 , 我觉得我们多做一些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 , 会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哲学特有的内容、性质和精神。 我个人从事的主要是一般哲学理论的研究 , 更多是偏重于西方的思维系统 , 对中国 传统哲学我只是感兴趣 , 缺乏专门的深入研究 , 所以我并不能回答我自己提出的问题。 当然 , 在涉猎中我也形成了某些点滴想法 , 即使如此 , 我也愿意把它提出来 , 与专家们 共同思考和研究。从总体来说 , 我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模 式、理论系统 , 应该说它们各有所长 , 也各有自己的弱点。[2 ] 因此 , 它们才应该相互 学习、相互交流。我们过去对西方的长处看得多 , 对我们的弱点看得多 , 相反的一面往 往看得很不够。如果我们抛开那些束缚我们思想的框框 , 我们就会发现相反一面的情 况。下面就这个方面 , 我谈几点看法。 (1) 我认为 , 无论西方哲学或中国哲学 , 作为哲学 , 它们都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活 动 , 都在追求生命本性的完善 , 只是侧重面不一样、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 这样才形成了 后来不同的哲学理论。西方哲学注重于生命的外向价值 , 讲求“知物”, 认识物的存在 本性 , 所以他们着重发挥了“理性”的认知功能 , 发展了知识论的对象意识 , 由此形成 了“存在论”形态的哲学。中国哲学注重的是生命的内在价值 , 讲求的是“悟道”, 体 悟事物“生成变化”机理 , 由此发挥了“心性”的悟觉作用 , 形成中国以道为核心的 “生成论”理论。 (2) 西方哲学是从挖掘经验对象背后的存在开始的 , 所以它一开始就把存在分成了 两种 , 有形的存在 , 无形的存在。按照西方观点 , 无形存在虽然看不见 , 那才是真正的 实在 , 西方哲学追求的就是这种存在。正是在这一基础上 , 形成了西方传统“本体论” 哲学的一系列特征 : 逻辑化的概念性思维 , 一切都被分裂开来的两极化思维 , 追求绝对 本质的抽象化思维 ,“预成论”的先验论思维等等。这种理论曾经使西方哲学陷入愈来 愈深的困境。 与西方哲学比较 , 在表达形而上本性这个方面 , 中国传统哲学就有着明显的优越 性。中国哲学的理论核心不是本体论 , 而是“道论”。它也追问事物的本性 , 但中国哲 学并未把经验存在和本原存在看成两种存在。在中国思维中 , “道”作为存在的本根 , 万象变化的源泉 ,“道不离器”, 它是贯穿在万有之中同时又超越万有之性 , 并非独立的 实存。所谓道的化育万物 , 也不过是“万物之所然”, 万物的“自化”。在这一点上 , 道 可以说只是万物的一种生命本性 , 或者叫做“生命的生命”。西方哲学把事物的本质变 成具有独立性的另种形式存在 , 即概念存在 , 严格地说这是科学的把握方式、不是哲学 把握方式 , 这种理论对发展科技理性 , 发展科学很有好处 , 但对理解“形而上学”问题 就困难了。试图以科学方式把握超科学的对象 , 西方哲学的这个困境在中国哲学中是不 存在的。 ·9· (3) 哲学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理论 , 在把握人的本性、完善人的生命方面 , 中国哲学 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从理解人的方法论来说 , 西方哲学采取的是二分法 , 自从打倒 “上帝”以后 , 剩下的就只有人 (理性) 一面 , 物 (自然) 一面 ; 关于人的本性也是同 样 , 不是把人“物化” (物性) , 就是把人“神化” (超物性) 。这样他们就不仅总是把人 “抽象化”, 而且放置在同自然绝对对立的关系中。中国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不是二分 , 可 以说是三分 , 叫做天、地、人 , 人在天地之间 , 顶天立地。天道、地道、人道。这个三 分法就把人和物的关系放在整个自然即天的统帅之下 , 人和物、人性和物性里面都贯穿 着一个天道 , 人、物、自然的关系被看成生命所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属于同一个内在生 命的统一体 , 由此就能不断以“天道”去升华“人道”。 关于完善生命本性的问题 , 中国传统哲学也做了深入的思考 , 它分别表现在儒、 释、道三家不同的理论中。儒家强调 , 人作为人 , 按照圣人或君子的要求 , 就必须去仁 民爱物、济世利民 , 这是一种“入世”的态度。道家的理想是做真人 , 真人要逍遥自 在 , 要无待 , 即追求个人的人格独立 , 这是一种“超世”的态度。佛家又不同 , 它的理 想是永生境界 , 讲究涅 要把生命引向超脱、永恒境界 , 追求生命解脱 , 这是一种“出 世”态度。三种人生态度各有不同 , 做人的修养理论也互有差别。儒家强调“穷理尽 性”, 像孟子倡导的存心、养性、事天 ; 道家强调“复真保性”, 如老子所讲的复归于婴 儿状态 ; 佛家则讲究看破红尘 , 要求明心见性 , 达到澄明境界。 表面上看来 , 这三种态度是完全对立的 , 认真去思考 , 它们对人的人生、人的生命 又都是需要的。我们生活在现实的世界就应该去调解现实的人际关系 ; 而作为一个人格 存在 , 人也要求个性的独立和自由 ; 同时 , 人作为人又总有一种形而上的追求 , 这就是 生命的超越和永恒。从这不同意义去看 , 它们正好在互补关系中从三个侧面表达了人的 生命的完整内涵。 (4) 关于“辩证思维”问题 , 在我看来中国也有自己的优长。通常都认为“辩证 法”出自西方 , 黑格尔是辩证法的大师。其实 , 中华民族是很富有辩证思维传统的民 族 , 我们的文化遗产中不仅有着辩证法的丰富资源 , 而且那还是从生命体验中凝结成的 活的辩证法 , 即“生命辩证法”。中国哲学讲求中、和、时、权的那些思想最善于处理 如原则性和灵活性之类的关系问题。然而长期以来 , 我们一直认为“辩证法”形成于西 方 , 是由黑格尔完成的 , 掌握辩证法只能向西方学习。辩证法作为专门学问 , 包括“辩 证法”一词 , 当然都是西方的。然而若论它的思想本性 , 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是一种 “概念辩证法”, 概念辩证法就意味着 , 它不是从人的现实活动中发现出来 , 而是从它的 影象 , 即概念的逻辑关系中“猜测”到的。这样的辩证法完全是西方式的理论 , 它由西 方先验理性思维的困境所衍生 , 是为解决先验概念 (原理) 的隔离性、僵化性和凝固性 而创立的一种逻辑方法。这种逻辑当然也很必要、很有用 , 但它有个思想前提 , 那就是 必须先让概念僵化了 , 而后它才派得上用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向西方学习“辩证法” 的结局总是不很理想 , 在相当的时期“形而上学”反而愈益“猖獗”、主观主义愈益 “泛滥”、教条习气愈益严重。在辩证思维领域我们本应该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 , 像“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也可以搞统一战线”、“一国两制”这些思想 , 在我看来是只有按照中 国的思维传统才能“发明”得出来 , 从西方逻辑化的概念中是无论如何演绎不出来的。 ·01· 当然 , 我们讲究时、权、中、和的变通思维 , 也有它的弱点 , 这就是它太富灵活 性 , 容易失掉原则、走向随意性。关于这一点 , 在中国哲学中也已考虑到了。中国的辩 证思维也有一个前提 , 这个前提就是 , 它首先要求你要修养心性。你的心术不正 , 你那 个行时、行权就会走样 , 甚至会走向诡辩。所以必然要讲究修身养性 , 修道、得道、行 道 , 如孟子所说 , 存其心 , 养其性 , 所以事天也。这二者在中国哲学中是配套的。 (5) 西方讲理性 , 中国讲心性 , 在我看来这二者也是相通的。理性可以看作是“逻 辑化的心性”, 心性则是“内在化的理性”。心性逻辑化就意味把它程式化 , 变成 , 普遍化为外在尺度 ; 理性的内在化 , 也就等于把它人格化 , 本能化 , 个性化。理性作为 制度规范 , 属于对人的“外治”; 心性作为自觉规范 , 属于人自身的“内治”。从这一意 义说 , 二者的本性一致 , 各有自己特点 , 对人都是需要的。我认为这两个方面如果结合 起来 , 那就能够解决社会生活中很多单靠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些不过是个人的一孔之见 , 不完整、不确切自不待言。但我觉得这些已足以说 明 , 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重要遗产 , 自有它的特殊价值 , 我们不但不应忽 视它的意义 , 而且还应当尽力去发扬光大它。这样才不会愧对祖先、愧对人类。 参考文献 : [ 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4 卷 [M] 1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751 [ 2 ] 高清海 1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 [J ] 1 中国社会科学 , 2002 , (1) : 52 - 551 责任编辑 : 崔月琴 , 金  庆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 A Spiritual Wealth Belongs to the Whole Mankind GAO Qing2hai (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 Jilin University , Changchun , Jilin , 130012 , China) Abstract : China’s traditional philosophy with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way of thinking , theoretical formation , value orientation , spiritual conceivability and language style , is very abundant and profound , and extremely rich in contents. Chinese personalities in the way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re the values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eories. Chinese philosophy not only belongs to China , it also the common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mankind. We should study Chinese philosophy based on China’s historical circumstance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ounderstand Chinese philo2 sophical tradition based on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 in order to grasp the spirit and the unique value of Chinese philosophy. Key words :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 way of thinking ; Tao Theory ; spiritual orientation ·11·
/
本文档为【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