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2011-05-16 50页 ppt 113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1305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null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尹洪霞第一节 利息的实质与利息率第一节 利息的实质与利息率一、利息的产生与实质 (一)利息(tnterest)的产生 对贷方面言,利息可看作是资金所有者出让资金的使用权而获得的补偿;对借方而言,利息是资金使用者取得资金使用权而应当付出的代价。 (二)利息的本质(二)利息的本质几种主要的利息理论 1、西方古典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由于地租存在而产生的,是因为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利息报酬论”。 ...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null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尹洪霞第一节 利息的实质与利息率第一节 利息的实质与利息率一、利息的产生与实质 (一)利息(tnterest)的产生 对贷方面言,利息可看作是资金所有者出让资金的使用权而获得的补偿;对借方而言,利息是资金使用者取得资金使用权而应当付出的代价。 (二)利息的本质(二)利息的本质几种主要的利息理论 1、西方古典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由于地租存在而产生的,是因为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利息报酬论”。 亚当·斯密对利息实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利息剩余价值学说”,他认为利息代表剩余价值,始终是从利润中派生出来的。2、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2、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以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为代表的“节欲论” ; 以庞巴唯克为代表的“时差利息论” ; 以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在时差利息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均衡利息论” ; 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论” ;3、马克思的利息理论3、马克思的利息理论马克思认为,利息的性质决定于利息的来源,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财富的分配形式 ,在一定意义上利息可以称为是借贷资本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任何时候都由供求决定。4、我国经济学界对利息本质的认识4、我国经济学界对利息本质的认识利息是信用活动的标志,有信用就有利息。 利息作为国民收入按资分配的一种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是现实的、必要的,而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息与资本收益化二、利息与资本收益化(一)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已经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之所以能够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的原因 : 原因一,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这种观念被广而化之,取得了普遍存在的意义 ; 原因二,利息率则是一个事先极其确定的量 ,利息率的大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直接制约企业主收入的多少 ; 第三个原因来自于利息的悠久历史。 (二)收益的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income)(二)收益的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income)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资本化”。 B=P·r 例如,我们知道一笔贷款1年的利息收益是50元,而市场年平均利率为5%时,那么就可以知道本金为:50元÷0.05=1000元。 null以土地为例。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其价格大小的内在根据。但土地可以有收益。比如一块土地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100元,假定年利率为5%,则这块土地就会以每亩100元÷0.05=2 000元的价格买卖成交,由于土地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同时由于利率也会变化,这就使同一块土地的价格会有极其巨大的变化。假如,当一块土地根本无法利用时,它的收益等于0,其价格也只能是:P=0/r=0 null当一条公路通过它的旁边时,它的收益可预期为100元,那么年利率为5%时其价格就是2 000元;如果它日益变成公路上的集镇的中心点时,收益可能预期为1万元,那么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每亩就会值20万元.如果土地收益的预期不变而市场平均利率变了,比如变成10%,那么很容易理解,地价将下跌一半;反之,平均市场利率下降,地价则会相应地上升。这就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土地价格形成的规律。它表明资本化使本身并无价值的事物有了价格。null关于并非资本的事物可以看作为资本,可以工资的资本化为例。比如,一个人的年工资为2 400元,按照资本化的思路,这个人可视为取得2 400元收益的资本金额。以年平均利率为5%计,这个金额就是4.8万元。在西方经济学中, “人力资本”被视为一个经济范畴;工资之类的货币收入被视为这个资本的所得;这个资本则是由为了增进一个人的生产能力而进行的投资所形成。 资本化发挥作用最突出的领域是有价证券的价格形成。 (三)资本的价格(price of capital)(三)资本的价格(price of capital)在西方国家通常把利息称之为货币资本的“价格”,相应地, “借贷”也可用“买卖”的说法来表达。 三 、利率种类及其作用三 、利率种类及其作用利率(interest rate)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利率=利息/本金。利率通常用来反映利息水平的高低。R可以用来反映资金的价格和C总值的能力。 (一)利率的种类 1、年利率(yearly interest rate)、月利率(Monthly Interest Rate)与日利率(Daily Interest Rate)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是: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30=日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2、名义利率(nominal rate of interest)与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 2、名义利率(nominal rate of interest)与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 ;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了预期通货膨胀以后的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1 + Rn =(1十Rr)(1十Pe) 其中,Rn为名义利率,Rr为实际利率,P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这一公式被称为费雪方程式,整理可得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Rn = Rr+ Pe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费雪效应。3、固定利率(fixed interest rate)与浮动利率(floating interest rate)3、固定利率(fixed interest rate)与浮动利率(floating interest rate)固定利率是指在融资期限内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固定利率融资是传统的融资方式,适用于短期借贷。 浮动利率通常是指在融资期限内融资利率不固定,每过一定时间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重新确定利率。 4、法定利率(Official rate)与市场利率(market rate)4、法定利率(Official rate)与市场利率(market rate)法定利率又称“官定利率”,是指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在某一时点,金融市场上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二)利率的作用(二)利率的作用1、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 利率会促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2) 利率会影响家庭和个人的投资决策 2、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 促进资本的积累。 (2) 调节信用规模。 (3)抑制通货膨胀。 (4)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5) 平衡国际收支。 (三)利率的度量 (三)利率的度量 1、单利(simple interest)与复利(compound interest) (1) 单利 单利是指仅按本金和时间的长短计算利息,本金所生利息不加入本金重复计息。其计算公式为: I﹦P×R×n S= P + I = P(1+R×n) 其中,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代表利率,n代表时间,S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 如一笔为期5年,年利率为6%的10万元贷款,在单利情况下,利息总额为: I﹦10万×6%×5=30000元 本利和为: S=100000十30000=130000元null(2) 复利 复利是在单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单利不同,复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如年、季或月)按本金计算利息,随即将利息并入本金;作为下一期计算利息的基础,俗称“利滚利”。其计算公式为: S=P(1十R)n I=S-P 其中,S代表本息总额,n代表期数,P代表本金,R代表利率,I代表利息额。 如上例,在复利的情况下,本利和为: S=10万×(1十6%)5=133822.56元 则利息为: I=S-P=133822.56-100000=33822.56元null(3) 连续复利 现在假设以上贷款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也就是说6个月的收益是3%,因此,半年后的本利和为: S1/2=100000(1/3%)=103000元 第一年末本利和为: S1=100000×(1+3%)2=106090元 一直到第5年末,10万元贷款的本利和为: S5=100000×(1+3%)10=134391.64 它比一年计息一次的本利和多出569.08元,这就是连续复利的计算。 一般地,若本金为P,年利率为r,每年的计息次数为m,则n年末的本利和公式为: Sn=P(1十r/m)nm2、现值(present value)与终值(final value)2、现值(present value)与终值(final value)现值是指投资期期初的价值,终值是指投资期期末的价值。 现值与终值是可以相互换算的,换算是通过复利方法来完成。 FV=PV(1十r)n 其中,FV表示终值,PV表示现值,r表示年利率,n表示年数。 例如,一笔价值为100万元的货币存入银行10年,银行存款利率为15%,则100万的现值相当于10年后的价值为404.6万元;或者反过来说,10年后的404.6万元的价值只相当于现时点的100万元。null现值的公式可由终值公式换算而来: PV=FV/(1+r)n 这里的r也可以称为贴现率,而FV可以是未来某一时点的一笔现金流量,也可以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一系列现金流量,此时,现值的公式可以改变成以下式子: PV= A1/(1+r)+A2/(1+r)2+A3/(1+r)3+……An/(1+r)n A1、A2、A3……An,表示未来1年、2年、3年……及n年的现金流量,这里现金流量的理解,可以是某种资产的未来收益,也可以是某个投资项目的未来支出,如是前者,此时的现值公式可用来计算这种资产的理论价格。如是后者,则可以用现值公式计算该投资项目的理论成本。 假如1年之内发生多笔现金流量,则此时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PV= An/(1+r/m)nm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马歇尔的利率理论 :利息的多少即利率的高低是由资本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资本供给主要来自社会储蓄,利息的多少或利率的高低是资本供给的决定性因素 ,储蓄是利率递增函数 。 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 ,支配资本需求的因素是资本的收益性和生产力 。 资本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null马歇尔将利率、储蓄和投资三者结合起来,通过均衡的方法,得出了利率取决于储蓄与投资均衡点的结论。 其中,横轴表示投资或储蓄量;纵轴表示利率水平;SS表示储蓄曲线;II表示投资曲线;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即E所对应的r0就是均衡利率。 nullnull古典利率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储蓄数量和投资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而与收入无关。储蓄与投资的均等决定均衡利率。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他变量。因此,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 第二,古典利率理论以为储蓄是由等待或延期享受等实际因素决定,投资则是由资本的收益性和生产力等实际因素决定。利率与货币因素无关,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政策的影响,因此古典利率理论又可称为非货币性的利率理论。 第三,古典利率理论使用的是流量分析方法。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的高低应该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 凯恩斯认为,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是外生变量。货币的需求则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null其中,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收入的递增函数,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后一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如果以L1表示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保有货币的货币需求,那么L1 (Y)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以L2表示为满足投机动机而保有货币的货币需求,则L2 (r)为利率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L= L1 (Y)+ L2 (r) 再假设以Ms=Md表示货币供给,以Md表示货币需求,如果Mo表示某一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常数,则有公式: Ms = M0 Md = L = L1 (Y)+ L2 (r) null 当Ms = Md时,r0是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决定的均衡利率。若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货币供求和利率,货币供给线Ms因由货币当局所决定,故Ms表现为无弹性的一条垂直线。货币需求Md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利率则由直线Ms和曲线Md的交点所决定。null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完全是货币的利率决定理论。他 认为利率纯粹是货币现象,与时间偏好、等待、资本的生产力等实际因素无关,而只与“流动性偏好”等货币因素有关。 第二,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水平,但只是在它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度之内。即货币供求的变化引起利率的变动,再由利率的变动改变投资支出,从而改变国民生产水平。null第三,如果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坦部分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影响。此时货币需求变为无限大了,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第四,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是一种存量理论,即认为利率是由某一时点的货币供求量所决定的。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 要分析利率是如何决定的,首先必须分析构成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的各个因素。 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储蓄、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以及商业银行所创造的信用S(r)+ △M。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和窖藏两部分 I(r)+ △H (r)。 null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故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S(r) +△M = I(r) 十△H(r) 当可贷资金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就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 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同时兼顾了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以及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它的缺点是忽视了收入和利率的相互作用。null(四)IS—IM分析的利率理论(四)IS—IM分析的利率理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J.Hicks)等人认为,上述三种利率理论都没有考虑收入的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 为弥补以上三种利率理论的缺陷,希克斯首倡著名的IS--LM模型,后经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加以说明解释,从而建立了一种使利率与收入在储蓄和投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同时决定的利率理论,这就是由IS-LM分析所表述的利率理论 1、商品市场的均衡1、商品市场的均衡从商品市场来看,储蓄S与收入Y正相关,投资I与利率r负相关,储蓄等于投资是商品市场均衡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这一条件下,才能使商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相一致。商品市场的均衡可由以下四象限绘图法加以表示,如图所示。nullnull在图中,第二象限表示投资函数:I = I(r)。第三象限的45°角对角线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I = S。第四象限表示储蓄函数:S=S(Y)。第一象限表示收入Y与利率r之间的关系。开始时,这一象限是空白的。现在,若收入水平为Y0,则依据储蓄函数S=S(Y),可知储蓄量为S,通过第三象限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I = S,可得知投资量为I0。再根据第二象限的投资函数I = I(r)得知,为了使投资量为I0,利率就必须为r0。于是可得知,当收人为Y0时,使储蓄与投资相等的利率必然为r0,这样便得到一个使储蓄和投资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P(Y0,r0)。null同理,若收入为Y1时,可得到另一个组合Q(Y1,r1)。如此反复进行下去,便可在第一象限求出对应于各个收入水平的使储蓄等于投资的各个利率水平,从而得到使储蓄与投资相等的所有收入和利率不同组合的点的轨迹,这条轨迹线就称为IS曲线。IS曲线表示使储蓄等于投资的收入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是因为投资与利率负相关,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增加,于是就会得到较高的收入水平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较多的储蓄。 2、货币市场均衡2、货币市场均衡从货币市场来看,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也可求出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按照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取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均衡点。货币需求L是收入y和利率r的函数,其中又分为满足交易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L1,以及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2。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外生变量,设为M0故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M = L=L1(Y) +L2(r)。货币市场的均衡也可用四象限绘图法加以表示,如图所示。nullnull在图中,第三象限的横轴代表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2,纵轴则代表满足交易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L1,第二象限描绘了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曲线L2(r),因为L2是利率的减函数,故L2曲线向左下方倾斜,在第四象限,描绘了满足交易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L1(Y),因为L1是收入的增函数,故L1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第三象限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null由于假定货币供给固定为M,因此用于满足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的货币供应量也以M为限(即图中OM的数量),第三象限中,MM直线上的各点就表示总货币供应量M在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21和交易及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L11之间加以分配的各种不同组合。 null第一象限同样也是表示收入y与利率r之间的关系。假定收入为Y0,则由第四象限的L1(Y)可知,社会上为满足交易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为上L10由于货币供应量固定为M,那么由第三象限的MM直线可知,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为M - L10 = L20。又由第二象限L2(r)可得出,当社会上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为L20时,利率水平就必然为r0。由此就可以得到一组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B(Y0 ,r0)。重复此过程。就可以求出所有满足货币供求相等的各种不同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轨迹,这条各种组合的轨迹曲线,就是LM曲线。null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表示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的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是因为当收入增加时,为满足交易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也在增加,而在货币供给量一定的条件下;就必须相应地减少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这样,利率就必须相应提高,以使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降低。 3、全面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的决定3、全面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的决定以上所导出的IS曲线和LM曲线分别代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是无论是IS曲线还是LM曲线都不能单独决定全部均衡状态下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只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同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才能确定。因此,就应把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并入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nullnull在图中,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收入Ye和利率re就是使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的唯一的收入和利率水平。由于E同时是IS曲线和LM曲线上的点,因此正点所决定的收入y和利率r能同时维持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所以是真正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正则为一般均衡点,处于这点以外的任何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会通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整而达到均衡。三、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分析三、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分析(一)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 (二)资金供求 (三)物价水平 (四)银行成本 (五)中央银行的贴现率 (六)国家经济政策 (七)国际利率水平第三节 利率结构理论第三节 利率结构理论一、利率结构的一般分析 二、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风险结构就是指期限相同的不同风险的信用工具(主要指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风险。三、利率期限结构三、利率期限结构利率期限结构(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主要讨论金融资产到期时的收益与到期期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变化 收益曲线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形态:水平、下降、上升和曲线驼形状态。 利率期限结构理 利率期限结构理 (一)纯粹预期理论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三)市场分割理论 (四)偏好区间理论第四节 利率体制第四节 利率体制一、利率体制(interest rate mangement system)的含义及分类 利率体制是国家对利率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制度,是利率管理原则、权限划分和管理形式的概括。 利率体制的主要内容: 1、利率的管理原则 ; 2、利率管理权限的划分; 3、利率管理的形式.二、我国的利率体制二、我国的利率体制(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一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二)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二)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历程1、经济下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 特征:第一,利率统一由国务院制定,人民银行强制执行,金融机构没有调整利率的任何权力。第二,利率总水平偏低,档次少,存贷利差小,甚至倒挂,它反映了当时不讲企业成本、利润,不考核资金信贷效率,视资金信贷为分配物资工具的现实。第三,利率既不反映资金供求状况,也没有调节货币供求的功能,利率的调整服从生产关系的调整。 2、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统分结合的利率管理体制2、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统分结合的利率管理体制它的典型特征是:第一,利率管理权限实行统分结合,由人民银行总行拟定存贷利率的上下限,经国务院批准后实行。人民银行同时给予各专业银行总行一定的利率浮动权,允许浮动幅度由人行总行规定和调整。第二,恢复利率的杠杆作用,确认企业和银行的盈利性,合理提高偏低的利率水平,增强存款的吸引力,促使企业重视资金使用,加速资金周转。第三,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体系开始形成,但仍以直接调控为主,利率调控弹性较小。3、市场经济下多层次的利率管理体制3、市场经济下多层次的利率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强调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和货币供求,使利率水平以货币供求为,探索利率市场化实现的途径。 它有四个特征: 第一,进一步下放利率管理权限。 第二,利率成为间接调控的重要工具。 第三;部分资金定价实现市场化。 第四,利率体系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已经形成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格局。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目标(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逐渐提出来的。 首先,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市场价格机制已经深入人心,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在客观上有了市场化的要求。 其次,由于管制利率难以趋于市场利率,利率的宏观调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因此金融宏观调控需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三,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领域的逐步开放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国际惯例行事,放松利率管制将是利率改革的目标。与其将来被动地接受市场利率,还不如主动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null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市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1993年《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伪》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1996年开始了对利率市场化的探索,主要经历了如下事件: (1)1996午6月开放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1997年6月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2)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再贴现利率;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 null(3)1999年9月实现了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利串。 (4)在1998—1999年,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探索贷款利率改革的途径。 (5)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宰。2002年3月实现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的公平待遇,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null(6)2002年,人民银行开始对县市级农村信用社进行浮动利率试点,存款利率最大幅度限制是30%,贷款利率最大幅度限制是100%。 (7)2004年1月,人民银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和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则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 (8)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公开市场利率目前已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五)我国今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五)我国今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需要诸多条件,如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发达的货币市场、稳健经营的银行业、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等,因而它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程序安排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程序安排放开利率先从货币市场开始;存贷款利率改革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再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再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利率逐步放开后,要发挥好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中央银行将通过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等来调节、影响利率水平。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1.利息,对贷方面言,是资金所有者出让资金的使用权而获得的补偿;对借方而言,是资金使用者取得资金使用权而应当付出的代价。利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对本金的比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了预期通货膨胀以后的真实利率。利率体系是利率种类由内在因素联结而成一个有机整体,主要由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组成。利率的种类主要有:年利率、月利率与年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2.利率决定理论较为著名的有马克思利率理论、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和IS-LM分析的利率决定理论。通常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资金供求、物价水平、银行成本、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等。null3. 利率结构,就是不同类型的利率之间的关系,主要有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两种。利率的风险结构就是指期限相同的不同风险的信用工具(主要指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主要受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三个要素的影响。利率期限结构包括纯粹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偏好区间理论。 4. 利率体制是国家对利率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制度,包括利率管理原则、权限划分和管理形式三部分内容。 复习题复习题1.关于利息的产生及本质,马克思、西方经济学家及我国经济学界分别如何论述的。 2.简述利率的种类及作用。 3.运用单利复利,終值现值公式进行利率的度量。 4.论述利率决定理论的内容及各项理论的比较。 5.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6.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7.对利率期限结构各项理论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 8.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
本文档为【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