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常用中医穴位图解

常用中医穴位图解

2011-05-11 36页 doc 1M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3265

暂无简介

举报
常用中医穴位图解手太阴肺经穴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中府 | 云门 | 天府 | 侠白 | 尺泽 | 孔最 | 列缺 | 经渠 | 太渊 | 鱼际 | 少商 -------------------------------------------------------------------------------------- (一) LU 1 中府 Zhōng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
常用中医穴位图解
手太阴肺经穴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中府 | 云门 | 天府 | 侠白 | 尺泽 | 孔最 | 列缺 | 经渠 | 太渊 | 鱼际 | 少商 -------------------------------------------------------------------------------------- (一) LU 1 中府 Zhōng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 (二) LU 2 云门 Yúnmén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 (三) LU 3 天府 Tiānfǔ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 (四) LU 4 侠白 Xiábái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 配曲池, 肩髎治肩臂痛。 -------------------------------------------------------------------------------- (五) LU 5 尺泽 Chǐzé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 (六) LU 6 孔最 Kǒngzuì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 (七) LU 7 列缺 Lìeqūe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 (八) LU 8 经渠 Jīngqú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l寸。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 (九) LU 9 太渊 Tàiyuān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 (十) LU 10 鱼际 Yújì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 (十一) LU 11 少商 Shào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 足厥阴肝经穴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与下肢内侧,其余2穴配列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大敦 | 行间| 太冲 | 中封 | 蠡沟 | 中都 | 膝关 | 曲泉 | 阴包 | 足五里 | 阴廉 | 急脉 | 章门 | 期门 --------------------------------------------------------------------------------------------- (一) LR 1 大敦D à d ū n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配伍]配内关、水沟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天突、间使治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肝经井穴。 -------------------------------------------------------------------------------- (二) LR 2 行间X í ngji ā n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配伍]配睛明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合谷、、风池、百会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肝俞、胃俞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孔最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附注]肝经荥穴。 -------------------------------------------------------------------------------- (三) LR 3 太冲T à ich ō ng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配伍]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输穴、原穴。 -------------------------------------------------------------------------------- (四) LR 4 中封Zh ō ngf ē ng [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前肌腱的内侧;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侧皮神经的分支及隐神经。 [主治]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胆俞、阳陵泉、太冲、内庭泄热舒肝,治黄疸、疟疾;配足三里、阴廉治阴缩入腹、阴茎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经穴。 -------------------------------------------------------------------------------- (五) LR 5 蠡沟L ì g ō u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下三分之一处;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前支。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配伍]配百虫窝、阴陵泉、三阴交治滴虫性阴道炎;配中都、地机、中极、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炎;配大敦、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络穴。 -------------------------------------------------------------------------------- (六) LR 6 中都Zh ō ngd ū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中支。 [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配伍]配血海、三阴交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配合谷、次髎、三阴交治痛经;配脾俞、阴陵泉治白带症;配足三里、梁丘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配太冲治疝气;配三阴交、阴陵泉、膝阳关、膝关、伏兔、箕门治下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郄穴。 -------------------------------------------------------------------------------- (七) LR 7 膝关X ī gu ā 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解剖]在胫骨内侧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深部有胫后动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足三里、血海、阴市、阳陵泉、髀关、伏兔、丰隆治中风下肢不遂、小儿麻痹等;配委中、足三里治两膝红肿疼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 (八) LR 8 曲泉Q ū qu á n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内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布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向腘窝可及胫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丘墟、阳陵泉治胆道疾患;配肝俞、肾俞、章门、商丘、太冲治肝炎;配复溜、肾俞、肝俞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阳陵泉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三阴交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肝经合穴。 -------------------------------------------------------------------------------- (九) LR 9 阴包Y ī nb ā o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解剖]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 [配伍]配交信治月经不调;配关元、肾俞治气虚不固之遗尿;配箕门、足五里、血海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 (十) LR 10 足五里Z ú w ǔ li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内收短肌;有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闭孔神经浅支和深支。 [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颈疬。 [配伍]配三阳络、天井、历兑、三间治嗜卧欲动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十一) LR 11 阴廉Y ī nli á n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和内收短肌;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股神经的内侧皮支,深层为闭孔神经的浅支和深支。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配伍]配曲骨、次髎、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搔痒、股癣等;配肾俞、大赫、命门、太溪治妇人不孕、男子不育症;配委中、次髎、膀胱俞治膀胱炎、膀胱结石。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 (十二) LR 12 急脉J í m à i [定位]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解剖]有阴部外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耻骨支,外方有股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深层为闭孔神经的分支。 [主治]疝气,阴挺,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阴挺、阴茎痛、阳痿;配阴包、箕门、曲泉、足五里治下肢痿瘫、小儿麻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十三) LR 13 章门Zh ā ngm é n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肝俞、水道、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 (十四) LR 14 期门Q ī m é n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肝俞、公孙、中脘、太冲、内关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募穴。 足少阴肾经穴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份,余17穴配列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涌泉 |然谷 | 太溪| 大钟 | 水泉 | 照海 | 复溜 | 交 信 | 筑宾 | 阴谷 | 横骨 | 大赫 | 气穴 |四满 | 中注| 肓俞 | 商曲 | 石关 | 阴都 | 腹通谷 | 幽门 | 步廊 | 神封 | 灵墟 | 神藏 | 彧中| 俞府 -------------------------------------------------------------------------------- (一) KI 1 涌泉Y ǒ ngqu á n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 (二) KI 2然谷 Rángǔ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配承山治转筋;配气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荥穴。 -------------------------------------------------------------------------------- (三) KI 3 太溪T à ix ī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 (四) KI 4 大钟 D à zh ō ng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配太溪、神门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鱼际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络穴。 -------------------------------------------------------------------------------- (五) KI 5 水泉 Shu ǐ qu á n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郄穴。 -------------------------------------------------------------------------------- (六) KI 6 照海 Zh à oh ǎ i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 (七) KI 7 复溜 F ù li ū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配伍]配后溪、阴郄治盗汗不止;配中极、阴谷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 (八) KI 8 交信 Ji ā ox ì 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解剖]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 内廉痛。 [配伍]配关元、三阴交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血海、地机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气;配阴陵泉治五淋;配中极治癃闭;配关元治阴挺。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阴跷脉郄穴。 -------------------------------------------------------------------------------- (九) KI 9 筑宾 Zh ù b ī 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解剖]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配伍]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承山、合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证。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阴维脉郄穴。 -------------------------------------------------------------------------------- ( 十) KI 10 阴谷 Y ī ng ǔ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配伍]配照海、中极治癃闭;配大赫、曲骨、命门治寒疝、阳萎、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注]肾经合穴。 -------------------------------------------------------------------------------- (十一) KI 11 横骨 H é ngg ǔ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配伍]配中极、三阴交治癃闭;配关元、肾俞、志室、大赫治阳萎、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二) KI 12 大赫 D à h è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 [配伍]配阴交肾俞、带脉、大敦、中极治阳萎、遗精、带下;配命门、肾俞、志室、中极、关元治男科病、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三) KI 13 气穴 Q ì xu é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 [配伍]配天枢、大肠俞主消化不良;配中极、阴陵泉、膀胱俞主五淋、小便不利;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血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萎、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四) KI 14 四满 S ì m ǎ n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配伍]配气海、三阴交、大敦、归来治疝气、睾丸肿痛;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五) KI 15 中注 Zh ō ngzh ù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配伍]配肾俞、委中、气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肾俞、太冲、三阴交、阴交、中极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六) KI 16 肓俞 Hu ā ngsh ū [定位]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大肠俞治便秘、泄泻、痢疾;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天枢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七) KI 17 商曲 Sh ā ngq ū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 [配伍]配中脘、大横治腹痛、腹胀;配支沟治便秘;配大肠俞、天枢、治泄泻、痢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八) KI 18 石关 Sh í gu ā n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呕吐,腹痛,便秘,产后腹痛,妇人不孕。 [配伍]配中脘、内关治胃痛、呕吐、腹胀;配三阴交、阴交、肾俞治先兆流产和不孕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九) KI 19 阴都 Y ī nd ū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配伍]配巨阙治心中烦满;配三阴交、血海治闭经;配中脘、天枢、足三里、四缝治纳呆及小儿疳积。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二十) KI 20 腹通谷 F ù t ō ngg ǔ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 [配伍]配内关、中脘治胃气逆;配申脉、照海治癫痫、惊悸;配上脘、足三里治纳呆。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二十一) KI 21 幽门 Y ō um é n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配伍]配玉堂治烦心呕吐;配中脘、建里治胃痛、噎嗝、呕吐;配天枢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二十二) KI 22 步廊 B ù l á ng [定位]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 [主治]胸痛,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和内伤咳喘;配心俞、内关治胸痹、心悸怔忡。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 (二十三) KI 23 神封 Sh é nf ē ng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胀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四) KI 24 灵墟 L í ngx ū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呕吐,乳痈。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内关治呕吐、纳呆;配神门、神藏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五) KI 25 神藏 Sh é nc á ng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正当第二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内关、太冲治梅核气;配心俞、玉堂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六) KI 26 彧中 Y ù zh ō ng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皮下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痰壅,胸胁胀满,不嗜食。 [配伍]配风门、肺俞治外邪袭肺;配天突、间使、华盖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七) KI 27 俞府 Sh ū f ǔ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肺俞、鱼际治咳嗽、咽痛;配足三里、合谷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足少阳胆经穴 本经一侧44穴(左右两侧共88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瞳子髎 | 听会 | 上关 | 颔 厌 | 悬颅 | 悬厘| 曲鬓 | 率谷 | 天冲 | 浮白 | 头窍阴 完骨 | 本神 | 阳白| 头临泣 | 目窗 | 正营 | 承灵 | 脑空 | 风池 | 肩井 | 渊腋 | 辄筋 | 日月 | 京门 | 带脉 | 五枢 | 维道 | 居髎| 环跳 | 风市 | 中渎 | 膝阳关 | 阳陵泉 | 阳交 | 外丘 | 光明 | 阳辅 | 悬钟 | 丘墟 | 足临泣 | 地五会 | 侠溪 | 足窍阴 -------------------------------------------------------------------------------- (一) GB 1 瞳子髎T ó ngz ǐ li á o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解剖]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额颞支。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配伍]配合谷、临泣、睛明治目生内障;配少泽治妇人乳肿;配养老、肝俞、光明、太冲、治疗视物昏花。 [刺灸法]向后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 (二) GB 2 听会T ī nghu ì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 [配伍]配颊车、地仓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治耳聋气痞;配耳门、听宫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 (三) GB 3 上关Sh à nggu ā n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配伍]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 (四) GB 4 颔厌H à ny à n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配伍]配悬颅治偏头痛;透悬颅、悬厘,配外关、风池治眩晕。 [刺灸法]直刺0.3-0.4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 (五) GB 5 悬颅Xu á nlu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配伍]配颔厌、治偏头痛;配曲池、合谷治热病头痛。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 (六) GB 6 悬厘Xu á nl í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配伍]配鸠尾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治癫痫。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 (七) GB 7 曲鬓Q ū b ì n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配伍]配风池、太冲治目赤肿痛;配下关、合谷、太冲治疗头痛、口噤不开。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八) GB 8 率谷Shu à ig 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配伍]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九) GB 9 天冲Ti ā nch ō ng [定位]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支。 [主治]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 [配伍]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十) GB 10 浮白F ú b á i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配伍]配风池、行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中渚治耳鸣、耳聋;配肾俞、太溪、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十一) GB 11 头窍阴T ó uqi à oy ī n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配伍]配强间治头痛;配只支沟、太冲、风池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十二) GB 12 完骨W á ng 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小神经本干。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配伍]配风池、大杼治疟疾;配风池治癫疾僵仆;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十三) GB 13 本神B ě nsh é 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配伍]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配水沟、太阳、合谷、大椎、天柱、百会治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 (十四) GB 14 阳白Y á ngb á i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配伍]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 (十五) GB 15 头临泣T ó ul í nq ì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配伍]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 (十六) GB 16 目窗M ù chu ā 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 [配伍]配关冲、风池治头疼;配陷谷治面目浮肿。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 (十七) GB 17 正营Zh è ngy í 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
/
本文档为【常用中医穴位图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